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归
B. 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非同小可
C. 君乃释戈趣驾而归/爱不释手
D. 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3)结合选文,说说齐景公为什么先要杀死颜涿聚,后来为什么又放过了他。
【答案】(1)C
(2)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3)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
【解析】【分析】(1)A项,回去/归宿,出嫁。B项,可以/寻常,一般。C项,放下。D 项,国都/国家。故选C。
(2)技巧:句意;关联词;句子成分;虚词。君游海而乐之(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奈臣有图国者何(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君虽乐之(您现在虽然快乐)/将安得(您现在虽然快乐)。
(3)①“杀死”原因。“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从这句话中看出,要杀死颜涿聚的原因是齐景公认为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②放过原因。“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从这处内容看出齐景公放过颜涿聚是因为他把自己和比干等人放在一起,如果杀死他,那么齐景公自己就变成纣王一样的昏君了。“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这句话说明颜涿聚的谏言和行为拯救了齐景公,所以最后齐景公放过了他。
故答案为:⑴C
⑵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⑶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来接我中的内容,结合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附参考】
过去齐景公到渤海游玩,非常高兴。下令给诸大夫说:“说要回去的处死。”颜涿聚说:“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您现在虽然快乐,您现在虽然快乐”齐景公说:“我下令说谈论回去的就处死。现在你违犯了我的命令。”拿起戈来就要击杀。颜涿聚说:“过去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杀了王子比干,现在您即使杀死我,把我和关龙逢、比干凑成三个也是可以的。我说话是为国家,不是为了自身。伸着脖子上前说:“您杀了我吧!”齐景公便放下戈催促驾车赶了回去。回去三天以后,就听说都城里有人图谋不让景公回城的了。齐景公、之所以能继续统治齐国,靠的是颜涿聚出了力。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________)
③树林阴翳(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由峰而山,由山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
B. 文中多用陈述句,二十一个“也”和二十五个“而”字运用也恰到好处,节奏富于变化,文章舒缓从容,不显得呆板。
C. 文章一开始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但太守又“名之者谁”暂按不表,埋下伏笔,催人卒读。直到文章刹尾处,才端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奏到首尾相照之效。
D. 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用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
【答案】(1)居高面下;秀丽;遮盖
(2)①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②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
(3)A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句意是:有一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的意思就是:高居面下;“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句意是: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秀”的意思就是秀丽;“树林阴翳”的句意是:树林里浓荫遮盖。“翳”的意思就是遮盖。
(2)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①句重点词有:野芳、发、秀;第②句重点词有:伛偻、提携、绝。
(3)A.《醉翁亭记》一课全文的核心命意应该是“太守之乐”,即与民同乐。故选A。
故答案为:⑴居高面下;秀丽;遮盖
⑵①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②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
⑶A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的辨析。
【附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