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大全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ee3a23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6d.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归纳大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经典文体,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阅读和理解文言文可能是一项挑战。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本文将归纳总结一些常用的技巧和方法。
一、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句子结构较为复杂,常常采用倒装、并列、状语从句等形式。
为了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我们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分析。
首先,要明确主谓宾的关系,即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其次,要注意判断句子中是否存在修饰成分,如状语、补语等;最后,要理解句子的主要逻辑关系,如并列、因果、转折等。
二、辨析词义文言文中有很多古词汇和复杂的词义,有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意思,因此需要正确理解词义。
在翻译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来确定词义,同时可以借助词典或注释进行参考。
此外,要注意一些典型的文言文词汇的意思,比如“勿”表示禁止,“且”表示并且等。
三、注意虚实用词文言文常常使用虚实用词来表达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
在翻译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虚实用词的意思。
有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近义词或使用具体的现代汉语来理解其意思。
此外,还需要注意文言文中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充分理解文章的意思。
四、注意句式的变化文言文中常常使用对仗、颂扬句、排比句等句式,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在翻译时,要注意句式的变化和语法结构的调整。
有时,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调整,保留原有的修辞效果。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现象,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全。
五、模仿原文风格尽管现代汉语和文言文有很大的差异,但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仍然可以考虑模仿原文的风格。
可以通过借用一些古诗文中的句式、词汇或修辞手法,来使翻译更贴近原文的风格。
当然,这需要在确保意思准确的前提下进行,避免过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意义。
总之,文言文的翻译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通过理解句子结构、辨析词义、注意虚实用词、注意句式的变化和模仿原文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e5d330502020740be1e9b86.png)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之一1、保留法(留):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纪时(年、月、日)、封号(帝号、年号、官爵名)、物名(国名、地名、人名、器具名、典章名)等,都可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搬抄即可,不必翻译。
因为此类词语无需也无法用现代汉语进行对译,如果硬作翻译,反会弄巧成拙、让人啼笑皆非。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对曰:“将以衅钟。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2005年福建卷)此句中"吴王、勾践"是人名,"姑苏"是地名,翻译时就不需译出。
又如:"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2001年全国卷)此句中,"骑劫"是一位燕将的姓名(据原文中"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的一句推断为人名),不能错译为"骑兵劫持"之意,否则,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
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文言文好多种翻译方法
![文言文好多种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9098b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c.png)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忠实原文。
此法适用于字词简单、句式结构相似的文言文。
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原文意思进行翻译,不求字字对应。
此法适用于句式复杂、意境深远、难以直译的文言文。
如: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意译: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添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增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
四、减译法减译法,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古文中常见的虚词、重复的词语等,使译文更加简洁。
如:原文: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减译: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五、换译法换译法,即将古文中生僻的词语、成语等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成语替换。
如: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
换译: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像水一样淡泊。
六、分译法分译法,即将长句或复杂句式拆分成若干短句,使译文更加清晰。
如: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分译: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养万物,圣人的最大宝藏是地位。
七、合译法合译法,即将若干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使译文更加紧凑。
如: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合译: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准确、流畅、生动的效果。
然而,无论何种方法,都应以忠实原文为前提,力求让现代读者领略古文之美。
文言文翻译方法整理
![文言文翻译方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531c37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7.png)
自古至今,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一种难以理解的古文。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将整理几种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按照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力求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文言文中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汇。
2. 特定的时间、地点、官职等专有名词,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汇。
3. 文言文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等,可直接翻译为现代汉语中的对应词汇。
例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语言形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文言文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哲理等,难以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达时,可采用意译。
2.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可采用意译。
3. 文言文中的一些口语化表达,可采用意译。
例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为:“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日夜不停。
’”三、增译法增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现代汉语表达更加流畅、易懂,对原文进行适当增补。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在翻译时需补充。
2. 文言文中的一些古代文化背景,在翻译时需补充。
3. 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在翻译时需补充。
例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为:“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们学习的人。
’”四、省译法省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现代汉语表达更加简洁,对原文进行适当删减。
这种方法适用于以下情况:1. 文言文中的一些重复、累赘的表达,在翻译时需删减。
2. 文言文中的一些陈词滥调,在翻译时需删减。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组词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组词](https://img.taocdn.com/s3/m/e4cf985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10.png)
文言文,即古代汉语,是我国古代文献的主要载体。
由于历史变迁,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翻译文言文便成为了一项必备的技能。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按照文言文原文的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具体操作如下:1. 对文言文中的实词进行直译。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它们在句子中充当主要成分。
直译时,应将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相对应的词汇。
2. 对文言文中的虚词进行直译。
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等,它们在句子中起连接、修饰、辅助等作用。
直译时,应根据虚词的语法功能,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相应的虚词。
3. 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进行直译。
文言文中存在一些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直译时,应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将这些特殊句式还原成正常的语序。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文言文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面意思。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一些难以直译或直译后表达效果不佳的句子。
具体操作如下:1. 对文言文中的难译词汇进行意译。
对于一些生僻词汇或古语,直译后难以理解,此时可采用意译,用现代汉语中相近的词汇表达其意思。
2. 对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意译。
文言文中常运用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意译时需将这些修辞手法转化为现代汉语中的相应表达。
三、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过程中,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词汇、地名、官职等进行注释。
具体操作如下:1. 对生僻词汇进行注释。
将文言文中生僻的词汇解释清楚,使读者能够理解其意思。
2. 对地名、官职等进行注释。
对于一些与地理、历史相关的地名、官职等,需进行简要介绍,以便读者了解。
四、结合上下文法结合上下文法,即在翻译文言文时,要充分考虑上下文语境,使翻译后的句子通顺、符合逻辑。
具体操作如下:1. 分析句子结构。
在翻译前,先分析文言文句子的结构,了解其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b5d2dcf770bf78a652954a8.png)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古文翻译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翻译,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
所以,“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特别重要。
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总结下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一起来看看吧!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加。
即加字法。
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 单音节变双音节。
如: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项脊轩志》)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二) 同形异义词取古义。
如:(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上述四例中,(!)“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4)“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
二、减。
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如:(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4) 备盗之出入也。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c33b5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45.png)
文言文翻译十大方法古文翻译,特别是文言文翻译,一直是对于许多人来说的一大难题。
在现代汉语和文言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为了能够准确的理解和翻译文言文,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文言文翻译的十大方法:一、全面深入的了解原文意义在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前,我们必须对原文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语境、意义和背景等。
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理解,我们才能够对文言文进行合理的解释和翻译。
二、捕捉关键词文言文翻译通常伴随着许多冗长的词汇和繁琐的语句。
为了准确地理解意义,我们需要从中挑选出关键词,并加以分析和解释。
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准确的翻译文言文。
三、学会借助现代汉语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感到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存在巨大的隔阂。
然而,在翻译时,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结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进行适当的转化和调整,使翻译更加顺畅和自然。
四、认识典故和常用词汇文言文翻译需要对典故和常用词汇进行认识,因为这些典故和词汇往往体现着文言文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五、结合语境和背景文言文翻译之所以困难,主要是因为文言文语言结构复杂,表达方式独特,需要结合背景和语境,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我们才能够完整地呈现文言文的内涵和意义。
六、善于运用词典和工具为了进行更准确和准确的文言文翻译,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运用词典和其他语言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主题意义。
七、注意文句的主谓宾结构文言文的语言结构比较复杂,尤其是在主谓宾的结构中。
正确的处理这种结构,可以在文言文翻译中获得巨大的优势。
八、了解动词和副词的用法在文言文中,动词和副词是非常重要的词汇。
了解它们的用法和用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九、分清文言文的修饰关系文言文的修饰关系非常重要,它可以把几个词元连接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词汇。
了解这种修饰关系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十、掌握术语和专业知识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我们还需要学习和掌握一些术语和专业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解释和翻译文言文。
文言文解词翻译方法
![文言文解词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a157e09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f.png)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
其言简而意赅,辞藻华美,韵味悠长。
然今之人,鲜有能通其意者。
故解词翻译,乃学文言文之关键。
兹将文言文解词翻译之法,略述如下:一、字面解释法字面解释法,即根据字面意思来解释词语。
此法适用于一些常见的、基本的意思明确的实词。
如“日”字,本义为太阳,引申为时间、日子等。
在文言文中,“日”字多指时间,如“日暮途穷”,即指太阳落山,天色已晚。
二、语境分析法语境分析法,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境来解释。
文言文中的词语,往往因语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
如“色”,在“面色如土”中,指脸色;在“色香味俱佳”中,指颜色。
因此,解词时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含义。
三、音韵分析法音韵分析法,即根据词语的音韵特点来解释。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因音韵相近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意义。
如“马”与“吗”,“衣”与“夷”等。
通过音韵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
四、词性分析法词性分析法,即根据词语的词性来解释。
文言文中的词语,其词性往往与今文不同。
如“行”,在文言文中多为动词,如“行路”,“行礼”;而在今文中,多为名词,如“行列”,“行踪”。
因此,解词时需注意词性的变化。
五、修辞分析法修辞分析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来解释。
文言文中,作者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通过分析修辞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六、成语典故法成语典故法,即根据成语中的典故来解释。
文言文中,许多成语都来源于古代的故事或传说。
如“杯弓蛇影”,“画蛇添足”等。
了解成语的典故,有助于我们理解词语的含义。
七、类推法类推法,即根据同类词语的含义来解释。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意思相近,可以通过类比来推断其含义。
如“青”与“碧”,“绿”与“翠”等。
通过类推,可以扩大我们的词汇量,提高解词能力。
八、归纳总结法归纳总结法,即对文言文中常见的词语进行归纳总结。
通过对常见词语的整理,我们可以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提高解词的准确性。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94b431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7c.png)
古⽂翻译常⽤的六种⽅法2019-10-27⼀、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词的⽅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睨之,久⽽不去。
见其发⽮⼗中⼋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译为“发箭”、“⼗中⼋九”译为“⼗次中了⼋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然后把上⾯的所有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 “有个卖油的⽼者放下担⼦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次中了⼋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词⼤多是单⾳节词,⽽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双⾳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节词增扩为双⾳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就可以翻译为“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的内容是我们为了通顺⽽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就⾮常通顺了。
由于有的⽂⾔虚词,虚得⽆⼀点实在意思,可不译出;有的⽂⾔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会使句⼦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不译;“也”,表判断的语⽓词,也可不译出。
三、移位法⽂⾔⽂的语⾔顺序和现代汉语的语⾔顺序是很不相同的,⽂⾔⽂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将颠倒了的顺序再颠倒过来,这实际上就是⼀种移位法。
例如:“何以效之?”(《订⿁》)“⼦何恃⽽往?”(《为学》)“微斯⼈,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这些句⼦实际上都是宾语前置句(即倒装句)。
翻译的时候,都得把倒置了的宾语提到前⾯去。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de1d89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f.png)
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学习方法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
因其与学习掌握知识的效率有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语文文言文翻译10大方法,希望有所帮助!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
例3:“君与具来。
”“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
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
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三种情况:1.前置谓语后移例:“甚矣!汝之不惠。
”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
4.介宾短语前移例:“还自扬州。
”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449041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0.png)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基本翻译方法
![文言文基本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030a6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d.png)
文言文,古之文也,其辞简奥,其义深微。
欲通其意,非翻译不可。
然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
盖文言与白话,语言之别,时地之异,风俗之殊,皆使翻译者难以措辞。
故译文言文,须得法度,方能得其中正。
今略述文言文基本翻译方法如下:一、字词翻译1.直译:直译即依字面意思翻译,不增不减。
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译为:“太阳快要落山,气息微弱。
”2.意译:意译即不拘泥于字面,根据文意进行翻译。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为:“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二、句式翻译1.省略翻译:文言文中,省略现象较多,翻译时需补充省略部分。
如:“吾友见吾,大喜。
”译为:“我的朋友见到我,非常高兴。
”2.倒装翻译: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较多,翻译时需调整语序。
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译为:“难道说没有衣服吗?与你同穿战袍。
”3.被动句翻译:文言文中的被动句,翻译时需明确主语和宾语。
如:“吾被擒。
”译为:“我被俘虏了。
”三、修辞翻译1.比喻翻译:比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翻译时需保留比喻意义。
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为:“春风吹得我心情愉悦,马蹄飞快,一天之内看尽了长安城中的美景。
”2.夸张翻译:夸张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翻译时需适当夸张。
如:“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译为:“早上还是一个乡村的郎中,傍晚就能登上天子的殿堂。
”四、整体翻译1.意译为主:翻译文言文时,应以意译为主,力求传达原文的意境和情感。
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译为:“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天已亮,到处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2.保留古风:翻译文言文时,适当保留古风,以体现文言文的韵味。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情怀。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遵循字词、句式、修辞和整体翻译的基本方法,同时注重意译与直译相结合,适当夸张与保留古风,以期达到准确、流畅、生动的翻译效果。
然翻译之道,无穷无尽,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方能不断提高。
文言文翻译方法知识归纳
![文言文翻译方法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3cf9fd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0.png)
文言文,古之汉语也,蕴含深厚文化底蕴,为后世学者所推崇。
然文言文之语言结构与今之白话文相去甚远,翻译文言文需掌握一定方法。
本文将归纳文言文翻译方法,以助学者深入理解古文之美。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直接翻译,将文言文中之字词按照其原意、原词性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法适用于字词意义明确,无需加以解释者。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不拘泥于字词原意,根据上下文语境,将文言文翻译成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语句。
此法适用于字词意义复杂,难以直接翻译者。
例如: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译文: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东流去,无情地冲刷着一切,把千古英雄人物都荡涤得无影无踪。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上下文语境,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连词、介词等,使翻译后的句子更加通顺、连贯。
例如: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四、省译法省译法,即在翻译过程中,省略掉一些在现代汉语中已无实际意义的字词,如虚词、重复的词语等。
例如: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五、活译法活译法,即根据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语法结构等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使翻译后的句子更具有文学韵味。
例如:原文: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译文:这壮丽的河山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曾经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六、综合运用法在翻译文言文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登上鹳雀楼,放眼望去,只见太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没,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总之,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领略古代文化之美。
在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提高翻译水平。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https://img.taocdn.com/s3/m/d5113d11312b3169a551a410.png)
古文今译六字法,系指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最基本、最常用的6种方法,即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和意译法。
可概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实战心得下面试分别举例说明:一、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删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有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也要作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作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反之,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应删去。
如: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也,表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三、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①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四、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这叫保留法。
如: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97b9c9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a.png)
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整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体系,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国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翻译工作中,对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进行整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言文翻译技巧。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最为常见的文言文翻译方法之一,即将文言文句子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文句式和语气的翻译方式。
例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译为“这是一个简陋的房间,只有我的品德能沁人心脾”。
这种方法保留了文言文原文的严谨和雅致,但有时会导致翻译文言文的句子表达晦涩难懂。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在尊重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意境。
例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意译为“如何能低下头颅谄媚权贵,使我无法展露快乐笑容”。
这种方法能更好地传达文言文的含义和情感,使翻译更加通顺流畅。
三、释译法释译法是将文言文原文中不易理解或有歧义的部分推敲至原意,并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
例如:“飒飒寒风浃浃,携裘与食”释译为“呼啸的寒风刺骨,携带着毛皮和食物”。
这种方法在保留原文意思的同时,能更好地解释和阐释文言文的含义,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必要的补充和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
例如:“明日隔帘翠幕低,祗云带里放舟归”增译为“第二天逢帘翠幕低垂,只见小船在云带中放归”。
这种方法能通过增加一些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信息,使文言文的翻译更加全面和清晰。
五、借译法借译法是将文言文中意义相近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借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语或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例如:“翩翩吊儿郎当,于嗟足声”。
借译为“轻轻飘飘地荡漾,唉声叹气”。
这种方法通过借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使翻译更加贴近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词汇使用。
综上所述,各种文言文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释译法、增译法和借译法。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根据原文的含义和情感,选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准确贴切。
文言文面的多种翻译方法
![文言文面的多种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42cade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e.png)
夫文言文,古之言语也,其辞约而义丰,其韵律悠扬,意蕴深远。
然自汉魏以降,言文之别日甚一日,后世学者,欲窥古人之奥,必先精通文言。
然文言文面,晦涩难懂,翻译之难,犹如登天。
故吾辈欲阐扬文言之美,必先探求其翻译之术。
今试论文言文面之多种翻译方法,以飨读者。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以现代汉语直译文言文,力求保持原句之意。
此法简明易懂,便于初学者掌握。
然文言文之精妙,往往在于其含蓄、典雅,直译易失其韵味。
故直译法虽为常用,但不宜滥用。
二、意译法意译法,即不拘泥于文言文之字面意思,而追求传达其精神实质。
此法强调“意”之传达,而非“文”之复制。
意译法能使文言文焕发新的生命力,但需注意,意译之度不宜过宽,以免失真。
三、注释法注释法,即在翻译过程中,对文言文中生僻字词、典故、历史背景等进行注释。
此法有助于读者理解文言文之内涵,但注释过多,易使文章显得冗长。
四、对译法对译法,即以文言文对现代汉语进行翻译。
此法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文言文功底,能使译文更加地道。
然对译法难度较大,非专业人士难以驾驭。
五、语序调整法文言文之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翻译时需对语序进行调整。
此法能使译文更加流畅,但需注意,调整语序时,不可改变原文之意。
六、修辞手法转换法文言文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翻译时需将这些手法转换为现代汉语中相应的修辞手法。
此法能使译文更加生动形象,但需注意,转换过程中,不可破坏原文之意。
七、文化背景补充法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对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翻译时,需对文化背景进行补充说明。
此法有助于读者领略文言文之美,但需注意,补充过多,易使译文显得累赘。
八、综合运用法翻译文言文,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如先以直译法求得大意,再以意译法润色,最后以注释法补充。
此法能使译文更加准确、生动。
总之,文言文面之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学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和译文需求,灵活运用。
然无论何种方法,皆需遵循“忠实、通顺、易懂”的原则,方能使文言文之美得以传承。
文言文各种翻译
![文言文各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7901644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8.png)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直接翻译成白话文,力求保持原文的句式和结构。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达简洁、语法清晰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根据文言文的语义,将其翻译成白话文,力求传达原文的含义。
这种方法适用于表达复杂、内涵丰富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译: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三、注释法注释法是在翻译文言文时,对一些生僻的词语、典故或语法结构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的专业术语或特殊表达。
例如:原文: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注释:拂堤,指拂过堤岸;醉春烟,形容春天的烟雾弥漫,如同醉酒一般。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翻译文言文时,根据语境的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扩展,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或倒装句。
例如:原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增译:孔子登上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
五、减译法减译法是在翻译文言文时,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词语或句子,使译文更加简洁。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的重复句或累赘的表达。
例如: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减译: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学习是否勤奋?总之,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样,应根据具体语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要力求保持原文的韵味和美感,同时使译文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比较常用的文言文翻译
![比较常用的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a8d2d4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12.png)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句的语序和结构。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白差异不大、句子结构简单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着。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灵活变通,不拘泥于字面意义。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白差异较大、句子结构复杂的文言文。
例如: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译文:“青色是从蓝色中提炼出来的,但比蓝色更加鲜艳。
”三、增译法增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的意思,适当地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省略较多、表达较为隐晦的部分。
例如: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是一个君子的表现吗?’”四、减译法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的意思,适当地删减一些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词汇,使译文更加简洁、精炼。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表达较为繁琐、冗余的部分。
例如:原文:“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常常忧愁。
’”五、注译法注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典故进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原文。
这种方法适用于文言文中涉及较多历史、文化背景的部分。
例如:原文:“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并起,百家争鸣。
”译文:“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种学派纷纷兴起。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翻译者具备扎实的文言文功底和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力求使译文准确、通顺、易懂。
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6e2792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a.png)
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古代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语言特点。
研究古代文言文并进行翻译,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传承文化传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古代文言文的翻译时,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准确传达原文的含义和风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古代文言文翻译方法。
一、意译法意译法是对古代文言文进行翻译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强调将原文的意义准确传递出来,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通过理解古代文言文的上下文和语境,译者可以使用现代汉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使用意译法时,译者需要充分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贴近原文的意义。
二、拆字法拆字法是古代文言文翻译常用的方法之一。
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由多个单独的字组成,通过拆分这些字,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和功能。
同时,拆字法也有助于揭示古代文言文中隐含的象形意义或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在使用拆字法时,译者需要了解每个字的基本意义,并结合上下文进行适当的解释。
三、注解法注解法是指在古代文言文翻译中添加注解或注释,以解释原文中的生僻词汇或独特用法。
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和表达方式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或不常用,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可以通过添加注解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
注解可以包括对词汇的解释、背景知识的补充等内容,以增加读者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四、转换法转换法是指将古代文言文中特殊的语法结构或句式转换成现代汉语常用的表达方式。
古代文言文中的语法结构和句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可以使用转换法来使译文更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表达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读者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接受度,使译文更易读。
五、变通法变通法是指译者在古代文言文翻译中,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通和调整。
这种方法允许译者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根据翻译的目的和要求,进行某些调整和变化。
这种方法要求译者熟悉原文的内容和背景,并能够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常用小学文言文翻译
![常用小学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80db68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2c.png)
直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保持原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文言文句子。
例: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文言文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写,以使译文更加通顺易懂。
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意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
三、增译法增译法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语境,添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使译文更加完整。
例:满招损,谦受益。
增译: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则能获得益处。
四、减译法减译法是在直译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省略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使译文更加简洁。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减译: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五、转译法转译法是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修辞手法等,用现代汉语中的相应表达方式进行转换。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转译:人终究会死去,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类比法是将文言文中的事物或概念,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似的事物或概念进行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
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类比:春天睡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七、注解法注解法是对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句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例:苛政猛于虎。
注解:严酷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
总之,小学文言文翻译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们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更好地领略我国古典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小学文言文词汇及其翻译:1. 乃:就是、就是2. 故:所以、因此3. 而:并且、而且4. 于:在、到5. 以:用、因为6. 其:他的、它的7. 所:所……的8. 之:的、之9. 也:了、啊10. 以:因为掌握这些常用词汇的翻译,对于提高小学文言文翻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常用的翻译方法——古文今译六字法: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意译法,简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的文言词。
如“野芳发而幽香”,可译为“野花开散发出清幽的香味”。
增删法:就是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节变成双音节词。
如“齐师伐我”,可译为“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对少数没有相当的词表示的文言虚词可以不译或删去。
“夫环而攻之”中的“夫”在译文时可以删去。
移位法:对一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构不相同的文言句子,在译文时应换成现代汉语的语序加以调整。
如“何陋之有”,是“有何陋”;又如“战于长勺”,应按照“于长勺战”的语序来翻译。
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国号、帝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不必另作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春”“滕子京”“巴陵”可照录不译。
替换法:对少数文言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在译文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如“吾欲之南海”中的“吾”替换为“我”,“之”替换为“去”,全句应译为“我想要去南海”。
意译法:对少数文词不能紧扣原文逐字逐句翻译的,要能在理解句子大概意义的前提下,找出相近的含义加以表示。
如“鸢飞戾天者,望峰叹心”,直译为“鸢飞到天上,看到山峰,就会平息那心”,意译为“那些追逐名利想要飞黄腾达的人,远远望见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两相比较联系上下文意义,显然意译要比直译更准确。
又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直译则为“不因为外物的变化而高兴,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伤”显然不符合语境,此处作者采用的是互文,因此要译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二、正确解释文言实词的技巧
1、由字形、字音推求字义
由象形、会意、指示三种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其字义均和字形有关,这些字占了汉字的绝大部分,分析其字形结构,能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词义。
如“日”构成的汉字多于光和时间有关,据此可以推知《岳阳楼记》中“春和景明”、“日星隐曜”中的“景”和“曜”分别为“日光”和“光芒”。
由于古汉语中存有大量的同音假借现象,我们在解释词义时就不能字字拘泥于本字本义的分析。
当“疑于义者,以声求之”,这就是说一个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不妨从字音方面去考虑。
如《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其中的“阙”若用本义解释为“宫阙”在此显然不通,从字音考虑与“缺”通假,意思就准确了。
2、利用句子结构推断词义
句式的整齐、语意的对应是汉语一大特点,文言文中表现尤为突出,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词义,进而准确地理解原文。
如《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竭”的含义是“使……竭”,即“尽”的意思,那么与其对应的“殚”的含义也可为“使……殚”,即“尽”的意思。
3、利用词的构成推断词义
在文言文里,结构相同的词语或者作同一句子成分的词,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以正确解释词语。
如:“优柔寡断”,“优”对“寡”,“柔”对“断”,后面的“寡断”是“少果断”,那么前面的“优柔”就应该是“多柔和”。
4、结合语境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给文言文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从具体的语言环境出发,根据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作出准确的判断。
如:《马说》“食之不能尽其材”和“一食尽粟一石”中的“食”在两个句中含义完全不同,前者为“喂养”的意思,后者为“吃”的意思。
“策之不以其道”和“执策而临之”中的“策”,依据语言环境,前者为动词“驱使”的意思,后者文名词“鞭子”的意思。
三、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提示
1、检索性筛选它是根据命题人的要求,从书面材料中直接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从文中找中心句、题旨句,找论点句,找文中的中心内容和材料,一般比较浅显,只要细心阅读认真筛选,就能把握。
2、理解性筛选它是以正确把握文章内容为目的的筛选,与前者相比,难度较大。
关键是对所提供的材料要有一个透彻的理解,还要进行必要的联想、比较分析,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以上仅举三个例子加以说明。
语文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的阅读贵在积累和体验,其次才是恰当的方法指导,希望全体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多阅读、多积累,并掌握正确的方法。
译佳林翻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