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备课基本要求修订稿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引言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了修订,形成了2024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运算、数学思维方法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应能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技巧,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养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2.1 数与代数数与代数部分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简单的代数运算等。
学生需要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等基本概念,并能进行相关的运算。
2.2 几何几何部分包括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和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和计算。
2.3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部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
2.4 综合与应用综合与应用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3.1 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评价方法课程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四、课程资源教师和学校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实践基地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程标准解读与建议5.1 解读本课程标准强调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2 建议学校和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一、前言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
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2)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逐步形成简单几何形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 统 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3、关于数学学习 1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 做数 学体现过程、感觉数学发现的乐趣) 2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 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 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 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 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 效的 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
学海无涯
1、关于数学课程的功能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当是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 间里 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 怎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的数学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价值的数学应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有价值的数 学应对未来学生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首先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 活的 需要,这样的数学无论是出发点和归宿都要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 3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 策 略。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 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 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 的不同学习需求。 2、关于数学的意义 1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把智力价值看得过分重要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概况与解读一、课标研制和修改工作的基本过程1、实验稿是1999年开始研制,2001年7月出版,并于当年9月在全国43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实验。
2、修订稿是2005年5月成立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修订工作组首先到实验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听课和访谈等方式,听取第一线教师的意见;之后,针对课程标准的框架、设计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部分,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与研究,完成修改初稿。
2006年6月至9月,向全国30多位专家、学者和第一线教师寄发修改稿的初稿和征求意见表,邀请几位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
在听取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工作组对修改初稿又进行了认真修改,形成《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
3、2007年4月定稿,但还未出版发行。
二、课标修改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一)课标修改的四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充分地肯定成绩,也看到问题实质所在;第二修改的基础是课程改革4年的实践和调查研究的结果;第三修改应稳步进行,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第四增强可操作性,更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二)课标修改的思路第一是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关系第二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关系第二条,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三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第四是生活情境和知识系统性的关系三、课标修改的主要方面(一)、前言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和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基本理念1、什么叫数学实验稿: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P1修订稿: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什么叫数学教育实验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2019年修订版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是为了适应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而制定的。
该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了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并提出了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
同时,该标准还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了建议。
该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该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因此,在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时,都需要遵照该标准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该标准还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该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
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研究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和第三学段(7-9年级)。
这种划分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素养。
关于目标,教育部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分学段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
使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认知目标动词表述知识技能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感受、体验、探索”等认知过程动词表述研究活动的不同程度,以更准确地刻画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研究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针对问题情景,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
小学数学《课标》修订教材(西师版)
小学数学《课标》修订教材(西师版)培训要点梁平县教育科学研究所·郭培恒2007年9月说明因小学数学《课标》实验教材(西师版)各年级均作了适当修改,为使老师们在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修改意图,特编写《小学数学〈课标〉修订教材(西师版)培训要点》,仅供参考。
另,教材修订仓促,各年级单元作业已印成册,尽管我们倾力弥补,但仍有少量个别内容来不及调整,对此带来的不便,我们诚恳地向老师们深表歉意:“对不起”、“请谅解”!2007年9月一年级总的修订思想:注重知识的落实,增加习题数量;注重数学本质的教学,减少非本质情境内容,图意更准确、贴切,直接切入数学内容;注重知识结构与儿童认识规律的有机结合,移出或删去不适合儿童的内容,如“统计”这一单元全部后移,租船、租车等被删去。
一、教材的变化1.“上学了”增加了“比一比”内容(P5、P6),目的是建立基本的长与短,大与小,多与少,高与矮等概念。
2.“数的认识”中增加了数的组成与分解,目的是帮助进行加、减教学。
3.各练习增加了习题数量,通过训练落实知识、能力等目标。
4.删去了儿童不太熟悉的租车、租船等内容,删去了不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统计内容。
5.“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原为一个单元,现调整为两个单元:1~5的认识及加减、6~10的认识及加减。
6.“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也由一个单元调整为两个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分类、认识物体”改为“分一分、认识物体”,意为“分类”对一年级(上)的儿童来说要求较高,故改之。
8.实践活动由原来“快乐的一天”、“环保小卫士”变为“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
9.数学文化在原来“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分类”两个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的来历”,因此,本册教材有3个数学文化专题。
二、教学要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注重“双基”(含知识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等)的落实,教学情景的设置为教学内容、数学本质服务,在张扬个性、培养创造思维的同时,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的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解读
乐平市教研室 单Biblioteka 威一、基 本 理 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 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 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 教育,)[ 原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 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 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 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这个过程大体上包括:发现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成分,并对这些成分做 符号化处理,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符号化的问题做进 一步的抽象化处理,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发展为更完善、 合理的概念框架。 过程和结果同样重要。应该强调:结果应该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探究过 程获得的,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的。重“过程”中的发现、感悟、体验, 同样也应兼顾过程之后出的“结果”。 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 出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即使活动的最后 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儿童体验宝贵生活经验的角度加以 珍视。 两大目标,既各有内涵,又相辅相承。在实施过程中,要辩证地处理 两者的关系,那种不注重学习过程而侈谈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是不可取 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应脱离知识技能,它们是 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取紧紧地融在一起的。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 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 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 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强调了接受学 习的作用]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 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原为:观察、实验、猜测、验 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 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 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 对 教师的主导作用赋予了新的意义]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 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 技能,体会与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 经验。
(升级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
(升级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前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旨在为我国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具体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程标准根据我国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需要,结合国际数学教育趋势,对原有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
一、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
二、课程内容1. 数与代数: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方程等;2. 空间与图形:包括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几何组合等;3. 统计与概率: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概率等;4. 综合与应用:包括数学故事、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
三、教学建议1.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化学习;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4. 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 加强课堂讨论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6.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四、评价与检测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表现评价等;2. 阶段测试:包括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3. 综合素质评价:考察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等;4. 学业水平考试: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进行。
五、实施与保障1.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 完善教材体系,确保教材质量;3.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4. 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育条件;5. 强化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标准得到有效落实。
六、附录1. 课程标准编制说明;2. 课程标准修订历程;3. 课程标准解读与指导;4. 教学设计案例分享;5. 教学资源推荐。
本课程标准自2024年起实施,原有课程标准同时废止。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确保新课程标准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要求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案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掌握本课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技巧进行计算和推理。
二、教学内容
1. 数的认识与表达;
2. 数的大小比较;
3. 数的四则运算;
4. 分数的认识与运用;
5. 几何图形的认识与分类;
6. 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阐明数的认识与表达;
2. 介绍分数的认识与运用;
3. 强调几何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四、教学方法
1. 案例引导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2. 问题解决法: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3.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知识:通过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新知识点;
2. 知识讲解:逐步介绍并讲解新知识点;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通过拓展延伸题目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在线答题;
2. 学生书面作业;
3. 学生口头表达;
4. 教师实地观察。
七、教学反思
1. 深入分析学生学习情况;
2.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3. 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以上为小学数学教案要求范本,具体实施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改进。
愿您的教学工作顺利!。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24年修订版的大致变化
根据国家教育部发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计划,2024年修订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会有一些重要变化。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大致变化:1.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2024年修订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程将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
2.强化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习:修订版将继续强化对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习。
例如,对于加减乘除等数学基本运算的学习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技巧。
3.引入数学建模与实践:2024年修订版将首次引入数学建模与实践的学习内容。
学生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模拟经济问题、探索科学现象、分析统计数据等。
这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4.扩大数学主题的涵盖范围:修订版将扩大数学主题的涵盖范围,增加一些新的数学主题。
例如,数学思维、数学探究能力、空间几何、数据分析等。
这将更加丰富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和研究数学的各个领域。
5.强调数学的跨学科性质:修订版将强调数学的跨学科性质。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进行综合运用。
这将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6.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修订版将鼓励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这样的教学方法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7.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修订版将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工具、图形工具、数据处理工具等进行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
这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协同作用。
总之,2024年修订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化数学基本概念和技能的学习,引入数学建模与实践,扩大数学主题的涵盖范围,强调数学的跨学科性质,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修订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课程标准新教案二○一○年九月九日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单元 测量单位沂南四小主备人杜维娟时间2010、7、17参与者高玉东 李守强 耿贵国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p2------14)【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 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根据物体的长度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相应的测量和交流,发展实践能力与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让学生列举千米、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无处不在的道理。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合作性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1、知道毫米、分米和千米与米、厘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
2、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和换算难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吨的质量观念,应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以及应用吨来正确表示物体的质量。
【教材分析】1、 本单元的内容及作用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和吨的认识具体内容安排见下表:例题内容测量的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例1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例2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例3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小学数学教案撰写要求
小学数学教案撰写要求
一、教案基础信息
1. 教案标题:(填写教案的标题)
2. 年级和科目:(填写对应的年级和科目)
3. 教学内容:(填写要教授的具体内容)
4. 教学目标:(填写学生应该达到的预期学习目标)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资源:(列举所需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环境:(描述教学环境的布置和准备情况)
3. 教学前准备:(说明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准备教材等)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描述如何引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授课:(分步骤详细说明教学内容,包括示范、讲解、示例练习等)
3. 实践:(设置学生进行练习的环节,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5. 作业布置:(布置合适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四、教学评价
1. 评估要求:(说明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和标准)
2. 评价方法:(描述进行评价的方式,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
3. 教学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得失并备,为下节课做准备)
五、扩展延伸
1. 扩展内容:(建议学生可以进行的扩展学习)
2. 延伸活动:(提供学生可以参与的延伸活动)
六、其他事项
1. 安全提示:(提醒教师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问题)
2. 注意事项:(提醒教师注意教学中需要特别留意的事项)
七、教学反馈
1. 教学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教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2. 自评及改进:(教师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和改进措施)
以上是小学数学教案撰写的一般要求,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学习小学数学《课标》修订稿——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感悟数 学思 想, 培养创新 能力
四 川省 乐山市通 江小 学 李剑 平
现、 理 解 抽 象的数 学知识 , 培 养学 生 的探 索创新 能力 。 探 索是人 类认 识 客观 世界 的精神 条
学活动 经验 。数学 思想方法是学生 透 。 突出数 学本质 , 学 生类推 的创新 能 力
作 实验 “ 重新发 现 ” 的. 学生 容易 理解 . 也
同行们分享如 下 :
一
5盆放一组 , 体会 3 余 数 比除数 5 小 的道
除法 , 余数要 比除数小 的道理 。 又如 : 学习
一
、
画图策略 . 感悟数 学思想 方法 . 提
理) 。学生就 可以突破 难点 , 理 解了有余数 生 对长 方体 体积 知识 经验 是学 生 通过 操 位 数除法 . 用一位 数 除两位 数 . 商是 两 是 学 生认知需 求。学生 能摆 出体 积 是 2 4 立方厘米 的不 同的长 方体 , 这 样学 生的 探 究创新能 力也就提 高了。 2 、 感悟数学思 想 。 培 养学生发 现知 识
的内在联 系 。 创新地获取知 识的能 力。
高 能力。
心 理学 研 究表 明 ,儿 童认 识 规律是
“ 感知——表 象—— 概 念 ” 。 学生经历 数学 位 ,十位上 除后出现有余 数的情况 .如 :
概 念形成过程符合这 一规律 。
如 :我在教 学 四年级 植树 问题时 。 出
学 生的创新 能力。通过 对< 课标修订 稿的 学 习, 我在教学 中是怎样 让学生在 教学活
动 中感 悟数学思 想 , 培 养创 新能 力呢?与
一
例如 : 有余数的除法 : 2 3盆花 。 5盆放 组, 可以放几组 。 还剩几盆 ? 学生通过观 察 花的盆数 , 5盆放 一组 . 可 以放 4组 。 还
课程标准修订稿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2007-4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4)一、基本理念 (4)二、设计思路 (5)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8)一、总体目标 (8)二、学段目标 (9)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2)第一学段(1~3年级) (12)一、数与代数 (12)二、图形与几何 (13)三、统计与概率 (13)四、综合与实践 (14)第二学段(4~6年级) (14)一、数与代数 (14)二、图形与几何 (15)三、统计与概率 (16)四、综合与实践 (17)第三学段(7~9年级) (17)一、数与代数 (17)二、图形与几何 (20)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5)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26)一、教学建议 (26)二、评价建议 (31)三、教材编写建议 (35)附录1 课程目标的术语解释 (40)附录2 内容标准及教学建议中的案例 (41)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定的。
《标准》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学生在该阶段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为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标准》编入了一些案例,以供参考。
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版是我国教育部近年来推出的一项教育改革措施。
该项目旨在通过更好的教学理念和更完善的教育内容及课程安排,为中国的小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数学教育,帮助他们塑造优良的数学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小学数学标准修订版的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日趋发展,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未来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过去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方法、质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育部在深入调研、总结国内外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工作。
二、小学数学标准修订版的特点1.注重学科本身的连续性,强调小学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为中学数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拓展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教学质量,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4.发扬德育先行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数学标准修订版的教育内容1.数与量:从量的认识、数的认识开始,扩大到数的计算与数形结合。
2.空间与图形:从实际物体的形态认识、图形的基本构成和性质开始,扩大到角的认识和制图。
3.运算与应用:从四则运算、分数的计算开始,扩大到小学代数初步和应用、小学几何初步和应用等内容。
4.统计与概率: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开始,扩大到简单的统计分析和概率问题。
四、小学数学标准修订版教学方法1.兴趣引导: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
2.探究主导: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通过引导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探讨中学习知识。
3.实际应用: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让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移植拓展:注重数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让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理解和掌握更高深的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修订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一个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但是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学习习惯差,上课经常走神,学生的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作业不够规范,马虎、粗心现象特别突出,在加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我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的教育力度。
X k B 1 . c o m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等。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
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备课基本要求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备课基本要求为使广大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我们根据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基本程序及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课程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制定此要求。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要做的教学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培养的设计,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有创新、有特色,必须从备课做起。
(一)备课原则
备课要本着实效性、可行性的原则,坚持做到六备、五有、五忌。
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具。
五有:有三维目标设计、有教学过程设计、有练习设计、有板书设计、有课后反思。
五忌:忌追求形式忽略效果,忽视备课的实效性;忌只备知识,忽视能力发展;忌只备例题不备练习,忽视教学的针对性;忌抄教材、教参、旧教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忌只备新授课忽视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等内容。
(二)备课要求
1.备课标:备课要体现新课标理念,注重落实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目标。
(每单元备课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课标要求)2.备教材
(1)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
安排教学内容要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编排意图;既要注意沟通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又要沟通同一知识领域的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形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结构化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2)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要充分用好教材已有的课程资源,既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育人功能,
提高教学效率,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课程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将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精心选择设计练习。
根据教材编制的各类题型的要求,进行筛查分析,设计与新课相仿的基本题,加深理解的变式题,概括提高的综合题,思维训练的思考题。
体现练习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注重练习的实效性。
(4)注重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无论是利用教材上的题材,还是补充、自选的教学题材,都应体现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的基本理念,努力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3.备学生
教学预设应针对学生的实际。
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要了解本班学生数学发展水平的个体差异;分析学生的思维习惯。
4.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5.教案的制定。
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方案。
因此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必须制订出切实可行、真正能指导自己教学的方案。
建议各学校参考使用我县统一印发的集体备课材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做好增减删改等工作。
在使用过程中,要突出实效性,突出教师个人特色,切忌流于形式应付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