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细胞及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细胞及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胞及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培养植物愈伤组织;3. 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现,加深对植物细胞分化和发育过程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1. 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每个植物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基因,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胞都可发育成一个与母体一样的植株。

2. 细胞及组织培养是将植物器官、组织或单个细胞在人工条件下,利用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其继续生长、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

3. 愈伤组织是指在培养基上,原本已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

4. 再分化是指在愈伤组织内部形成具有分生能力的小细胞团,进而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MS培养基、乙醇、HgCl2(或次氯酸钠)、6-BA、琼脂等。

2. 实验仪器: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培养基:将MS培养基、蔗糖、2,4-D、琼脂等试剂按比例混合,高压灭菌后备用。

2. 种子消毒:将豌豆种子用乙醇消毒,再用HgCl2(或次氯酸钠)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3. 取材:将消毒后的豌豆种子放入解剖刀,取豌豆的茎、叶等部位作为外植体。

4. 切割外植体:将外植体切成小块,用无菌手术刀将其切成约0.5cm×0.5cm的小块。

5. 接种:将切好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注意保持无菌操作。

6. 培养过程: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间为12小时。

7.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愈伤组织的形成和生长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8. 再分化培养:当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其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上,观察根、芽等器官原基的形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形成:经过一段时间培养,豌豆茎、叶外植体在培养基上形成了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呈淡黄色,质地柔软。

组培实验的实验报告

组培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二、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组织(如茎尖、叶片、愈伤组织等)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从而实现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资源保护等目的。

四、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柳树茎尖、紫玉兰叶片。

2.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

3. 试剂:琼脂、蔗糖、葡萄糖、活性炭、硝酸铵、硝酸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硼酸、氯化钙、氯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盐酸、氯化钠、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抗坏血酸、维生素B6、吲哚丁酸、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4. 实验器具: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培养皿、移液器、剪刀、镊子、酒精灯、酒精棉、无菌水等。

五、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将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洗净,用75%酒精消毒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培养基配制:按照实验要求,将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1/2MS培养基和1/4MS培养基分别配制。

3. 接种:将消毒后的柳树茎尖和紫玉兰叶片接种到培养基上,每个培养基接种3个材料。

4.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设置为25℃,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5. 观察记录:每隔7天观察一次培养材料的生长状况,记录其生长速度、颜色、形态等变化。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柳树茎尖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柳树茎尖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2. 紫玉兰叶片培养:在MS培养基和1/2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快,颜色为绿色,叶片形状正常;在1/4MS培养基上,紫玉兰叶片生长速度较慢,颜色为淡绿色,叶片形状较小。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目录实验一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 (2)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原理 (2)三.实验材料 (2)四、实验步骤 (2)五.总结分析 (3)实验二MS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4)一.实验目的 (4)二.实验原理 (4)三.实验材料 (4)四.实验步骤 (4)实验三胡萝卜愈伤组织的诱导 (5)一.实验目的 (5)二.实验原理 (6)三.实验材料 (6)四.实验步骤 (6)五.实验结果 (7)六.分析讨论 (8)实验四激素的过滤添加法及MS诱导芽培养基的制作 (8)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原理 (9)三.实验步骤 (9)实验五栀子花茎段的侧芽快繁诱导 (10)一.实验目的 (10)二.实验原理 (10)三.实验材料 (10)四、实验步骤 (10)五、实验结果 (11)六、分析讨论 (11)实验综合总结 (12)(一)实验注意事项总结 (12)(二)实验结果总结 (13)实验一MS培养基母液的配制一.实验目的(一)掌握培养基的化学组成;掌握MS培养基的配方组成;(二)熟练掌握常用培养基母液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植物组织培养中,配制培养基是经常性的工作。

为了准确称量和快速移取,以及便于贮藏,通常是把培养基先配制成一系列浓缩液,即母液。

母液的浓缩倍数一般为10~100倍,可分为大量元素母液、微量元素母液、有机物质母液(维生素、氨基酸等)、铁盐母液和激素类母液五种。

培养基的种类非常之多,比如White ,Heller,MS,ER,B5,Nitsch,N6等培养基。

MS培养基是使用最为普遍的培养基配,其具有较高的无机盐浓度,能够保证组织生长所需的矿质营养还能加速愈伤组织的生长。

当培养物久不转移时仍可维持其生存。

三.实验材料配制MS培养基所需药品;电子天平1台;500 ml烧杯;100 ml烧杯;量筒(100 ml);定容瓶(1000ml);蒸馏水;95%酒精;0.1mol∕LNaOH;0.1mol∕L HCL;棕色细口母液瓶;玻璃棒;标签纸等。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

2. 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

3. 通过诱导植物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

4. 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人工条件下实现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再生为完整植株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包括:1. 脱分化作用:原本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在人工培养基的诱导下,重新进入分裂状态,形成没有特定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2. 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如根、茎、叶等,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3. 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如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K)等起着关键作用,调节细胞分裂、分化和器官形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植物外植体:如叶片、茎段、芽等。

2. MS培养基母液: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

3. 灭菌剂:如乙醇、HgCl2(或次氯酸钠)等。

仪器:1. 培养室2. 高压灭菌锅3. 水浴锅4. 解剖刀5. 三角烧瓶(100mL)6. 烧杯7. 量筒8. 培养皿9. 超净工作台10. 分析天平11. 镊子12. 剪刀13. 橡皮筋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放入含有乙醇、HgCl2(或次氯酸钠)的消毒液中浸泡5-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2. 愈伤组织诱导:将消毒后的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和比例的MS培养基中,置于培养室内培养。

3.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待愈伤组织形成后,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以扩大愈伤组织数量。

4. 再分化培养: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和比例的培养基中,诱导其分化为根、茎、叶等器官。

5. 生根与移栽:待植物分化出根、茎、叶等器官后,将其移栽到土壤中,进行正常生长。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目录1. 引言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意义2. 实验方法2.1 材料准备2.2 实验步骤2.3 实验设计3. 结果与讨论3.1 实验结果3.2 结果分析3.3 结果讨论4. 结论引言研究背景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可用于植物繁殖、种质改良、病毒检测等方面。

通过培养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可以实现对植物特定性状的调控和改善。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植物组织生长情况,为植物生物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

研究意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快新品种选育的速度,提高植物的遗传改良效率,对于传统育种技术的完善和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方法材料准备- 植物组织样品- 培养基- 生长室- 培养瓶- 剪刀、消毒酒精等无菌操作工具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对其进行灭菌处理。

2. 取样品进行无菌处理,切取植物组织。

3. 将植物组织置于培养基上,放入生长室进行培养。

4. 定期观察植物组织的生长情况,记录数据。

5. 根据实验设计,对不同处理组进行相应操作。

实验设计本实验设计了对照组和不同处理组,比较不同处理条件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以验证植物组织培养的有效性。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植物组织在培养基上出现生长现象,不同处理组的生长情况有所不同。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培养条件下植物组织生长的规律性,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结果讨论在讨论部分,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归纳,总结出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和应用前景,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参考和启示。

结论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在植物繁殖、种质改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本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组织培养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于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草莓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

草莓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草莓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操作技术;3. 了解草莓组织培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草莓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通过将草莓的茎尖、叶片等组织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芽和根,最终培育出新的植株。

该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脱毒效果好、产量高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实验材料1. 草莓品种:草莓品种选择应考虑抗病性、产量、品质等因素;2. 外植体: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草莓匍匐茎;3.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4. 激素:6-BA、NAA、IBA;5. 灭菌剂:75%酒精、氯化汞;6. 其他:手术刀、镊子、剪刀、培养皿、移液枪、超净工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草莓匍匐茎剪成2-3cm长的小段,用75%酒精消毒30s,然后用氯化汞消毒20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2. 外植体切割:用手术刀将消毒后的草莓匍匐茎切成2-3mm的小段,作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3. 培养基配制: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1/4MS培养基);4. 外植体接种:将切割好的外植体接种到培养基上,接种密度为每皿10-15个;5.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28℃,光照强度为1000-2000lx,光照时间为12-16h;6.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状况,记录芽的分化、增殖、生根等情况;7. 幼苗移栽:当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将其从培养皿中取出,放入装有蛭石或珍珠岩的育苗盘中,进行移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芽分化:接种后10-15天,外植体开始分化出绿色芽点,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芽点逐渐增多,长度逐渐增长;2. 芽增殖:芽分化后,继续培养一段时间,芽点数量明显增多,芽长也明显增长;3. 生根:当芽长达到1-2cm时,将幼苗从培养皿中取出,放入装有蛭石或珍珠岩的育苗盘中,进行移栽。

组培实验报告结果(3篇)

组培实验报告结果(3篇)

第1篇一、实验简介实验名称: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探究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和再生能力,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流程,并观察培养过程中植物组织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水稻、玉米、小麦等植物叶片、茎段、愈伤组织等。

实验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植物叶片、茎段、愈伤组织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在不同培养基、激素浓度、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和分化情况。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MS培养基(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效果较好,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再生植株数量较高。

(1)MS培养基在MS培养基中,水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0%,玉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5%,小麦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0%。

再生植株数量分别为:水稻40株,玉米30株,小麦20株。

(2)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中,水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0%,玉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5%,小麦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0%。

再生植株数量分别为:水稻25株,玉米20株,小麦15株。

2. 激素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素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具有显著影响。

其中,生长素(IAA)和细胞分裂素(KT)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效果较好。

(1)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分别为0.5mg/L和0.1mg/L时,水稻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为80%。

玉米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为75%。

小麦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最高,为70%。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浓度对再生植株数量的影响当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分别为0.5mg/L和0.1mg/L时,水稻再生植株数量为40株,玉米再生植株数量为30株,小麦再生植株数量为20株。

3. 光照条件对植物组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条件对植物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具有显著影响。

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配制、消毒和接种技术。

3. 学习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和器官分化等关键技术。

4.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育种、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使其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繁殖速度快、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在植物育种、种质资源保存、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胡萝卜切块、番茄叶片等。

2. 培养基:MS培养基、1/2 MS培养基、1/4 MS培养基等。

3. 试剂:氯化钙、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琼脂、蔗糖、吲哚乙酸(IAA)、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等。

4. 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移液管、培养皿、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培养基的配制(1)称取适量氯化钙、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试剂,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

(2)将溶解后的试剂溶液加入适量琼脂,搅拌至溶解。

(3)将溶解后的琼脂溶液加入蔗糖,搅拌均匀。

(4)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搅拌,使琼脂完全溶解。

(5)待溶液冷却至50℃左右,加入适量IAA和6-BA,搅拌均匀。

(6)将溶液分装至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置于高压灭菌锅中灭菌30分钟。

2. 植物材料的消毒(1)将植物材料用流水冲洗干净。

(2)用75%乙醇消毒30秒。

(3)用无菌水冲洗3-5次。

3. 植物材料的接种(1)将消毒后的植物材料切成小块或叶片。

(2)将植物材料接种至培养基中。

4. 培养与观察(1)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于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2)定期观察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和分化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的形成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小麦种子、胡萝卜切块、番茄叶片等植物材料在培养基上形成了愈伤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过程1、材料准备:细菌清洁大气箱、琼脂、化学药剂、手套、移液管、离心管、耗材、显微镜等。

2、实验步骤:1)将无性系别品种叶片、幼茎和根部按照不同的方式处理,如用药物浸泡和切成小块备用。

2)选用适合无菌培养的营养基质,如MS培养基、B5培养基、WPM培养基等,加入琼脂并调整pH值至5.8。

3)将处理过的植物组织放入含有培养基的离心管中,并密封后在细菌清洁大气箱内进行培养。

4)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物的数量、形态及生长周期等指标,以得出结论。

5)实验完成后,清洗实验器材,消毒措施要做到位,以防止污染环境和传染病菌。

三、实验结果1、不同植物组织的培养结果:对叶片、幼茎和根部不同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后,叶片的成活率最高,幼茎次之,根部最低,一定比例药物处理的组织培养效果要更好。

2、不同营养基质的培养效果:不同种类的营养基质对于组织培养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在MS培养基中,叶片和幼茎的生长速度较快,根系生长周期更长;在B5培养基中,叶片和幼茎的生成周期较长,根系生长速度更快;在WPM培养基中,叶片和幼茎的生长效果较好,根系生长速度和周期一般。

3、同一营养基质对于不同植物组织的培养效果:同一营养基质对于不同植物组织的生长效果有所差别。

例如在MS培养基中,处理过药物的叶片组织培养效果最优,成活率高,而未处理过的幼茎组织生长速度较快,成活率也较高。

四、实验结论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物技术,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扩大繁殖种类,为植物栽培和遗传改良提供基础。

2、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药物处理和不同营养基质的选取可以影响组织的生长效果,必须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实验器材和环境的消毒措施,以保证实验过程的无菌性,减少实验中的污染和误差,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最新组培实验报告

最新组培实验报告

最新组培实验报告
在本次的组织培养实验中,我们的目标是优化植物细胞的增殖条件,并提高培养效率。

实验采用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作为模式生物,以下是实验的主要步骤和结果概述。

实验材料:
- 拟南芥种子
- MS培养基
- 植物生长调节剂(包括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 无菌水
- 培养皿和培养瓶
- 消毒剂(如次氯酸钠)
- pH计和pH缓冲液
-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种子消毒:首先将拟南芥种子在70%的酒精中浸泡5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三次以去除表面杂质。

2. 培养基准备:按照MS培养基配方,添加适量的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并调节pH至5.5-6.0。

3. 接种与培养: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培养基中,放入25°C恒温培养箱中,光照周期为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

4. 观察记录:每隔一天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发芽情况、生长状况和细胞增殖情况。

实验结果:
- 在实验的第一周,种子开始萌发,幼苗生长良好,但细胞增殖速度较慢。

- 第二周开始,通过调整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观
察到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

- 经过四个星期的培养,我们得到了一批增殖良好的细胞团,这些细
胞团可作为后续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材料。

讨论与展望:
本次实验表明,通过调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比例,可以有效提高细胞
的增殖效率。

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进一步优化培养条件,如光照强度、温度和培养基成分,以期达到更高的增殖率和更好的细胞质量。

此外,我们还将探索不同植物种类的组培条件,以拓宽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范围。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植物组织培养一、实验目的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技术,培养植物组织,研究其生长过程和生理生化特性。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提取组织:从植物器官中提取叶片、茎段等组织。

2.消毒处理:将提取出的组织进行消毒处理,浸泡在含有消毒剂的溶液中,达到杀灭外界微生物的目的。

3.培养基准备:配置适合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剂。

4.培养条件:将消毒处理后的组织置于培养基中,放置在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

5.观察记录:观察组织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其形态变化、增殖情况等。

6.提取代表性样本:根据需要,提取生长良好、代表性的样本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四、实验结果经过数天的培养,观察到了组织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最初的组织经过消毒处理后放置在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发现组织逐渐增殖。

最初的组织形态变得模糊,开始出现小芽的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芽逐渐长大,发展成幼苗,并开始生长根系。

同时,观察到培养基的颜色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无色逐渐变为淡黄色。

五、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植物组织培养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人工控制,使植物细胞和组织在无菌条件下繁殖和发育。

通过调节培养基的配方、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可以控制生长的速度和分化程度。

实验中观察到的小芽和根系的形成表明植物组织在培养基上能够继续分化和增殖,这为后续的植物繁殖和基因改造提供了基础。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成功地培养出了植物幼苗,并观察到了其生长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到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并对植物的细胞分化和增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手段,不仅可以用于植物繁殖和育种,还可以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和药物研究等方面。

1.张三,李四,王五.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A].植物生长与发育研究进展[C].北京:科学出版社。

2. Liu K,Liu G F.植物组织培养与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园艺科技.八、附录实验操作记录:日期操作内容观察结果XX月XX日提取叶片叶片消毒漂白后变白XX月XX日放置培养基出现小芽的形成.........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培养箱的洁净,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名词解释1.细胞的全能性:指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和产生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或整株植物从分生组织或幼小状态发育为成熟状态的过程,并在生理、形态上发生的变化。

其最大的特征是失去分裂能力。

3.脱分化:植物离休的器官、组织、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使其回复到胚性细胞的状态。

其特征是已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重新获得了分裂能力。

4.再分化:指由脱分化的细胞再度分化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生成完整的植株的过程。

5.试管苗:指在无菌离体条件下,对植物组织、细胞、器官进行组培所获得的的再生植株。

6.根芽激素理论:根和芽的分化由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率所决定,这一比率高时促进生根,比率低时促进茎芽的分化,比率适中时,组织则倾向于以一种无结构的方式生长。

通过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类生长调节物质的相对浓度可以控制器官的分化。

7.污染:批在组培过程中,由于真菌、幼苗等微生物的侵染,在培养容器内滋生大量的菌斑,使试管苗不能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8.褐变: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材料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物质,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培养材料也随之慢慢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9.玻璃化现象:指试管苗因生理失调而引起的嫩茎、叶片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的现象。

10.无菌操作:亦称接种。

指将经过表面灭菌后的植物材料在无菌环境中切碎或分离出器官、组织或细胞转移到无菌培养基上的过程。

由于整个过程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所以将这个过程称为无菌操作。

11.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

这是广义的植物组织培养概念,而狭义的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以植物各部分离体组织或愈伤组织为外植体的离体无菌培养。

组织培养_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

2. 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及观察。

3. 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

4.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诱导分化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实验中,通常选用茎尖、叶片、愈伤组织等作为外植体,通过无菌操作,在含有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使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最终发育成完整植株。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外植体:选取健康植物叶片、茎尖等。

2. 培养基:MS培养基、1/2MS培养基、诱导培养基等。

3. 植物激素:2,4-D、NAA、6-BA等。

4. 无菌器械:手术刀、镊子、剪刀、酒精灯、无菌培养皿等。

仪器:1. 高压灭菌锅2. 超净工作台3. 培养箱4. 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 外植体消毒:将外植体放入70%酒精中浸泡30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放入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5-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6次。

2. 外植体接种: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剪成小块,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每块外植体接种3-5块。

3.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和湿度条件下培养。

4. 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外植体的生长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形成、器官分化等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愈伤组织形成: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外植体表面开始出现愈伤组织,颜色逐渐变深。

2. 器官分化:愈伤组织在适宜的激素浓度和条件下,可以分化出根、茎、叶等器官。

3. 植株再生:通过进一步培养,分化出的器官可以发育成完整植株。

六、讨论与总结1. 无菌操作的重要性:无菌操作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可以有效防止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2. 植物激素的作用: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调控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发育。

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组织培养的实验报告引言:组织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农业等领域。

通过培养和研究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探究细胞和组织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和发育。

材料与方法:1. 组织样本:本实验选取了植物的茎段和动物的肌肉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2. 培养基:准备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包括含有不同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3. 培养器具:培养皿、离心管、显微镜等。

4. 实验设备:恒温箱、显微镜、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1. 组织取样:从植物茎段中切取约1 cm长的组织样本,从动物体内取得肌肉组织样本。

2. 培养基准备:根据实验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包括含有不同激素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3. 组织培养:将组织样本置于培养基中,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培养。

4. 观察生长:每隔一段时间,取出培养皿,用显微镜观察组织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速度和形态变化。

5. 细胞分裂观察:使用离心机将培养基中的细胞离心沉淀,观察细胞分裂情况,计算细胞分裂率。

结果与讨论:1. 组织生长:在不同培养基的条件下,植物茎段和动物肌肉组织均能够继续生长。

观察发现,添加适量激素的培养基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扩张,而缺乏激素的培养基则导致组织生长缓慢。

2. 细胞分裂:通过离心沉淀后的细胞观察,发现细胞在培养基中能够正常进行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不同培养基对细胞分裂的影响也被观察到,添加适量激素的培养基能够提高细胞分裂率。

3. 形态变化:在培养基中,植物茎段和动物肌肉组织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植物茎段的细胞开始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组织,而动物肌肉组织的细胞则发生了肌原纤维的重塑。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组织培养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组织培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使细胞和组织在体外继续生长和分裂。

2. 培养基的成分对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适量的激素和营养物质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扩张。

侧芽组培实验报告(3篇)

侧芽组培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 学习侧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实验方法。

3. 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比对侧芽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离体培养的方式,使植物细胞再生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侧芽组培是植物组织培养的一种方法,通过诱导植物侧芽的生长和增殖,实现快速繁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植物材料:选取具有较强侧芽生长能力的植物(如柑橘、葡萄等)。

- 试剂:植物激素(如吲哚乙酸、吲哚丁酸、细胞分裂素等)、抗生素、琼脂、蔗糖等。

- 容器:无菌培养皿、试管、剪刀、镊子等。

2. 实验仪器:- 紫外线消毒灯、超净工作台、恒温水浴锅、显微镜、酒精灯等。

四、实验方法1. 侧芽诱导:- 将植物材料表面消毒后,切取侧芽作为外植体。

- 将外植体接种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

- 观察侧芽的生长情况,筛选出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

2. 侧芽增殖:- 将诱导出的侧芽转移到含有不同激素浓度的增殖培养基上。

- 定期更换培养基,观察侧芽的增殖情况。

- 筛选出增殖效果较好的培养基。

3. 侧芽生根:- 将增殖后的侧芽转移到含有生根激素的培养基上。

- 观察侧芽的生根情况,筛选出生根效果较好的培养基。

4. 培养基配比:- 通过实验,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培养基配方对侧芽生长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侧芽诱导:-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吲哚丁酸(IBA)和细胞分裂素(CTK)对侧芽诱导效果较好,最佳浓度为1mg/L。

- 在此条件下,诱导出的侧芽生长速度快,形态正常。

2. 侧芽增殖:-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吲哚乙酸(IAA)和细胞分裂素(CTK)对侧芽增殖效果较好,最佳浓度为0.5mg/L。

- 在此条件下,增殖后的侧芽数量较多,生长速度快。

3. 侧芽生根:- 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吲哚丁酸(IBA)对侧芽生根效果较好,最佳浓度为1mg/L。

- 在此条件下,生根后的侧芽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解析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解析

实验一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让植物组织经过脱分化作用,形成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作用,愈伤组织又能重新分化为有结构的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整的植株。

二实验原理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

植物激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IAA)和 6 –苄基氨基腺嘌呤(6 – BA)的比例,决定了根和芽的分化。

三实验器材(一)试剂乙醇、IAA 或 2 , 4 – D 、HgCl 2 (或次氯酸钠)、6- 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MS 培养基(二)仪器设备培养室,高压灭菌锅,水浴锅,解剖刀,三角烧瓶(100mL ),烧杯,量筒,培养皿,超净工作台,分析天平,长镊子,剪刀,橡皮筋等三实验步骤1. 配制培养基(1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培养基(蔗糖含量为10 g/L ,2,4 – D 含量为 2 mg/L ,琼脂10 g/L )。

(2 )试验培养基:在MS 培养基中按表33 – 1 加入IAA 和6–BA 。

吲哚乙酸先用少量0.1 mol/L NaOH 溶解,6- 苄基氨基腺嘌呤先用少量0.1 mol/L HCl 溶解,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再加入培养基中。

2. 培养基灭菌将配好的培养基加入琼脂加热溶解,调至pH 5.8 ,趁热分装于100 mL 三角烧瓶中,每瓶约20 mL 。

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用两层称量纸包扎瓶口,并用橡皮筋扎牢,然后在高压灭菌锅中121 ℃( 1 kg/cm 2 )下灭菌20 min 。

取出三角烧瓶放在台子上,冷却后备用。

接种操作所需的一切用具(如长镊子、解剖刀、剪刀等)及灭菌水,需同时灭菌。

组培实验报告

组培实验报告

组培实验报告组培实验报告一、引言组织培养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之一,它通过将细胞或组织分离、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模拟体内环境,从而观察和研究细胞或组织的生物学特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等生物学过程。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 组织样本(例如动物的肌肉组织、植物的叶片组织等)- 培养基(含有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 培养皿- 培养箱- 显微镜-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细胞计数板2. 方法:- 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或片状。

- 将组织样本放置在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确保组织样本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 将培养皿放入预先调节好的培养箱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 定期观察组织样本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

- 在适当的时间点,取出组织样本,进行细胞计数和形态观察。

- 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情况。

三、结果与讨论1. 细胞增殖和分化通过观察组织样本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发现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

在培养的早期,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细胞呈现出较为均匀的分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开始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这些细胞在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如细胞大小、形状和颜色等。

2. 细胞外基质的形成细胞外基质是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外蛋白质和多糖物质,对细胞的生长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情况。

随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细胞外基质逐渐积累,并形成一种支持细胞生长和组织结构的网络结构。

3. 形态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样本中的细胞形态特征是组织培养实验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放大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细节,我们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状、细胞器的分布以及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研究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论通过组织培养实验,我们可以模拟体内环境,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形成等生物学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无菌操作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2.通过配置ms培养基母液,掌握母液的配置和保存方法; 3.通过诱导豌豆根、茎、叶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4.通过诱导豌豆茎、叶形成愈伤组织学习愈伤组织的建立方法; 5.了解植物细胞通过分裂、增殖、分化、发育, 最终长成完整再生植株的过程, 加深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一)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是把植物的器官,组织以至单个细胞,应用无菌操作使其在人工条件下,能够继续生长,甚至分化发育成一完整植株的过程。

植物的组织在培养条件下,原来已经分化停止生长的细胞,又能重新分裂,形成没有组织结构的细胞团,即愈伤组织。

这一过程称为“脱分化作用”,已经“脱分化”的愈伤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分化形成输导系统以及根和芽等组织和器官,这一过程称“再分化作用”。

(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是每个植物的本细胞或性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胞都可发育成一个与母体一样的植株。

(三)组织的分化与器官建成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后,经过继代培养,可以在愈伤组织内部形成一类分生组织即具有分生能力的小细胞团,然后,再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

有些情况下,外植体不经愈伤组织而直接诱导出芽、根。

(四)培养基的组成培养基中各成分的比例及浓度与细胞或组织的生长或分化所需要的最佳条件相近,似成功地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组织培养的主要条件。

营养培养基一般由无机营养、碳源和能源、维生素、植物激素(生长调节剂)和包括有机氮、酸和复杂物质的添加剂组成。

三、实验器材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烘箱、培养室镊子、记号笔、橡皮筋、玻璃器皿、三角烧瓶、烧杯、量筒、剪刀、棉塞、绳子、牛皮纸、酒精灯、喷雾器等。

四、实验材料豌豆种子五、实验药品药品、70% 酒精、 0.1% 升汞、ms培养基、蒸馏水、naoh、 84消毒液、蔗糖、琼脂等。

六、实验步骤(一)培养基母液的配制表1.ms培养基个成分的含量(单位:mg/l)表2.ms培养基所需母液以及扩大倍数名称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ca盐 mg盐 fe盐有机肌醇激素扩大倍数 50 50 50 50 50 100 100 100 定容体积(ml)500 500 500 500 500 200 200 50 吸取毫升数/l20 20 20 20 20 10 10 5(注:吸取毫升数为每升培养基所吸取的母液的体积)表3.配制母液所需的药品及称取量(注:根据表1与表2计算各物质的称取量)药品名称 nh4no3 kno3 kh2po4 称取量(mg)41250 47500 4250 药品名称 kina2mno4?2h2o cuso4?5h2o 称取量(mg)20.75 6.25 0.625 cacl2?2h2o 11000 cocl2?6h2o 0.625 mgso4?7h2o 9250 肌醇 2000 feso4?4h2o 695 甘氨酸 40 na-edta 932.5 盐酸硫胺素 8 mnso4?7h2o 557.5 盐酸吡哆醇 10 znso4?7h2o 215 烟酸 10 h3bo3 155 (1) 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参考表3称取一定量的下列药品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存放于冰箱中备用。

名称重量(mg)名称重量(mg)nh4no3 kno341250 47500kh2po4 cacl2·2h2o4250 11000 (2) ms微量元素母液参考表3称取一定量的下列药品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存放于冰箱中备用。

名称 ki h3bo3 mnso4·7h2o znso4·7h2o 重量(mg) 20.75 155 557.5 215 名称 na2moo4·2h2o cuso4·5h2o cocl2·6h2o 重量(mg) 6.25 0.625 0.625 (3) ms有机母液参考表3称取一定量的下列药品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200ml存放于冰箱中备用。

名称肌醇烟酸盐酸吡哆醇重量(mg)名称盐酸硫胺素甘氨酸重量(mg)2000 10 108 40(4) ms铁盐母液的配制参考表3称取一定量的下列药品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存放于冰箱中备用。

名称 edta二钠重量(mg)932.5名称 feso4·4h2o重量(mg)695 (5) ms钙盐母液的配制参考表3称取11000mg的cacl2?2h2o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保存于冰箱备用。

(6) ms镁盐母液的配制参考表3称取9250mg的mgso4?7h2o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00ml,保存于冰箱备用。

(7) ms肌醇母液的配制参考表3称取2000mg的肌醇用蒸馏水溶解定容至200ml,保存于冰箱备用。

(8) ms激素母液的配制各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要单独配制,不能混合在一起,生长素类一般要先用少量95%的酒精或1当量的naoh溶解,细胞分裂素一般要先用1当量的盐酸溶解,然后再加蒸馏水定容。

一般取100mg配成100ml母液。

(二)培养基的配制以配制1l的ms培养基为例进行如下操作:(1)取1l的大烧杯,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在电磁炉上加热至沸腾;(2)分别取(一)中配制的8种母液放入小烧杯中,然后加入,边加边搅拌;(3)称取30g蔗糖加入,边加边搅拌;(4)称取8g琼脂加入,边加边搅拌,知之琼脂粉溶解;(5)定容至1l,加入激素母液,用naoh调ph6.0左右;(6)将培养基分别分装于洗好的三角瓶中,塞上棉塞包上牛皮纸用绳子扎紧;(7)放入消毒灭菌锅灭菌,灭菌20分钟左右;(8)灭菌后从灭菌锅中取出培养基,平放在实验台上令其冷却凝固。

(三)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1)高压锅放水至平把架;(2)把包扎好的培养基装入高压锅;(3)盖上热压锅盖,上紧螺帽(注意对角拧紧螺帽)关上气阀和安全阀;(4)然后接通电源;(5)压力计升至0.05mpa时,打开放气阀,排除冷空气(此步很重要);(6)排除冷空气后,关闭放气阀,待压力升到0.11mpa位置时,开始计算灭菌时间,具体方法:当压力锅指针升至0.12mpa时,关闭电源,待指针下降至0.11mpa时接通电源,不断重复此操作过程,维持20分钟;(7)灭菌时间达到20分钟后,除去电源,打开放气阀(注意要逐渐放气)待篇二:组培实验报告植物组织培实验报告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班级:10级生物技术植物班学号:2010193042 姓名:高学深养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实验一母液的配制与保存一、实验目的1.学习母夜的配制方法和母液的保存方式。

2.熟悉掌握制备母液的操作。

二、实验原理培养基中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才能满足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的需求。

主要包括水分、有机物质、盐类,而配制母液时将其分为大量、微量、钙盐、镁盐、铁盐、有机和肌醇分别配制。

配置培养基时,为了使用方便和用量准确,通常采用母液法进行配置,即按培养基配方中各试剂的用量,扩大若干倍后再准确称量分别先配制成一系列的母液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按比例吸取母液进行稀释配置即可。

三、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设备 1.试剂nh4no3 ,kno3 ,kh2po4 ,cacl2·2h2o ,mgso4·7h2o,feso4·7h2ona2-edta,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2moo4·2h2o cuso4·5h2o,cocl2·6h2o,肌醇,甘氨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蒸馏水。

2.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烧杯(50ml、100ml、500ml)量筒(1000ml、100ml、25ml),容量瓶(1000ml、500ml、100ml),移液管(10ml,5ml,1ml)试剂瓶,玻璃棒数支,药芍,称量纸等。

四、实验步骤1 、计算:计算各化学成分所需要的量。

大量、微量和盐类按扩大50倍,定容500ml的配制计算。

有机和肌醇按扩大100倍,定容200ml的配制计算。

计算后制成配方表。

2、制定标签:裁取7张适当大小的牛皮纸,用铅笔写上ms,种类,并标明此类母液所含物质,质量,定容体积,扩大倍数吸取量,制备人,制备日期。

以大量为例如图:3、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先用量筒量取300ml蒸馏水放入 500ml 烧杯中,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 nh4no3 ,kno3 , kh2po4 , 待第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种化合物,溶解过程用玻璃棒搅拌,当最后一种化合物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转移至 500ml 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将烧杯和玻璃棒洗涤3次,每次约50ml,而后用蒸馏水定容至 500ml,然后转移至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并置于冰箱中低温保存备用。

4、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按照配方表中用量用电子天平依次称取mnso4·4h2o,znso4·7h2o, h3bo3, ki, na2moo4·2h2o。

cuso4·5h2o和 cocl2·6h2o先稀释后用移液管吸取,按制备母液 i 的方法逐个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洗涤烧杯,然后定容至 500ml,转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5、铁盐母液的制备把 feso4·7h2o 和 na2-edta 分别置于适量蒸馏水中,加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保持加热,把 feso4 倒入 na2-edta 溶液中并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冷却后调 ph 到 5.5,将溶液转移至 500ml 容量瓶中,洗涤后用蒸馏水定容至 500ml,转入细口试剂瓶中,用力振荡 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6、有机化合物母液的制备按配方表中用量依次称取: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烟酸, 甘氨酸,用蒸馏水溶解后,定容200ml转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7、植物生长物质母液制备 naa 母液:准确称取 10mg,用少量 1mol/l naoh 溶解后加蒸馏水定容至 100ml,即配制成 0.1mg/ml 的 naa 母液,转入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6–ba 母液配制方法相似,浓度为 2mg/ml五、试验结果分析及注意事项1、kh2po4是吸热溶解,可以把烧杯浸在温水中溶解。

2、制作标签时只能能用铅笔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