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十法在加法中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凑十法”加法计算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凑十法”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路,在一年级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种既优且有实效的方法。[关健词]:凑十法加法计算数学教学应用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进位加法”讲到了“凑十法”,它的原理是:把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中接近10的一个凑成10。方法是:离10近的那个数缺几够10,就从另一个加数借几凑成10。然后再用凑成的10加另一个数被借走后剩下的数。

凑十法在一年级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20以内进位加法中出现的一种计算方法。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内容,教材主要提供了2种方法:(1)接着数。把大数记在心里,借助实物接着数下去。(2)凑十法。如果教学中同等对待接着数和凑十法的话,就会阻碍学生数学的学习。但根据本人经验,凑十法的思维方法明显优于接着数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和应用“凑十法”的过程,正是让学生经历并形成智力技能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既优且有实效的方法。那么如何教小学生很快地掌握凑十法,本文试从三个层次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初步感知凑十法思路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凑十法往往应用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其基本思路是在结果不变的条件下,先凑满十,再相加。这对

于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感性材料,在教师创设的操作情境中,摆一摆,移一移,切身感悟其中的道理,才能逐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动手操作分成两步进行:

1、摆摆移移------助其悟

事先我让学生自备两张格子纸,形如:再自备两种颜色的圆片或其他学具(下面以圆片为例)。然后要求学生分两步进行操作。以9+5为例:第一步:摆圆片:在两张格子纸上分别一一对应摆上9个圆片和另一颜色的5个圆片。提问:9+5表示一共有几个圆片,现在能一下子看出来吗?(回答是否定的)第二步:移圆片,即提问:怎样移动圆片就可以使别人一眼看出是几个。学生在操作中,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将5个中的一个移至9个中,另一种是将9个中的5个移至5个中。然后继续提问:①现在能一下子看出是几个圆片吗?你怎么看出来的?②请你说说移动圆片是为了什么?(凑十,一下子可以看出是多少?)③在圆片移动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圆片的总个数)最后教师略作小结:在总个数不变的前提下,移动圆片凑成十,可以一下子看出圆片的总个数。

在操作中,学生很容易悟到凑十的思路,并且体会到它的优越,这就激起了他们进一步思索的兴趣,自然地吸引他们将凑十方法迁移到计算中。

2、看看比比------促其思

两种移动圆片的方法都可以凑成十,哪一种的操作更为方便呢?

这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结果,进而反思操作的过程。将5个中的1个移至9个中,只需移一次;而将9个中的5个移至5个中需移五次。通过比较,学生自然肯定了移一次的方法简便,更具优越性。在其基础上,启发学生思考这种移法是将5分成几和几?(1和4)为何要分出1?(因为9凑十缺1,所以要分出1)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对凑十方法进行再思考,从而轻松掌握其一般思路:“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再连加。”这里没有教师塞、灌的痕迹,有的是学生的悟与思,探索与发现。学生掌握凑十法自然水到渠成。

二、在说说填填过程中,强化凑十法思路

从前苏联加里培林的心理学研究结果看: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的过程。第一层次的摆、移,比较只能说是外部的物质活动,如何将凑十法向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笔者认为:结合学生的操作,将操作过程用完整的语言表述,再填入思路图,可以起到强化认识“凑十法”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

例如学生在操作9+5后,让学生说说摆的过程,将5分成1和4,9+1=10、10+4=14,然后再填入思路图:接着还可让学生填一填,。这样的练习,能促进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为形成技能打基础。

三、在寻找规律过程中,简缩凑十法思路

虽说凑十法简便易行,但其思考过程有“一看(看大数),二拆

(拆小数),三凑十,四连加”这四步,还显得较繁琐。这时需引导学生寻找规律,简缩思考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例如:在教学9+几时,学生运用凑十法分别计算出结果后,教师可有意识地将“9+几”各题按一定顺序板书:9+2=11、9+3=12、9+4=13、……9+9=18,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寻找规律。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9+几各题得数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怎么会少1呢?原来跑到前面跟9凑十去了。(这可类推到8+几的得数个位上比加上的数少2,7+几是少3)

当然,寻找规律的这一过程必须建立在凑十思路得以强化的基础之上。并且要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学生自身的经验,在实际的计算中,学生才能应用自如。

四、利用儿歌、顺口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知识在一些孩子看来数学是枯燥乏味的。因而他们怕学数学,怕学不好数学,其实都是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和数学的枯燥性所致。因此只有改变现状,刷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才能为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儿歌、顺口溜教学是孩子成长中最常见,也是最适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教学途径之一。由于其内容浅显、思想单纯,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合理运用儿歌、顺口溜,就能成为一把打开孩子探索求知之门的钥匙。尤其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数学教学中采用儿歌、顺口溜,让孩子更有亲切感。儿歌、顺口溜的童趣增添了数学的魅力,让孩子更愿意去了解学习数学知识,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如:

凑十法儿歌

看到9想到1,看到8想到2,看到7想到3,看到6想到4。

看到大数加小数,先把两数换位置。

五、巩固内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请小朋友思考:要计算8+9,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更多?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

(1)把8凑成10或把9凑成10

(2)因为9+8=17,所以8+9=17;

(3)因为9+9=18,所以8+9=17;

(4)因为10+8=18,所以8+9=17;

(5)因为17-9=8,所以8+9=17;

总之,我们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之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无忧教育教学资源网

2、沪江小学资源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