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合集下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总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

在这个总要求下,我们需要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和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核心,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同时,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加强创新驱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内容。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权利。

加强党的领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

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创新和融合发展。

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保护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多样性。

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美好生活。

要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加强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保障人民基本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才能有效应 对来 自国际环境 想和 长期历史任务 . 反映了我们 党对 中 争等领域 涉及人 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诸 多问 强社会和谐 . 持色社会 主义事业 发展规律 的新认 识 . 题和矛盾更显突出。只有主动适应社会环 中的各种挑战和风险。 从 “ 十一五”时期的重要历史地位来 志 着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事 业的 总体 布 境的新 变化 .进一步加 强和谐社会建 设 . 才能确保 十一五 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 目 看。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是紧紧抓住和用 已 由经 济 建 设 、政 治 建 设 、文 化 建 设
l j 维普资讯
求是论衡/ 理论版
温 家宝总理 的 《 政府工作报告》在对 期 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 我们既有难得 当今世界 的主流 ,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
华人 民共和国 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 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 . 也面临不少严峻 我国发展 。但是 世界仍很不安宁 ,各种 个五年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 《 纲要》 挑战和不利 因素 。就 国内发展而 言 .我国 矛盾 错综 复杂 .影 响和平 与发展 的不稳 ) 简要说 明时 . ” 力建设和谐社会 ” 把 努 作 工业化 、城镇 化 市场化 国际化步伐 将 定 、不确定 因素依然存在 ,特别是传统安
田田民敬 . 3 2
5 《 理论版 /求 是论衡
维普资讯
减震器”和社会公平 ” 调节器”等角 2 0 年末 . 05 我国城市 “ 低保 ” 对象有 2 3 就业结构 性矛盾并存 城 镇就业压力加大 行 ” 23
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的社 万人 .年均收入低于 6 3元的农村贫困人 和农村 富余 劳动力 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叠 色 。 8 既是调节收入差距 促 进社 口有 2 6 万人 , 35 年均收入在 6 4 9 4 8 — 4 元 加 . 新成长 的劳动力就业和下 岗失业人 员 会保障体系 . 之间的农村低收八人 口有 4 6 万人。可 再就 业交织。矛盾 突出表现 在 .城镇就业 会公平 ,化解社会矛盾 、维 护社会稳定 的 07

【最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最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内容提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决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特征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等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局的基本问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提出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

《决定》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要求,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正确的原则。

《决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原则是一个整体,它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了未来15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向和路径、动力和机制以及需要把握的重大关系。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执政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没有先例的。

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时代潮流,凝聚全国人民的意愿,大胆进行理论和制度创新,勇于进行开拓性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总结我们党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经验,全面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为推动这项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

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决定》提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会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阐述。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们了解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是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结构。

在这种结构下,企业要有自己的社会责任,要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种企业诚信经营、互利共赢的经营模式,可以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和谐社会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在文化、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都要实现和谐,避免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只要社会是和谐的,人们的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就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从政治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确保社会治理的秩序和谐统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文化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全面的发展。

这就涉及到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关系、和谐的家庭关系等方面。

我们要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以实现和谐稳定为目标的文化环境。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建设更美好、更健康的文化生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文化和文明的长远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我们还需看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我们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矛盾与冲突在这种变化下更加复杂和尖锐。

我们必须通过建设和谐社会,加强社会治理,促进不同政治、种族、宗教、文化、地理区域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发展,走出一条更加宽广和宁静的发展之路。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它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第十一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国家,中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各级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

本文将简要介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主要目标和现状,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最基本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公正、有序的社会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才能够为全社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动力。

2.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问题。

这需要在推动经济、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健康、高尚的社会氛围。

3. 提高民生福祉建设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这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更包括精神生活的精致化、优雅化和高雅化,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精彩、丰富和有意义。

二、主要目标与现状1. 社会和谐目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是: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

在政治和谐方面,必须是依法治国,自由民主,公正廉洁。

在经济和谐方面,必须是全面发展,公平共享,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

在文化和谐方面,必须是多元文化,文化创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在社会和谐方面,必须是平等、正义、协调、和谐。

在生态和谐方面,必须是节约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在这些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继续不断努力。

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状从宏观上看,目前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经济实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社会稳定,居民幸福指数逐年上升,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论文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重大关系[论文摘要]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把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之一,是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我们党提出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其着眼点就是要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

按照《决定》的精神,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决破除各种障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我们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为社会经济发展积极贡献力量;既要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

要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这是很有现实针对性的。

鼓励创造,才有活力和效率;扶贫济困,才有安定与和谐。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在充满发展活力、各方面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国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那么,为什么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本文将从社会稳定、公平正义、人民幸福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一个社会和谐的国家中,各个阶级、各个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能够得到有效化解,社会纷争减少,人心向背一致,社会秩序井然有序。

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家将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民提供充分就业、稳定收入、优质教育和医疗等,在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推动公平正义的实现。

公平正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的共同期待。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公平公正,消除贫困与差距,促进社会各个阶层的共同发展。

这就需要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医疗水平,保障劳动者权益等方面的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只有实现公平正义,才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提升人民幸福感。

人民是社会的根本,人民的幸福感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提供优质教育、医疗、居住等方面的条件,人民的幸福感得到充分满足。

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只有在这样的和谐社会中,人民的幸福感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此外,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设。

其次,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较大,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贫与发展支持力度。

再者,社会矛盾与冲突依然存在,需要加强社会调解和公平正义的维护。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内容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重大战略举措。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需要知道以下核心内容: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

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

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和谐社会,而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阶梯。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深刻理解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要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来把握。

古往今来,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一直在追求社会的平等、安定、和谐。

一部人类社会历史,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我们党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会财 富分配 ; 社会主义 的基本 政治 制度 , 能够保证 人 民群 众 公正 、 平 等地行 使 民主 政治权 利 , 国 家政 权 为人 民服 务 ; 使 社会 主 义 的基 本 文4 ¥度 , 够提供 民族 的、 EU 能 科学 的 、 健康 的 、 众的精神 产 品 , 全 大 使 体人 民拥有 共同 的理想信 念 和高 尚 的道 德 情操 。社 会 主义 的本 质 和基 本制度 为社会 主义和 谐社会 的产 生和发 展 , 了雄厚 的物 质 奠定 和谐 社会 建设是 推动 人类社 会发展 的重 要方式 文明 、 政治文 明和 精神文 明的基 础。社会 主义在 性质 上应该 是和 谐 第一 , 和谐社 会是 社会发 展 的理想 目标 社会 , 但是在 事实上 还不 能说已 经完全 实现 了社会和谐 。由于 中 国 使现 古往今 来 , 论东 方还是 西方 , 无 人们一 直把 实现社会 的 平等 、 安 特色 社会 主义现在 仍然处 于社会 主义 初级阶 段 , 实 的和谐 社会 定 、 谐作 为美好 追 求。在中 国传 统文 化 中 , 和 有关 “ 谐 ” 和 的思 想 源 的发 育程 度不可 能达到 高级 的程度 , 它 同时又较 好地 具备 了和谐 但 远流 长 。在 西方 , 希腊 时代 起 , 就 成 为一 种最 高 的社 会 理 社 会的基 本特征 , 为实现 更高级 的和谐 社会 准备 了条件 。 从古 和谐 从而 想追 求 。毕达哥 拉斯认 为 ,整 个 天 是一 个 和谐 ” 柏拉 图 提 出 “ “ , 公 第二 , 和谐社 会丰 富 了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现代 化 建 设 的 奋 斗
出构 建和谐 社会 的思路 : 坚持协 调发展 , 强社会 事业 建设 ; 加 发挥 政府 职 能 , 障社 会 的公 平正 义 ; 保 建设 和谐 文 化 , 固社会 和谐 的思 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注重社会和谐发展,旨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什么呢?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利益的,只有确保社会中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国家需通过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缩小贫富差距,消除阶级和地区不平等,让每个人都享有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

二、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只有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富强,才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水平,保障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国家需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创新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三、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涉及到人民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方面面的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国家需加强社会保障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力度,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制度,确保社会保障政策的全面覆盖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人民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是普遍的,国家需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确保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普惠性,让人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有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法治环境,能够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展开论述,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经济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要求是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机会和福利,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要通过改革创新、科技进步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成果。

政治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党的领导,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享有发展成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文化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文化繁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人们的道德、精神、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保护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社会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要求是建设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需要关注弱势群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社会救助能力,推动社会福利的普及和改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生态环境方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环境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建立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引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创造一个有序、稳定、和睦的社会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加强社会基础建设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基础建设。

这包括完善法治体系、健全社会组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法治体系的健全可以为社会提供公正、公平的法律保障,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倡导公民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规范化。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强化社会的互信机制,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三、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平并重。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要追求社会公平,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增加社会的公平正义感。

通过改革创新,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实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断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四、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至关重要。

加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制度,提高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要加强对危险品、涉黑涉恶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格依法治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促进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还需要促进社会的公正和文明进步。

要加强社会公正的维护,坚决打击腐败行为,保持社会风清气正。

同时,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社会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使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是什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旨在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则和任务。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坚持为人民谋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标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要求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协调发展要求各个领域之间、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出现。

可持续发展则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3.科学发展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种科学发展理论,要求在发展中解决好人与自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关系。

坚持科学发展原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提升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1.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协调增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协调增长。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与国家发展水平相适应。

2.建设和谐劳动关系和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坚持尊重劳动、关心职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还要建设和谐的社会关系,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通过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公平公正,促进全体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同方面及其重要性。

一、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的关键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如提高养老金水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失业保障等。

同时,应确保社会保障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提升全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改善民生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如加强道路、桥梁、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改善城市供水供电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改善居住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三、促进教育公平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给每一个孩子。

同时,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动收入分配公平收入分配不均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政府应加强收入分配调控,实施适度的财富再分配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

同时,要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监管,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保障社会公平公正,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民生改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污染行为,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空气质量和水源等,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改善民生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教育、收入分配和生态环境的投入和改革力度,确保人民享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高的幸福感,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公正的目标。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目标,它旨在通过加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稳定和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建设和谐社会以促进社会和谐。

一、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经济的繁荣和良好的就业机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首先,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教育和养老保险。

此外,要加强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使贫困人口也能够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通过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等,减少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促进社会和谐。

二、教育与和谐社会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人们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首先,要加强公平教育,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并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

此外,要加强职业教育,培养人们的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通过教育的力量,可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

三、法治与和谐社会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

要加强法律教育,强化人们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法律,增强法律信仰和法律意识。

同时,要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此外,要加强执法机关的建设,提高执法效能,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通过法治的方式,可以构建一个秩序井然、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四、文化与和谐社会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要加强文化建设,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要倡导多元文化,尊重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此外,要注重培养公民文化素质,提倡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通过文化的力量,可以促进社会的共同理念和价值观,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和谐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现代化。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国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首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目标。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建设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民主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民主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

要加强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社会治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再次,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目标。

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要深化改革,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加强社会矛盾调处机制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确保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构筑美丽中国。

此外,推动文化建设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构建共享文化的和谐社会。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包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稳定、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

下面将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民幸福、维护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期待。

社会的和谐需要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民享有公正的法治环境、机会平等、收入公平、权益有保障等,不同阶层、不同地区的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消除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体现了社会正义的价值。

二、促进人民幸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之二是促进人民幸福。

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是为人民谋幸福。

和谐社会是人民共同创造、共同享有的美好社会。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社会风气清朗,社会关系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身心健康。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更需要关注人民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三、维护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之三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和谐社会注重社会矛盾的化解和管理,通过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与稳定。

对于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来说,社会稳定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只有社会稳定,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社会稳定也需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

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

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近年来,中国不断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旨在构建和谐社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

本文将从政府引导和规范发展、社会公平正义、法治建设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详细探讨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

一、政府引导和规范发展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一方面,政府加大对经济发展的引导力度,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鼓励创新创业、扶持民营企业等措施,政府为各个社会群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提高了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政府积极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对公共资源的配置和管理。

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强化对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正、优质的服务。

同时,政府提倡绿色环保,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公平正义的实现。

首先,我国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通过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此外,政府加强农村区域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其次,我国不断提高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政府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推动教育公平,建立覆盖城乡、普及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

三、法治建设法治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我国不断加强法治体系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法律的普及和宣传。

首先,政府加强法治意识的培育。

通过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增强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形成大家共同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

其次,政府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平等正义、法治为基础。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可以减少社会阶层的差距,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实现社会公正,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社会福利。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二、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以科技进步、生产力的提升为支撑。

通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竞争力,进一步确保国家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强化环境保护等方面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四、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维护和提高社会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展,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保障。

只有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才能减少社会矛盾,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而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总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竞争力,还能够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和使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推进。

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内容摘要】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
一、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把握的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四是正确处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科学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

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

中国和西方的古代哲人都有“大同社会”和“理想国”的构想。

中国文化自古以“和为贵”。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的是19世纪初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

他认为,在自然体系内存在和谐的秩序,在社会体系内同样存在和谐的秩序。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了关于“自由人联合体”或者“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的表述,无疑是指高级的和谐社会。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逐步变成现实,它完全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往往既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

如果政策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为了创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和条件,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求,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同时,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我们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

为了不断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并把新的社会阶层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把握的几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要特别防止出现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入,而在社会事业发展上无所作为的倾向,要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到重要位置,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一同推动、一同检查、一同落实,促进经济建设与科教文卫、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同共进。

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
又富有秩序的社会。

必须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避免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的激化。

要自觉把社会和谐作为稳定工作的最高目标,坚持以和谐指导稳定工作,以和谐检验稳定工作,切实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财政、信贷、就业、扶贫开发、法律援助等手段,逐步建立符合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的,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和人道主义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机制,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是正确处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保障和谐社会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法治是和谐的灵魂。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否则,“无法可依,就会无法无天;有法不依,法律没有权威,也会天下大乱。

”当然,我们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六个必须”要求,始终坚持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三、人大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抓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各级人大必须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按照“五个统筹”发展的要求,推动本区域三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

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听汇报、组织代表视察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还要重点对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城市拆迁改造、新农村建设、农民减负增收、社会就业等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督,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抓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各级人大在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方面,大有作为。

首先,在依法行使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时,要确保公平正义的原则。

要使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力求所有人享有同样的权力和义务,必须符合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的最大利益。

其次,要通过依法开展监督工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不受侵犯。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犯罪不过是污染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是污染水源”。

司法公平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此,应把司法监督工作摆在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司法监督,特别是个案监督,督促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抓稳定,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另一重要内容。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有责任分担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妥善处理和协调好各阶层的利益关系。

一是牢固树立执政为民思想,切实代表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无论是决定重大事项、开展法律和工作监督,还是处理来信来访,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是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切实抓好社会保障、再就业、帮困助残等工作,关心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工作和生活问题。

三是督促政府和司法机关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力度,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抓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同时也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尤其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前些年,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致使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大气、水污染严重,矿产及森林等资源遭到掠夺性开采,教训分惨重。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履行好职责,把促进生态建设,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促进经济社
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