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诗歌赏析

合集下载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歌鉴赏】元稹《一至七言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元稹《一至七言诗》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元稹《一至七言诗》原文及翻译赏析元稹《一至七言诗》原文茶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元稹《一至七言诗》翻译待更新元稹《一至七言诗》赏析《一至七言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词作品。

《一至七言诗》是隋唐时期的一种诗体,一至七言诗是古诗中别具一格的诗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应该说这个称呼很形象,一首诗从一言开始到七言结束,又因其每句字数依次递增,从而形成了宝塔的样式。

这种宝塔诗一般字面意思浅近,主要是形式新颖可爱,不拘一格。

《一至七言诗》是古诗中别具一格的诗形式,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应该说这个称呼很形象,一首诗从一言开始到七言结束,又因其每句字数依次递增,从而形成了宝塔的样式。

这种宝塔诗一般字面意思浅近,主要是形式新颖可爱,不拘一格。

这一体例后字数有延至九字,宋以来更延至十字。

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途径兴化亭是所作。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

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

第三句,显然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

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

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喝茶有助醒酒。

诗中二、三句借茶的质优,暗喻了白居易品质的优秀;四、五句写诗客和僧家对茶的爱慕,实言好友深受爱慕;元稹以此诗表达了与白居易之间真挚的友情。

元稹(779年-83年),唐朝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

元稹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他首创以古文制诰,格高词美,为人效仿。

其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中之名篇。

元稹最出名的十首诗

元稹最出名的十首诗

元稹最出名的十首诗(最新版)目录一、元稹生平简介二、元稹诗歌创作成就三、元稹最出名的十首诗概述四、元稹最出名的十首诗赏析五、结语正文一、元稹生平简介元稹,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是唐朝大臣、文学家。

他出自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孙(一说十五世孙)。

元稹年少时便展现出才名,于贞元九年(793 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二、元稹诗歌创作成就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们的诗歌风格相近,共同倡导以诗歌为现实政治服务,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元稹的诗歌作品以五言、七言绝句为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近人,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元稹最出名的十首诗概述元稹最出名的十首诗包括《离思五首》、《菊花》、《夜泊牛渚怀古》等,这些诗歌题材丰富,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更有离别思念。

这些诗歌不仅表现了元稹的诗歌才华,还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元稹最出名的十首诗赏析(1)《离思五首》:这是元稹最著名的一组爱情诗,表达了诗人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句,意味着诗人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和巫山的云霭,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别处的云黯然失色,体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厚感情。

(2)《菊花》: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赞美。

诗中“耐可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了诗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3)《夜泊牛渚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夜泊牛渚,回想起古代英雄事迹,对时代变迁、人事代谢产生了无限感慨。

(4)《行宫》:这是一首描写宫殿的诗歌,诗中对宫殿的描绘细腻入微,充满了对皇家权威的敬畏之情。

(5)《赠别》: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对即将离别的朋友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依依不舍的情感。

(6)《咏雪》: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歌,诗人通过对雪的描绘,展现了冬日雪景的美丽。

(7)《山中》:这是一首山水田园诗,诗人描绘了山中的幽静景色,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

元稹《离思》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离思》是唐代诗人元稹所著的一组七言绝句,共五首,其中《离思》第四首是一首悼亡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已逝妻子韦氏的深深思念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元稹《离思》诗歌鉴赏,欢迎阅读。

《离思》赏析鉴赏作者:元稹曾经。

沧海难为水,除却。

巫山不是云。

取次。

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重点字词解析】①曾经:曾经历过。

曾;副词;经:经历。

⑦除却:除了。

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

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

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水相形见绌。

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

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

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

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

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

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

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

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

究竟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稹《菊花》诗歌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1、秋丛:指丛丛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4、遍绕:环绕一遍。

5、篱(lí):篱笆。

6、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

斜,倾斜。

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

7、尽:完。

8、更(gèng):再。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元稹经典诗文解析

元稹经典诗文解析

元稹经典诗文解析1.山水万重书断绝。

2.朝随而出,暮隐而入。

唐·元稹《莺莺传》。

这两句大意是:一早偷偷地走了,夜里偷偷地来了。

元稹著名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写莺莺和张生互相爱慕,私自结合,后又为张生所抛弃的故事。

作者对出身名门望族的莺莺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的精神给予热情地歌颂。

著名的《西厢记》即取材于这篇传奇。

~两句写莺离去,夜暮时暗暗潜来的情景。

这位饱受封建礼教薰陶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观念戕害的少女,经过内心的痛苦折磨,灵魂终于觉醒,敢于听凭感情的驱使,而与张生结合。

莺莺的行为是对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挑战,而她的悲剧也正是虚伪的封建道德造成的。

3.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

唐·元稹《遣兴》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使用人才不要超过限度。

4.东西生日月,昼夜如转珠。

见唐·元稹《苦雨》。

这两句大意是:日月东升酉落,昼夜似转珠一样周而复始。

两句乃触物兴感,慨叹光阴迅速地逝去。

可用以表达要珍惜光阴,珍惜人生,适时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6.险心露山岳,流言翻波涛。

《酬刘猛见送》7.怪来醒后旁人泣, 醉里时时错问君。

唐·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怪来:怪不得。

这两句大意是:酒醒之后见旁人在自己身边啜泣,一问才知道自己醉中还时时喊着亡妻的名字,怪不得旁人也感动得流下眼泪。

诗的前两句是:“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意思说:自丧妻后,常陪客人作长日饮,意在借酒浇愁,偶然乘兴也痛饮几盏,喝得醉醺醺。

谁知醉中还未忘掉妻子,旁人也为自己的伤情而啜泣,自己的悲痛更不言而喻。

层层写来,用笔曲深,情真意挚,催人泪下。

写悼念文字,可从中悟出一番道理来。

8.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

唐·元稹《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二。

并食:因生活困难,常三餐并成两餐,或两天只吃一天的粮食。

这两句大意是:自己在信里说常常并食,已经成了习惯,不觉得清苦;心里惟独挂念着出门在外的丈风餐风宿露,在深山驿路上长期奔波。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

元稹的经典诗歌特点赏析形式主义诗学认为:诗只是有意味的语言艺术形式。

任何一种“内容”只有经过“形式化”才能成为艺术。

形式并不屈从于内容。

我在此整理了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11得乐天书元稹〔唐代〕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这是一首构思奇怪的小诗。

题目是《得乐天书》,按说,内容当然离不开信中所言及读信所感。

但诗里所描绘的,却不是这些,而是接信时一家人凄凄惶惶的场面。

诗的第一句“远信入门先有泪”,是说,诗人接了乐天的江州来信,读完后泪流满面。

其次句笔锋一转,从妻女的反应上着笔:“妻惊女哭问何如。

”诗人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难过?这封信到底带来了什么噩耗?妻女由于困惑,发而为“惊”、为“哭”、为“问”。

可她们问来问去,并没有问出个到底。

由于,诗人这时已经难过得不能说话了。

于是,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想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兴奋,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难过。

够得上他如此关怀的人只有一个──白乐天。

这封信,八成是江州司马白乐天寄来的了。

2重赠元稹〔唐代〕休遣玲珑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从艺术特色上看,此诗只说到就要分手(“明朝又向江头别”)和分手的时间(“月落潮平是去时”)便结束,通篇只是口头语、眼前景,可谓“情无奇”、“景不丽”,但却有无穷余味,能留下深刻印象。

这是由于该诗虽内容单纯,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萦回不已的音韵。

3春晓元稹〔唐代〕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莺莺传》中有莺莺复张生信,文词并茂,早已脍炙人口,却将元稹先赠莺莺之诗略而未录。

文中只略称:“明年文战不胜,遂止于京因贻书于崔,以广其意。

”而此诗被大多学者视为《莺莺传》之张本。

元稹的诗歌特点赏析21遣悲怀三首·其二元稹〔唐代〕从前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元稹抒发平民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元稹抒发平民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以真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著称。

他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平民百姓的情感和遭遇,也对时代的弊端和社会的不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在元稹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平民命运的关怀、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思索与追求。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元稹诗歌中抒发的平民情感以及反映的社会现实。

一、对平民命运的关怀元稹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平民百姓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他认为,平民百姓的命运多是困顿和艰辛,他们承受着社会风云变幻所带来的痛苦和压力。

在《遣怀》中,元稹写道:“百年百事到头都是,谁家青春未豁然。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普通人生活的感慨和同情,他深刻地意识到平民百姓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他们的生活并不容易。

在元稹的诗作中,可以看到对平民命运的关怀所化作的真挚情感,这种情感是他诗歌的精髓所在。

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元稹的诗作中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他用诗歌表达了对当时社会弊端和不公的指责和不满。

在《遣怀》中,元稹写道:“从来不道曲如钩,朝千暮万亦平分。

”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之间的悬殊差距和不公平现象,他对这种现象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和愤慨。

在《离思》中,他写道:“几丧亲戚成浮云,都无旧雁把消息。

”这句诗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他对这种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揭露,让人们思考和反思。

三、对人类生活的思索与追求除了对平民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外,元稹的诗作中也融入了对人类生活的思索与追求。

在《离思》中,他写道:“人生万事如无物,歌舞宴会散何年。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生命的虚无感的思考,以及对真理和永恒的追求。

在《遣怀》中,他写道:“人生饮酒且何妨,贫贱不知欢笑长。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生活的豁达和对幸福的追求,让人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元稹的诗歌抒发了平民百姓的情感,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丑陋和不公,同时也表现了对人类生活的思索与追求。

他的诗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类生活的热爱。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元稹的《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是元稹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好友元二离开的思念和对其在西域平定叛乱所取得成就的赞美和祝福。

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深沉,同时也展现了元稹的诗歌才华。

本文将结合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和赏析。

首先,元稹的《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送别诗。

诗的第一句即写出元稹与元二的别离:“草堂相对无纤尘”。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和元二在幽静的草堂相对而坐,两人分别的场景。

接着,作者用“无纤尘”形容草堂的清静,但也有别离的忧伤之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仿佛在读者面前展示出元稹痛苦的离别之情,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挚爱和思念之情。

其次,诗歌的结构严谨有序,采用了七律的形式。

全诗共八十字,排列成四句一联的结构,每句字数多为五、六个字,节奏感强烈。

七律是一种较为古老的体裁,要求每一联都是七个字,读起来十分流畅。

此外,每一句都包含一个完整的意思,紧密衔接,形成了整篇诗歌的连贯性和韵律感。

再次,元稹的语言运用独特而优美,富有意境。

他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作者对元二的思念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比如,诗中提到的“地远泉香石径斜”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句子,描绘了西域景物的迷人之处,同时也折射出元稹对元二的思念之情。

此外,诗中还通过描写天象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元二身处险境的关切和祝福之意,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壮丽和豪情。

最后,元稹在《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中融入了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

元二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奉命出使西域,并在那里领兵平定了叛乱。

元稹通过诗中的赞扬和祝福,不仅是对元二个人的美好愿望,也包含着对唐帝国疆土的祝福和对国家未来光明的展望。

这种把个人感受与国家荣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体现了元稹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综上所述,《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是元稹用深情和才情铺陈而成的送别之作。

通过对离别之情、自然景物、历史背景的巧妙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元二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个人友情和国家命运的关怀。

元稹经典诗歌赏析

元稹经典诗歌赏析

元稹经典诗歌赏析元稹,那可是唐代诗坛相当厉害的一位人物呢。

他的诗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能让咱们看到那个时代的好多事儿。

一、作者简介元稹啊,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人。

他的一生起起落落,在官场摸爬滚打,还经历了很多爱情故事呢。

这些经历都对他写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两个人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这可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件事儿。

他们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就像现在咱们说的文艺作品要有社会责任感一样。

二、元稹诗歌的特点1. 情感真挚元稹的诗特别能打动人心,就拿他的悼亡诗来说吧。

他写给他亡妻的诗,那真的是满含深情。

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首诗啊,他把对亡妻的思念和那种再也看不上别人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不是那种干巴巴地说自己多难过,而是用一种很巧妙的比喻。

沧海和巫山的云在他眼里那是最美好的,就像他的亡妻一样,其他的女子都入不了他的眼了。

这就像咱们现在要是失去了最爱的人,可能看周围的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

2. 反映社会现实他的很多诗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比如说官场的黑暗、贫富差距等等。

他在诗里描写了普通百姓的困苦生活,那些底层人民辛苦劳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达官贵人却过着奢靡的生活。

他就像一个社会的记录者,用诗的形式把这些不公揭露出来。

这就好比现在的一些作家用文字来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具体诗歌赏析1.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有着很深刻的内涵。

古行宫是曾经辉煌的地方,但是现在却很寥落。

宫花依旧开得红艳艳的,可是却没有人欣赏,就像那些白头宫女一样,被遗忘在这个角落里。

这些宫女年轻的时候可能也是青春美貌,可是在这深宫里一待就是一辈子,现在只能闲坐着聊聊过去玄宗的时代。

从这首诗里,我们能感受到那种繁华过后的凄凉,也能体会到宫女们被命运摆布的无奈。

过襄阳楼元稹诗歌鉴赏

过襄阳楼元稹诗歌鉴赏

过襄阳楼元稹诗歌鉴赏
《过襄阳楼》是唐代诗人元稹所作,它以极其细致入微的真实描写,生动地描绘了襄阳在唐代时的风貌,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热爱的情感。

下面就来具体鉴赏一下这首著名的诗歌。

诗歌开头,元稹先通过描写楼台所处的位置,点明了襄阳城的优越地理位置和水陆交通的便利。

接着句子用了借代和比喻,把楼台形容成一个瑰丽的宫殿,给人以壮观超群之感。

正是因为这样的气势,才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

随后的几句诗歌,则描绘了襄阳城外的美景,包括波澜壮阔的汉江、绵延不断的山峰、屹立不倒的烽火台等美景。

通过这些形象的描写,诗歌引发了读者的共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雄奇美丽。

接下来,元稹的写作对象转向了襄阳城内部的景象,着重塑造了城市正中央那座巍峨屹立的襄阳楼。

他用了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这座楼在其他楼台中的独特地位,表达了他对故乡和这座城市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此外,元稹通过描绘楼顶的飞檐和角楼的箭垛,再现了楼台的细节,彰显了他细腻的描写技巧和对美感的敏锐感知。

诗歌的结尾,则表达了元稹离开故乡的感受,以及他对故土的眷恋。

他通过对身在外乡的游子内心感受的真实描写,表现出他对故土和旧友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歌以纯净的真情实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具有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的相互交融,形成了融洽的整体感受。

总之,《过襄阳楼》是一首充满感情、充满前期文化内涵的现实主义诗篇。

其中,元稹对家乡的深情表达、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悟和对社会现
实的客观解刨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他出色的诗歌艺术才华,让后来者叹服不已。

这首诗歌不仅是元稹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离思元稹带赏析(精选8篇)

离思元稹带赏析(精选8篇)

离思元稹带赏析(精选8篇)篇1:离思元稹带赏析离思元稹带赏析元稹唐七绝:《离思》原文: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参考注释:取次:走进.元稹唐七绝:《离思》赏析: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数量很多,他把自己的诗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五首之一)属于艳诗。

所谓“艳诗”,即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诗。

在作者十类诗中,这类写得比较好。

而这首《离思》诗,尤其写得一往情深,炽热动人,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在描写爱情题材的古典诗词中,亦堪称名篇佳作.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

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它是用大海与河水相比。

海面广阔,沧茫无际,雄浑无比,可谓壮观。

河水,只不过是举目即可望穿的细流,不足为观。

写得意境雄浑深远。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使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高唐赋》序说:战国时代,楚襄王的“先王”(指楚怀王),曾游云梦高唐之台,“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此女即“巫山之女”。

她别离楚王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楚王旦朝视之,果如其言,因此就为她立庙号曰“朝云”。

显而易见,宋玉所谓“巫山之云”,——“朝云”,不过是神女的化身。

元稹所谓“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他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

元稹诗歌赏析

元稹诗歌赏析

元稹诗歌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元稹诗歌赏析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和刘猛、李余《古乐府诗》的古题乐府19首,在元集中也列为乐府类,旨含讽谕,和《长恨歌》齐名。

元稹《行宫》原文及赏析

元稹《行宫》原文及赏析

元稹《行宫》原文及赏析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元稹《行宫》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行宫唐代: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

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注释寥(liáo)落:寂寞冷落。

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

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

说:谈论。

玄宗:指唐玄宗。

赏析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诗人先写环境。

首句中“寥落”已点出行宫的空虚冷落,又着一“古”字,更显其破旧之象。

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暗示着昔盛今衰的变迁。

而后以“宫花寂寞红”续接,此处可见运思缜密。

娇艳红花与古旧行宫相映衬,更见行宫“寥落”,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

两句景语,令人心无旁鹜,只有沉沉的感伤。

后两句由景及人,写宫女,“白头”与第二句中的红花相映衬。

宫中花开如旧,而当年花容月貌的宫女已变成了白发老妇。

物是人非,此间包含着多少哀怨、多少凄凉便不言而喻了。

末句“闲”字与上文“寂寞”相照应,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

过去她们的一颦一笑、盛装丽服只为取悦君王,而今再无缘见龙颜,她们还能做什么呢? 只能无聊地“闲”在冷宫。

而这些宫女们所谈的仍旧是玄宗盛世。

这一方面表现了她们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另方面也证明了如今无可言说的空虚。

比较之下,那种深沉的盛衰之感越发鲜明突出而具体了。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

《元稹·离思》原文、注释与赏析

《元稹·离思》原文、注释与赏析

《元稹·离思》原文、注释与赏析元稹·离思元稹(779—831),洛阳人。

8岁丧父,少年贫贱。

53岁卒。

早年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并称“元白”,其作品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解】作者的诗歌数量很多,他自己就分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艳诗等十类。

这首《离思》即属于写男女之间爱情的艳诗。

【注释】1.曾经:曾经历过。

2.沧海:因海水呈苍青色,故称。

3.难为水:沧海深广,因而使别地方的水相形见绌。

4.除却:除了。

5.不是云:宋玉《高唐赋》说:巫山之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树,美若娇姬。

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不是怎样美丽好看的云了。

6.取次:走进,循序而进。

7.半缘:一半因为。

8.修道:既信佛也信道,此处指的是品德学问的修养。

【串译】曾经历过沧海的烟波浩渺,就不会被其他任何一处海水所倾倒,曾经陶醉于巫山的云蒸霞蔚,就不会被其他任何一山风云所迷醉。

虽然每天无数次从花丛中走过,还是懒得回头看她们一眼,这一半固然是为了修身治学,一半却是因为心中还依然深爱着你的缘故!【赏读提示】此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接连用水、云、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

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笔意所在。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脱化而来。

诗句表面上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的大海,对那小小的细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然而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其中还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第二句,是用宋玉《高唐赋》里“巫山云雨”的典故。

表面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有的云彩都不足观。

其实是巧妙地使用“朝云”的典故,把它比作心爱的女子,充分地表达了对那个女子的真挚感情,表明其他女子便是纵有倾城国色、绝代佳人也不能取得他的欢心和爱慕。

菊花元稹古诗 赏析

菊花元稹古诗 赏析

菊花元稹古诗赏析唐代诗人元稹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一直被人们传颂。

其中,他的《菊花》这首诗更是被誉为唐代“菊花诗”的典范之一。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深刻细腻的情感,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首诗进行一番赏析,一同感受元稹的诗意之美。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全文: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共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上片,后两句为下片。

整首诗以描写菊花为主题,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接下来,我们将逐句进行赏析。

首先是上片的第一句,“暮云收尽溢清寒”,这句话通过对天空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象。

在这个季节里,天空中的云彩收敛,清寒的气息弥漫。

这样的描写不仅使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也为后面的菊花描绘打下了基调。

接着是上片的第二句,“银汉无声转玉盘”,这句话通过对夜空的描绘,表现了宁静和祥和。

在这样的夜晚,银河静静地转动,宛如一轮玉盘悬挂在天空。

这样的景象给人以安宁和舒适的感觉,也为下文的“明月”描写做好了铺垫。

然后是上片的第三句,“此生此夜不长好”,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人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时光的匆匆,对此感到惋惜和无奈。

这样的感慨也与前文对秋天的描绘相呼应,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最后是上片的第四句,“明月明年何处看?”,这句话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明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明年”则暗示着岁月的更迭。

诗人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未来的困惑和迷茫,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接下来是下片的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话通过对明月和故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愁的思念之情。

明月代表着远方,而故乡则是诗人心中的牵挂。

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思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和惆怅。

【诗歌鉴赏】元稹《织妇词》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元稹《织妇词》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元稹《织妇词》原文及翻译赏析元稹《织妇词》原文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欲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元稹《织妇词》翻译待更新元稹《织妇词》赏析《织妇词》是唐代诗人元稹的诗词作品。

此诗以荆州首府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被剥削被奴役的痛苦。

其中“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两句,说的是为了不泄露“挑纹”绝活,竟然发生了使两个女儿终老于家不得嫁人的悲剧。

此诗作于公元87年(元和十二年),为《乐府古题》十九首之一。

诗序申论了作者反对“沿袭古题,唱和重复”的流弊的立场,主张运用古题“全无古义”,或“颇同古意,全创新词”。

因此,这些诗与新乐府创作精神并无二致。

唐代纺织业极为发达,荆、扬、宣、益等州均设置专门机构,监造织作,征收捐税。

此诗江陵为背景,描写织妇的痛苦。

诗四句一换韵,意随韵转,诗意可分四层。

“织妇何太忙”四句,写早在织作之前,织妇就已忙碌心焦了。

诗以问答开端,织妇为什么忙呢,蚕儿还未吐丝啊。

原来封建时代以自然经济为主,织妇往往就是蚕妇,在“蚕经三卧行欲老”(四眠后即上簇结茧)之际,她就得忙着备料以供结茧之用,此后便是煮茧缲丝,辛苦不在织作之下。

这可说是摄神于题前了。

古代传说黄帝妃嫘祖是第一个发明养蚕抽丝的人,民间奉之为蚕神,诗中称“蚕神女圣”。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两句通过织妇口气,祷告蚕神保佑蚕儿早点出丝,因为这一年官家要提前抽征丝税。

用人物口气代替客观叙事,则“织妇”之情态呈现,她是那样辛勤劳作,却毫无怨言,虔诚敬奉神灵,听命官家。

这一中国古代农家妇女形象是十分典型的。

“早征非是官人恶”四句,补叙提前征税的原因:原来是因为上年即公元86年(元和十一年)发动了讨伐淮西吴元济的战争,军需开支很大(“戎索”本义为戎法,引申为战事),战争的沉重负荷,自然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

【诗歌鉴赏】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诗歌鉴赏】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元稹《四首付乐知通州诗》原文茅檐屋舍竹篱州,虎怕偏蹄蛇两头。

黑暗的昆虫有时会消失在酒的阴影中,浮尘像波浪一样流向太阳。

沙含水弩多伤骨,田仰畲刀少用牛。

你知道你们是否见过面吗?最近,我的灵魂和梦想改变了很多。

平地才应一顷余,阁栏都大似巢居。

进入政府办公室的官员听起来对鸟类有怀疑,峡谷下的船腹就像一条鱼。

市井无钱论尺丈,田畴付火罢耘锄。

在这方面,我们必须愿意杀戮,但我们珍惜生活中的旧书。

哭鸟昼飞人少见,伥魂夜啸虎行多。

满是沙虱的山楂别无选择。

甘受鬼神侵骨髓,常忧岐路处风波。

南宋没有什么。

敢于唱落浪之歌。

荒芜满院不能锄,甑有尘埃圃乏蔬。

有意识的身体将被囚禁,不知道如何一起生活和死亡。

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不要问各种各样的困难。

自怜是空虚的。

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翻译待更新元稹《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赏析《天乐通州四诗》是唐代诗人袁真的一部诗作。

袁真(779-83),唐代洛阳人(现河南洛阳),唐代著名诗人。

袁真在散文和传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他开创了中国古代专利书信制作的先河,风格高雅,字迹优美,被人仿效。

传说《莺莺莺传》(又名《慧珍记》)讲述了张生和崔莺莺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

这是唐朝传说中的一件著名作品。

后来的戏曲作家以自己的故事人物创作了许多歌剧,如金代的董洁远的《西厢记》和元代的王世福的《西厢记》。

袁真与朋友们一起编纂了自己的诗集、散文集和文集。

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菊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我国古典诗歌讲究精炼,写景、言情、叙事都要以少总多。这首诗正具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康里巎书
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岂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所以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二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以为这首诗是王建所作,并说“语意绝妙,合(王)建七言《宫词》百首,不易此二十字也”。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阎昭典)行 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元稹的这首《行宫》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这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薑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 作者:
———————————————————————————————— 日期:
元稹诗歌赏析
元稹诗歌赏析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赏析: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视,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以为,悼亡而曰“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