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学案水圈及水循环 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2.2 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2.2 水圈与水循环教学设计(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2节水圈与水循环第二课时本节内容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水圈的组成。

主要简述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数量,陆地淡水的稀少及冰川的难以利用。

2.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简述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成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海水的运动及影响。

通过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海水运动形式来说明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根据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阐述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

区域认知:从区域视角理解波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综合思维:多角度综合分析海水运动及水循环各环节与地理环节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运用相关科学原理,通过实验演示水循环过程及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说明海水运动与水循环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掌握波浪、潮汐、洋流的特征、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海洋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的资源宝库,也被称作为能量之海。

21世纪海洋能中的潮汐能作为成熟的技术将得到更大规模的利用,波浪能将逐步发展成为行业,潮流能也将得到规模化应用。

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学生阅读课文总结)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的形式包括波浪、潮汐和洋流等。

海水运动的地理意义有:1、输送水、物质和能量;2、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影响全球的气候和天气。

(一)波浪主要是风浪风浪:在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

影响:1、影响港口建筑、航运、船只停泊等;2、有利于净化污染,但也会导致污染加剧;3、可用来发电。

(二)潮汐定义: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运动。

名词解释高潮:水位涨到最高位置时。

低潮:水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

潮差:相邻的高潮与低潮水位差。

涨潮:从低潮到高潮过程。

落潮:从高潮到低潮过程。

如图所示:影响:1、大型船舶可趁涨潮进出河流和港口;2、建潮汐电站,利用潮汐发电。

新教材地理 2.2.2 水圈与水循环导学案(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地理 2.2.2 水圈与水循环导学案(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2节水圈与水循环第二课时1、理解波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4、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5、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掌握波浪、潮汐、洋流的特征、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的形式包括、和等。

海水运动的地理意义有:1、输送、和;2、促进的物质循环;3、影响全球的和。

(一)波浪风浪:在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影响:1、影响港口建筑、、船只等;2、有利于污染,但也会导致污染;3、可用来。

(二)潮汐定义:由月球和太阳的引起的海面周期性运动。

填图:影响:1、大型船舶可趁进出河流和港口;2、建潮汐电站,利用发电。

(三)洋流定义: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作大规模的流动。

主要动力是。

暖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的洋流寒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的洋流熟记理解世界洋流分布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水循环过程及意义定义: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等环节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的类型可分为:1、内循环;2、内循环;大循环在合适位置填上水循环各环节名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分配2、人工降雨——降水环节,增加了3、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增加,地表径流,地下径流4、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分布水循环的意义:1、使不同水体相互、转化,水体得以。

2、促进了区域、圈层之间的迁移。

3、促进各圈层之间的转换,调节地表。

4、改变地表的和生活。

5、改造着地表。

【探究活动】完成P44活动。

1、海水运动的能源中,目前具有广泛开发利用价值的是()①洋流发电②波浪发电③潮汐发电④风力发电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在一个月中,大潮出现的次数和日期分别是()A.一次、农历十五B.一次、农历初一C.两次、农历初一和十五D.一次、农历初一或十五3、下列地理事物或现象中,受洋流影响而形成的是()A.美国西海岸的地中海气候B.亚洲东部的季风气候C.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D.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荒漠4、下列海水运动同能量来源组合正确的一组是()A.波浪—密度差异B.海啸—月球和太阳的引力C.风浪—太阳辐射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5、下列四幅等温线图中,表示北半球寒流分布的是()A.AB.BC.CD.D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6~7题。

高中地理 2.3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3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鲁教版必修1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地理 2.3水圈和水循环教案鲁教版必修1[课标要求]分析:1、水循环的途径及意义2、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地理意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了解水循环的途径、规模,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理解洋流的成因;解释、应用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观察地理图表,收集地理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现状的描述,增强学生对水资源,水环境的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逐渐形成科学发展观。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自制多媒体课件,一幅世界洋流分布图。

[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2、洋流分布规律和意义[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同学们,从太空看到的地球表面大部是什么颜色?(蓝色)为什么会是这种颜色呢?地球表面大约有71%被水所覆盖,地球又有“水球”之称。

水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物质之一。

水以固、液、气三态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地下及生物体中,它相互转化,不断循环运动,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圈层——水圈。

本节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水圈的组成及水的循环、运动。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板书课题]一、水圈的组成。

[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每组一位代表发言,比一比哪一组说出的形式多。

[多媒体课作展示:地球水体的主要形式]大气水 0.001%冰川水圈海洋水 96.54% 湖泊水地表水土壤水江、河水陆地水沼泽水生物水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②在各种水体中,哪一种占的比重最多?哪些水体形式人类可以直接利用?③要求学生按各种水体所占的比重画一幅扇形百分比图。

[展示课件:各种水体所占比重图]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主要有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这些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很小一部分,且分布极不均匀,因此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鲁教版必修一2.3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鲁教版必修一2.3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班级姓名学号第二章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课标要求】1、运用表示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课重难点】1、陆地水体的互相关系。

(重难点)2、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及意义。

(要点)【温故而知新】1、地球的外面圈层包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互相联系、互相限制,形成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它包含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中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知识梳理】(学习要求:联合课本及复习资料P50-52,自主念书,独立思虑达成以下基础知识填补。

)一、互相联系的水体1.从形态上看水在地理环境中以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形式互相转变,形成各样水体。

气态水:数目______,散布______;液态水:数目______,散布次之;固态水:仅在______、______或特别条件下才能存在。

2.从空间散布上看海洋水:占全世界水储量的__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大气水:数目虽少,可是成云致雨的必需条件。

陆地水:包含________、________、沼泽水、土壤水、________、________、生物水等,数目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3.陆地水体互相联系:陆地上各样水体之间拥有___________的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看法: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圈层中经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 种类及主要环节②⑧B ③字母种类A主要环节C特色①蒸发,②,陆地上的水获得增补,水资源得以重生,是A循环③降水,④,最重要的种类,又称为⑤下渗,⑥B循③⑧蒸腾和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极少环蒸发C循环①蒸发,⑦水3、意义(1)使各样水体不停更新,保持全世界水的2)缓解了不一样纬度热量进出不均衡的矛盾;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4)不停塑造着【合作研究】陆地水体的互相关系研究资料人们常说“井水不犯河水”的各样水体倒是“礼尚来往”。

2.2.4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2.4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五、案例亮点
1. 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本案例以实际案例为主线,将水循环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启发式教学:本案例通过设置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了解我国水循环的特点和规律,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3. 能够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关爱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思考、分析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际案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水循环的基本概念、类型、环节及其地理意义。在水循环的过程中,主要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积雪五个环节。通过分析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水循环在全球范围内的作用,以及在我国的特殊表现。此外,本节课还将探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设置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将注重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中收获成长,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一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一

水圈和水循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两项要求:①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②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明确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⑵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读水循环示意图,锻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⑵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了解各种水体的相互转化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循环过程是有规律可寻的,其数量也是有限的。

从而自觉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各种水循环的过程2.水体的各种补给关系【教学难点】水体的各种补给关系以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教案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球上存在着海洋水、湖泊水、江河水、大气水等不同类型的水体,这些水体之间有联系吗?生活中我们经历的雨雪天气,这些大气降水的水分来自哪里,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有没有思考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一、水圈的组成和水循环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水圈的定义,并说说水圈有哪些水体组成。

板书:(一)、水圈的组成讲解:1、定义:水圈是指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我们按照其空间分布可以分为大气水、陆地水、海洋水,其中陆地水体我们还可以将其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具体的分类:大气水河流水地表水湖泊水水圈陆地水冰川水等潜水地下水海洋水承压水讲解:地球表面大约71%被水覆盖,因此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海洋水占地球总水体的96.53%,陆地水大约占3.5%,其余为大气水,淡水仅占全球水体的2.52%。

读图:读课本地球表面淡水组成图,分析各种淡水的比重。

提问:同学们我们通常所能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哪几种水体?回答:(略)讲解:人类能够利用的水体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这些水体在淡水中的比重非常低。

2.2水圈和水循环学案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2水圈和水循环学案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水圈与水循环【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组成。

2.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规律及成因。

3.运用相关知识,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理解波浪、潮汐、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5.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6.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7.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8.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难点】1.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

2.理解影响海水性质变化的因素及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波浪、潮汐、洋流的特征、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过程】一、水圈的组成水圈的主体是,陆地淡水约占,其中绝大多数以形式存在。

分布最广的水体是,其主要以态存在。

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海水的性质主要从、和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温度海水的热量来源:。

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温度随升高而降低;同一海区,夏季温度,冬季温度;垂直方向,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存储于,海洋对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二)盐度定义:单位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影响盐度的因素有;;;等。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水盐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海水盐度。

河流入海口附近盐度。

海水结冰,盐度;海冰融化,盐度。

暖流经过,盐度;寒流经过,盐度。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海区海水盐度最高。

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和。

(三)密度定义:单位海水的质量。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和。

盐度越高,密度越;温度越高,密度越;压力越大,密度越。

不同海区海水密度的差异会影响安全,也会形成流。

三、海水的运动及影响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的形式包括、和等。

海水运动的地理意义有:①输送、和;②促进的物质循环;③影响全球的和。

(一)波浪定义:在作用下形成的海面的波状起伏运动。

影响:1.影响港口建筑、、船只等;2.有利于污染,但也会导致污染;3.可用来。

(二)潮汐定义:由月球和太阳的引起的海面周期性运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 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3节《水圈与水循环》 学案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学习目标】1.说出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问题探究】“长江行”研学旅行游记:我们从泸州出发,坐游轮顺长江而下,一直到东海。

出发当天,上午泸州还热浪滚滚,酷暑难耐,午后,突然黑云压天,雷电交加,暴雨倾盆(地面湿热空气强烈蒸发上升),但不到一个小时就雨过天晴了。

接下来,我们乘邮轮顺江而下,见到了长江水的灵动秀美,见到了三峡大坝的雄伟壮观。

行驶至上海时,因遭遇台风影响,海洋风暴带来强风暴雨,我们被迫停靠在上海的一个小渔村。

当地的渔民指着对岸的崇明岛说:“那片土地是会“生长”的。

”台风过后,我们驶出长江,继续驶向东海,海洋的无边无际让人心旷神怡,不知不觉东海已被乌云笼罩,海上飘起了小雨,我们只好就近登陆返航。

[探究一] 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阅读教材P55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①分别画出这三场雨参与的水循环过程示意图,要求标出水循环的环节名称,并口述水循环的过程。

②分别说出这三场雨主要参与的水循环的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探究二]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结合水循环的过程示意图及教材P56文字,说出下列现象说明的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长江水滚滚东流却并没有流尽。

②三峡大坝利用河流水发电。

③崇明岛(泥沙堆积)的土地是会“生长”的。

[探究三]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改变从东海登陆后,我们直接从上海飞回泸州。

刚出蓝田机场,突然有人指着远处的一片高楼说:“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稻田”。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与该区域5年前相比,现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推测这种变化对水循环蒸发环节的影响。

(3)推测这种变化对水循环下渗环节的影响。

(4)推测这种变化对水循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的影响。

(5)请同学们从水循环角度,说出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

【当堂检测】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4题。

1.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A.①-降水 B.②-蒸发C.③-水汽输送D.④-地表径流2.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A.①B.②C.③D.④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2.2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2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
2.知识难点:
-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及其地理意义。
-分析水资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实际能力。
-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的影响。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圈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运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强化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报告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内容:重点关注学生对水圈与水循环知识的掌握,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标准:以学生能理解、运用水圈与水循环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科素养为评价标准。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图表、资料分析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的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解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提高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圈与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水圈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水圈与水循环的基本知识,理解其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3.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图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水圈与水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研究性作业要注重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导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导学案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知道水圈的特点2、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4、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一、水圈的组成1、水圈的特点:2、陆地淡水的主体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包括:、、、二、水循环1、水循环是指的过程。

2、水循环按照发生的领域分为、、三种。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 B、 C、 D、E、 F、 G、 H、 I、(2)海上内循环主要有环节构成(填字母,下同),陆上内循环主要有环节构成,海陆间循环主要有环节构成。

(3)三类水循环中,是陆地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补充的主要来源。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中的环节影响最大。

(5)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3、水循环的意义:(1)联系了四大圈层,维持全球水的平衡,促进陆地水资源的更新和补充;(2)促进地球上交换和传输;(3)不断塑造 形态。

三、洋流及其地理意义 1、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 流动。

2、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3、洋流按照性质可以分为 和 。

4、暖流是指 的洋流;寒流是指 的洋流。

判断:图2-3-2是“某海区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则甲洋流是A .北半球的暖流B .北半球的寒流C .南半球的暖流D .南半球的寒流5、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请在左图中的适当位置写出各风带的名称并标出风向,在右图中画出洋流分布模式图,用“ ”表示暖流,用“ ”表示寒流。

(1)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 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 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 时针方向运动;(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 海区为中心的 时针方向大洋环流;(3)40°S 形成环球性的 漂流。

(4)北印度洋海区:形成 洋流,冬季 时针方向运动,夏季 时针方向运动。

冬季洋流 夏季洋流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0° 30°30° 0°30° 30°60°60° 60° 60°(1)对沿岸气候的影响①暖流对沿岸气候有作用,例如暖流;②寒流对沿岸气候有作用,例如寒流。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学案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学案2 鲁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3 水圈与水循环学案导学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方式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4、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暖流)。

5、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能绘制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6、阅读有关地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习重难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梳理海洋水一、水圈的组成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淡水二、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大循环):环节最全,和陆地水1、空间类型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陆上内循环2、主要环节:蒸发、、降水、、下渗、联系了四大圈层3、作用促进地球上水体的,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了能量的转化和物质的迁移塑造了三、洋流1.是海洋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暖流:水温比水温高2.分类寒流: 水温比水温高中低纬海区,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特点: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以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特点: 3.分布规律南纬40度附近形成时针方向流动的。

性质为北印度洋海区形成洋流夏季时针冬季时针对气候影响:暖流起到的作用,寒流起到的作用北海道渔场:和寒暖流交汇纽芬兰渔场:和对渔业的影响北海渔场:和4.地理意义上升流海区形成渔场:寒流形成渔场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净化速度,污染范围对航海的影响:航行速度快,巩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淡水中储量最大的水体是()A.河流水 B.淡水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水2.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的水循环是()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地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三者都具有明显的作用3.根据目前科技水平,人类活动对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各环节影响最大的是()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4.下列人类活动违反水循环和水平衡规律的()A.跨流域调水 B.引水灌溉 C.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 D.修建水库读图,回答5~6题:5、若a点所在的线是大陆西岸,b点所在的线是大洋西部,且都在低纬度,则 ( )A.a点附近有暖流流经 B.b点附近有寒流流经C.a点附近有寒流流经 D.b点附近有西风漂流6、若a、b点同在南半球,且分别位于l月份的海洋和陆地上,则不正确的是 ( )A.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较低纬凸出 B.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C.a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D.b点附近的等温线向北凸出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洋流L1和L2的流向可能是 ( )①L1向东流,L2向东流②L1向西流,L2向西流③L1向东流,L2向西流④L1向西流,L2向东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假若L1和L2流向相同 ( )①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②北京昼长夜短③夏威夷高压强盛④亚欧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弯曲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下列四幅洋流示意图,属于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10.在如下图所示的海洋图,哪一幅是北半球大洋东岸寒流分布示意图()我国某河流源于山麓地带,其径流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减少,最后消失。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水圈与水循环》参考学案(第2课时)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水圈与水循环》参考学案(第2课时)

《水圈与水循环》参考学案学习目标: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义。

任务一、洋流的概念与类型什么叫洋流?海洋水体运动的动力是什么?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可分为哪几类?根据成因,洋流可分哪几类?任务二、洋流分布规律(1)读课本P50图2—3—6,说明洋流流向与盛行风向的关系。

(2)结合P50 图2—3—6,把右面洋流模式图补充完整。

(注意风带对洋流的影响)(3)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是怎样的?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向是怎样的?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①北半球:时针,南半球时针;②大洋东岸:流,大洋西岸:流③寒流:从流向,暖流:从流向。

(4)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流向是怎样的?东西两侧的洋流性质有何差异?归纳洋流流向与洋流性质的关系。

①北半球:时针,南半球时针;②大洋东岸:流,大洋西岸:流;③寒流:从流向,暖流:从流向。

(5)南纬40º附近的洋流是怎样的?与北半球同纬度相比,有何不同?(6)观察北印度洋洋流,冬夏季节有何不同?(7)总结世界洋流分规律,并和同组的同学相互说一说。

任务三、洋流的地理意义阅读下图,分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洋流①②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2)图中都柏林和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圣约翰斯常在0℃以下,这是为什么?(3)图中③处是世界著名渔场纽芬兰渔场。

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北美洲时,分别沿图中A、B两条不同路线航行。

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B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A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5)1978年3月,一艘油轮在④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

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水圈和水循环》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3《水圈和水循环》教案XXX《水圈和水循环》教案(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理解洋流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分析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环节,培养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

2.学会运用有关图表解释、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形成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

教学重点】1.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2.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水槽、水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入)师:XXX《将进酒》诗中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的名句,黄河水奔腾到海真的不复回吗?固然不是。

今天我们来研究--水圈和水循环。

板书)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一)推进(新知识传授)师:宇航员在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因为地球表面71%被水面掩盖,是一个真正的“水的行星”。

地球上有各种水体,共同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水圈。

投影: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

)师:同学们,仔细读图,分析如下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从空间漫衍上可分为哪几类?哪类数量最多?2)地球上的各类水体它们之间有联系吗?3)地球上的水体哪类目前与人的关系最密切?4)各种水体所构成的水圈是否象大气圈一样是一个连续的圈层?生:(读图、分析)板书)一、水圈的组成生1:地球上的水体从空间上可分为这样几种:海洋水、大气水及陆地上的各种水体,如:河流水、湖泊水、池沼水、公开水等。

个中海洋水占到96.538%。

生2:地球上的各类水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还可以相互转化。

生3:地球上的水体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个中淡水和人类最为密切。

生4:各种水体是有联系的,它们所构成的水圈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新新学案系列)高中地理 《2.3 水圈和水循环》学案(pdf) 鲁教版必修1

(新新学案系列)高中地理 《2.3 水圈和水循环》学案(pdf) 鲁教版必修1

径流量的
主要影 我国主要 地下水等水体"这 些 陆 地 水 只 占 地 球 水 储 量 的 &%-O"但 人
类型 季节 特点
一般 时 间 集 雨水 以 中, 不 连 补给 季为 续 性, 水
主 量变化大
季节
有时间
性积
雪融 水补

性, 不 连 续 性, 水
量稳定

季节变化
响因素 分布地区 类实际能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世界人均淡水占有
在我国的地区"此河流参与了循环* 二 课 外 链 接

是 "其 他 补 给

形式有*
水资源危机

水作为资源"是其 他 任 何 物 质 所 不 能 替 代 的* 目 前"人

$!%该 河 径 流 量 的 变 化 是 随 而 变 化 * $&%3 曲 线 是 该 河 修 建 $工 程 %后 的 变 化 曲
重污染了长江*我国的水资源紧张表现为北方是资源型$水

源型%缺水"南方是污染型$水质型%缺水*因而"国家实 施 了
低,

少,


地区

大江大河的治理和跨流域调水*
状况

三 巩 固 练 习

永久
有时间性,
性积 主要 有明显的
雪和 冰川

季 节#日 变
融水 季 化,水 量较

普遍
位的相互位

典例精析
置关系


&%图 中 序 号 表 示 的 河 流 补 给 类 型 是 $ %

高中地理 2.3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高中地理 2.3水圈与水循环学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鲁教版):23水圈与水循环学案【学习目标】1.明确水圈的概念、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通过学习水循环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辨证关系。

【自主学习】一、水圈的组成问题:陆地淡水主要是有哪些水体组成?其主体是谁?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例1】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问题:李白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回吗?二、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1.水循环的概念;指自然界的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4.读水循环示意图,写出主要环节名称:⑴主要环节名称:①、;②、;③、;④、;⑤、;⑥、下渗;⑦、;⑧、;⑨、(其中①②组成了循环;①③④⑤⑥⑦组成了循环;⑧⑨④组成了循环。

(2)人类对水循环影响较大的环节有。

(3)台风登陆属环节,江河入海属环节,它们都属于循环,塔里木河只参与循环。

5.水循环的过程:海陆间循环的具体过程是: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变成水汽,水汽上升的空中随着,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

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

6.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⑴不断更新;⑵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⑶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之一;(调节全球热量平衡;)⑷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如水蚀地貌、水积地貌等。

7.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⑴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影响的环节是。

⑵植树造林影响环节有,,下渗等。

8.解决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措施:开源节流:【例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有()A、塔里木河B、天山冰雪融水C、长江D、未登陆的台风【例3】读图完成以下两题(1)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方框内相应位置。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洋流)》学案 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洋流)》学案 鲁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水圈和水循环(洋流)》学案鲁教版必修1气压带、风带(左)与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右)根据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将洋流分布图补充完整。

总结归纳:由世界洋流分布图可以得出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①中低纬海区:②北半球中高纬海区:③南纬40°海区:④北印度洋海域:【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为“海洋等温学科网线分布示意图”,其中表示南半球寒流的是()下图是太平洋洋流分布简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4题。

2.图中数字所示的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A.①③④⑥ B.③④⑦⑧C.②③⑤⑦ D.②⑤⑦⑨3.对南美洲中低纬度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洋流是()A.①B.⑦ C.⑧ D.⑨4.M地有世界著名的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暖流经过 B.寒流经过C.寒暖流交汇 D.底部海水上升下图为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5-7题。

5.若AB线是3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东半球D.西半球6.若AB线是60°纬线,则这个海域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印度洋D.南太平洋7.若AB线是北回归线,则该海域为北印度洋哪个季节的季风环流()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回标反馈】【巩固练习】下图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中低纬海区的洋流()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大洋西岸有暖流分布 C.寒流自北向南流 D.暖流自南向北流2、成因与上升流有关的世界著名大渔场是()A.北海渔场 B.秘鲁渔场 C.纽劳兰渔场 D.北海道渔场3、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A.季风洋流 B.北赤道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千岛寒流4、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沉没。

下列渔场中,可能受污染的是()A.舟山渔场 B.北海道渔场C.北海渔场 D.秘鲁附近的渔场5、下列物质的运动属于顺时针方向的是( )①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运动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③南半球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大洋环流④在地面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6、读下面大洋环流示意图,回答(1)此海区属于半球,此大洋环流以中心,呈时针方向流动。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水圈与水循环(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教案1 鲁教版必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水圈与水循环(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教案1 鲁教版必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水圈与水循环(水圈的组成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教案1 鲁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②了解河流主要补给方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图表,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人们水资源保护意识【教学重点、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法与学法】:读图探究法、讲解法、绘图法【教学环节】:【课堂探究活动1】1.读“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图,结合相关文字内容,完成下列要求:①地球上的水有哪些存在形式?将各水体按照占全球水量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②人类目前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哪些水体?。

它们占全球水量的比重大约多少?。

这对人类用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课堂探究活动2】2.读课本“水循环示意图”及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要求:①按照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

②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是什么?。

③绘制示意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在图中加上适当箭头),说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思考台风登陆、长江流水分别属于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④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人类主要对哪一环节施加影响?试举例说明。

⑤阅读课文内容,从水循环对“水资源”、“圈层关系”、“地貌”等产生影响的角度,概括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对圈层关系:。

对水资源:。

对地貌:。

【课堂活动3】读课本P49“活动”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A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特点。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特点。

(2)判断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A河流,B河流。

(3)如果两条河流都在我国,A河流可能位于(地区);B河流可能位于(地区)。

(4)我们兴化地区的河流补给类型是,径流的季节变化的特点是。

【主要设计与活动】:(见学案)【板书设计】:【小结】:【教学反思】:。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水圈及水循环 鲁教版必修1

高三地理复习学案——水圈及水循环 鲁教版必修1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第一课时水圈及水循环【明确考点】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1)在图中再画出七个箭头,完成水循环的全过程。

(2)填写出图中各代号在循环中所代表【思维拓展】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怎样的?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循环的规律,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

例如,一个地区修建水库、引水灌溉,修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滦人津工程)等都属于这种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例子。

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某地区水循环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就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如,1998年夏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异常变化;二是人类活动,大面积毁坏森林和大面积围湖造田(如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所造成的。

我们要接受这个教训,大面积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自我评价】1.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①长江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③东南季风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以下属于海陆间大循环中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 A.冬季风南下B.钱塘江水入海C.台风登陆宁波D.高山冰川融化3.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A.海陆间循环B.陆上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大洋循环4.在下列水循环的各组成环节中,目前人类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可施加一定影响的是( )A.降水B.地表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5.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人类活动B.大气运动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水循环6.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能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下渗7.下列环节在三种水循环中都具备的是( ) A.蒸发和降水B.蒸发、降水和径流C.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D.蒸发、蒸腾和降水8.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有( ) A.苏必利尔湖的水分蒸发B.塔里木河的径流C.冬季影响我国的冬季风D.我国季风区域的降水二、综合题9.完成方框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方框内相应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一课时水圈及水循环
【明确考点】
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知识点一:水圈的组成
自主学习
1.概念: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______的圈层。

2.各种水体的空间分布
(1)海洋水: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是地球水的主体。

(2)大气水:数量虽少,但是______的必要条件。

(3)陆地水:包括____水、____水、沼泽水、____水、冰川水、生物水等,数量虽不多,但在自然环境中作用巨大。

合作探究
为什么黄河下游两岸的地下水常得到黄河水的补给?典例剖析
例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A.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
B.冰川水、生物水、河流水
C.冰川水、河流水、地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解析:地球储量最多的水体是海洋水,海洋水占全球储水总量的96.5%,其次为陆地水,最少为大气水;在地球陆地水体中,冰川水储量最大,其次为地下水,河流水与生物水储量很小,河流水所占比例稍多一些。

答案:D
变式训练
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A.冰川B.海洋水C.地下淡水D.大气水
知识点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1.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________中通过各个____循环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领域和类型
(1)海陆间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之间,使陆地水资源得到____、____,水资源得以再生。

(2)陆地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补充量很少。

(3)海上内循环:发生在____________之间,对陆地水资源没有补充作用。

3.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蒸腾)、________、降水、____、________、地下径流。

4.水循环的意义
(1)实现了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典题剖析
例读“地球上的水循环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再画出七个箭头,完成水循环
的全过程。

(2)填写出图中各代号在循环中所代表
的环节:
A B C D E
F G 。

(3)图上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之间、
之间之间。

(4)如果这个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
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什么影响?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怎样的?
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输送。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水循环的规律,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化害为利。

例如,一个地区修建水库、引水灌溉,修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滦人津工程)等都属于这种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例子。

人类活动如果忽视了某地区水循环的规律,不恰当地改变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如大面积地滥伐森林,大面积地排干湖泊和沼泽,过度抽取地下水,就会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例如,1998年夏长江流域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主要原因:一是气候异常变化;二是人类活动,大面积毁坏森林和大面积围湖造田(如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所造成的。

我们要接受这个教训,大面积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自我评价】
1.下列地理现象中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①长江②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③东南季风④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以下属于海陆间大循环中水汽输送环节的是( ) A.冬季风南下B.钱塘江水入海C.台风登陆宁波D.高山冰川融化
3.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A.海陆间循环B.陆上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D.大洋循环
4.在下列水循环的各组成环节中,目前人类在某些地区某些时候可施加一定影响的是( ) A.降水B.地表径流C.蒸发D.水汽输送
5.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人类活动B.大气运动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D.水循环
6.引水工程、跨流域调水能影响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水汽输送C.地表径流D.下渗
7.下列环节在三种水循环中都具备的是( ) A.蒸发和降水B.蒸发、降水和径流
C.蒸发、降水、径流和水汽输送D.蒸发、蒸腾和降水
8.下列地理现象中,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有( ) A.苏必利尔湖的水分蒸发B.塔里木河的径流
C.冬季影响我国的冬季风D.我国季风区域的降水
二、综合题
9.完成方框中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把代表水循环各环节的字母填入方框内相应位置。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蒸发d.降水e.下渗
f.水汽输送
(2)此系统代表的是循环,又称大循环,此循
环能使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3)下列地理事项中,直接参与图示类型水循环过程的有()A.黄河水注入渤海B.天山冰雪融化
C.未登陆的台风D.亚洲东部的夏季风
10.读我国两区域的河流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两湖泊对河流的作用:
①,②。

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河流分上下游两段,航行条件较好的是段,原因是。

(2)乙图中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径流季节变化较甲图中河流,径流年际变化较甲图中河流。

(3)甲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乙图所示地区水循环主要方式是;循环能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第三节水圈和水循环
第一课时水圈及水循环
【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水圈的组成
合作探究
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河水水位高于两岸地下水,故地下水常得到河水的补给。

变式训练
C
知识点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合作探究
1.(1)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

(2)海洋和陆地之间的为海陆间循环;在陆地上的为陆地循环;在海洋上的海上内循环。

(3)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4)地表径流(5)略
2.黄河流域降水补给是主要方式。

陆地上水资源主要通过海陆间循环得到不断的补充和更新。

变式训练
B
【自我评价】
1.B 2.C 3.A 4.B 5.D 6.C 7.A 8.A
二、综合题
9.(1)a一⑤b一⑥c一①d一③e一④f一②
(2)海陆间陆地(3)AD
10.(1)源头调节河流水量下游地势低平,水流平稳(2)冰川融水大小(3)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海陆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