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原庆(华为设计总监)的设计之道与成长之路

合集下载

发现的智慧:把习惯的盲点变成支点_第四章 灵魂策划:为企业家设计底限

发现的智慧:把习惯的盲点变成支点_第四章 灵魂策划:为企业家设计底限

一个失去双臂的女孩儿无意中变成了电影明星。

然而,她既不是“偶像派”,也不是“实力派”。

这种突如其来的光环还能持续多久?走下银幕的她还能赢得多少关注?她该如何定位自己?这是一个关乎灵魂的策划,她不是唯一的,但她却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她是“灵魂派”。

1、从断臂女孩儿到百花奖得主2009年10月23号,新疆实友会如期召开,会议结束后有一个私人的商务交友晚宴,邀请的宾客都是各个行业的顶尖人物,圈子很小,只有百十人。

晚宴开始后,我领着一位特殊的客人来到我的主桌上,当时主桌上在座的都是各个行业身价过亿的大老板和企业领袖,我的客人则是一位并不起眼的小姑娘,梳着马尾辫,唯一的不同就是她两个空空的袖管,我把她领过来坐到我身边。

她把鞋脱下来用脚默默就餐,很平静,很自然。

那些几十亿身价老板看到她的时候都静了下来,还有些人默默地给她夹菜。

而她则用脚拿起酒杯带着盈盈的笑脸给大家敬酒。

这个女孩就是雷庆瑶,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新人奖,一个值得我们钦佩和感动的可爱女孩,是如今“实友会”里每次都要请到的重要嘉宾。

雷庆瑶,四川乐山师范大学的学生。

4岁的时候遭到电击而永远失去了双臂。

但是她克服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学会了站立、穿衣梳头、切菜做饭、用双脚灵巧地穿针引线、缝缝补补。

甚至还学会了用脚写字,用脚画画、骑自行车、用脚发短信、用脚洗脸化妆。

【瑶瑶在赛场上】就是这样一个失去了双臂的少女,却从未失去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命运的挑战。

她不但通过自己的坚强毅力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同时还向生命极限一再发起了挑战。

早在读小学的时候,她就对体育项目表现出了超常的热情,在跳远和跳高方面远远超出了她那些身体正常的同学。

最终,瑶瑶还是在2005年选择了游泳,做了一名游泳运动员。

从此,人们在夹江县美丽的青衣江畔,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个无臂少女骑着自行车行驶在通往训练场上的路上。

更令人震惊的是,瑶瑶仅在训练8个月后就在2006年四川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在残疾程度比其他选手严重的情况下,夺得4枚银牌和2枚铜牌,随后她又参加了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取得蝶泳50米项目第六名!还被列为备战2008年北京残疾人奥运会的重点培养对象之一。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及心得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及心得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及心得原研哉,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吧。

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设计师,简直就是个设计界的魔法师!他的设计理念特别有意思,跟很多人想的不太一样。

他总是强调“简单”这个词,觉得设计不需要太复杂,越简单越好,像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想想看,生活中有多少东西让我们觉得杂乱无章,心里也跟着烦躁。

而原研哉就像那阳光,透过云层,把所有的复杂都照得透亮。

他的设计就像是把一堆积木重新组合,最终拼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作品,简直让人眼前一亮!设计师们会为了炫技,搞得天花乱坠,但原研哉却从来不这样。

他会把设计的重点放在用户体验上,真的是把人的需求摆在第一位。

比如他设计的产品,不管是椅子还是包包,都让你用得舒心。

就是那种一坐上去就觉得“哇,这个设计真是为我量身定做的!”那种感觉,真的是让人想大喊一声“好耶!”而且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观点,就是觉得设计应该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细节,都可以成为设计的灵感来源。

他的这种想法,简直像是在提醒我们,别忽视身边的美好。

说到他的设计,我不得不提到一个词,那就是“日本之美”。

原研哉特别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他的设计中常常融入了一些传统的元素。

就像一碗精致的和食,看似简单,实则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深思熟虑。

他能把日本的简约、优雅与现代设计结合得恰到好处,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而且他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仿佛让人能暂时逃离喧嚣,享受那份静谧。

用他自己的话说,设计就是一种“语言”,它能传递情感,让人产生共鸣。

还有一个有趣的点,他特别喜欢用“空白”这个概念。

有人可能觉得空白是一种浪费,但在他眼里,空白恰恰是让人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比如,画一幅画,有些地方留白,反而能让人更好地体会整幅画的美感。

这个观点真的很深刻,让我们反思生活中的“空白”时刻,有时候正是那些无所事事的瞬间,让我们更能思考人生的意义。

再说说他的设计哲学,原研哉常常提到“永恒的价值”。

他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像是经典的老歌,越听越有味道。

原研哉PPT课件

原研哉PPT课件

*
53
*
54
长野冬奥会开幕式节目册设计
*
55
*
56
*
57
II
*
58
松 屋 银 座 视 觉 系 统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梅田医院的导向系统和VI
*
65
*
66
*
67
*
68
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
*
69
*
70
*
71
*
72
海报设计作品
*
73
*
74
*
75
“抱着设计理念生活的设计师,不 只是解决问题,更要早社会一步, 先提出问题来。”
*
28


察→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空”
*
45
“禅”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2
无印良品MUJI
“无印良品(MUJI)”创始于日本,其 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虽然 极力淡化品牌意识,但它遵循统一 设计理念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无不诠 释着“无印良品”的品牌形象,它 所倡导的自然、简约、质朴的生活 方*式也大受品位人士推崇。 3

原研哉《蘑菇云》设计理念

原研哉《蘑菇云》设计理念

原研哉《蘑菇云》设计理念原研哉(Kenyahara,1958/6/11),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

原研哉的设计常常给人一种无中生有、似空非空的感受,具有区别于西方写实的传统东方所强调的气韵,也自然流露出禅宗的意味。

在他的设计中更多的关注人作为本体的感受,并未将商业或者利益至于设计的源头,而是深入的寻求文化的内涵,艺术的本质,从而引导人们更加舒适的走向经济领域。

原研哉设计的灵魂与其说剖析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不如说解读他的设计灵魂。

因为设计本身就是原研哉的工作,因此他欣赏过大量的艺术作品、了解过诸多创新理念、接触过许多优秀的设计师。

但长此以往中,看惯了千姿百态的设计,他开始追求一种事物的本源,回归简与空,认为那才是事物最美、最纯净的一面。

是他称之为“白”的东西,是一种自然的回归,一个无中生有的境界。

因此他著书《白》,向人描述“白”的意境,引导人们走出千华,脱离混沌,走进真正的内心。

“白”便是他所追求的设计灵魂。

的确,云是白的、墙是白的、纸是白的,作为一种世界的底色好似无人注意到它的存在,但却在无人察觉中,生活却处处皆白。

因为它是人类认知最舒适的存在,最能发挥想象的空间,最不扰乱思绪、感觉和平的存在。

也受到日本“禅学”思想的影响,“白”对于原研哉先生来说成了最神圣的存在。

无论从对“白”的解析,还是他的诸多设计作品,都展现了他的一颗纯洁、质朴的设计之心。

正如“无印良品”中的商品,风格都是简单的、朴素的,充分体现出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以及2003年无印良品的“地平线”海报系列广告中所表现的无中生有、无有转换的意境也是秉承了一种“虚无”的设计理念。

留心、分享与挖掘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谈到过,他的理念是未来的变换与发展并非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等着我们去挖掘,而是处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物去加以改进、加以创新。

我们在设计的中央,并不是远方。

设计并非是外形的改变、并非是全部的改头换面、并非是一味的创新,并非脱离世界、脱离历史的一门独创。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

【图书简介】 - 设计中的设计大约九年前,我在筹备“视觉语言从书”的过程中,认识了原研哉。

当时做这套书的目的,是想向中国系统地绍介日本设计师和设计动向。

为此,我走访了许多设计师,和他们交谈,进行采访。

之所以选择原研哉,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设计既感性又理性。

他的设计不是纯粹的平面设计,而是以建筑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设计。

虽然他做的是平面设计,但在他的理念中,即使是“平面”,也是立体建筑物的一个部分,所以具有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后来,我经过与他的详细交谈才了解到,原来他进入平面设计领域其实是一个偶然。

他一直想从事的是建筑设计,而他的母亲是一个书法家。

建筑世界的空间感与书法世界的文化感,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对平面设计心存抗拒。

正如他在本书中所提到的,在他刚从事这个行业时,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设计师。

因为在他看来,仅仅是依靠设计的才能谋生并不是成为一个设计师的充分理由,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应该能够丰富设计这一概念。

“设计师的工作,并不只是设计实践。

在当前环境中,为设计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所,并对设计领域重新配置,对于设计师来说,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工作。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原研哉认真阐述了“设计领域的再配置” 这一问题。

显然,他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而是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的本质功能,以充满自省的精神在深化和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

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

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

这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

“设计到底是什么?”为了给出自己的答案,原研哉回顾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并且策划了“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通过与许多设计师的互动一起来思考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在设计实践中,原研哉试图建立一种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让平面设计不仅能作用于人的视觉,而且能够触动人的所有感官。

作为日本著名品牌“无印良品”的设计委员,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原研哉这老哥,他的设计理念就像是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我这个设计小白的心里。

以前我看设计,就看个表面,哇,这个东西颜色好看,那个形状很酷。

但原研哉告诉我,设计可没这么简单。

他说设计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就像他做的那个无印良品的设计,简单到极致。

无印良品的东西乍一看普普通通,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但你越看就越觉得妙。

比如说无印良品的那些家居用品,它们没有刻意去迎合什么流行的风格,就是以一种最自然、最纯粹的姿态存在着。

这就像是一个低调的高手,不需要大喊大叫来证明自己的厉害。

这种简单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去掉了所有不必要的东西之后剩下的精华。

就好比我们做人,有时候把那些虚荣、浮夸的东西都扔掉,剩下的那个真诚、质朴的自己才是最有魅力的。

书里他提到的重新设计的概念也特别酷。

他把那些我们平常觉得已经固定了样子的东西,比如名片、卫生纸,都重新捣鼓了一遍。

他把名片设计成透明的,这想法就像是突然从外星来的一样新奇。

我当时就想,哇塞,名片还能这么玩?这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东西的外观,更是在挑战我们对这些日常物品的固有认知。

就像有人突然告诉你,猪会飞一样,虽然有点夸张,但就是这种打破常规的感觉。

而且这种重新设计让我意识到,设计不是闭门造车,不是设计师自己在那瞎想一些炫酷的东西,而是要从生活中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视的需求和可能性。

原研哉在设计中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运用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不是简单地把自然元素或者传统文化的图案往作品上一贴就完事了,而是把那种自然的精神、文化的内涵融入进去。

他在一些作品里展现出的日本传统美学,那种宁静、淡雅的感觉,就像一股清泉流进心里。

我感觉他像是一个文化的使者,把日本的传统文化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段推向了世界。

这就好比是把家里祖传的宝贝拿出来,经过精心打磨,然后放在一个超级炫酷的展示柜里,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它的美。

他对于信息传达的思考也很深刻。

他说设计是为了传达信息,要让信息清晰、准确地到达受众的心里。

原研哉的设计之道与道

原研哉的设计之道与道

原研哉的设计之道与道作者:林梦怡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6期“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他认为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道教以“道”名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派生,即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社会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

而“道”正是原研哉的设计之道!当人们为正电的发现与应用,机器的出现,电脑的产生,信息社会的到来这种以科学技术为社会主导力量欢呼时,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却说出“我们与其裹挟其中,一同向前,倒不如停下来,侧耳倾听这个时代的哀声”。

“日常”是原研哉反复提到的一个词,他认为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于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在他看来,这是设计的源泉,也是设计的意义。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认为,睿智就在自然之中,而人们都要吸取这睿智来生存。

这种找回对自然与生命的同感,正与我国崇拜自然的道教宗教观不谋而合。

老子的自然之道,他认为自然世界就是我们的文化规范。

1.无中生有在给无印良品的概念提案中,原研哉提出“无中生有”的理念,或曰“空”,这是对想象力的唤醒,与姚斯谈论文本时提出的“召唤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有时候,可以用空无一物的容器取代信息本身,为受众留出想象的空间。

”书中这样说: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问题关系到地球与人类的未来。

我们今天要解决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寻找到更为有效的对策。

我对无印良品的概念提案,用一句话说,就是“虚无”广告本身并没有明确的商品信息,而是呈现出一个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的容器。

所以,在无印良品的广告里,看不到任何明确的商品信息——看似空无一物,实则海纳百川。

而原研哉为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的无印良品而设计的地平线系列的概念宣传中,在我认为实是一个比无中生有更了不起的创造。

日本人更侧重人的神性,将睿智视为人类存在的重要因素的“自然的睿智”的观念,与原研哉在他作品中所展现的自然之道,有着很深的“道神一元”的影子。

原研哉设计理念

原研哉设计理念

原研哉设计理念原研哉是日本设计界的传奇人物,他被誉为“日本设计圣父”,对于现代产业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是以简约、实用和人性化为核心,他强调产品应该追求简洁的形式和功能,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首先,原研哉提倡“简约”的设计风格。

他追求简单明了的设计语言,把设计元素减到最简,以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美感。

在他看来,简约是一种对设计的最高赞美,简约的设计能够凸显产品的核心功能,提供直观的用户体验。

他通过去除多余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让产品的形式更加纯粹和纯净。

他曾经说过:“形式只是功能的延伸。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的理解,他认为产品的形式应该是功能的延伸和体现。

其次,原研哉重视产品的实用性。

他强调设计应该紧密结合产品的使用环境和使用需求,摒弃一切繁复和不必要的设计。

他通过深入研究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创造出符合用户期待的产品。

他认为产品设计应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解决用户真正的问题,并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使用体验。

他认为好的产品设计不仅是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还应该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让用户对产品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原研哉强调人性化设计。

他认为设计的本质是为人服务,因此设计要关注人的需求和感受。

他在设计中注重人的体验和情感,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提供更符合人的习惯和心理需求的产品。

他认为设计师应该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善于倾听用户的需求和意见,以此为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改进。

总的来说,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以简约、实用和人性化为核心,他的设计作品以其简单明了的形式和独特的功能而著名。

他的设计理念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激励着设计师们追求简洁、实用和人情味的设计。

他的设计作品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信仰。

优客工场毛大庆:让更多平行世界的人能够相互遇见

优客工场毛大庆:让更多平行世界的人能够相互遇见

优客工场毛大庆:让更多平行世界的人能够相互遇见未来在共享经济领域里面,真正的进步应该是用户监管、运营监管、数据监管,这才会迎来共享经济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华夏基石e洞察·2017/09/18 08:52共享经济作者:毛大庆一、扑面而来的未来在《人类简史》这本书里,一个小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

作者说,人跟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大家能够一起谈论或者想象一些虚构的事情。

人类掌握语言之后,语言给大家带来的最大帮助就是编造八卦和传播八卦。

在编造、虚构的过程中,未来就逐渐地被大家描述了出来。

这是此书里让我感觉最有意思的细节。

凡尔纳说,但凡人能想象之事,必有人能将其实现。

我很佩服他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今天,将近50位演讲嘉宾联合想象的事情,在未来的20年、30年、50年内,会被正在路上的90后、00后创新者们去一一实现。

《人类简史》也描述到,人变成智人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被赋予了认知能力。

这个认知能力是大家可以一起去想象那些不存在的事情,包括国家、制度、公司、人际关系等。

我们从没有感觉像今天这样,需要一个联合想象的舞台。

所以我们搭建了一个这样的舞台,希望在每年9月份给大家奉献一个思想跟精神的狂欢party,而不是conference,来迎接那些我们完全没有感知、完全没有准备的扑面而来的未来。

今天我想讲的话是,未来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这是行进中的未来。

二、人类社会进步的线索当我们撇开政治、意识形态、国家、种族之后,谈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无外乎两条线索。

一条线索是经济形态的变化,另一条线索是科技形态的变化。

在经济形态的变化上,农业经济的时候,人们的辛勤劳作换来满足自我的消费,生产力极度低下,生活效率非常低,几乎没有经济剩余。

到了工业时代,科学技术使得人们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情况下,换取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换来经济规模的迅速提升。

在这样的过程里,现代消费主义鼓吹把剩余存量继续投入到扩大再生产里面,于是乎,人类迎来了经济的巨大发展,但是同时也因为垄断、寡头的产生,刺激和产生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以及大量的资源浪费。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变化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变化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变化原研哉是日本设计师,他被誉为现代日本设计之父,对于整个设计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在不同的阶段有所变化,下面将对其设计理念变化进行描述。

原研哉的设计理念的第一个阶段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期。

在这个阶段,他受到了现代西方设计的影响,尤其是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哲学。

他对于简洁、功能性和工艺性的追求可以在他早期的作品中看到。

他热衷于使用简洁的几何形状和直线,追求产品的实用性和美感的统一。

他的设计注重材料的自然表现和纯粹性,追求浓缩精华的设计原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发生了转变。

在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中,他逐渐意识到这种功能性和实用性的设计思维的局限性。

他开始反思设计的意义和目标。

他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应当是能够给人以情感和感知的体验的,不仅仅追求功能性和实用性的一种工具。

他开始关注设计对人类情感和精神体验的影响。

因此,原研哉的设计理念的第二个阶段是注重情感和感知的设计。

他认为设计应当能够唤起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振。

他注重设计语言的表达和情感共享。

他尝试通过使用具有情感共鸣的色彩、材质和形式来创造令人愉悦和感动的设计。

他的设计越来越注重视觉和感官的冲击,注重设计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故事。

与此同时,原研哉的设计理念也开始更加关注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

他认为设计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他提倡使用可回收和可再利用的材料,设计出寿命更长、更注重节能和环保的产品。

他的设计理念逐渐转向注重生态文明和社会责任的方向。

综上所述,原研哉的设计理念经历了从功能性和实用性到情感和感知,再到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转变。

他的设计理念随着个人成长和社会变化而不断演进。

他的设计作品不仅仅追求功能和实用,更注重人的情感体验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种变化和追求使得他成为了一位全球尊重的设计大师。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感触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感触

《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感触《设计中的设计》读书笔记感触1在拜读原研哉先生的《设计中的设计》时,每每读到精彩的语句是,便不由的的引发阵阵感慨,也引得我不断地就设计问题进行思考。

为了抓住瞬间的灵感,便以随笔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所感所悟,边读边记录。

仅为自己的一点拙见,与大家一同分享交流。

1、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设计的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的价值观或是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我认为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实际物质上的需求或是满足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其最高的境界是通过设计、或是消费者共同参与设计的过程而让消费者获得一份感动、得到精神上一种收获。

例如我曾经看到的一个充气椅子的设计,若是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椅子也可以满足坐的需求,但是设计师却在与主体的四周连有一些充气小动物的造型,当人坐到主体上时,主体椅子内的气体就会因为挤压的原因通过相连的软管进入到小动物的体内,这些小动物就“站起来”,这样不乏童趣,为平日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份活力。

2、坂茂与卫生纸其卫生纸中间的芯是方形的,在抽取卷上取卫生纸时会因为阻力问题而发出咔哒的声音。

这种阻力发出的信息和实现的功能便是节约能源。

另外在卫生纸的排列上也可以紧密排列而节省空间。

由此而见,设计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

针对现状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设计这个媒介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是揭露这个问题,引发使用者的思考。

设计也是为社会而服务。

就如同一些大师通过自己的招贴设计号召人们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3、佐藤雅彦与出入境章正是因为对沟通的法则很有心得,又能够在实践中很好的应用,他在许多领域都很活跃。

我认为,设计是通过设计品进行的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心灵的沟通。

出入境章是一个向左或是向右飞行的飞机,这个设计不仅使得出入境手续一目了然,而且给人留下了难忘的惊喜。

为这个程式化的手续中增添了一份情趣,从而增加了旅客对这个国家的喜爱。

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

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今日分享一篇读书笔记,源自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所著《设计中的设计》,该书主要解答设计师的终极之问:设计究竟是什么,主要内容:时代的迷茫、设计的产生、设计的发展历程、设计的未来。

1 时代的迷茫侧耳倾听:科技、经济快步向前,人们却来不及形成新的审美意识,侧耳倾听这个时代的哀声。

我们与其裹挟其中,一同向前,倒不如停下来,侧耳倾听这个时代的哀声。

时代向前发展,并不一定就代表文明的进步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是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

如果能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

只有能够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

信息时代我们遇到曾遭遇过的窘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今天的我们一样面对着日新月异的景象,我们实在应该停下脚步,返身回顾设计是如何诞生的。

(1)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2)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曾遇到过和我们信息时代同样的困惑,于是,原研哉带领我们回顾设计的发展历程。

设计的产生引子: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形成“设计”的思想,可以被作为现代设计的原点。

工业革命颠覆了文化传统(1)机械化生产速度惊人,粗糙的产品大量出现,颠覆了欧洲传统的手工文化形成的精细、优雅风格。

(2)即使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时代的进步,但由此带来的对传统美感的践踏,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

那些热爱生活的人,面对眼前的景象,开始感到危机,为旧日审美的流逝而倍感痛心。

(3)然而,潮流不可逆转,无论人们怎么反对机械化生产,一个时代就这样到来了。

提出疑问:在追求美感的同时,如何平衡创造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从何处着眼才能对这种关系进行准确的观察?进入十九世纪:随着市民社会的成熟,出现了一种与艺术不同的感受性(1)人们希望能够“创造出用着顺手的东西,创造出良好的生活环境,并由此感受到生活中的喜悦”。

(2)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极其粗糙的日用品显然不再能满足人们的欲求,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广泛展开,人们由于昔日纤细的生活感受的丧失而遭受的审美创伤日趋严重。

华为创新

华为创新

华为创新
作者:于靖园
来源:《小康》2017年第13期
在采访《华为创新》一书的作者前,我就是华为手机的忠实用户,也是感受华为创新的消费者。

在遇到华为手机之前,我一直使用诺基亚、爱立信、苹果等外国品牌手机。

而华为手机近两年的发展,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华为手机,甚至在美国纽约这样的国际发达都市,华为手机也成为了电子产品店内备受追捧的产品。

华为的P9是我使用的第一部华为手机,广告里,它的莱卡镜头吸引了我。

在购买后,我发现,这真的是与莱卡合作设计制作的手机相机功能,这部手机拍出来的照片与莱卡相机的效果一样,而操作起来也更加简便。

现在我使用的手机是华为P10手机,它与P9相比,增加了前置的莱卡镜头,让喜爱自拍的群体爱不释手。

这对于我们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就是非常实用、非常了不起的创新了。

现在几乎每个企业、每个研制的产品都在说创新,与创新沾边,但是在我看来,真正有意义的创新恐怕是要与生活息息相关,改善生活的品质,改善消费者的使用舒适度。

我想,毫无疑问,华为做到了这一点。

为国产品牌感到骄傲并期待更多的创新产品。

杨文庆:用差异化服务推动和完善工业设计在产业创新中的领导力

杨文庆:用差异化服务推动和完善工业设计在产业创新中的领导力

杨文庆:用差异化服务推动和完善工业设计在产业创新中的领导力作者:来源:《设计》2020年第10期楊文庆,龙域设计(LOE DESIGN)创始人,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教授(长聘轨、设计实践型)。

曾获中国工业设计十佳杰出设计师称号;多次获得国际设计大奖。

担任过IF设计大奖的中国评委、金点设计奖评委和香港智营设计大赏评委。

1995年创立龙域设计LOE,目前已成为集设计研究、设计策划和设计服务于一身的专业设计咨询公司,曾获评“中国工业设计十佳设计服务机构”和‘上海原创大师工作室”称号,是上海最具规模和活力的工业设计公司之一。

多年来为曾为英特尔、雀巢、飞利浦、三星、华为、海尔、中车、腾讯等国内外企业提供设计和咨询服务。

“目前LOE不再去想做大、做全,而是思考怎么做自己。

什么才是客户未来需要的?我们的服务与其他的设计公司有什么差异?如果大家都能做的事情,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去做?”杨文庆表示,现在的LOE更想去做一些比较有趣的事、有挑战性的事、有意义的事,来体现存在的价值。

“或许每家设计公司都在想这样的问题,虽然各自的经历不同.但都渴望用差异化的服务作为自身的特色,来回馈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厚爱,推动和完善工业设计在产业创新中的领导力。

”《设计》杨文庆《设计》:龙域设计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反映着中国工业设计怎样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成立最早的工业设计公司之一,龙域设计的设计方法论、设计流程以及研发战略经历了怎样的迭代?杨文庆:虽然我们很多时候会把公司的成长归咎于自己的努力,但其实机遇有时候更为重要。

工业设计的发展和制造业密不可分,和产业的兴衰休戚相关,共生共荣。

离开了产业作为基础,工业设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LOE非常幸运成长于中国经济和中国制造飞速发展的阶段,也很荣幸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后走向工业化、信息化的历史进程。

LOE的发展也正是中国工业设计发展的一个缩影。

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成3个阶段。

尤原庆(华为设计总监)的设计之道与成长之路

尤原庆(华为设计总监)的设计之道与成长之路

他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两个:坚定与明星。

他做任何事情,和任何人说话,都是不太能微笑的。

他会深深盯着你的眼睛,把事情说清楚,坚定的令人发指。

他的下属会觉得他的安排必须执行,他的同级会觉得他真实可靠,他的上级会觉得他有思路执行力强。

那个时候刚刚进入工作的我有很多问题,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和同事沟通的时候。

那些Stanford,Harvard的MBA们,经常对着一个设计案进行反复修改,对我咄咄逼人。

我被他们盯久了就心虚,有时会思维飘忽、眼神游离、信心减少,设计讨论自然就妥协居多。

后来学到L的必杀技。

任何设计中针锋相对的讨论,对自己有信心的部分,我会深深吸一口气,盯着对方,把我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一一说清楚,用逻辑和眼神让对方觉得你是认真且不会退缩的。

很快就发现,我的设计工作比以前顺利了很多。

我一直觉得L的这个坚定的眼神方法是设计讨论的关键之一。

第二个印象是,明星。

招聘我的时候,L单独面试我,说,”我团队只要明星,其他的不要,你可以么?”我默默地回答:”我可以!”(无语,我找工作,我难道说不可以么……)后来,我才发现L的这个思想会直接影响团队。

我们团队每个人的产出和曝光都远远大于平级团队,在任何场合都是闪光的。

L奉行的团队思路是,团队每个人都要很强,才能保证团队很强,不留一丝平庸。

很激进的想法,木秀于林,团队在公司受到各种风险挑战,我当时也觉得中庸也许会好些。

后来团队散了,团队每个人都到新的岗位独当一面做的很好,我才似乎明白了什么。

后来回国,开始有一定数量的自己的团队。

或多或少我把L的管理思路用到工作中。

作为一个10-20人的小设计团队,在腾讯2年,得到22个公司奖项,培养了4个T3,中途离开的设计师也都在新的岗位闪光,我才知道L 的构思有多巧妙。

人是容易被影响和同化的,一个明星的氛围,就会有明星的要求和明星的产出。

L后来创业了,他公司的投资者名单全是来自他工作过的公司的高管们,明星特质尽显。

二,设计人生与向下管理一定得说R先生,我的第一个设计经理,德国裔美国人,做设计20多年,工作过我听说过的所有互联网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两个:坚定与明星。

他做任何事情,和任何人说话,都是不太能微笑的。

他会深深盯着你的眼睛,把事情说清楚,坚定的令人发指。

他的下属会觉得他的安排必须执行,他的同级会觉得他真实可靠,他的上级会觉得他有思路执行力强。

那个时候刚刚进入工作的我有很多问题,最典型的一个就是和同事沟通的时候。

那些Stanford,Harvard的MBA们,经常对着一个设计案进行反复修改,对我咄咄逼人。

我被他们盯久了就心虚,有时会思维飘忽、眼神游离、信心减少,设计讨论自然就妥协居多。

后来学到L的必杀技。

任何设计中针锋相对的讨论,对自己有信心的部分,我会深深吸一口气,盯着对方,把我的设计思路和解决方案一一说清楚,用逻辑和眼神让对方觉得你是认真且不会退缩的。

很快就发现,我的设计工作比以前顺利了很多。

我一直觉得L的这个坚定的眼神方法是设计讨论的关键之一。

第二个印象是,明星。

招聘我的时候,L单独面试我,说,”我团队只要明星,其他的不要,你可以么?”我默默地回答:”我可以!”(无语,我找工作,我难道说不可以么……)后来,我才发现L的这个思想会直接影响团队。

我们团队每个人的产出和曝光都远远大于平级团队,在任何场合都是闪光的。

L奉行的团队思路是,团队每个人都要很强,才能保证团队很强,不留一丝平庸。

很激进的想法,木秀于林,团队在公司受到各种风险挑战,我当时也觉得中庸也许会好些。

后来团队散了,团队每个人都到新的岗位独当一面做的很好,我才似乎明白了什么。

后来回国,开始有一定数量的自己的团队。

或多或少我把L的管理思路用到工作中。

作为一个10-20人的小设计团队,在腾讯2年,得到22个公司奖项,培养了4个T3,中途离开的设计师也都在新的岗位闪光,我才知道L 的构思有多巧妙。

人是容易被影响和同化的,一个明星的氛围,就会有明星的要求和明星的产出。

L后来创业了,他公司的投资者名单全是来自他工作过的公司的高管们,明星特质尽显。

二,设计人生与向下管理一定得说R先生,我的第一个设计经理,德国裔美国人,做设计20多年,工作过我听说过的所有互联网公司。

和他一起工作,我学会了两个设计师必须懂的点,一个是他把设计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设计气息泛滥的厉害,时时刻刻追求极致,一个是他对我的向下管理方式,让我体会到设计师作为管理者的温情和文艺。

R有一点我学不会。

他出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别人一眼就知道他是做设计的。

金属质感的耳钉,精致的打扮,家里艺术品的布局,对每个生活细节的设计极致追求,都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我也开始理解在生活中伴随一些设计思考能给工作带来的好处。

作为硅谷的中国人,大部分人看你都觉得你是编程的,这些形象是可以改变的。

像R一样,文艺青年的聊天方式,对设计的热情和执着,话题集中在设计领域以及相关,对美的感知,对生活的热爱。

我发现经常在工作场合外给同事讲解对设计的理解,好处开始出现。

首先,他们对你的设计专业更信任,觉得以后的设计工作就是得你做;其次,你平时对他们的设计灌输,在工作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你和他们的设计理解、对美好事物的认知、对生活的感悟都开始趋向一致,设计评审出奇的顺利并有亮点迸发,后续就是一个和谐高效的合作关系。

R的向下管理是我之后设计管理工作的基准。

有一次,我接了一个大项目的交互设计,R很忙没空理我,所以整个产品周期他没有太参与设计。

项目发布前,有一个平时不太合作的开发团队,改了我的设计,导致几个平台设计不能统一实现。

当时R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先去给产品负责人说了一声要统一,然后给改我设计的那个开发团队说了一声要统一,然后把我带进一个会议室。

我心里想,这次肯定会被训。

会议不是按照我的预期发生。

R先分析了这个问题,讲述全局把控力的权责,更多是产品负责人和开发负责人的事情,我还资浅没有权限看到所有情况。

他马上说了但是,但是我没有全局眼光,直接导致了问题的产生。

然后他拿出一张打印精美的纸片,上面写了他心中认为设计师最需要掌握的五个设计点。

纸片上每个标题和内容都是细致的字体、精美的排版,让我印象深刻。

他最后说,”我不会说你这次做的不好,但是我希望看到你的进步,希望看到你能慢慢做到这几点。

”R是真正的向下管理,我很喜欢这种方式。

他给我的那五点,我一直留着,我也一直去做。

还记得那个时候作为一个纯粹的交互设计师,我的世界就是架构化、逻辑化、层次化、功能化、理性化,我认为视觉设计才是负责美这个层面。

R给我写的第一点就是:“交互设计师,也要懂得美。

”醍醐灌顶,那时整个设计的意义在我的世界里都充实起来。

后面我跟着这个思路做设计、做文档、做设计分享,以及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太多的好处都来自R的指导。

后来做设计管理,向下管理是我的一致风格和指导思想。

R还在硅谷追求他自己心中的设计,继续他在旧金山的艺术生活,继续精心打造他刚买的有80年历史的老房子。

三,努力偶尔有朋友觉得我一直很努力,从读书到工作,都不懒散。

其实和K比,我还差得远。

K是真正的学霸,加州理工的本科,Stanford的硕士,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来说,这个学历够了。

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工作最忙的时候,花了三年兼职在Berkeley读完了金融方向的MBA。

看到他每天上班忙的不行,每天晚上还要做作业,做项目讨论,周六全天上课,周日参加MBA活动,我就问他,”你累不累,这几年你什么休息都没有,没有假期,没有休闲,没有一天是放松的。

”他说,”现在还有精力,我还想努力。

”我当时还年轻幼稚,天天下班后,和老婆想着怎么玩怎么休闲,不能理解K的努力的涵义。

其实现在才了解,想去努力的时候,也许你已经老了。

如果当时跟K一样,去Berkeley把MBA读下来,是不是现在是另外一个样子?我已经不知道了。

现在的工作的繁忙,已经没有时间去想再求学了。

从K那里学到的努力这个特性,在设计路上一直重要。

一个设计方案,大家的产出都是一套稿。

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你努力的思考、你多方案的准备、你全面的把握、你反复地挑战自己的场景,最后都会呈现在这一个设计方案上。

记得有一个设计任务,我两周做了数十稿,每天改两稿的节奏,把自己折磨的不行,和同事天天吵架争取设计细节,硬着头皮天天顶着老板的压力去反复修改设计。

结果产品完成后,从AppStore类目里的39名冲到了第1名,一年没有动过冠军位置,背后的辛苦和努力,只有自己知道。

时刻都要记得,每天都要努力,每天都要有价值。

K现在不在互联网公司了,去了大投行发光发热,他混得再好我也不会吃惊。

四,执行力和社交能力C也是学霸,Cornell四年GPA4.1(满分是4,只有部分课程得到A+,才有可能4.1),专业排名全年级第一,Stanford硕士两年GPA4.1,专业排名继续全年级第一。

但是看他,我震撼的不仅仅是他的学习能力,而是他的是执行力和社交能力。

设计师不缺创意和灵感,不缺浪漫的人文情怀,但是很多设计师的执行力不足。

C是一个执行力天才。

在任何场合,他都是焦点。

作为产品经理,他在设计头脑风暴中提供的创意肯定不是最多的,但是他风风火火在会议里各种组织搜集整理,让所有人觉得他才是设计师。

任何的会议结束后,他那里都能有立即产生的执行项,并在最短时间落实和跟进。

那个时候我正在一个很大的瓶颈期,设计基本功略有,但是项目推动困难。

把C的执行力学习到很小一部分,就对我的设计工作产生了很多的价值。

那半年项目推动是前面我一年的总和还多。

甚至在中间5个月没有产品经理的日子,我自愿兼产品经理角色,落地两个大版本。

后来C找我,说,”Yoyo,转产品经理吧,更high。

”我太喜欢设计,所以回答,”算了吧,我还是想保留我艺术家的情怀lol”。

不过,C的社交能力我就学不会了。

C能认识当时公司园区6000人的一半并随时进行一次亲切交谈,望尘莫及……C比我大两岁,他在新加坡参加过兵役几年,所以和我工作时间长度一样。

他工作三年后就任硅谷大公司的产品总监,对一般人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务。

我相信执行力和社交能力是他的最大核心竞争力。

五,捕捉生活中的美最后得说下M,我入门设计的老师。

他教会我,在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设计,因为设计无处不在。

他讲过一个好笑的故事,他去任何机场都会拼命拍照,找设计的问题和灵感,后来有机场保安制止他,他就开始用个小本子到处画……大家不妨想想,朋友圈和微博里时刻分享着生活中的丝丝扣扣的细节的人,是不是设计师居多啊?:)从M那里学来的,就是要锻炼自己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也可以触类旁通给设计带来灵感。

特别是在与对设计不敏感的同事交流中,可以用生活的例子来佐证你的设计思路,往往是最亲切最有效的方法。

当时想写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在本子上零零散散写了20多个我想写的人以及他们的特性,为了简洁,缩减到5个。

关键不是他们是什么样子,关键是任何场景我们都可以从其他人学到宝贵的东西,因为我们是最敏感最聪明的这群设计师。

:)谢谢阅读!我的微博:/youwenwenixd我的博客:/thanks,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