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战斗机雷达介绍
雷达阵列天线介绍
■开课目的“阵列天线分析与综合”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磁场与微波通信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阵列天线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与综合方法,掌握单脉冲阵列、相控阵扫描天线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阵列天线的优化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天线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要求●约有五次作业●考核平时成绩占20%。
包括平时作业,出勤情况。
期末考试成绩占80%(一页纸开卷)雷达阵列天线简介1、“AN/SPY—1”S波段相控阵雷达是海军“宙斯盾”(Aegis)武器系统中的一部分,由RCA公司研制。
它有四个相控阵孔径,提供前方半空间很大的覆盖范围。
接收时它使用带68个子阵的馈电系统,每个子阵包含64个波导辐射器,总共有68×64=4352个单元。
发射时,子阵成对组合,形成32个子阵,每个子阵128个单元,总共32×128=4096辐射单元。
移相器为5位二进制铁氧体移相器,直接向波导辐射器馈电。
为了避免相位量化误差引起的高副瓣电平,后来移相器改为7位二进制移相器,合成的相控阵由强制馈电功分网络馈电,辐射单元也改为4350个,单脉冲的和、差波瓣及发射波束均按最佳化设计。
AN/SPY—1天线正在进行近场测试(RCA公司电子系统部提供)目前该系统安装在导弹巡洋舰上导弹巡洋舰上的AN/SPY—1系统2、爱国者(PATRIOT)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是Raytheon公司为陆军研制的一种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
其天线系统使用光学馈电的透镜阵列形式。
和差波瓣分别通过单脉冲馈源达到最佳。
孔径呈圆形,包含大约5000个单元,采用4位二进制铁氧体移相器和波导型辐射器单元。
它安装在车辆上,并可平叠以便于运输。
爱国者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天线(Raytheon公司提供)3、机载预警和控制系统(AW ACS)世界上第一个具有超低副瓣的作战雷达天线是由西屋电气公司为AWACS 系统研制的。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水平以美国最为先进。
在20世纪60年代末即研制出有604个单元的X波段有源阵列天线。
在1988年到1991年完成了配装F22战斗机的AN/APG-77雷达的飞行试验,该雷达有2000个T/R组件,对雷达反射面积为1平方米的目标,探测距离设计要求为120—220KM。
综合了探测、敌我识别、电子侦察和电子干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低截获概率(也就是说不易被对方雷达告警器发现)。
可以说美国在机载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
除了APG-77雷达以外,美国还在原有的PD雷达上进行改进,换装相控阵天线,例如计划给F18E战斗机换装APG79雷达和给F15换装的APG63(V)3雷达等除此之外,英、法、德三国联合研制机载固态多功能有源相控阵雷达,2001年已经完成具有1200个T/R组件的全尺寸样机的试验工作,但是离实用化还有一定的距离。
前苏联在八十年代初即研制出无源相控阵雷达,装备于米格31战斗机上,搜索距离200千米,对战斗机的跟踪距离达到90千米以上,可以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攻击其中的4个,这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
目前俄罗斯正在努力发展有源相控阵雷达,但离实用化也有很大的距离。
目前世界上另一种装机实用化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为日本F-2战斗机所采用的火控雷达,这反映了日本在电子工业上的技术实力。
该雷达包含800个T/R 组件,公开的探测距离为80KM(中等战斗机目标)。
如果这个数据属实的话,则说明日本虽然在半导体生产技术上比较先进,但是在雷达系统设计上的能力仍嫌不足。
我国从六十年代开始即开展相控阵技术的研究,并于七十年代研制成功7010大型远程相控阵雷达,曾出色的完成了观测美国天空试验室和苏联核动力卫星殒落任务,引起世界重视(相关资料可查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网站文章)。
在九十年代又研制出YLC-2全固态相控阵远程警戒雷达(第二届中国国际国防电子展览会上展出)。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工作原理
雷达基础知识雷达工作原理雷达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那么你对雷达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雷达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雷达的起源雷达的出现,是由于一战期间当时英国和德国交战时,英国急需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雷达(技术)能在反空袭战中帮助搜寻德国飞机。
二战期间,雷达就已经出现了地对空、空对地(搜索)轰炸、空对空(截击)火控、敌我识别功能的雷达技术。
二战以后,雷达发展了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无源或有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的雷达体制。
后来随着微电子等各个领域科学进步,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和研究内容都在不断地拓展。
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由从前的只有雷达一种探测器发展到了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以及其他光学探测手段融合协作。
当代雷达的同时多功能的能力使得战场指挥员在各种不同的搜索/跟踪模式下对目标进行扫描,并对干扰误差进行自动修正,而且大多数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完成的。
自动目标识别则可使武器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空中预警机和JSTARS这样的具有战场敌我识别能力的综合雷达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未来战场上的信息指挥中心。
雷达的组成各种雷达的具体用途和结构不尽相同,但基本形式是一致的,包括:发射机、发射天线、接收机、接收天线,处理部分以及显示器。
还有电源设备、数据录取设备、抗干扰设备等辅助设备。
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所起的作用和眼睛和耳朵相似,当然,它不再是大自然的杰作,同时,它的信息载体是无线电波。
事实上,不论是可见光或是无线电波,在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都是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光速C,差别在于它们各自的频率和波长不同。
其原理是雷达设备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能量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距离变化率或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
美军雷达武器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军雷达武器现状及发展趋势美军雷达武器是美国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美军的雷达武器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
本文将对美军雷达武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解析。
一、美军雷达武器现状1. 陆军雷达系统美军陆军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雷达系统,包括AN/TPQ-53 主动相控阵雷达、AN/TPQ-50 静止式多功能雷达、AN/TPQ-48 轻型远程雷达等。
这些雷达系统在侦察、监视、指挥和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美军提供了重要的战场信息支持。
2. 海军雷达系统美军海军拥有一系列先进的舰载雷达系统,包括SPY-1 相控阵雷达、AN/SPS-48 3D雷达、AN/SPS-73 海域搜索雷达等。
这些雷达系统不仅能够帮助舰船进行远程目标探测和跟踪,还可以进行空中、水面和水下目标的探测和追踪,为海军作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1. 多功能化未来,美军雷达武器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即在同一个雷达系统上集成多种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目标搜索、跟踪、识别和导引等多种功能,提高雷达系统的灵活性和多样化能力。
2. 网络化美军将加大对雷达系统的网络化建设力度,即不同雷达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将雷达系统纳入整体作战网络中,提高保障作战的一体化能力。
3. 自动化未来,美军将更加注重雷达系统的自动化能力,即通过人工智能和自主控制技术,使雷达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减轻作战人员的负担,提高作战效率和可靠性。
4. 抗干扰未来,美军将更加注重对雷达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即加强雷达系统对电子战和网络攻击的抵御能力,确保雷达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5. 小型化未来,美军将加大对雷达系统小型化和轻型化的研究力度,即研发更加紧凑、轻便、便携的雷达系统,以适应未来作战场景的需要。
美军雷达武器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将更加注重多功能化、网络化、自动化、抗干扰和小型化等方面的发展。
典型军用雷达参数
典型军用雷达参数
军用雷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雷达系统,其参数通常具有非常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军用雷达参数:
1. 频率:军用雷达的频率通常在1GHz到100GHz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 脉宽:脉冲宽度是指雷达发射的脉冲的持续时间。
军用雷达通常具有极短的脉冲宽度,以提高精度和可靠性。
3. 重复频率:重复频率是指雷达每秒钟发射多少个脉冲。
军用雷达通常具有非常高的重复频率,以增加探测能力和反制能力。
4. 探测距离:军用雷达可以探测到非常远的距离,通常可以达到几百公里甚至更远。
5. 方位精度:方位精度是指雷达可以测量目标的方位角度的精度。
军用雷达通常具有非常高的方位精度,可以精确确定目标的位置。
6. 速度精度:速度精度是指雷达可以测量目标的速度的精度。
军用雷达通常具有非常高的速度精度,可以精确测量目标的速度和方向。
7. 抗干扰能力:军用雷达通常具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可以抵御各种干扰和反制手段,保证雷达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
8. 体积和重量:军用雷达通常需要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以便于在不同的军事应用场合进行快速部署。
- 1 -。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简介
“甲虫-AE”有源相控阵雷达主要用于装备俄最新式的米格-35战斗机。
据介绍,装备该型雷达可显著提升战机的作战能力。
此前进行的飞行测试显示,装备“甲虫-AE”后的米格-35对一般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不少于250-300千米,而且对隐形目标也具有较好的探测能力。
“法扎特隆无线电制造科学研究所”公司介绍说,“甲虫-AE”的探测距离要明显大于现役第四代战机的雷达。
此外,该雷达凭借其出色的合成孔径能力还能够绘制较高精度的地图。
“甲虫-AE”不但能分辨移动目标,而且还能通过二次识别确定出它们的准确型号,尤其是,它能够确定出一个集群目标中单个目标的数量。
RQ-4B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UAV)东方网3月12日消息:据周三宣布的一份价值2450万美元的合同,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航空系统部门将与雷神公司空间机载系统部门合作,联合开发和安装一种先进空对空和空对地雷达系统,用于诺·格公司的RQ-4B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UAV)。
位于马萨诸塞州汉斯科姆空军基地的美国空军电子系统中心要求诺·格公司和雷神公司开发并演示用于全球鹰Block 40无人机的“多平台雷达技术嵌入项目(MP-RTIP)”技术。
MP-RTIP项目正在开发一种模块化有源电子扫描阵列(AESA)雷达系统,可扩展应用于不同类型飞机,尤其是“全球鹰”无人机和“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Joint STARS)”飞机。
雷神公司空间机载系统部门是MP-RTIP项目的主要分包商,负责雷达系统的硬件开发。
正在生产的MP-RTIP系统基于诺·格公司以前开发的雷达技术,包括空军E-8联合星飞机和现有的“全球鹰”雷达。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陈皓)“鹞鹰”无人机近日,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鹞鹰”无人机首次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和高光谱光学载荷双装载科学试验飞行!该试验飞行历经4小时30分,标志着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重点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攻克了无人机实现双装载遥感飞行技术难题,第一次成功实现了高精度、多载荷、同平台遥感成像,获取了有重要科研价值的数据!由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牵总,北京信息技术研究所、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单位参与的“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重点项目,旨在通过开展遥感载荷性能指标综合飞行验证关键技术研究,建成我国无人机遥感载荷综合验证系统,实现无人机民用遥感系统技术工程性突破,拓展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与有人航空遥感形成互补的完整体系,促进我国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军用雷达频段
军用雷达频段雷达(Radar)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和测距的仪器。
它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成为现代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军用雷达频段是指用于军事雷达的工作频率范围,以保证其在复杂和恶劣环境下的高效运作。
军用雷达频段通常包括L波段、S波段、C波段、X波段和K波段等。
这些频段在不同的军事应用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L波段(1-2GHz)是远距离雷达和空中监视雷达中最常用的频段之一。
L波段的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损失较小,能够穿透云雾和大气湿度,具有较好的透视能力。
它常用于搜索和追踪目标,检测敌方飞机和导弹。
S波段(2-4GHz)在军事雷达中也有广泛应用。
它对于小尺寸目标的探测和跟踪效果较好,因此被用于敌方导弹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中。
此外,S波段还被广泛应用于气象雷达和陆地监视雷达等领域。
C波段(4-8GHz)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军事雷达中的C波段主要用于目标识别和打击指导。
它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目标信息,帮助军队在复杂环境中进行精确打击。
X波段(8-12GHz)是一种高频段的雷达频段。
X波段的电磁波具有很高的穿透力,能够穿透大气中的雨、雪等干扰物。
这使得X波段在天气变化频繁的地区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
军事雷达中的X波段被广泛应用于火控雷达、导航雷达和侦察雷达等领域。
K波段(18-27GHz)是一种较高频率的雷达频段。
K波段的电磁波在大气中损失较大,因此只适用于短距离的目标探测。
军事雷达中的K波段常用于近距离监视和导弹识别等任务。
总之,军用雷达频段的选择与军事应用的需求紧密相关。
各个频段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它们共同构成了军事雷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作战提供了可靠的情报支持和保障。
战斗机雷达反射面积表
战斗机xx反射面积表下列数据,第一个为雷达型号,第二个为此雷达对战斗机大小(RCS=5平方)的探测距离,所以比大多数网上的“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要小,网上数据大多取对大目标(RCS=100平方)的值,这点请注意。
第三个乃本机RCS值。
RCS值与对方xx距离的关系:如果一部雷达对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00公里,那当我的飞机RCS=3平方的时候对方在多远可以发现我呢?答案是88公里左右,也就是原先探测距离的88%,当RCS=1时对方对你的探测距离下降为67%,RCS=0.75时为62%,RCS=0.25时为47%,RCS小于0.005(美国隐形系列战机RCS估计上限)时小于18%。
下面就是各国战机的雷达探测距离与本身的RCS的数值,RCS值各方面数据出入较大,取中间值,供参考。
xx型号探测距离本机RCS值xxF-4 AN/AWG-1038公里RCS=20(单位均为平方米,下略)F-14A AN/AWG-9200公里RCS=12F-14D AN/APG-71170公里RCS=12F-15A/C AN/APG-63110公里RCS=10-15F-15E AN/APG-70150公里RCS同上F-16A AN/APG-6655公里RCS=2-3F-16C AN/APG-6880公里RCS同上F-16C AN/APG-66V2/370公里RCS同上F-18C AN/APG-6570公里RCS=3F-18E AN/APG-7385公里RCS=1F-20 AN/APG-6770公里RCS=3F-22 AN/APG-77230公里RCS=0.001 (可信0.1)F-35 AN/APG-81150公里RCS=0.005 (可信0.5)B-2 RCS=0.01xx狂风F3猎狐犬100公里RCS=8海鹞蓝雌狐110公里RCS=3-8(蓝雌狐就是EF-2000上CAPTOR雷达的原型)阵风RBE2150公里RCS=0.1-0.5鹰狮PS-05A90公里RCS=1-2xxCAPTOR200公里RCS=0.5-1幻影F1 Cyrano445公里RCS=10左右幻影2000C RDM85公里RCS=3-5幻影2000-5 RDY120公里RCS同上xx/xxMIG-21 RP21-229-15公里RCS=3(雷达看得还没眼睛远…………)MIG-23高空云雀35公里RCS=10左右MIG-23ML Sapfir23ML40公里RCS同上MIG-25 Sapfir2560公里RCS=15MIG-29 NO1970公里RCS=3-5MIG-29SMT NO19ME130公里RCS同上MIG-31 ZaslonMIG-35 RP35SU-27 NO-01SU-35 NO-11120公里130公里110公里150公里RCS=15RCS=5-10RCS=12-15RCS=15-20。
米波三坐标雷达:让隐形战机无处可藏
2017.1发明与创新2017.3▲JY-26型反隐身雷达(图/中华网)在近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研制的米波三坐标雷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防科技大学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中心军事专家王群教授介绍说:“毫无疑问,米波三坐标雷达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隐形战机高质量的定位和追踪。
在国际上,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米波雷达研究水平比较高,在探测高速、高机动的隐形战机方面都有过人之处。
这次我国获奖的米波雷达在主要性能指标上有所超越,但要实现全面超越并保持领先水平,恐怕还得不断加大研发力度。
因为随着中国歼-20和俄罗斯T-50隐形战机的列装,在需求的牵引下,西方世界很可能将目光重新转向米波雷达等反隐形雷达的研究。
”王群介绍,米波雷达是指工作波长在1米至10米,工作频段在30兆赫兹至300兆赫兹的一种长波雷达,又名超短波雷达或甚高频(VHF )雷达。
传统或普通的米波雷达多使用简单的八木天线或老式网状矩形抛物面天线,基本只能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两个坐标,所以属于两坐标雷达。
这种雷达只能实现对平面(地面或海面)目标定位,无法对空中目标定位。
而米波三坐标雷达是指既能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两个坐标,也能测量目标俯仰角或高度的米波雷达,它不仅可以对平面目标定位,而且可以对空中目标定位,并用于目标跟踪。
“显然,相对于米波两坐标雷达,米波三坐标雷达的主要优势就是能对目标进行三坐标定位,功能多,目标适应性好,识别能力强。
”王群说。
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米波雷达研究水平比较高。
像法国的米波综合脉冲孔径雷达(RIAS )、德国的米波圆阵列雷达(MELISSA )、俄罗斯的东方-E 和天空-Y 雷达等,都是性能不俗、有代表性的米波三坐标雷达。
其中,RIAS 采用了全向天线单元稀疏阵和宽脉冲全向辐射等技术,MELISSA 采用了全向发射、圆阵列多路接收和多波束等技术,而东方-E 和天空-Y 雷达则采用了有源相控阵、时间-空间数字化处理和单通道接收传输等技术。
军用雷达分类
军用雷达分类军用雷达是军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用于侦测、识别、跟踪和定位目标,为军事作战提供关键信息。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功能,军用雷达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一、侦察雷达侦察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敌方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以便进行作战规划和决策。
侦察雷达的特点是较高的探测距离和较低的探测精度,通常能够探测到较大的目标,如飞机、舰艇和导弹。
其中,长程侦察雷达可以探测到数百公里外的目标,而短程侦察雷达则通常用于地面目标的探测。
二、导航雷达导航雷达主要用于飞行器和舰艇的导航和定位,以确保其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导航雷达的特点是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能够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正常工作。
如舰载雷达可以根据卫星信号和地面信标,精确确定舰艇的位置和航向。
三、火控雷达火控雷达主要用于武器系统的瞄准和跟踪,以确保武器的命中率和杀伤力。
火控雷达的特点是高精度和高速度,能够迅速跟踪目标并进行精确瞄准,如舰载防空雷达和坦克火控雷达等。
四、预警雷达预警雷达主要用于对敌方作战行动和军事威胁的早期探测和预警,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预警雷达的特点是大范围探测和长时间监视,能够探测到多种目标,如飞机、导弹和舰艇等。
如空中预警雷达可以在数百公里以外探测到敌方飞机和导弹的轨迹。
五、干扰雷达干扰雷达主要用于对敌方雷达系统进行干扰和欺骗,以降低其探测和跟踪能力。
干扰雷达的特点是高功率和高频率,能够产生强烈的电磁波干扰,如电子干扰系统和光电干扰系统等。
六、多功能雷达多功能雷达是目前发展的趋势,它集侦察、导航、火控、预警和干扰等功能于一体,能够适应多种战斗环境和作战需求。
多功能雷达的特点是灵活多变和高性能,能够自适应地进行多种任务,如陆军的多功能雷达车和空军的多功能预警机等。
军用雷达是现代战争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军事作战提供更加精确、可靠和高效的支持。
我国引进ELM2032雷达项目
我国引进EL M 2032雷达项目歼-7FS战斗机及配备的EL/M-2032雷达,注意此时歼-7FS仍旧采用单三角翼在近日出现的我国歼-7系列战机图片中,首次公开歼-7FS配备了引进EL/M-2032脉冲多普勒雷达,这是我国首次证实曾经引进此型雷达。
EL/M-2032(图片中误将型号登为LE/M-2032)是由以色列ELTA系统公司研制的多功能机载火控雷达,其中EL就是ELTA的开头字母,M是代表着军用-Military罗马尼亚的米格-21枪骑兵配备的EL/M-2032雷达,天线注有ELTA(IAI指的是以色列飞机公司)对于ELTA系统公司和EL/M-2032雷达,可能读者觉得陌生,如果笔者说费尔康预警机,大家就会比较熟悉,其中费尔康预警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是由ELTA系统公司研制的,编号为EL/M-2075,ELTA公司是以色列飞机工业公司((IAI)的子公司,主要负责雷达及航空电子系统的研制,ELTA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雷达研制、生产厂商之一,其产品包括机载、舰载、地面雷达、电子战、通信及数据链甚至侦察卫星等,做为ELTA目前主要的机载雷达,以色列空军一直要求在引进的F-16战斗机配备EL/M-2032雷达-其性能可见一斑,甚至在采购F-16I时以色列空军罕见的公开指责该机配备的AN/APG-68V-9雷达性能不达标,以此要求换装EL/M-2032,不过美国人的态度明确而坚决-美制雷达是采购美国战机的前提条件,做为对以色列的补偿,美国空军采用了以色列拉斐尔武器发展局研制的LITENING光电瞄准吊舱,根据美国惯例美国空军装备的该吊舱由美国诺格公司生产,编号为AN/AAQ-28。
著名的费尔康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是ELTA的产品,编号EL/M-2075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以色列开始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研制幼狮式等型号战斗机,做为重要的配套系统,ELTA开始研制装备这些飞机的雷达及火控系统,最初研制的EL/M-2001只是简单的雷达测距器,EL/M-2001于1976年装备部队,其只能测量飞机到目标的距离,为载机的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和航炮、航弹及航箭等武器的发射与投放提供弹道计算支持,只能在晴朗的白天使用,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大力支援下,ELTA在雷达技术领域的进展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1977年ELTA公开在EL/M-2021多功能空中截获和火控雷达,这是以色列第一种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火控雷达,来解决雷达的下视/下射能力,ELTA又研制了EL/M-2021的改进型EL/M-2021B,这是以色列第一种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EL/M-2021B也是以色列第一型采用综合航空电子系统概念的火控雷达,其可以通过1553B数据总线与机载航电系统网络进行数据共享和交换。
各国战机雷达反射面积表
F-15A/C AN/APG-63 110公里 RCS=10-15
F-15E AN/APG-70 150公里 RCS同上
F-16A AN/APG-66 55公里 RCS=2-3
F-16C AN/APG-68 80公里 RCS同上
幻影F1 Cyrano4 45公里 RCS=10左右
幻影2000C RDM 85公里 RCS=3-5
幻影2000-5 RDY 120公里 RCS同上
苏联/俄罗斯
MIG-21 RP21-22 9-15公里 RCS=3 (雷达看得还没眼睛远…………)
MIG-23 高空云雀 35公里 RCS=10左右
西欧
狂风F3 猎狐犬 100公里 RCS=8
海鹞 蓝雌狐 110公里 RCS=3-8 (蓝雌狐就是EF-2000上CAPTOR雷达的原型)
阵风 RBE2 150公里 RCS=0.1-0.5
鹰狮 PS-05A 90公里 RCS=1-2
台风 CAPTOR 200公里 RCS=0.5-1
战斗机雷达反射面积表
下列数据,第一个为雷达型号,第二个为此雷达对战斗机大小(RCS=5平方)的探测距离,所以比大多数网上的“雷达最大探测距离”要小,网上数据大多取对大目标(RCS=100平方)的值,这点请注意。第三个乃本机RCS值。
RCS值与对方雷达探测距离的关系:如果一部雷达对战斗机大小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00公里,那当我的飞机RCS=3平方的时候对方在多远可以发现我呢?答案是88公里左右,也就是原先探测距离的88%,当RCS=1时对方对你的探测距离下降为67%,RCS=0.75时为62%,RCS=0.25时为47%,RCS小于0.005(美国隐形系列战机RCS估计上限)时小于18%。
雷达发展史
雷达发展史雷达的基本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
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雷达才得到迅速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已知道电磁波被物体反射的现象。
1922年,意大利G.马可尼发表了无线电波可能检测物体的论文。
美国海军实验室发现用双基地连续波雷达能发觉在其间通过的船只。
1925年,美国开始研制能测距的脉冲调制雷达,并首先用它来测量电离层的高度。
3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探测飞机的脉冲调制雷达。
1936年,美国研制出作用距离达40公里、分辨力为457米的探测飞机的脉冲雷达。
1938年,英国已在邻近法国的本土海岸线上布设了一条观测敌方飞机的早期报警雷达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作战需要,雷达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就使用的频段而言,战前的器件和技术只能达到几十兆赫。
大战初期,德国首先研制成大功率三、四极电子管,把频率提高到500兆赫以上。
这不仅提高了雷达搜索和引导飞机的精度,而且也提高了高射炮控制雷达的性能,使高炮有更高的命中率。
1939年,英国发明工作在3000兆赫的功率,地面和飞机上装备了采用这种磁控管的微波雷达,使盟军在空中作战和空-海作战方面获得优势。
大战后期,美国进一步把磁控管的频率提高到10吉赫,实现了机载雷达小型化并提高了测量精度。
在高炮火控方面,美国研制的精密自动跟踪雷达SCR-584,使高炮命中率从战争初期的数千发炮弹击落一架飞机,提高到数十发击中一架飞机。
40年代后期出现了动目标显示技术,这有利于在地杂波和云雨等杂波背景中发现目标。
高性能的动目标显示雷达必须发射相干信号,于是研制了功率、、前向波管等器件。
50年代出现了高速喷气式飞机,60年代又出现了低空突防飞机和中、远程导弹以及军用卫星,促进了雷达性能的迅速提高。
60~70年代,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等应用到雷达上,使雷达性能大大提高,同时减小了体积和重量,提高了可靠性。
在雷达新体制、新技术方面,50年代已较广泛地采用了动目标显示、单脉冲测角和跟踪以及脉冲压缩技术等;60年代出现了;70年代固态相控阵雷达和脉冲多普勒雷达问世。
雷达
摘要本文从雷达发展史、现代雷达的新技术以及对未来雷达发展的展望三方面来讲述现代雷达的发展。
重点介绍了现代雷达的新技术相控阵雷达的原理和特点,并指出雷达的弱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雷达,新技术,发展引言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源于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原意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
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
一:发展简史雷达的基本概念形成于20世纪初。
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雷达才得到迅速发展。
早在20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已知道电磁波被物体反射的现象。
1922年,意大利G.马可尼发表了无线电波可能检测物体的论文。
美国海军实验室发现用双基地连续波雷达能发觉在其间通过的船只。
1925年,美国开始研制能测距的脉冲调制雷达,并首先用它来测量电离层的高度。
3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探测飞机的脉冲调制雷达。
1936年,美国研制出作用距离达40公里、分辨力为457米的探测飞机的脉冲雷达。
1938年,英国已在邻近法国的本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作战需要,雷达技术发展极为迅速。
就使用的频段而言,战前的器件和技术只能达到几十兆赫。
大战初期,德国首先研制成大功率三、四极电子管,把频率提高到500兆赫以上。
这不仅提高了雷达搜索和引导飞机的精度,而且也提高了高射炮控制雷达的性能,使高炮有更高的命中率。
1939年,英国发明工作在3000兆赫的功率磁控管,地面和飞机上装备了采用这种磁控管的微波雷达,使盟军在空中作战和空-海作战方面获得优势。
大战后期,美国进一步把磁控管的频率提高到10吉赫,实现了机载雷达小型化并提高了测量精度。
在高炮火控方面,美国研制的精密自动跟踪雷达 SCR-584,使高炮命中率从战争初期的数千发炮弹击落一架飞机,提高到数十发击中一架飞机。
海岸线上布设了一条观测敌方飞机的早期报警雷达链。
谈谈二战各个时期英德的各类防空雷达.(英国篇)
谈谈二战各个时期英德的各类防空雷达.(英国篇)1864年,英国人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理论的基本公式,出版了<<电磁场动力学>>,拉开了人类对电磁波(无线电波)认识和应用的序幕.进入20世纪,无线电波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但是直到一战末期,其用途主要局限于通讯领域.不过,无线电波的应用潜力已获得各国的广泛认同.20世纪30年代来临时,美.英.法.德以及苏联等国相继在无线电探测领域取得突破,雷达的概念(RADAR,既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的缩写,意为"无线电探测与测距")开始进入实用化阶段,并在接踵而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粉墨登场,广泛应用于各国的防空战场.战争的不断推进为雷达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平台,许多技术模型和战术战法都成为教科书式的经典,成为军用雷达史上一块块不可磨灭的里程碑.本贴就让我们通过回顾二战时期英.德两国之间围绕防空雷达系统的对抗和竞争.来回顾这段值得回味的武器发展史.英国篇:英国链向雷达网20世纪30年代.随着纳粹德国空军的日益壮大,隔海相望的日不落帝国感受到明显的压力.英国必须拿出办法来制衡这股来势汹汹的空中力量.摆在这个老牌帝国面前有三条路:1.建立一支足够强大的轰炸机群作为威慑,一旦本土受到攻击,也能发动有效反击;2.通过签署国际武器控制协定来制约纳粹德国空军的发展;3.最后一种也是最直接的一种,就是发展战斗机部队和探测技术,建立直接有效的防空力量.第一种办法受到当时英国空军部的支持,但由于军费预算的限制而无法达成,制约纳粹德国空军的外交努力也流于失败.而第三条路不仅受到当时空战理论的束缚,在技术上也存在较大的困难和瓶颈.但是,这条路得当了上层的支持,并专门成立了防空科学研究委员会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的角度之一就是要找到一种"死亡射线'',或使飞行员失去行为能力,或使发动机停车,或者干脆引爆飞机.因此,委员会找到了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的瓦特,希望从他那里得到更加专业的意见和建议.1935年1月.瓦特在给委员会的回复中除了分析制造"死亡射线''的可能性外,还着重指出,利用无线电波的探测功能虽然存在一定困难,但比之利用其破坏功能,前者的难度要小很多.而且,他本人也可以很快的拿出实现无线电波探测功能的具体方案.由于受到上层的大力支持,瓦特的设想很快付诸实施.当年6月,他成功的利用位于达文特里的BBC短波广播站无线电波,探测到8英里外飞行的"黑福德''双翼轰炸机.这一重大突破被包括今天的许多史料视为雷达的诞生,试验的成功也理所当然地吸引了更多来自政府的支持.在空军部的资助下,瓦特开始在毗邻海岸线的地方建立了为数众多的雷达基站.到36年8月,已有7座基站投入使用,这就是链向雷达网的起源.实际上.链向雷达站的原理非常简单,大部分技术来源于瓦特对英国广播公司和高频无线电波的了解.最先推出的雷达系统是AMES-1型,主要用于远程探测.AMES是Air Ministry Experimental Station 的缩写,意为空军部试验站.每个雷达基站都使用装在固定支架上的大型天线,所谓的支架实际上都是高达120米的铁塔,用以支撑这组发射功率达到350千瓦的广角发射天线,发射频率为20--30兆赫(类似于当时的高频雷达).脉冲重复频率为每秒12.5--25次.接收天线则安装在4座80米高的独立支架上.整个基站显得庞大异常,因为无法转动天线进行扫描.所以只能覆盖正前方100度的区域.另外还有一种AMES-2型雷达站.也称Chain Home Low Station,既低空链向雷达站.顾名思义.该型号主要用于探测低空目标.作为1型雷达站的补充.1型雷达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低空探测能力薄弱的问题,这一方面要归咎于雷达的波长,另外也受制于当时天线的设计能力.2型雷达站使用发射功率为150千瓦,发射频率为200兆赫兹的天线,该天线同样置于高塔之上,只是高度只有1型的一半左右.在研制出2型雷达以后,英国人并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为了进一步加强防空雷达的低空搜索能力,皇家空军又在1942年推出了11型雷达,其工作在500--600兆赫兹波段,峰值功率为50千瓦,雷达天线搭载在6轮越野卡车上,具备机动能力,由2型和11型雷达组成低空链向雷达网大大提高了英国防体系的低空探测能力和精确度.原先的链向雷达网能够发现90公里外1500米高度飞行的战斗机目标,新的雷达网则能探测到40公里外150--200米高度飞行的目标.但是,德国空军发现海峡对岸的进步后,也在不断寻找对付办法.他们发现30米低空突防是突破英国雷达网探测的有效方式,一些有经验的德国飞行员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攻击了英国的一些近岸目标此时,科学家已经发现超高频无线电波由于波幅很窄,可以沿地面传导而不受很大的干扰.1940年2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谐振腔式磁控管---一种微波发射能量超过原有发生器几十倍的新装置.在1942年的一次试验中,装有这种磁控管的试验性雷达成功地在50公里距离上发现了飞行高度在20--70米的飞机,某些时候的探测距离甚至达到72公里.取得这些研究成果以后,英国空军部当即决定建造一批更加先进的低空雷达,进一步加强链向雷达网的功能,这些雷达统称为超低空链向雷达站.超低空链向雷达站主要有3种不同型号.其一是52-56型S-波段雷达.其原型是英国海军部研发的271型雷达和皇家陆军海岸防卫部队的Mk lV-Mk Vl型雷达.前者及其改进型号277型雷达既可以用于航空母舰的载机引导,也可以用于大型舰船防空武器的目标指向;后者则是用来搜索近岸船只的.两种雷达都工作在S波段,非常适合搜索近岸底空目标.英国皇家空军于1942年12月获得从皇家海军和陆军移交的11台雷达,之后又在43年5月获得了3台.这些雷达都命名为52-56型雷达,它们采用可旋转的碟形天线,能够跟踪低空飞行的单个目标.另外两个型号的雷达则来自英国电信科学院的研究成果.它们制造出皇家空军第一台厘米波雷达.代号为13型雷达,主要为链向雷达网提供更加精确的高度信息.该雷达的研发始于1942年.采用两根条形天线,并照搬了277型雷达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天线组以每分钟6次的频率在-1度--+20度之间垂直扫描,提供目标的高度信息.这款雷达在43年3月开始生产,但是由于14型雷达的需求而推迟了生产.13型Mk ll型雷达于1944年早些时候投入使用,尽管实战表现不尽如人意.却展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关闭垂直扫描.13型雷达可以很好地用作低角度探测.正是受到这一启发,14型雷达得以诞生.在13型雷达基础上,设计师将原先纵置的两根天线横置.使其水平扫描,获得了不错的低空探测能力.经过测试以后,设计师发现只保留其中一根天线,雷达的表现同样令人满意.因此,14型雷达的大部分型号都只有一根条形天线.对于飞行在20米高度轰炸机大小的目标,14型雷达的发现距离为32公里,300米高度目标的发现距离为90公里,目标高度达到2000米时,在144公里距离就能够发现.由于14型雷达的天线更加轻便,它可以灵活地选择固定式或安装在越野卡车上.以上3种雷达有效地补充了链向雷达网的低空探测能力.在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军方的不懈努力下,由链向雷达站.低空链向雷达站和超低空链向站组成的链向雷达网终于在43年底完全建成,总共包括50个雷达站,其中21个分布在英伦岛屿最关键的东海岸.但是,链向雷达网本身只能提供早期预警的功能,还需要有一套系统能够引导防空力量,尤其是战斗机群对来袭的空中目标进行有效拦截.而英,德开战之初,链向雷达网提供的目标信息精度在5英里左右.这样的精度只在能见度较好的白天有效,到了夜晚和恶劣气象条件,飞行员根本无法靠肉眼发现这一精度上的目标.要解决这一问题,开发机载截击雷达当然是一个方向,但限于当时的工程技术能力,这条道路还显得有些漫长.与此同时,使用低空链向雷达站引导战斗机进行拦截的试验取得了成功.但是,由于低空链向雷达站的天线无法进行机械旋转扫描,也没有平面位置显示器(PPI),最好的方式就是天线始终对着目标方向,让截击机沿着这个方向飞行.而雷达的操作手当然不希望这样做,因为雷达在引导截击机进行拦截的同时,也丧失了搜索其它目标的能力.但无论如何,试验的成功已经为专用地面引导截击(GCI)雷达勾勒出雏形.链向雷达网提供的早期预警在40年夏到来的不列颠空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使得纳粹德国空军未能在英伦三岛逞凶.但是,英国人料定纳粹德军会加强夜间轰炸的力度,因此加快了GCI雷达的研制脚步,他们通过改进低空链向雷达,赋予其探测目标飞行高度的能力,并与刚刚问世的PPI显示器整合在一起.在10次拦截实验中,其成功率达到惊人的90%..英国电信科学研究院和皇家航空研究院立即根据这个试验模型赶制了6台GCI雷达,并命名为7型雷达.首台7型雷达于41年元旦投入使用,其余5台也在1月底相继服役.7型雷达与2型雷达一样工作在米波波段,初期型号为机动型的,后来演变成为可运输型和固定型两种.固定型包括雷达井,作战室和一组雷达天线.为了实现连续跟踪,7型雷达的天线阵列采用了32个中心馈电的全波偶极子,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8个偶极子.模块与模块之间可以产生不同的组合.如发射时,每个模块上方的4个偶极子和下方的4个偶极子会在操作手的控制下同相或反相组合,这样获得的叠加波束能够提供适当的补盲.接收时,每个模块上的偶极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形成不同仰角的波束进行测高.另外,7型雷达的大型天线阵列能够在每分钟1圈至8圈的转速范围内旋转,得以覆盖360度全方位.之前提到的11型雷达也是一种GCI雷达.为避免受到敌方干扰,其工作频段与德国的雷达设备相同,都是500--600兆赫兹.该雷达的垂直覆盖有很大的盲区,需要在雷达车展开的位置填土垫高才能有所弥补,其对轰炸机大小目标的发现距离在96公里左右.随着GCI雷达站的建立,以及整套指挥,引导,控制和截击技术的发展成熟,皇家空军将纳粹空军轰炸的战损率从40年12月的0.5%提高到41年5月的7%.如果不是受限于经常出现的人手不足情况,其战果还能进一步提高.总体而言,二战时期的英国防空雷达网对纳粹德国发动的空战和轰炸行动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并迫使其投入大量精力开发FZG-76/V1巡航导弹和A-4/V-2弹道导弹等新型武器.另一方面,由于早期雷达技术水平低下,其搜索范围十分有限,定位和处理速度也很慢.有时,通过无线电技术截获的德军情报往往能够提供准确的敌人动向,包括来袭飞机数量,部队番号,来袭路线和目标等,并有两小时以上的预警时间.而链向雷达网只能提供20分钟的预警时间.但是,随着GCI雷达及其配套设施的成熟,地面雷达引导战斗机截击的战法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防空作战手段,并且不断发展,一直沿用至今.英国皇家空军在此领域的早期摸索和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军用雷达分类
军用雷达分类介绍军用雷达是军事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反射信号来探测、跟踪和识别目标。
不同类型的军用雷达具有不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本文将对军用雷达进行分类,并深入探讨每种类型的特点和用途。
一、空中预警雷达空中预警雷达用于监测和掌握空中目标的动态情况,为军队提供战略预警和指挥作战所需的信息。
它通常具有较长的探测距离和高精度的目标识别能力。
1. 机载预警雷达机载预警雷达安装在飞机或直升机上,具有机动性强、作战范围广的特点。
它能够对大范围的空中目标进行监测和跟踪,为部队提供及时的战场态势感知和指挥决策支持。
2. 地面预警雷达地面预警雷达通常安装在固定的雷达站点上,用于监测特定区域内的空中目标。
它的探测距离较远,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地面预警雷达主要用于保卫国家边境、掌握地区军事态势等。
二、防空雷达防空雷达是用于探测和跟踪空中目标,并指导防空武器进行拦截的雷达系统。
它能够对来袭飞行器进行早期预警和目标跟踪,为防空导弹等武器系统提供精确的导引和引导。
1. 监视雷达监视雷达是防空雷达中的基础型号,用于对大范围的空中目标进行监测和跟踪。
它具有较长的探测距离和广阔的搜索范围,能够实时监视多个目标。
2. 目标指示雷达目标指示雷达用于提供更精确的目标信息和位置指示,为防空武器系统提供更准确的目标追踪和拦截能力。
它通常配合监视雷达一起使用,提高整个防空系统的作战效能。
3. 引导雷达引导雷达是防空导弹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引导导弹到达目标。
它能够对目标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追踪,将导弹引导到目标附近进行拦截。
4. 辅助雷达辅助雷达用于对目标进行识别和鉴别,避免误拦截和对友军进行误伤。
辅助雷达通常配备在防空系统中的各个环节,为作战指挥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
三、侦察雷达侦察雷达用于获取敌方目标的情报和情况,为军队提供作战情报和指挥决策的依据。
它通常具有隐蔽性强、侦测距离远的特点。
1. 地面侦察雷达地面侦察雷达用于对地面目标进行侦察和监测。
各种类型雷达描述讲解
雷达 (2)对空情报雷达 (12)机载雷达 (17)舰艇雷达 (23)炮位侦察校射雷达 (27)活动目标侦察校射雷达 (28)炮瞄雷达 (30)战场侦察雷达 (32)二次雷达 (35)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38)雷达情报指挥系统 (41)气象雷达 (47)航天雷达 (50)系留气球载雷达 (53)频率捷变雷达 (54)单脉冲雷达 (57)圆锥扫描雷达 (59)脉冲多普勒雷达 (59)动目标显示雷达 (61)脉冲压缩雷达 (65)合成孔径雷达 (67)相控阵雷达 (70)三坐标雷达 (73)超视距雷达 (74)多基地雷达 (76)连续波雷达 (77)毫米波雷达 (78)激光雷达 (79)无源雷达 (81)雷达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并测定其位置、速度和其他特征的电子设备。
雷达具有发现目标距离远、测定目标坐标速度快、能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于警戒、引导、武器控制、侦察、测量、航行保障、敌我识别和气象观测等方面,是一种重要的军用电子技术装备。
雷达在国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中也广泛应用。
工作原理雷达通常是通过向空间发射电磁波和接收目标回波信号进行工作的。
当雷达发射的电磁波遇到各种物体时,就会向各个方向产生散射,其中的一小部分能量返回雷达,这种反射波称为回波。
从所要探测的目标反射的回波,称为目标信号;从非需要目标反射的回波,称为杂波。
目标的位置通常由以雷达为原点的球坐标系中的三个坐标──斜距、方位角和仰角(或高度)决定。
由于电磁波是以光速C(3×10米/秒)在空间传播,雷达到目标的距离(斜距)r可以通过测定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然后返回雷达所需要的传播时间t来确定,即:r=ct。
为了测定电磁波往返时间,通常是发射一系列短促的射频脉冲,而在发射脉冲间隔期间接收回波信号,根据回波脉冲相对于发射脉冲的时间延迟,测定目标的斜距。
目标的方向(方位和仰角)是利用雷达天线定向辐射的特性测定。
雷达天线把电磁波能量集聚成尖锐的波束,并使波束对目标所在区域进行扫描,回波最强时的波束指向即为目标方向。
二战德国空军机载雷达及探测系统
二战德国空军机载雷达及探测系统FuG 200 Hohentwiel1941年,洛伦兹公司(C. Lorenz)开始研制一款新型机载雷达系统,这一系统最终发展为FuG 200 Hohentwiel雷达。
德军计划将该雷达安装在飞机上用于探测及定位水面舰艇,同时Hohentwiel还可利用地面回波为飞机提供导航。
FuG 200探测距离在高度1637英尺时为 50英里,高度3278英尺时为62英里。
FuG200机首天线如上图所示,飞机中轴线上方的天线用于探测,左右侧的天线用于接收信号回波。
为了对目标方位进行大略的定位,接收器必须手动转向接通左侧或右侧的接收天线,获取信号。
FuG200雷达的发射器(transmitter),其上部左右布置的两个圆柱体为RD12Tf脉冲发射管FuG 200雷达的发射器原先是洛伦兹公司为研制FuMG 40L高炮炮瞄雷达研制的,但随后就应用到FuG 200雷达上。
该发射器改进自DS323发射器。
FuG200雷达发射器上的RD12Tf脉冲发射管,它是洛伦兹公司在1940年研制的,主要用于雷达设备应用德国空军利用搭载FuG 200的飞机搜索定位盟军护航船队,如Fw200,He111等。
另外Hohentwiel雷达还可以辅助进行仪表轰炸(blind bombing),或结合FuG102无线电高度表进行对舰鱼雷攻击。
安装在He111机首玻璃座舱框架上的FuG200,天线安置显得很紧凑。
中间伸出的炮管是MG FF航炮为在各种飞机安装FuG200,德国人也在不断进行调整改进。
为了安装到He111 H型上,FuG200的雷达天线进行了调整,以免影响到机首中间MG FF航炮的射角He111机舱内安装的FuG200显示器隶属于KG26的一架He111 FuG200雷达搭载型彩照著名的Fw200“秃鹰”也配备了FuG200, Fw200 C-4是产量最大的“秃鹰”,最早的C-4配备的是FuG Rostock雷达,但很快FuG200就成了标准配备。
预警机性能比较
能探测320公里外的目标, 对高空目标的探测距离达 600公里
对战斗机目标的探测距离视 雷达扫描方式而定,约为 370—460千米对小型战斗机 的最大探测距离为230公里
对高空目标探测距离可达780公 里
AN/APS-145,UHF频段,
E-2D
AN/APY-9,UHF频段,P波段
E-3
AN/APY-1(第一代)、AN/APY-2(第二 代)、S波段,有6种工作方式,
E-3
E-767 鹰眼
E-3“望楼”的发 展型
AN/APY-2
A-50
俄罗斯21架、印度
“野蜂-M”雷达为高重复频率脉冲多普勒体制,S波 段,
费尔 康
以色列
雷达工作于L波段,频率1.28~1.4G赫 兹,采用高/低脉冲重复频率
探测距离
电子支援设备
ALR-59是一种被动
对战斗机目标的最换
装,ALQ-217
高度9100米:480千米,对 大型轰炸机探测距离648千 AN/ALR-73 米,对巡航导弹269千米,
型号
装备国家地区
预警雷达
E-2 E-2C
美海军共部署18个 Group 0:AN/APS-120(1978年升级APS-
中队139架,美每 125,1984年升级为APS-138);Group1:
艘航母上部署5 AN/APS-139;Group2:AN/APS-145
架,
(1990年)5种型号雷达
E-2T 台湾
anaps1451990年5种型号雷达anaps145uhf频段anapy9uhf频段p波段anapy1第一代anapy2第二代s波段有6种工作方式anapy2野蜂m雷达为高重复频率脉冲多普勒体制s波段雷达工作于l波段频率12814g赫兹采用高低脉冲重复频率探测距离电子支援设备alr59是一种被动对战斗机目标的最大探测距辐射探测装置离约648千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控阵雷达解决了传统机械扫描雷达的种种问题,反应速度、目标更新速率、多目 标追踪能力、分辨率、多功能性、电子反对抗能力等都远优于传统雷达 。
知识回顾
有源相控阵雷达 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每个辐射器都 配装有一个发射/接收组件,每 一个组件都能自己产生、接收电 磁波,因此在频宽、信号处理和 冗度设计上都比无源相控阵雷达 具有较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 也使得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造价昂 贵,工程化难度加大。但有源相 控阵雷达在功能上有独特优点, 大有取代无源相控阵雷达的趋势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战斗 机雷达介绍
知识回顾
什么是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英文:Phased Array Radar,PAR):即相位控制电子扫描阵列雷达
机制:它利用大量个别控制的小型天线元件排列成天线阵面,每个天线单元都由独 立的开关控制,基于惠更斯原理通过控制各天线元件发射的时间差,就能合成不同 相位(指向)的主波束,而且在两个轴向上均可进行相位变化;与托马斯·杨的双 缝实验相似,相控阵各移相器发射的电磁波以建设性干涉原理强化并合成一个接近 笔直的雷达主波瓣,而旁瓣则由于干涉相消而大幅减低。
F22猛禽战斗机
F-22“猛禽”(英语: F-22 Raptor)战斗机 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 丁和波音联合研制的单 座双发高隐身性第五代 战斗机。F-22是世界上 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 代战斗机
F22猛禽战斗机
雷达中的“猛禽”AN/APG-77有 源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每个阵 元峰值功率达到10瓦,阵列有 2000多个阵元。至此,有源相控 阵雷达成为世界雷达强国用于改 进三代机以及装备新飞机的最佳 选择。
(2)AN/APG一77采用了时间滤波处理,时间滤波的目的是从频率上进一步抑制从 天线主波束进来的干扰,空域滤波已将主波束以外的干扰抑制了;但若干扰方 向和目标方向相同,如主波束方向的地杂波、目标携带的干扰机发射信号等, 空域滤波无法解决。但只要目标在运动,干扰和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率是不一 样的,时间滤波将从频率上进一步区分目标和干扰。
APG77所采用的有源收发组件模块
F22猛禽战斗机
AN/APG一77雷达采用有源相控阵技术,同时产生多个波束:一组波束用于检测和定 位目标,并引导第二组波束实施干扰,第三组波束则可与己方进行通信联络,用时分 方法进行电子情报搜集、实施干扰、监视或通信。用软件对辐射强度、时机进行控制, 实现灵敏波束搜索/跟踪。脉间变频。快速扫描使敌方难以检测和定位⋯。
(3)AN/APG一77相控阵雷达参数的内容多,结构复杂,使电子对抗侦察设备的数 据库和目标识别软件很复杂。
抗干扰的优势
(1)AN/APG一77采用了空间滤波处理,相控阵天线通过适当选择天线单元的加权 值,可以在目标方向形成增益很高的主波束,而在干扰方向使信号相互抵消形 成天线方向图零点,从空间区分目标和干扰。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远距离、多 目标、 气象探测、全天候能力, 可探测低可见度目标,并同时控 制多枚导弹攻击
雷达的扩展功能有:空/地合 成孔径雷达地图、改进目标的 识别、扩大工作区(通过设置旁 阵列实现)。
火控雷达采用的抗侦察、抗干扰措施 抗电子对抗侦察的优势 抗 干 扰 的 优 势
抗电子对Hale Waihona Puke 侦察的优势歼10B猛龙战斗机
歼-10B((英文:J10B或F-10B,国内代 号:猛龙),是中国 第三代歼-10的改进 型战斗机,为单座、 单发、多用途、配备 先进机载设备(相控 阵雷达)的先进战斗 机。
歼10B猛龙战斗机
歼十B雷达猜测:有源还是无源?
歼10B猛龙战斗机
有资料显示, 上世纪60年代 前苏联的战斗 机,火控雷达 在地面开机。 可在800米内烤 焦一只鸡。由 此,本机做个 对比......
(1)AN/APG一77采用了频率捷变技术,要求施放干扰方的信号接收机灵敏度高, 动态范围大,全部截获频率捷变信号,以快速地测定信号到达的方位角和俯仰 角
(2)AN/APG一77是相控阵雷达,要求施放干扰方在信号侦收截获时要利用脉内调 制波形进行分选,因此测角精度要高,要具有测量脉冲幅度的能力,以便于这 一参数能用于信号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