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doc 7页.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必修二)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知识梳理】
一、农业
(一)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运用, 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
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耦犁)。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
⑥唐朝: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演进根本原因:推动耕作方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工具的进步。
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
(3)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总结: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演变反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二).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原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2、确立:,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确立的过程:
①春秋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私田。
②私田主人将私田隐瞒不报,不向国君交纳赋税;又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为了增加收入,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无论
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这促使了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私田主人转变为新兴的封建地主,耕种地主土地的人转变为佃农,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了。
③战国时期,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活动,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封建土地私有制特点:
①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建国初结束);
②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③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④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主要形式。
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一般了解)
总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体现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战国时期开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运动,才被彻底废除。
(三).生产方式---------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区别、联系: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形式,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都存在。自然经济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产生于原始社会,其生产不以交换为目的。在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期间,小农经济就等于自然经济。
2.形成原因:①、技术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改进
②的确立。------生产关系的变革
3.地位: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②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③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4.特点:①以为生产生活单位,注重精耕细作(分散性);
②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生产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5.评价:
积极性: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基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主要的财政来源,关系到封建政权的长治久安;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经济基础。
局限性: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逐渐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长期延续,也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农业起源、耕作方式、经营模式、土地制度、生产组织形式等方面分析)
【探究一】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编纂农书、鼓励垦荒、限制兼并)(3)兴修水利、改革生产工具、改良作物品种和吸收、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4)科技发展。(农业科技、天文历法研究、外来科技成果)(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精耕细作、提高产量、开垦荒地、劳动力迁移、生产技术传播)。(6)民族融合,对外交往频繁。(7)自然因素(自然灾害)
二、手工业(手工业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的重要产业。)
(一).经营模式
1.官营手工业:
1)、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2)、主要特征: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
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3)、影响:
积极影响:有助于推动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消极影响:①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②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③技术工艺的传承是封闭性的,往往导致失传;④匠户没有人身
自由,其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⑤生产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弊
端丛生⑥加重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2.家庭手工业
1)、含义:大部分手工业产品由农户自己生产并消费,有时也进入市场流通;所有原料也大都由自己种植和采集所得。
2)、地位: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济形式。
3.田庄手工业
概况: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生产经营包括:粮食作物、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制造等。相当于一个完备的微型社会。能够做到“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