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

莫言的经典作品解析和文学创作理念莫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巨匠,在文学创作上一直都有着独特的理念和风格。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
本文将从莫言的经典作品角度出发,对其文学创作理念进行一定的解析。
一、《红高粱家族》作为1987年“文学十年”运动的重头戏,《红高粱家族》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偏僻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以五个红高粱的命运为引子,展开了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家族史诗。
通过对家族发展的叙述,作者用细腻生动的笔触描述了中国每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缺陷。
在表现手法上,莫言采用了荒诞、寓言和神话等多种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鲜明形象和传奇故事。
小说的主题是人的命运,家族命运,更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寄托。
莫言在小说中给予了红高粱五子极富人性的形象化描写,以此通过一个小家庭将中国人历历在目的情感状况和时代局限表达出来。
这种将小家庭、小人物与民族历史、现实社会联系起来的写作方法在莫言后来的作品中经常出现。
二、《丰乳肥臀》《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另一部经典之作。
小说着重描绘了中国老百姓家庭明快生动的生活,通过对五代同堂女性丰乳肥臀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女性的命途多舛、奋斗历程和生命悲欢离合。
小说着重探讨了女性家庭地位、家族兴衰和社会变化的深刻内涵。
莫言试图让读者从女性的视角出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想象世界和女性命运的变化。
小说中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对生命的崇敬、对女性的关注,是莫言笔下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三、《蛙》莫言最新的作品《蛙》是一部对当代中国草根年轻人生活的关注和呈现,莫言在小说中以一个小县城的所镇痛过镇出发,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诸多矛盾和背景。
莫言以一家散居在农村的三代人为刻画主线,展示了走过一生的农民亲人的生活和命运,感情生活的沉浸和转向,这部小说展现了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的色彩。
小说中揭示了中国社会一些最为普遍的问题,揭示了社会的界限,深刻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增加构思难度,人物个性明显鲜明,构思丰富。
莫言《大风》赏析

莫言《大风》赏析
莫言的这篇《大风》写的是早年丧子的86岁年迈的爷爷无疾而终,手里拿着一根草,引发的孙子对幼时与爷爷一起去东北洼割茅草遇见大风的一段回忆。
文章只有七页,却是唯一我觉得描写的最真实,最温情,最有寓意,人物形象最光辉,读来最隽永,勾起无数回忆的一篇。
爷爷是最爽利的庄稼人,干过的活比别人都齐整细致,那次爷爷推车带我去割草,爷爷挥汗如雨,并没认真教会我,我割了几镰刀草,去捉了有许多籽的蚂蚱,爷爷生火给我烤了吃,就着烤热的干粮,油香难忘。
割了满满的一车,爷爷在后面推车,我驾着细绳在前面拉,走在河沿上,刮起了大风,似乎还有龙卷风,我们差点被刮翻进河里,好在祖孙合力,捱过大风,重新走进了黄昏里。
车里只剩下一根草。
这类似每一个生命的归宿,历尽艰难,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走。
但那天早上的雾,朝阳,云彩,草上的露珠,高粱穗子,爷爷吼起的那首曲调古老、节拍缓慢、悲壮苍凉、豪放不得志的歌却永远留在记忆之中,传承给了下一代人,他们活着不朽,爷爷就有一部分也活着不朽。
在许多篇章里,莫言都写到这种青草甘甜清香的味道,他迷恋这种味道,我们每个人都会迷恋某种味道,关于某个亲人,某个时刻印象入骨的味道,他留在我们的味觉里,永不消散,一旦牵扯,回忆就出来,惹人心酸。
莫言《狼》原文及赏析

莫言《狼》原文及赏析莫言《狼》原文及赏析【1、莫言《狼》原文】那匹狼偷拍了我家那头肥猪的照片。
我知道它会拿到桥头的照相馆去冲印,就提前去了那里,躲在门后等待着。
我家的狗也跟着我,蹲在我的身旁。
上午十点来钟,狼来了。
它变成了一个白脸的中年男子,穿着一套洗得发了白的蓝色咔叽布中山服,衣袖上还沾着一些粉笔末子,像是一个中学里的数学老师。
我知道它是狼。
它俯身在柜台前,从怀里摸出胶卷,刚要递给营业员。
我的狗冲上去,对准它的屁股咬了一口。
它大叫一声,声音很凄厉。
它的尾巴在裤子里边膨胀开来,但随即就平复了。
我于是知道它已经道行很深,能够在瞬间稳住心神。
我的狗松开口就跑了。
我一个箭步冲上去将胶卷夺了过来。
柜台后的营业员打抱不平地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霸道?”我大声说:“它是狼!”它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无声地苦笑着。
营业员大声喊叫着:“把胶卷还给人家!”但是它已经转身往门口走去。
等我追到门口时,大街上空空荡荡,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只麻雀在啄着一摊热腾腾的马粪。
等我回到家里时,那头肥猪已经被狼开了膛。
我的狗,受了重伤,蹲在墙角舔舐伤口。
【2、莫言《狼》赏】读莫言微型小说《狼》,想到他的山东老乡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两匹狼,不同的是,蒲公笔下“再狡猾的狼也斗不过好猎手”,而莫言笔下的`这匹狼“道行很深”,狡诈无比。
它拍了我家肥猪的照片后,先是伪装成清贫的数学老师(象征善良或底层人群)去照相馆假装冲印,以误导“我”的注意,即使受到狗(象征正义的武器)的攻击,也装作无;还引起营业员(象征不明真相的群众)为它抱不平。
而它去照相馆的目的,竟是为了调虎离山,吃掉“我”家的猪。
尽管“我”也聪慧谨慎,最后还是上当受骗。
真是“道高一尺,高一丈”啊。
当年郭沫若评价《聊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莫言的《狼》在讽刺当今社会人心险恶,让人防不胜防上更胜一筹,可以说超过了他的前辈。
这种中国式的幻现实主义和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幻现实主义是有所不同的,莫言的叙事风格沿袭的是《西游》《聊斋》的。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

莫言 的透明的胡萝卜主要讲些什么内容?如何赏析呢?下面一起来看下!【一、莫言《透明的红萝卜》内容简介】《透明的红萝卜》里的主角,小黑孩是个孤儿,从小缺乏父亲的教导且总是受到继母的虐待,这从小黑孩的外貌就可以看出来: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
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
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他的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
文章中写小黑孩被继母从睡梦中打醒去挑水的 段落 写的比较细致。
小黑孩的遭遇使得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倔强而孤独,感情世界也变得空虚,从不愿意主动跟别人打交道。
而处在乡村社群中心的青年们,他们对于黑孩从没有屑于理解。
小黑孩和小石匠被派到滞洪闸工地干活挣工分 ,受到了小石匠以及美丽善良的菊子姑娘的保护。
但因为继母虐待的阴影以及他对菊子姑娘一种隐隐的情慷,他甚至咬了菊子姑娘 ,在小石匠和小铁匠打架时,意外地帮欺负他的小铁匠去打小石匠。
小铁匠动不动就让黑孩去偷地瓜和红萝卜,因为黑孩视觉上的幻觉 ,他把红萝卜看成了有着金色外壳包着银色液体的透明的红萝卜,从此对红萝卜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最后当小铁匠把他的萝卜扔进了水里再也找不到时,黑孩钻进了萝卜地,把所有正在成长的红萝卜都拔了出来。
【二、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萝卜能够透明,还是红色的。
这已经是个意象,一个富于诗意的意象。
它使人想起 童话 。
然而,按照通常的说法这应该算是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所谓农村 题材 小说 。
但凡是读过这篇 小说 的人,恐怕都要犹疑,它究竟能不能算是反映现实农村生活的农村题材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
这孩子刚出现 的时候普普通通,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裤子,细长的脖子支撑着大脑袋。
但是越到后来,这孩子越象个小精灵,还透着几分 神秘。
他从来不说话。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的经典作品赏析莫言,中国当代作家,因其深刻的作品和对中国乡土文化的描绘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他的经典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本文将以莫言的经典作品为题,对他的作品进行赏析。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
这部小说以中国北方一个农村家族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家族的兴衰为主线,通过多代人的命运和情感纠葛,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沧桑和变迁。
莫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深刻。
《蛙》。
《蛙》是莫言的另一部代表作品,也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作品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文化大革命为背景,通过一个农村医生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小说以医生孙少安的视角,描写了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艰辛和磨难,以及他对人性和生活的思考。
莫言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敏感,揭示了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摧残和对人性的扭曲,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的又一部经典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通过一个女性的命运,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以女主人公的视角,描写了她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命运和情感纠葛,以及她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
莫言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人性的敏感,揭示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莫言的经典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乡土文化的丰富和人性的深刻,让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迪和感悟。
莫言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莫言《白狗秋千架》赏析

莫言—《白狗秋千架》赏析主要人物暖暖是一个粗俗、泼辣的农妇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因年少时与井河一起荡秋千而被槐刺扎瞎了右眼,破了相。
“秋千架事故”使暖被迫嫁给邻村的一个哑巴,而且生下的三个儿子也是哑巴。
在无爱的婚姻中,暖默默承受命运之神的蹂躏:嫁给一个哑巴已是不幸,更不幸的是三个孩子也是哑巴。
她身心受到伤害,言语粗俗且尖酸刻薄,对自己的处境是深为不平乃至愤激。
同时,她婚姻不幸,加之辛苦的劳作使她成为一个粗俗、泼辣,又让人同情的农妇。
暖对自己的悲剧命运不仅有深切而痛苦的体验,有过无可奈何的幻想和思索,更有积极的但却是一厢情愿式的反抗,那就是在小说结尾:写暖瞒过丈夫去镇上买布,在高粱地里要井河睡她,向井河求种”在小说中,看到井河和暖结识了路过他们村的解放军文艺兵蔡队长,就缠着蔡队长要跟他去当兵。
蔡队长的话让井河和暖充满期待,但结果是当兵未遂,期望成空。
面对如此落魄的命运,暖实质上并没有绝望,这就是小说中情节发展至高潮时出现的那个事件:暖设“计”在高粱地向井河“求种”。
暖的“求种”心理反映了暖对自己的悲惨命运的强烈反抗,暖希望与昔日恋人同居,索要一个健康的孩子来给自己黑暗的命运增加一点亮色,给自己的精神一点慰藉;“求种”行动充分显示了暖希冀改变自己不幸命运的主观努力,不管成功与否,这个行动本身突显了在现代文明人身上很少见的但却在暖的身上表现出来的原始生命力。
于是,对于无法预料的神秘遭遇,暖只好默然承受。
当机会出现时,又能借机反抗。
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她默默承受;对于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和事件,暖付出了积极的努力和反抗。
暖信命而不认命,对自己不幸的命运拥有强烈的抗争精神,从未丧失通过个人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信念,努力要成为把握自己命运的主人。
这种对待命运的态度向我们诠释了一条真理:在命运面前竭尽人力。
莫言《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赏析

莫言《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赏析莫言《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赏析对于莫言的《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那么,应该如何赏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莫言《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赏析,欢迎阅读。
一、莫言《你若懂我,该有多好》原文每个人都有一个死角自己走不出来,别人也闯不进去。
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道伤口,或深或浅,盖上布,以为不存在。
我把最殷红的鲜血涂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场爱恋,用心、用情、用力,感动也感伤。
我把最炙热的心情藏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行眼泪,喝下的冰冷的水,酝酿成的热泪。
我把最心酸的委屈汇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个人都有一段告白,忐忑、不安,却饱含真心和勇气。
我把最抒情的语言用在那里。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爱你的时候,因为我只有在看不见你的时候,才最爱你。
同样,你永远也看不见我最寂寞的时候,因为我只有在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才最寂寞。
也许,我太会隐藏自己的悲伤。
也许,我太会安慰自己的'伤痕。
从阴雨走到艳阳,我路过泥泞、路过风。
一路走来,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二、莫言《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赏析每个人都希望有这么一个知己,他(她)与你分享你的秘密,分享你的喜乐伤悲,快乐,痛楚,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假设一个人很爱你,这只是开始,如果你们没有没有语言方面的,感情,是非问题的交谈。
爱你的人需要你说明,最怕拖泥带水让人莫名其妙。
而爱你的人更需要你的解释,因为越爱你越在乎,就会在乎你的一切言行。
莫言资料: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山东高密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他的《红高粱》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的里程碑之作,已经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
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红萝卜赏析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赏析初看这个题目,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红萝卜会是透明的?于是便带着好奇心将这篇小说阅读了一番,看完之后,似懂非懂,捕捉不到作者在借此抒发什么,然而又觉得蕴含深意。
一、“黑孩”的世界小说的主人公黑孩是一个又瘦又黑,没爹疼受后娘虐待处处遭人奚落的“社会弃儿”形象,小说中借队长的眼睛对黑孩的一段描写让人尤为深刻: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
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
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这段寒酸的描写便交待了黑孩的家庭以及社会处境,让人可怜心酸。
在通篇小说中,黑孩没有说一句话,即使是在受到侮辱和嘲笑的时候也是一声不吭,逆来顺受。
相反的,对黑孩感官的描写占据了小说的大部分篇幅,甚至淹没了人物和故事。
而且我们注意到,尽管黑孩生存的现实世界是那么麻木残酷,处处充斥着压迫,辱骂,嘲讽,文革时期“社会主义”下的所谓的优越性等等,但是每次黑孩幻想中的东西都那么美好,像大片的黄麻地、绿色的翠鸟、音乐般的虫鸣、疾驰的火车、光滑的铁砧子、金色的胡萝卜……尽管他的存在和他的世界被别人忽视,就像他被刘太阳主任怀疑“这也算个人”那样,但他内心却是一个极其丰富甚至是常人无法理解无法想象的奇异世界。
这让我们想到莫言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所形成的“幻觉现实主义”写法,一种追求类似梦境的真实的风格,对于莫言自己的创造,他说道:“我有自己的约克纳帕塔法,就是高密”。
而黑孩则是其创造的在中国特殊时期下的梦境与幻想的承载者与构想者。
在小说中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就是菊子姑娘,她是唯一一个真正关心黑孩的人。
菊子处处照顾黑孩,用自己的手帕替他包扎伤口,替他送饭,保护他不受小铁匠的欺负,为他的伤痛流眼泪。
黑孩子第一次见到菊子的时候,他只是歪歪头,用眼角扫了“姑娘”一下,但菊子两只大眼、毛茸茸的眼睫毛,甚至嘴上有一层细细的金黄色的茸毛都被他看得分明。
莫言的嗅味族赏析

莫言的嗅味族赏析莫言,一个名字,一位作家,一个传奇。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嗅味族风格而闻名,深受读者喜爱。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莫言的嗅味族作品,探寻其中的魅力所在。
莫言的作品多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人情世故。
他的小说中充满了土地的气息、农民的汗味和生活的酸甜苦辣,这些都构成了他作品的独特嗅味族风格。
莫言的作品中常常出现的是农村的土地和农民的生活。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土地的肥沃和广阔,让读者仿佛能够闻到泥土的清香。
在他的小说中,农民们辛勤的劳作和对土地的依赖也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读者仿佛能够嗅到农民们的汗味和土地的气息。
在莫言的作品中,还经常出现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情世故。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酒香、菜香和炊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农村的生活中。
在他的小说中,农民们的生活琐事、家常便饭和人情往来也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读者仿佛能够嗅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情的温暖。
莫言的作品中还经常出现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祭祀、习俗和信仰,让读者仿佛能够闻到传统文化的香气。
在他的小说中,农民们对祖先的崇拜、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信仰的坚守也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读者仿佛能够嗅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信仰的力量。
莫言的嗅味族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土地和生活,让读者仿佛能够嗅到土地的气息和生活的香味。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和人情世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农村的生活中。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让读者仿佛能够闻到传统文化的香气和信仰的力量。
这些都构成了他作品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当代文学的瑰宝。
莫言的嗅味族作品不仅展现了农村的生活和人情,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笔法,描绘了一个真实而丰富的农村世界,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生活的韵味和文化的魅力。
莫言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嗅味族风格,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一种传承和弘扬,也是对当代文学的一种创新和突破。
莫言《红高粱》故事梗概和作品赏析

莫言《红高粱》故事梗概和作品赏析1939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
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汽车队。
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
余司令说:“ 立住吧。
” 奶奶就立住了。
奶奶对我父亲说:“ 豆官,听你干爹的话。
”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故乡通红的高粱地。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 洋的血海。
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
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
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壮烈的活剧。
很快,队伍钻进了高粱地。
父亲不知道我奶奶在这片高粱地里主演过多少风流喜剧,父亲也不知道在这高粱阴影遮掩着的黑土上,曾经躺过洁白如玉的光滑肉体,但父亲记得待他如亲爹的罗汉大爷,就是去年死在这里。
他的尸体被割得零零碎碎,扔得东一块西一块。
躯干上的皮被剥了,肉跳、肉蹦,象只褪皮后的大青蛙,父亲一想起罗汉大爷的尸体,脊背沟就发凉。
刘罗汉大爷是我家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
老人们说,他和我奶奶之间不太清白。
他与我奶奶是否有染,现已无法查清。
罗汉与我的家族只有经济上而无血缘上的联系,我奶奶是他的东家。
我奶奶是否爱过他,他是否上过我奶奶的炕,都与伦理无关。
爱过又怎样?我深信,我奶奶什么事都敢干,只要她愿意。
她老人家不仅仅是抗日的英雄,也是个性解放的先驱。
罗汉大爷象一个忠实的老家人为我家历史增添了光彩。
县志载:民国二十七年,日军捉高密、平度、胶县民夫累计四十万人次,修筑胶平公路。
毁稼禾无数。
公路两侧骡马被劫掠一空。
农民刘罗汉,乘夜潜入,用铁锹铲伤骡蹄马腿无数,被捉获。
翌日,日军在拴马桩上将刘罗汉剥皮零割示众。
多角度剖析《蛙》中体现的人道关怀

多角度剖析《蛙》中体现的人道关怀《蛙》是中国现代作家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农村教师杨世彰的视角,描绘了1950年代至1980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在这部小说中,莫言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描写以及细节描述等多种手法,展现了对人道关怀的思考和揭示。
小说中的主人公杨世彰体现了对人道关怀的态度。
杨世彰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历了许多困境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关怀。
无论是在教育学生还是在处理村里的纠纷中,他都秉持着公正和善良的原则,尽力帮助他人解决问题。
他不仅帮助学生们获取知识,还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他对于教育事业的坚守和对学生的关心,体现了对人道关怀的追求和价值。
小说中描写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也体现了人道关怀的价值。
在小说中,莫言通过对农村人民的刻画,表现了他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怀和关注。
无论是农民、妇女还是穷困地区的人们,在小说中都呈现出真实而细腻的形象,他们的苦难和困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同情。
莫言以朴实的笔调描绘了他们的痛苦和希望,使读者对人道关怀产生了深切的感受和思考。
小说中的情节描写也体现了对人道关怀的关注。
在小说中,莫言通过一系列生活琐事和社会事件的描写,展示了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其中涉及到了教育、医疗、劳动和婚姻等方面的困境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情节的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莫言对人民群众遭受的苦难和不公平对待的关切,引发了对社会公平正义和人道关怀的深入思考。
小说中细致入微的描写也体现了对人道关怀的思考。
莫言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人物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细节,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困境。
他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言谈举止、饮食生活和人际关系等细节,传达了对人道关怀的关注。
这些细节描写展示了人们生活的辛酸和奋斗,表现了对人类的关怀和思考。
莫言的《蛙》通过杨世彰的视角和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情节描写以及细节描述,多角度地展现了对人道关怀的思考和揭示。
莫言《母亲》赏析

莫言《母亲》赏析莫言《母亲》赏析莫言的散文文笔简洁,风格恬淡。
读他的散文,就像是在倾听他以高密人的朴实的话语,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他的见闻经历,诉说他的生活感悟,感觉是那样的随和。
而读后再细细一品味,就会感受到其中蕴含着的艺术魅力。
《母亲》一文,作者如话家常地叙写母亲在艰难岁月里的经历,刻画了一位坚强、乐观的母亲形象。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莫言《母亲》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母亲莫言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
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
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
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
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我母亲没读过书,不认识文字,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莫言-《红高粱》-整体赏析

意象
•红高粱
高粱不仅仅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还是有着 顽强的生命的作物,在作品中更是被赋予的 各种情感的所有故事的见证者。红更是一种 强烈感情色彩的颜色,既有着生命的蓬勃和 骚动,也有着流血和死亡的象征。红高粱在 作品中象征着民族的不屈不挠精神,顽强的 生命力。作品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在高粱地 野合,就是完全地体现出人物个性的张扬和 解放,自由奔放的体现。
•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发表处女作
写作特色
• 寻根文学——创作“高密东北乡”,以故乡 高密县东北部作为原型,虚拟的文学王国。 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 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 “生存”的领悟和发现。这样就使得莫言 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 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 度。
主题思想
• 作者塑造了一个处在道德伦理边缘的高密 东北乡,讲述了在抗日战争背景下,民间 人民为了生存而奋起抗争的故事,既歌颂 了红高粱象征着的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 神和原始的生命张力,也弘扬了人的个性 解放,包括灵与肉的解放,追求自由的精 神。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4
人物分析
余占鳌 •不受约束的硬汉,独立不羁的土匪式英雄 •善恶一身,正义与野蛮一体 •原始顽强的生命力 •追求自由、爱情 •冲破封建礼教
戴凤莲
•封建礼教下的传统女子 •热烈、泼辣、敢爱敢恨、聪明冷静
•崇尚力与美,爱与自由,勇于争取自己的幸 福
•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个性反叛精神,原始 欲望的觉醒与解放
• 《红高粱家族》《天堂蒜台之歌》《丰乳肥臀》《四 十一炮》《生死疲劳》《檀香刑》《蛙》均以高密东 北乡为背景
莫言《卖白菜》作品赏析

莫言《卖白菜》作品赏析莫言《卖白菜》作品赏析导语:《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
莫言的文字朴实,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独到感悟。
文中讲述了特殊年代里农民生活的艰辛与酸楚,但坚强的脊梁却支撑了一代又一代人。
文章通过一段辛酸往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母亲形象。
【赏析】《卖白菜》曾被选家选入年度短篇小说集,也被莫言本人选入自己的散文随笔集,还被当作小小说刊登在晚报副刊。
时下,小小说的“小小说腔”令人生厌。
这是一篇无“腔”的小说,真正的大家手笔。
记得莫言曾经说过,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一个作家具有了自己独特的,不混淆于他人的叙述腔调。
这个独特的腔调,并不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他处理这个故事的方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的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一篇带“腔”的小说。
《卖白菜》是莫言忆旧系列作品中的一篇。
莫言的文字朴实,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独到感悟。
文中讲述了特殊年代里农民生活的艰辛与酸楚,但坚强的脊梁却支撑了一代又一代人。
文章通过一段辛酸往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坚强、自尊、朴实、诚信的母亲形象。
真实的历史莫言的《卖白菜》,开篇就把背景交代得清清楚楚,是“1967年冬天”,一个任何中国成年人都知道是什么时代的时代:贫穷、饥饿……。
莫言写的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象那个装白菜的“结满了霜花的腊条篓子”一样,真实得不敢肆意想象,不许魔幻,只能是本真的再现现实。
真实的生活《卖白菜》小说语言平实、干净,故事也真实简单得要命。
故事里有一个家,但给我们的感觉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家里似乎只有“我”和母亲相依为命,一同侍侯地里的白菜,一同去卖菜。
眼看就快过年了,无比激动的盼望之情在“我”心里已贮藏很久了。
但母亲为了换钱不顾我的哭闹依然决定卖掉最后的三颗白菜。
这个决定尽管残酷但也真实的反映了“我”家的生活境况。
集市上,遇到一个挑剔的孤寡老太太来买白菜,当“我”见她把大白菜外边的菜帮子撕了又撕,很是伤心和气恼,最后“我”赌气多算了她一毛钱。
莫言《卖白菜》原文及赏析

莫言《卖白菜》原文及赏析莫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
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
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透过蒙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棵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了下来。
母亲又把那棵第二大的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就像熟悉自己的一根手指。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一行的拐角的位置上,小时被牛犊或是被孩子踩了一脚,所以它一直长得不旺,当别的白菜长到脸盆大时,它才有碗口大。
发现了它的小和可怜,我们在浇水施肥时就对它格外照顾。
我曾经背着母亲将一大把化肥撒在它的周围,但第二天它就打了蔫。
母亲知道了真相后,赶紧将它周围的土换了,才使它死里逃生。
后来,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的脸上洋溢着珍贵的欣喜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

名家散文赏析-莫言名家散文赏析-莫言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散文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描写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通过对莫言散文的赏析,分章节介绍其代表作品及创作特点。
第一章:《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该作以农村为背景,通过描写红高粱家族三代人的命运变迁,展现出残酷的现实与人性的复杂。
莫言巧妙运用多重叙事视角,将故事层层递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章:《檀香刑》《檀香刑》是莫言的又一力作,该作以古代杀人案为背景,通过对主人公檀香刑的追溯和揭示,展现出人心的黑暗和社会的残酷。
莫言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紧凑的情节,构建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画卷。
第三章:《莫言散文的创作特点》莫言的散文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
首先,莫言善于运用鲜明的形象描写,使作品生动有趣。
其次,他擅长运用夸张和对比手法,以独特的文风吸引读者的眼球。
此外,莫言的散文作品往往以农村为背景,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呈现出真实而深刻的人性面貌。
第四章:附件本文档附有莫言相关的散文作品,供读者深入了解。
第五章: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法:著作权法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创作人权益的法律。
莫言作品的出版、转载等行为需要遵守著作权法的规定。
2.侵权:侵权是指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著作权侵权、名誉权侵权等。
未经莫言授权擅自转载、翻译、篡改等行为都有可能构成对他的侵权。
3.版权:版权是指著作权作品的创作人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
莫言作品的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其授权,他人不得擅自利用。
全文结束,附件及法律名词注释请参见附件。
莫言红高粱赏析

导语:《红高粱》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展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对抗的暴力欲,是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县河崖镇平安村,1960年五岁时在家
乡上小学,1966年11岁小学毕业后因家庭成分是富农又因得罪了一个农民代表,莫言被剥夺了继续上学的权利只能回家务农。
在农村劳动多年。
1976年历经曲折
参加解放军。
1981年开始创作生涯,主要写乡土题材,其成名作为《红高粱家族》,以内容新颖奇妙,风格大胆泼辣,叙事独到饱满,感情剧烈昂扬震动文
坛;1997年长篇小说《丰乳肥臀》获中国有史以来奖金额最高的“大家文学奖〞;随
后的长篇小说《檀香刑》却惹来不少争议。
有《莫言文集》五卷。
莫言的小说,表现了富于感性化的风格。
他的写作,对当代小说过分的观念结构所形成的文体模式,是一次冲击。
他采用一种不受控制的、重视感觉的表达态度。
在描述中,心理的跳跃、流动、联想,大量的感官意象奔涌而来,而创造一个复杂的、色彩斑斓的感觉世界。
这种强烈的感性体验的写作方式,与对于带有原始野性生命力的向往有关。
不过,有的小说也会由于对感觉过分倚重,表现出控制不够、刻意追求暧昧意象的倾向。
莫言作品《枯河》解读

莫言作品《枯河》解读莫言作品《枯河》解读莫言在小说《枯河》中,多次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如“屁股”象征着“脸”,“小狗”象征着人。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莫言作品《枯河》解读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莫言的小说《枯河》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和“时空交叉”的独特叙事结构,许多独特的意象值得我们思索和探究,这有助于我们理解莫言作品的创作特色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本文将围绕“屁股”、“小狗”、“月亮”这些意象进行挖掘和探讨。
一、象征手法的运用:莫言在小说《枯河》中运用了很多象征的手法,其中小虎的屁股和那只小狗就是两组象征,它们分别象征了小虎的脸和小虎本人。
狗与人一条小狗在满是尘土的街上走着,它没有打扰谁的生活,却被突如其来的横祸改变了那弱小的生命的命运。
那绿色的汽车就那样奔驰着呼啸而过。
伴着灰尘的小三和碾压的剧痛,小狗就那样被碾压出了肠子。
它没有一声哀嚎,也没有一声呜咽。
它就那样“心平气和”却又无可奈何地走着,仿佛世界与它无关。
它只是个过客般渐行渐远渐无;当小虎撞到了小珍后,他被村支书狠狠地踢翻在空中,这时,他又想起了那只小狗他恍然觉得自己就是那只小狗了。
他觉得自己的肠子也如同那只小狗的肠子被拖了出来;后来,当他走出小媳妇的家时,他打算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又依稀地想起了那条被碾压出了肠子的小狗。
二、时空交错的叙述顺序中“月亮”意象的运用:在《枯河》中,描写月亮的片段一共出现了9个,这9个片段分布在整篇文章中,每隔几段就会出现一次,而每次都是以不同的状态出现。
我们发现,月亮成为了本文的一条叙事线索,贯穿着小虎走向死亡的始末。
它笼罩了整篇小说的压抑阴森的气氛,月亮不断地在变化推动着情节发展。
文章的开头为我们展现的是一轮巨大的并且是水淋淋的月亮,它笼罩着整个村庄,笼罩着寂静,给整篇文章奠定了一种压抑的基调,预示着悲剧的发生。
后面月亮又升高了,依然还是水淋淋的,再往后看,“月亮已经升到了正南方”,小虎求援般地盯着月亮看,内心充满了挣扎。
莫言《大风》赏析

人理解 为 “ 还没有离开 ”。他在那里苦苦等了几个小时后 ,发现了这 差异 , 为时己晚。又如,坐立的姿势在 不同文化 中也代表不刷含 但 义 。美国 男人坐着时 喜欢把一 条腿放在一 条腿上 ,脚尖 朝着旁边 的
一
人 。这种 “ 翘着二郎腿 ”的姿势在美匡 人看来是无任何特别的意思 。 1 但 中国人认为 ,这是对他人极不礼貌 的行为 ,难以接 受。某大学 曾发 生过这样—件事情 :一位美国教授上课时 ,双脚翘起朝向学 生,结果
2 身势语的跨文化 交际比较
身势语是非常重要的非言语行为 ,包括身体 姿势、头部动作 、面 部表情 、四肢动作 、坐立姿态 、语调等 。在 西方对 身势语的研 究以 Br il iwse d t 的研 究 为代 表 ,他 认 为 在 意 义 和 情 感 的 表 达 手 段 中 ,
6%以上是靠面部表情 、手势、姿势等身势语来完成的 。 以 ,身势 5 所 语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 的重要手段 ,它所能表达 的意义 ,有的是任意 的 ,而有的则是有理据的或有联系 ,有的是与生俱来的 。如世界各地 的人 ,欢乐时人们 总会不 自党地微笑 ;悲伤时都会情不 自禁地 哭泣 ; 害羞时都会脸红 ;受到威胁时都会喊叫等 , 里就能 充分体现 非言 语 这 行为最 能吐露真情 。由于相当多的身势语行为都是从环境 中学来 的, 因此是约定俗 成的 ,为不同文化所 独有 ,从 而形成 因文化而 异的现 象。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 ,相同的身势语行为在 不同文化 中可能表示
交际时 ,东方人应做到既避免盯视 ,又不 “ 忽视 ”他们—— 直视他们 眼睛以表明在倾听他们 讲话,然后马上移开 目光 ,盯视是任何人都不
喜欢 的行为 。从心理学 的角度分析 ,盯视乃是人们对待动物和非生物 的行为,直视对方对美国人是礼貌的行为 ,而 自 谦式是东方人的礼貌 行为 。美 国特 拉华州 大学 的拉西 夫 ・ 科斯来思 博士所做 的调查表 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眼睛,观照并体味了五十多年来中国乡 村社会的庞杂喧哗、充满苦难的蜕变历 史。这部小说是莫言在艺术上向中国古 典章回体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 敬的巨制;关于生命的六道轮回想象撑 起了这座气势宏大的文学建筑,写出了 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欢乐》简介
出生于高密县农村一个贫困家 庭的青年——永乐,像千千万 万个农村孩子一样,希望通过 高考,跳出农门,摆脱贫穷与 落后。可5次高考,5次败北。 希望化为泡影……一切一切压 迫着他,万般无奈,只好逃出 家门,踏上“快乐”的不归之 路。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谢
谢
大
家
!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 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 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 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檀香刑》刻画了一大批鲜活 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 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 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 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 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 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 世凯等等。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各国作家媒体评论莫言
1. 各国作家媒体评论莫言获诺奖
2. 华媒评莫言获奖:中国文化开启与世界对话 新起点
3. 新华网评:莫言作品“进教材”有何不可? 4. 新华网评:莫言获奖,文学还在路上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小说中这些纯真的语言文字,它是一位圣者对生 活的感悟,是一个饱经生活磨砺的人对人生的总结,夜 静人稀的时候,如果我们静静的品品这些质朴的语句, 定会抚慰我们那一颗颗浮躁的心。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结束语:
莫言摘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文坛的骄 傲,让中国文学得到更多世界的关注。他曾经在自 己的作品中和生活中,留下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经 典语录。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8、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 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 留欠缺,才能持恒。
9、一个好铁匠,总是盼望着一块好钢的出世, 然后用奇特的方式,使它服从自己的意志,变 成一把宝刀。 10、即使世界遗忘了你,也总会有那么 几个人在你生命的伊始之日,道一声: 生日快乐!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部分作品:《檀香刑》、《生死疲 劳》、《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藏宝图》、《四 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 铐》、《白狗秋千架》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檀香刑》是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 篇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 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 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 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 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 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 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 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作品《红蝗》简介
在胶东大地高密县,50年 前后发生了震天动地、触目惊 心的两次大蝗灾。50年前那场 大蝗灾,蝗虫汹涌澎湃、灭而 不绝……四老妈与他的情人也 死在了那场蝗灾中…… 50年后 的大蝗灾,人们在解放军、科 学家的帮助下终于战胜了蝗虫。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1、月光下,我用繁冗拖沓的文字祭奠我的青春,纪 念我死去的友情和迟到的爱情。 2、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你陪我看了多少 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 们彼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3、有些人,在不经意间,就忘了;有些人, 你想方设法,都忘不了。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4、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5、我总喜欢逆着时光 ,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6、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 忘。 7、 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 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 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 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丰乳肥臀》是莫言早期创作中的一 座高峰,也是篇幅最为饱满的一部长 篇力作。小说从抗日战争一直写到新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以汪洋恣肆的笔 触对波澜壮阔的历史进行了描绘。书 中的母亲艰难孕育了上官金童和他的 八个姐姐,众多儿女组成的庞大家族 不可抗拒地被裹挟卷入了20世纪社会 动荡不安的历史进程。小说 通过描写家庭来反映社会的变迁,表现了莫言 对于女性的同情和赞颂。同时小说书写了人类 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 命运,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本 书获1996年首届“大家· 红河文学奖”。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对于莫言这位中国大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 得者,但对于他的作品,笔者相信很多朋友也没有 认真拜读过。笔者整理莫言小说中部分富有生活哲 理或发人深省的的语句,现分享与诸位热爱莫言文 化的朋友,让我们共同感知这位文学大师的文学风 采吧: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酒国》是莫言于1989至1992年全力打 造的一部将现实批判锋芒推向极致,并 在叙事实验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 长篇力在小 说中的关于文学创作的通信,以及小说 作品。这些小说作品在风格上五花八 门,堪称是小说文体的"满 汉全席"。本书法语版获得 2001年法国“Laure Bataillin(儒尔· 巴泰庸) 外国文学奖”。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小说十大经典名句精选
4、当时光碾过青春,我将以快乐注解悲伤。 5、我总喜欢逆着时光 ,寻找我青春的足迹。 6、无论多么落寂和苍茫,那些身影总会过目不 忘。 7、 因此,在那个习惯于悲春伤秋的年代, 你陪我看了多少个日薄西山的景致,我 陪你看了多少个破晓阑珊的夜,我们彼 此静默的坐着,不言朝夕。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 业,祖籍山东高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北京师范大 学教授。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 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 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 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 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 乡的“传奇”。《生死疲劳》和《蛙》这两部作品所具有 的罕见的宗教情怀,使它们超越了中国作家同行,而进入 了世界文学的行列。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 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读者服务部 制作
莫言经典作品赏析
《生死疲劳》是莫言2005年以喷涌般
的气势创作的一部重构宏大叙事艺术 的长篇巨著。在小说中,一个被冤杀 的地主经历了六道轮回,变成驴、牛、 猪、狗、猴,最后终于又转生为一个 带着先天性不可治愈疾病的大头婴儿; 这个大头婴儿滔滔不绝地讲 述着他身为畜牲时的种种奇特感受,以及地主 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半个多世纪生死 疲劳的悲欢故事。小说透过各种动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