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避难层(间)设计导则(试行)

合集下载

消防工程-避难层的要求

消防工程-避难层的要求

消防工程-避难层的要求避难层(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一、设置场所1.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2.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3.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4. 3层及3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当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与疏散楼梯或安全出口直接连通的开敞式外廊、与疏散走道直接连通且符合人员避难要求的室外平台等时,可不设置避难间。

二、公共、住宅建筑避难层(间)要求1.一般要求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说明:此条规定是为了使需要避难的人员不错过避难层。

“同层错位和上下层断开”的方式是强制避难的做法,此时人员均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疏散楼梯在避难层分隔”的方式,可以使人员选择继续通过疏散楼梯疏散还是前往避难区域避难。

3)建筑内的避难人数较少而不需将整个楼层用作避难层时,除火灾危险性小的设备用房外,不能用于其他使用功能,并应采用防火墙将该楼层分隔成不同的区域。

从非避难区进入避难区的部位,要采取措施防止非避难区的火灾和烟气进入避难区,如设置防烟前室。

4)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6)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2. 面积要求1)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计算。

3. 兼做设备层要求1)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不同设置要求及注意事项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不同设置要求及注意事项

避难层与避难间的不同设置要求及注意事项避难层,是指超高层建筑中专供发生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而避难间指作为避难使用的几个房间。

这个区别概念,还是很好理解的。

避难层,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和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避难层。

避难间,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Soul:打造志同道合的交友圈广告避难层设置要求: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²计算。

展开剩余71%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

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

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7、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

8、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避难间设置要求: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0m²确定。

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

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

4、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消防应急广播。

避难层、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避难间设置

避难层、避难间避难层(间)是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一、避难层(一)避难层的设置条件及避难人员面积指标(1)设置条件: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2)面积指标: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宜按5人/㎡计算。

(二)避难层的设置数量从首层到第一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三)避难层的防火构造(1)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耐火极限不低于2h(楼板的一级耐火极限为1.5h,此处的特例2h需要特别记住);(2)楼板上宜设隔热层;(3)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h,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4)避难层可与设备层结合布置。

各种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分隔成间;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排烟管得到应集中布置,并采用防火墙与避难层分隔;管道井、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四)避难层的安全疏散(1)避难层应至少有两个不同的疏散方向;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上下层断开,这样楼梯间里的人都要经过避难层才能上楼或下楼,为疏散人员提供了继续疏散还是停留避难的选择机会;(2)在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对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照度不应低于3.00lx。

(3)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消防电梯在避难层必须停靠,普通电梯严禁在避难层开设电梯门;(五)通风与防烟排烟系统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六)灭火设施应配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七)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设备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二、避难间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楼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避难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避难间服务的护理单元不应超过2个,其净面积应按每个护理单元不小于25㎡确定;(2)避难间兼作其他用途时,应保证人员的避难安全,且不得减少可供避难的净面积;(3)应靠近楼梯间,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分隔;(4)应设置消防专线和消防应急广播;(5)避难间的入口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6)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7)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户应有一间房间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外窗,其内、外墙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该房间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h;。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导则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导则

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导则GUIDELINES FOR SEISMIC DESIGN OF TALL BUILDINGS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根据“高层建筑推进计划”的安排提出发布日期:2009年3月21日重庆大学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傅烜译白绍良校2010年6月导则起草人Dr. Yousef Bozorgnia, PEAssociate Director, Pacific Earthquake James O. Malley, SE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Senior PrincipalDegenkolb Engineers, Ine.Dr. C.B. Crouse, GEPrincipal Engineer/Vice President Dr. Jack P. Moehle, PEURS Consultants, Inc. Director, Pacific Earthquake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Ronald O. Hamburger, SESenior Principal Dr. Farzad Naeim, SESimpson Gumperta & Heger, Inc. Vice President & General CounselJohn A. Martin & Associates, Inc. Ronal Klemencic, SEPresident Dr. Jonathan P. Stewart, PE Magnusson-Klemencic Associates, Inc. Professo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Dr. Helmut Krawinkler, PEProfessor EmeritusStanford University术语能力设计(capacity design)——是一种设计方法。

第五节 避难层(间)

第五节 避难层(间)

第五节避难层(间)一、避难层
二、避难间
高层病房楼应在二层及以上的病房楼层和洁净手术部设置避难间。

第六节逃生疏散辅助设施一、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
(一)应急照明
1.设置场所
2.设置要求
(二)疏散指示标志
1.设置场所
1)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高层厂房(库房)和甲、乙、丙类单、多层厂房,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

2)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或蓄光疏散指示标志:
2.设置要求
1)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
2)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

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三)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的共同要求
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高度超过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少于1.5h;
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的公共建筑不应少于1.0h;
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练习:1.某商业建筑,地上4层,地下2层,耐火等级一级,建筑高度为20.6m。

地上各层为百货、小商品和餐饮,地下一层为超市,地下二层为汽车库,地下一层设计疏散人数为1500人,地上一至三层每层设计疏散人数为2000人,四层疏散人数为1800人,地上一至三层疏散楼梯的最小总净宽度应是()m。

A.13
B.15
C.20
D.18
【答案】C。

避难层管理规范细则

避难层管理规范细则

避难层管理规范细则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他紧急情况,等待救援的特殊楼层。

为了确保避难层的安全可靠,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特制定以下管理规范细则。

一、避难层的设置与要求1、位置选择避难层应设置在建筑物高度超过 100 米的部分,且应在两个防火分区之间。

其位置应易于寻找,并有明显的标识和指示。

2、面积与容纳人数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的要求,人均使用面积不应小于规定标准。

3、防火分隔避难层与其他楼层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进行分隔。

4、防烟设施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保证避难区域的正压状态,防止烟雾侵入。

5、消防设施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并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日常维护与检查1、定期巡检安排专人每月对避难层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消防设施的完好性、疏散通道的畅通性、防烟设施的工作状态等。

2、设施维护对消防设施、通风设备、照明系统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可靠。

记录维护保养的时间、内容和结果。

3、清洁卫生保持避难层的清洁卫生,无杂物堆积,定期清扫地面、墙壁和设备表面的灰尘。

4、标识检查检查避难层的各类标识、指示牌是否清晰、完好,如有损坏或模糊应及时更换。

三、使用管理1、禁止占用避难层严禁被占用作为其他用途,不得堆放货物、设置办公区域或居住场所。

2、限制通行非紧急情况下,限制人员随意进入避难层。

设置门禁系统,只在紧急情况时自动解锁。

3、人员培训对建筑物内的人员进行避难层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避难层的位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应急预案制定针对避难层的应急预案,明确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救援流程和责任分工。

四、疏散通道管理1、通道畅通确保从建筑物内各部位通往避难层的疏散通道畅通无阻,无堵塞、锁闭或堆放障碍物。

2、照明与指示疏散通道应设置充足的照明设施和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清晰看到。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间)设置要求的解析
国内外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置要求是相似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建筑层数和高度: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应根据建筑层数和高度进行规划,通常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至少应设置在建筑的1/3处。

2. 强度设计:建筑物的避难层应具备足够的结构强度与抗震性能,在地震、风灾等灾害发生时,可以为居民提供避难场所,保障人员安全。

3. 宽敞舒适:避难层应足够宽敞,以便于满足人员逃生和逗留的需要,其间距和高度应符合相关建筑规范,同时还应配置适当的通风、照明、监控等设施。

4. 应急物资: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应配置适量的应急物资,如照明设备、救生用品、食品、水等,以便在发生灾害时满足人员基本需求。

5. 通讯设施:高层建筑的避难层应配置紧急通讯设施,如手机信号、对讲机、广播等,以便于与外界通讯,报告应急情况或接收指示。

总之,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应该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来进行设计和建造,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人员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避难走道和避难层(间)等避难设施的设置要求

避难走道和避难层(间)等避难设施的设置要求

一:GB50016-2014 2.1.13避难层(间)二:GB50016-2014 2.1.17避难走道 exit passageway 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1,“室内安全区域”包括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走道等。

尽管本规范将避难走道视为室内安全区,但其安全性能仍有别于室外地面,因此设计的安全出口要直接通向室外,尽量避免通过避难走道再疏散到室外地面。

2,避难设施主要包括避难走道、避难间或避难层等。

3,救援窗口的设置既要结合楼层走道在外墙上的开口、还要结合避难层、避难间以及救援场地,在外墙上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设置。

三:GB50016-2014 5.3.5 (强)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楼板分隔为多个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0m2的区域。

相邻区域确需局部连通时,应采用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防火隔间、避难走道、防烟楼梯间等方式进行连通。

避难走道应符合本规范第6.4.14条的规定。

四:GB50016-2014 5.5.23(强)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2通向避难层(间)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

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数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

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

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之欧阳语创编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之欧阳语创编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一、《高规》要求:5.5.22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自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不应大于45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不宜大于45m。

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 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8 应设置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且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l.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二、说明: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标准与实践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标准与实践

超高层建筑的避难层设置标准与实践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超高层住宅的逃生设计标准

超高层住宅的逃生设计标准

超高层住宅的逃生设计标准英文回答:Evacuation design standards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crucial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occupants during emergencies. These standards aim to provide clear guideline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escape routes, emergency exits, and other safety featur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efficient and safe evacuation of residents.One important aspect of evacuation design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the provision of multiple escape routes. This is to ensure that occupants have alternative paths to evacuate in case one route becomes inaccessible or blocked. For example, staircases should be strategically located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allowing residents to easily access them from different areas. Additionally, the width and capacity of the staircases should be sufficient to accommodate the expected number of occupants during anemergency.In addition to multiple escape routes,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should also incorporate emergency exits on each floor. These emergency exits can include fire escape balconies, refuge floors, or protected lobbies. These features provide additional safe areas where residents can wait for further instructions or assistance during an evacuation. For instance, fire escape balconies can be equipped with fire-resistant doors and be easily accessible from each floor, allowing residents to safely wait for rescue or make their way down to lower floors if necessary.Furthermore,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should have effective fire protection systems in place. This includes the installation of fire alarms, smoke detectors, and sprinkler systems throughout the building. These systems can detect fires early on and alert occupants, giving them more time to evacuate safely. Additionally,fire-resistant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should be utilized in the building's structure to prevent therapid spread of fire.Another important consideration in evacuation design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the provision ofclear signage and wayfinding systems. These systems should be prominently displayed throughout the building,indicating the location of emergency exits, staircases, and assembly points. Clear and concise instructions should be provided to guide occupants during an emergency. For example, illuminated exit signs with arrows can beinstalled above emergency exits, ensuring that residentscan easily locate them even in low visibility conditions.中文回答:超高层住宅的逃生设计标准对于确保居民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至关重要。

城市高层建筑避难层

城市高层建筑避难层
YOUR LOGO
城市高层建筑避 难层(间)设置 规范及有效利用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X
目录
01
高层建筑避难层(间)的 规范设置
02 避 难 层 ( 间 ) 的 有 效 利 用
03
避难层(间)的维护与管 理
04 避 难 层 ( 间 ) 的 未 来 发 展
避难层的面积:根据建筑规 模和人员密度确定
避难层的位置:通常位于建 筑的顶部或底部
避难层的设施:配备消防设 施、通风设施、照明设施等
避难层的标志:设置明显的 指示标志和疏散路线图
避难层的维护和管理:定期 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
完好可用
避难层的消防安全措施
避难层应设 置独立的消 防给水系统, 确保消防用
人员培训:对负 责避难层(间) 管理的人员进行 专业培训,提高 其应对紧急情况 和救援能力。
设施更新与升级
定期检查: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更新换代:根据需要更换老旧设 备
维修保养:及时修复损坏的设施
培训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维护 技能和意识
PART 04
避难层(间)的未来发展
18
新技术的应用
智能监控系统:实时监控避难层(间)内的情况,提高安全性 节能环保技术: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设备,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空间优化技术:通过优化设计,提高避难层(间)的空间利用率 虚拟现实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避难层(间)的模拟演练和培训
照明。
PART 02
避难层(间)的有效利用
8
避难层(间)的应急疏散功能
避难层(间)作 为紧急疏散的场 所,提供安全避
难的空间。
在火灾或其他紧 急情况下,人员 可迅速到达避难 层(间)进行避

避难层设计规范

避难层设计规范

避难层设计规范避难层是建筑物中设置的一层,用于应对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为人们提供临时避难的场所。

避难层设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避难层位置和数量避难层应设在建筑物的中部或者顶部,有利于人员尽快逃离危险区域。

其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使用情况来确定,确保所有人员都能得到避难的机会。

2. 避难层结构和材料避难层的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外部冲击和地震力。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选择合适的材料也很关键,应考虑到耐火性能和防火性能,避免火灾蔓延。

3. 避难层面积和容纳人数避难层的面积应根据建筑物的总人口和使用情况来确定,确保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空间避难。

每个人的面积应不小于1.5平方米,确保人员的舒适度和逃生安全。

4. 避难层通风和疏散避难层应设置合适的通风设备,确保供氧和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同时,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和标识,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离开避难层。

5. 避难层设施和应急设备避难层应配备基本的生活设施,如食品、水源、卫生间等,以满足人员的基本需求。

同时,还应设置应急设备,如灭火器、应急照明、电话等,以便及时处理紧急情况。

6. 避难层安全标识和示意图在避难层内外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包括避难层的位置、容纳人数、疏散通道等,以便人员快速定位和疏散。

同时,应在避难层内部设置示意图,标明各种设施和设备的位置,提高人员自救能力。

避难层设计规范是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任何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都应遵守相关规范。

同时,建筑物的所有人和使用者也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对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避难。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之欧阳学创编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之欧阳学创编

超高层建筑避难层的设计一、《高规》要求:5.5.22建筑高度超过l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自建筑的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的高度不应大于45m;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不宜大于45m。

2 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使人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3 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4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5 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 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置独立的防烟设施;8 应设置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且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l.0h,照度不应低于10.0Lx。

二、说明:避难层: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避难间则是供消防人员在一定高度(大于等于100米的楼层)上设置的临时避难用的的房间。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主要作用是提供给来不及疏散人群的临时避难场所。

发生火灾时,处于极度紧张的人员不容易找到避难层,为此防烟楼梯间宜在避难层错动位置或上下层断开,使需要进入的人能尽早进入避难层。

避难层或避难间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能提供一定的面积供疏散人员避难;二是要有良好的通风和排烟设施;三是避难层或避难间与疏散楼梯间及消防电梯间应有通畅的交通组织流线.使得疏散人群易于识别并能安全地疏散和避难,与疏散楼梯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串联形式。

避难层的形式,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与设备层结合(采用的较多),这种形式的避难层要做到:一是设备、管道应集中布置,并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二是要满足疏散人员的停留面积要求,例如避难层管15层,每层平均100人,共1500人,假设人均停留占用面积5人/m2,1500÷5=300m2,则需要净面积300m2.。

另一种是专用避难层。

专用避难层核心部位的设备和垂直交通设施,必需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墙围护起来,人均占用面积应满足上述要求。

高层建筑避难间设计

高层建筑避难间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避难区的最小尺寸不能小于通过避难区楼梯宽度的50% 。

避难区与建筑的其它部分需进行防火分隔。

楼梯在避难层需断开并进行转换。

利用自然及设备采光,亮度不小于30lux 。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规范中提出对于楼层大于25 层但小于40 层的住宅建筑可利用满足避难层设置要求的屋顶楼层作为其避难层。

3.高层住宅建筑避难区设计的考虑要素高层住宅建筑存在其建筑的特性,避难层设计时与公共建筑存在一些区别,笔者认为住宅建筑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 可燃物较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美观及舒适性住宅建筑内使用的装饰材料较多,造成住户内的可然物较多。

同时建筑中由于布置燃气,且生活电器较多,起火源较多。

所以在住宅避难层设计时需考虑住宅的火灾危险性。

2) 人员类型及数量住宅内的人员数量较公共建筑少,根据《民用设计通则》每户设计人数为3.2 人/户。

但作为家庭的载体,住宅内有老弱幼小人员,有部分行动不便者,所以在住宅避难设计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3) 经济效益在经济社会的今天,住宅建筑设计在保证人员安全的同时还需紧密结合建设成本。

考虑住宅建筑的人员数量较少,避难面积要求比较小,如何既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有保证人员安全需要是设计的考虑内容。

4.高层住宅建筑避难间设置形式探索根据即将推行的《新规》中要求建筑高度超过100m 设置避难层,人员可以在垂直疏散的路线稍作休息以保持体力疏散。

超过100m 同时《新规》中要求每户设置一间相对安全房间的房间以提供一个相对较安全的区域为户内的人员因特殊的情况无法到达楼梯而需要待在房间内。

规范并未强制要求设置避难层。

但考虑到住宅内较一般公共的高层建筑人员的特性,老弱及年幼的人比例较高,还是建议住宅建筑高度在54m 至100m 的设置必要的公共避难场所供人员休息使用。

由于住宅内的人员数量较少,为了不必要的浪费可结合建筑较安全的区域式设置避难间。

4.1 利用楼梯或与电梯合用的扩大前室作为避难间避难间的设置主要目的是提供个相对安全区域供疏散过程中的人员休息,在高层建筑中楼梯间作为一个较安全的区域,可考虑供建筑内的人员短暂停留。

避难层设计规范

避难层设计规范

各设计单位、机关各有关业务处、各区(县)防火监督处(科):为了适应本市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的精神,借鉴国外消防设计的成功经验和工程实例,针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工程(以下简称超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下列处理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关于避难层(间)的问题:1.1 通向避难层(间)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在避难层(间)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应符合下列要求:1.1。

1 楼梯间应开设直接进入避难层(间)的门;1。

1。

2 避难层(间)的门应为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且朝避难层(间)方向开启;1。

1.3 楼梯间内应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避难层楼层显示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1.1.4 楼梯间内应设置应急广播,在火灾发生时播报避难层(间)所处的楼层位置。

1.2 避难间附设在办公、客房等人员使用的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2.1 设置避难间的楼层不得设置歌舞娱乐游艺放映场所、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以及厨房等直接动用明火的场所;1.2。

2 避难间与该楼层的其它房间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隔开,避难间除开向防烟楼梯间或其前室的门外,不得开设其他门洞。

1。

3 当避难层兼作设备层时,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3。

1 设备间、竖井与避难层之间应用防火墙或隔墙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走道隔开;1.3.2 除水泵房、供水管道外,其他管道、设备不应直接敷设在避难层;1。

3.3 设备间的检查门应开向公共走道,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层.1。

4 当利用裙房屋面设置避难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

4。

1 主楼面向裙房屋面一侧外墙不得设置玻璃幕墙;1.4.2 楼梯间通向避难层的走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实体墙分隔至楼板或梁底,开向走道的房间门不应超过3扇,且应设可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并向房间内开启.1.5 其他防火措施应按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有关避难层的规定执行。

避难层设计规范

避难层设计规范

避难层设计规范避难层是高层建筑中用作消防避难的楼层,一般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其中,避难层设计规范有哪些?下面是带来的关于避难层设计规范的内容介绍以供参考。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

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2、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3、避难层(间)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4、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宜集中布置,其中的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应集中布置,设备管道区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

管道井和设备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与避难区分隔,管道井和设备间的门不应直接开向避难区;确需直接开向避难区时,与避难层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m,且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避难间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液体或气体管道,不应开设除外窗、疏散门之外的其他开口;5、避难层应设置消防电梯出口;6、应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7、应设置消防专线电话和应急广播;8、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9、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相关规范问题(沪消发[2002]333号《关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消防设计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关于避难层(间)的问题:通向避难层(间)的防烟楼梯间可不在避难层(间)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应符合下列要求:楼梯间应开设直接进入避难层(间)的门;避难层(间)的门应为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且朝避难层(间)方向开启;楼梯间内应设火灾事故应急照明,避难层楼层显示等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其地面最低照度不应低于5LX;楼梯间内应设置应急广播,在火灾发生时播报避难层(间)所处的楼层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