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和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交流的频繁和来华留学生的增多,对外汉语师资严重匮乏。1983年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学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率先设立了对外汉语教学专业。1993年7月国家教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对外汉语”、“汉语言”等专业成为“中国语言文学”下的二级学科,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依然如此分列。作为独立的专业,“对外汉语”是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招生对象是中国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对外汉语师资。据我们调查,截至“2005年世界汉语大会·第八届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全国已有70余个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华东师大、浙江师大等10余所高校还以对外汉语专业为基础建立了对外汉语系;2004年2月,上海师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以对外汉语专业为基础的对外汉语学院。为规范和促进专业建设,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在2002年9月和2003年12月召开“全国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研讨会”。各类院校也根据自身优势,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建设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从整体上看,近二十年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经历了从初创到渐成规模直至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激增。此间取得了诸多开创性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由于对外汉语专业所在的各个高校在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师资力量、管理水平、地域文化等方面不尽相同,故在实施专业建设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院校的专业定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过分强调“宽口径”,导致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的模糊,直接影响了课程结构体系的构建,也造成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薄弱。

2.课程结构体系存在随意性

各类课程尤其是外语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各个院校差异最大。从我们对7所高校的教学计划对比结果看,外语课时从256学时到768学时不等;主干课程门数多少不同,多者13门,少者7门;选修课模块涉及知识领域学科范围大小有别。有的院校的课程结构只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增加一些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形成机械相加。

3.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该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缺少实践教学活动和环节,没有相对稳定的见习、实习基地等成为一些高校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个别院校的学生入校两年了尚未接触过留学生,重要没有走入留学生课堂。

4.就业成为专业建设的瓶颈

因为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本科生进入高校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这就使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无法到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而目前高校是留学生最集中的单位。毕业生只能靠考研暂时缓解就业压力。一方面是“汉语热”带来的缺口很大的国内外对外汉语人才市场,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的本科毕业生,这二者之间的矛盾直接制约了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完善和发展。

对外汉语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1988年全国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就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进行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探索,不仅关系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汉语汉民族文化之精华在世界上的传播以及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竞争力。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世界上出现了逐年升温的汉语热,但汉语在世界上仍属弱式语言,在网络传播和西方强式语言的挤压下,想要改变汉语“大语种、小外语”的状况,成为世界上的强势语言,还要下很大的功夫。我们需要迎接西方国家每年花费重金进行世界范围的语言教学和推广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二、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研究内容与思路

全国现有的对外汉语专业,地域分布严重不均。各类院校建设模式不一、特色不同,质量水平也参差不齐。应该怎样立足于省属师范

大学,充分依托省属师范大学的学科资源优势探索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模式,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依托省属师范大学做好对外汉语专业建设,需要进行以下八个方面的研究和探索:

1.全国对外汉语专业的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全国高校中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进行新一轮的全面调查。了解建设现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建设中的共同规律和特色,指出取得的成绩和尚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预测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发展趋势。做好这一工作既可以为教育部、国家汉办提供决策依据,又可以为我们的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2.对外汉语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目前各个院校的定位情况存在差异,培养目标也有宽窄不同。目前我们的定位是——素质国际化: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适应新世纪国际教育市场和对外交流的需求。专业宽口径:围绕培养目标和以对外汉语教学为核心、跨文化交流为辅翼的专业结构模式,一主要面向各类招收留学生的院校,面向对外文化交流部门和外资合资企业的相应岗位,培养合格人才;二为高校相关硕士点提供优秀生源;三为国外输送优秀汉语教学人才。人才培养目标为:精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汉语汉文化和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宽厚基础、强化双语和现代信息处理技能、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需要的广泛知识和综合素质。我们希望在调查基础上,分析影响各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因素,提出更加符合地域和学校实际的准

确定位和培养目标。

3.地方师范性大学对外汉语专业建设的特色探索。全国现有的对外汉语专业依托不同。就依托院校而言,有重点大学,有一般院校;有综合性大学,有非综合性大学;就分布地域既而言,有沿海城市也有内陆地区。怎样发挥地域优势,充分利用办学资源,探索专业建设特色成为专业申报和建设面临的问题。如地方性师范院校注重突出地域性和师范性;外国语院校则充分利用外语资源,突出学生双语能力的培养;重点大学则依据整体办学水平,突出高层次。专业建设特色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也是保持专业蓬勃发展的前提。我们希望进一步深入考察地域优势和人才市场,充分挖掘师范大学多学科门类的资源优势,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建设之路。

4.人才市场需求和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不断提升,汉语热席卷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汉语教材已进入美、英、日、韩等国的中小学课堂。有3000多万人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截至2007年3月,中国已经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根据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的预测和规划,到2010年,全球学汉语的外国人将达到1亿人,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需要汉语教师500万。最近国务院学位办已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从2007年开始国家将在国内已开设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高校,面向所有专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