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一、一周内容概述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寄托了作者凄切抑郁的情感。

《岳阳楼记》中以“记”为名,渲染了洞庭湖的景物,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的宽阔的胸怀,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醉翁亭记》在对醉翁亭和周围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而又自

得其乐的怡然之情。

二、重点知识介绍

(一)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

整体把握

作者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

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

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

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

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

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美,令人拍案叫绝。

重点把握

1、了解古代游记的写作特点;

2、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二)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1、语言积累

(1)生字读音

谪(zhé)守予观夫(fú)衔(xián)远山

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际涯(yá)

淫(yín)雨霏霏(fēi fēi)樯(qiáng)倾楫摧

岸芷(zhǐ)汀(tīng)兰心旷(kuàng)神怡

宠辱偕(xié)忘嗟(jiē)夫

(2)通假字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具”同“俱”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词

(5)特殊句式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

或喜或悲。

②定语后置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之”,助词,起连接后置的定语和中心语作用。意思是: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忧虑。

③宾语前置句式

吾谁与归?

即吾与谁归。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常放在介词的前面。意思是:我

与谁一起呢?

(6)背诵这一千古名篇。

2、结构分析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着重说明滕子京谪守后的政绩,由

此生发出一篇之意。这可以视做本文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妙在承转自然——写洞庭全景,承上文“重修岳阳楼”;用“然则”转入写“迁客骚人”,而后发问,自然将读者引入新境。

第二层是三、四两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

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部分(即第五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上面叙事、写景、抒情均为此而设。

3、重点把握

1、把握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在本文中的运用;

2、理解文中的千古名句的含义,并背诵。

(三)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课文朗读:《醉翁亭记》

1、语言积累

(1)生字读音

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

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

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2)古今异义词

(3)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后乐)乐趣,名词。

(4)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②判断句“……者……也”:古汉语的判断句式之一。“者”起舒缓语气作用,有复指作用,引出谓语,“者”也可省略不用;“也”用在谓语后面加强语气,帮助判断。

2、结构分析

3、重点把握

掌握作者在文中以寓情山水来排遣被贬谪的抑郁之情的写作手法。

三、重点知识归纳

(一)小石潭记(柳宗元)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顺序: 1.发现小潭(闻声→见形)→ 2.潭中景物(水→石→树→鱼)→3.小潭源流(溪身→岸势)→4.潭中气氛(气氛→感受)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课文写景融有感情,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为什么心情这样变化?

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了作者欣赏美景之初的愉悦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反映。

文章写“乐”。听到“如鸣珮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青树翠蔓”、“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

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

的心情;但这种“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

流露出来。

当然,“似乐实忧”是本文的本质特征。不过,恰恰是这种处境下的心情,更需要

山水的慰藉。柳宗元不仅以山水来维持心灵的平衡,更让它来维护自己的信念、尊严

以至人格。他笔下的山水更富于个性,是理所当然的。

3、本文是“山水游记”,除了景与情融合、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详略分明、实中有虚

之外,还有写异常鲜明的景物时的前后照应,试找出多处照应的句子。

(1)伐竹取道、青树翠蔓→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人迹罕至)

(2)水尤清冽→皆若空游无所依(水特别清亮、透明)

(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其岸势犬牙差互(自然的原始风貌)

(4)全石以为底→影布石上(小潭背景)

(5)明灭可见→“斗折蛇行”的溪,“犬牙差互”的岸(视界异常鲜明)

(二)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1、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

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仁人不

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岳阳楼记》骈散结合,特别是骈句,须怎样诵读才能达到要求?

①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皆两字一顿,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余按意义划分节奏,如“衔/远山,吞/长江”“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②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稍长的停顿,如“日星 /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