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终稿
2024年自贸区学习心得范文(2篇)
2024年自贸区学习心得范文自由贸易区(FTZ)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形式,旨在促进跨境贸易、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自贸区通常设在特定地区,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吸引国内外企业进行贸易和投资活动。
在我国,自贸区自____年开始兴起,目前已有多个自贸区,如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天津自贸区等。
这些自贸区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加强贸易自由化、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在学习自贸区的过程中,特别关注了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经验和成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
上海自贸区于____年成立,其目标是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开放,建设更加开放、规范、透明的市场环境。
自贸区的设立带来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上海自贸区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
在学习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上海自贸区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首先是在贸易便利化方面。
上海自贸区优化了进出口流程,推行了“一次申报、一次检验、一次放行”的模式。
这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为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
同时,上海自贸区还实行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使得外汇管理更加便利,为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其次是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创新方面,上海自贸区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自贸区内设立了自贸试验区金融行业跨境业务创新试点,探索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贸易融资、新兴金融等领域的创新举措。
通过这些创新,上海自贸区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金融工具。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积极推动服务业开放和创新。
自贸区推行“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服务业中的制度和政策障碍进行试点。
这些试点项目涉及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试点,上海自贸区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总的来说,上海自贸区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了自贸区的重要作用和潜力。
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经济学院实验0902班刘鹏飞学号:20090922068所谓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是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的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某项活动要有外部收益,而且是活动的主体得不到的收益。
溢出效应分为经济益处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
一、效应理论1、事物一个方面的发展带动了该事物其它方面的发展。
2、一国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增加对别国的影响。
3、溢出效应,有技术溢出效应,跨国公司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发明者,是世界先进技术的主要供应来源,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化实现其技术转移。
这种技术转让行为对东道国会带来外部经济,即技术溢出。
一项技术溢出是一个正的外在性的特定情况,它既不是在经济活动本身内部获得的利益,也不是由该项活动的产品的使用者获得利益。
换句话说,这种利益对于经济活动本身是外在的,对社会产生了外部经济。
例如,一家跨国公司发明了一项新技术,随之该技术被竞争企业复制或学习,表现为竞争企业通过搜集跨国公司新技术的基础知识,加上自身研究开发组合成与跨国公司相近的研究成果,一段时间以后,相关市场中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会体现这类技术,那么这些产品或服务使用者的利益将是外在的,由于是实现或产生利益的企业与产生技术的企业展开竞争,即技术产生了溢出效应。
二、理论背景1、阿罗最早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他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
2、罗默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
知识不同于普通商品之处在于知识具有溢出效应。
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内生的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在罗默模型中总生产函数描述了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创意技术的存量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3、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溢出模型指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可以解释为向他人学习或相互学习,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1-8期案例)
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全辑---银行业第一批上海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案例基本情况(一)存款利率市场化创新案例:放开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主要内容:从今年3月份开始,人民银行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3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
中国银行为一名在自贸试验区内就业的人员办理了首笔个人小额外币存款业务,利率经双方商量确定。
突破点:放开了自贸试验区内小额外币(300万美元以下)存款利率上限,实现了外币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应用价值:在自贸试验区实现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有利于培育和提高金融机构外币利率自主定价能力,完善市场供求决定的外币利率形成机制,为下一步复制推广,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积累经验。
(二)企业融资创新案例:境外人民币借款主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商业银行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例如:交通银行上海市分行分别为交银租赁自贸区子公司和自贸区企业办理了境外人民币借款。
突破点:在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以往需要扣减相应的外债额度,而中资企业申请外债额度需要以个案报批),可以从境外借入人民币资金。
应用价值:从境外借入资金可以用于区内生产经营、区内项目建设、境外项目建设。
目前,境外借款利率远低于境内利率水平,对于借款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来说,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三)支付结算创新案例: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可以为自贸试验区企业开展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提供结售汇业务。
例如:中行上海市分行与上海江铜国际物流公司合作,办理了自贸试验区首笔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签订了以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为商品标的的3个月期限场外远期合约,共计交易1000吨,约合40手。
突破点:允许境内银行为企业提供境外市场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项下的结售汇业务。
应用价值:为国内大宗商品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
(四)资金管理创新案例1: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主要内容: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可以开展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便利企业在境内外进行资金的双向调拨。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及前景展望
上海自贸区成立的现实意义及前景展望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入的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成立背景、现实意义和前景展望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借以抛砖引玉,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新路径。
标签:上海自贸区;现实意义;展望;江苏;溢出效应F74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区)挂牌,我国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上海自由贸易区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港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计面积28.78平方公里。
建立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从国内外发展大势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1成立背景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超过2300个自由贸易区,出口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创造超过4000万直接就业岗位,间接就业岗位6000万。
印度在过去的三年批准了500多个自由贸易区,阿联酋的36个自由贸易区对拉动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尤其是迪拜,这样一个弹丸之地,设立了20多个自由贸易区,软件、汽车、金融、医药等很多行业的贸易结算中心都包含在内。
自由贸易区已经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由贸易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通过签署相关协定相互更进一步开放市场,相互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从而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成员国或地区保留了它们对贸易区外部世界决策的自由,各国或地区仍各自独立地实行对非成员国的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
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便属于广义的自由贸易区。
而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则根据《京都公约》的解释,是在一个国家境内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通关监管制度。
自贸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r——来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实验的证据
自贸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r——来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实验的证据刘秉镰;王钺【摘要】本文旨在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区域创新生产活动内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合成控制分析技术,构建"反事实"样本,实证考察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前后创新变量的实际值与"反事实"值之间的差距.研究发现,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上海市创新水平的提升,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更好地发挥"自贸区驱动"的功效、建设创新型国家,从而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8(039)009【总页数】10页(P65-74)【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地区创新;合成控制法【作者】刘秉镰;王钺【作者单位】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天津,30007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52.8;F272一、问题提出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依然处于经济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并不能适应以全球价值链为代表的新兴贸易模式,贸易治理结构也正处于新的调整期。
在此背景下,为了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的压力与挑战,避免在未来的国际经贸治理格局中被边缘化,中国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发展,重构对外开放格局,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
自贸区战略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因而也成为目前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自贸区设立的经济驱动效应,大多从定性的视角,重点分析了自贸区的设立对区内经济增长的影响。
陈爱贞和刘志彪(2014)通过对上海自贸区的评估发现,自贸区的设立能够加速中国要素市场的开放进程,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增长[1]。
自贸区协调内外双循环的机制与措施
第39卷第1期城州衣尊学报(社会科学版)Vcb392001年1月JOURNAL OF GUDHOU UNIDERSITY(Sbial Sciences)Ja.,2021国际DOI编码:14.15952//.adxXsOU.2401.01.06自贸区协调内外双循环的机制与措施李磊,刘泽寰,马欢(南开大学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天津300471)摘要:充分利用好国內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以国內大循环为主体,国內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保障经济稳定发展,为此要依托一批具有世界级标准的产业群。
自由贸易试验区代表我国最高开放水平的产业园区,正是衔接“8”字型內外双循环的枢纽。
本文对自贸区如何协调內外双循环进行分析探讨,首先,回顾经济內外循环发展方式和自贸区的建设过程,并从稳定及扩大就业,提升企业产出与劳动力工资水平,增强內外循环契合度等角度论述自贸区利用外循环构建內循环的相关理论;其次,以培育国家竞争新优势,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自贸区在畅通国內经济大循环和衔接国际循环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寻找自贸区在促进內外循环中的突破点并从加强技术创新、內外联系、对外开放、政务改革和人才支持等方面提出相应优化建议,为当前国际乱象下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循环;自贸区;创新;价值链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099(2421)41-0054-09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收入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世界影响力及全球话语权显著上升,创造了“中国奇迹”与“中国智慧”。
但是,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萎靡,国际需求减弱,再加上近年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我国在走向工业化过程中与之相伴的种种短板显露出来。
一方面,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经济发展依赖于国际市场。
2006年我国外贸依存度一度超过65%,之后虽有所降低,但近三年也仍然在37%以上。
刍议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苏州的机遇和挑战
州一方面应加快参 与苏 南现代化建设 示范 区和苏南 自主创新
示范区建设的步伐 ; 另一方 面应结合《 海 峡两岸经 济合作框架 协议》 ( E C F A) 的后期商谈 , 充分争取苏州及昆山对 台合作政策 的先行先试 , 并力争将昆山两岸经济深度合作试验 区纳入 上海 自贸区对台合作的范围。 4 ) 营造上海 自贸区腹 地功能 , 借 力发展 特色 产业 优势 产
上 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自由贸易试验区对苏州机遇。为苏州服务 业发展 、 苏州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 了有利机遇 , 为苏州新 一轮 改革开放提
供 方 向和 经 验 借 鉴 , 再现“ 大树 底 下 种好 碧 螺春 ” 效应; 介 绍 了上 海 自由 贸 易试 验 区对 苏 州 的挑 战 以及 应 对之 策 。
关键词 :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 区; 苏州; 机遇 ; 挑战, 应对之策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8 5 5 4 . 2 0 1 4 . 0 2 . 0 6 2
1 上 海 自 由贸 易试 验 区对 苏 州 的 机 遇
2 上 海 自贸 区 对 苏 州 的机 遇 和 挑 战
1 ) 为苏州服务业 发展提供 了有利机遇。一方 面, 自贸区重 在服务 贸易 , 促进 商品 、 服务 和资本 、 技术 、 人员 等生产要 素 自
更加积极 主动开放 战 略的一 项重 大举 措。 当前 , 苏 州正 处 在 “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 范区” 和“ 苏南 自主创新 示范 区” 建设 的进 程 中, 我们不妨接轨 自贸区 , 以全球视野规划两个示 范区建设 , 实现从乡镇经济到外 向型经济再到创新型经济 的三级跳。
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总结
上海自贸区改革工作总结
近年来,上海自贸区在改革开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
重要窗口和试验田。
在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工作中,我们看到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成果,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注入了新的动力。
首先,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
自贸区内的金融机构可
以自由开展人民币业务,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同时,自贸区还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其次,自贸区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
享受更加便利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为外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自贸区还推动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中国的外贸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上海自贸区还在行政管理、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自贸区
推行了更加便利的企业登记和审批制度,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同时,自贸区还推动了人才引进政策的改革,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智力支持。
总的来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注
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介绍及机遇分析➢一、中国(上海)自贸区介绍1、基本概念自由贸易园区是指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中在货物监管、外汇管理、税收政策、企业设立等领域实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和特殊政策的特定区域,包括:自由港、自由经济区、对外贸易区等多种类型。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Free Trade Zone,FTZ):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
传统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greement,FTA):是根据多个国家之间协议设立的包括协议国(地区)在内的经济体。
中国此前已经建立了与自贸区类似的六类特殊经济园区,包括保税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港区等,但上海自贸区才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
2、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目标经过3-5年努力,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功能创新领先、服务贸易发展充分、贸易投资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离岸业务发达、监管高效便捷、营运总部集聚、法制环境规范、行政效率和透明度良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
成为我国深耕亚太,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中国经济升级起示范作用。
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域构成情况上海自贸区的规划面积为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
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及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图1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表1 自贸区内各区域定位➢二、中国(上海)自贸区方案背景上海自贸区也是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下突围的重要一棋。
面对中国加入WTO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贸易国,美国要捍卫全球贸易霸主地位,采取三大步骤欲捍卫霸主地位,并逐步架空WTO:第一是在东半球,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建立TPP贸易同盟,第二是在西半球团结欧盟建立TTIP贸易同盟,第三是在全球建立PSA服务贸易同盟,而这三个同盟都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和全球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排除在外,因此中国将面临着严峻的“二次入世”的危险。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一、本文概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
文章首先界定了空间溢出效应的概念,并分析了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指出了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于分析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章通过收集大量相关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各区域之间经济活动的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空间溢出效应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还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为了进一步揭示空间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文章还从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发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区域合作、提升创新能力等措施,进一步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在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文章也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空间溢出效应理论基础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某一地区的经济活动对邻近地区产生的非自愿性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比如知识溢出、技术扩散等带来的经济增长;也可能是负面的,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耗等导致的生态问题。
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与周边地区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
在经济学理论中,空间溢出效应往往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密切相关。
新经济地理学认为,空间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集聚经济形成的重要机制。
当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正的外部性时,会吸引其他地区的资源和要素向该地区集聚,从而推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的定位与路径分析——兼与香港自由港金融演进路径比较
经验 的方式 把 改 革 向纵 深 领域 进 一 步 推 进 。作 为
收 稿 日期 :2 0 1 3 —1 1 — 2 1
作者 简介 :张伟 ( 1 9 7 3一 ) ,男 ,河南开封人 ,复旦 大学工 商管理博 士后流动 站/ 上 海 国际集团博士后 科研 工作站研
究人 员,研究方 向:香港投 融 资管理 ;杨 文硕 ( 1 9 7 9一) ,男,河北定 兴人 ,上 海 大学监 察 处助理 研 究
融改革 的大局而言 ,上 海 自贸区金 融开放是 中国全 面金融改革的战略 突破 口之一 ,有其超 出 自贸区 框 架相对独立的市场化路径 。在项层 设计和具体路径上 ,上海 自贸区金融与香港 自由港金 融有一 定 相通性和竞争 胜,但 由于发育程度差距,在可预见的未来彼此 并无可替代性 。
关键 词 :上 海 ;自贸 区;香港 ; 自由港 ;金 融开放 中图分类号 :F 8 3 0 文 献标识码 :A
随着 中 国 ( 上 海 ) 自由贸 易试 验 区 ( 下文 简 称 “ 上海 自贸区” )获批挂 牌 ,国务 院 出台 了中 国
贸易领域 扩 大 开放 先 行先 试 的平 台 ,上海 自贸 区 承担着下述创 新任务 ,即接 轨国际规则 ,在 贸易领
放 的先行 使 命 ,其 金 融发 展 经 验未 来 存 在 多 种 推
广空 间 :一是相 关 开放 政策 、措施 在 业务 、行业 、 力度 和制 度 化 方 面 的扩 展 ;二 是 自贸 区 自身 地 理 面积 的扩 大 和 相关 金 融 制 度 实施 范 围 的扩 大 ;三
断推 出新 一 轮 的开 放 政策 ,其 思路 应 继 续 定 位 于 服务实 体 经济 的需 要 。当 区 内贸易 未 来 发 展 遇 到
上海自贸区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中期报告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中期报告毕业论文题目: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分析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生信息:学号:118466 姓名:张凯班级:国贸C111指导教师信息:姓名:赵学礼职称:副教授报告提交日期:2015.5.14正文:一、引言前期报告中进行了上海自贸区成立的一个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分析,也阐述了中国的首个自由贸易试验田选择建在上海的原因,以及成立上海自贸区对于上海这个城市本身的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在文化或是生活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还有对于其周边城市和中国其他地区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
中期报告将要进行的是上海自贸区的现状和具体所实行的政策和措施的分析。
二、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分析1、现状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
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2013年9月29日挂牌以来,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总体方案,着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等领域的制度创新。
在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已经建立,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平稳运行,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加速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基本形成。
截至2014年12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28.78平方公里)区内企业累计达23243家,其中挂牌后新设14860家,新设外资企业2342家。
2014年,区内企业完成经营总收入16000亿元,同比增长11.0%。
其中,商品销售额13800亿元,增长11.5%;航运物流服务收入1180亿元,增长15.0%。
完成进出口额7623亿元,同比增长8.3% 。
上海自贸区对上海经济的影响
目录摘要 ...................................................................一、绪论 ......................................................1、引言 ...........................................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简介 ...........................1、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的背景和发展 .........................2、上海建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三、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1、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的意义2、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立对于上海生活的影响3、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四、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前景1.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的发展情况.............2.上海自贸区的未来前景 .............(四)参考文献摘要自13年9月,上海成立了自贸区,“自贸区”的这个词汇跟随着各种途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无疑,自贸区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重点,描述着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的未来。
该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是“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他的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自贸区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核心,辅以机场保税区和洋山港临港新城,成了我国经济发展新的试验田。
使上海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甚至政策都发生了改变,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引言:随着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的快速增长,因为经济的发展或者其他的一些政治原因,中国也需要建立自己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了,随着上海的自贸区的建立。
对上海的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对于未来上海的经济发展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并且对上海人民的生活也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之处。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的扩散研究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的扩散研究潘婷婷(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ꎬ海南海口570208)摘㊀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中央所赋予的全国性的改革先行区域ꎬ其在所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推广扩散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ꎮ论文以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为视角ꎬ从时间㊁动力因素和扩散机制三个维度来探讨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的扩散规律ꎮ研究发现ꎬ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扩散ꎬ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明显的 S 形曲线增长模式ꎻ在主客体动力因素的作用下ꎬ政策创新的扩散机制得以形成ꎬ在扩散的过程中ꎬ主要受到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政策扩散机制㊁横向水平竞赛中的学习机制和模仿机制的影响ꎬ动力因素在扩散机制的作用下产生了政策扩散的结果ꎮ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ꎻ政策创新扩散ꎻ动力因素ꎻ扩散机制中图分类号:F75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1)25-0188-03ResearchonthediffusionofpolicyinnovationinChina spilotfreetradezonePanTingting(SchoolofPolitics&PublicAdministrationꎬHainanUniversityꎬHaikouꎬHainanꎬ570208)Abstract:China spilotfreetradezone(FTZ)isanationalreformleadingareaendowedbythecentralgovernmentofChinaꎬanditspromotionanddiffusionintheFTZhassignificantChinesecharacteristics.FromtheperspectiveofpolicyinnovationdiffusiontheoryꎬthispaperdiscussesthediffusionlawofpolicyinnovationinChina spilotfreetradezonefromthreedimensionsoftimeꎬdynamicfactorsanddiffusionmechanism.TheresultsshowthatthepolicydiffusionofChina spilotFreeTradeZonepresentsanobvious s curvegrowthmodewiththepassageoftimeꎻundertheinfluenceofthedynamicfactorsofthesubjectandobjectꎬthediffusionmechanismofpolicyinnovationisformed.Intheprocessofdiffusionꎬitismainlyaffectedbythetop-downmandatorypolicydiffusionmechanismꎬthelearningmechanismandtheimitationmechanisminthehorizontalcompetitionundertheinfluenceofdiffusionmechanismꎬdynamicfactorsproducetheresultsofpolicydiffusion.Keywords:pilotfreetradezoneꎻpolicyinnovationdiffusionꎻdynamicfactorsꎻdiffusionmechanism㊀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赋予部分地方政府以实现制度创新的试验田ꎬ承担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ꎬ兼并着中国改革风向标的任务ꎮ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党中央㊁国务院于2013年8月正式批准设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ꎬ是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ꎬ承担着政府职能改革㊁金融制度㊁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的任务ꎮ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ꎬ引起了中央的广泛关注ꎬ故此中央通过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容的形式对政策创新成果进行扩散ꎮ作为一种政策创新ꎬ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在不同批次政策扩散值得研究ꎮ论文以政策创新扩散理论为分析视角ꎬ研究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扩散的过程ꎬ通过讨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时间的变化趋势㊁动力因素以及扩散的机制ꎬ为理解这一政策提供新的视角ꎬ并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的推广扩散提供借鉴ꎮ一㊁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一)政策创新与扩散相关研究20世纪60年代ꎬ西方公共政策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积极推动政策创新理论方面的研究ꎬ经过Walker㊁Rogers㊁Gray㊁Glor㊁Berry和Berry等人的努力ꎬ政策创新理论得到了发展ꎮ1969年美国学者JackWalker最早开始政策创新的相关研究ꎬ其通过研究美国各州政府间的政策学习采纳行为ꎬ政策创新被定义为一个政府采纳一个对它而言是 新 的项目ꎬ而不论该项目以前是否在其他时间其他地点被采用过只要对某个政府(一般指州)而言是新的政策就是政策创新ꎮ我国学者在西方学者扩散机制研究的基础上ꎬ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扩散机制ꎮ公认的扩散机制或者解释框架总共是学习㊁模仿㊁社会化㊁竞争和强制这五种ꎮ(二)研究框架论文基于政策创新扩散理论通过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策文件的整理ꎬ从时间㊁动力因素㊁扩散机制三个维度来构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扩散的分析框架ꎬ探究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扩散的规律ꎬ丰富我国公共政策扩散理论的内容ꎮ881 作者简介:潘婷婷ꎬ女ꎬ海南海口人ꎬ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政策过程分析ꎮ公共管理Һ㊀二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与扩散的过程(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时间特征以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发布年份为横轴ꎬ以每一年度中央和地方政策发文量为纵轴ꎮ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过程是波浪前进的过程ꎬ伴随着中央新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ꎬ政策发文会在一定时间内有显著的上升ꎬ在出现政策的急剧爆发后ꎬ政策发文会出现显著的下降ꎮ动态表现为扩散速度在一定时间内累计采纳的新政策数量和速度上的变化ꎮ一般而言ꎬ扩散前期政策被采纳的地区会少于扩散中期ꎬ扩散中期的政策往往会多于扩散后期ꎮ故时间上会出现扩散的 S 形曲线ꎬ中央发文的年度变化趋于缓和ꎬ地方发文会随着中央文件对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出现显著的变化ꎬ上海作为首批自贸试验区ꎬ承担了中国改革 试验池 的任务ꎬ政策发文的变化趋势与中央层面的发文趋于一致ꎬ但也存在政策发文量先上升后下降的情况ꎬ而第二批自贸试验区出现的政策集中爆发后下降的情况会比较显著ꎮ第三批自贸区是国家经过前两年实践的产物ꎬ是自由贸易试验区由沿海发达省份向内陆的推进ꎬ就年度政策发文而言ꎬ也存在扩散的 S 形曲线ꎮ同时ꎬ政策发文量来看ꎬ后期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文ꎬ与前期设立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文相比ꎬ发文量明显少于前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ꎮ(二)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得以创新扩散ꎬ其根源在于创新扩散的动力因素ꎬ动力因素即动力和原因ꎬ是事物在发生改变之前应具备的条件和因素ꎮ1.背景:对标贸易规则及政府职能转变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党中央㊁国务院根据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投资贸易规则的新动向所做出的战略安排ꎮ伴随着中美投资双边协定㊁跨太平洋伙伴协议谈判㊁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等国际背景ꎬ中国企业参加国际投资活动受到了阻碍ꎬ国际竞争力被严重削弱ꎮ多边贸易谈判协定作为外交手段是以实现其经济政治为目的ꎬ另一方面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从本质上要求应当进一步消除贸易和投资上的壁垒ꎬ以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充分利用ꎬ进而使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ꎮ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为了解决计划经济时期所留下来的政府多头管理的体制ꎬ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市场经济要求不断地通过简政放权㊁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来提高办事效率ꎮ2.主体:上级推动及中央关注分析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授权下开展的ꎬ是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ꎮ地方政府是公共政策创新扩散的主体ꎬ在现行的压力型体制下ꎬ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的授予ꎮ我国的中央政府通过政策发文对地方予以权力的下放ꎬ通过不断地调整法律法规和暂停相关的条例予以地方政策创新的空间ꎮ同时ꎬ党中央和国务院也通过政策发文对地方予以制度创新的要求和方向ꎬ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空间来源于中央政府所规定的政策方向ꎮ中央政府的政策对下级政府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ꎬ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级政府的行为ꎮ中央政策理念的引导促使地方政府行为发生转变ꎮ中央政府政策发文所涉及的问题ꎬ往往是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方向ꎮ在中央政府越来越关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背景下ꎬ中央政府及各部委通过不断地政策发文明确地方政策创新的目标ꎬ使得地方政府有了政策创新的方向ꎮ3.客体:政策本身属性分析(1) 自由贸易试验区 的相对优势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央给予部分地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ꎬ国家正式的法律授权使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各项制度创新获得了相应的制度空间ꎬ减少了地方政府走良性违宪或打政策擦边球的可能ꎮ通过将中央权力的下放暂停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调整有关条例给予了地方政策创新的 合法性 ꎮ(2) 自由贸易试验区 的兼容性首先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我国的国家战略兼容ꎬ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㊁国务院根据全球经济发展新形势所做出来的战略安排ꎬ为了消除投资和贸易上的壁垒ꎬ中央政府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政策空间ꎬ使得地方政府更加容易进行政策创新和扩散ꎮ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政策创新要求我国加快转变行政职能的改革ꎬ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给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ꎬ自由贸易试验区实际上给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要求我国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调ꎬ进而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ꎮ三㊁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与扩散的扩散机制全球性经济下滑的风险以及全球性贸易规则的转变ꎬ促使我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ꎬ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相对优势性和兼容性为其在不同批次自贸区的扩散中提供了支持的动力ꎮ仅仅分析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扩散的动力因素还不够ꎬ动力因素只有通过扩散机制产生政策扩散结果ꎮ(一)学习型政策扩散机制在学习型的扩散中ꎬ邻近的地理位置政策属性是影响扩散的重要动力因素ꎬ主要扩散路径为邻近的区域扩散ꎮ相近的地理空间容易引起相似的政策理念ꎬ浙江省与上海市共处长三角城市群ꎬ拥有更好的 同城效应 ꎬ在分享上海自贸区带来的改革开放红利时ꎬ也更加容易促使浙江省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ꎬ上海市的政策创新对浙江省的政策走向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ꎮ浙江省依托上海市这一平台ꎬ具有相同的背景和相似的制度空间ꎬ使得浙江省更容易实现政策扩散ꎮ当自主的政策创新行为预期成本不明时ꎬ政策学习容易使预期收益达到最高ꎬ倘若有一项能够解决当下问题的创新方案已经在其他政府形成时ꎬ且在实践中论证有效ꎬ这无疑增强了地方政府政策采纳的信心ꎬ作为扩散的学习型机制ꎬ要求相互学习的地方政府间需要有更加相似的政策背景以及以经济条件作为大前提ꎬ只有将相似的经济条件作为前提ꎬ才容易促成政策之间的理解ꎬ故此发生学习型的扩散ꎮ(二)模仿型政策扩散机制地方政府在引进采纳新政策时ꎬ通常会选择其他地区的经验进行经验参考ꎬ则会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有选择的学习借鉴ꎬ第二种是全盘复制模仿ꎮ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断地扩容ꎬ在推行自由贸易区政策的过程中ꎬ模仿型政策扩散也是无法避免的ꎮ当上海市出台新政策时ꎬ其他的自贸区也会纷纷地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ꎬ但经过内容上的对比后ꎬ发现部分自贸区的政策文件内容出现高度的相似ꎬ由此可见部分地区的自贸区政府并未理性考虑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是否与本地区的经济情况㊁社会条件所兼容ꎬ就进行直接 移植 ꎬ并未考虑到移植所产生的水土不服问题ꎮ政策的模仿集中在中央设立新一轮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开始阶段ꎬ这一阶段新设立的自贸区政府往往来不及反应就进行政策的直接模仿ꎮ(三)强制型政策扩散机制中央政府以政策试点的形式ꎬ不断对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扩容ꎬ为了进一步巩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所取得的成效ꎬ以下发行政指令的方式在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进行强制性的复制推广ꎮ关于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目标的制定ꎬ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文件中也规定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ꎬ在省级层面表现为省级政府对自贸区相关981部门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时间节点以及目标内容的设置ꎮ中央政府的进入加速了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创新扩散的进程ꎬ各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中央政府和上一级政府的指示下ꎬ也抓紧落实了相应的配套政策ꎮ四㊁结语研究中发现我国自由贸易区政策创新的扩散动力因素可归纳为国际和国内背景的推动㊁上级及中央政府的推动以及政策创新的属性等影响因素ꎬ这些因素在动力机制的作用下发挥了重要作用ꎮ动力机制包括学习㊁模仿㊁强制机制ꎬ其中学习型的政策扩散中ꎬ邻近的地理位置㊁相似的政策背景是其扩散的主要动力ꎬ主要路径为区域型扩散ꎮ在模仿型扩散中ꎬ地方政府的扩散模式往往是简单地复制ꎬ并未考虑到地方政府的适用性问题ꎮ强制性扩散是中央政府及上级政府主导的扩散模式ꎬ中央政府和上级政府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ꎬ自上而下地进行政策的层级扩散ꎮ从文本的内容分析来看ꎬ我国的政策扩散主要以模仿型扩散和强制性扩散为主ꎬ地方的主动学习略微有些欠缺ꎮ与此同时ꎬ政策发文量伴随着每一次新设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产生政策急剧爆发的现象ꎬ过了一段时间后ꎬ政策扩散速度也会出现急剧下降的情况ꎮ从扩散来看ꎬ地方政府的政策扩散缺乏持续扩散的动力ꎮ参考文献:[1]郑石明ꎬ李佳琪ꎬ李良成.中国创新创业政策变迁与扩散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ꎬ2019(9):16-24.[2]韩万渠.决策咨询制度扩散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基于中国城市政府的实证(1983~2016)[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ꎬ2019ꎬ8(4):3-17.[3]熊烨.我国地方政策转移中的政策 再建构 研究:基于江苏省一个地级市河长制转移的扎根理论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ꎬ2019ꎬ16(3):131-144ꎬ174-175.[4]李健ꎬ张文婷.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扩散研究:基于全国31省数据的事件史分析[J].中国软科学ꎬ2019(5):60-67. [5]郭磊ꎬ苏涛永ꎬ秦酉.是否创新与如何创新:政策创新扩散机制的动态比较研究[J].中国软科学ꎬ2019(5):160-167. [6]杨宏山ꎬ李娉.政策创新争先模式的府际学习机制[J].公共管理学报ꎬ2019ꎬ16(2):1-14ꎬ168.[7]朱丽ꎬ葛爽ꎬ张庆红.复杂网络结构下科技政策的创新驱动:基于网络权力和创新扩散视角[J].中国科技论坛ꎬ2019(1):29-36.[8]冯锋ꎬ周霞.政策试点与社会政策创新扩散机制:以留守儿童社会政策为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ꎬ2018(4):77-83. [9]张怡.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ꎬ2018.[10]邹东升ꎬ陈思诗.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省级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创新的扩散:基于政策扩散理论的解释[J].西部论坛ꎬ2018ꎬ28(2):26-34.(上接第187页)民生育观念的转变ꎬ要摒弃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多子多福观念ꎬ全面落实相关的生育政策ꎬ鼓励广大群众按政策生育ꎬ要从以前重 量 生育思想转变为重 质 生育思想ꎬ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ꎮ同时要通过服务机制以及教育㊁医疗㊁户籍㊁就业㊁住房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ꎬ减轻其生育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ꎬ提高其生育意愿ꎮ2.明确各级政府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具体责任ꎬ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ꎬ实现城乡均衡发展把责任落实到各个具体的岗位上ꎬ为老百姓实干事㊁干实事ꎬ提高农村的保险待遇水平ꎬ切实缩小城乡之间的保险待遇差距ꎬ从而实现城乡之间均衡协调发展ꎮ对此ꎬ政府可以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供给ꎬ加大农村福利设施的财政投入力度ꎬ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ꎬ改善农村基本生存环境ꎮ建立完善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ꎬ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对流ꎻ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机制ꎬ完善农村医疗救助体系ꎮ通过招商引资㊁乡村旅游㊁特色小镇等项目的建设与发展ꎬ增强农村的经济活力ꎬ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ꎬ从而让其有额外的资金去参保ꎮ3.加强基层民主建设ꎬ尊重广大群众利益表达的话语权尊重广大群众利益表达的话语权ꎬ要求提高政府的执政水平与执政能力ꎬ构建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ꎬ从而了解群众的具体需求ꎬ并以此提供精准的公共政策供给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ꎬ稳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ꎬ逐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ꎮ同时在此期间要注重群众表达渠道的公平性ꎬ使得相关政策能够持续地执行下去ꎮ参考文献:[1]张川川ꎬ陈斌开. 社会养老 能否替代 家庭养老 :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数据[J].经济研究ꎬ2014(11):102-115.[2]陈蓉ꎬ顾宝昌.上海市生育意愿30年的演变历程[J].人口与社会ꎬ2014(1):49-71.[3]郭庆旺ꎬ贾俊雪ꎬ赵志耘.中国传统文化信念㊁人力资本积累与家庭养老保障机制[J].经济研究ꎬ2007(8):58-72. [4]睢素利.关于平衡我国性别比的法律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ꎬ2007(2):89-90.[5]辜胜阻ꎬ陈来.城镇化效应与生育性别偏好[J].中国人口科学ꎬ2005(3):30-37.[6]陈欢ꎬ张跃华.养老保险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ꎬ2019ꎬ379(11):89-100.091。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前言上海自贸试验区总面积仅28.78平方公里,但发生在这里的创新变革是史无前例的,除了贸易开放度提升、贸易模式更为多元、与国际更为接轨外,体制机制的开放与创新是更加突出的亮点。
作为上海自贸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最先接受自贸区辐射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其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
如何扩大“溢出效应”,力避“虹吸效应”,成为其周边地区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
一.上海自贸区的简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由贸易区或上海自贸区,是设于上海市的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贸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是“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
该项目立项的过程中曾遭遇阻力,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力排众议”努力促成该项目通过。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二、上海自贸区的一系列政策(一)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兑换;。
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有赖于中国金融改革提速。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近期的分析报告认为,随着中国经济朝着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业迈进,中国将不得不进一步融入全球金融领域。
(二)金融自由开放。
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产品创新、离岸业务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金融业对外开放以及内资外投和外资内投等,吸引资金进驻,形成世界级别的金融业务中心。
(三)行业准入放开。
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备案管理等投资管理,航运机构及产业链拓展,文化产业放权审批,以及高端装备制造设备进口免税等。
(四)鼓励融资租赁业务。
自贸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可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对亟须降低信贷收入占比的国内银行有利。
“近水楼台”对接上海自贸区
,
自贸 区 的新 职 能 发 挥 其 联 络 上 海 自贸 区 的桥 梁 纽 带作 用
,
。
对 湖 州 会 产 生 重 要 的辐 射 与溢 出效应 推 动湖 州 的 改 革 开 放
,
参 市 内河 港 与 上 海洋 山
港 开展 互 利 合作 推动海 河 联动 推进湖沪通 关
,
,
一
和转 型 升 级
。
同 时 对 湖 州 而 言 上 海 自贸 区 的设 立 以 及 种种
, ,
一
体化建 设
、
。
政策优势将 不 可避免 地 会产 生
,
定的 虹 吸 效 应
,
“
”
。
机 遇 往往
充 分 借 势借 力 加 强 招 商 引 资
, ,
。
利 用 上 海 的 资 金 人才
、
眷顾 有 所 准备 的 人 对 无 准备的人而言 抓不住机 遇 反 而会成
响。
利用 区内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 促进外 贸出口发展 ; 上海 自贸区
内允许外资 、 民资设立金融机构 , 这对 民间资本来说是一个很 好 的去处 , 可以把产业运作和金融运作相结合 , 实现 “ 产融” 结 合 。同时 , 上海 自贸区内宽松灵活的金融投资机制 , 也会给湖
商资本的运行带来机遇。
市的政策与效能落差。
重大的机 遇
上海 自贸区的设立 , 对长三角地 区将产生“ 溢 出” 效应 , 作 为长三角连接 中部地 区节点城市的湖州将又一次面临重大机
遇。
面临新的挑战
产 业转型升级面 临考验 。上海上报国务院 的方 案提 出 , 支持上海 自贸区“ 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税 收政 策” 。现行企 业所得税税率为 2 5 %, 如果参照香港 、 新加坡和国内西部大开 发、 深圳前海的“ 经验” , 推测上海 自贸区选择所得税率很 可能
上海自贸区建设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现代经济信息上海自贸区建设对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唐 坚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摘要:现阶段,为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需推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上海自贸区建设便是在此大环境下所提出的,长三角地区是我们国家沿海区域较为发达的经济圈。
在改革开放实施以来,长三角地区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将会促进投资与贸易更加的便利化,增强长三角地区在航运、加工以及金融服务等层面的能力,逐渐加强长三角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及提升其国际地位,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长三角;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9-0466-03一、引言上海自贸区建立是我们国家在新时期推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的重要措施,长三角地区在制度、体制方面对接自贸区机制变革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由政府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于长三角城市创新政府部门的管理形式有着一定的示范作用;由行业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对于长三角区域的协调发展能够形成行业联动效应;由企业层面而言,上海自贸区的创建对于长三角区域的企业运营有着较好的辐射外溢效应。
二、上海自贸区建设现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China(Shanghai)Pilot Free Trade Zone),又被称之为上海自贸区或者是上海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在上海地区所建设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其地处上海浦东区。
在2013年的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建立,其面积接近于29平方公里,包含了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以及洋山保税港区等4个不同的地区。
在2014年的12月28日,国务院对上海自贸区进行了扩展,增加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3个区域,其面积达到了120.72平方公里。
到2014年的10月初,上海自贸区已建立起了1家外资代表处以及入驻了13家保险企业。
上海自贸区与宁波发展的新机会
转 口贸易带来的物流 需求新形势 : 物流业 升级 。四是离岸 贸 易、 转 口贸易带来的相应服务需求新形势 : 相关服务业升 级与 发 展 。五是相关产业新 需求 : 众多现 代生产 型和生活型服务 性行业 , 以及与 自由货物 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 , 配套国际大宗 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 。
中心地 位 , 适应 自由贸易的新贸易形势变化 。宁波 属上海国 际航运中心的一部分 , 作为自由货物贸易的中心之一 , 有利于 宁波企 业借 道 自贸区 。现在 , 很多宁波外 贸企业都 选择在香 港做一些离 岸结 算 , 如果 以后 在上海 自贸 区也能够 开展同类 业务 的话 , 对于企业 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便利 。上海 自贸 区的 新进企业需要到 周边 地区开辟产业基地 , 上海 自贸区在 吸引
贸 易自由化给宁波带来 的机会。服务上海作为 离岸 贸易
进出 口贸易总量 增加 的新形势 : 进出 口贸易企业[ 向 机会—— 需要兼顾新 兴产 业产 生 、 过剩产 能消 化( 产业链再 造) 。二是 进出 口贸易结构变 化的新形势 : 进 出口贸易企 业的机会——
新兴产业产生 、 过剩产能消化 ( 产业链再造 ) 。三是离岸贸易 、
投资 自由化对上海及长三角地 区经济的推动作用。一是
境外资源上 无疑 具有洼地效应 , 而这种洼地效应也 会辐 射宁
波 。企业总部设在上海 , 产业基地就极有可能搬到宁波 , 在其 周边地区发展配套 的加工基地 、 制造基地或者销售基地 、 培训
投 资 自由化带来的 国际国内投 资机会 。海外投资机会增加 , 国 内企 业全球资 源配置 。二是利 用投资 自由化消化过 剩产 能。产业链升级 : 劳动密集型产业 、 服务业 、 传 统产业改造升 级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三是利用投资 自由化进行 制造业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毕业论文作者:张凯学号:118466系:经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题目: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分析指导者:赵学礼副教授评阅者:2015年6月10日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摘要: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成为了中国大陆境内的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对于中国而言自贸区是个新鲜事物,如何认识这一新兴的特殊区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本篇文章将以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上海自贸区诞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的发展状况。
探讨中国选择上海作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原因以及建立自贸区的意义。
参考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门户网站和政府推出的总体改革方案,以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投资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和总结上海自贸区这个新型特殊监管区的区域范围,发展基础、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总结上海自贸区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发展,对区域和相关行业以及中国整体的发展战略带来的影响。
也会进一步的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大幅度的扩大开放措施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威胁和面对此威胁的应对措施。
自己对于上海自贸区更开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将来做了一个美好的展望。
关键词:自由贸易园区发展重点制度改革效应目录1引言 (1)1.1中国的发展现状 (1)1.2成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 (2)2文献综述 (2)3上海自贸区概述 (3)3.1FTA和FTZ (3)3.2发展历程 (4)3.3上海的优势和现状 (4)4上海自贸区主要任务分析 (5)4.1政府职能转变 (5)4.2投资领域试点 (5)4.3贸易领域试点 (6)4.4金融领域试点 (6)4.5服务领域开放 (6)5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 (7)5.1发展现状 (7)5.2区域特点 (8)5.3发展基础 (9)5.4发展方向 (9)5.5发展重点 (10)5.6发展模式 (10)6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11)6.1区域影响 (11)6.2行业影响 (13)6.3虹吸效应 (15)6.4竞争效应 (15)7发展问题 (15)7.1问题 (15)7.2对策 (16)8发展建议 (16)结论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1引言1.1中国的发展现状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使得中国的外部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济也开始进入到一个转型的阶段,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条件来看,中国也踏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该如何利用好自身的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借力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所要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就中国的外部环境来看,依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得发展,现有的收入分配的方式仍会使得经济全球化的静态红利大量的流入发达国家。
但对于中国来说,因为缺乏高端的生产要素,应该把追求增长动态红利作为参与全球化得政策基本目标。
随着产业资本在全球价值链建立当中的深化,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推力,这也意味着着长期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的产业资本将有新的发展空间。
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的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资本流动起来,参与全球资源的再分配,提升中国资本的利用率。
就国内环境因素来说,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功能失衡使得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不是很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人口流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限制条件,而且人口老龄化现状造成了人口红利衰退,还不是很健全的金融市场价格机制,资本配置没有正常的方向标做指导,因此市场并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所以金融市场缺乏本该具有的竞争力和开放活力,资本的投资利用效率低。
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的缺失。
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国很难实现新一轮的改革开放。
总得来看,目前限制中国发展的根源就是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政府职能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此改革要做的彻底,就得把重点放在改革要素市场方面,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
其实推动国内的改革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具体的实现方式必须靠对外开放。
中国政府将上海自贸区建设视为以开放促进改革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先行实践,成功之后将把上海自贸区的制度成功的复制到全国。
这是符合我国实现发展的理性的发展策略选择。
当先,伴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慢慢的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既得利益群体,既得利益群体的存在使得过去改革的红利逐渐的消退,简单的通过改变国内利益的分配方式,不足以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动力,必须要通过开放来映入竞争的活力来增加改革的动力,成为改革开放的强大的引擎。
经过次贷危机,原有的世界贸易和投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的经济体系又把TPP和TTIP作为新的平台,来推动建立高标准的全球投资规则和贸易服务体系,企图重新掌握全球多变投资规则和服务贸易体系的主导权,从而在新一轮全球化中能够继续发挥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形成后的福利分配当中再次抢占先机。
[1]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要素流动和产品流动的自由化程度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中国没有选择,必须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因此为实现更高的开放的目标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做出的政策选择。
1.2成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可以看出,建设自贸区是一种国家性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是促进中国经济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重构的新趋势,促进国内相关改革制度的推进。
具体的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服务行业的开放力度;二是依照国际高标准,改变外商投资的进入机制;三是探索和改善商务环境、加强投资的便利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程度。
从这些目标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倒逼国家进行改革,为了促成中国经济的再次升级。
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就体现在重启了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三十年前的改革存在着经济结构扭曲和增长动力不能持续的诟病,改革存在着不彻底性。
而这一次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导向,一定是要完成中国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实现政府和市场双方职能的有效的分离和结合,促使中国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都能在改革发展当中有效的发挥好各自的优势,使得我国从中获得新一轮腾飞的增长动力,使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梦得以实现,这是中国改革路途中的一次新的定位。
2文献综述学术界在评论自贸区的时候,有保持乐观态度和悲观态度的两派。
其中支持自贸区的建设,持一种乐观态度的以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斯曼学者作为代表,他所创立的“不平衡成长理论”表示,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自贸区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而会带动周边地区和全国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起到了一个模范代表作用。
[2]赫尔斯曼的观点是自贸区的建设是激发全球经济增长的催化剂,无论是在扩大贸易出口、增加就业率、扩大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依赫尔斯曼的观点时建立自贸区是利大于弊的。
瑞典经济学家兼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缪尔达尔学者是持反对意见的,他创立的“回浪理论”所表达的观点是自贸区的建设会阻碍自贸区区内和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自贸区内有优惠政策,对吸引外商投资和先进的人才都给与了很大的支持,这样的话会把大量的优秀人才和好的投资项目都吸引到了自贸区内,从而会拉大自贸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差距。
周边地区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与自贸区形成竞争,这样会击垮周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3]建设自贸区投入很大的成本,但带来的经济效益确实很有限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建立自贸区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
综合上述两种观点,建立自贸区必须要符合各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必须综合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自贸区设置地与周边城市的经济相关程度和设置地的地理因素等客观和主观因素,选择一种合适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设置地的优势,尽量去弥补劣势。
使自贸区发挥最大的作用。
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对周边地区及中国的其他城市起到了辐射效应,周边城市会争相模仿上海自贸区的管理制度和开放经验。
八十年代,都市圈理论的兴起成为了我国对经济辐射研究的基础。
对于一种中心开放区域的经济辐射能力,最近几年国内的学者采取了定性分析的办法,同时也尝试采取一种数据和模型定量分析的方法,目的就是能分析确认中国的中心领域的辐射能力和范围,这样就能充分的利用经济辐射效用,在推行的过程中逐步的完善辐射效用理论。
[4]3上海自贸区概述3.1FTA和FTZ讨论自由贸易区我们首先必须搞清楚两个概念,广义的自由贸易区FTA(free trade area)和狭义的自由贸易区也称为自由贸易园区FTZ(free trade zones)。
FTA 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这些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协定里面约定一些双方必须遵守的条件。
相互取消了货物进出口的贸易壁垒,取消一些对贸易和投资方面的进入限制,开放投资,从而促进两国之间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签订国家的资源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促进签订协定的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
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
而狭义的自由贸易区FTZ是指在主权国家的关境以外,划出一块特定的区域,允许外国商品免交关税自由的进出、放松政府管制、提升办事效率、提高开放和自由化程度,来吸引新的经商主体和外国投资者来进行投资贸易。
最开始,这些划出来的特定区域只是用于贸易和储存商品或原材料或其他的生产要素,慢慢才扩展到做制造、加工和装配的业务。
在此区域内国家干预比较小,提供更多的制度优惠政策,提供较其他地区更多支持的区域。
例如:美国纽约港自由贸易区,德国汉堡自由贸易区,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
我们今天研究的重点就是狭义的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园区。
3.2发展历程从外延的表现形式看,如今世界上的自由贸易区有对外贸易区、自由港、免税区、保税仓库、自由过境区等多种形式;从功能定位上分析,自由贸易区会被分为自由港型、转口集散型、出口加工型、保税仓库型等。
自由贸易区的概念界定和设立方式,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演变,并在不同经济体当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自由贸易区的历史如果按照“自由港”形式来推算,最早要追溯到3000年前的黎巴嫩和叙利亚一代。
随后,自由贸易区在西欧地区有了很大的发展,西欧自贸区的发展可以说是当时西方世界的兴起的一个催化剂,为国际贸易为主许多新兴国家间的国际竞争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后,自由贸易区开始在美洲大陆出现。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自由贸易区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蓬勃的发展。
总之,自由贸易区并不是一种新现象,而是非常普遍的全球性实践。
在美国,称呼为“对外贸易区”;在其他发达国家包括欧盟国家,一般使用“自由贸易区”的名称,在发展中国家,通常使用“出口加工区”等称呼。
[5]3.3上海的优势和现状为什么中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花落上海,归结于上海各方面的优势。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发展的速度非常快,集中国的经济、金融、科技各种优势于一身,无论金融发展、经济水平、技术含量等方面都是其他城市难以相比的,而且上海的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因此资金的集聚和流动效率很高,向开放辐射功能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