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基础笔记总结(背诵版)

合集下载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中级)——《数字出版基础》笔记

数字出版基础笔记第一章数字出版概述第一节数字出版的概念2005年举办的“第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标志着我国出版业驶入了数字出版的快车道。

一、数字出版的概念及其演变(一)数字出版的定义工作定义:指利用数字技术今夕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数字化。

主要形态:电子图书、数字期刊、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网络原创文学、网络地图、网络教育出版物、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

数字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转化为计算机系统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1”后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送、传播、还原的技术。

注意:数字技术如果只用于出版的某些业务环节,并不能被称为数字出版。

按需印刷,可将其视为数字出版的一个环节。

(二)电子出版的含义《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的定义:以数字代码方式,将有知识性、思想性内容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固定物理形态的磁、光、电等介质删个,通过电子阅读、显示、播放设备读取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只读光盘(CD-ROM、DVD-ROM等)、一次写入光盘(CD-R、DVD-R 等)、可擦写光盘(CD-RW、DVD-RW等)、软磁盘、硬磁盘、集成电路等,以及总署认定的其他媒体形态。

2008年发布的ISO9707标准中,对电子出版物的解释是:以数字形式出版并通过互联网访问或物理形态承载的文献,包括电子书、数字期刊和数据库。

(三)网络出版的含义《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界定:指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将自己创作或他人创作的作品经过选择和编辑加工,登载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到用户端,供公众浏览、阅读、使用或者下载的在线传播行为。

1.互联网出版是数字出版活动的形式之一。

与其他出版形式的区别:从根本上说,只是在于A.出版物的载体形式、B.物质生产方式和C.将出版物提供给消费者的方式不同。

出版专业基础 2020版 中级 第一章 第三节 考点梳理笔记

出版专业基础 2020版 中级 第一章 第三节 考点梳理笔记

第一章出版概论第三节出版物出版物就是已出版的作品,是出版活动的成果。

出版活动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出版物实现。

一、出版物的要素出版物必须是某种精神文化的成果。

出版物必备三个要素:(内容、载体、复本)第一,具有经过编辑加工优化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第二,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而不论其是具有相对固定形态的,还是呈灵活多样形态的。

第三,具有复本,可以向公众传播。

二、出版物的种类(一)根据出版物总体特征分类(报期图音电)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数字出版物):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和产品流通阶段交织在一起,没有明显界限,不必先确定出版的复制数量。

成品不须与特定的物质载体结合,可是消费者自备的各种终端设备。

所以物质产品生产阶段没有产品匹配组合和包装的步骤,产品流通阶段没有运送的过程。

既有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封装型电子出版物等在以实体形态出版的同时,经适当的信息技术处理后,再通过网络传播,也不是具备实体形态的出版物,都直接采用数字化方式存在。

(二)根据出版物内容所属学科的分类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根据出版物所载内容所属学科的不同,对出版物进行分类。

(三)从其他角度所作的分类1.按照所载知识的层次结构分类:学术研究类、知识普及类、大众生活类等。

2.按照内容的表现形式分类:文字类、图画类、图文类、声音类、图像类、多媒体类等。

三、出版物的特殊性(一)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出版物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两重性,是出版物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最重要的特殊性。

出版物有思想、知识或艺术等精神文化内容,这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由作者和编辑完成的。

消费者购买出版物,既不为吃,又不为穿,而是为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无论从出版物的生产或消费的角度来观察,都应该把它视为精神文化内容为本位的精神产品。

出版物又是物质产品。

2023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笔记

2023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笔记

2023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笔记
以下是一份关于2023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笔记,供您参考:
一、考试概述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是我国出版行业的一项重要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在出版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考试内容包括出版理论、出版实务、出版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

二、考试内容
1. 出版理论:主要涉及出版的基本概念、历史沿革、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2. 出版实务:包括选题策划、编辑加工、排版印刷、发行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出版法律法规:涉及版权、出版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备考策略
1. 系统学习: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出版理论知识,掌握实务操作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

2. 重点突破:针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学习和突破。

3. 模拟考试: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4. 关注时事:关注出版行业的时事动态,了解最新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

四、考试形式和时间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

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五、考试难度和通过率
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全面的实务操作能力。

根据往年的数据,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一般在30%左右。

六、证书和职业前景
通过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可以获得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证书,该证书是从事出版行业的重要资质证明。

持有中级证书的考生可以在出版社、期刊社、新媒体等机构从事编辑、策划、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职业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整理笔记 精品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整理笔记 精品

出版专业实务(初级)第一章信息检索第一节常用工具书的类型1.工具书是供查找和检索知识、信息用的书。

具有内容概括、信息密集、检查方便的特点。

2.类型:1)根据功能,可分为: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书目、索引、文摘,年鉴、手册、名录,表谱,图录。

2)根据职能:语言性(字典、语文词典);检索性(书目、索引、文摘);参考性(百科全书、专科词典、类书、年鉴、手册、表谱、图录)。

一、字典、词典:(一)特点:1.以条目为基本单元;2.检索的转指性强;3.解释简明、规范。

(二)组织结构:1.正文;2.辅助说明、目录、索引;3.相关附录。

(三)字典类型:普通、特种。

(四)词典类型:1.按语言种类:单语、双语、多语;2.按规模:大型、中型、小型;3.按编排:形序、音序、义序;4.按所收录词目的性质和释文内容的着重点:语文、专科、综合。

A.语文词典:普通:兼收汉字和多音节的复词、固定词组成语;特种:某一类或几类的,如方言词典。

B.专科词典:若干学科专业词语:如经济大词典;C.综合:普通语文词典和专科词典结合如辞海。

(五)常用字典、词典1.《新华字典》:1953初版。

1万多单字;复音词3500多个;形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拼音排,备有部首检字;我国最通行的小型字典,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辞书。

2.《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1990。

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辞书,收字54678个按200部首排列;收集古字、常用义、生僻义和僻字义项。

2001年由8改4卷本。

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初版;最新2005第五版。

收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字典。

按拼音排;释义以现代为主,不详列古义。

收词6.5万条。

6个附录。

4.《辞海》:1936初版;1958修订,1979后每10年修订一次,收字17523个;(1999)版本达7种。

《辞海》是一部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是兼有字典、语文字典、百科词典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数字出版基础

数字出版基础
1.3 产生背景与条件 1.3.1 技术基础: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的数字技术 1.3.1.1 数字化出版介质(如磁盘、光盘、互联网、手机、电子纸等) 1.3.1.2 数字化出版工艺(如文本处理、图片处理、语义技术等) 1.3.1.3 数字内容传播技术条件 1.3.2 市场动因:数字娱乐、数字阅读造就的巨大市场需求 1.3.3 内在动力: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
6
2015 年版《数字出版基础》笔记整理
All By 木易去始
乏深度融合与分工协作,从而限制数字出版产业的深入发展,而这一缺乏合作共赢的产业链格局急 需被打破。
1.4.4 产业融合发展 现阶段的产业融合存在技术障碍和政策障碍。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融合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现有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格局将被彻底打破。
1.5.2 产品与需求(要求基于用户阅读的非线性需求特征,而不仅仅是产品载体形态的变 化来开发新的数字出版产品)
1.5.3 传统内容资源与数字内容资源(应强调资源数字化而不是出版流程数字化) 1.5.4 内容提供商与平台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应聚焦于内容的深度开发,以特色内容来提 升与平台商议价的能力,而非各自为政,自建分销平台) 1.5.5 传统出版数字化升级与数字出版新业态(数字出版的这两部分都不应该偏废,我国 的数字出版发展应当及时修复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升级这块“短板”。)
2.2.7.1 检索方便 2.2.7.2 使用和阅读不受时空限制 2.2.7.3 保存方便(低成本和大容量的特点使得存储和携带更为方便) 2.2.8 可获得性(多媒体性及交互性能更好地服务视听觉障碍人士)
3 数字出版发展历程
3.1 传统出版数字化 出版数字化沿两条路径发展: 1——编辑加工、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的开发与完善 2—— 制版到印刷技术的数字化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1-3章)电子笔记

出版专业基础(初级1-3章)电子笔记

4. 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
模拟试题
1 下列关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的说法,正确的有(ABDE)。A.编辑工作是
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 B.编辑工作是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 C.编辑工作离不开
作者与读者 D.编辑工作是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 E.编辑工作是提高版效益的基
础。2007
2 下列关于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地位的说法,错误的是(B)。A.编辑工作是贯彻
批注 [c18]: 认为稿件没出版价值即 中止编辑过程。
四、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
重点 基本素质
政治素质 思想素质 文化素质 职业素质
职业追求 职业敏感 职业作风
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包括出版理论修养和编辑实务经验,分别表现为职业追求、职业 敏感和职业作风。
文化素质是编辑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专业基础。 编辑的职业作风是一种一丝不苟、严谨求是的作风。
批注 [c5]: 即是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 批注 [c6]: 根本、核心所在
三、我国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重点 五大原则:
1.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3.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4. 坚持质量第一 5. 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 辨别 编辑人员不能以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的观点为标准取舍稿件,也不能在加工整理中随便按照 自己的观点和好恶删除稿件。 模拟试题 1 我国出版工作必须贯彻执行的方针原则有(ABD)。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C.满足读者的任何阅读需求 D.坚持质量第一。 2007
批注 [c8]: 由 原则 1 决定,是原则 3 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追求与职业道德建设

编辑出版史考试笔记

编辑出版史考试笔记

出版史复习笔记一、编辑出版图书的概念起源二、中国古代出版史的特点分析(一)、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二)、文献载体资料众多(三)、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编辑出版工作(四)、具有编校著合一的特点。

(校雠,如《史记》)(五)、较早的建立了目录学。

(刘向父子《别录》。

辨章学术)(六)、世界上典籍最多、图书最多最丰富的国家。

(地方志)(七)、图书既注重实用性,又注重美观、讲究装帧设计。

图书形制: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册页制度。

(八)、中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是图书发行事业发达的国家。

(九)、图书遭遇厄运,损失惨重。

(“皇史”)(十)、编纂了许多在世界上有影响的巨作。

(《皇览》)三、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分期萌芽,草创,奠基,初兴,发展,壮大,兴盛,变革,斗争(一)萌芽时期(上古—西周)1、文字产生(1)结绳记事(2)契刻(3)图画(象形文字)2、早期的文字载体(1)陶器(2)甲骨(3)青铜器(4)玉石(石刻)(5)竹木简牍(二)草创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年—前221年)1、学术下移:养士战争先进思想由上层贵族下移到平民阶级百家争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2、春秋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1)图书的编纂、校勘与考辨孔子、子夏:择善而从校对:活校法(校是非)死校法(校异同)(2)孔子编辑活动的特点“述而不作”六经:五经+《乐》《文言》《系辞》特点:①明确的编辑意图:传达思想、恢复周礼②科学的编辑方法:“疑”3、战国时期的编辑出版活动初期:《论语》中期:孟子《梁惠王》后期:汇编成书末期:《吕氏春秋》(三)奠基时期(秦汉时期)【重点】1、秦朝的文化政策统一了文字——书同文焚书坑儒2、两汉的文化政策废除禁书令招生编纂图书,“聚书”策略3、两汉时期图书机构与编校活动图书机构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兰台(藏存儒家经典,兰台漆书)东观秘书监图书的编校活动:A西汉B东汉熹平石经(将儒家六经、《论语》刻于石碑上供人阅读)4、秦汉时期的出版物石刻课本(仓颉篇)、字书、《尔雅》、《说文解字》、《方言》、《史记》《东观汉记》、《伤寒杂病症》、《甘石星经》《九章算术》5、两汉时期的图书贸易槐市书肆书佣(从抄书为生)(四)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1、编辑出版活动机构:秘书监(1)编制书目(将书目录化)《中经》→《中经新簿》(2)编修史书(3)编辑类书《皇览》2、新兴的出版物形式(1)别集(一个人的很多作品集合在一起)和总集(很多人的作品集合在一起《玉台新咏》)(2)韵书(3)姓氏谱(家谱)(4)翻译文献(佛经《四十二章经》)(五)发展时期(隋唐五代)1、图书的典藏与整理(征书)2、图书编辑活动刊定经典《五经》→《五经正义》政书出现佛教文献的发展(玄奘)3、雕版印刷术4、图书贸易活动实物图书货币图书(六)壮大时期(宋辽金元)活字印刷书广告(出版物上关于出版社社址的印制)(七)兴盛时期(明,清前期)翰林院《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文字狱资本主义萌芽小说戏曲(八)变革时期(清中后期)技术方法的变革书籍形式(线装→精装、平装)图书内容(先进思想)图书类型(报纸杂志连环画)图书发行方式(出版社书局)(九)斗争时期(中华民国1911-1949)“五四”运动新旧思想斗争《新青年》陈独秀白话文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战争两大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张元济王云五)创始人第一章: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建立和发展(1949.10-1956.12)第一节:人民出版事业基础的稳定一、中共中央对出版事业的指示和采取的重要措施(一)周恩来指示将生活、读书、新知三家书店人员主力逐渐转入解放区(二)中共中央发布对解放区新闻出版事业的政策指示和处理办法(三)建立全国性统一集中的出版领导机构(出版委员会)二、出版委员会的主要工作(1949、11建立出版总署,出版委员会→出版总署出版局)(一)出版工作1、政策性文件2、筹备《毛泽东选集》3、出版“干部必读”12本新华书店解放社→人民出版社(二)建立中私合营的出版社中小学教科书华北联合出版社上海联合出版社(三)统一华北书店工作(四)调研全国出版事业的概况(五)举办业务训练班(六)接收苏联赠书(对外交流的窗口)(七)筹备召开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事业的决策和措施一、1949年—1956年图书出版概况(一)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大量翻译出版(二)学术研究著作成绩显著(三)中外文学作品(四)科学技术书籍(农业生产的发展)(五)古籍管理二、出版机构的成立与演变新闻总署和出版总署中央1954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成立地方省市新闻出版局(处/室)【重点】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事业采取的重要措施(一)新华书店的统一(会议1949.10.3 《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1、在北京建立新华书店的总管理处2、在全国各大行政区建立新华书店总分店3、建立市分店4、建立县支店5、出版部、厂务部、发行部分工1951年全国新华书店的统一工作完成(二)出版发行印刷实行专业化分工(编印发)人民出版社(出版部)新华印刷厂(厂务部)新华书店(发行部)(三)对私营出版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种经济成分:公有、集体、私营第一阶段(1950--1953)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1951)第二阶段(1954--1956)第一个五年计划(四)加大建设国营出版社的力度公有80家公私合营17家(五)“一五”计划15年远景规划(六)处理反动的、淫秽的、荒诞的图书(七)重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1、重视书评工作的开展1951年《关于全国报纸期刊均应建立书报评论工作的指示》2、重视图书校对工作三审三校制度五审五校制度(一校样,二校样,清样)3、为提高出版物的质量而奋斗4、建立“三审制”(一稿二稿清样)四、图书发行工作的变化《关于加强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的联合指示》第二章:出版事业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1957.1—1966.4)第一节: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中的出版事业1957.4.27《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P54—P58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第二节:“大跃进”运动期间的出版工作一、出版界的“大跃进”运动从上海开始迅速推向全国P601957.5 反浪费反保守1958 “双反”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倡议书1958.3.10全国出版工作跃进会议“学先进、赶先进、比先进”二、出版数量大幅上升,出版质量大幅下降(一)追求数量指标(多、快)(二)图书质量低劣1、滥编书籍2、出版技术问题多3、图书装帧质量差(三)滥出丛书三、发行部门“放卫星”“夺冠军”,大搞群众运动(一)积压(二)强行摊派(三)四处建书店四、中共中央对书籍出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制定每年度出版指标(二)制定正确的选题策划(三)加强图书组织、审稿工作(四)提高员工的知识业务水平(五)各出版社之间发挥共产主义精神,共同合作第三节:出版事业的全面调整一、整顿、精简中央一级出版社和刊物(一)合并出版社:把相同性质出版部门并为一家,由精干人员领导(二)严格执行书稿三审制(三)《关于中央一级机关精简刊物工作的报告》二、检查和处理内容有错误的图书有错误的图书做停售处理三、压缩和控制报刊书籍用纸(一)调整新闻出版用纸供应计划(二)一般图书用灰黑色纸印制(三)保证教科书、马列经典、毛泽东著作的图书用纸量四、缓和图书供应紧张状况七项措施:改进图书分配,加强计划发行,重印急需图书,挖掘存书潜力,收购旧书再售,开展租书业务,改善服务态度五、对历年出版的图书进行重点清理分四类清理:1、马恩列、斯大林、毛著作,党、国重要文件2、质量好,内容重要,有好评的书3、内容基本上好,有局部缺点但材料丰富的书4、内容错误,停售的书六、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订制改进出版工作的条例【重点】第四节:文化思想领域的错误批判文化思想领域“左倾”错误的发展对出版工作的影响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导火线:刘志丹第五节:1957年—1966年4月出版工作的主要成就一、图书出版(一)各类图书出版成绩显著1.马列毛著作2、文学著作《星火燎原》丛书《红旗飘飘》3古籍整理《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4、学术论著5辞书出版《辞海》中华书局《辞源》商务印书馆(二)中小学教材的分、合阶段第一阶段:分教科书地方化第二阶段:合教科书集中编制(12年制)(三)高等教育、材出版取得硕果二、出版教育与出版科研(一)出版教育与培训1、高等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出版专业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文化学院2、员工培训(二)出版科研1949-1957翻译苏联图书1958-1966自主科研工作第三章:“文革”时期的出版事业【重点】第一节:“文革”发动的导火索导火索:对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1965)标志:1966.5.16 《五一六通知》《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重点】第二节:出版系统的“文化大革命”一、“文化大革命”对出版事业的摧残(一)出版界成为被“彻底批判”的“五界”之一(二)出版机构遭到破坏,编辑人员遭批斗下放1966—1970(三)图书品种、数量锐减(四)大量图书被封存、销毁二、极左思潮下图书出版业的畸形发展(一)配合政治运动的图书大量出版1、毛泽东著作数量剧增(毛泽东著作、语录、画像)2、样板戏图书大量出版(二)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出版工作(三)评法批儒图书泛滥《论尊儒反法》(四)评水浒批宋江大量出版各种版本的水浒传三、文化大革命时期图书发行工作(一)破坏1、新华书店的破坏2、超量发行毛泽东著作(二)恢复1、业务恢复(新华书店统计工作)2、包扎机械化四、出版革命力量与极左思潮的斗争(一)周恩来纠正极左思潮,恢复出版工作的重要措施1、开始关注出版工作的恢复《新华字典》的修订出版2、1971年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1)不要割断历史(2)“否定一切”就是极左思潮(3)封存图书就是搞思想垄断(4)多出书,广开言路3、宣传毛泽东思想要讲究时效4、从推动《新华字典》的修订到批准中外语文词典十年出版规划邓小平三项指示为纲理论指示,反修防修;保证人民安定团结;发展好国民经济十六字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成功过关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成功过关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成功过关2020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中级,成功过关准备了很久的考试,公布成绩的时候有点紧张,但还是第一时间查了成绩。

幸运的是,我终于通过了,有点过线了。

基础136,实务135还不错。

我挺满意的。

毕竟我之前陪过他两次,第一次裸考,第二次简单复习。

这次买了视频一步一步跟着看,抱着一定要通过的决心,但是考试还是有一些异常。

如果我准备得更充分,我可能会更实际。

其实备考不足主要在近20年的新教材上。

因为之前考了两次,视频教程是去年买的,教材也是去年出的,所以完全是老教材的内容,对新教材的内容完全不了解。

我做选择题的时候,对很多未知的选项很迷茫,没办法,只能采取保守策略。

估计我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两门课中得到了很多选项不足的分数。

其次,作文训练不够。

在公司,我一直用键盘写字。

只是在考试的过程中,最近才拿起笔写了一篇文章。

这次考试恰恰是要写最复杂的选题策划和邀请函。

虽然我已经把选题计划的重点默写在草稿纸上了,但最后写在答题卡上的时候还是把字给忘了。

估计会扣很多分。

另外,题目政治部分做了正常的策略放弃,最后分数刚好过线。

回顾以下之前复习的方案和策略,感觉中级考试虽然说难也没有太难,但是也没有太简单,持续几个月每天若干小时学习时间还是需要的,临阵赶工大概率是过不了,对我来说是如此,所以我这边复习时间如下:出版专业实务 9月1日-9月20日出版专业基础 9月21日-10月7日刷题,总结作文和大题思路:10月8日-10月10日其中10号晚上是通宵复习,每个题目学习一次,然后11号直接上考场。

可能因为晚上复习的时间比较多,那段时间下班后没事干,一天复习五个小时,九月份就可以开始看课本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一天只有一个小时,最好在7月份开始阅读。

关于复习方法,我买了网校的视频教程。

去年买的中级教程,一直没看。

今年开始看的。

一边看视频,一边用思维导图做笔记。

我写完笔记后,打印出来,第二天看了三遍。

然后到考试前,对整本教材了解差不多了,开始攻大题:审稿题、编辑加工题和校对题:我不是特别懂这种类型的题,网上的资料也比较乱,所以当晚就买了初级课程,听了快一倍就明白了。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综合笔记串讲第五章第一节2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综合笔记串讲第五章第一节2

二、校对工作的操作工序:
(一)基本操作工序:初校、二校、三校、通读、誊样、核红、文字技术整理、对片各个环节。

1. 誊样:又称过红、过录,是在结束对一种书刊某此校样的校对之前,将几份校样上确认需作的改动誊抄至一份校样上;一般由责编负责,但责校必须复核检查,有些出版社由责校誊样;
2. 核红:又称对红、复红,指检查核对谦词校样上色笔批改处在后此校样上是否已经改正,并校正其未改或错改处。

分:校次间核红和付印清样核红两种:
1 )校次间核红:将排版单位改样后打出新校样与退交改样的前校样进行核对;一般由三校核。

2 )付印清样核红:将排版单位根据付印样改样后打出的新校样与付印样进行核对。

一般由专人先核对一次,再由责校复核一次,最后交责编、复审者和终审人员审查认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若付印样存在捅行、捅版情况,对付印清样不能仅仅核对改动之处,还要对牵连到的相关字、行、面作全面核对;
第二,若发现应改未改或不应改而改的地方,必须在上下各三行中检查一遍,以免改错地方;
第三,若页码或版面有变动,应检查目录、书眉、索引中是否已做相应改动;
第四,有时付印样无错,但由于计算机运行中发生错误而出现差错,发现一处应作全面检查。

3. 对片:按付印清样输出的胶片,必须与付印清样核对一次。

方法是将清样放在下层,胶片放上面,对齐后逐行、逐段比照两者能否完全套准。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复习笔记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复习笔记

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复习笔记第十章 出版物的成本与定价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利润=(单位销售收入 - 单位销售税金 -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 - 固定成本总额其中:单位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1、保本数量预测:即保本印数,也就是利润为0时的销售数量。

将 利润=0 代入基本公式,得出:销售数量=2、保利分析(1)目标利润测算:在已知出版物销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基本公式测算能实现多少利润;(2)目标销量测算:在目标利润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可以测算销量应该达到多少时,可将基本公式转换成:销售数量=3、保本成本预测:即利润为0时,成本应该控制在多少才不亏损。

根据基本公式,可得: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 (单位销售收入 – 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数量+固定成本总额 实际上就是保本不亏时的总成本,即:保本成本 = (单位销售收入 – 单位销售税金)×销售数量4、单位印张成本测算:每印张变动成本 = 每种书刊的单位变动成本 / 每册印张数每印张固定成本 = 每种书刊的固定成本总额 / (每册印张数×印数)二、出版物定价:(1)成本定价法:利用本量利基本公式,代入 单位销售收入 的公式,可得:定价=因为实际工作中无法预先计算单位销售税金,所以常常采用一种经验算式,即假定增值税进项税额为0,在计算中不予考虑。

这个经验算式是:定价=(2)印张定价法:以印张作为定价标准来计算整册书刊的正文价格,再加上其他部件的价格后定出书刊的价格;(3)其他定价法:理解价值定价法:作为定价基础的不是成本,而是消费者对出版物价值的感受和理解程度;需求差别定价法:也称市场细分定价法,是根据需求差异及紧迫程度的不同,为同一出版物制定两种或更多种价格。

这些价格反映需求弹性差异,不反映成本差异;随行就市定价法:按照行业平均现行价格水平定价;第六章 书刊印制一、计量单位方面的专业用语1、印张与书页数量:全张纸的一半(即一张对开纸)两面印刷后,成为一个印张。

(完整版)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

(完整版)出版专业基础(初级)整理笔记

出版专业基础第一章出版与出版工作出版活动的形成和开展的4个基本条件:精神文化资源条件、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条件、流通传播条件、市场条件.出版活动的一般过程: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物质产品生产阶段、产品流通阶段精神产品生产(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物质产品生产(原稿正确无误的“母版"样本可批量复制出版物的“母版”样本出版物半成品经组合包装得到最终产品)产品流通(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为根本、核心的我国文化工作指导思想文化追求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和价值取向,这是由出版工作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

出版工作者文化追求的体现:1.认真做好文化选择2。

大力推进文化创造3.积极开展文化传播4。

充分重视文化积累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中国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3.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出版质量4.遵纪守法,廉洁自律5.爱岗敬业,忠于职守6.团结协作,诚实守信7.艰苦奋斗,勤俭创业8.遵守外事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1。

促进社会公德和精神文明建设2。

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出版队伍3.维护和提高出版业的社会声誉4。

保障出版物市场健康发展出版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和方法:1.加强自我修养 2。

加强教育3。

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 4。

加强制度化、法规化建设编辑: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

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编辑”也常用于指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

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1.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2.制订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3.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4.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编辑过程的基本环节:1.信息采集 2。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知识点总结 三色笔记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知识点总结 三色笔记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知识点总结三色笔记【三色笔记: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知识点总结】导语:出版专业实务是一门与出版相关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出版业务的全面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作为出版专业的学生,了解出版专业实务的中级知识点对于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综合全面评估出版专业实务中的中级知识点,并通过三色笔记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知识总结。

一.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知识点概述1. 出版业的发展和趋势出版业在数字化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数字出版、社交媒体营销、内容创意等都是出版业发展的新方向。

理解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对于出版专业人员尤为重要。

2.版权和版权维权了解版权法律法规,理解版权的定义和作用,熟悉版权维权的相关流程和方法是出版专业人员必备的知识。

3. 出版物的编辑流程出版物的编辑流程包括内容的策划、撰写、审核、校对、样书制作等环节。

对于出版专业人员,掌握出版物的编辑流程,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 推广和市场营销在出版业,推广和市场营销是增加销量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推广和市场营销知识,掌握市场调研、传媒关系、广告宣传、活动策划等技巧,将有助于提升出版专业人员的竞争力。

5.数字化出版技术和软件应用随着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学习和掌握数字化出版技术和相关软件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出版业务的效率和创新能力。

二. 三色笔记探讨出版专业实务中级知识点1. 第一色:重要概念和定义- 出版业的趋势:数字化、社交媒体营销、内容创意等是当前出版业的发展趋势,未来全面数字化将成为主流。

- 版权维权:掌握版权法律法规和维权方法,保护作者权益和版权。

- 出版物编辑流程:内容策划、撰写、审核、校对等环节是出版物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每个环节的严谨和专业都直接影响作品质量。

- 推广和市场营销:市场调研、传媒关系、广告宣传等手段是推广和市场营销中常见的方法。

2. 第二色:案例分析与实例演练- 凸显数字化出版的好处:数字化出版提高了出版业的效率和创新能力,可以通过数字平台在线销售电子书籍,实现版权保护和收益最大化。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答题技巧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答题技巧

出版专业资格真题答题技巧为了帮助广大出版专业资格考生更好地备考,提高答题能力和策略,本文将分享一些出版专业资格真题答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了解考试要求和题型在备考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考试的要求和题型,了解每个题型的特点,掌握解题技巧。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通常包括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等,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之处,需要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二、积累知识点,关注热点问题出版行业发展迅速,时事热点问题常常成为考试的重点。

在备考阶段,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知识点积累系统,关注出版业的最新动态,了解各类出版媒体的发展趋势和政策法规变化。

三、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1. 阅读清晰明了:在答题过程中,注意阅读题目要求和选项,尤其是一些关键词,以免产生歧义或误解题意。

2. 分析选项:在选择题中,将四个选项进行细致比较和分析,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的线索。

3. 注意题目的逻辑关系:解答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时,要认真分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理清思路,合理组织答案结构。

4. 抓住关键信息:在阅读题干或案例材料时,要快速抓住关键信息,准确理解问题,避免在长篇文字材料中迷失方向。

5. 控制答题时间:在考试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要通过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答题速度和时间管理能力。

四、多做真题,加强实战训练做真题是提高出版专业资格考试答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多做真题,可以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思路,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应结合学习资料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实战能力。

五、注意复习方法和技巧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注重重点和难点的复习。

2. 多种复习方式结合:多种复习方式相结合,如阅读、刷题、讨论、记笔记等,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加深记忆。

3. 错题反思:在做错题时,及时反思错误原因,并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总结: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考试,对考生的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有较高要求。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三色笔记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三色笔记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三色笔记一、出版与出版工作。

1. 出版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 构成要素包括编辑、复制、发行。

编辑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复制是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工作;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2. 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

- 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

-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 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3. 出版工作的方针原则。

-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 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二、中国古代出版历史知识。

1. 文字与文献载体的演变。

- 文字的产生:从甲骨文开始,历经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的演变。

- 文献载体:从早期的甲骨、金石,到简牍、缣帛,再到纸张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2. 古代的出版活动。

- 雕版印刷术:唐代发明,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元代王祯改进活字印刷术(木活字)并发明了转轮排字架。

- 古代的出版机构:如官刻机构(国子监等)、私刻(家塾刻本等)、坊刻(书坊)。

三、出版业及出版行政管理。

1. 出版业的构成。

- 出版单位:包括图书出版社、音像出版社、电子出版物出版社和网络出版服务单位等。

- 制作单位:从事出版物物质生产过程的单位。

- 印刷复制单位:承担出版物印刷或者复制业务的单位。

- 发行单位:包括总发行单位、批发单位、零售单位等。

- 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为出版业培养人才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单位。

2. 出版行政管理。

- 主管部门:国务院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署)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出版专业中级实务复习笔记(超详细)

出版专业中级实务复习笔记(超详细)

出版专业实务复习笔记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第一节选题策划概述审稿环节前(出版物产品设计阶段)的三个环节——信息采集(基础)、选题策划(中心环节)、组稿(实体化、具体化)一、选题策划的概念选题是对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的总体设计。

1.选题策划: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选题往往开始于编辑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意向或愿望。

2.作用:把握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

3.类型:按规格分为系列性、成套性、单项性选题;按重要性可分为重点和一般选题;按制订时机分计划内、计划外选题。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一)基础准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选题策划最基础的工作(二)选题设计:1.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2.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尽可能详尽、周密)构思阶段重点考虑:1)内容的前沿和制高点;2)社会生活发展态势;3)社会的文化需要。

(三)选题论证:其目的,是凭集体智慧,对编辑提出的选题从主旨、内容、形式、市场前景可行性、主客观条件等多方面作全方位论证,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四)选题优化:根据论证意见、在组稿等过程中实际情况,对原有选题部队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的直接基础和重要依据信息采集: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1.社会发展信息: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经发展、方针政策、教育等。

2.科学文化信息: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

3.出版市场信息:1)出版动态信息:各种学科类型出版物出版信息、市场需求、价格、出版业统计资料等(出版物目录、出版物评论、出版动态报道)、出版物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出版业统计资料2)竞争对手信息: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相关信息,包括对手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笔记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笔记

2009年《出版专业基础》(中级)课程笔记1.案例教学。

在讲授每个“知识条目”的时候,原则上不再对非常易懂的条目去着力阐释,而是通过一个“一句话案例”,帮助大家,加深对该条目的理解和记忆,希望做到“务去陈言”、简洁形象。

2.增加“注意点”,扫描和提示可能出现的考点。

3.真题适时再现。

文字稿中相应的知识点后面,插上相应的真题,供大家复习研究,以便将内容与考点结合起来学习,帮助大家找到学习用力之处。

重要真题我还会在讲授过程中作简要分析。

4.每讲安排思考与训练。

学员听完每讲后,回顾一遍思考题,可从另外一条线索来认识教材内容。

训练题都是我最新精心策划与设计的(除综合题型外),基本上抓住了教材内容的要害,可帮助大家掌握知识点,学会如何去把握内容。

综合题的练习当然还可帮助大家解决不会处理稿件审读等主观题的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伴随我的讲授,对照文字稿,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对条目的记忆,关注考点,心中有数,轻松愉快地完成备考任务。

考题结构与分析情况请学员朋友看学易网“历年真题”、“在线答题”等栏目,这里不作赘述。

第一章出版概论《基础》第一讲:出版活动通过互联网上的“博客”向社会,上传自己的图片和文章,这样的行为算不算是出版活动呢?它算是“网络出版”吗?若非要从专业理论的角度去界定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此,大家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出版”、“出版活动”的概念很有必要。

一、“出版”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这是我国对“出版”的定义,它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出版的三个要素(编辑、复制、发行)的整体性,强调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

西方人理解“出版”的侧重点则强调“公之于众”。

这个特点可从1989年版《牛津英语大词典》以及许多外文工具书关于“出版”的表述中看出来。

关于“出版”概念,这里提示两个注意点:1.我国明确给出版下定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注意这个时间概念。

2.国外把“对书面作品的选择、制作与发行”作为“出版”的基本内涵。

出版专业基础实务

出版专业基础实务

关于排版设计:“排版设计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图书的整体形象 和阅读体验。排版设计需要注重文字的字体、字号、行距、对齐方式等细节,同 时结合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图书。”
关于印刷制作:“印刷制作是物呈现的最后一步,它要求印刷工人对印刷材 料、印刷工艺、装订方式有深入的了解。在印刷制作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工期 和成本的控制,确保物的质量和效益。”
本书还涵盖了物的设计和排版。它阐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字体、字号、行距和纸张,以及如何设 计版面和插图等。它还介绍了如何使用排版软件进行排版和设计工作。
本书介绍了印刷和发行工作。它解释了印刷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印刷材料的选用、印刷 机的种类和操作等方面的知识。
它还介绍了如何制定发行计划、选择发行渠道和开展宣传促销活动等。
出版专业基础实务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基础
介绍
行业
设计
编辑工作
排版
技能
出版
专业
工作 印刷
解释
实务
知识
方法
涵盖
包括
发行
策划
内容摘要
《专业基础实务》是一本为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书籍。本书涵盖了工作的各个环 节,从策划、编辑、排版、设计、印刷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二部分的实务操作是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例, 详细介绍了实务的流程和技巧,包括如何进行市场调研、如何制定计划、如何进 行稿件审理、如何与作者沟通、如何进行宣传营销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很强 的实用性,而且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行业的运作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版专业基础第一章出版、出版物、出版工作1.出版1.1出版的三个基本要素:编辑、复制、发行*编辑不是对原始信息进行开发,而是对作者创作的已有作品进行选择、优化。

1.2开展出版活动的四个基本条件(1)精神文化资源(2)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出版物生产的两个阶段:精神产品、物质产品)(3)流通传播资源(4)市场资源(市场需求是出版生产发展的动力)1.3出版的一把过程(1)精神产品生产阶段——编辑工作阶段:(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2)物质产品生产阶段制作样本→批量生产(“母版”样本、“母版”、半成品、最终产品)(3)产品流通阶段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2.出版物2.1概念和类型概念:已出版的作品属性:精神产品、物质产品2.2种类: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图书不同于报纸/期刊的特点:出版方式“非连续出版”;内容上的系统性、稳定性。

(2)报纸不同于图书的特点:出版方式“连续出版”;内容上注重时效性。

(3)期刊*每年至少出一期(次)以上(4)音像制品*分为:录音制品、录像制品与报纸、期刊、图书的区别:表达内容的手段、物质载体、复制方式、形态和结构(5)电子出版物连续性、非连续性2.3出版物的标志(1)中国标准书号(5段13位)用于:图书、音像制品、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ISBN XXX-X-XXXX-XXXX-XEAN.UCC前缀;组区号;出版者号;出版序号;校验码(2)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用于:报纸、期刊、连续型电子出版物(习称“刊号”)①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2段4位) ISSN XXXX-XXXX②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号,2段6位+分类号) CN 11-3209/G33.出版工作3.1指导思想3.2工作原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坚持质量第一。

3.3主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4.出版工作者4.1文化追求:文化选择、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积累4.2职业道德建设(内容/意义/措施)5.编辑工作5.1编辑工作的地位①贯彻出版方针的关键;②制定和实现出版计划的核心;③提高出版物质量的主要保证;④提高出版效益的基础5.2编辑过程及其相互关系(1)基本环节: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出版合同→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审定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测→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2)相互关系(1)政治素质(2)思想素质(3)文化素质(知识广博、博中求专)、(4)职业素质(职业追求、职业敏感、职业作风)5.4 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1)编辑与作者编辑与作者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

编辑人员和作者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即为读者提供质量优秀的出版物;其劳动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创造性地生产精神文化产品。

因此,能够在感情上互相信任,在人格上互相尊重,在智力上互相弥补,在工作上互相合作。

①编辑离不开作者。

作者和作者提供的作品,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和前提;②作者离不开编辑。

作者个人劳动的产品只有经过编辑的劳动,才能变成社会产品;没有编辑的劳动投入,作者的劳动产品就只是个人的精神成果,无法通过社会传播实现其社会价值;③共同目标是为读者服务。

作者撰写稿件,是为了读者的需要;编辑向作者组织稿件并把稿件制作成出版物传播,也是为了读者的需要;④编辑和作者要互相尊重。

编辑要牢固树立作者观念,充分尊重作者的人格、学术观点和创作风格;同样,作者也要充分尊重编辑,虚心听取编辑的意见和建议,如有不同的看法,要通过平等友好的协商来解决。

(2)编辑与读者编辑与读者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关系。

读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编辑人员是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者,相互之间以精神文化产品为纽带,形成了密切的联系。

①读者是编辑的服务对象,是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是作者和编辑的劳动价值的实现者;②编辑要真诚地为读者服务,编辑要坚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损害读者的利益;③读者是编辑工作的检验者和促进者,读者的反映不仅能检验出出版物的质量高低,而且能有效地促进编辑不断提高工作质量;④编辑负有引导读者的责任,了解读者、适应读者、热忱地为读者服务;引导读者、提高读者、做读者的良师益友。

(3)编辑是沟通作者和读者关系的桥梁①编辑向作者及时传达读者的需求信息②编辑向读者及时发布作者的创作信息第二章出版业及出版行政管理1.出版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1.1出版业1.1.1出版业的改革(图书发行)(1)“一主三多一少”(2)“三放一联”(3)“三建一转”1.1.2我国出版业的构成(1)出版单位:出版社、期刊社、非独立的期刊编辑社(2)制作单位(3)印刷复制单位(4)发行单位(5)出版专业教育单位*四大准入:法人准入、职业准入、岗位准入、产品准入2.1对设立出版物生产经营单位的管理(出版、制作、印刷、复制、发行单位)*出版单位自登记之日起满180日未从事出版活动的,报社、期刊社自登记之日起满90日未出版报纸、期刊的,由原登记的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局注销登记。

2.2对出版从业人员的管理(1)职业准入与岗位准入(2)职业资格登记(3)有关法律责任被限制报考(两年内不得参加各类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三年内不得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①故意损坏试卷答题卡或者将试卷答题卡带出考场;②伪造、涂改证件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考试资格;③让他人冒名顶替参加考试;④本人离开考场后,在考试结束前,传播考试试题及答案;⑤与考试工作人员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⑥利用工具和技术手段接收发送考试答案。

被取消资业资格:①考试时抄袭协助他人抄袭;②考试时互相传递试卷答题卡草稿纸;③已经进行职业资格登记的人员,因违反出版法规而被追究刑事责任;④一年内造成三种以上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⑤连续两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

2.3对出版活动的管理2.3.1重大选题备案需要备案的选题范围是:①有关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文件的选题;②有关党和国家曾任和现任主要领导人的著作、文章,以及有关其生活和工作情况的选题;③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选题;④集中介绍政府机构设置和党政领导干部情况的选题;⑤涉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选题;⑥涉及我国国防建设及我军各个历史时期的战役、战斗、工作、生活和重要人物的选题;⑦涉及“文化大革命”的选题;⑧涉及中共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选题;⑨涉及国民党上层人物和其他上层统战对象的选题;⑩涉及前苏联、东欧,以及其他兄弟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主要领导人的选题;⑾涉及中国国界的各类地图选题;⑿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图书的选题;⒀大型古籍白话今译的选题;⒁引进版动画读物的选题;⒂以单位名称、通讯地址等为内容的各类“名录”的选题。

2.3.2书号、刊号的管理①书号、刊号不能相互替代使用。

②禁止“一号多用”。

③严禁买卖书号、刊号。

2.4对出版物的管理2.4.1内容管理(1)国家支持、鼓励出版的出版物第一,对阐述、传播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有重大重用的。

第二,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重要意义的。

第三,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有重大作用的。

第四,对推进文化创新,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的科学文化成果有重大贡献的。

第五,对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有重大作用的。

第六,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或者文化艺术价值的。

(2)国家禁止出版的出版物第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第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第三,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或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第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

第五,宣扬邪教、迷信的。

第六,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第七,宣扬淫秽、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第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第九,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第十,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2.4.2质量管理(1)项目及标准: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刷质量(2)实施*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图书质量检查的范围是图书的正文、封面(包括面封、封二、封三、底封、脊封,以及勒口、护封、函套)、扉页、前言(或序)、目录、插图及其说明文字等。

对正文质量的检查,若全书正文字数超过十万字,必须抽查不少于十万字,并且内容或页码应该连续;若全书正文字数不足十万字,必须检查全书。

第三章著作权1.概述1.1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也称“版权”。

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具有无形性、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特征。

1.2 著作权法:“一法六条例”(1)“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990年9月通过,1991年6月1日实施,修改后于2010年4月1日实施;(2)“六条例”:《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1992年9月30日实施;《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1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2002年9月15日实施;《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2005年3月1日实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7月1日实施;《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2010年1月1日实施。

2.作品及其著作权人2.1作品——著作权的客体(1)著作权法给予保护的作品①文字作品;②口述作品;③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④美术、建筑作品;⑤摄影作品;⑥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⑦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⑧计算机软件;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

(2)不适用于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①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②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将这些文件汇集起来的法律法规汇编却享有著作权);③时事新闻(指的是反映或记录客观事实的单纯事实消息,但是根据时事新闻撰写的通讯、报道、综述、特写等文章可享受著作权法保护);④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2.2著作权人——著作权的主体(1)原始著作权主体:①自然人作者;②视为作者的组织(法人、其他组织)(2)继受著作权主体继受著作权主体是指通过继承、接受遗赠、接受转让等方式或者在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下依法取得著作权的自然人或组织。

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成为继受著作权主体。

①著作权继承者和受遗赠者②著作权转让中的受益人3.著作权内容及其保护期3.13.2①无限期保护:适用于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②作者有生之年加死后50年:适用于自然人的发表权和财产权,合作作品按照最后一个死亡的作者算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