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终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

毕业论文

作者:张凯学号:118466系:经济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题目: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分析

指导者:赵学礼副教授

评阅者:

2015年6月10日

中国(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模式及溢出效应

摘要:

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上海成为了中国大陆境内的首个自由贸易园区,对于中国而言自贸区是个新鲜事物,如何认识这一新兴的特殊区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篇文章将以国际贸易政策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上海自贸区诞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选择上海作为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原因以及建立自贸区的意义。参考上海自由贸易区的门户网站和政府推出的总体改革方案,以国际经济学和国际投资为理论基础来探讨和总结上海自贸区这个新型特殊监管区的区域范围,发展基础、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总结上海自贸区经过了将近两年的发展,对区域和相关行业以及中国整体的发展战略带来的影响。也会进一步的分析上海自贸区的大幅度的扩大开放措施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威胁和面对此威胁的应对措施。自己对于上海自贸区更开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对于上海自贸区的将来做了一个美好的展望。

关键词:自由贸易园区发展重点制度改革效应

目录

1引言 (1)

1.1中国的发展现状 (1)

1.2成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 (2)

2文献综述 (2)

3上海自贸区概述 (3)

3.1FTA和FTZ (3)

3.2发展历程 (4)

3.3上海的优势和现状 (4)

4上海自贸区主要任务分析 (5)

4.1政府职能转变 (5)

4.2投资领域试点 (5)

4.3贸易领域试点 (6)

4.4金融领域试点 (6)

4.5服务领域开放 (6)

5上海自贸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模式 (7)

5.1发展现状 (7)

5.2区域特点 (8)

5.3发展基础 (9)

5.4发展方向 (9)

5.5发展重点 (10)

5.6发展模式 (10)

6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 (11)

6.1区域影响 (11)

6.2行业影响 (13)

6.3虹吸效应 (15)

6.4竞争效应 (15)

7发展问题 (15)

7.1问题 (15)

7.2对策 (16)

8发展建议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1引言

1.1中国的发展现状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使得中国的外部经济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经济也开始进入到一个转型的阶段,从中国自身的发展条件来看,中国也踏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该如何利用好自身的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借力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所要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

就中国的外部环境来看,依然是发达国家的产业资本主导着经济全球化得发展,现有的收入分配的方式仍会使得经济全球化的静态红利大量的流入发达国家。但对于中国来说,因为缺乏高端的生产要素,应该把追求增长动态红利作为参与全球化得政策基本目标。随着产业资本在全球价值链建立当中的深化,服务贸易和资本流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将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推力,这也意味着着长期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国的产业资本将有新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的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资本流动起来,参与全球资源的再分配,提升中国资本的利用率。

就国内环境因素来说,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功能失衡使得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还不是很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人口流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限制条件,而且人口老龄化现状造成了人口红利衰退,还不是很健全的金融市场价格机制,资本配置没有正常的方向标做指导,因此市场并不能正常的发挥作用,所以金融市场缺乏本该具有的竞争力和开放活力,资本的投资利用效率低。创新主体和创新环境的缺失。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国很难实现新一轮的改革开放。总得来看,目前限制中国发展的根源就是要素市场的不完善,政府职能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改革要做的彻底,就得把重点放在改革要素市场方面,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其实推动国内的改革只是一个前提条件,而具体的实现方式必须靠对外开放。

中国政府将上海自贸区建设视为以开放促进改革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先行实践,成功之后将把上海自贸区的制度成功的复制到全国。这是符合我国实现发展的理性的发展策略选择。当先,伴随着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慢慢的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既得

利益群体,既得利益群体的存在使得过去改革的红利逐渐的消退,简单的通过改变国内利益的分配方式,不足以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动力,必须要通过开放来映入竞争的活力来增加改革的动力,成为改革开放的强大的引擎。经过次贷危机,原有的世界贸易和投资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的经济体系又把TPP和TTIP作为新的平台,来推动建立高标准的全球投资规则和贸易服务体系,企图重新掌握全球多变投资规则和服务贸易体系的主导权,从而在新一轮全球化中能够继续发挥发达经济体的比较优势,在全球化形成后的福利分配当中再次抢占先机。[1]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要素流动和产品流动的自由化程度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中国没有选择,必须主动、积极的参与其中,因此为实现更高的开放的目标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做出的政策选择。

1.2成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

从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可以看出,建设自贸区是一种国家性的发展战略,目标就是促进中国经济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经济重构的新趋势,促进国内相关改革制度的推进。具体的目标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大服务行业的开放力度;二是依照国际高标准,改变外商投资的进入机制;三是探索和改善商务环境、加强投资的便利化和贸易的自由化的程度。

从这些目标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倒逼国家进行改革,为了促成中国经济的再次升级。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就体现在重启了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三十年前的改革存在着经济结构扭曲和增长动力不能持续的诟病,改革存在着不彻底性。而这一次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导向,一定是要完成中国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实现政府和市场双方职能的有效的分离和结合,促使中国社会中的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都能在改革发展当中有效的发挥好各自的优势,使得我国从中获得新一轮腾飞的增长动力,使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梦得以实现,这是中国改革路途中的一次新的定位。

2文献综述

学术界在评论自贸区的时候,有保持乐观态度和悲观态度的两派。其中支持自贸区的建设,持一种乐观态度的以美国经济学家赫尔斯曼学者作为代表,他所创立的“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