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计划和新皮亚杰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解读
皮亚杰理论的焦点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认知发展的阶段,他认为
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
的过程。
从认知图式的性质出发,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
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
儿童从出生到两岁左右,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主要是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间的。他们这时还不能对主体与客体作出分化,因而"显示出一种根本的自身中心化"(皮亚杰,1981年)。用皮亚杰的话来说,儿童在这个时期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形的知识(figurative knowledge),即仅仅是对刺激的认识。婴儿看到一个刺激,如一个奶瓶,就作出吮吸的反应。图形的知识依赖于对刺激形状的再认,而不是通过推理产生的。
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又细分为反射、习惯、视觉与抓握的协调、手段与目标的协调、新手段的发现、顿悟这六个小阶段。
例如,在反射阶段,儿童没有任何外界环境的概念,世界是一组动画片;在后天的最初适应与初级循环反应阶段,儿童开始寻找他刚刚抓握而被移开的物体;在第三阶段--中级循环反应阶段,儿童对消失时间较长的心爱物体进行寻找;在第四阶段--中级图式的协调与应用阶段,儿童能够移动遮盖消失物体的屏幕;在第五阶段--第三级循环反应和通过主动试验发现新方法阶段,儿童对消失物体的寻找依据物体位置的移动,这在以前是不行的;在第六阶段--通过心理组合创造新方法阶段,儿童能运用各种联合动作来寻找物体。
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
儿童从2-7岁左右,处于前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两岁时,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
的革命,就是说,他们的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开始出现象征(或符号)功能(如能凭借语言和各种示意手段来表征事物)。正是由于这种消除自身中心的过程和具备象征功能,才使得表象或思维的出现成为可能。但在这个阶段,儿童还不能形成正确的概念,他们的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例如,唯有两根等长的小木棍两端放齐时才认为它们同样长;若把其中一根朝前移一些,就会认为它长一些。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
儿童约在7-12岁时,处于具体运演阶段。皮亚杰认为,7-8岁这个年龄一般是儿童概念性工具的发展的一个决定性转折点。这一阶段儿童的知识可以作出一定程度的推论。例如,我们把一只足球放在一些篮球中间,然后当着儿童的面把足球放在一些排球中间。但这个阶的的儿童能够推理,这是同一只足球,物体不会因为改变地点而变化大小,因此这只足球不会比篮球中时更大些。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只能联系具体事物进行思考,也就是说,思维的内容和形式尚未分离。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儿童在12岁左右,开始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而能对抽象的和表征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皮亚杰认为最高级的思维形式便是形式运算。形式运算的主要特征是它们有能力将形式与内容分开,用运算符号来替代其它东西。
皮亚杰在概括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时强调,各阶段出现的一般年龄虽因各人智慧程度或社会环境不同可能会有差异,但各个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不会变。而且,各个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结构,它们之间不能彼此互换(皮亚杰,1980年)。
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几乎每年都考,那么鉴于这样一个重点,今天胡老师也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皮亚杰在儿童发展方面的理论。
【内容提要】在信息加工思想和研究方法影响下,原有的皮亚杰理论和研究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为更好地解释新的研究数据和现象,在皮亚杰之后出现了一批新皮亚杰学者和理论,这其中,费谢尔、凯斯、卡米洛夫-史密斯三人是最有影响的代表性人物。
【关键词】新皮亚杰理论/认知发展
【正文】
皮亚杰(1896-1980)去世虽然已经20多年了,但勿庸质疑他仍是当代最为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不论在心理学界、教育界还是哲学界都享有盛誉:用极为简洁的语言为人们描述了人类认识或智能发展、变化的轨迹和本质,使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并以此理论为基础设
计了许多实验,获得了大量支持其观点的实证数据。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进一步研究的深入,皮亚杰受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在大量无法用旧有皮亚杰理论解释的新数据和事实面前,有些人放弃了皮亚杰,而另一些则试图用新的思想和观点去整合、修正或扩展旧有的皮亚杰理论,于是便产生了所谓的新皮亚杰理论(nowpiagetian theories)。
由于大部分的认知发展理论都或多或少地会承继皮亚杰的某些观点,因此,似乎它们都可以被称为新皮亚杰理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皮亚杰理论最核心的观点之一认为,发展是个质变的过程,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因此,任何被认定为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必须以某种形式(通常是经过修正的)一定程度上反映阶段论的思想。皮亚杰还认为,认知发展具有领域普遍性,一个儿童在任何时间均具有认知机能的同质性,任何称自己为新皮亚杰学派的理论也必须含有这种思想。然而,这些却正是皮亚杰理论受到众人批评的地方。于是,事实上,新皮亚杰理论在论述这些问题时,常常会做极大的修正,以使自己看起来跟皮亚杰的观点并不相同。
一、费谢尔的理论
(一)基本观点
费谢尔(Kurt Fischer)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他也许是第一个对认知功能的异质性问题加以特别关注的新皮亚杰理论者,他试图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这两种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的理论进行融合。费谢尔的理论开宗明义地提出发展是儿童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当然皮亚杰也有类似的假设,但皮亚杰认为在影响发展的因素上,环境只起着很小的作用,对皮亚杰来说,只是儿童与环境积极地发生作用才是发展的重要原因。而费谢尔远比皮亚杰更强调环境的作用,他认为儿童自身与环境两者对于发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样,他的理论便预测个体的认知功能要比皮亚杰所认为的远更有异质性。
费谢尔认为,儿童是通过对引起他们自己行为变化的根源进行控制从而促进技能、也即一系列动作的(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费谢尔理论强调技能是由有机体与环境共同决定,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得到环境支持的技能才会发展到最高水平。儿童周围环境对不同技能发展的支持、鼓励程度越相似,认知功能也会更具有同质性,发展会更均衡。然而,事实上由于儿童周围环境的异质性,一些技能会持续地得以练习或比其他技能受到更多的支持,于是发展便表现出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