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的四川方言词语

合集下载

四川方言词语荟萃23

四川方言词语荟萃23

四川⽅⾔词语荟萃23四川⽅⾔词语荟萃 23ya【鸦雀】yāquò,即喜鹊。

鸦雀叫喜,⽼鸦叫丧谚语,鸦雀即喜鹊;⽼鸦即乌鸦,鸦⾳wā。

类似俗语如:⽼鸦头上叫,谨防要戴孝。

⽛ yà 量词,相当于“瓣”,如:⼀⽛西⽠。

【⽛长】yàcàng 指闲话多,爱挑拨是⾮,男⼥当众过分亲昵,令⼈⾁⿇;【⽛尖】yàjiān 爱说闲话,好播弄是⾮;【⽛尖⼗⼋怪】yàjiānsìbàguǎi 话多,爱搬弄是⾮。

【⽛尖婆】yàjiānpò 爱搬弄是⾮的⼈。

【⽛巴】yàbā 即⽛齿,也指嘴。

如对爱说闲话称之为“爱嚼⽛巴”。

【⽛埂⼦】yàgěnzí 即⽛龈。

【⽛巴⾻】yàbāgù 即颌⾻。

⽛齿⽣得稀,好吃⾹东西谚语【伢狗】yàgóu 即公狗,相应的母狗称草狗。

【鸭青】yàqīn 即公鸭。

【鸭婆】yàpò 即母鸭。

鸭⾁好吃,鸭⽑难扯谚语,喻好事总有坏的⼀⾯。

鸭⼦背上泼⽔——不钻歇后语。

鸭⼦的脚板⼉——⼀连的/连起的。

歇后语。

鸭⼦开会——⽆稽之谈歇后语,鸡谐⾳稽。

鸭⼦⾛路——左右摇摆/两边摆歇后语。

哑巴吃汤圆——⼼中有数歇后语。

哑巴打哈哈——说不出来的欢喜歇后语,打哈哈,即哈哈⼤笑。

哑巴发⾔——过⽐歇后语,喻⽐较。

yan【蔫打打】yāndádá 精神不振的样⼦。

【蔫纠纠】yānjiūjiū 没有精神,或萎靡不振的样⼦。

【蔫脱脱】yāntótó 没有精神,或没有⼒⽓的样⼦。

【蔫趴趴】yānpápá 指植物叶⼦因缺⽔⽽发蔫的状态。

【篶劈劈】yānpiápiá 指⼈没有精神,萎靡不振的样⼦;也指植物叶⼦因缺⽔或过量暴晒⽽下耷的样⼦。

【篶梭梭】yānsōsō 指⼈没有精神,萎靡不振的样⼦。

四川方言词语集萃4

四川方言词语集萃4

四川方言词语集萃4ca【擦黑】càhè,指天快黑的时候。

如:“天亮就出去,擦黑才回来。

”cai【才将】càijiāng,不久前、刚刚,如“他才将出去,你就来了。

”裁缝害怕正二三,待诏害怕数九天谚语,从前过年前做新衣服,正二三月做的就很少;待诏:理发师。

数九寒天怕冷,人们不愿理发。

裁缝越老越穷,太医越老越红谚语,太医:医生,一般指中医,越老经验越丰富;裁缝老了却做不动了。

【踩左踩右】càizócàiyǒu,指与人作对、闹别扭。

如:你这个老几(家伙)昼时(经常)给我踩左踩右的,我好久得罪你了嘛?此语源自四川抬工根据不同地形或道路情况向后面伙伴报路况的话。

因前面抬工挡了后面的视线,后面的看不清路况,靠前面的人随时报告路况,以防意外。

如:前报:“踩左。

”后答:“在我。

”前报:“踩右。

”后答:“将就。

”前报:“斜石一面坡。

”后答:“踩稳才不梭。

”遇到水坑时前报:“天上明晃晃。

”后答:“地下水凼凼。

”遇见牛粪时前报:“天上鹞子飞。

”后答:“地下一大堆。

”遇见鸡鸭鹅时前报:“左边毛拱起。

”后答:“卖了来买米。

”遇见上坡路时前报:“越上越陡。

”后答:“越见好走。

”这样前报后答,像喊号子一样,既有彼此和谐的配合,又有诙谐娱乐。

如叫你踩左,你偏踩右,就会出事故。

踩左踩右,顿顿吃肉谚语,踩左踩右,原为抬工口诀,抬重物要按节拍踩左踩右。

这里引申为有手艺,能找外快的人。

菜当三分粮,海椒当衣裳谚语,四川人离不了海椒。

海椒:辣椒。

菜花不开蜂不来,灶头无食蚁不来谚语,任何事都是有缘由的。

灶头:锅台。

菜籽开花花,疯狗咬娃娃谚语,民间认为油菜开花时疯狗多。

菜籽:油菜。

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谚语。

裁缝比手艺——认真歇后语,针谐音真。

裁缝的脑壳——当真歇后语,荡针谐音当真。

裁缝做针线活时,常将针在头上荡,利用头发上的油脂,使针用起来更利索。

脑壳:脑袋。

裁缝的家当——真正的歇后语,针挣的谐音真正的。

四川方言词语集萃11

四川方言词语集萃11

四川方言词语集萃11ka卡kā与“夹”同义,如:“别人敬他的烟,他拿倒后就卡在耳朵上”;眼内有异物,令人不舒服的意思,如:“你说你的眼睛头卡,是不是有渣渣掉到眼睛头啰?”卡 ká“受限制、受欺侮”的意思。

如:“他太老实,在晋升问题上常常被卡。

”;【卡卡角角】kākāgògò角落的意思。

如:“今天大扫除,每个卡卡角角都要清理干净。

【卡卡】káká语气助词,加于形容词后增强语气,如白卡卡,指颜色苍白,尤指脸色苍白。

【卡白】kábè很白,尤指皮肤苍白。

如:“不晓得这娃儿撮了啥子笨,一听他老汉儿的脚步声,就吓得一脸卡白。

”kai【开冰】kāibīng 即裂口。

如:“我的皮肤干燥,一到冬天脚后跟就开冰。

”【开花开朵】kāihuākāidó指物件被弄得四分五裂的样子,也指人被打得血流满面的样子。

如:“这一顿把他打得开花开朵的,幸好没有伤倒筋骨。

”开店三年,鬼都争钱谚语争钱,欠钱。

【揩屁股】kāipǐgú指做收尾工作,也称“揩沟子”。

如:“自己做事要自己收口口,不要老是要别个(人)来给你揩屁股(揩沟子)。

”kan【砍切】kánqiè直截了当,干脆利落。

【砍槽头】káncàotòu 指敲竹杠砍了树子免得老鸦叫谚语,指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老鸦(音wā)即乌鸦。

坎kán 指吝啬或土气。

如四川方言电视剧中的“梅老坎”。

看kǎn,语气词,用于陈述句或祈使句末表尝试,如“说得轻巧,挑根灯草,我来告(试)一下看。

”【看倒】kǎndáo 很快、马上的意思。

如童谣:“红箩卜,蜜蜜甜,看倒看倒要过年;娃娃要吃肉,老汉儿没得(没有)钱。

”看得到耳朵前,看不到耳朵后谚语喻有片面性。

看倒挨拢了,一籇杆又撑开了谚语,本指撑船的事,喻一件事或一句话弄得问题解决不了。

看鸡看爪,看鸭看嘴谚语,喻要抓住事物的要点。

四川土话—四川方言词语(一)

四川土话—四川方言词语(一)

四川土话—四川方言词语(一)四川土话—四川方言词语(一)一称谓。

大爷----是对男性老人的尊称;婆婆----是对女性老人的尊称;老巴子----是对男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老姆姆----是对女性老人不礼貌的称呼;娘娘----是对父辈女性的称呼;幺儿(女)----是对子女的爱称。

二骂人话。

老子----在别人面前称老子是占对方便宜;虾子----奚落对方是胆小鬼;讨口----乞丐,叫花子;说某人傻----瓜娃子;瓜兮兮的;瓜眉瓜眼的;瘟猪;哈儿;憨包等。

三生活用语。

摆龙门阵----是指漫无边际的闲谈;冲壳子----是指吹牛皮,说大话;算坛子----是指开玩笑;打滥仗----是指不务正业或无法按常规办事;打锤----是指打架;扯筋(皮)----是指吵架或闹纠纷;杀割----是指结束或没有了,用完了;弄归一----是指把事做彻底;弄巴实----是指做好;没来头----是指没有关系;光胴胴----是指赤条条的。

四形容词。

悬吊吊的----不稳当(妥);红扯扯的----红得难看;粑希希的----烂得很;淡瓦瓦的----平淡无味,没盐味;瓜不兮兮的----傻里傻气;温都都的----温热合适香喷喷的----形容很香;甜咪咪的----形容很甜。

五歇后语。

一坛子萝卜----抓不到姜(缰);丁丁猫(蜻蜓)想吃樱桃----眼都望绿了(办不到);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

安逸此词有“安闲舒适”之义。

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今四川方言中仍保留此义。

“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意思,用得十分广泛。

坝坝意为“平地、平原”。

“坝,蜀人谓平川为坝。

”今四川人仍称“平地、平原”为坝、坝坝、坝子。

洗澡泡菜将新鲜蔬菜洗净后切成片或块泡制半天或一天后食用,这种菜就称为“洗澡泡菜”。

因和一般泡菜相比,浸渍时间较短,类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

盘点让你笑岔气的方言

盘点让你笑岔气的方言

盘点让你笑岔气的方言
方言是中国独特的语言财富之一,不仅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而且也经常让人捧腹大笑。

以下是让你笑岔气的方言:
1.湖南“哇塞”,用来表示惊喜、兴奋的情绪,发音特别夸张,让人听了不由得想笑。

2.四川“嘻嘻哈哈”,也称为“嘚瑟嘚瑟”,意为嘲笑、讽刺,一般在逗乐时使用,有一种捉弄的调皮感。

3.广东“乜嘢都有”,意为“什么都有”,用来形容一个店铺或者市场里有很多东西,广东人非常擅长用这个短语来吸引顾客。

4.江苏“口胡牙舌”,意为说话不清楚,常常用来形容太过紧张或者嘴唇快发僵时的人。

5.北京“后果自负”,用来警告别人做事后要承担后果,但在语气上带有一种玩笑的味道,让人感觉有些好笑。

以上是让你笑岔气的方言,千万别因为笑出声而影响到别人哦。

四川方言俗语

四川方言俗语

四川方言俗语一、四川方言俗语的定义和特点四川方言俗语是指在四川地区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以独特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为特点,广泛应用于四川人的日常交流中。

这些俗语通常富有幽默和生动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表达思想和情感,还体现了四川人独特的文化特征。

四川方言俗语的特点主要包括:1.比喻丰富:四川方言俗语善于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事物和情感,使语言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2.发音独特:四川方言俗语的发音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声调和音节的变化,非四川人很难准确地理解和发出这些俗语。

3.带有感情色彩:四川人天性豪放,四川方言俗语常常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夸张和诙谐的表达方式使人忍俊不禁。

4.常见生活话题:四川方言俗语主要围绕日常生活、社交和风俗习惯展开,包括家庭、聚会、饮食、天气、情感等方面的话题。

二、四川方言俗语的应用场景四川方言俗语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场景。

2.1 家庭生活•四川方言俗语:大宝和二宝(指长子和次子)、开车(指怀孕)、吃豆腐(指调戏)、包租婆(指家中管家婆的人)•应用场景:在家庭中,四川方言俗语常用于亲属之间的称呼和描述,也可以用来形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2.2 社交活动•四川方言俗语:打麻将(指在社交场合中打牌)、来辣妹子(指来个辣妹子给大家撩骚一下)•应用场景:在社交活动中,四川方言俗语常用于形容和调动气氛,使交流更加活泼有趣。

2.3 饮食文化•四川方言俗语:辣妹子(指辣椒)、过瘾(指吃到满意的食物)•应用场景:在四川的饮食文化中,四川方言俗语常用于形容食物的味道和口感,也可以用来表达对美食的赞美和享受。

2.4 天气变化•四川方言俗语:雷声大雨点小(指雷声大,但下的雨很小)、打湿(指下雨)、热死了(指天气炎热)•应用场景:在天气变化的描述中,四川方言俗语可以形象地表达对天气的评价和感受。

三、四川方言俗语的例子和解释下面是四川方言俗语的一些例子和解释:3.1 招摇过市•例子:这个人整天招摇过市,没什么真本事。

四川方言词语集锦

四川方言词语集锦

四川方言词语集锦四川方言词语集锦1.理发、刮胡子 (二字四川方言) 毛脱2.是男人就别趴下 (二字四川方言) 雄起3.晚上有谜会 (三字四川方言) 挨黑打4.语文数学选什么 (三字四川方言) 要哪门5.中国边境布雄兵 (四字四川方言,下楼格) 摆龙门阵6.拉着娃娃 (三字四川方言,下楼格) 扯把子7.脚底流脓不好医 (三字四川方言) 下烂药8.西方列强 (二字四川方言,秋千格) 棒客9.大儿小儿都窝囊 (三字四川方言,下楼格) 棒老二10.打了土匪一耳光 (三字四川方言) 刮胡子11.酒醉心明白 (三字四川方言) 麻麻亮12.手拿碟儿打起来 (三字四川方言) 敲盘子13.买来头绳给喜儿 (二字四川方言) 扎起14.盼望再次当权 (三字四川方言) 巴巴掌15.白骨夫人 (二字四川方言) 精瘦16.进商场不买东西 (三字四川方言) 白逛逛17.希望更能舒服点 (二字四川方言) 巴适18.人造革,合成革 (三字四川方言) 冒皮皮19.没事的时候学学葫芦丝 (三字四川方言) 空了吹20.桃花独自开 (三字四川方言) 放一马21.宰相腹中能撑船 (三字四川方言) 大肚子22.醉后各分散 (二字四川方言) 麻脱23.分了一包米 (二字四川方言) 粉子24.泡了温泉没的用 (二字四川方言,秋千格) 洗白25.郑板桥真奇士也 (三字四川方言) 那才怪26.哄骗上级领导 (二字四川方言) 欺头27.高声大叫 (三字四川方言) 闹麻了28.荡秋千 (三字四川方言) 吊甩甩29.每次都不顺利 (二字四川方言) 老坎30.这地从来都不平 (三字四川方言) 土老坎31.把招牌挂起来 (四字四川方言) 扯个幌子32.醉美人 (三字四川方言) 麻麻鱼33.比他兄长更厉害 (二字四川方言) 超哥34.山大王的儿 (三字四川方言) 匪头子35.首先要正直 (三字四川方言) 方脑壳36.首当其冲 (三字四川方言) 洗脑壳37.沃野千里 (三字四川方言) 土老肥38.远山秋水皆奇异 (四字四川方言) 怪眉怪眼39.双手分别用足力 (二字四川方言) 扯拐40.经营拉面 (四川方言二,3+1) 打理扯、皮41.牛魔王抓住铁扇公主 (四字四川方言) 怪头扭精42.想马上找到工作 (三字四川方言,卷帘格) 干着急43.色情教授 (三字四川方言) 黄师父44.老大长的壮 (三字四川方言) 强头子45.牛马洗砂浴 (四字四川方言) 磨皮擦痒46.莫要孩儿再躲藏 (三字四川方言) 夜猫子47.全非上签 (二字四川方言) 下课48.小小竹排江中游 (三字四川方言) 放筏子49.红孩儿燃起熊熊烈焰 (四字四川方言,卷帘格) 干精火旺50.耄耋之年 (二字四川方言) 老庚51.孙膑假痴不癫,西毒走火入魔 (四字四川方言) 装疯迷窍52.全部释放 (四字四川方言) 没的抓拿53.唐僧肉 (四字四川方言,卷帘格) 想精想怪54.溜须拍马 (二字四川方言,秋千格) 结巴55.举杯销愁愁更愁 (三字四川方言) 麻烦了56.胖子抽脂 (四字四川方言) 肥的流油57.赵薇瘦身 (五字四川方言) 眼大肚皮小58.就爱喝一口 (三字四川方言) 好吃嘴59.想吃火锅 (三字四川方言,卷帘格) 生意烫60.转笔刀 (七字四川方言) 削尖脑壳往里钻61.以竞走为职业 (二字四川方言) 行事62.我终要把后台抓 (二字四川方言) 爬哦63.天亮了 (二字四川方言) 日白64.死前还欠一身债 (二字四川方言) 活该65.惹恼家中小太阳 (二字四川方言) 宝气66.抱着宝宝轻轻摇 (三字四川方言) 诓睡着67.大家小姐受火刑 (三字四川方言) 烧公鸡68.不是人养的东西 (二字四川方言) 野物69.小燕子和紫薇的共同特点 (五字四川方言) 眼睛都大了70.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二字四川方言) 日怪71.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主,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三字四川方言) 羞先人72.大打金融战 (二字四川方言) 资格73.头碰肿了用手揉 (三字四川方言) 摸包包74.助理工作事情多 (三字四川方言) 帮干忙75.母乳喂养 (三字四川方言) 奶娃娃76.剧团老板 (三字四川方言) 掌班子77.中大奖的是个疯子 (五字四川方言) 神经病发了78.耍时尽情的耍 (四字四川方言) 闲事少管79.十二个警察 (三字四川方言) 打黑猫80.大雁向南飞了,树叶渐渐黄了 (三字四川方言,卷帘格) 生意秋81.一支竹笛一支箫 (三字四川方言) 二杆子82.长江黄河 (二字四川方言) 水龙83.吊灯 (三字四川方言) 有点悬84.不提审我和他 (三字四川方言) 拿问你85.左膀右臂已躲藏 (二字四川方言) 手背86.赶时髦 (三字四川方言) 打摩登87.藏着去买醉 (四字四川方言) 猫起麻起88.国宝已造好 (四字四川方言) 打成熊猫89.皇上举棍打太子 (四字四川方言) 天棒娃娃90.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才流到腮边 (二字四川方言) 脸长91.广告包装夸海口 (三字四川方言) 吹壳子92.格挡弓步往后练 (三字四川方言) 打冲拳93.弑父 (三字四川方言) 格老子94.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三字四川方言,下楼格) 醒瞌睡95.磷化氢墓地自燃 (三字四川方言) 鬼火冒96.都是中青年 (三字四川方言) 没老少97.不要向南北倾斜 (三字四川方言) 歪东西98.曹操终于坐不住了 (四川方言二,1+2) 奸、雄起99.太子、阿哥 (二字四川方言) 主儿100.写出心中的愤怒 (二字四川方言) 书气。

四川口语化的话

四川口语化的话

四川口语化的话
四川话,也称四川方言、巴蜀方言,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种方言,属于汉语的西南官话分支,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贵州一带。

由于四川话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色彩和独特的语言特点,因此在日常交流中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四川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1. 瓜娃子:傻瓜、笨蛋的意思。

2. 锤子:形容东西不好、不靠谱或者表示惊讶、不满等情绪。

3. 搞锤子:做事情没有进展或者没有结果。

4. 豁子:骗人的意思。

5. 拐了:表示惊讶、惋惜、无奈等情绪。

6. 咋个:怎么样的意思。

7. 巴适:好的意思。

8. 莫得:没有的意思。

9. 不得行:表示不行或者不会成功。

10. 憨包:傻瓜、笨蛋的意思,有时也表示亲昵和宠溺。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四川口语化表达方式,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表达方式,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场合来理解。

四川方言常用词大全

四川方言常用词大全

四川方言常用词大全四川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种,有着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它丰富多样的词汇使之成为四川人民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四川方言常用词,以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独特的语言。

一、人物称谓1. 哥们儿(gē men er):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朋友”或“哥们”,常用于男性之间的亲密称呼。

2. 姐们儿(jiě men er):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朋友”或“姐们儿”,常用于女性之间的亲密称呼。

3. 老板(lǎo bǎn):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老板”,用于称呼店主或负责人。

4. 大妈(dà m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阿姨”,用于年长女性的称呼。

5. 大叔(dà shū):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叔叔”,用于年长男性的称呼。

6. 心肝儿(xīn gān er):用于表示亲近和喜爱之情,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宝贝”或“心肝宝贝”。

二、日常用语1. 行嘛(xíng ma):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可以吗”,用于表示同意或允许。

2. 没事儿(méi shì er):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没关系”或“不要紧”,用于安慰他人或回应道歉。

3. 哎呀(āi yā):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哎呀”,表示惊讶、失望或痛苦等情感。

4. 搞嘛(gǎo ma):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弄什么啊”,用于询问对方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对方的意图。

5. 嘚啵(dē b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说话”或“说一下”,用于请求对方让自己说话。

6. 阵(zhèn):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会儿”,用于表达一段时间的短暂。

三、食物与饮品1. 辣子(là z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辣椒”,用于形容辣的食物。

2. 火锅(huǒ gu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火锅”,四川地区的特色美食。

3. 麻辣烫(má là tàng):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麻辣烫”,四川地区的另一种特色美食。

四川方言词汇大全

四川方言词汇大全

四川方言词汇大全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四川方言词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摸不岛”意思是不知道,只要你听见有人把不知道说成“摸不岛”,马上可以确定他是四川人,更有可能是广元人。

比如:“我摸不到这个事情是咋个起的。

”“邦重”、“捞轻”一对反义词形容一个物品很重(很轻)的意思。

比如:“你袋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哟,邦重(捞轻)!”“邦硬”、“西耙”一对反义词形容一个物体很硬(软)的意思。

比如:“老板,你这个红薯没烤熟啊,还是邦硬的!”“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比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弯酸”指挑剔的意思!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萨割”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割了,就到这里!”“抹货”意思是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得了便宜。

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好好工作,就晓得捡人家的抹货!”“斩劲”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毛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毛也是有矛盾的意思,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毛了!不理你了!”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搞刨了”形容一个人很积极,太主动。

比如:”你看他搞刨了的样子哦,象是要去抢人样!”“拦中半腰”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今天我在作报告,有个人拦中半腰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大家都传染了!”“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

比如:“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哈数”就是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

比如:“放心,他骗不了我。

我心里还是有点哈数”或“对于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哈数哦?”“阴到”意思是悄悄的,达到自己某种目的而不让别人知道!比如:“他经常是阴到去菜市场,怕我们看见笑话他!”“相因”便宜的意思。

50个四川话「土成语」,你会说几个?

50个四川话「土成语」,你会说几个?

50个四川话「土成语」,你会说几个?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多为四字,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大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是汉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四川话作为汉语重要方言之一,也有许多不见于普通话和书面语的“土成语”。

这些四川人常用的“成语”,虽然在一般的字典里找不到,但确确实实活跃在四川人的口中,是四川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下面是笔者收集的5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四川人常用“土成语”,如果你懂得起其中一半以上,那么就可以说是一个比较“资格”的四川人了。

1巴心巴肝【释义】形容一心一意待人。

【例句】粑哥对老婆一向是巴心巴肝的。

2鼻塌嘴歪【释义】本来指跌倒或挨打的惨状,引申为疲惫不堪的样子。

也作“皮搭嘴歪”。

【例句】走了几十里山路,一个个累得鼻塌嘴歪的。

3长麻吊线【释义】比喻时间拖得很久。

【例句】这件事长麻吊线的,不晓得好久才能了结。

4扯谎咧(lia)白【释义】义同扯撒(撒谎),但比撒谎的语气更重。

【例句】明摆着的事情,未必谁还跟你扯谎咧白!5吹噗打鼾【释义】形容睡得很沉的样子。

【例句】他已经睡得吹噗打鼾的了。

6打翻天印【释义】形容学生不听老师的话,甚至攻击老师,出自《封神演义》。

【例句】徒弟忘恩负义,打师父翻天印的事情多得很!7打胡乱说【释义】胡说八道(语气较重)。

【例句】你龟儿不要打胡乱说!8大声武气【释义】形容说话声音很大。

【例句】光听见大声武气地闹麻了,说了些啥子?9读望天书【释义】形容读书不用心。

【例句】尽读望天书,记得住才怪!10逗猫惹草【释义】指到处逗引这个、招惹那个,也作“逗猫惹祸”。

【例句】他尽爱逗猫惹草的,讨厌!11二麻二麻【释义】喝酒喝得半醉的样子。

【例句】他每次喝到二麻二麻的时候就要开始扯把子了。

12肝经火旺【释义】形容人急躁,爱发脾气的样子。

【例句】他这个人一遇到事就肝经火旺的。

13过经过脉【释义】形容关键、要害之处。

【例句】他讲的都是些过经过脉的地方,很有用!14狗头狗脑【释义】形容吝啬的样子。

四川方言词汇大全

四川方言词汇大全

四川方言词汇大全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四川方言词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摸不岛”意思是不知道,只要你听见有人把不知道说成“摸不岛”,马上可以确定他是四川人,更有可能是广元人。

比如:“我摸不到这个事情是咋个起的。

”“邦重”、“捞轻”一对反义词形容一个物品很重(很轻)的意思。

比如:“你袋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哟,邦重(捞轻)!”“邦硬”、“西耙”一对反义词形容一个物体很硬(软)的意思。

比如:“老板,你这个红薯没烤熟啊,还是邦硬的!”“鼓到”意思是强迫、让别人做不愿意的事情。

比如:“他鼓到要喊我去打牌。

”“弯酸”指挑剔的意思!比如:“你这人怎么这么弯酸啊,我都给你弄了几道了,你还弯酸人!”“萨割”意思就是说事情已经过去了,结束了的意思。

比如:“今天的会就萨割了,就到这里!”“抹货”意思是捡了别人现成的东西!得了便宜。

比如:“你一天到黑不好好工作,就晓得捡人家的抹货!”“斩劲”意思是用劲,努力做好一建事情。

比如:“要斩劲抬哦,抬完了就吃饭了”“毛起”意思是比起的意思,但其中的毛也是有矛盾的意思,小时候不是经常和小孩子开玩笑的说:“我和你毛了!不理你了!”比如:“今天我们打五百元一盘,大家把自己的钱茂起,不够的不准上场!”“搞刨了”形容一个人很积极,太主动。

比如:”你看他搞刨了的样子哦,象是要去抢人样!”“拦中半腰”意思是说别人还没说完或者自己还没做完事情,就中途给人家打断!比如:“今天我在作报告,有个人拦中半腰的打了个哈欠,结果大家都传染了!”“经事”指一个事物比较耐用。

比如:“今天我买的这个碗还比较经事,落到地上还没有打烂!”“哈数”就是心里有没有数,或者有没有把握。

比如:“放心,他骗不了我。

我心里还是有点哈数”或“对于这件事情你有没有哈数哦?”“阴到”意思是悄悄的,达到自己某种目的而不让别人知道!比如:“他经常是阴到去菜市场,怕我们看见笑话他!”“相因”便宜的意思。

四川话abb式的词语

四川话abb式的词语

四川话abb式的词语
摘要:
1.引言
2.四川话abb 式的词语定义和特点
3.四川话abb 式词语的举例与解释
4.四川话abb 式词语的形成与演变
5.四川话abb 式词语在四川文化中的重要性
6.结论
正文:
四川话abb 式的词语是指在四川方言中,以“abb”音节结尾的词汇。

这类词语具有形象生动、富有地方特色等特点,是四川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话abb 式词语的举例与解释:
- 瓜兮兮(guā xī xī):形容一个人做事不成熟、笨拙
- 憨头憨脑(hān tóu hān nǎo):形容一个人头脑简单、容易受骗
- 妖精妖怪(yāo jīng yāo guài):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古怪、奇特
四川话abb 式词语的形成与演变:
四川话abb 式词语的形成与四川地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承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随着四川地区与全国各地的交流日益频繁,四川话abb 式词语逐渐成为四川方言的一大特色。

四川话abb 式词语在四川文化中的重要性:
四川话abb 式词语是四川地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语
言现象,它反映了四川人民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地域文化特色。

abb 式词语在四川地区的文学作品、民间艺术、戏剧表演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为四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川话骂人

四川话骂人

四川话骂人指南引言骂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情绪和语言能力。

作为一种方言,四川话以其独特的语调和丰富的词汇而闻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典型的四川话骂人用语,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娱乐和欢乐。

常见四川话骂人用语1. 醋娘子•含义:形容男性对女性过于粘人、疑神疑鬼的行为。

•例句:你这个醋娘子,整天不让我出门!2. 苦瓜脸•含义:形容一个人脸上永远带着不高兴、不开心的表情。

•例句:你这个苦瓜脸,看到你就烦!3. 毛手毛脚•含义:形容一个人动作不利索、手脚不干净。

•例句:你这个毛手毛脚,别动我的东西!4. 口气咕咕•含义:形容一个人说话声音小、模糊不清。

•例句:你说什么呢?口气咕咕的!5. 杂毛狗•含义:形容一个人杂乱无章、没有条理。

•例句:你这个杂毛狗,做事怎么这么乱!6. 驴唇不对马嘴•含义:形容一个人说话颠三倒四,用词不准确。

•例句:你这个驴唇不对马嘴的家伙,什么都搞不清楚!地域文化与四川话骂人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四川话骂人用语也受到了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

在四川话中,有一些特殊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这也是四川话骂人与其他方言骂人的差异所在。

四川话骂人还常常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通过夸张的表达来达到调侃的效果。

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四川话骂人更加生动有趣,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总结四川话骂人用语是四川地区特有的方言特色之一,它通过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四川人民与众不同的幽默感和智慧。

正因如此,四川话骂人一度成为了四川地域文化的独特标志。

了解并运用四川话骂人用语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语言娱乐性,更可以加深对四川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在使用骂人用语时,我们也应当注意适度和尊重他人的感受。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和学习四川话骂人用语有所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四川话扯火的意思

四川话扯火的意思

四川话扯火的意思
摘要:
1.扯火的定义和来源
2.扯火的含义和用法
3.扯火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
正文:
扯火是四川方言中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词汇,它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热闹、火爆、引人注目。

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四川地区的民间语言和文化传统。

在四川话中,扯火的发音为“cuō huǒ”,其中“cuō”意为拉、拽,而“huǒ”则表示火。

从字面上看,扯火的意思就是拉火、引火,但在实际运用中,它已经超越了这个字面意思,成为了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

在四川地区,扯火常用来形容一些热闹非凡、人气旺盛的场合,比如一场盛大的演出、一个繁华的商业街或者一家口碑极佳的餐馆。

此外,扯火还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性格或行为特点,比如一个热情奔放、爱热闹的人就可以被形容为“很扯火”。

扯火这个词语在四川方言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生活气息,是四川人民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扯火这个词汇在四川地区有着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

四川地处中国西南,历史悠久,民间文化丰富多样。

四川话作为四川地区的主要方言,深受地方文化的影响,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扯火这个词语正是四川话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以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展示了四川地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朝峰片方言词语考释四则

朝峰片方言词语考释四则

朝峰片方言词语考释四则朝峰片是中国境内的一种语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南部地区,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是藏缅语系的汉藏语系波密-哈尼语群中的一个分支。

朝峰片是中国国内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目前大多数朝峰片使用者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朝阳乡的朝峰村及周边地区。

朝峰片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其方言词语也是其独特之处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朝峰片使用者常常会使用一些特有的方言词语,这些词语不仅具有地域特色,还承载着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下面将就朝峰片的方言词语进行考释,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少数民族语言的独特魅力。

1. “嘎小”(gā xiǎo)这个词是朝峰片中常用的一个词语,它的意思是“小心”,“谨慎”。

在朝峰片的日常用语中,人们常常会用到这个词语,提醒他人在某些事情上要小心谨慎,不要掉以轻心。

这个词语体现了朝峰片人的敬慎和谨慎的处世态度。

2. “衣铺”(yī pù)3. “坡考”(pō kǎo)这个词语在朝峰片中也是比较常见的,它的意思是“勇敢、坚强”。

在朝峰片的文化中,人们常常会用到这个词语来表达对勇敢坚强的赞美和期许。

这个词语体现了朝峰片文化中的一种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

通过上述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朝峰片的方言词语不仅具有独特的语音和词汇特点,还体现了朝峰片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对这些方言词语进行考释和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朝峰片的语言和文化,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记录工作,将朝峰片的语言和文化传承下去,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播。

四川盆地 谚语

四川盆地 谚语

四川盆地谚语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以下是一些与四川盆地相关的谚语:
"天府之国":形容四川盆地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意为“上天赐予的富饶之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形容四川盆地地势险峻,交通困难,比喻事情困难重重。

"川人川事":指四川盆地的人民处理本地事务的能力和智慧。

"川菜麻辣,辣得你上天":形容四川盆地的特色菜肴以麻辣为主,辣味十足。

"川剧变脸":指四川盆地的传统戏曲形式川剧中的变脸表演,形容变化迅速、神秘莫测。

这些谚语反映了四川盆地的地理、文化和风俗特点,展示了这个地区丰富多样的特色和独特之处。

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

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

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四川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及附近地区。

它有着独特的词汇特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

一、丰富多样的词汇四川方言词汇丰富多样,既有独有的词汇,也有借用的词汇。

四川方言的词汇来源广泛,包括古代汉语、方言词汇、外来词等。

四川方言的丰富词汇使得其表达能力更加丰富多变,能够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感情。

二、独特的发音特点四川方言的发音特点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四川方言的声母和韵母发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如普通话的“p”音在四川方言中发音为“b”,普通话的“f”音在四川方言中发音为“h”等。

此外,四川方言还有独特的声调变化规律,如普通话的一声在四川方言中常常变成二声或三声。

三、鲜明的地域特色四川方言是四川地区的土著语言,因此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四川方言中有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与四川地区的自然环境、民俗风情等紧密相关。

例如,四川方言中有很多与山、水相关的词汇,如“坝”(河流中的石头堆),“涝”(指水灾)等。

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反映了四川方言与四川地区的紧密联系。

四、丰富的俚语和成语四川方言中有许多俚语和成语,这些俚语和成语丰富了四川方言的内涵。

四川方言的俚语和成语常常与四川地区的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相关。

例如,四川方言中有许多与熊猫相关的俚语和成语,如“熊猫抱竹”,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懒散的样子。

五、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四川方言以其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而闻名,这也是四川人民的特点之一。

四川方言中有许多幽默、夸张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产生特殊的喜剧效果。

例如,“咣当”是四川方言中用来形容物体撞击的声音,而不同的发音和语调可以产生不同的幽默效果。

四川方言词汇的特点包括丰富多样的词汇、独特的发音特点、鲜明的地域特色、丰富的俚语和成语,以及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

四川方言的特点使得其在表达和交流中有着独特的魅力,并且能够更好地传递四川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邛崃方言词语

邛崃方言词语

邛崃方言,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成都市邛崃市及周边地区。

邛崃方言词语丰富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韵味。

邛崃方言中的一些常用词语,如“嘚瑟”(意为炫耀、显摆)、“扎劲”(意为努力、使劲)、“扯犊子”(意为胡说八道、瞎扯)等,都体现了当地人豪爽、直率的性格特点。

此外,邛崃方言中还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如“像猫儿一样狡猾”(形容人狡猾)、“像狗儿一样忠诚”(形容人忠诚)等,都是当地人智慧的结晶。

邛崃方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一些外来词汇。

例如,“搞事情”(意为制造麻烦、捣乱)、“666”(意为厉害、棒)等网络用语,都已经融入到邛崃方言中,成为当地人日常交流的一部分。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邛崃方言面临着逐渐被普通话取代的压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地方语言文化,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正在积极开展邛崃方言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通过举办方言文化节、编写方言词典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邛崃方言,让这一地方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四川话宝气的意思

四川话宝气的意思

四川话宝气的意思1. 引言四川话是中国方言中的一支,以四川省为中心,广泛分布于西南地区。

四川话宝气是一个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四川话特有的韵味和魅力。

本文将从四川话的特点、表达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四川话宝气的意思。

2. 四川话的特点四川话是一种富有韵律和音调的方言,独具一格。

以下是四川话的几个特点:2.1 音变四川话中的声调较为复杂,词语的音变较为常见。

比如,“长”音变成“兒”,“不”音变成“不”。

这种音变使得四川话具有独特的音韵美感。

2.2 轻声四川话中有一个特殊的语调,即“轻声”。

在四川话中,轻声的使用频率较高,它可以改变词语的意义和语气。

轻声的运用使四川话更加生动有趣。

2.3 词汇丰富多彩四川话拥有自己独特的词汇体系,丰富多彩。

四川话中有很多形象、生动的词语,如“磨叽”、“溜须拍马”等,这些词汇增添了四川话的亲切感和活力。

3. 四川话的表达方式四川话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吸引了很多人。

以下是四川话表达方式的几个特点:3.1 重复叠加四川话中常常使用重复叠加的表达方式来加强语气和感情的表达。

比如,“非常好”可以变成“好得好”。

“很开心”可以变成“高兴得很”。

3.2 诙谐幽默四川话中有很多幽默诙谐的表达方式。

四川人善于使用夸张的形容词和比喻,使得语言更具幽默感。

比如,“睡得跟猪一样”、“吃得像头猪”等。

3.3 排比和双关四川话中还常常使用排比和双关的表达方式。

通过排比和双关的巧妙运用,四川话表达出的含义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耐人寻味之感。

4. 四川话的文化背景四川话作为四川地区的方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四川话文化背景的几个方面:4.1 历史渊源四川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历史渊源深厚。

四川话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四川地区悠久的历史。

4.2 地域特色四川地域特色鲜明,多山多水,四季分明。

这种地域特色也反映在了四川话中,使得四川话具有了独特的风味和气息。

4.3 传统节日四川地区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和习俗也体现在四川话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的四川方言词语摘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语言则从口头和书面上承载了文化。

每种语言都是该民族长期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一片天地。

方言虽然只是语言的分支,但是方言的文化蕴涵、文化价值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本文就通过将四川方言中的各种方言词语与普通话词语及语义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四川方言的发展演变规律,展示出四川方言的生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将这笔重要的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下去。

关键词:四川方言词语比较地域文化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简称“川”,以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而得名。

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首都今直辖市重庆)、蜀国(首都今四川成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今又以成渝为主体的经济区(成渝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产生与四川地区的四川方言属于西南官话的一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

可以说,四川方言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末年,杨雄《方言》记述“梁益之间”或“西南蜀汉”之类的方言词汇就说明当时的四川地区已经有方言的出现,算起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明代李实的方言著作《蜀语》算是四川方言的第一本专著吧。

到了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大移民中,大量外来人口迁移到四川。

这次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移民运动对四川有着深远的影响,就语言上来说,这次移民使得四川本土方言与外来方言共存于四川这片土地上,并且经过时间的交融,外来方言早已影响了原有的四川方言,逐渐形成了今天“四川一百单八县,县县有方言”,且杂有客家话、湘语等的“新”的四川方言。

成都话是四川官话的代表方言,在声韵调系统上,与成都话相同或者相近的方言点最多,在全省居首。

其次,成都话具有权威性,四川境内的方言广播、方言话剧、方言电影电视、方言小品等一般都采用成都话。

成都话所具有的普遍性和权威行事历史必然的产物,因此现在四川方言中诸多的方言词语也是从成都话中产生出来并流传开来。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方言词语的产生具有重要影响。

在四川重庆地区多山、多沟、多坎,平地较少,就算有也是面积较小的。

因此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就出现了一些有趣的词语,比如“坝坝”、“场坝”等,指的都是比较开阔的地方,也指自己家中比较宽敞的庭院。

再比如“拿不过沟、翻不过坳”、“爬坡”、“上坎”等方言词汇。

四川地区河流较多,不少地区都在沿江沿河地带,因此也出现了较多与江、河、水有关的词语,比如“踩假水”,指的就是弄虚作假;“某某人水的很”、“事情水了”指的分别是某人办事不靠谱,不可信和某件事没有办成;找错人也叫做“找错码头了”。

这些都是因四川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而产生的。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有一些词语也深刻的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

比如四川人称内裤为“窑裤”,这一说法与古时农耕有关。

最初,“裤”是指旧时流行于四川民间的一种长度在膝盖上下的便裤,当时,这种裤子只被富裕人家当作贴身内裤穿,但因为这种便裤既省布料,又不影响美观,因此广大的下层劳动人民却经常直接外穿,尤其对于农耕人民来说十分方便。

后来在剪裁布料时,为了节省,腰部多用土白布缝制,然后再用一根带子将其固定在腰部,因此便被称作“腰裤”,久而久之,“腰裤”读音变调为“窑裤”,成为今天所说的内裤俗称。

再有四川方言中有“打牙祭”的说法,这一俗语也与古时军旅文化有关。

“牙祭”本是古时军营中的一种制度。

在古代,将帅的营帐前往往立有一根装饰着象牙的大旗,这就叫做“牙旗”,每月初二、十六都要宰杀牲畜来祭牙旗,称为“牙祭”,而祭牙旗的牲畜肉往往是将士们分而食之,称为“吃牙祭肉”,因此后来四川人就俗称吃肉为“打牙祭”。

在民国二十七年的《泸县志风俗》中有这么一段话:“肉食则不常御,寻常人家半月或十日食豚肉一次,谓之打牙祭。

每食必肉或间以其他肉类者(鸡、鸭、鱼类)绝少。

”在李劫人《大波》第三卷中也有相关记录:“隔几天,还是搞些鸡、鸭、鱼、肉回来,让我们再打一次牙祭好喽。

’自注:‘打牙祭是四川人用来代替吃肉的一个名词。

”’“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具有很高的代表性。

此词有安闲舒适”义。

如《庄子·至乐》:“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

”今四川方言中保留此义。

如李劼人《死水微澜》:“她更知道当太太的、奶奶的、少奶奶的、小姐的、姑娘的、姨太太的,是多么舒服安逸。

” “安逸”一词在四川方言中还有“令人满意、精彩、糟糕”等义,用得十分广泛。

再有,“摆龙门阵”,龙门阵(名词)就是聊天的意思,摆龙门阵(短语)就是进行聊天的意思。

龙门阵就是成都市民的“赋”。

据说,它得名于唐朝薛仁贵东征时所摆的阵势。

明清以来,四川各地的民间艺人多爱摆谈薛某人的这一故事,而且摆得和薛仁贵的阵势一样曲折离奇、变幻莫测。

久而久之,“龙门阵”便成了一个专有名词,专门用来指那些变幻多端、复杂曲折、波澜壮阔、趣味无穷的摆谈。

同样的,形容人能说的还有一个词,那就是“冲壳子”,不同的是“冲壳子”具有贬义,他指的是一个人吹牛,说大话。

“黄”这个字在字典里的意思是指一种颜色,但是在四川方言里“黄”指的是门外汉的意思,是当时成都的市井语言。

在清代,“黄”和“荒”音韵相同,只是声调不同,“黄乃荒字所讹”,在京剧演出中,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不和板眼,叫“荒腔走板”;因此在川剧中,演员音调不准叫“黄腔”。

因此“荒腔”即“黄腔”。

在现在的生活中,已很少有人去考证“黄腔”的由来,人们运用它来指对方说的东西不对,不明真相胡乱说。

在四川方言中,对小孩子的称呼叫“娃”,娃儿、男娃儿、女娃子、弟娃儿等等,以此类推。

在二十年以前,“娃儿”这个词通用于所有年龄阶段,甚至有老太婆都说“哎呀,人家是女娃儿,你让一下嘛。

”由此衍生出了许多俗语,比如“你娃”,意思就是你小子。

前面加上一个四川地区最常用的骂人的字“瓜”,就构成了四川地区标志性的语言之一:“瓜娃子”。

“瓜”就是傻瓜的简称,含义还包括“憨包”之意,男人傻就叫“瓜娃子”,女人傻就叫“瓜女子”,中年妇女就叫“瓜婆娘”,这个叫法大概从文革时期开始用。

在四川地区,还有一个词的运用范围相当广泛,那就是“雄起”。

“雄起”可以说是四川人民的招牌口号!它的实质是指男性生殖器官的勃起,现已演化为精神上甚至武力上不输给对方。

关于这个词的起源有这样的说法:原来巴山地区地处旷野,空地较多,气候温和,适宜各种昆虫生长,巴山人便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发展养鸡业。

公鸡性格倔强,不肯示弱服输,两只公鸡斗架时毛翎倒竖,鸡冠直立,哪怕斗得羽毛散落,鸡冠流血,遍体鳞伤也不肯罢休,总想雄起斗倒对方。

巴山人从公鸡斗架中受到启发,于是便把公鸡斗架现象浓缩为“雄起”这个词语,以激励人们去征服困难,争取胜利。

扎(za)起,即撑腰、做后台、给人帮忙的意思,过去属于袍哥话。

袍哥是发源于四川的一种帮会组织,它既是反清的秘密结社,又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政治、经济互助团体。

由于它是非法的民间组织,因此一出现就受到清政府的严厉追查与禁止,故袍哥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有一套专用的隐语——袍哥话,作为秘密联络的暗号。

而“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指的就是在帮助别人是绝不犹豫,讲义气,常用于朋友兄弟之间。

从四川方言中的方言词汇也可以看出四川地区的饮食文化。

“九碗儿”本来是指筵席上的九道主菜,“斗”字在成都地区的方言中又有“大”的意思,所以成都人又将赴宴称为“吃九碗儿”或者“吃九斗碗儿”。

“破费一席酒,可解九世冤;吝啬九斗碗,结下终身怨”。

在成都地区流行的这一民谣形象的道出了筵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之所以将赴宴称为“吃九碗儿”也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九”为大吉之数,且在四川方言中“十”与“石”同音,只有牲畜类才“吃石碗”;而叫花子、乞丐来祝贺时,主人都会热情的招待他们,多为八人一桌,桌上八碗菜。

八碗席被称为“叫花子席”,十碗席被称为“猪狗席”,因此赴大吉大喜之筵席称为“吃九碗儿”再合适不过了。

大家都知道四川泡菜是出了名的,在四川有一种“洗澡泡菜”,做法很简单,就是将新鲜的蔬菜洗干净后切片或者切块放入坛中泡制半天或一天之后即可食用,因其和一般泡菜相比,浸渍泡制时间较短,类似人在水中洗澡,故名“洗澡泡菜”。

在今天,四川人仍然将吃中午饭称为“吃赏午”,这个方言词语的由来和一个传说有关。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川西坝子的农民们边插秧边唱山歌,知府大人不让大家唱,农民就戏说:“吼山歌会把田里的杂草吼掉。

”知府大人说:“如果真能吼掉就赏大家一顿午饭。

”后来田里的杂草果然就没了。

知府又提出农民说过唱山歌田里的秧苗要长高,想以此赖掉这顿午饭。

当晚,农民把田里的水偷偷排掉一些出去,外行看起来秧苗确实长高了一截。

于是知府只好认输,给插秧的农民每人赏了一顿午饭,从此人们便把吃午饭叫做“吃赏午”。

同样的,老一辈四川人说吃饭说的是“整(zen)饭”,“整饭”不是做饭的意思,而是指吃饭。

四川地区的经济方式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独有的方言词语。

在四川方言中,“舌”与“折”和“佘”同音,所以凡是在四川做肉铺生意的人一般都避讳提到“佘(舌)财”。

因此,在四川买卖猪、牛舌一般都不直呼其名,都说成“猪招财”、“牛招财”。

这种类似的做法在四川其他地方也有存在,在这些地方如果有人姓“佘”,那么都读作“梭”,这也是为了避讳“折(佘)财”这一说法。

再比如在四川方言里,便宜叫做“相因”。

在《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中“梁尚宾听说,心中不忿,又见价钱相因,有些出息,放他不下。

”李劼人《天魔舞》第十四章:“牛肉是顶养人的,价钱又比猪肉相因,为啥不吃?”但是这里的“相因”只是指买家占到便宜。

另外一个形容名词的便宜的方言词语:“欺头”。

四川人将“占便宜”称之为“捡欺头”、“吃欺头”,跟丧俗有关系。

“欺头”是古时候打鬼时拌神的人戴的面具,古人出丧时,用米麦粉做成一些鬼头模样的东西,叫“欺头”,撒在路上,使人捡食,用以辟邪。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捡欺头不仅能辟邪还能填饱肚子,因此很多人会去做。

后来出丧时已经没有欺头这种习俗,但是“欺头”这个词却流传下来与“便宜”相当。

在文化大革命中,一些人参与批斗的口号就是“有仇报仇,没仇打欺头”。

同样的,一个地方的婚嫁习俗也会产生很对与之相对应的方言词语,四川也不例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看人户”。

“看人户”又称“看人”、“看门户”、“上门”,是四川农村由人介绍而婚娶时的礼俗之一。

在初次见面后,如果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双方互相都比较满意后,下一步就要去“看人户”。

看人户就是由女方父母、亲戚挑选时日去男方家,着重考察未来女婿的为人处世能力以及家庭状况。

在此之后,也有男方母亲以及亲戚带上礼品去女方家看人的,通过与女方家人和当事人的交谈来暗中考察女子的面貌、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