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合集下载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和概率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据和信息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绘制统计图时,可能会对数据的分类、统计图的构图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逐步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数据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获取信息。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导入-实例分析-操作实践-交流讨论-巩固拓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统计图模板、数据素材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练习本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例如:展示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请学生观察并说出身高最高的学生。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呈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例如:展示一组学生的成绩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科成绩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绘制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统计表的制作,二是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继三年级学习简单统计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统计知识的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四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统计知识,对统计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制作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基础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同时,学生可能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制作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任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认识到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统计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制作统计表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任务。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统计工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实例,引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卫生统计学_第四章_统计表与统计图

卫生统计学_第四章_统计表与统计图

死亡率
(a)
200
150
伤寒
100
结核病
50
0
下降幅度:
1950 1952 1954 1956 1958 1960 1962 1964 1966
结核病死亡率:180-38=142
伤寒死亡率:36-0.3=35.7
1000
死 100 亡 10 率
1
0.1
(b)
伤寒
结核病下降速度: 结核病死亡率:180/38=4.65
乡村 阳性 阳性率
数 (‰) 49 4.97 124 8.94 134 15.93 90 15.82 81 20.51 31 20.68 509 11.76
8
3. 统计表制作的基本要求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即一张表一般表达一个中心内 容,不要包罗万象。
(2)合理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主次分明,条理清楚 统计表就如完整的一句话,包括描述对象/主语和内容/ 谓语。 通常主语放在表的左边,作为横标目; 谓语放在右边, 作为纵标目。由左向右读,构成完整的一句话。
4.绘制条图注意事项
⑴横轴:表示各种被研究的事物或 7
特征.纵轴表示各种被研究事物的相应 6
指标的数值。
5
(2)纵轴的刻度必须从“0”开始, 4 否则会改变各对比组间的比例关系。 3
2
(3)各直条的宽度要一致,各直条应 1
有相等的间隔,其宽度一般与直条的 0


宽度相等或为直条宽度的一半。
图2-10 直条图的纵轴尺度起点必须为零示意图
32
二、半对数线图
1. 概念 是一种特殊的线图,其坐标纵轴是对数尺 度,特别适宜作不同指标变化速度的比较。
2.适用资料 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尤其比 较数值相差悬殊的多组资料时采用。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用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表示数据,并能从中获取信息。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知识,能够读懂并能简单地制作。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学会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难点: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的意义。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表素材,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准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模板,方便学生制作。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引发学生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表,如商店的销售统计表、班级学生的成绩统计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制作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ppt精品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最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ppt精品公开课优质课课件

人数
60 50 40 30 20 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70
240名某病患者的年龄(频数)分布
直方图(histogram)
频率密度(%)
12
10
8
6
4
2
0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30
120名健康成年男子血清铁含量(频率)分布
直方图(histogram)
以不同直方形面积代表数量,用于表达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
制图要求:以直角坐标系为参照系,横轴为连续性研究指标(如年龄、身高、体温、 血清胆固醇等),纵轴为所观察指标发生的频数或频率。以矩形面积大小表示发生 强度,宽度为组距(组距一般相等),矩形之间不留空隙。矩形的个数一般取8~ 15个,以能突出资料变化规律为原则。
94.6%
5.4% 94.3%
94.0%
6.0%
问题:1.标题过繁
2.主谓语安排不当 3.标目重复,层次太乱 4.小计与合计意义不明确 5.线条过多
修改
表3
类型
单纯型 喘息型
合计
复方猪胆胶囊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的近期疗效(修改表)
例数

病情


疗效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221 136 54 31 60 98 51 12 94.6
第四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要求: 1.掌握统计表/图的制作原理、结构及要求 2.掌握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会在计算机上绘制统计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从而达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制作方法。

同时,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形象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如每个条形的长度代表数据的多少,条形之间的距离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它们的作用。

2.让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如每个条形的长度代表数据的多少,条形之间的距离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讨论等方式,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样本。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运动员的成绩,引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如条形统计图中的每个条形的长度代表数据的多少,条形之间的距离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统计主题,如家庭人口、班级人数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选主题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与统计图》课件

《统计表与统计图》课件
《统计表与统计图》PPT 课件
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学习如何创建和解读统计表和图表是数据分析的 关键步骤。这个演示文稿将介绍统计表和图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场景。
概述统计表与统计图
了解什么是统计表和图表,以及它们的作用有助于分析和解释数据。统计表 和图表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在这个部分,我们将概述统计表和图表。
2 学术研究
使用统计表和图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数据。
3 教育教学
统计表和图表可以作为教学中展示数据的一种手段,便于学生理解各种数据知识。
创建统计表与统计图的步骤
1
收集数据
准确地收集数据是制作计表和图表的目的是什么。
3
选择合适类型
选择与数据匹配的统计表和图表类型。
创作和处理
4
进行细节设计、标签填写以及排版等处 理。
制作高效的统计表与统计图的要点
清晰度
使用清晰明了的标签和排版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
简洁性
遵循"少即是多"原则,数据和图表的简明性更容易被读者理解。
美学性
合理运用视觉元素可以让数据表和图表更具美感,增加观赏性。
使用统计表与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
统计表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统计表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顺序进行排列的数据表格,用数字和文字来描述数据内容。
作用
统计表可以将冗长的数据内容形式化,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使用统计表可以很容易地 汇总和分析数据,比如对比和寻找异常值。
统计图的种类与优势
折线图
显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便于观察数据变化的 速度和趋势。
条形图
适用于对比各种不同类别之间的数值或数量。易于 比较和理解数据大小和差异。

统计表与统计图

统计表与统计图

2
1
0


图 甲乙频数比较
(2) 直方图
以直方面积描述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多少, 面积的总和相当于各组频数(或频率)之和 适用于表示数值变量的频数分布 横轴尺度是数值变量值,纵轴是频数
注:如各组的组距不等时,要折合成等距后再绘图
频数
30
25
20
15
10
5
0 96.5 99.5 102.5 105.5 108.5 111.5 114.5 117.5 120.5 123.5 身 高 (cm) 图2.1 某年某市城区120名5岁女孩身高频数分布
58
30.53
40
26.85
循环系统疾病
44
23.16
44
29.53
呼吸系统疾病
37
19.47
29
19.46
消化系统疾病
19
10.00
18
12.08
传染病
32
16.84
18
12.08
合计
190
100.00
149
100.00
视力不良



分度
年级
近视眼 弧形斑
近视眼 弧形斑
近视眼 弧形斑
%
%
%
眼数 眼数
刻度:指在纵轴和横轴上的坐标 图例:说明统计图中各种图形所代表的事物
2. 统计图制作的一般原则
根据资料性质和分析目的选用适当的统计图 一般用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的位置表示图域 绘制图形应注意准确、美观,给人以清晰的 印象
3. 常用统计图的适用条件与要求
(1)条图 (2)直方图 (3)圆图和百分比条图 (4)线图 (5)散点图 (6)箱式图 (7)统计地图

第四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第四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哪些场合更有优势?”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同时,加强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表现得比较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为了提高实践活动的效果,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简单易懂的操作提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举例:分析班级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让学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找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比例。
2.教学难点
(1)统计表的制作:如何将一组杂乱的数据整理成结构清晰、易于分析的统计表。
难点解析:指导学生明确统计表的列和行的关系,如何合理设置列和行的标题,以及如何将数据准确无误地填入表格中。
(2)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如何将统计表中的数据转化为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正确标出坐标轴和刻度。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学生将根据实际数据制作统计表,然后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感受数据可视化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大家共同评价和讨论。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统计表与统计图

统计表与统计图
A产品 B产品 C产品
21.74% 43.48%
34.78%
绘制圆图的要点: 绘制圆图的要点: 每3.60为1%; %; 从相当于时钟12点或者 点或者9点的位置开始顺 从相当于时钟 点或者 点的位置开始顺 时针方向绘图; 时针方向绘图; 各部分用不同的图案或者颜色表示, 各部分用不同的图案或者颜色表示,或 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百分比和名称, 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的百分比和名称,或 以图例说明; 以图例说明; 同一组资料,按百分比大小顺序排列; 同一组资料,按百分比大小顺序排列; 比较不同组资料,画两个或多个等圆, 比较不同组资料,画两个或多个等圆, 在每一个圆的下面注明组别, 在每一个圆的下面注明组别,按固定顺 序排列各组成部分,用相同的图例。 序排列各组成部分,用相同的图例。
表1 某年某地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态度
性别 男 女 合计 对有机食品的态度 喜欢(%) 不喜欢(%) 喜欢(%) 不喜欢(%) 30(20.0) 120(80.0) ( ) ( ) 80(40.0) 120(60.0) ( ) ( ) 110(31.4) ( ) 240(68.6) ( ) 合计 150 200 350
• 几种常用的统计图 直条图( 直条图(bar graph) ) 直条图用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相互独 立的各指标的数值大小。 立的各指标的数值大小。 适用于相互独立的、 适用于相互独立的、无连续关系的间断 性资料的比较。 性资料的比较。 种类: 种类:单式直条图和复式直条图
2005年某食品企业的产量(吨)
0%
20%
40%
60%
80%
100%
2005年和 2006 2005 年和2006 年某食品企业产品产量构成 年和 2006年某食品企业产品产量构成

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单元目标: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学习新课:1、每个星期一,大家都会穿校服,看上去整齐又漂亮。

想一想,在每次换校服之前都要做什么呢?(量身高)随便请几个学生说出自己的身高。

问:是不是要为你们每个同学都设计一个尺寸,做出50种规格的校服呢?出示全班的身高记录单,请大家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比较的合适?(分大号、中号、小号三种规格。

身高120cm~129的穿小号,130~139的穿中号,140~149的穿大号。

)2、现在我们已经想到了要根据身高把服装分成3种型号,看了这张记录单,你清楚具体有几套大的?几套中的?几套小的?那下面该做什么?(按各段统计,可以用打“√”的方法或是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

)更喜欢哪种统计方法呢?为什么?(用“正”字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结果)根据记录单上的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分段整理数据,注意不要遗漏不要重复。

写完之后与老师的演示校对一下,如果有错,检查一下问题在哪里。

3、能不能就这样把画“正”字的记录表交上去呢?指出:还要根据它完成统计表。

学生继续完成。

想一想,那么多的班级,都制作了类似的统计表,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4、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的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方法进行统计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1、根据我们在教材P40-P41中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通过这3张统计表完成练一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主要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利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的基本知识,会画简单的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学会有条理地整理数据,填制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他们能够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会画简单的统计图。

但是对于如何有条理地整理数据,填制统计表,以及如何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学会填制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够利用这些统计工具来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现实情境,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2.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整理数据,填制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3.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整理数据,填制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画条形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会整理数据,填制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3.问题解决法: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学会利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练习题。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些小卡片,用来表示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现实情境,如学校运动会,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4_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24_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理解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4、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实行整理5、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点,培养学习的兴趣。

6、联系环境保护的一些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条形统计图,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重点会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制作各类统计图教学过程一、新授。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统计表,(课件出示学生做过的统计表)我们知道,把数据实行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便于比较、分析,研究事物的发展情况。

今天我们来学习统计图,统计数据除了能够分类整理制成统计表外,还能够制成统计图。

课件展示(图片)今天我们先来学习条形统计图。

师板书(二)出示课件:例1如下表:(三)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作条形统计图。

观察统计表,问“合计”指什么?师: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1. 先写出统计图名称、制图时间。

2. 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

3. 在水平射线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条与条之间间隔要均等。

(用尺子量。

教师准确示范。

)4. 在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上,根据数据的大小具体情况,确定单位表示多少(这里我们用5厘米的长度表示5人?(单位长度一定要细讲,用尺子量。

教师准确示范。

)5. 按照数据的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四).根据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个班的人数最多?是多少人?2. 哪个班的人数最少?是多少人?3.最多人数的班级比最少人数的班级多多少人?(五).概括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统计学原理4.4统计表与统计图

统计学原理4.4统计表与统计图
在绘制茎叶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根据数据的特点设 定叶的单位,本例中的叶的单位是1,如果数据的值较大或较小 ,可以将叶的单位设为10或0.1等等。二是叶的数据上下要对齐, 这样可以突出分布的特点。三是重复出现的数据要重复计算。
5.箱线图 箱线图也称箱须图,是利用数据中的五个统 计量:最小值、下四分位数、中位数、上四分 位数与最大值来描述数据的一种方法。箱线图 描述了数据的分布和分散程度的特征,也可以 用来判断数据是否具有对称性,特别可以用于 对多个样本的比较。 绘制箱线图要把握二个要点:一是将数据在同 一数轴上表示出来;二是在数轴上找出五个统 计量的值。
【例2】市场研究部门为了调查啤酒市场的销售情况,在 一家超市抽取了50次购买记录,统计结果如下:
啤酒品牌
购买次数
A
20
B
13
C
8
D
4
EHale Waihona Puke 5试用条形图描述不同品牌的啤酒销售状况。
解:这个问题是进行比较,故应该绘制比较条形图。
a) 横向条形图
b) 纵向条形图
图 2 比较条形图 由图2 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A 品牌的啤酒的销 售量是领先的。
2、按主词的结构 分类:
(1)简单表:对总体未经任何分组 (2)分组表:对总体仅按一个变量进行分组 (3)复合表:对总体按两个或以上变量进行层叠分组
3、按宾词设计
(1)平行排列表
分类:
(2)分层排列表
4
统计表的设计要求:
简练、明确、 实用、美观、 便于比较。
2020/5/31
5
2020/5/31
次数分布直方图,纵坐标为频率的直方图称为频率分布直方图。
a)频数分布直方图
图1 直方图

第四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四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不同心理分值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水平比较
危险
心理分值
因素
1(252 人)
2(253 人)
3(252 人)
4(253 人)
P值
X S % X S % X S % X S %
年龄(岁) 35.26.5
37.06.3
36.56.8
37.86.5
<0.05
收缩压(mmHg) 120.713.4
121.213.2
第四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主讲:陈维
统计表(statistical table)和统计图 (statistical chart)是统计描述的重要工 具。医学科学研究资料经过整理和计算各 种必要的统计指标后,所得结果除了用适 当文字说明以外,常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 达分析结果。统计图表可以对于数据进行 概括、对比或做直观的表达。统计表和统 计图不仅便于阅读,而且便于分析比较。
二、统计表的种类
根据说明事物的主要标志(主语)的复 杂程度,统计表可以分成简单表和复合表。 1.简单表:只有一种主要标志,即主语按一个 标志分组。如表4-1 2.复合表: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标志,即主语 按多个标志分组。在安排上可以将部分主语 放在表的上方与谓语配合起来。如表4-2
某年某地城乡各年龄组居民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携带率分析
年龄组
城市 检查数 阳性数 阳性率(‰) 检查数
乡村 阳性数 阳性率(‰)
<20
42384 274
6.46
9854
49
4.97
20~ 228076 2018
8.85
13874
124
8.94
25~ 235879 2697
11.438ຫໍສະໝຸດ 1413415.9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需从零开始,由小到大。在某些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确 立起点的数值。纵横两轴长宽比例一般为5:7为宜。 4. 若图中用不同颜色或线条代表不同事物,则须在图 中加以说明。
2018/5/23 16
二、常用统计图及其绘制方法
1. 条图( bar graph ) 它是以等宽直条的长短来表示各指 标的数值,用来表示各相互独立指标之间的对比关系。直条图 有单式直条图(图4-1)、复式直条图(图4-2)两种。其绘制 方法如下:
要对齐,小数点的位数要一致,一般保留 1 ~ 2 位小数。无数 字的空格用“—”表示,暂缺或未记录用“…”表示。 5.备注 表内不应有其他文字出现,需要说明的备注用
“*”号标出,写在表的底线下面。
2018/5/23
8
二、统计表的种类 1. 简单表 只按一个特征或标志分组的统计表称为简单 表。如表4-1。 2.复合表 按两个或两上以上特征或标志结合起来分组
直条内各段的面积为相应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见图4-4。绘
制方法如下: (1)先绘制一直条,长度和宽可任意选择,以全长为100%。 可在直条图旁画一与长条平行并等长的标尺,尺度为 0 ~
100,以助说明。
2018/5/23
21
39.72
32.36
4.69 10.01
13.22
0
10
20 医生
30 护理人员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834 0.103 0.691
*均数(标准差);#中位数(下-上四分位数);
▲经常锻炼指每周一次及以上
2018/5/23
12
表12-5的主要目的在于表达两型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的病情及疗效。缺点是:①标题过繁;②主谓语安排不当;


2287
100.00
* 指定传染病指我国法定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
2018/5/23
6
2.标目
用以说明表内数字含义的部分叫标目。 横标目位于表左侧,是统计表所要叙述的主
(1)横标目
语,它说明同一横行数字的意义。表4-1的疾病栏。 (2)纵标目 栏。 纵标目位于标目线的上端,是被说明事物的
谓语,一般是绝对数或统计指标。表4-1的病例数和百分比
占的度数。 (2)圆内各部分按百分比的大小顺序或按事物自然顺序排列, 一般以时钟12点或9点的位置作始点,顺时针方向排列。 (3)以不同的颜色或图案代表不同的部分,在图外适当位置
加图说明,也可以在图上简要注明文字和百分比。
(4)如果需要比较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百分构成,可在同一水 平线上绘几个直径相等的圆,并且各部分的排列次序也应一

2004年

2006年 25.92 20.20 18.08 7.85 6.46 4.03
高血脂症 高血压 脂肪肝 糖尿病 胆结石 冠心病
2018/5/23
10
三、编制统计表应注意的事项
1.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在科研文章中只要篇幅不限,最
好是一张表只表现一个中心内容。但目前的科研文章往往 受到篇幅的限制,多用复合表。关键是统计表让人一目了 然。如表4-3。 2.合理安排主语和谓语的位置 主语位于横标目,谓语列
第四章 统计表与统计图
2018/5/23
1
[学习要求] 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种类。 熟悉: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统计表的的注意事项;绘 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 掌握:正确绘制统计表;各种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和绘 制方法。
2018/5/23
2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重要工具。统
计表(statistical table)是把统计分析资料及其指标用表格
40
50
60 药剂人员
70
80
90
100
检验人员
其他技术人员
图4-4 2003年某省给类卫生技术人员构成情况(%)
(2)按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从大到小把直条分成若干段。 (3)各段用简单文字、不同颜色或线条表示,并标出所 占的百分比。必要时用图例说明。
2018/5/23 22
(4)若比较几个性质类似的百分构成时,可在同一基线 上画几个相同长度、宽度的平行直条,但每一直条内各段的 排列顺序应相同,各直条间留适当的空隙。 3.圆图(pie graph) 圆图的用途和百分条图相同,是以 圆面积为 100%,圆内各扇形面积为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用来表示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比,如图4-5。绘制方法如下:
列出,从而代替冗长的文字叙述,便于计算、分析和对比。
统计图(statistical graph)是用点、线、面等表达统计资料
中数量及其变化趋势,使统计资料形象、易懂,可直观地反 映出事物间的数量关系。但由于统计图对数量的表达比较粗 略,不便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所以一般在绘制统计图时,都 应附有统计表。
于纵标目,主语到谓语连起来是完整的一句话。
3.表内数据要准确无误。
2018/5/23
11
表4-3 代谢综合征发生与否两组人群部分基线指标比较
基 线 指 标 年龄(岁)* 体重指数(BMI,kg/m2)* 总胆固醇(mg/dl)* 甘油三酯(mg/dl)# 高血压(%) 经常锻炼(%)▲ 吸烟(%) 糖尿病家族史(%)
20 18 16
高血压患病率(%)
14 12 10 8 6 4 2 0 青年 中年 老年 男性 女性
图4-2 1990年我国城市部分年龄段不同性别的高血压患病率
2018/5/23
20
2.百分直条图(percent bar graph) 用于表示事物内部 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它只是以一直条的面积为 100%,
③表目重复,层次太乱;④小计与合计意义不明确;⑤表左
上方不必要的斜线和表中的不必要的线条。可修改如表12-6。
2018/5/23 13
第二节
统计图
统计图有多种,医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统计图有:直 条图、百分直条图、圆形图、线图、半对数线图、直方图、 散点图、箱式图和统计地图等。
2018/5/23 14
2018/5/23 29
结核的死亡率从 174.5/10 万下降为 37.5/10万,下降的绝对差
为 174.5-37.5=137/10 万,而相对比为 174.5/37.5=4.65 ,对数
40
30
2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图4-1 2005年5省市三甲医院数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各直条的宽度应当相等,直条间应有相等的间隙, 其宽度一般为直条宽度的1/2~1。 (4)各直条可按长短或习惯顺序排列。
2018/5/23 18
(5)如果直条的高度是均数,在其均数上下用“I”绘以
标准差或标准误的范围(图4-3),表示各均数的变异程度, 这样更增加图的表现力。
175.5 157.1 142.0 127.2 97.7
1960 1962 1964 1966
3.8 1.6 0.8 0.3
71.3 59.2 46.0 37.5
半对数线图其横轴位算术尺度,纵轴为对数尺度。表4-4资
料看,从 1950 到 1966 年,伤寒的死亡率从 31.3/10 万下降为 0.3/10 万,下降的绝对差为 31.3-0.3=31 /10 万,而相对比为 31.3/0.3=104.33 ,对数差为lg31.3-lg0.3=4.64。
组段,应以同样的距离表示相等的时期或数量。 (2)纵、横轴长度的比例一般约5:7为宜。同一图内线条不 宜太多,一般不要超过4~5条。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条时, 要用不同颜色或线段加以区别,并用图例说明。
2018/5/23 26
25
婴儿死亡率(1/千)
20 15 10 5 0 2000~ 2001~ 2002~ 年份 2003~ 2004~
度在对数尺度上的距离是相等的,因此便于两事物或两种
以上事物在发展速度上的对比。
2018/5/23
28
表4-4 某地居民1950~1966年伤寒与结核病死亡率(1/10万)
年份 伤寒死亡率 结核病死亡率 年份 伤寒死亡率 结核病死亡率
1950 1952 1954 1956 1958
31.3 22.4 18.0 9.2 5.0
城市 农村
图4-6 2000~2004年某省城市和农村婴儿死亡率变化情况
2018/5/23
27
(3)绘图时,各点应当点在组段的中心,相邻两点用直线
连接,切忽任意修匀成光滑曲线。
5.半对数线图(semi-logarithmic line graph) 它是纵轴
为对数尺度,横轴为算术尺度的线图。由于同样的增长速
300
血清胆固醇含量(mg/d)
250 200 150 100 50 0 正常组 病人组
图4-3 正常组和病人组血清胆固醇含量的比较
2018/5/23
19
( 6 )复式直条图是以组为单位,每组包括两个或多个直 条,但最好不超过三条,同一组直条间不留间隙,直条所代 表的类别应有图例说明,如图4-2。
无代谢综合征组 (N=4071)
33.1(2.4) 22.8(2.5) 188.8(32.6) 101(74~138) 12.0 8.7 47.2 0.5
有代谢综合征组 (N=708)
33.5(2.6) 25.6(2.5) 205.9(36.5) 137(112~192) 18.8 9.0 50.5 0.4
的位置,必要时应注明资料的来源。如资料有两个以上的统
计表时,应在表的左上方编出表序(如表1,表2,…)。
2018/5/23
5
表4-1 某地区2004年婚前检查检出疾病情况




393 87 9 1149 6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