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12-腰椎穿刺术的SOP

12-腰椎穿刺术的SOP

腰椎穿刺术的SOP
一、目的:建立腰椎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腰椎穿刺术的规范性。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腰椎穿刺。

三、规程:
(一)术前准备
1.病人准备
(1)解释穿刺的目的意义。

(2)术前排空大小便。

2.物品准备消毒盘、2%普鲁卡因,治疗包,无菌手套,腰穿针,标本瓶等。

3.环境准备清理探视人员,关闭门窗,调节适宜室温。

(二)操作要点
1.协助病人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板垂直,低头双手抱膝,脊柱尽量后突。

2.取腰3-4椎间隙为穿刺点,也可取上或下一椎间隙。

3.常规消毒皮肤,带手套,铺洞巾。

4.局麻至皮肤深达韧带,垂直缓慢进针,掌握落空点。

5.放液前接测压器,测初压后,收集2~5ml脑脊液送检查。

6.鞘内注药前应先放出同等量的脑脊液,然后再注入药物。

7.术毕将针芯插入再拔针,敷料覆盖。

(三)术后护理
1.术后协助病人躺好,去枕平卧4~6小时,颅内压高者平卧24小时颅内压低者取头低位。

2.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及穿刺点有无出血。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四、参考依据:《诊断学》第五版。

五、附件:无。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一、【适应证】1、诊断及观察疗效检查脑脊液性质、压力,鉴别各种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治疗椎管鞘内注射药物(如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1、器械准备(1)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腰穿包、手套2副、口罩、帽子、消毒测压管,下层放中单或棉垫、消毒液及穿刺过程中用过的物品。

(2)消毒腰穿包(包括带针芯腰穿针、镊子、无菌瓶数个、棉球、纱布、5ml针管)。

(3)治疗盘中有2.5%碘酊,75%乙醇,2%普鲁卡因。

2、方法(1)患儿侧卧,膝髋屈曲,双手抱头,充分低头弯腰。

应由助手协助患儿,以取得最大程序的脊椎弯曲,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的椎间隙。

(2)术者位于患儿背后,左手在头侧,用示指、中指摸好两侧髂骨嵴,此联线中点为第3、4腰椎棘突之间,在此处穿刺即可达3、4腰椎间隙。

小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4、5腰椎间隙。

(3)常规消毒,用拇指固定第3腰椎棘突,沿棘突下方用1%普鲁卡因局麻,边进针边推药,深至韧带,用消毒纱布压迫,拔针后稍等片刻。

(4)右手持腰穿针,左手拇指固定住第3腰椎棘突,沿其下方穿刺,进皮稍快。

进入棘突间隙后,针头稍向头侧倾斜,当有阻力后有落空感时停止进针,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

用无菌瓶2个,每瓶接1-2ml脑脊液分别送检常规、生化或培养。

如检测颅压可事先准备好测压管测量压力,此管内脑脊液也可作化验用。

如操作过程脑脊液流通不畅,可以转运针尾,助手压迫颈列脉,穿刺针亦可略调深浅。

(5)重新插上针芯,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针后胶布固定,让患儿平卧(不用枕头)。

三、【注意事项】1、当患儿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若病情需要,应先用脱水剂,降颅压后再穿刺,并且患儿放脑兴液时应用部分针芯堵在针口上,以减慢滴出速度,以防发生脑疝。

2、由于患儿年龄和胖瘦的不同,达到脊髓腔的深度也不同,对瘦小者穿刺时应多加小心,刺入后徐缓前进,以免进入过深引起出血。

3、新生儿可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穿,较用常规腰穿针容易。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操作规范【适应证】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或脑炎)、脱髓鞘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及颅内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帮助;还适用于脊髓造影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等。

【禁忌证】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或脊椎结核,有出血倾向,血小板<50000/mm3,以及临床上有脑疝倾向时。

颅内压升高并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怀疑后颅窝占位性病变时,应慎重操作。

【操作方法】患者侧卧位,屈颈抱膝,取腰4~5椎间隙或腰5~骶1椎间隙为穿刺点(沿双侧髂嵴最高点之间的连线与脊椎中线相交处为腰4棘突,其下为腰4~5椎间隙),常规消毒,术者带无菌手套,用3%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用2%普鲁卡因在穿刺点做皮内、皮下麻醉。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右手持穿刺针自穿刺点缓慢刺入,刺入韧带时可感受到一定阻力,之后有落空感时提示已刺入蛛网膜下腔,可抽出针芯让脑脊液流出。

如没有脑脊液流出可转动穿刺针或将穿刺针退出少许,直到脑脊液流出为止。

测定初压,留取脑脊液送检,测定终压,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局部敷无菌纱布固定,嘱去枕平卧6小时。

【临床意义】1、压力高可见于脑水肿、颅内占位性病变、感染、急性脑卒中、静脉窦血栓形成、良性颅内压增高,以及心衰、肺功能不全及肝昏迷等。

2、压力低主要见于低颅压、脱水、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脑脊液漏等。

【并发症】最常见为腰穿后低颅压头痛,可持续2~8天,头痛以额、枕部为著,可伴有颈部和后背痛,咳嗽、打喷嚏或站立时症状加重,严重者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耳鸣。

平卧位可使头痛减轻,应大量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腰椎穿刺术是神经科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对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于腰椎穿刺术的详细操作规范。

一、术前准备1、患者准备(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腰椎穿刺术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在床上静卧 15 30 分钟。

(3)安抚患者,减轻其紧张情绪。

2、物品准备(1)腰椎穿刺包,内含腰椎穿刺针(成人一般选用 9 号或 12 号针,儿童选用 7 号或 9 号针)、测压管、5ml 和 20ml 注射器、洞巾、无菌纱布、镊子等。

(2)消毒用品,如碘伏、酒精。

(3)局麻药,如 2%利多卡因。

(4)标本容器,用于收集脑脊液。

3、操作者准备(1)操作者应洗手、戴口罩、帽子,严格无菌操作。

(2)熟悉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4、环境准备操作应在清洁、安静、光线充足的房间进行,室内温度适宜。

二、操作步骤1、患者体位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以增大椎间隙宽度,便于进针。

2、确定穿刺点一般以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 3 4 腰椎棘突间隙。

也可选择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穿刺。

3、消毒与麻醉(1)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皮肤,范围直径约 15cm,消毒2 3 遍。

(2)铺无菌洞巾。

(3)用 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自皮肤至椎间韧带作局部浸润麻醉。

4、穿刺(1)操作者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腰椎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缓慢刺入。

(2)当针尖穿过黄韧带时,常有阻力突然消失的落空感。

此时可将针芯缓慢抽出,如有脑脊液流出,则表明穿刺成功。

(3)若穿刺不成功,可将针退至皮下,调整方向后重新穿刺。

5、测压(1)穿刺成功后,接上测压管,让患者放松身体,测量脑脊液压力。

正常成人脑脊液压力为70 180mmH₂O,儿童为50 100mmH₂O。

腰椎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腰椎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腰椎穿刺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
建立腰椎穿刺术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腰椎穿刺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二范围
适用于腰椎穿刺术的操作。

三内容
1适应症
1)脑和脊髓炎症性病变的诊断。

2)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的诊断。

3)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疾病。

4)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5)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6)鞘内给药。

7)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2禁忌症
1)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患者
3)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者或脊柱病变。

3操作方法
1)医师带口罩、帽子、洗手。

2)器械与药品、清洁盘、腰穿包、消毒手套、注射用药、2%利多卡因及测压管等。

3)患者取左胸膝位侧卧,脊柱靠近床沿。

4)穿刺部位一般选择第3~4腰椎间隙为穿刺点,即两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处。

4操作步骤
1)局部常规消毒,一般用安尔碘消毒皮肤2-3遍,范围不小于穿刺点周围10cm,且第
二遍范围小于第一遍,铺洞巾,用2%利多卡因逐层麻醉至椎间韧带。

2)戴无菌手套,打开腰穿包(助手),铺无菌孔巾,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孔巾有孔部位。

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椎间隙之间,与脊椎呈垂直或针尖斜面稍斜
第1 页共2 页。

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 无明显颅内压高的颅内占位性病变,作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含量。

2. 鉴别脑震荡,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

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可用于诊断、减压及引流治疗。

3. 出血性脑血管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 颅脑手术后检查颅内压及出血情况。

6. 脊髓病变,行腰椎穿刺检查,了解脑脊液动力学情况,明确脊髓腔有无梗阻及梗阻程度。

7. 特殊检查,如脊髓造影、气恼造影和核素脑池扫描等。

8. 椎管内注射药物:如抗生素、激素、麻醉药等9. 某西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禁忌证】1. 凡有脑疝征象(如双侧瞳孔不等大,去脑强直,呼吸抑制等)者,属绝对禁忌。

2. 临床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存在视乳头水肿,颅骨X片或CT扫描提示有显著颅内压增高者。

3. 穿刺部位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者,腰椎穿刺因易将感染带入椎管甚至颅内。

4. 开放性颅脑损伤或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腰椎穿刺时放液可将感染吸入蛛网膜下腔。

5. 穿刺部位的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者。

6. 全身严重感染(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休克者,或躁动不安不能配合者。

7. 高颈段脊髓压迫性病变,脊髓功能处于完全消失时,腰椎穿刺术后易使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

【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和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与必要性,减少他们的顾虑,争取他们的合作。

2.做普鲁卡因皮内试验。

【操作方法及程序】1. 病人采用去枕侧卧位,床应平直,以保持姿势平稳。

病人头与身体保持在同一水平,躯干背面应与检查台面垂直,头部向胸前尽量俯屈,下肢尽量向胸腹部屈曲,使脊背弯成弓状,椎间隙增大到最大程度。

如病人意识不清,可由助手协助以维持体位。

2. 选择穿刺点:两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背部正中线的交点为第4腰椎棘突。

一般选取腰3-4或腰4-5间隙进行穿刺。

3. 消毒皮肤,铺盖孔巾。

4. 以1-2%普鲁卡因做局麻。

医院儿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医院儿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医院儿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适应证】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有时也可用于鞘内注射药物或注入空气作气脑摄片检查,可测定颅内压并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

【方法】1.病人侧卧于硬板床,背部与床板垂直,头向胸部前弯,两手抱膝(不会自己抱膝者助手帮助解决)使两膝紧贴腹部,使脊椎间隙增宽,便于穿刺成功。

2. 双髂后棘之间连一直线,此线穿过后正中线出为第3-4腰椎间隙,即为穿刺点。

亦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年龄小于1岁以第4-5腰椎间隙作为穿刺点。

3.若局部皮肤不洁,可先用肥皂棉球及清水洗净,然后常规消毒皮肤,戴手套盖无菌洞巾,做局麻,自皮肤深达韧带。

4.医生用左手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缓慢的刺入2-4cm,当韧带与硬脑膜被穿过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此时把针心慢慢抽出,即可见脑脊液流出。

5.测压时应在放液前接上测压器,正常侧卧位的压力为70-180mmH2O或一分钟40-50滴。

若要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动力试验。

6.移去测压器,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

7.术毕,将针芯插入,再一并拔出穿刺针,局部消毒,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术后病人去枕平卧4-6小时,以免引起术后头痛不适。

【注意事项】1.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观察有无乳头水肿及其水肿程度,估计颅内压很高或已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以免发生脑疝。

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者,局部皮肤有炎症者,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禁忌穿刺。

2.进针时要注意控制力量,特别是将到达蛛网膜下腔时,必须缓慢,以免阻力突然消失时针尖刺伤马尾神经或血管。

脑脊液带血时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并常需待5-7天后才能重复检查(早做时脑脊液仍可含残血)。

这在临床上就能延误确诊,必须注意。

3.穿刺时如病人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手术,并作相应处理。

4.鞘内注射药物时,应先放出同等量脑脊液,然后再注入药物,药量及药物浓度必须按规定执行。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如下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如下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如下:
1.准备工作:确认患者身份、了解病史、检查患者腰部皮肤是否有感染、清洁手术部位。

2.术前安全检查:确认手术器械、药品、设备是否齐全,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稳定。

3.手术部位标记:在患者腰椎部位标记穿刺点,确定穿刺方向和深度。

4.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等,麻醉穿刺部位。

5.穿刺操作:将穿刺针插入标记点,调整角度和深度,直到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抽取脑脊液或注入药物。

6.术后处理:拔出穿刺针,用无菌敷料包扎穿刺部位,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穿刺过程和结果。

7.注意事项:在穿刺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神经、血管和脊髓,避免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是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的基本流程,具体操作还需根据医院的标
准化操作流程进行。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
1.检查眼底有无视盘水肿表现。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嘱患者取侧卧位,背部紧靠床缘或检查台的边缘。

患者双膝屈曲抵向胃部,头部屈曲靠向胸部。

3.触诊确定髂嵴平面,仔细辨认确定腰4-5椎间隙。

4.打开腰椎穿刺包,戴无菌手套,穿刺部位用络合碘溶液作环形消毒,范围包括上下数个椎间隙。

铺无菌巾。

5.用25号针在腰4-5椎间隙注射利多卡因,作一皮丘。

换用22号针麻醉深层结构。

6.将腰穿针刺入皮丘并插入棘间韧带。

用食指和中指把持腰穿针,拇指固定针芯位置。

腰穿针方向偏向头侧30°-45°,沿中线进针,与床面平行。

7.突破硬脊膜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

8.如果没有脑脊液流出,有时候需要轻轻旋转腰穿针。

如果认为腰穿针已经进入蛛网膜下腔,确定没有脑脊液流出,可以注入1ml 空气,如果空气不能回抽回来,也抽不出脑脊液,说明腰穿针的斜面可能位于硬膜外腔。

插入针芯继续进针。

9.一旦有脑脊液流出,连接测压计和开关,测定脑脊液压力。

10.连续收集数管各约0.5-2.0ml的脑脊液标本,做好标记分别送检。

11.拔出腰穿针,加盖干燥的无菌敷料。

12.嘱患者平卧6-12小时,鼓励增加液体摄入,以防出现“脊髓性头痛”。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与评分标准

腰椎(脑脊液)穿刺术评价参照标准科室:姓名:得分项目总分考核内容应得分实得分评分细则准备质量标准20分1.衣帽整齐,戴口罩,佩戴胸卡2.规范洗手3.医患沟通: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4.备齐用物:腰穿包、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麻醉药物、消毒用品、胶带5.穿刺体位:患者取侧卧位,双腿屈曲,腰部与床垂直4543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未做不得分少一样扣0.5分(包括物品摆放有序)操作流程质量标准60分(举手示意计时开始)1.暴露背部,确认并标记穿刺部位,通常在两髂嵴连线与脊柱交点处椎间隙2.消毒穿刺部位:范围不小于15cm(消毒二遍以上,自内向外,螺旋消毒)3.观察灭菌胶带(灭菌标识清晰、品名相符、在有效期内、内容齐全),打开穿刺包外层4.戴无菌手套5.打开穿刺包内层,观察灭菌指标卡(变色达标准色),铺洞巾6.局部麻醉:核对和抽取麻醉药物,注射一个皮丘,逐层浸润推药,注意回抽7.检查穿刺针,检查穿刺针(针套、针芯配套、针座与针梗焊接牢固、无裂隙,针梗直、针尖无钩),夹闭针尾胶管8.穿刺放液操作:沿椎间水平进针,确认进入椎管,缓慢拔出针芯,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避免放液过快;必要时联接测压管测压,留取脑脊液3~7ml,合上针芯9.穿刺结束,拔出穿刺针10.消毒穿刺点,局部按压3分钟11.无菌纱布覆盖,胶布横向固定(举手示意操作结束,停止计时)555555510555开始未举手示意扣1分未标记穿刺部位扣2分范围之外扣2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一项未做扣1分一处不合要求扣3分一项未做扣2分未核对扣2分缺少一项扣2分一项未做扣2分一项不合要求扣3分一项未做扣2分一项未做扣2分结束未举手示意扣1分终末质量标准20分1.符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2.操作熟练,手法正确3.帮助患者整理衣物,交待注意事项4.报告抽液量、外观和送检项目5.整理用物(归位、处理规范)规定时间8分钟完成(提前完成不加分)55253做不到一次扣25分一项不符合扣2分未做不得分未做不得分未做不得分每超过10秒钟扣1分。

腰椎穿刺术操作地要求规范

腰椎穿刺术操作地要求规范

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定义】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是指用腰穿针从腰椎间隙刺入腰池,测定脑脊液压力,并收集脑脊液进行临床检测的一种技术操作。

【适应证】1.诊断性穿刺:①取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等项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如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②测量颅压或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

③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改变。

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⑤反复穿刺检查脑脊液对比各项化验的动态变化以助病情、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2.治疗性穿刺:①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

②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整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改善症状。

③腰麻以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①颅压升高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和或有脑疝先兆者。

②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穿刺部位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者,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者。

③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倾向者。

④开放性颅脑损伤或伴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者。

⑤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躁动不安、衰竭或濒危状态的患者。

⑥后颅窝病变或颅占位病变有颅压增高表现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方法】1 穿刺前准备消毒好的腰穿包,局部消毒物品。

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应向其说明腰穿的目的和方法,消除紧情绪,取得合作,必要时术前应用镇静剂。

2 体位患者一般采取去枕侧卧位,背部应与检查台垂直呈90°,低头屈颈,双手抱膝,使膝部尽量贴近腹部,脊柱前屈,使椎间隙开以便于进针。

3 消毒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者戴无菌手套,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盖无菌孔巾。

4 穿刺点腰穿一般在腰3~4椎间隙进行,穿刺点相当于双髂前上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处。

7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7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7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一、穿刺技术规范
1、洗手
在开始进行穿刺术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手部洗消毒,减少不必要的危险,防止病原体进入体内,造成不良影响。

2、准备临床检查材料
做穿刺术前,需要准备临床检查相关材料,包括局麻药、穿刺器、穿刺管和穿刺剂等。

3、进行穿刺
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穿刺,可以通过触诊确定穿刺部位。

在穿刺之前,应先进行局部麻醉,确保没有不适的感觉。

然后,选择合适的穿刺长度,慢慢进行穿刺,直至穿刺腰椎内。

4、收集样本
当穿刺完成后,可以将腰椎内的样本收集并进行检查及消毒,以确定穿刺部位的情况。

二、操作流程
1、准备
首先,准备好所需的临床检查材料,然后经过严格的手部消毒,保证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2、选择穿刺部位
确定穿刺部位,通过触诊来确定要穿刺哪个腰椎,并确定穿刺长度。

3、施行局麻
洗手后施行局部麻醉,以确保患者没有不适的感觉。

4、穿刺
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慢慢进行穿刺,直至穿刺腰椎内,收集进行检查
的标本。

5、消毒及检查
在穿刺完毕后,及时消毒在穿刺部位,并将腰椎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查,以确定穿刺部位的状况。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一、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1.术前准备:(1)与患者解释手术目的、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

(2)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敏感药物及血液凝结功能异常等。

(3)术前麻醉评估,包括患者的心肺、神经系统和危重情况。

(4)清洗局部皮肤并消毒。

2.麻醉选择:(1)局部麻醉:常用2%利多卡因,可以在皮下、肌肉、皮肤间质和韧带上逐层注射。

(2)全身麻醉:对于有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可以考虑全身麻醉。

3.术中步骤:(1)确定穿刺点:常在脊柱的L3-L4或L4-L5间隙进行穿刺。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使腰椎弯曲,以便于插入针头。

(2)局部麻醉:将利多卡因沿韧带间缝或壳下注射。

(3)穿刺:医生用无菌手套和穿刺针进行穿刺,同时观察患者症状的反应。

(4)测压:当针尖进入硬膜外腔时,用生理盐水或空气将压力测量器与穿刺针连接,测量压力。

(5)取液:将腰椎穿刺针与液体收集器连接,取出脑脊液用于检查。

4.术后护理:(1)穿刺部位涂抹碘酒或其他消毒药物。

(2)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3)卧床休息至少6小时,保持液体摄入充足。

5.并发症和应对措施:(1)头痛: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水分摄入充足。

如症状严重,可进行血外多巴胺(epidural blood patch)处理。

(2)感染:术前消毒无菌操作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如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神经损伤:医生应熟悉脊柱解剖结构,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时应注意避开脊髓和神经根。

二、腰椎穿刺术操作流程:1.术前准备:(1)将患者的身份核对清楚,实施知情同意,并告知可能的并发症和风险。

(2)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腰部外露穿刺点。

清洗局部皮肤并消毒。

(3)准备好所需的穿刺器械和消毒物品。

2.局部麻醉:(1)用2%利多卡因在腰韧带间缝或壳下逐层注射。

(2)麻醉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反应,检查麻醉效果是否良好。

3.穿刺:(1)医生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穿刺针进行腰椎穿刺。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1.术前准备:(1)向患者详细解释和取得患者同意。

(2)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特别关注血液凝结功能、皮肤病变等病史或症状。

(3)准备好穿刺器材,包括穿刺针、导管、注射器等,并进行消毒。

(4)患者取坐位或左侧卧位,保持脊柱弯曲。

2.术中操作:(1)皮肤消毒:选取穿刺点,通常在L3/L4或L4/L5椎间孔水平,用酒精或碘酒消毒。

(2)局麻:采用2%利多卡因,用注射器慢慢地沿着穿刺点刺入皮下组织,达到硬脑膜水平后,将部分剂量缓慢注射到硬脑膜内。

(3)穿刺:选择合适的针径和长度,将穿刺针插入皮肤,垂直于脊柱,到达硬脑膜表面后,将穿刺器旋转到30-45度角。

(4)脑脊液采集:连接导管,并用注射器吸取足够的脑脊液样本。

(5)应激试验:在脑脊液采集期间,可进行应激试验,如压迫眼球、颈动脉窦按压等。

(6)穿刺结束:缓慢拔出针头,轻轻按压穿刺点数分钟,以预防血肿形成。

(7)处理样本:将脑脊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查。

3.术后处理:(1)观察患者症状: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腰背痛等。

(2)平卧休息:术后让患者平卧休息,头低体高以减少头痛发生。

(3)饮食控制:术后禁食或低脂低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肠道刺激。

(4)补液:术后给予足够的液体,以保证患者体液平衡。

(5)注意并发症:术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等。

(6)出院指导:在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并定期随访。

总结而言,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

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要注意补液、饮食控制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这样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以及药物使用情况等。

2.术前告知: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取得其知情同意。

3.体位选择:患者可采取俯卧位、侧卧位或坐位,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

二、术中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消毒腰部皮肤,覆盖无菌手术巾,确保手术场地无菌。

2.穿刺定位:通过触诊或X线引导等方式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水平。

3.局麻药物注射:使用无菌的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沿皮肤切口的外周边缘注射。

4.穿刺:戴无菌手套,用无菌穿刺针缓慢而稳定地穿刺腰椎间隙,注意穿刺的深度,避免损伤神经或脊髓。

5.验针:穿刺针插入后,用注射器抽吸一小份液体,确认是否抽取到脑脊液,再通过压力检测确认有无颅内压增高。

6.取样或注药:如需取样,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吸取脑脊液样本;如需注药,缓慢而均匀地注入所需药物。

7.穿刺结束:停止注药或抽液后,缓慢地将穿刺针拔出,注意观察有无明显出血或渗血。

8.密封创口:在拔针后,用干净的无菌纱布或敷料覆盖穿刺点,用胶布固定。

三、术后处理1.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并发症。

2.患者安抚:术后密切关心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根据需要给予镇痛等对症处理。

3.封闭穿刺点:术后24小时内,保持穿刺点的局部清洁,及时更换敷料,防止感染。

4.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后注意事项,如术后休息、饮食、洗澡等,避免剧烈运动或插拔性活动。

5.并发症处理:如术后出现头痛、背部疼痛、感染等并发症,及时呼叫医生进行处理。

总结:腰椎穿刺术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和技术规范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

医务人员在进行腰椎穿刺术时,应遵循相关的操作规范,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巧,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评分标准引言本文旨在制定腰椎穿刺术的操作规范和评分标准,以确保手术的安全与成功进行。

腰椎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腰椎液样本或进行麻醉治疗。

规范的操作和评分标准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质量至关重要。

操作规范1. 术前准备- 仔细阅读病历资料,了解患者病情和相关检查结果。

- 确保手术所需器械、药物和消毒物品的准备充分,并检查其有效性与完整性。

- 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详细解释操作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2. 术中操作- 根据患者体位(侧卧位或坐位)和手术目的选择穿刺点位。

- 加强无菌操作,严格遵循消毒流程,确保手术区域清洁。

- 使用合适的穿刺针进行穿刺,控制穿刺压力和方向,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 需要引导针或导丝时,操作人员需要仔细操作,避免针头脱出或插伤。

- 完成穿刺后,及时采集样本或进行相关治疗,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3. 术后处理- 将采集的样本及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或处理。

- 对手术部位进行清洁和消毒,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适症状。

- 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向患者家属详细说明术后注意事项。

- 完成手术记录,并及时汇报手术情况和可能的并发症。

评分标准为了评估腰椎穿刺术的操作质量和结果,制定以下评分标准:1. 无菌操作评分- 将手术器械和穿刺区域准备得当:[0分] 准备不充分;[1分] 准备较好;[2分] 准备完善、无明显瑕疵。

- 操作人员佩戴无菌手套:[0分] 未佩戴或无保护;[1分] 佩戴手套,但未遵循无菌操作要求;[2分] 佩戴手套,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

- 手术区域消毒完整且有效:[0分] 消毒不充分;[1分] 消毒较好;[2分] 消毒完善、无明显瑕疵。

2. 操作技术评分- 动作准确性:[0分] 操作不准确,需他人指导或调整;[1分] 操作基本准确,不影响手术进程;[2分] 操作准确,无错误。

- 操作迅速性:[0分] 操作缓慢,影响手术进程;[1分] 操作较快,但需他人加速;[2分] 操作迅速,不影响手术进程。

重症医学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及规程

重症医学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及规程

重症医学科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及规程(一)适应证1.脑和脊髓炎症性、血管性病变的诊断。

2.区别阻塞性和非阻塞性脊髓病变。

3.气脑造影和脊髓腔碘油造影。

4.早期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5.鞘内给药。

6.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出少量血性脑脊液以缓解症状。

(二)禁忌证1.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是后颅窝占位。

2.脑疝或疑有脑疝者。

3.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

(三)术前准备1.向患者说明穿刺的目的,消除顾虑及精神紧张。

2.术者戴帽子、口罩。

3.器械准备:腰椎穿刺包、手套、玻璃测压管、治疗盘(碘酒、酒精、棉签、胶布、局部麻醉药、注射器)、留标本的试管。

(四)操作步骤1.体位。

患者取侧卧位,其背部和床面垂直,头颈向前屈曲,屈髋抱膝,使腰椎后凸,椎间隙增宽,以利进针。

2.穿刺点定位。

通常选用腰椎3~4间隙,并做好标记。

3.消毒麻醉。

自中线向两侧进行常规皮肤消毒。

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并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并用2%利多卡因2ml作局麻。

4.穿刺。

术者用左手拇指按住两个棘突间隙的皮肤凹陷,右手持穿刺针,于穿刺点刺入皮下,使针垂直于脊背平面或略向头端倾斜并缓慢推进,当感到阻力突然减低时,针已穿过硬脊膜,再进少许即可。

成人进针深度4~6cm,小儿3~4cm。

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滴出。

接测压管,记录脑脊液压力。

如需了解椎管内有无阻塞,可做压颈试验(Queckenstedt试验):于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换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0.98~2.93kPa(100~300mmH0),解除压迫后即降至初压水平,提示椎管内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提示椎管内阻塞。

取下测压管,用无菌试管接脑脊液2~4ml,送化验室检查。

5.术后处理: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

穿刺点已碘酒消毒后盖以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嘱患者去枕平卧4~6h。

(五)注意事项1.若初压超过2.94kPa(300mmH20),不宜放液,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白定量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①取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等项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②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

③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改变。

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⑤反复穿刺检查脑脊液对比各项化验的动态变化以助病情、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2.治疗性穿刺:
①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

②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改善症状。

③腰麻以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
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和或有脑疝先兆者。

如因诊治需要,应于术前脱水,并按颅高压操作实施穿刺术(穿刺针宜细,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术后平卧并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变化,必要时可再行脱水治疗。

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脊柱结核者,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者。

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倾向者,以及血小板<50,000/mm3者。

开放性颅脑损伤者。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后颅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并发症】
1.腰穿后头痛,低颅压综合征
2.出血
3.感染
4.脑疝
【方法】
1.体位:合适的体位是腰穿成败的关键。

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成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特殊情况下亦可取坐位进行穿刺,患者前躬,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明显后凸。

2.确定穿刺点:双侧髂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为穿刺点周围15cm,然后戴无菌橡皮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应先打皮丘,然后逐层进针,每次进针后必须先回抽确定无回血后方可注射利多卡因。

4.术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针体偏向臀部,针尖的斜面与躯干纵轴平行,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

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见脑脊液流出告成功。

若无脑脊液滴出,可捻转针头,调整方向或更换间隙按上述步骤再行穿刺。

5.测压:穿刺成功后,立即接上测压装置测初压,并视需要行动力学检查。

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

6. Queckenstedt试验(压颈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①手试法: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并同时观察时间与压力上升值至最高压力为止,放手解压后再观察其压力恢复与时间关系,以压力数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压力变化曲线。

②脉压带法:用脉压带绕颈测初压,再分别以20、40、60mmHg顺序分别加压以替代手法,同时以每5-10秒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上升,直至不再上升为止,再放压至0并同时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下降速度与时间,同样绘压力曲线图。

压颈试验的结果是否正确,首先决定于穿刺针是否完全在蛛网膜下腔内,因此作压颈试验前必须先作压腹试验。

用手掌或拳头深压腹部,脑脊液压力上升,压迫解除后压力迅速下降,证明穿刺正确。

凡有颅内压增高者,禁作压颈试验。

7.收集标本: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作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若脑脊液滴速过快,应将针芯部分插回穿刺针,调整脑脊液的滴速。

8.结束穿刺: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9.术后注意事项:去枕仰卧4-6小时,多饮盐开水,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10. 穿刺前后应测患者的血压。

“三基”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2009、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