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52091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穿刺失败临床表现:针头未刺入静脉,或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
预防及处理:(1)熟悉静脉解剖位置,提高穿刺技术。
(2)选择易暴露、较直、弹性好、清晰的浅表静脉,轮换穿刺静脉,有计划保护血管。
(3)避免盲目进针,使血管充盈后再采用直刺法,减少血管滑动,提高穿刺成功率。
(4)对四肢末梢循环不良造成的静脉穿刺困难:可通过局部热敷、饮热饮料等保暖措施促进血管扩张。
(5)出现血管破损后,立即拔针,局部按压止血。
二、药物外渗临床表现:注射部位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预防及处理:(1)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妥善固定针头,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2)加强巡视,尽早发现,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
(3)推注药液不宜过快,拔针后局部按压,另选血管穿刺。
(4)根据渗出药液的性质,分别进行处理。
三、血肿临床表现:血管破损,出现皮下肿胀、疼痛。
2~3天后皮肤变青紫。
1~2周后血肿开始吸收。
预防及处理:(1)提高穿刺技术,避免盲目进针,操作时动作要轻、稳。
(2)重视拔针后对穿刺点的按压。
一般按压时间为3~5min,新生儿、血液病、有出血倾向者按压时间延长,以不出现青紫为宜。
(3)早期予以冷敷,以减少出血。
24h后局部给予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次,每次30min,以加速血肿的吸收。
(4)若血肿过大难以吸收,可常规消毒后,用注射器抽吸不凝血液或切开取血块。
四、静脉炎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全身有畏寒、发热。
预防及治疗:(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应用,并防止药液溢出血管外;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保护静脉,延长其使用时间。
(2)一旦发生静脉炎,应立即停止在此处静脉注射、输液,将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水胶体透明贴贴敷,可3~5天更换一次;或用超短波理疗,每日一次,每次15~20min;中药如意金黄散局部外敷,等。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发热反应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1、原因常因输人致热物质而引起。
(1)输入的药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2)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3)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高热达40℃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3、预防和处理(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液质量、输液用具的包装及灭菌有效期。
(2)一旦出现发热反应,立即减慢滴速或停止输液。
(3)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观察生命体征。
(4)对症处理,寒战病人给予保暖,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
(5)保留剩余溶液和输液器,必要时送检验室作细菌培养,查找发热反应的原因。
(二)急性肺水肿1、原因(1)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所致。
(2)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如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3)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功能差。
2、临床袁现病人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
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
3、预防和处理(1)根据病人病情及年龄特点控制输液速度,不宜过快,输液量不可过多。
对心、肺疾患病人以及老年人、婴幼儿尤为慎重。
(2)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
(3)如果发现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轻心脏的负担。
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用橡胶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四肢适当部位适当加压,以阻止静脉回流。
每5~10min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可有效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4)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以提高肺泡内氧分压,增加氧的弥散,减轻缺氧症状。
在湿化瓶内加入50%乙醇溶液湿化吸入氧,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的气体交换。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感染静脉炎血栓等)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感染静脉炎血栓等)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感染、静脉炎、血栓等)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尽管静脉输液是相对安全的,但仍然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静脉炎、血栓等。
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原因、预防方法以及处理措施对于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一、感染由于静脉输液涉及穿刺皮肤和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存在感染的风险。
感染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主要原因包括:1. 使用不洁净的输液设备或药物:输液过程中,如果使用了不洁净的输液器材、液体或药物,可能导致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引起感染。
2. 不合理的输液时间:长时间的输液会增加皮肤穿刺口的暴露时间,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预防感染的方法包括:1.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输液前,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洗手,并正确使用消毒液对皮肤穿刺点进行消毒。
2. 使用合适的消毒材料:使用含酒精的消毒剂对皮肤进行消毒,确保杀灭细菌。
3. 定期更换输液设备: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输液瓶、针头等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如发现感染迹象,包括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应立即停止输液,并就医处理。
二、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静脉区域的疼痛、红肿、硬结等症状。
静脉炎的主要原因包括:1. 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可以引发静脉炎,如氯化钙、万古霉素等。
2.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壁的压力,导致炎症反应。
预防静脉炎的方法包括:1. 规范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药物的要求,合理调整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
2. 使用低刺激性药物:尽量选择低刺激性的药物进行输液,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3. 静脉通畅:在输液前,应确保静脉通畅,避免输液时产生过大的压力。
如发现静脉炎症状,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适当的治疗。
三、血栓静脉输液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1. 静脉损伤:静脉穿刺时,如果穿刺过程不规范,可能导致静脉损伤,进而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
(一)局部组织反应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药液剂量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让病人了解皮内注射的目的,不可随意搔抓或揉按局部皮丘,如有异常不适可随时告知医护人员。
5.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发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6.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溃,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处理流程:(二)虚脱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态度热情,有耐心,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从而配合治疗;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进行治疗。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并且根据注射药物的浓度、剂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做到二快一慢。
3.对以往有晕针史及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的病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注射,立即做出正确判断,区别是药物过敏还是虚脱。
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首先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以安全感;将病人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病人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数分钟后即可恢复正常。
少数病人通过给氧或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静推5%葡萄糖等措施,症状可逐渐缓解。
处理流程:(三)过敏性休克1.皮内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青霉素、链霉素等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有过敏史者则停止该项试验。
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疾病史者应慎用。
2.皮试观察期间,瞩病人不可随意离开。
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异常不适反应,正确判断皮试结果,阴性者可使用该药,若为阳性结果则不可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除外,可采用脱敏注射)。
3.注射盘内备有0.1%盐酸肾上腺素、尼可刹米、洛贝林注射液等急救药品,另备氧气、吸痰机等。
4.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①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炎药物反应等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炎、药物反应等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并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保护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
本文将探讨静脉输液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炎和药物反应。
一、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输液过程中引起静脉壁的炎症反应所导致的。
一旦发生静脉炎,除了会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感,还可能会导致输液的失败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炎的主要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疼痛、触痛和温度升高。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还可能出现静脉炎导致的感染,引起全身性症状,如高热、寒战和恶心等。
为了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必要时使用导管。
其次,要确保消毒操作的严格执行,避免细菌感染的发生。
另外,输液时要注意输液速度的控制,过快的输液速度容易引起血管损伤。
最后,更换输液位置和输液管,避免在同一位置输液时间过长。
二、药物反应静脉输液过程中使用的药物,有时也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是过敏反应,也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所引起的。
常见的过敏反应症状包括发热、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等。
对于可能存在过敏反应的药物,应该提前进行过敏试验,以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药物的毒副作用也是静脉输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药物具有不同的毒副作用,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反应等。
在使用药物时,要根据药物特点和患者情况来合理选择药物类型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必要的实验室指标,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除了静脉炎和药物反应,还有一些其他的并发症可能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如血栓形成、气栓形成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我们需要在临床操作中加强培训和守则的执行,严格控制输液操作步骤和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的征兆和症状。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常见并发症包括:静脉穿刺失败、药液外渗、静脉炎、发热、急性肺水肿、空气栓塞。
(一)静脉穿刺失败1.发生原因(1)操作者原因:操作者心情紧张、技术不熟练,表现为:进针角度不准确——将血管壁刺破;针头刺入深度不合适——过浅,针头斜面未全部进入血管;过深,针头穿透对侧血管壁;穿刺后固定不当——针头从血管内脱出。
(2)患者本身原因:患者不配合,操作时躁动不安;血管条件差,常见有血管细、弹性差、血管充盈度欠佳等。
2.临床表现穿刺后针头无回血,药液流入不畅,穿刺部位隆起,患者感觉疼痛。
3.预防及处理(1)穿刺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娴熟的穿刺技术,穿刺前认真评估患者的血管情况,选择易暴露、弹性好、走形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2)根据患者血管情况和药液性质、输液速度的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有计划的保护血管,尽量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3)血管一旦被刺破后,应立即将针头拔出,切勿反复回针,同时按压止血。
(4)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先对症处理,改善血管条件后再行穿刺,避免盲目进针,减少失败几率。
(二)药液外渗1.发生原因(1)操作者技术不熟练,穿刺失败;患者躁动、针头从血管脱出;(2)输液工具选择不当。
(3)患者原发病的原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
(4)药物的酸碱度、渗透性、药物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以及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可导致血管的通透性增高而致药液外渗。
(5)反复穿刺对血管造成的物理性损伤、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对血管的刺激、输液量、输液速度、液体温度以及液体所产生的压力也是影响药液外渗的因素。
2.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
化疗药、高渗药以及强缩血管药物外渗后均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预防及处理(1)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不得使用钢针输注刺激性药物,最好选用PICC或CVC,如使用留置针输注,用后应当天拔除。
慎重选择穿刺部位,除上腔静脉综合症,其他患者不得在下肢输注刺激性药物。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输液是一种将药物、营养液等溶液通过静脉注入体内的常见治疗方式。
尽管静脉输液极大地方便了许多病患,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一、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感染。
感染可能发生在穿刺点附近的皮肤或静脉内。
感染的迹象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以及全身发热等症状。
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穿刺点的消毒和手部卫生以及使用无菌器材。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及时发现并处理有感染迹象的情况。
二、淤血和血栓输液时,若静脉通路不畅通,药液无法顺利流动,就会导致淤血。
淤血区域会出现疼痛、肿胀和静脉扩张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淤血,还可能引发血栓,严重时可能导致血管堵塞。
为了预防淤血和血栓,护士应该检查输液管路通畅情况,并定期更换输液点。
三、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输液所使用的药物或溶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
过敏反应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以及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为了预防过敏反应,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相应的过敏试验。
如果患者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应避免使用含有该成分的输液。
四、电解质紊乱输液中的药物或溶液可能会改变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等。
这些紊乱可能引发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体格特征和病情合理选择输液剂量和速度,并定期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
五、渗漏和浸润如果输液管或静脉穿刺点未正确固定,就会导致输液液体漏出至周围组织,称为渗漏。
渗漏的迹象包括局部红肿、疼痛,以及输液速度变慢等。
此外,如果过多的液体进入周围组织,就会造成组织浸润,引起浸润性疼痛和肿胀。
为了预防渗漏和浸润,操作人员应正确固定输液管,并定时观察和检查穿刺点周围的状况。
六、其他并发症除了上述常见的并发症外,静脉输液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例如,静脉穿刺时可能损伤到周围神经,导致局部麻木和感觉异常;过快输液会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心衰;孕妇输液时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等。
静脉输液常见 并发症
药物外渗的处理 • 4、局部封闭: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进 针深度以15—20°为宜,注射药物量以能使红肿范围明显突出皮肤,进针长度 以针尖最好在红肿的正中处,使药物均匀地向四周扩散。根据情况2—3天封闭 1次,一般封闭3—5次。 • 5、封闭:地米2ml+利多卡因2ml生理盐水1ml
• 4、只要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应根据正在输入的药物性质采取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 • 1、一般肿胀:输入的一般性药物维生素类给以热敷即可,常用热水袋、湿热 敷、温度在50℃左右,10-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 可给予25%一50%硫酸镁或 75%一95%酒精热湿敷,硫酸镁效果比较好但冷结晶。喜疗妥膏剂使用方便。 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肿痛。抬高患肢增加 热敷擦药的次数。 • 2、输入特殊药物时,化疗药物、升压药、高渗性药物等不管是否出现红肿炎 症反应应立即采取封闭治疗。 • 3、药物外渗时最好先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 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根据药物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处理方 法
• • • • • • • 预防: 1、输液前检查管路 2、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完后及时拔针,加压输液时,有专人守护 处理: 立即将病人置于左侧头低足高位(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 部,被混成泡沫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 高流量氧气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五、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临床表现 • 1、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 肿痛。 • 2、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严重者出现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皮 下组织坏死、形成溃疡。甚至累及深层组织。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预防措施: • 1、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选择 比较粗直的血管,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循环差),化疗、抢救时应 使用静脉留置针,以减少多种药物同时用增加对血管的刺激。防止药物外渗。 • 2、做到勤巡视注射部位,不能只看有无回血来判断 •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 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 度走向有无条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最好 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液体直接注入患者的静脉以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正如任何其他医疗操作一样,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一、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静脉内发生感染或刺激而引起的,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症状。
要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遵循正确的穿刺和操作技术,保持手部清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对于已经发生的静脉炎,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路,清洗感染部位,使用抗生素治疗。
二、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其他药物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输液前,医护人员应仔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选择安全的药物进行输液。
如果患者出现药物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适当的抗过敏治疗。
三、血栓形成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特别是在采用较小的静脉通道或输液速率过快时。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应尽可能使用较大的静脉通道,并调整合适的输液速率。
对于已经发生的血栓形成,可以采用抗凝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四、局部组织损伤由于静脉穿刺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表现为出血、淤血等。
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注意准确找到静脉位置,并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械。
对于局部组织损伤,可以进行冷敷、止血等处理。
五、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地监测患者的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水平,可能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合理调整输液速率和输液种类,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
医护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操作技术,正确选择适当的输液器材,并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本身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治疗性液体通过静脉注射进入病人体内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然而,就像任何其他医疗行为一样,静脉输液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重点讨论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并探讨如何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
一、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通常表现为输液部位疼痛、红肿和局部温度升高。
造成静脉炎症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输液时的操作不当、静脉通路感染、输液液体温度过高等。
为了预防静脉炎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消毒操作并定期更换输液器具。
一旦发生静脉炎症,应及时更换输液部位,同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过敏反应静脉输液还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这些过敏反应可能是由药物成分引起的,也可能是由输液器具中的添加剂引起的。
过敏反应的症状各异,可以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呼吸急促等。
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是提前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并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输液。
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静脉输液时的另一个常见并发症。
血栓形成通常发生在输液部位的静脉内,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和组织坏死。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的发生,医护人员在输液时应采用正确的注射技术,并定期更换输液部位。
同时,病人也应该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四、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感染可能源于输液器具或手术操作的不洁净。
感染的症状包括局部红肿、温度升高以及全身性发热等。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手卫生操作,并定期更换输液器具。
在感染发生时,应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五、血肿静脉输液可能会导致输液部位的血肿。
血肿通常表现为局部鼓起,皮肤变色,甚至疼痛。
血肿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输液时针头损伤了血管壁,或者输液速度过快造成的。
为了预防血肿的发生,医护人员应选择适当的针头和输液速度。
一旦发生血肿,应尽早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局部冷敷。
静脉输液法的并发症及预防处理措施
11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抬高患肢、制动,根据情况进行局
部处理 局部热敷 用50%硫酸镁湿热敷 中药疗法及超短波治疗 如合并全身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ppt课件
12
空气栓塞
原因:输液器空气未排尽、连接不紧密、加压输液时护士未 在旁守护、液体输完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时空气进入静 脉
ppt课件
3
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T:38℃,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
悸 重者: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
ppt课件
4
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给药时的查对内容:三查九对、配置前、配 置后
2、改进安瓿的割据和消毒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一人一具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6、穿刺技术过硬及固定良好,加强巡视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8、反应较轻者,减慢输液速度,高热者,给予降温,遵
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
ICU 梁玉贞
pp发热反应 二、急性肺水肿 三、静脉炎 四、空气栓塞 五、血栓栓塞 六、疼痛 七、败血症 八、神经损伤 九、静脉穿刺失败 十、药物外渗性损伤 十一、导管阻塞 十二、注射部位皮肤损伤
ppt课件
2
发热反应
发生原因: 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 输液器具的污染 配液加药过程中的污染 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 环境空气的污染 输液速度过快
3、如何判断是否外渗:首先观察注射部位有无肿胀, 对肥胖患者用手适中按压注射部位,如外渗时有凹陷或有 张力无弹性;对暴露的血管可观察血管的硬度走向有无条 索状的红线。询问病人有无胀痛感。挤压针管有无回血时, 最好针头保持水平位,切记不应针尖翘起挤压针管。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液直接输入静脉以达到治疗或滋养的目的。
然而,静脉输液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存在着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操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意识。
一、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1. 静脉炎症:静脉炎症是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特征为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静脉炎症的发生主要与穿刺操作不当、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与血管壁摩擦等因素有关。
2.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另一种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静脉曲张、肿胀、发绀等症状。
血栓形成的发生与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温度过高、输液部位静脉损伤等因素有关。
3. 漏液:漏液可能是由于输液管路接头松动、穿刺点未完全封闭、输液容器破裂等原因导致液体外漏。
漏液不仅造成药物或液体的浪费,还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
4. 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一种与输液治疗相关的过敏反应,常表现为眩晕、呼吸困难、荨麻疹等症状。
输液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输液液体成分、输液速度等因素有关。
二、静脉输液的预防措施1. 穿刺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静脉穿刺操作时,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穿刺部位,避免静脉血栓形成。
同时,穿刺点要注意消毒,避免细菌感染引发静脉炎症。
操作人员在穿刺时应准确把握角度和深度,避免穿透血管后引起漏液。
2. 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引起静脉炎症和血栓形成。
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准确计算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情况和输液液体的性质来调节速度。
对于易产生输液反应的药物,应采用慢速输液或分次输液的方式。
3. 注射液体温度控制:输液液体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血栓形成。
因此,在输液前应检查液体温度,确保与患者体温相适应。
4. 管路固定和保持通畅:输液管路应牢固地固定在患者体表上,避免外力干扰导致漏液。
同时,应定期检查输液管路是否通畅,避免阻塞引发输液反应或局部组织损伤。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法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引言静脉输液是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处理已出现的并发症对于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一、常见并发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1. 局部炎症:在注射部位周围出现红肿、疼痛、渗液等炎症反应。
2. 静脉炎:静脉内壁发生炎症,表现为静脉红肿、有压痛,可能伴有发热和局部淤血。
3. 输液药物漏注:输液管道出现破裂或漏液导致药液波及周围组织。
4. 血栓形成:静脉内血栓形成,表现为注射部位的肿胀、疼痛以及静脉堵塞。
5. 感染:由于输液器具未进行严格无菌操作或患者自身感染引起的输液部位感染。
二、预防措施为了预防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预防措施:1. 注射部位清洁: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应用消毒药水清洁注射部位,保持部位清洁干燥。
2. 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在执行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3. 密封良好:输液管道应保持完好无损,管道连接处应牢固密封,避免药液泄漏。
4.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路,减少对静脉的不必要损伤。
5. 监测并发症: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并发症处理对于已出现的静脉输液并发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 局部炎症:及时更换注射部位,清洁并进行局部抗炎处理。
2. 静脉炎:终止输液,更换输液通路并进行药物治疗。
3. 输液药物漏注:立即停止输液,清洁患者皮肤,及时处理波及周围组织的药液。
4. 血栓形成:终止输液,冷敷或按摩局部,及时去除血栓并进行药物治疗。
5. 感染:终止输液,进行局部消毒和抗感染治疗。
结论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提前了解并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带来的患者风险,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及处理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溶液注入患者的静脉内,可以快速有效地治疗疾病或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然而,静脉输液并发症是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处理方法至关重要。
一、静脉输液并发症的种类1. 静脉炎:静脉炎是最常见的静脉输液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造成静脉炎的原因可能是输液部位未做好消毒、输液速度过快、输液液体过热等。
2.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药物浓度过高或输液速度过快,容易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患者可能会出现输液部位肿胀、发硬、发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肺栓塞等并发症。
3. 漏液:输液管路连接处未固定好或输液针头脱落等情况可能导致漏液,造成药物或液体外溢,影响治疗效果。
4.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
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处理,必要时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5. 感染:输液过程中,如果操作不严谨或输液部位未做好无菌处理,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局部红肿、化脓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
二、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处理方法1. 对于静脉炎: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输液部位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给予局部热敷、抗炎药物等治疗。
同时加强输液部位的护理,保持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扩散。
2. 对于静脉血栓形成:如患者出现输液部位肿胀、硬结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必要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超声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3. 对于漏液:一旦发现输液管路漏液,应立即停止输液,检查输液管路连接处是否松动或漏液,及时处理漏液部位,更换输液管路并重新开始输液。
4. 对于过敏反应: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然而,即便是在这种常见简单的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与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有效治疗,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静脉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血肿与静脉炎。
1. 局部血肿局部血肿是指穿刺部位周围出现的血液积聚。
它常常伴随着疼痛、肿胀和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
预防局部血肿的关键是正确的穿刺技术。
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应选择适当大小的针头,并注意避开血管壁。
另外,正确的皮肤消毒、穿刺角度的掌握以及压力的控制也是预防局部血肿的重要因素。
2. 静脉炎静脉炎是指静脉穿刺部位的炎症反应。
它常表现为局部红肿、温度升高、触痛等症状。
静脉炎的发生往往与操作不当、穿刺部位消毒不充分以及输液过程中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选择适当粗细的输液管,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插拔。
二、药物相关并发症静脉输液常涉及使用药物,不同的药物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相关并发症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过敏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在给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遵循相应的预防性药物给药原则。
另外,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并随时准备处理可能的过敏反应。
2. 药物不良反应除过敏反应外,一些药物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系统异常等。
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用药剂量等信息。
此外,在给药过程中,注射速度的控制也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
三、感染风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感染是一个重要的风险。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需保持严密的无菌操作,并使用一次性器材。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一、发热反应的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 轻者:T:38℃,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 重者: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
一、发热反应的预防及处理
• 1、严格执行给药时的查对内容:三查九对、配置前、配置后 • 2、改进安瓿的割据和消毒 • 3、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 4、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一人一具 •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 6、穿刺技术过硬及固定良好,加强巡视 • 7、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 8、反应较轻者,减慢输液速度,高热者,给予降温,遵医嘱用药,观察生命
体征 • 9、发热严重者,停止输液,对症处理,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 10、仍需继续输液,更换液体、输液器、注射部位
二、急性肺水肿
• 发生原因: •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 • 2、老年人、心、肝、肾功能障碍者、外伤、恐惧、疼痛者机体抗利尿激素分
泌增多 • 临床表现: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
5、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
停止在患肢• 静脉2输级液并不抬高仅患局肢、部制动不,适根据,情况而进且行局穿部处刺理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到达毛细血管:损害较小。
抬高患肢增• 加热3敷级擦药穿的次刺数点。 发红,并扩延5cm左右
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
严重者出现• 紫黑4色级,如局不及部时明处理显皮下不组适织坏,死、输形液成溃速疡。度突然减慢,穿刺点发红扩展5cm以上
三、静脉炎
• 发生原因: • 1、无菌操作不严格 • 2、药物因素 • 3、较长时间在同一注射部位输液
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但在输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危害健康。
了解并掌握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一、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1、发热反应这是静脉输液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发冷、寒战、发热等症状。
其原因可能是输入的药液中含有致热物质,或者输液器具消毒不彻底、被污染等。
2、急性肺水肿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通常是由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导致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重引起。
3、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红肿、灼热、疼痛,有时还可触及硬结。
可能是由于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液,或者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格,导致静脉感染。
4、空气栓塞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表现为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胸部剧痛等症状。
多因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或者在输液过程中液体走空,空气进入静脉所致。
5、药液外渗输液过程中,药液从穿刺部位渗出到周围组织,引起局部肿胀、疼痛。
常见原因包括穿刺不当、针头移位、患者活动过度等。
二、静脉输液并发症的预防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洗手,戴好口罩、帽子。
对输液器具进行严格消毒,确保药液在有效期内且无变质。
2、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应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
避免在关节部位、有静脉瓣处以及皮肤有炎症、破损的部位穿刺。
3、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心肺功能等情况,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一般来说,成人每分钟 40 60 滴,儿童每分钟 20 40 滴。
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
4、正确配置药液严格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或过低。
对于刺激性强的药液,应适当稀释,并减慢输液速度。
5、加强巡视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静脉输液法并发症:
1.发热反应
2.急生肺水肿
3.静脉炎
4.空气栓塞
5.疼痛
二.预防措施:
1.操作前,严格检查药物及各种用物有无破损、变质等,检查有效期;输液前严格检查输液器各部件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
2.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长期静脉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最好选用上肢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尽量选择较粗的血管;原则上避免在瘫痪的肢体上进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3.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4.严格遵医嘱调节输液速度。
5.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毕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
三.处理措施:
1.对于发热反应轻的病人,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2.对于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
3.对于严重发热反应的病人应停止输液,对症处理,并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
若仍需要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输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
4.发生肺水肿时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减慢或停止输液;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高浓度给氧,缓解缺氧症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
5.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根据情况局部进行相应处理。
6.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立即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
7.若发生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立即拔针并重新穿刺,局部给予相应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2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1、静脉炎 3、感染 5、导管堵塞 7、导管移位 9、拔管困难
2、渗出和外渗 4、空气栓塞 6、导管断裂 8、湿疹
精选PPT
3
静脉解剖
外膜
最外的一层 弹性纤维及疏松组织 支持和保护作用 包含血管,提供自身营养
精选PPT
4
外膜与IV相关的因素
穿透外膜时有突破感—对静脉的损伤 脆性大,失去弹性(老龄患者)的静脉
量减慢输液速度 输液时间延长,并发症的危险增加,
故应尽可能缩短素输液时间
精选PPT
25
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 感染所致
相关因素
操作者洗手不彻底
无菌技术、观念不强(皮肤消毒、连接 口消毒
敷料污染潮湿
穿刺技术不当:导管接触皮肤;多次穿 刺
精选PPT
26
细菌性静脉炎
预防 操作前后有效洗手 导管置入、维护及拔除时严格掌握无菌技术 外周短导管每72-96小时更换 定期观察穿刺点,如发现炎症表现,应立即更
增加 pH >9.0为强碱性
超过正常范围的药物均会损伤静脉内膜
精选PPT
19
渗透压
渗透压:是引起静脉炎最相关的因素 渗透压越高,静脉刺激越大 高度危险>600mOsm/L 中度危险 400-600mOsm/L 低度危险<400mOsm/L
研究证明渗透压>600mOsm/L 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
精选PPT
11
静脉炎的分类
1、按临床表现分:
红肿型:沿静脉走形皮肤红肿、疼 痛、触痛。
硬结型:沿静脉局部疼痛、触痛、 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
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 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经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 (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 热等全身症状
精选PPT
12
静脉炎的分类
精选PPT
20
常用药物的渗透压mosm/L
阿霉素
280
5-Fu
650
环磷酰胺
352
长春新碱
610
3%氯化钠
1030
TPN
1400
甘露醇
1098
5%碳酸氢钠
1190
50%葡萄糖
2526
当输入高渗液体时,血浆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 水,进而局布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静脉壁 通织透胺性,增使强静,脉白收细缩胞变侵硬润,精并选P产PT 生炎症,同时释放组 21
血液回流受阻
血管壁侧压上升
血液稀释药物的能力下降甚至为零
机械性静脉炎
渗出
化学性静脉炎
精选PPT
23
化学性静脉炎
预防 输注高渗溶液时 应选择最大的和最合适的静脉 首先考虑中心静脉 如可能,应在高渗溶液后注入等渗
溶液以减少高渗溶液对静脉壁的刺 激
精选PPT
24
化学性静脉炎
预防 充分的血液稀释——首选 合理酸碱溶液稀释 选择合理的输液工具 输液速度与静脉刺激有关,故应尽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 预防及处理
精选PPT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定义
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包括血制品)以
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坏的治疗 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 输血。
常用工具包括:注射器、输液(血)器、
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外周静脉留置针、 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 脉导管(PICC)、输液港以及输液附加 装置等
应 静脉内膜的破坏可以是机械性、化学性、细菌性
精选PPT
8
内膜与IV相关的因素
内膜损伤 血小板聚集 导致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瓣—穿刺时应避开静脉瓣,否则会
撕裂静脉瓣,形成血栓
内膜增厚及瘢痕会导致穿刺失败 内膜增厚使回流量不足,且输液速度减
慢
精选PPT
9
一、静脉炎
静脉炎的危险因素
液体和药物 渗透压、PH值和种类,以及微粒
输液装置 导管的规格、长度和材料
穿刺部位、留置时间
病人状况
年龄、免疫、疾病、皮肤、营养、既往静脉 穿刺状况
穿刺者的导管置入知识和技巧
精选PPT
10
静脉炎的分级(INS)
级别
临床标准
0 没有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或不伴有疼痛
2 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2+条索状物形成
4 3+静脉条索状物长度>2.5cm(1英寸), 有脓液流出
血液稀释不充分
不同部位血管的回血流量
手背及前臂静脉:<95ml/分 肘部及上臂静脉:100-300ml/
分 锁骨下静脉:1-1.5L/分 上腔静脉:2-2.5L/分
精选PPT
22
60滴/分
外周小静脉
(血流:1ml/分)
300ml/分 (5ml/分)
80滴/分
500ml/分
(8.3ml/分)
液流>血流(如此时为较刺激性药物)
无法吸收的、未充分溶解的微粒
精选PPT
14
精选PPT
15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 选择柔软材料的留置导管 避开关节部位穿刺 稳定固定导管和输液管,减少移动 床边超声定位下置管 局部湿热敷
选择穿刺工具应在满足治疗前提下
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短、管腔最少的 导管
精选PPT
16
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药物及溶液的刺激,导致静脉硬化、渗漏 和血栓形成
2、按性质分: 机械性静脉炎 化学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精选PPT
13
机械性静脉炎
原因:物理刺激所致 相关因素 导管留置状态:导管与穿刺点反复移动、
置管技术不佳或不适当的置管位置 过大的导管型号,细小的静脉 导管固定不良,在更换敷料或延长管时
引起导管移动 微粒物质:玻璃碎屑、棉花、沉淀物、
相关因素 PH值 渗透压 血液稀释不充分:与输液速度有关、小静脉粗
导管 留置时间过长 消毒剂未干 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冲管
精选PPT
17
精选PPT
18
PH值
血液PH值为7.35-7.45 pH6.0-8.0:内膜刺激小 pH<7.0为酸性,<4.1为强酸性,无充分血流
下可使静脉内膜组织发生明显改变 pH>8.0为碱性:使内膜粗糙,血栓形成可能性
会影响穿刺成功率 滴速不易过快 外膜硬化时表现为穿刺时静脉滚动,穿
刺困难
精选PPT
5
中膜
静脉的中层 较厚,是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 致密的组织,弹性纤维,
平滑肌,神经 维持静脉壁的张力 有收缩与舒张功能
精选PPT
6
中膜与IV相关的因素
穿刺时感觉疼痛 外界温度的变化、激动、物理刺激会导
致痉挛。热敷可使静脉舒张,增加血流 速度
止血带结扎过长,静脉过度膨胀,导致 静脉挛缩。扎止血带时间应<2分钟
穿过中膜就能看到回血
精选PPT
7
内膜—静脉的最里层
平滑的单层弹性内皮细胞组成 光滑的表面,允许血液细胞顺利通过 分泌肝素及前列腺素抗凝作用 在光滑内膜的下层是粗糙的表面,允许血小板聚
集 形成静脉瓣 内膜可随年龄的增加而变得很脆 内皮细胞层的功能之一是识别静脉内外来物质 内皮细胞层损坏或异物侵入将使该层产生炎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