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规划范围与期限
• 规划范围
济南市行政辖区内所有土地——包括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天桥
区、历城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济阳县、商河县。
• 规划期限
以2006年~2020年为规划期。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 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背景
• 土地利用现状
•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优化结构原则
按照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方向和进程,优化配置各业各类用地,努力使用地结构和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
•
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土地利用空间分异特征,加强区域土地利用调控和引导,明确区域土地利用方向, 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
•
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国土生态屏障用地,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土地利用战略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 人口和城镇化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714万,城镇人口达到478万,城市化水平达到67% 左右;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840万,城镇人口达到630万,城市化水平达 到75%左右。 •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市GDP达到3800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GDP达到60000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30亿元,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200亿元,年均增长 18%。 到2020年全市GDP达到9000亿元左右,从2010年到2020年年均增长9.00%, 人均GDP达到128000元,完成工业化,城市发展水平从基本现代化向全面现 代化提升 •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目标 适应济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构筑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到2020年中 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全方式出行的45%;道路用地率达到16%,人均 道路用地面积达到15.2平方米,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2020 年市域污水回用量将达到4.2亿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人均城市绿地达到14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8%。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能 耗降低50%以上,清洁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全市用电量约 为480亿千瓦时,最大负荷为9000兆瓦,全市人均综合用电指标5700千瓦时/ (人· 年)。燃气用气量折合天然气9亿立方米。
济南市南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建设对城市防洪的影响及对策
部 分滞 洪 区逐 渐 被 开发 成 为 城市 建 设 用地 ,因 此 出 现超 标 准暴 雨 时 ,城 市 建设 用 地 上 就 出现不 同 情 形 的滞洪 区 , 市 居 民存 在 安全 隐 患 。 城
1 济 南 市 自然 特 征 分 析
济 南 市 属 暖 温 带 半 湿 润 区 的 大 陆 性 季 风 气
收稿 日期 :0 0 1— 2 2 1— l l 作 者 简 介 : 侠 (9 9 , , 东 济 南 人 , 级 T 程 师 , 长 彭 16 一) 女 山 高 处 从 事 给排水工 程设计 工作 。
2 1 年 5月第 5 01 期
表 1 用 地 汇 总 一 览 表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或 入渗 洼 地 , 则 为 山 体 截洪 蓄洪 提 供 条 件 , 则 一 二
为 附 近居 住 区 回用 水 储 存 利 用 提 供 条 件 。这 些 达 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增 加 ,使河 流源 头 的下 垫 面 上 雨 洪 流 量 成 倍
增加 。
标 的 回用 水 通 过 计 量 设 备 和 压 力 设 备 送 人 塘 坝 , 塘 坝 的设 计 以通 过 水 生 植 物 和 动 物 的 生 物链 模 型 来 配 置 , 到监 控 水 质 指 标 、 解 居 住 区 内水 的 储 达 缓 存 及解 决 山体 绿 化 、 回灌 以及 河道 景 观用 水 问题 。
到雨 水 地 面径 流 最 大 流速 超 过 1 /,致 使 横 过 0m s
马路 的行 人 站立 不 稳 。 南北 如 此 大的 高差 对 比, 也 使 南 部 雨 水 短 时 间倾 泻 至 城 市 中北 部 平缓 地 带 ,
济南十三五规划
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目录第一篇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二章总体思路第三章主要目标第四章工作导向第二篇坚持创新聚焦,培育省会经济新优势第五章打造经济中心第六章打造金融中心第七章打造物流中心第八章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第三篇坚持协调融合,构建均衡发展新格局第九章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第十章加快推进携河发展第十一章建设南部生态功能保护区第十二章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第十三章健全基础设施体系第四篇坚持绿色低碳,展现生态泉城新形象第十四章优化主体功能分区第十五章坚决打好治霾攻坚战第十六章破解交通拥堵难题第十七章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第十八章大力整治城乡环境第十九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第二十章保护发扬泉城特色第二十一章推进低碳循环发展第二十二章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第五篇坚持改革开放,塑造科学发展新体制第二十三章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第二十四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第二十五章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第二十六章打造多元开放格局第二十七章提高“引进来”质量第二十八章加快“走出去”步伐第二十九章扩大区域交流合作第六篇坚持共建共享,开创和谐包容新局面第三十章提前完成脱贫任务第三十一章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三十二章促进就业鼓励创业第三十三章织好民生保障安全网第三十四章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第三十五章打造区域文化强市第三十六章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第七篇强化规划实施,确保目标任务实现第三十七章强化组织领导第三十八章强化项目支撑第三十九章强化要素保障第四十章完善实施机制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中共山东省委和中共济南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政府战略意图,明确改革发展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更好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济南南部山区东片保护和发展规划探索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加强与周边地区 的合作与交流, 共同推进南部山 区的发展
建立南部山区保 护与发展志愿者 队伍,吸引更多 人参与01监测与评估
监测体系建立
监测指标:空气质量、水质、 土壤状况等
监测方法:遥感、GIS技术、 人工采样等
监测频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 合
监测数据分析:数据整理、趋 势分析、预警预报
评估标准与方法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 理:建立环境监测 体系,定期开展环 境质量评估,加大 污染治理力度,保 障水源地安全。
01
发展策略
生态旅游发展
南部山区拥有丰 富的自然资源和 文化遗产,具备 发展生态旅游的 优越条件。
通过合理规划和 管理,推动生态 旅游与农业、文 化等产业融合发 展,促进区域经 济转型升级。
加强生态保护和 环境治理,确保 旅游活动与自然 环境相协调,实 现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加强南部山区交通网络建设,提高交通可达性。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南部山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市政基础设施:加强南部山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承载能力。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南部山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
01
实施措施
政策保障
制定相关法律法 规,确保规划实 施
与发展
强化监督检查: 建立规划实施 评估机制,及 时发现问题并
督促整改
规划实施预期成果
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改善
旅游产业升级与品牌打造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与乡村 振兴
未来发展展望
生态保护:加强环境监测、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
规划实施:明确目标、制定 方案、分阶段实施
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区域协同:加强与周边地区 的合作与交流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位于山东省的南部,地处泰山南麓,地势较为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近年来,随着济南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一度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和改善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现状南部山区地处泰山脉南麓,地势起伏,气候多变,森林覆盖率较高。
由于地处山区,南部山区的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有着众多的溪流和山泉。
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大量的采石场和矿山开发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使得南部山区的水质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改善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亟需对其生态经济进行深入的研究。
南部山区的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宜,水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南部山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这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随着近年来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南部山区也逐渐开始兴起了生态旅游业。
南部山区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石灰石、花岗岩等。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南部山区的森林资源也非常丰富,木材加工、林产品开发对于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得南部山区的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优美,适宜发展生态旅游业。
山清水秀的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潜力巨大,有望成为济南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推动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保护工作尤为重要。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 王 艳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西营、柳埠等镇是济南南部山区旅游核心区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一直受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制约。
在开发建设时,应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建立综合旅游区,做好发展规划、管理服务、宣传促销等方面的工作。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中心城区南部到泰安为界的区域,包括历城区、长清区和章丘市。
2011年颁布实施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将南部山区定位为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
历城区的仲宫镇、柳埠镇和西营镇区位优势明显,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配套设施较完善,是南部山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南部山区旅游业提升乏力,面临许多问题。
一、南部山区旅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第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
一方面,景区档次不高,南部山区核心区域目前只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九如山风景区等几处国家4A级旅游区,还没有国家5A级景区。
区域内森林、水资源和丰富的地貌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价值没有充分发掘,旅游景区的整体质量不高,缺少综合项目和精品项目。
另一方面,经营者分散式开发使得旅游开发投资带有盲目性,开发和经营后劲明显不足,导致重复性、同质化旅游产品较多,区内竞争激烈。
第二,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薄弱。
首先是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南部山区旅游产品依然以观光旅游为主,缺少体验、参与和休闲型产品,不能满足市民日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旅游服务基本条件建设不完善,很多游客只能选择早出晚归的一日游,客源90%以上来自济南及周边地区,单一的客源在吃饭、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二次消费少,也导致出游时间过度集中,周末和节假日拥堵成为制约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服务能力差。
服务人员缺乏统一培训,大多不具备现代服务意识,游客难以有完美的旅游体验,影响南部山区的整体形象。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
济南市南部山区旅游开发分析作者:王艳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9期济南市历城区仲宫、西营、柳埠等镇是济南南部山区旅游核心区域,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一直受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低、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等因素制约。
在开发建设时,应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建立综合旅游区,做好发展规划、管理服务、宣传促销等方面的工作。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中心城区南部到泰安为界的区域,包括历城区、长清区和章丘市。
2011年颁布实施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将南部山区定位为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
历城区的仲宫镇、柳埠镇和西营镇区位优势明显,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配套设施较完善,是南部山区旅游发展的核心区域。
近年来,南部山区旅游业提升乏力,面临许多问题。
一、南部山区旅游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第一,旅游资源利用率低。
一方面,景区档次不高,南部山区核心区域目前只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红叶谷、九如山风景区等几处国家4A级旅游区,还没有国家5A级景区。
区域内森林、水资源和丰富的地貌资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旅游价值没有充分发掘,旅游景区的整体质量不高,缺少综合项目和精品项目。
另一方面,经营者分散式开发使得旅游开发投资带有盲目性,开发和经营后劲明显不足,导致重复性、同质化旅游产品较多,区内竞争激烈。
第二,旅游产品开发和服务薄弱。
首先是旅游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南部山区旅游产品依然以观光旅游为主,缺少体验、参与和休闲型产品,不能满足市民日渐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旅游服务基本条件建设不完善,很多游客只能选择早出晚归的一日游,客源90%以上来自济南及周边地区,单一的客源在吃饭、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二次消费少,也导致出游时间过度集中,周末和节假日拥堵成为制约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其次是服务能力差。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含规划图)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第一章总则第1条 2000年国务院批复的《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年—2010年)》,在一定时期内对指导济南的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济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模等发展目标已提前实现。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省会济南各项事业步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济南市的行政区划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原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济南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了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申请。
根据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建规函[2003]255号)的精神,编制《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第2条本规划为规划区内土地使用及各项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规划区各项规划的制定和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须遵循本规划。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落实“五个统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注重市域城乡一体、统筹协调发展;注重各类脆弱资源的有效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的要求;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促进城市发展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4条规划原则⑴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好济南与区域、城市与周围县(市)的关系,优化人口、资源、空间布局结构,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资源保护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自然保护区、山林绿地水系等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制,创造良好的城乡生态环境。
⑶坚持公平和谐的原则。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合理布局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特别关注弱势群体需求,倡导公众参与,实现区域公平、城乡公平、个体公平和代际公平。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文本2009年12月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南部山区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
2001年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济南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山东省将该区域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同意《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提出的“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明确了“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将南部山区作为城市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南控”方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南控”战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南部山区资源,全面发挥南部山区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特编制《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济南市南部山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范围济南市域大南部山区东到章丘、西到平阴,包括章丘市境内、历城区境内、长清区境内、平阴县境内山区。
本次南部山区规划范围北至济南市中心城南边界,南至泰安界,西至历城、长清区界,东至章丘界,包括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及港沟镇、彩石镇的部分用地和市中区十六里河办事处、党家办事处的部分用地,规划面积839.1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环境影响评价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4)《济南市城乡规划条例》(5)《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6)《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济南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8)其它如风景名胜区、旅游、文物保护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地方管理规定第5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至2020年。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持生态优先、重点保护、区别对待,立足循环经济和生态化建设,在有效保护各类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济南市南部山区地处山东省南部,地形复杂,地势起伏,气候湿润,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地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实现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济南市南部山区地处山东省中部,是济南市的重要生态屏障。
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是济南市的重要水源涵养地。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大面积的乱砍滥伐导致了植被减少,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
2. 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了土壤的流失,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 水质污染严重,工业和农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对当地水质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
4. 生命周期无序,村庄的扩建和规划不合理导致了村庄的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环境卫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南部山区经济发展滞后,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和交通不便,南部山区的工业发展相对较弱,工业结构较为单一,技术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农村的从业人员流失严重,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
三、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路径1. 加强自然保护,保护好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加大森林抚育力度,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恢复和改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持水土流失在可控范围内。
2. 发展生态旅游业,充分挖掘南部山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建设旅游风景区和度假村,开展生态旅游,提高当地的旅游业质量和水平,带动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南部山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和特色农业,推广农业科技和现代种植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的水肥利用率。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污染的加剧,生态经济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在中国,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生态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然而,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却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济南市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出发,探讨了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一、问题分析济南市南部山区作为山地景观区,环境处于脆弱状态,生态系统经常处于不利平衡。
同时,由于该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自然资源的滥用很普遍,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如何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南部山区发展的根本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1.加强山地生态保护对于南部山区的生态保护来说,最根本的是加强山地的生态保护。
需要将生态保护视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管理。
其中,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机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山地环保行动。
2.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南部山区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是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
该地区的优势在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气候差异,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如水果种植、养殖等,同时,也应该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业,提高效益。
3.推进生态旅游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条件。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深度体验等方式,让游客置身于美丽的山水之间,体验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从而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加强政策支持针对南部山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政府需要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调节机制,促进农村发展,提升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水平。
同时,需要推出一系列激励政策、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发展,吸引外部投资。
2.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对于南部山区的居民来说,提高生态保护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环保知识普及活动、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等形式,引导当地居民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发展
乡村振兴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年第10期牢牢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发展候世华,李斌(1.济南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山东济南250000;2.济南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山东济南250000)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
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南部山区在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把生态保护与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南部山区;乡村振兴战略;生态保护0引言南部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我市最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南部山区作为泉城济南的“水源地”“绿肺”和“后花园”,生态功能不言而喻。
近年来,南部山区始终秉承“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中心任务,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环境保护、“多规合一”规划编制等工作,把南部山区打造成省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新的生态经济増长极,既保住“泉城”特色,又富裕一方百姓,发挥南部山区水源涵养、资源保育、风景营造、休闲旅游四个核心职能。
在水源涵养方面,加强对水源地泉水渗漏带的保护和监管,提高水资源涵养能力;资源保育方面,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持自然资源总量;同时以山水自然本底为基础,打造三川景观带,塑造优美大地景观;积极融入区域旅游格局,打造大泰山山水文化旅游节点,带动全域乡村旅游发展。
2035年前,让南部山区成为济南市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生态南山、诗画南山、野趣南山。
1高标准制定生态保护与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站在省会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按照生态优先、绿色支撑、高端推进,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原则.高标准制定战略目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南部山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与改善民生的提速之年。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南部山区将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推进大会精神,坚守生态保护底线不动摇,努力打造生态南山、诗画南山、富裕南山、幸福南山,全面推进南部山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努力争当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
济南南部山区发展前景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黄河下游平原与山东半岛的过渡地带。
济南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重要地区,其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下面我将从经济、旅游和环境方面探讨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前景。
首先,济南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金属矿石和建筑材料等。
南部山区还是重要的农业区域,拥有大量的农田和水资源,适宜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
此外,南部山区地势复杂,适宜发展旅游业,如山地旅游、农家乐和度假村等,为南部山区提供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机会。
其次,济南南部山区的旅游潜力巨大。
南部山区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泉水、山脉、溪流和森林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休闲价值。
尤其是南部山区蕴藏着哺育泉城的无数泉眼,如护城河、黑虎泉和趵突泉等,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南部山区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农村风貌和民俗文化,如村落建筑、农耕习俗和传统节日等,具有很高的旅游吸引力。
可以预见,南部山区作为济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旅游潜力将会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最后,济南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修复。
政府加大了对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禁止乱采滥挖和限制开发建设等,有效防止了环境破坏。
同时,南部山区的居民也越来越重视环保,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形成了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和共识。
这些都为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济南南部山区的发展前景可观。
其丰富的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旅游目的地。
同时,南部山区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南部山区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济南南部山区规划文本
济南南部山区规划文本一、背景介绍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省会城市。
济南南部地区地势较为复杂,由一系列山脉和丘陵组成,地形起伏较大,地势较陡峭。
这片山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济南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片珍贵的自然资源,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规划文本是非常必要的。
二、规划目标1. 生态保护: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保护和修复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产业发展:结合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农业、旅游、生态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南部山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4. 居住环境改善:改善南部山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规划内容1. 生态保护区划:根据南部山区的生态特点和生态脆弱性,划定不同级别的生态保护区,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2. 产业布局规划:结合南部山区的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业、旅游、生态养殖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3.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根据南部山区的地理特点和人口分布情况,制定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提高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4. 居住环境改善规划:改善南部山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实施措施1. 加强规划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南部山区居民的规划意识和参预度,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2. 强化生态保护:加大对南部山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健全生态监测和评估体系,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拓展产业发展:加大对南部山区农业、旅游、生态养殖等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创业,提升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4. 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对南部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性。
济南南山区发展规划2022
济南南山区发展规划2022一直以来,因为“保泉”而导致多年的“南控”,纯粹就是伪命题!使南山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误区,缩手缩脚,没方向。
也导致南山区成为了一个距离市区最近也是最穷的区域。
看看南绕城高速往北一直到趵突泉黑虎泉,有多少个新开发的楼盘,这些楼盘挖下的地基有多深?有没有阻断了所谓的“泉脉”?目前,南山区贫瘠的山地,已不适合大规模农业的发展,山坡地上果园的产出难以有好的销路,辛苦一季,也只是换些零花钱。
没有产业的支撑,没有就业机会,南山老百姓依然还是靠着早出晚归去市区打工养家糊口。
如果说热热闹闹建上几家民宿,就是发展了南山,其实也只是富裕了几个投资商,和大多数百姓没有任何关系。
十几年来,南山的旅游,一直处于粗放混沌散漫状态,也就是市区人们在周末节假日来南山一日堵,烤个棒子炖只鸡,买几袋子核桃吃个杏……就是几个已经开发成型的景区,亦是逐渐没落。
如今济莱一体化,济泰一体化,当发展大南山区格局。
抓住“南美”的契机,聚焦“康养南山”建设,打造旅游胜地。
将南部山区旅游产业开发建设成为支柱型产业,开发泉文化旅游商品、泉文化特色餐饮、泉文化旅游活动和休闲项目。
发展生态旅游!以带动南山经济的发展。
组团发展,而不是围起个山头就收门票,当发展南山全域旅游!参考国内各地旅游发展的思路,南部山区既然定位于济南的后花园,我们完全可以深度发掘,规划几条旅游线路,设计南山区专用旅游标识LOGO,包装制作南山农产品特产,全力推广济南南部山区深度游!建设旅游集散中心,酒店、商超、医院等配套设施齐全,一方面给南山百姓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又一方面留得住游客,推广了南山。
西至长清;南至泰山;东南有齐长城,延伸至新区莱芜,东至垛庄,七星台,四门塔,红叶谷……这几条路线,有太多的名胜古迹,有太多的人文历史,都值得整合,规划推广。
一路走来,青山绿水,齐鲁文化,蕴含其中!让游客领略旖旎风光和历史遗迹的同时深刻感受泉城济南的魅力!如此,吸引的就不仅仅是市区的人们周末来南山烤个棒子炖只鸡买个杏……应该放眼周边几个市区和省份甚至全国游客!南山区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适合发展人文居住,大学园区,引进智慧型无污染企业总部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山水相依,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势必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南部!既保护了南山的生态,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既保住了“泉城”的称号,又解决了城区东西狭长的面貌!如此南山区会发展的会越来越好。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3.07.16
•【字号】济政字〔2023〕43号
•【施行日期】2023.07.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
济政字〔2023〕4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济南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16日。
济南市南部山区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
济南市南部山区设施农业用地备案管理办法规定1.完善规划体系。
依据《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济南市、历城区“十二五”有关规划,进一步明确细化南部山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边界、范围,编制、完善历城区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规划。
2.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完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构筑良好政策环境。
认真落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流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等政策;积极制定完善荒山造林、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旅游标准体系等政策;根据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的不同功能定位,探索制定生态补偿机制、南部山区产业准入和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
3.完善投融资体系。
按照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每年策划和筛选一批南部山区保护发展重点项目,争取列入国家、省市重点项目,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支持。
加大对南部山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济南南部生态经济区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等。
发挥我市已有投融资平台作用,鼓励参与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争取省农发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开展招商选资,形成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4.加强泉水补给区保护。
完善细化《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济南泉域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有关泉水补给区保护内容,组织相关专业机构和专家,进一步勘察和确定泉水间接补给区、直接补给区和重点渗漏区的位置、边界等基本情况,并研究制定保护方案及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好泉水补给区,为保持泉城特色奠定良好基础。
5.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以卧虎山、锦绣川和狼猫山水库等水源地保护为重点,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切实保护南部山区生态环境。
重点推进水污染、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加强污水处理厂站和管网建设,实现正常运行、达标排放;建立分级负责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加快实现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推广有机肥、生物治虫和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化肥、农药和农膜用量,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严格控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
济南南部山区现状分析与研究
1942015年1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南部山区,顾名思义就是济南城区以南的广大地域,在济南市规划局出台的《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中有详细说明:南部山区系北至济南市中心城南边界,南至泰安界,西至历城与长清区界,东至章丘界,面积14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98万人。
一、南部山区资源情况南部山区是以旅游休闲、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水源补给、历史遗迹等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
其特色旅游近几年发展也比较迅速,像农家乐、采摘活动等。
2013年接待游客1000多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40亿,带动旅游相关行业就业率2万余人,对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部山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南部山区高山流水鸟语花香,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是理想的休闲度假娱乐天堂。
旅游资源特色突出,景点众多。
但是由于缺乏资源整合,核心景观景区没有形成核心旅游产品,没有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景区(点)规模小,分布杂乱,严重影响到南部山区进一步的发展。
(二)经营模式有待改变,还没有形成一条龙服务经济链南部山区旅游,相对于济南本地游客,外地甚至省内的游客可以说是少的可怜。
在宣传、交通、接待等方面明显跟不上节奏,影响着多层次游客群体的进入。
旅游吃住行游娱购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缺了哪一环节或者哪一环节做不好都会让游客感到不满,而南部山区的这一问题尤为突出。
这也是导致一些景区(点)收入低下甚至倒闭的重要原因。
(三)“门票经济”模式有待改善各景区门基本不下100元。
进景区之后主要是以“看”为主,游客甚至感觉花的冤枉,去一次不会再去第二次。
高价门票作为景区主要的收入来源,短期内可能带来不少的经济收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简单的到此一游或走马观花的旅游已经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求,要想发展,就必须改善经营模式,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
(四)景区开发和建设不合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南部山区是生态功能保护区,是济南泉群的地下水补给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文本2009年12月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背景南部山区是济南市重要的生态和水源涵养区。
2001年济南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济南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2002年山东省将该区域列入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3年6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扩大会议原则同意《济南市城市空间战略及新区发展研究》提出的“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发展战略,其中明确了“严格控制城市向南发展,将南部山区作为城市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南控”方针。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南控”战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南部山区资源,全面发挥南部山区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其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特编制《济南市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适用范围本规划是济南市南部山区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凡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遵守本规划。
第3条规划范围济南市域大南部山区东到章丘、西到平阴,包括章丘市境内、历城区境内、长清区境内、平阴县境内山区。
本次南部山区规划范围北至济南市中心城南边界,南至泰安界,西至历城、长清区界,东至章丘界,包括历城区仲宫镇、柳埠镇、西营镇及港沟镇、彩石镇的部分用地和市中区十六里河办事处、党家办事处的部分用地,规划面积839.1平方公里。
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环境影响评价法》(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4)《济南市城乡规划条例》(5)《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6)《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7)《济南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8)其它如风景名胜区、旅游、文物保护等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以及地方管理规定第5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至2020年。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全面贯彻“五个统筹”的根本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坚持生态优先、重点保护、区别对待,立足循环经济和生态化建设,在有效保护各类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7条规划原则(1)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水源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承载力为基础,加强对水源、泉域、山林、农田、矿产、生物、历史文化等各类脆弱、重点资源的整体保护;控制镇村发展合理规模,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积极发展符合南部山区资源特点的生态农林业,适度发展旅游休闲等产业,在保护中实现南部山区的可持续发展。
(2)总体统筹与分层控制的原则从南部山区整体层面对人口、资源、环境进行总体控制,确定生态承载能力,逐步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从南部山区、镇域、镇区不同层面梯度控制和引导,落实总体控制要求,实现协调发展。
(3)系统研究与分项落实的原则加强南部山区生态、景观、资源、游憩、经济、社会文化、镇村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系统研究,对系统进行分类控制,逐步落实系统的建设,使南部山区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4)刚性控制与弹性引导的原则加强对南部山区资源保护、水源涵养、文化保护、人口容量、用地规模、设施建设等强制性内容刚性控制,确保“在保护中发展”;对南部山区人口流动、产业门类、社会发展、镇村风格、建设时序等引导性内容弹性引导,实现“在发展中保护”。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规模第8条功能定位南部山区是以水源补给、资源保育、绿色农业、旅游休闲为主导功能的重要生态保护区、绿色产业发展区、风景名胜和特色文化旅游区。
第9条产业门类选择(1)重点发展的产业:重点发展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的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林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
(2)限制发展的产业:限制发展超越生态承载能力以及对居民生产生活产生干扰的产业,提高企业准入标准,加强环境影响评价,控制产业适度规模,包括食品、医药、纺织、包装、房地产、农副产品加工业等。
(3)禁止发展的产业:禁止发展破坏水源涵养、破坏水土保持、破坏生态资源以及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生态环境的产业,包括采矿、冶炼、大中型机械制造、化学、造纸、制革、建材等。
第10条人口控制策略(1)严格控制南部山区人口总量,规划期内可保持适度的人口自然增长,加强控制人口机械增长。
(2)加强政策引导和调控,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向南部山区迁移,加大南部山区人口外迁力度,引导南部山区人口向中心城聚集。
(3)坚持人口调控的长效机制,转变人口增长态势,实现2020年后南部山区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4)以城镇化发展为途径,加强村庄迁并整合,促进村庄人口向城镇聚集。
第11条人口规模至2020年,规划南部山区总人口约为3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为12万人,村庄人口约为22.3万人,城镇化率35%。
第12条用地规模南部山区总用地839.1平方公里,至2020年,规划镇村建设总用地约为50.3平方公里;其他用地约为788.8平方公里。
规划镇村建设总用地中,城镇建设用地为13.7平方公里,人均113.8平方米;村庄建设用地为36.6平方公里。
第13条保护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生态改善和生态富民两大目标,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建立资源集约有序利用、环境生态友好建设、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社会和谐安定进步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体系,人居、产业与环境和谐共生,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生态持续发展。
水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景观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水污染得到根本治理,沟谷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生态安全格局奠定基础,生态产业园、生态人居建设发挥综合效益,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示范区。
至2020年,水源地内小流域全面治理完毕,南部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0%。
(2)经济健康发展。
与资源环境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得到稳定健康发展,生态农业及休闲度假产业成为南部山区经济的主导产业,明确界定各类产业发展空间,村镇经济与资源环境经济相呼应,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产业结构达到15:25:60。
(3)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居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就业结构多元化,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居民受教育水平率80%以上,60%以上农民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8000元。
第14条区域发展战略(1)生态化战略重点发展生态农林业与旅游业,严格控制工业和房地产业发展。
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为目标,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将任何经济社会活动的环境效应纳入成本,以实现生态经济复合效益为目标,优化城镇功能和发展方式。
(2)景观化战略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居民点规模与体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建筑与环境相结合,乡土文化与绿色节能相结合。
(3)管理流域化战略结合资源分布和环境特点,实行流域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产业布局,解决利益冲突,促进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第三章镇村体系规划第15条镇村等级结构规划形成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四级结构。
规划中心镇为仲宫、柳埠2个建制镇驻地;规划一般镇为西营建制镇驻地;规划中心村38个;基层村202个。
第16条镇村规模结构将规划区内镇村划分为6个等级:3万人以上城镇,3万人以下城镇,2000人以上村庄,1000至2000人村庄,500至1000人村庄,500人以下村庄。
规划3万人以上城镇为仲宫建制镇驻地。
规划3万人以下城镇为柳埠、西营2个乡镇驻地。
经过村庄迁并整合,规划2000人以上村庄24个;1000至2000人村庄62个;500至1000人村庄86个;500人以下村庄68个。
第17条镇村职能结构仲宫镇为现代化商贸型重点镇;柳埠镇为旅游服务型重点镇;西营镇为新型生态农林业型城镇。
根据各村产业基础、资源状况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确定村庄产业主导职能,村庄产业发展包括生态农业型、商贸服务型、旅游服务型等类型。
第18条镇村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三轴、三心、三廊”的空间保护与发展结构,“三轴三心”体现空间发展,“三廊”体现空间保护。
“三轴”指103经济发展轴、327经济发展轴和港西路(省道248线)经济发展轴。
103经济发展轴是指沿省道103线,以仲宫镇、柳埠镇为依托,发展商贸服务和旅游服务业;327经济发展轴是指沿省道327线,以仲宫镇、西营镇为依托,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港西路经济发展轴是指沿港西路—跑马岭线(省道248线),以西营镇为依托,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业。
“三心”指仲宫、柳埠、西营三个镇驻地,作为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旅游服务基地,为本区域的发展提供服务。
“三廊”指锦绣川景观生态廊道、锦阳川景观生态廊道、锦云川景观生态廊道。
第四章空间资源分区管制第19条为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有效保护脆弱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城镇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规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在对城镇建设空间进行规划控制的同时,对非城镇建设空间也实施有效管制,将南部山区土地及空间资源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制定相应的空间管制措施。
第20条禁止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泉域地下水重点渗漏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河湖水域等,总面积299.4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35.7%。
禁止建设区是生态培育的重要区域,除必要的基础设施、保护设施和农业设施建设外,禁止任何城市、村镇建设行为、采矿、挖土挖沙等一切与水源保护、生态保护无关的建设活动,禁止各类污染源侵入。
(1)基本农田保护区该区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区坡度25度以下区域,总面积约为268.5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32.0%。
该区域重点保护都市农业等生产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一致。
(2)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该区主要包括卧虎山水库、锦绣川水库、狼猫山水库库区水域及环库路周边地区,总面积约为12.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5%。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该区域进行控制,保证饮用水安全。
(3)泉域地下水重点渗漏区在本片区重点渗漏带有11处,总面积约25.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3.0%,按照地下水一级保护区的标准控制。
(4)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自然保护区为柳埠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面积约为14.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7%。
按照保护范围建立界碑、界牌或隔离护栏等设施,严格禁止与保护设施无关的各项建设。
(5)河湖水域规划区范围内除卧虎山水库、锦绣山水库和狼猫山水库外,还有河湖水域面积约8.9平方公里,占总用地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