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合集下载

正常心电图各波形的特征解析

正常心电图各波形的特征解析

正常心电图各波形的特征解析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的一种常见检查方法。

正常心电图包括五个主要的波形:P波、QRS波群、T波、U波和ST段。

本文将针对这些波形的特征进行详细解析,以增进对正常心电图的理解。

1. P波:P波代表心脏的心房收缩,它的形态应为向上、向下或双峰,持续时间通常在0.06-0.12秒之间。

如果P波高度增高或宽度增宽,可能表明心房肥厚或扩大。

反之,过低的P波可能是因为房室传导阻滞。

2.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脏的心室收缩,包括Q波、R波和S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一个R波向上的波,Q波和S波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正常QRS波群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6-0.10秒之间。

若QRS波群时间过长或过短,可能表明心室传导异常。

3. T波:T波代表心脏的心室复极化,它的形态应为向上或向下。

正常情况下,T波的振幅不应超过QRS波群的振幅。

如果T波高度明显增高或者倒置,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

4. U波:U波是在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代表心室肌肉再次极化。

它的形态应为向上或向下,且高度不大于T波。

U波的出现可能与电解质紊乱或药物使用有关。

5. ST段:ST段位于S波结束后到T波开始之间,它的形态应平坦或稍有凹陷。

ST段的改变常常是评估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的重要指标。

若ST段抬高或压低,则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总结起来,正常心电图各波形的特征解析如上所述。

通过正确的识别和解读这些波形,医生能够判断心脏的功能和病变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仅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医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所以,如果您有相关的心脏症状或担心心脏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心电图检查和诊断。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时间:<0.12s⏹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心电图纸上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

(老年人<0.22s)2.临床意义: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QRS波群(QRS complex)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1 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2 波形和振幅: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V1~2:rS 型,r/S <1V3~4:RS型,R/S ≈1V5~6:以R波为主R/S >1QRS波群正常值:胸导联:A. 右室RV1 <1.0 mvB. 左室RV5<2.5 mv,RV5 +SV1<4.0 mv (男) <3.5 mv (女)肢导联:A.右室RavR <0.5 mv。

B.左室RavL<1.2 mv,RavF<2.0 mv,RⅠ<1.5 mv,RⅡ+ RⅢ<4.0 mv ,RⅠ+SⅢ<2.5 mv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时限<0.04s,电压<1 / 4 R。

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2) 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0.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3) 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肢导联低电压肢导联各QRS波群R+S<0.5mv。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

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

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

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

V1、V2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

QRS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 波不超过2.0毫伏。

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

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

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 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

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

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

在V3导联,R波同S波的振幅大致相等。

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

正常心电图报告

正常心电图报告

正常心电图报告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正常心电图是指在安静状态下记录的心电图,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波形和心律失常的情况。

下面将对正常心电图的报告进行详细介绍。

1. 心电图波形。

正常心电图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这三个波形在正常心电图中应当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和形态,反映心脏的正常电活动。

2. 心率。

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之间,心电图上的R-R间期可以用来计算心率。

心率过缓或过快都可能是心脏功能异常的表现,因此心率的测量对于评估心脏功能至关重要。

3. 心律。

正常心电图应当呈现出规律的心律,即R-R间期基本一致,没有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

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速、心房扑动等,这些异常心律在心电图上会有明显的表现。

4. ST段和QT间期。

ST段和QT间期的改变可以反映心肌缺血和心室肌电活动的延长情况。

正常心电图中的ST段应当是平坦的,而QT间期在不同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正常范围。

ST段和QT间期的异常可能提示心脏疾病的存在。

5. 波形的振幅。

除了波形的形态,波形的振幅也是评估心电图的重要指标。

正常心电图中的波形振幅应当在一定的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振幅可能提示心脏肥大或心肌损伤等情况。

综上所述,正常心电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心率、心律、ST段和QT间期、波形振幅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熟练掌握正常心电图的特点和判断标准,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对正常心电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引起大家对心脏健康的重视,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鉴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

鉴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

鉴别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正常心电图(简称ECG)与异常心电图在波形上存在一些差异。

ECG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下面将具体描述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的波形差异。

1. P波:在正常心电图中,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通常由向上的波峰和向下的波谷组成,持续时间正常情况下应该在0.06秒至0.12秒之间。

而在异常心电图中,P波可能存在增宽、增高或变形的情况。

2. PR间期:正常心电图中,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传导至心室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秒至0.20秒。

在异常心电图中,PR间期可能缩短或延长,提示心房传导异常。

3. QRS波群:正常心电图中,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在0.06秒至0.10秒之间。

在异常心电图中,QRS波群可能存在增宽、增高或变形的情况,提示心室传导异常或心室肥大等情况。

4. ST段:正常心电图中,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至T波开始的时间段,在等电位线上。

在异常心电图中,ST段可能出现抬高或压低的情况,提示心肌缺血或心室肥大等异常情况。

5. T波:正常心电图中,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通常为向上的波峰。

T波应该是对称的,但在异常心电图中,T波可能出现倒置、增宽或增高的情况,提示心室异常。

此外,异常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房扑、室速、房室脱节等。

这些心律失常可通过心电图的波形特征来判断。

- 组织缺血:当心肌处于缺血状态时,心电图可能显示出ST段抬高,T波倒置等特征。

-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等电解质紊乱可能导致心电图异常,如波形变形、心率改变等。

总结起来,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在波形上存在一些差异,通过对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和T波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心电图的正常与否。

对于异常心电图,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等综合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以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解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解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解析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而生成的图形化表示,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对于医生来说至关重要,可以提供关于心脏电活动的有用信息。

本文将解析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以及与心脏疾病相关的一些特征。

首先,我们来解析心电图中的P波。

P波代表心脏的房性除极,表示心房收缩的电活动。

正常的P波应该是一个尖峰,且持续时间应该小于0.12秒。

如果P波持续时间超过0.12秒,可能表示存在房室传导阻滞或房颤等心脏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QRS波群,它代表心室的除极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一个窄尖的波形,持续时间通常在0.06秒到0.10秒之间。

异常的QRS波群形状和持续时间可能是心室肥厚、束支阻滞、心室扩张等心脏问题的指示。

最后,我们来分析T波,它表示心室复极化。

正常T波应该是一个圆滑的向上或向下的波峰,持续时间应该小于0.20秒。

异常的T波形状、倒置或延长可能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心脏疾病有关。

除了这些基本特征,还有一些辅助的心电图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一步了解心脏状况。

例如,心率是指在一分钟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可以通过计算心电图上R波的数量来确定心率。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钟。

另外,心电图中的间期和间距也提供了关键信息。

PR间期是指从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是0.12-0.20秒。

QT间期是指从QRS波群的起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心率进行校正。

ST段由J点到T波起始的部分,用于评估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的解析需要专业的医疗知识和经验,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您担心自己或他人的心脏状况,请尽早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

总结起来,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的形状、持续时间等。

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医生可以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并帮助诊断心脏疾病。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

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常见心电图特点及波形一、正常心电图的分析1. P波(1)形态: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形态呈圆钝型,可伴有轻微切迹,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2)时限(宽度):P波时限不超过0.11s,双峰型者两峰间距<0.04s。

(3)振幅(电压):不超过0.25mV,小于同导联R波的1/2,V1<0.2mV。

(4)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0.04mm•s。

2.PR间期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1)时限:<0.11s。

(2)形态:QRS波群主波通常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V1、V2导联向下。

Q波无切迹,振幅小于同导联R波的1/4,以R波为主的导联时限<0.04s。

(3)R波振幅:工导联不超过1.5mV,aVL导联不超过1.2mV,aVF导联不超过2.0mV,aVR导联不超过0.5mV,V1导联不超过1. 0mV,V5,或V6导联不超过2.5mV(女性不超过2.0MmV),Rv5十Sv1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

胸前导联R/S比例逐渐增高。

3个标准肢体导联或3个加压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峰值不得同时低于0.5mv。

4.ST段 ST段应与等电位线平行一致,但允许轻度抬高或降低,抬高一般不超过0.1mV,下降不超过0.05mV。

5.T波圆钝型、无切迹,一般无明显的起始点(上升支缓慢),Ⅰ、Ⅱ、aVF、V5、V6导联必须直立,aVR 导联倒置,T波的方向应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应与其T波方向一致。

振幅不超过同导联T波振幅的25%,最高不应超过2.0mV。

7.QT间期 0.32~0.40s,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较慢时可以相对延长(不长于0.44s),心率较快时可以相对缩短(不短于0.30s)。

为消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用校正QT间期(QTc),其公式为:QTc=QT/RR (单位为s),或采用Bazett公式计算:QTc=k•,k为常数(男性0.37,女性0.39)。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意义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并以图形化形式表示出来的一种医学检查方法。

心电图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运作状况,诊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等方面提供依据。

在心电图中,不同的波形代表着不同性质的信号,因此,对于不同波段的正常值及其含义的了解非常重要。

P波P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房收缩的第一个正波,又称为房性波。

正常情况下,P波的时长约为0.08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

P波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心室的收缩,如果P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房颤动等问题。

PR间期PR间期是心电图中表示房室结和希氏束的传导时间,即心房收缩结束后到心室收缩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R间期的时长为0.12-0.2秒,如果PR间期时间过短,则可能出现房室早搏等问题。

如果PR间期时间过长,则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等问题。

QRS波QRS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的电活动的波段,它由三个波组成,分别是Q波、R波和S波。

正常情况下,QRS波的时间一般在0.06-0.1秒之间,振幅不超过1.5毫伏。

如果QRS波形态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室肥大、心室内传导阻滞等问题。

ST段ST段是从QRS波的末尾到T波的起点之间的时间段,它通常被用来观察心室的充电状态和失衡情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该水平,如果出现明显的抬高或降低,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问题。

T波T波是心电图中表示心室舒张的波段。

正常情况下,T波呈现一个向上的圆顶形状,时间一般在0.15秒以内,振幅在0.5毫伏以内。

如果T波出现异常,则可能表示存在心肌缺血、心肌炎症等问题。

以上就是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对于医学工作者和患者来说,了解这些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电活动变化,对于预防和诊治心脏疾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

正常心电图波形及意义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心电图: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向心房和心室,这种电变化通过周围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导到身体表面,用引导电极在体表一定位置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

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典型心电图的基本波形主要包括P波、QRS波群、T波(U波)。

1.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波形小而圆钝,0.08-0.11s;2.QRS波群:代表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0.06-0.10s;3.T波:代表两心室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0.05-0.25s,方向与QRS主波方向同4.U波:有时在T波后一个低而宽的小波,方向与T波同各波之间时程关系的意义:1.PR/PQ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0.12-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阻滞时,此期延长2.PR段:P波终点到Q波起点,由兴奋传导通过房室交界区形成,非常微弱,回到基线水平3.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与心率成反变关系4.ST段: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2心室均处于去极化状态,一段等电位线【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工具,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会观察并分析心电图波形的特征,以了解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它们反映了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和传导状态。

以下是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描述。

1. P波:P波代表心房的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正向波,振幅通常小于0.25mV。

P波的时限通常在0.08-0.12秒之间。

如果P波异常,可能表明存在心房肥大、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异常情况。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PR间期的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导阻滞。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通常呈现为一个小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

QRS波群的时限一般在0.08-0.12秒之间。

如果QRS波群持续时间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心室肥大、束支阻滞或室性心律失常等异常。

4.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结束时到T波开始之间。

正常情况下,ST段应与基线水平保持平行。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表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心室肥厚等异常。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

在正常情况下,T波通常为正向波,形状可以是圆润或稍微尖锐。

T波的振幅与QRS波群的振幅相仿。

T波的倒置或高耸可能表明心肌缺血或电解质紊乱等异常。

6. QT间期:QT间期是指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QT间期会随心率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如果QT间期延长,可能表明存在心室肌抑制、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影响等异常。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特征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和监测患者的病情非常重要。

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等病变。

例如,心房颤动常常表现为无规则的心房波,QRS波群正常。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

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 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的时间。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在幼儿及心动过速的情况下,PR间期相应缩短。

在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不超过0.22s。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成年人QRS时间小于0.12s,多数在0.06-0.10s。

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形,V1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

V5、V6导联QRS 波群可呈qR、qRs、Rs、R型,且R波一般不超过2.5mV。

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V6逐渐增高,S 波逐渐变下,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

在肢体导联,Ⅰ、Ⅱ、Ⅲ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

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

aVL与aVF 导联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Ⅰ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导联的R波小于1.2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

否则称为低电压。

益医网4、R峰时间(R peak time):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正常心电图中波形的时间和幅度特性比较

正常心电图中波形的时间和幅度特性比较

正常心电图中波形的时间和幅度特性比较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通过记录心脏肌肉电活动而形成的曲线图,用以评估心脏的功能和检测心脏疾病。

在正常心电图中,存在着多种波形,每种波形都代表着心脏某一特定的电活动。

本文将对正常心电图中波形的时间和幅度特性进行比较和解析。

1. P波P波是正常心电图中的第一个波形,代表着心房的收缩(心房起搏)和传导。

P波的时间一般在0.06-0.12秒之间,正常的幅度在0.05-0.25mV之间。

2. PR段PR段是P波结束到下一个波群起始的一段水平线。

它代表着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延迟。

正常情况下,PR段的时间在0.12-0.20秒之间。

3. QRS波群QRS波群是心电图中最复杂的波形,代表着心室的收缩(心室起搏)和传导。

在正常成年人的心电图中,QRS波群的时间一般小于或等于0.12秒,幅度在0.05-1.0mV之间。

4. ST段ST段是QRS波群结束到ST段结束的一段水平线。

它代表着心室收缩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ST段与PR段的水平位置基本一致。

5. T波T波是QRS波群的结束波形,代表着心室的复极化(恢复静息状态)。

T波的时间一般小于0.20秒,幅度一般为正值,通常小于0.5mV。

通过比较正常心电图中不同波形的时间和幅度特性可以发现以下几点:1. 时间特性不同波形的时间特性代表了心脏不同部位的电活动过程,对心脏的功能状态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通过观察时间特性可以判断心脏节律的正常与否,例如P波的时间可以反映心房起搏和传导是否正常,QRS波群的时间可以反映心室起搏和传导是否正常。

2. 幅度特性不同波形的幅度特性代表了心脏不同部位电活动的强度与变化。

通过观察幅度特性可以判断心脏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例如P波的幅度可以反映心房肌肉的兴奋性是否正常,T波的幅度可以反映心室肌肉的兴奋性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正常心电图中的波形时间和幅度特性存在个体差异,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位、药物等。

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比较与分析

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比较与分析

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比较与分析心电图是一种通过电极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正常人的心电图波形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系列变化。

本文将对不同年龄段正常心电图波形进行比较与分析。

1. 婴儿期(0-2岁):婴儿期的心电图波形特点为:a. 心率高:婴儿的心率较高,通常在每分钟110-150次。

b. QRS波群较大:婴儿的心脏较小,QRS波群较大,持续时间较短。

c. 波形较大:婴儿的波形较大,有时会出现浅的ST段下降。

d. 呼吸与心率关系:婴儿的心率受到呼吸影响,会出现心率与呼吸同步的现象。

2. 幼儿期(3-12岁):幼儿期的心电图波形特点为:a. 心率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期的心率逐渐下降至每分钟80-100次。

b. 呼吸与心率关系逐渐减弱:幼儿期的心率逐渐独立于呼吸,不再出现同步现象。

c. P波与QRS波群: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间隔逐渐稳定,QRS波群持续时间逐渐增长。

3. 青少年期(13-19岁):青少年期的心电图波形特点为:a. 心率稳定:青少年期的心率相对稳定,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

b. P波与QRS波群形态正常:P波与QRS波群的形态正常,间隔稳定。

c. ST段与T波变化:青少年期的ST段可能呈水平型或下降型。

d. 波形成熟:青少年期的心电图波形逐渐成熟,并接近成年人的波形。

4. 成年期(20-60岁):成年期的心电图波形特点为:a. 心率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b. P波与QRS波群形态正常:P波与QRS波群的形态正常,间隔稳定。

c. ST段与T波正常:ST段平直或轻微上斜,T波形态正常。

d. 波形稳定:成年人的心电图波形稳定,没有突发异常。

5. 老年期(60岁以上):老年期的心电图波形特点为:a. 心率逐渐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率逐渐下降至每分钟60-100次。

b. P波与QRS波群形态正常:P波与QRS波群的形态正常,间隔稳定。

c. ST段与T波变化:老年人的ST段有时呈水平型或轻度上斜,T波可能变宽变深。

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

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

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查手段,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

在进行心电图分析时,准确地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如何识别和区分正常心电图与异常心电图波形的特征和方法。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1. P波:正常心电图的P波通常应是正向的,即呈现向上的波形,且形态规则。

P波的振幅通常小于0.25毫伏(mV),宽度在0.08秒到0.11秒之间。

2. PR间期:PR间期是P波至QRS波群的时间间隔,正常情况下应为0.12秒至0.20秒。

3. QRS波群:正常QRS波群通常呈现三相性,即P波之后出现的第一个波形。

正常QRS波群应有一个突出的R波,R波的振幅通常应大于0.5mV(P波振幅的两倍),S波的振幅通常不超过R波的深度。

QRS波群的宽度正常情况下为0.06秒至0.10秒。

4. ST段:ST段位于QRS波群之后,通常应为等电位或几乎等电位的水平段。

5. QT间期:QT间期是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间隔,正常值受心率影响,一般在0.35秒至0.44秒之间。

二、异常心电图波形特征1. 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中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早搏、心房颤动、心室颤动等。

早搏时,心电图呈现出额外的QRS波群,R-R间期明显缩短。

心房颤动时,心电图呈现不规则的R-R间期,没有明确的P波。

心室颤动的波形则呈现高度不规则、无序和不可识别的形态。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时,ST段出现抬高或压低,与基线形成明显的偏移。

抬高超过1mm或压低超过0.5mm被视为心肌缺血的指标。

3.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时,心电图呈现典型的ST段抬高,并伴随Q波的出现,形成Q波心肌梗死的特征。

4. 心室肥大:心室肥大时,QRS波群振幅增高,波形宽大畸形。

5. 传导阻滞:传导阻滞可分为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两类。

传导阻滞时,心电图呈现延迟传导、R-R间期延长或不规则等异常特征。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心电图波形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心脏的电传导情况、心律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的存在与程度。

下面将对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1. P波:P波是由心房除极产生的电势波。

正常情况下,P波应呈现一个正向的、圆顶和圆底的形态。

P波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8秒以内,高度在2.5毫伏左右。

异常P波可能表现为延长、增高或变形,这可能是心房扩大、心肌梗死或传导异常的表现。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间隔,反映了心脏房室传导时间。

正常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若PR间期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导延迟,如房室传导阻滞。

若PR间期缩短可能表明房室旁道传导。

3. QRS波群:QRS波群用于评估心室的除极情况。

QRS波群通常应该小于0.12秒,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表明室内传导系统的异常,如束支传导阻滞。

而QRS波群增高可能是心机梗死的表现。

4. ST段:ST段在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之间。

ST段的形态通常应该是水平或稍微上斜的。

若ST段呈现抬高或下降的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或损伤的表现。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T波应该是圆顶和圆底的,与QRS波群形态相反。

正常情况下,T波的振幅不应该超过QRS波群振幅的一半。

异常T波可能表明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电解质紊乱等疾病的存在。

6. QT间期:QT间期是指心室起搏至复极的完全过程,它是室颤和室速的易感性指标。

正常情况下,QT间期在男性小于0.44秒,女性小于0.46秒。

若QT间期延长可能会导致心室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心脏的除极传导情况、心律状态以及心肌的缺血和损伤情况。

这对于诊断心血管疾病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心电图、心肌缺血、心梗

正常心电图、心肌缺血、心梗

分期
3、近期(亚急性期) 梗塞后数周至数月 S-T段基本恢复到基线上,Q波持续存在,倒 置T波逐渐变浅,直到恢复直立或趋于恒定 不变(期) 急性心肌梗塞后3-6个月 S-T段及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 恒定不变,异常Q波存在或变小、消失。

三、QRS波群: 1、时间: 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2、形态和电压: (1)胸导联 V1V2呈rS型,R/S<1, R波不超过1.0mv V5V6以R为主,R/S>1, R不超过2.5mv V3V4呈RS型,R/S=1 V1-V6中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变小

(2)肢体导联 Ⅰ、Ⅱ、Ⅲ主波向上, I的R波不超过1.5mv aVR中主波向下,R波小于0.5mV aVL、aVF的QRS波群可为qR、Rs、R、rS 型多变 aVL的R波小于1.2mv aVF的R波小于2.0mv 六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之和不小于 0.5mv;六个胸导联的不小于1.0mV (0.8mv)

定位诊断

一般主要根据坏死图形出现的导联判断。 多为左心室(左冠状动脉易阻塞) 前间壁:V1、V2、V3(最常见) 下壁:II、III、aVF 侧壁:I、aVL、V5、V6 前壁:V3、V4、V5 后壁:V7、V8、V9 广泛前壁和侧壁:V1-V5 、I、aVL 后下壁: II、III、aVF、 V7、V8、V9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一、P波: 1、形态:钝圆,可有切迹,但双峰距离 <0.04s 2、方向:I、II 、aVF、V4 -V6 直立, aVR倒置,余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 置 3、时间:小于等于0.11s(小于0.12s) 4、电压:肢体导联小于0.25mv; 胸导联小于0.20mv 二、P-R间期:0.12-0.20s,不超过0.22s

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比较

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比较

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比较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和异常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诊断心脏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电图的诊断意义。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1. P波:代表心房收缩的电信号,通常是正弦波形,其幅度一般不超过2.5毫伏(mV)。

2. PR间期:即P波至QRS波群的间隔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3. 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的电信号,通常为尖峰或宽波形,其持续时间一般在0.06-0.10秒之间。

QRS波群的形态、幅度和方向可根据不同导联的特点进行评估。

4. ST段:位于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水平线段,正常情况下应处于基线水平或略微上抬或下沉。

5. 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信号,通常为尖钝或圆顶形态,其持续时间应≤0.24秒。

6. 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跨度,可用于评估心室去极化过程的时间。

二、常见心电图异常波形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电活动紊乱,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无规律的心房颤动波形。

2.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心房电活动快速有规律,产生“锯齿状”P波,通常以2:1, 3:1或4:1的比例与心室收缩(QRS波群)进行传导。

3. 心室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心室提前收缩,P波消失,QRS波群宽于正常,常伴有明显的较大T波。

4.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室电活动紊乱,无规律、无节律的波形,且QRS波群无法识别。

5.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程度不同,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心电图学习与总结

心电图学习与总结

心电图学习与总结一、心电图纸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大部分导联呈钝圆形;导联I、II、aVF、V4-6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双向;时间:<0.12秒;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mV。

P-R间期: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0.12-0.20秒。

QRS波群为心室除极波。

时间:0.06-0.10秒;波形:(1)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I、II、III导联的QRS波群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2)正常人胸导R波自V1 - V6 导联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3)V1、V2、V3出现Q波应视为异常,V5、V6看不到Q波应视为异常;振幅:I 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胸导的R波小于2.5mV。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一般下移不应>0.05mV;上抬在肢体导联及V4-V6导联不应>0.1mV 。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左心导联I、II、V4 - 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振幅:左心导联I、II、V4 - V6导联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三、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一)左心室肥大1.QRS波群电压增高:胸导联V5或V6导联的R波>2.5mV;Sv1+Rv5>4.0mV(男性)、>3.5mV(女性);肢体导联中,Ⅰ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RI+SIII>2.5mV。

2.可出现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

4.ST-T改变:在R波为主的导联,其ST段可呈下斜型压低达0.05mV以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当QRS波群电压增高同时伴有ST-T改变者,称左室肥大伴劳损。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方法研究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方法研究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方法研究心电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分析心电图波形可以获得心脏的电生理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方法对于正确判断心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波形的基本特征、常见异常波形以及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1. P波:P波代表心房除极,通常应具有以下特征:波峰尖锐且直立,持续时间正常范围为0.08-0.12秒,振幅一般不超过0.25mV。

异常情况下,P波可以出现增宽、增高、倒置等改变。

2. PR间期:PR间期代表心房除极到心室除极的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如果PR间期超出正常范围,可能表明存在问题,如房室传导阻滞等。

3. QRS波群: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波代表心室除极的起始阶段,正常情况下应该小于0.04秒,并且振幅不超过R波的1/4。

异常情况下,QRS波群可以出现增宽、增高、改变形态等。

4. ST段:ST段是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的段落,正常情况下应该平坦且与基线水平。

ST段的异常可以提示心肌缺血、损伤或缺血性心脏病等情况。

5. T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正常情况下应该具有漂亮的圆顶形状,并与QRS波群一致的方向。

异常情况下,T波可以出现倒置、增高、减低等改变。

二、常见异常心电图波形的识别与解读1. 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快速、无规律的心房电活动,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

心房颤动的特点是P波消失,波形替之以细小、快速的波纹,称为f波。

心房颤动的诊断可以通过检查心电图上的f波来确认。

2. 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是一种高度不规则的、快速而无序的心室电活动,可能导致心室停止跳动。

心室颤动的特点是完全没有规律的QRS波群和T波,呈现类似于乱麻一样的图案。

3. 心室早搏:心室早搏是心室提前搏动,常见的特征是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心室早搏的存在可能表明存在心室传导异常、心室电解质紊乱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得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0。

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

12~0.20s,(心电图纸上就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老年人<0。

22s)
2。

临床意义:
⑴P-R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
正常成人<0。

11s
多数在0。

06~0。

10s
2 波形与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就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ﻩV1~6得正常形:
V1~2:rS型,r/S <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RV1〈1、0 mv
B。

左室RV5<2、5 mv,
RV5 +SV1<4。

0 mv(男) <3、5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0.5 mv。

B.左室RavL<1.2mv,RavF〈2.0 mv,
RⅠ<1.5 mv,
RⅡ+ RⅢ<4.0 mv ,
RⅠ+SⅢ< 2、5 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

04s,电压〈1 /4 R。

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与均≤0.5mv,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2) 在6个胸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与均≤0。

8mv,称为胸导联低电压;
(3)肢导联低电压加胸导联低电压称为低电压
肢导联低电压肢导联各QRS波群R+S〈0。

5mv、
广泛低电压肢导联各QRS波群R+S<0。

5mv
胸导联各QRS波群R+S〈0.8mv
5 R峰时间(R peak time):室壁激动时间V AT或类本位曲折时间
•定义:指QRS波群起点至R波顶端(peakofR wave)垂直线得间距。

•代表激动从内膜传至外膜得时间,反映心室壁得厚度、
正常值:
右室(V1V2) <0、04s
左室(V5V6) 〈0。

05s
J点(J point)
1。

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结束,复极开始。

2。

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得间期、代表心房、心室除极得总时间。

正常值<0。

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得时距,包括P波时限、P-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egmen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得起点间得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

正常时限: <0、15s。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

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mv;V1—2<0、3mv,V3〈0。

5mv。

3. 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

T波(Twave)
1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得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得1/10,(V3最高可达1。

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直立;avR 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 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

如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Q-T间期(Q—Tinterval)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得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与复极全过程所需得时间。

1 正常值:成年人心率60~100 次/分时,Q-T间期为0。

32—0、44s、心率快,Q -T间期短; 心率慢,Q-T间期长,QTc ≤0、44s
2 临床意义:
⑴Q-T间期延长:
提示心肌缺血、损害
药物影响(乙胺碘肤酮、奎尼丁)
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钙)
⑵Q—T间期缩短:
见于高血钙,洋地黄效应,
高血钾。

U波(U wave)
1 U波: 代表心肌激动得“后继电位”。

2 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

04s;
<1/2T; 以V3~V4导联明显
3一般出现在T波后0。

02~0.04s;
<1/2T; 以V3~V4导联明显
4 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得P′波(P′波可重叠于前一窦性搏动得T波中)、
(2)P′—R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
(3)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4)P′后QRS波群可正常或畸形。

如有畸形QRS波则称为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博得区别)。

如P波无QRS波,称为未下传房早(与II度II型AVB 得区别)。

在同一导联上,如果P′得形态及配对间期不同,称为多源性房早。

(5)常有不完全得代偿间歇,即包括房早在内得两个正常P波之间得时间短于两倍得正常P-P间距。

交界性早搏:完全性代偿间隙
室性早博:提前出现得宽大畸形得QRS时限〉0.12s,RP'间期大于0、12s。

完全性代偿间隙
二联律就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1x);三联律就是指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11x);如此类推。

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称为成对室性期前收缩(1xx)。

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室性心动过速(1xxxx)、
窦性心动过速:<3大格,过缓<5
60~180/分钟
室上性心动过速:160-220次/分
房颤:P波消失,代之小f波,R-R间距不等,R波电压不等
房室传导阻滞:
1。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就是指从心房到心室得电激动传导速度减慢,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延长超过0、20s,
但就是每个心房激动都能传导至心室。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又分为I型(文氏或称莫氏I型)与II型(莫氏II型)。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就是最常见得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类型,就是指从心房到心室得传导时间(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有一个心房得激动不能传递到心室。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就是指心房得激动突然阻滞不能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有间期性脱漏、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就是指全部得心房激动都不能传导至心室,其特征为心房与心室得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且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右心房肥厚:P 波尖而高耸,其振幅≥O、25mV ,以II、III、aVF 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又称“肺型P 波”。

左心房肥厚:I、II、II、AVL导联P波增宽,其时限≥0、12s,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时距≥0、04s,以I、II、aVL导联明显,又称“二尖瓣型P波”、V1导联上P波常呈先正后出现深宽得负向波。

将V1负向P波时间乘以负向波振幅,称为P波终末电势(Ptf)。

左房肥大时,V1导联Ptf≤—0、04mm.s
1.右心室肥厚得心电图特征:
Rv1>1。

0mv,V1与得R/S>1,Rv1+Sv5〉1.05mv
2、左心室肥厚得心电图特征:
(1)QRS电压增高Rv5或Rv6>2。

5mv, Rv5+Sv1〉4mV;
易混淆心电图得鉴别
❖房性早博伴P波未下传;窦性停搏;II°II型A VB
❖宽大畸形得QRS波:房性早博伴差异性传导;室性早博;预激
❖房早;交界性早搏
❖房扑;室上性心动过速
❖提前出现得P波:房早未下传;II°I型AVB;II°II型AVB
❖交界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
❖A,B型预激:A型得预激波与QRS波群在V1导联均向上,而B型V1导联得预激波与QRS波群得主波则均向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