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波谱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波谱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摘要:核磁共振波谱对样品的适用性相当广泛,它的应用对化学各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核磁共振波谱还具有测试迅速,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灵敏度高,试样用量少,仪器结构简单等特点,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结构化学和分析化学最常用和不可缺少的工具。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有机表征机理研究Abstract: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pplicability of the samples is quit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NMR technolog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emical in various fields has played an invaluable role.In addition, NMR technology also has a lot of advantanges such as rapid test, convenient operation, good repeatability, high sensitivity, less amount of sample and the advantage of simple structure. Therefore, it has become the most common and indispensable tool for structur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analysis.Key words: NMR Characterization Mechanism Probe有机合成化学中,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有很多优点,比如需求样品少,不破坏样品,分析速度快。
核磁共振技术在化学领域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在有机合成中的使用,它堪称我们的眼睛,对于未知化合物的鉴定起到很大作用。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可用于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基团。
其中,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红外光谱(IR)是两种常用的波谱技术。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两种波谱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解读方法。
核磁共振波谱(NMR)是一种基于核自旋的波谱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核自旋与外加磁场相互作用导致的能量变化来获得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图通常由若干个特征峰组成,每个峰对应于一种不同类型的核。
峰的位置称为化学位移,可以通过参考物质(如四氯化硅)来标定。
峰的形状和强度可以提供有关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提供了关于有机分子的碳氢骨架以及官能团、取代基等信息,因此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领域有广泛应用。
红外光谱(IR)是一种基于分子振动的波谱分析方法。
它通过测量物质吸收红外辐射的能量来获得信息。
由于不同分子具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和结构,它们吸收红外辐射的方式也不同。
红外光谱图通常由一系列特征峰组成,峰的位置称为波数,可以用来标识不同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峰的强度和形状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的结构和取向的信息。
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聚合物化学和无机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进行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时,需要先对样品进行样品制备。
核磁共振波谱通常需要溶解样品,然后将溶液转移到核磁共振管中进行测量。
红外光谱则可以对固体、液体和气体样品进行测量,通常需要将样品制备成固体片或涂在透明载体上。
波谱仪器通常会提供相应的样品制备方法和参数设置。
在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于核磁共振波谱,要正确解读峰的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官能团、电子效应、取代基等。
因此,需要结合文献和经验来确定不同类型核的化学位移范围。
其次,对于红外光谱,要正确解读峰的波数。
不同的官能团和化学键都有特定的波数范围,可以用来确定它们的存在。
最后,对于波谱图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信息,如位置、形状、强度和相对强度等。
有机波谱知识点总结
有机波谱知识点总结波谱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测定分子在电磁波中的吸收、散射或发射,可以了解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波谱是指在有机化合物中应用的波谱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
本文将针对有机波谱的各种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波谱的基本原理、各种波谱的特点和应用、波谱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一、红外光谱1.基本原理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的规律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性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在物质中分子或原子的振动和转动会产生特定的频率的红外光吸收,这样可以用红外光谱来检验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2.特点和应用红外光谱对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功能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红外光谱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聚合物材料、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
3.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处理、仪器的校准和数据的解释等问题。
此外,还需要对不同功能团的吸收峰进行了解,进行光谱图谱的解读。
二、紫外-可见光谱1.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吸收的规律来研究物质结构和特性的一种分析方法。
紫外-可见光谱的基本原理是分子在吸收紫外-可见光时,电子跃迁至较高的能级,产生吸收峰,可以由此推测分子的结构和键合的性质。
2.特点和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对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共轭结构和电子转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紫外-可见光谱具有快速、敏感、定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3.需要注意的问题在进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时,需要注意样品的准备、仪器的校准和光谱图谱的解释。
此外,还需要了解分子在吸收紫外-可见光时的机理和特性,进行光谱图谱的解读。
三、质谱1.基本原理质谱是利用物质在电子轰击下的离子化和质子转移等规律来研究物质结构和成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质谱的基本原理是将物质离子化后,通过质子转移和碎裂等反应产生一系列离子,再根据其质荷比来推测物质的结构和成分。
波谱学原理及应用pdf
波谱学的原理及应用波谱学是研究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的科学,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物质与辐射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光谱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波谱学涵盖了多个不同的分支,包括光谱学、核磁共振(NMR)光谱学、质谱学、红外光谱学和拉曼光谱学等。
以下是波谱学的原理和应用的简要介绍:一、波谱学原理:1.电磁辐射: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是波谱学的基础。
电磁辐射包括广泛的频率范围,从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到微波和无线电波等。
不同频率的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各不相同。
2.能量转移:当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时,辐射能量可以被吸收、发射、散射或经过其他形式的能量转移。
这些能量转移过程会在光谱中留下特征,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来了解物质的性质。
3.光谱分析:光谱是辐射能量随频率或波长的分布图。
根据不同的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光谱,如吸收光谱、发射光谱、散射光谱等。
通过对光谱的测量和解释,可以推断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二、波谱学应用1.化学分析:波谱学在化学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有机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团,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动力学信息,质谱学可以用于鉴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等。
2.物质鉴定:波谱学可以用于物质的鉴定和识别。
每种物质都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可以通过比对样品的光谱与已知物质的光谱数据库来进行鉴定。
这在犯罪现场鉴定、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都有应用。
3.天文学研究:天文学家使用光谱学来研究星体和宇宙中的物质。
通过观测和分析星光的光谱,可以了解星体的温度、成分、速度等信息,揭示宇宙的演化过程。
4.医学诊断:波谱学在医学诊断中也有应用。
例如,核磁共振成像(MRI)使用核磁共振光谱学原理来获得人体组织的图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5.环境监测:波谱学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
通过分析大气、水体或土壤中的光谱特征,可以检测和监测环境中的污染物、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浓度和分布。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核磁共振波谱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核磁共振波谱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核磁共振波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是一种重要的结构鉴定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
通过分析样品分子各个原子核的运动状态,利用NMR可以获得关于化合物结构的丰富信息。
本文将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并重点探讨核磁共振波谱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一、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1. 基本概念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元素化合物及其它元素与碳元素之间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机理的学科。
有机物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同时也可含有氧、氮、硫等其他元素。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与它们的结构密切相关。
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有机物中的化学键主要有共价键、极性键和离子键。
共价键由共用电子对连接,是有机化合物稳定的键类型。
分子结构包括直线链状、分支链状、环状和立体中心等多种形式。
3. 功能团有机化合物中的功能团决定了其化学性质。
常见的功能团包括羧基、醇基、醛基、酮基、酯基、胺基等。
不同的功能团会导致有机物的不同性质和反应活性。
4. 碳谱和氢谱碳谱是通过测定有机物中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和峰面积来分析化合物的结构。
氢谱则是通过测定有机物中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和峰面积来分析化合物的结构。
碳谱和氢谱常用的单位是ppm(部分百万),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的信息。
二、核磁共振波谱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1. 化学位移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波谱中的重要参数,用于确定不同核的环境和结合状态。
通过与特定参考物质相比较,可以推断出样品中各核的化学位移,并进一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2. 峰强度与个数关系核磁共振波谱中的峰代表了不同核的存在,其强度与该核在分子中的个数成正比。
通过分析峰的数量和相对强度,可以推断出化合物的分子式,进一步辅助结构的鉴定。
3. 耦合常数耦合是指不同核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耦合常数可以确定化合物的骨架和连接方式。
常见的耦合常数有J值,该值可用于确定相邻核之间的化学键数目和键的种类。
用现代波谱方法分析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碳谱的各条谱线一般都有 它的惟一性 , 能够迅速、 正 量测数 据 的认 识能力 . 它们 一 般 都要 求纯 组 分 的 但 确地否定所拟定的错误结构式 . 碳谱对立体异构体 纯信号 ( 色谱、 光谱 、 质谱等), 对于黑色体系 的盲源 比较灵敏 , 能给出细微结构信息 . 分离无所作为 . 基于峭度的组分分析方法根据不同
第 2期
Ma 2 0 y. 0 7
用现 代 波谱 方 法 分 析 鉴 定 有 机化 合物 的 结构
罗 必 新 2
(. 1华中师范大学 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 湖北 武汉 40 7 ; 309 2 宿州 学 院 化 学 与生命 科 学 系, . 安徽 宿州 240 ) 300
摘 要 : 本文主要介绍了 巩、V M 和 N R四种波谱方法在波谱综合解析中的特征、 U 、s M 重点、 方法、 应用及其要
注意的问题 , 对波谱综 合解析的一般思路及计算机辅助 波谱 解析 也作了相应阐述 .
关 键词 : 波谱方法 ; 综合解析 ; 有机化合物结构
中图分类 号 :676 05. 1
维普资讯
20 O 7年 5月
吉林 师范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学版 ) Junl f inN ra U i rt( a r c neE io) ora o l o l nv syN ta Si c dtn Ji m ei ul e i
№ . 2
2 波谱综合解析
2 1 波谱综 合解 析特 征 .
一
收 稿 日期 :0 7 4 3 2o 一o —0
作者简介 : 罗必新(94 男 , 17 一) 汉族 , 省监利人 , 湖北 现为华 中师范大学农 药与化学生物学教 育部重点实验 室在读硕士研究生 , 宿州学院化 学与生命科学系教师 .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1H核的I=1/2,当它围绕自旋轴转动时就产生了磁场,
因质子带正电荷,根据右手定则可确定磁场方向。
氢核在外磁场中的两种取向示意图 ΔE与外磁场感应强度(B0)成正比,如下图及关系式 所示:
图 8-6 质子在外加磁场中两个能级与外磁场的关系
h E B 0 h 2
B 0 (8-4) 2
式中:γ称为磁旋比,是核的特征常数,对1H而言, 其值为2.675×108A·m2·J-1·s-1;h为Plank常量;ν无线电 波的频率。
因为只有吸收频率为ν的电磁波才能产生核磁共振, 故式(8-4)为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 ⑵核磁共振仪和核磁共振谱
被测样品溶解在CCl4、CDCl3、D2O等不含质子的溶 剂中,样品管在气流的吹拂下悬浮在磁铁之间并不停的旋 转,使样品均匀受到磁场作用。
化学键类型
伸 缩 振 动
-N-H sp C-H sp2 C-H sp3 C-H sp2 C-O sp3 C-O
化学键类型
特征频率/cm-1(化合物类型) 1680~1620(烯烃) 1750~1710(醛、酮) 1725~1700(羧酸) 1850~1800,1790~1740(酸酐) 1815~1770(酰卤) 1750~1730(酯) 1700~1680(酰胺) 1690~1640(亚胺、肟) 1550~1535,1370~1345(硝基化合物) 2200~2100(不对称炔烃) 2280~2240(腈)
低场
高场
外加磁场 B0
因而,质子核磁共振的条件应为:
B实 B 0(1 ) 2 2
(8-6)
对质子化学位移产生主要影响的屏蔽效应有两种: ①核外成键电子的电子云密度对所研究的质子产生的 屏蔽作用,即局部屏蔽效应。 ②分子中其它质子或基团的核外电子对所研究的质子 产生的屏蔽作用,即远程屏蔽效应(磁各向异性效应)。 综上所述,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受到不同程度的屏 蔽效应,因而在核磁共振谱的不同位置出现吸收峰,这种 峰位置上的差异称为化学位移。
有机化学波谱分析
质谱的解析方法
谱图解析
01
根据质谱峰的位置和强度,确定有机分子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
同位素峰分析
02
利用同位素峰的强度比推断有机分子的元素组成。
裂解模式分析
03
研究有机分子在质谱仪中的裂解行为,推断有机分子的结构特
征。
质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有机分子鉴定
通过比较标准谱图和实验谱图,确定有机分子的 化学结构。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 现波谱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快速、 高效联用,提高分析效率,减少人为 误差。
波谱分析在有机化学中的新应用
新材料表征
随着新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波谱分析在新型有机材料如高 分子聚合物、纳米材料等的表征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大分子研究
利用波谱分析技术,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 构和功能,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体系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的 机制。
通过有机化学波谱分析,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官能团、化学键等结构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机理。
有机化学波谱分析还可以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等提供 有力支持。
有机化学波谱分析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机化学波谱分析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
THANKS
感谢观看
高灵敏度检测
利用新型的信号处理技术和高精度的 检测设备,提高波谱分析的灵敏度和 分辨率,有助于更准确地鉴定有机化 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波谱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联用
联用技术
将波谱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如色谱、 质谱、核磁共振等联用,可以实现更 全面、准确的分析,提高复杂有机混 合物的分离和鉴定能力。
有机波谱分析总结
有机波谱分析总结有机波谱分析是有机化学中一项重要的分析技术,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波谱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结构和功能基团,对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有机波谱分析的原理、常见波谱技术和分析方法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一、有机波谱分析原理有机波谱分析主要基于分子中所包含的原子核和电子的转动、振动和电子能级跃迁引起的辐射吸收或发射现象。
通过测量分子在不同频率范围内所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波谱。
有机波谱分析常用的波谱包括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谱和紫外可见光谱。
二、常见的有机波谱技术1.红外光谱(IR):红外光谱是根据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所具有的振动频率的不同来进行分析的。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如羧酸、醇、醛等。
红外光谱具有非破坏性、操作简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
2.质谱(MS):质谱是通过对有机化合物中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质量进行测量来分析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质谱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确定分子的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对于有机化合物的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3.核磁共振谱(NMR):核磁共振谱是根据核磁共振现象进行分析的。
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核受到外加磁场影响的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可以得到有机化合物中原子核的位置、种类和环境。
核磁共振谱具有高分辨率、非破坏性和无辐射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物质鉴定和生物医学研究等领域。
4.紫外可见光谱(UV-Vis):紫外可见光谱是通过测量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吸收或发射的辐射能量,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电子能级和共轭体系的存在与否。
紫外可见光谱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测量的特点,常用于有机合成、化学动力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三、有机波谱分析方法1.结构鉴定法:通过与已知化合物的波谱进行对比,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
结构鉴定法常用于核磁共振谱和质谱。
2.定量分析法:通过测定化合物在特定波长或波数处的吸光度或吸收峰面积,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含量。
有机化合物波谱分析
化学键伸缩振动频率只与化学键有关,是化学键的一个特征常数;
化学键的伸缩振动是在不停进行的,有三个显著特点:
伸缩振动能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因此就形成了 不同的能级。
单击此处添加大标题内容
伸缩振动的能级差 ,相当于红外光的能量 因此,用红外光照射有机样品时,化学键就会吸收一份能 量,实现振动能级的要跃迁。即: ν=ν。 即意味着:化学键以多大的频率振动就吸收多大频率的光, 在此频率处就形成一个吸收峰(表现为吸收带)。
4000-1400cm-1区域又叫官能团区. 该区域出现的吸 收峰,较为稀疏,容易辨认. 1400-400cm-1区域又叫指纹区. 这一区域主要是: C-C、C-N、C-O 等单键和各种弯曲振动的 吸收峰,其特点是谱带密集、难以辨认。(p299页表8-2)
1000 700 500 Y Y O单键 H面内弯曲振动 H弯曲振动
8.1 分子吸收光谱和分子结构
微粒性:可用光量子的能量来描述:
按量子力学,其关系为:
1
与E,v 成反比,即 ↓,v↑(每秒的振动次数↑),E↑。
3
2
在分子光谱中,根据电磁波的波长 ()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如下图所示:
上式表明:分子吸收电磁波,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其吸收光的频率与吸收能量的关系。
注意:
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如:H2、O2、N2 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H―C≡C―H、R―C≡C―R,其C≡C(三键)振动 也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化学键极性越强,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吸收峰越强.
分子的振动方式
1
伸缩振动:
2
伸缩振动的特征及规律
吸收峰
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
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有机波谱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谱图进行解析和研究,可以揭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特性,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关键信息。
本文将介绍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一、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有机波谱分析主要包括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三种常见技术。
这些技术基于有机分子在不同电磁波频段的吸收、发射或散射特性,从而获取有机分子结构和性质的相关信息。
1.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利用有机分子在红外光区(波长范围为0.78-1000微米)的吸收特性来分析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基团的一种方法。
红外光谱通过检测样品吸收红外辐射的能量,得到红外光谱图,从而确定化合物中的主要化学键和它们的相对位置。
2. 质谱质谱是通过对化合物分子中的正离子进行分析,获得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质谱中,分子或分子片段在电离源中被电离,形成正离子,然后通过分析正离子的质量/电荷比,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结构。
3.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核自旋在外磁场作用下的共振现象来分析有机物结构和环境的技术。
核磁共振通过测量有机分子中核自旋的共振频率和相对强度,可以确定有机分子的化学环境,分析其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
二、有机波谱分析的应用有机波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
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
1. 有机合成的结构确定有机合成是化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
有机波谱分析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有机合成产物的结构。
例如,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化合物中特定官能团的存在与否,通过质谱可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通过核磁共振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官能团的相对位置。
2. 药物分析与药效评价有机波谱分析在药物研究和开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分析药物中的官能团,从而了解其化学性质和稳定性。
质谱可以用于分析药物的结构、分子量和组成成分。
核磁共振则可以揭示药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为药效评价提供重要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的作用与特点
核磁共振波谱的作用与特点
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它可以用来确定分子中不同原子的位置和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和定量分析,它也可以用于无机化合物、生物大分子等物质的分析。
核磁共振波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非破坏性: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不会破坏样品。
2. 非辐射性:核磁共振波谱的分析过程中不需要使用任何辐射,因此对于分析人员和环境都非常安全。
3. 灵敏度高:核磁共振波谱的灵敏度非常高,可以检测到非常微小的样品,同时也可以检测到微量的杂质。
4. 分辨率高:核磁共振波谱的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将样品中不同的原子种类和取代基区分开来。
5. 结构信息丰富:核磁共振波谱可以提供关于样品中原子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旋转弛豫时间等重要信息,从而可以确定样品的结构和组成。
总之,核磁共振波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它具有非破坏性、非辐射性、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结构信息丰富等特点,为化学、生物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手段。
- 1 -。
核磁共振波谱在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波谱在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引言:核磁共振波谱(NMR)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药学等领域。
通过测量分子中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和辐射的能量,NMR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结构、相互作用以及动力学等信息。
本文将详细讨论核磁共振波谱在分子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一、原理介绍核磁共振波谱是基于原子核的磁性性质进行分析的技术。
原子核具有自旋角动量,当处在磁场中时,会对其能级产生影响。
当外加射频脉冲与原子核的能级间能量差匹配时,原子核会从低能级跃迁至高能级,吸收射频能量。
通过改变磁场的强度,可以测量各种原子核的吸收频率,获得一系列的共振峰,从而获取分子结构信息。
二、质子共振波谱质子共振波谱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核磁共振波谱。
通过测量氢原子核在磁场中的吸收频率,可以获得有关分子的结构和环境的信息。
质子共振波谱对于有机化合物的分析十分重要。
例如,通过观察共振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取代基的存在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
三、碳-13共振波谱碳-13共振波谱主要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
由于碳-13的丰度极低,常规的质子共振波谱无法为碳原子提供足够的信号强度。
碳-13共振波谱通过增强信号的收集时间以及使用碳-13同位素丰度高的化合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分析共振峰的位置、强度和形状,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取代位点和官能团的存在。
四、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MRI)是核磁共振波谱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与传统的X射线成像相比,MRI不使用电离辐射,对人体无害。
通过磁场和射频脉冲,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
MRI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尤其是对于脑部、胸部和肌肉骨骼系统的成像,为医生提供详细的解剖学结构和病变的信息。
五、蛋白质结构研究核磁共振波谱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而NMR技术可以提供关于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和动态行为的信息。
通过测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残基的共振峰,可以推断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例如α-螺旋、β-折叠等)。
波谱学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波谱学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往往要对未知物的结构加以测定,或要对所合成的目的物进行验证结构。
其经典的方法有降解法和综合法。
但是经典的研究方法花费时间长,消耗样品多,操作手续繁。
近代物理方法有多种,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波谱方法是质谱、紫外和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一般简称“四谱”。
质谱法是分离和记录离子化的原子或分子的方法,它的原理是以某种方式使有机分子电离、碎裂,然后按离子的质荷比大小把生成的各种离子分离,检测他们的强度,并将其排列成谱。
质谱法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同位素质谱、无机质谱和有机质谱三个主要分支。
质谱法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准确地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提供分子式和其他结构信息;它的测定灵敏度远高于其他结构分析法,如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谱等。
20世纪50年代实现的气相色谱与质谱的在线联系用以及随之逐步发展起来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使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快速分离和定型鉴定得以实现。
从此,质谱应用范围大大扩展,在天然产物的研究以及环境污染物分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20年来,质谱各种“软电离”技术的发展成功地实现了蛋白质、核酸、多糖、多肽等生物大分子准确分子量测定以及多肽和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测定。
质谱技术因具有检测精确度高、分析速度快、所需样品和试剂少的优点,已成为蛋白质结构研究中最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
生物MS技术主要用于解决两个分析问题:一是精确测定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苷酸和糖类等的分子质量,并提供分子结构信息;二是对存在于生命复杂体系中的微量或痕量小分子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它在蛋白质结构的快速鉴定、序列分析、蛋白质定量分析、翻译后加工(修饰)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等方面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PMF的测定蛋白质结构特殊,相对分子质量大,MS测定多肽和蛋白质序列是根据MS碎片离子推导的,序列信息碎片主要是通过酰胺键断裂形成。
有机化学--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子垂直于化学键的振动,键角发生变化,键长不变。以亚甲基为例,
几种振动方式如图7–1所示。
图中“+”和“-” 号表示与纸面垂直 但方向相反的运动。
*分子的振动方式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振动都引起红外吸收, 只有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相应的吸收峰。 无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为红外非活性振动,在红外光谱中不出现吸 收峰。如对称炔烃(RC≡CR)的C≡C伸缩振动无偶极矩变化,不引 起红外吸收。偶极矩变化大的振动,吸收峰强,如C=O伸缩振动。 综上所述,产生红外光谱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ν红外= ν振动;振动 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
例2 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0,红外光谱如图7–3所示,
试推测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解: 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Ω=2,可能存在C=C、环或C≡C。观
察4000~1300cm-1区域光谱:3030cm-1处有强不饱和C—H伸缩振动 吸收,与1658cm-1 处的弱C=C伸缩振动吸收对应,表明有烯键存 在,且对称性强;~1380cm-1 处无吸收,表明不存在甲基。1300 cm-1以下区域的光谱:715 cm-1处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表明烯烃 为顺式构型。
m=I, I-1, …, -I
1 H的自旋量子数I为1/2,它在磁场中有两种取向,与磁
场方向相同的,用+1/2表示,为低能级;与磁场方向相
反的,用-1/2表示,为高能级。两个能级之差为△E,见
图7–4。
△E与外加磁场强度(H0)成正比,其关系式如下:
式中:γ 称为磁旋比,是物质的特征常数,对于质子其量值为 2.675×108A· 2·-1·-1; h为Plank常量; ν为无线电波的频率。 m J s
峰面积大小与质子数成正比,可由阶梯式积分曲线求
有机波谱分析--综合波谱解析法
二、四大波谱综合解析步骤
1.了解样品 来源: 天然品、合成品、三废样品等、 物理化学性质与物理化学参数:
物态、熔点、沸点、旋光性、折射率、溶解度、极性、 灰分等, 可提供未知物的范围,为光谱解析提供线索。一般样品 的纯度需大于98%,此时测得的光谱,才可与标准光谱对 比。
三、 综合光谱解析示例
练习1:根据如下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确定化合物C9H10O2(M=150)结构, 并说明依据。
三、 综合光谱解析示例
练习1:根据如下谱图确定化合物C9H10O2(M=150)结构, 并说明依据。
三、 综合光谱解析示例
练习1:根据如下谱图确定化合物C9H10O2(M=150)结构, 并说明依据。
2、紫外吸收光谱在综合光谱解析中的作用
紫外吸收光谱(UV) 与分子中的生色团和助色团有关,只涉 及电子结构中与p 电子有关部分,在结构分析中紫外光谱的 作用主要提供有机化合物共轭体系大小及与共轭体系有关的 骨架。如,是否是不饱和化合物 是否具有芳香环结构等化 合物的骨架信息。
3、红外吸收光谱在综合光谱解析中的作用
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碳谱与氢谱类似,也可提供化合 物中 1.碳核的类型 2.碳分布 3.核间关系三方面结构信息。 主要提供化合物的碳“骨架”信息。
碳谱的各条谱线一般都有它的惟一性,能够迅速、正确地
否定所拟定的错误结构式。碳谱对立体异构体比较灵敏,能 给出细微结构信息。
在碳谱中:
质子噪音去偶或称全去偶谱(proton noise deeoupling或proton complete deeoupling,缩写COM,其作用是完全除去氢核干
四大波谱的原理应用
四大波谱的原理应用1. 简介波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来获取信息的方法。
根据电磁波的不同特性以及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可以将波谱分为四大类,包括紫外可见(UV-Vis)光谱、红外(IR)光谱、核磁共振(NMR)光谱和质谱。
本文将介绍这四大波谱的原理、应用以及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紫外可见光谱 (UV-Vis)紫外可见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吸收和荧光特性的波谱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或发射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UV-Vis光谱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在化学分析中,可以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确定样品的化合物类型、浓度以及分子结构。
例如,在药物分析中,可以通过测量药物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快速确定药物的质量和纯度。
此外,在环境科学领域,通过测量水样品中有机物质的吸收率,可以评估水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3. 红外光谱 (IR)红外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特性的波谱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官能团和键的类型。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在有机化学中,红外光谱常用于确定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分子结构。
例如,通过分析某化合物在红外光谱中的峰位和峰型,可以判断化合物中是否存在酯、醇、醚等官能团。
另外,在材料科学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组分、结构和性质。
4. 核磁共振光谱 (NMR)核磁共振光谱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波谱技术。
其原理是通过测量物质在磁场中的核自旋状态的变化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核磁共振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物研究等领域。
在有机化学中,核磁共振光谱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确定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通过分析化合物在核磁共振光谱中的峰位和峰型,可以判断分子中的键的类型以及它们相对于邻近原子的化学环境。
此外,核磁共振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天然产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
有机波谱分析复习参考含答案
1、紫外光谱法在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中有哪些应用?确定未知化合物是否含有与某一已知化合物相同的共轭体系;确定未知结构中的共轭结构单元;确定构型和构象;确定互变异构体。
2、分子式为C4H8O的红外图谱如下,试推断其可能的结构。
答案:3、某硫杂环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6H6OS,其1H NMR和13C NMR图谱如下,推断其可能的结构式。
答案:SOSO4、鉴别如下质谱图,是苯甲酸甲酯(C6H5COOCH3)还是乙酸苯酯(CH3COOC6H5),并说明理由及峰的归属。
答案:C 6H 5COOCH 35、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OH H C m ax 52λ 262nm (m ax ε15);红外光谱:3330~2500cm -1间有强宽吸收,1715 cm -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11.0处为单质子单峰,δ2.6处为四质子宽单峰,δ2.12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图所示。
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 5H 8O 3,试推测其结构式。
答案:CH 3COCH 2CH 2COOH1、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答:在有机结构鉴定中,紫外光谱在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共轭体系、生色团和芳香性等方面有独到之处2、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什么?答:一是红外辐射的能量应与振动能级差相匹配,即E 光=△E ν,二是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必须不为零。
3、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答:是具有核磁矩的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
4、解释什么是碳谱的γ-效应答:当取代基处在被观察的碳的γ位,由于电荷相互排斥,被观察的碳周围电子云密度增大,δC 向高场移动。
6、根据图 6-1~图6-4推断分子式为C 11H 20O 4未知物结构答案:1.当体系的共轭双键增多时,紫外光谱图会发生什么变化?阐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答:当体系的共轭双键增多时,吸收光会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现象。
四谱的应用
四谱的应用
四谱分析,即核磁共振波谱(NMR)、紫外吸收光谱(UV)、红外吸收光谱(IR)和质谱(MS),是现代化学分析中常用的四种技术。
这四种技术在化学领域,尤其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核磁共振波谱(NMR)是一种通过测量原子核在外加的电磁场中的共振频率来确定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NMR可以提供分子的详细结构信息,对于解析分子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分子对称性等有很高的分辨率。
因此,NMR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特别是在药物化学、有机合成等领域。
其次,紫外吸收光谱(UV)是利用化合物在紫外区域内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收光的强度来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UV可以提供关于分子中π电子系统的信息,如共轭系统的大小、电子迁移性等,对于鉴定分子中的芳香环、双键等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UV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再次,红外吸收光谱(IR)是通过测量化合物在特定波长红外光下的吸收强度,来推断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化学环境的一种技术。
IR可以提供关于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信息,对于鉴定分子中的功能团、化学键类型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因此,IR在化学、石油、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最后,质谱(MS)是通过对分子进行质量分析,来推断分子的
结构和化学组成的一种技术。
MS可以提供关于分子的分子量、分子式、结构信息等,对于鉴定未知化合物、分析复杂样品等具有很高的效能。
因此,MS在药物分析、环境科学、生物化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总的来说,四谱分析是现代化学分析的重要手段,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分析能力和应用领域,但又相互补充,共同为化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应用波谱学方法解析分子结构
应用波谱学方法解析分子结构波谱学是一门利用光、电磁波或粒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代科学技术。
应用波谱学方法可以解析分子结构,通过从不同波长或波数的电磁辐射或粒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来获取有关分子的信息。
波谱学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些波谱学方法,并说明它们在解析分子结构方面的应用。
首先,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确定物质的电子能级结构和分子的共轭体系。
当紫外-可见光通过物质时,相应波长的光会被分子中的电子吸收,结果会表现为吸收峰。
通过测量和分析吸收光谱,可以推断分子的共轭结构、氧化还原能力等信息。
例如,苯和酚分子均有共轭的π电子体系,它们在紫外-可见光波段会有明显的吸收峰,从而可以通过光谱数据来区分这两种物质。
其次,红外光谱是一种可以用来确定分子中不同化学键和官能团的存在与类型的方法。
红外光谱利用物质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然后分析被物质吸收的红外光的强度和频率。
不同的化学键和官能团会表现出特定的吸收峰,因此红外光谱可以用来识别化合物以及分析它们的化学结构。
例如,酮和醛的红外光谱会显示出不同的C=O伸缩振动峰,可以通过观察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是否含有酮或醛官能团。
另外,核磁共振(NMR)光谱是一种通过分析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生的共振吸收来解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核磁共振主要用于确定分子中不同原子核的数量、类型和化学环境。
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的解析,可以获得有关分子内部结构和化学键的信息。
例如,在氢核磁共振中,不同化学环境下的氢原子会表现出不同的共振峰,从而可以确定它们的位置和相对数量。
最后,质谱是一种通过分析分子在碰撞中发生的离子化过程来获取分子结构信息的方法。
质谱仪将化合物转化为离子,并根据离子的质量-电荷比对其进行分析。
通过质谱仪分析得到的质谱图,可以得到分子的质量和化学式。
质谱也可以用于分析化合物的结构和碎片的相对丰度,从而推断分子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摘要: 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是现代仪器分析中的常用方法,本文总结了这些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在有机化学中应用;本文将结合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一些实例,对这四种测试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进一步掌握常见波谱的基本理论和有机化合物谱图解析提供指导。
关键词: 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结构解析Abstract:Infrared spectrum, ultraviolet spectrum,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 and mass spectrum is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 in modern instrument analy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se method applied in the organic chemistry; In this paper, some examples of structural analysis of organic compound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for these method, in order to further grasp the basic theory and common spectrum of organic compounds to provide guidance spectra resolution.Keywords:infrared spectrum;ultraviolet spectrum;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mass spectrum;structure analysis波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它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和定量分析。
一般而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分子中含有哪些基团;二是基团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包括他们的空间排列;三是提出并验证整个分子结构模型。
波谱分析中的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是目前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最有效工具[1]。
本文总结了波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应用的一般方法。
一、红外光谱[2,3]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子振动能级变化的测定来判断化合物分子中特定官能团的方法。
用他可以确定两个化合物是否相同,也可以确定一个新化合物中某一特殊键或官能团是否存在。
中红外区是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的最重要范围,常见商品仪器波数范围为4000-650cm-1或4000-400cm-1。
尽管红外光谱是整个分子的特性,但是无论分子其余部分的结构如何,特定的官能团总是在相同或相近的频率处产生吸收谱带,正是这种特性使红外光谱具有实用性。
分子中原子的振动有两种方式: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伸缩振动:是原子间沿着键轴的伸长和缩短。
弯曲振动:是组成化学键的原子离开键轴而上下左右的弯曲,弯曲振动时键长不变,但键角常有变化。
注意:那些能引起分子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产生红外光谱。
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都证明只有偶极矩大小或方向有一定改变,即有瞬间偶极矩变化的振动才能吸收红外光而发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红外光谱的解析:1、4000-2500cm-1是X-H(X包括C、N、O、S等)的伸缩振动区,O-H、N-H、C-H和S-H键可以辨别,甚至各种不同的C-H键也能辨别出。
2、2500-1500 cm-1是双键的伸缩振动区,大部分糖基化合物集中于1650-1900 cm-1。
除去羧酸盐等少数情况外,羰基峰都尖锐或稍宽,其强度都较大,在羰基化合物的红外谱图中,羰基的吸收一般为最强峰或次强峰。
3、1500-1300 cm-1主要提供了C-H弯曲振动的信息。
4、1300-910 cm-1是所有单键的伸缩振动频率、分子骨架振动频率的区域。
部分含氢基团的一些弯曲振动和一些含重原子的双键(P=O,P=S等)的伸缩振动频率也在这个区域。
5、910 cm-1以下主要是苯环因取代而产生的吸收区域。
这是判断苯环取代位置的主要依据(吸收源于苯环C-H的弯曲振动)。
但当苯环上有强极性基团的取代时,常常不能由这一段的吸收判断取代情况。
二、紫外吸收光谱[2,3]紫外光谱仪是最早应用来测定某些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光谱仪。
紫外吸收光谱是化合物吸收200-400nm 的紫外线而产生的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根据有机分子吸收紫外光而产生的不同电子能级跃迁,将相应的吸收归为不同的吸收带。
紫外吸收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和定量分析。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制药、精细化学品生产、石油化工及环境检测等领域。
紫外吸收光谱具有仪器价格便宜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同时紫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相对简单。
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可以方便地判别出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利用经验规律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效果也较好,特别是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确定共扼体系的存在及共扼体系的基本情况,同时由于结构解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所以应该学习掌握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应用的一般方法。
有机化合物在紫外光谱中的特征吸收:1、饱和的碳氢化合物唯一可以发生的跃迁为ζ→ζ*,能级差很大,紫外吸收的波长很短,属于远紫外范围,即在一般紫外光谱仪工作范围之外。
2、含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杂原子具有孤电子对,含饱和杂原子的基团一般为助色基团。
这种化合物有n→ζ*跃迁,但大多数情况,它们在近紫外区仍无明显吸收。
3、含非共轭烯、炔基团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都含π电子,可以发生π→π*的跃迁,其紫外吸收波长较ζ→ζ*为长,但乙烯吸收在165nm,乙炔吸收在173nm,因此,它们虽名为生色团,但若无助色团的作用,在近紫外区仍无吸收。
4、含不饱和杂原子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中,ζ→ζ*、π→π*属于远紫外吸收,n→ζ*常也属于远紫外吸收,不便检测,但n→π*跃迁的吸收波长在紫外区,可以检测。
虽然n→π*的跃迁为禁戒跃迁,吸收强度低,但毕竟其吸收位置较佳,易于检测。
5、含有共轭体系的化合物共轭体系越大,紫外吸收波长越长,会产生K 带。
该带的特点为吸收峰很强,Kmax>10000(lgK>4)。
共轭双键增加,最大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Kmax也随之增加。
6、芳香族化合物常见有B和E吸收带。
烷基苯无孤对电子,对E带无影响,可使B带发生红移。
助色团有孤对电子,可使E带和B带均向长波方向移动。
生色基团共轭产生更大的共轭体系,使B带产生强烈的红移。
紫外谱图的解析:1、220-280nm内无紫外吸收,说明该化合物是脂肪烃、脂环烃或它们的简单衍生物,甚至可能是非共轭的烯。
2、220-250nm内显示强吸收(ε近10000或更大),这表明K带的存在,即存在共轭的两个不饱和键(共轭二烯或α,β-不饱和醛、酮)。
3、250-290nm内显示中等强度的吸收,且常显示不同程度的精细结构,说明苯环或某些芳杂环的存在。
4、250-350nm内显示中、低强度的吸收,说明羰基或共轭羰基的存在。
5、300nm以上的高强度吸收,说明该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共轭体系。
若高强度吸收具有明显的精细结构,说明稠芳烃、稠环芳烃或其衍生物的存在。
总的来看,紫外光谱是吸收光谱,解析谱图时应同时顾及吸收带的位置、强度和形状三个方面。
从吸收带位置可以估计产生该吸收的共轭体系的大小;吸收强度有助于K带、B带和R带的识别;从吸收带形状可帮助判断产生紫外吸收的基团。
某些芳环衍生物,在峰形上显示一定程度的精细结构,这对推测结构是有帮助的。
进行紫外测定时,所需样品量很少,准确称量以计算摩尔吸收系数有困难,但半定量地估算其数值是必要的。
一般紫外吸收谱都比较简单,但多数化合物只有一、两个吸收带,因此解析较为容易。
三、核磁共振谱[2,3]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自旋运动将产生磁矩,而自旋运动与自旋量子数有关。
当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时,自旋量子数I=0,当中子数和质子数一个为奇数,另一个为偶数时,I为半整数,如1/2,3/2,5/2等。
其中1/2的1H,13C,15N等,由于I=1/2的核,其电荷在核表面均匀分布,故最适合进行核磁共振检测。
在静磁场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存在着不同能级。
此时,如运用某一特定频率的电磁波来照射样品,并使该电磁波一定条件,原子核即可进行能级之间的跃迁,这就是核磁共振。
当核外电子在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感应磁场,对外加磁场起屏蔽作用,这种屏蔽作用,使核实际感受到的磁场强度和固定磁场强度的偏差即为化学位移。
化学位移的大小,可采用一个标准化合物为原点,测出峰与原点的距离,就是该峰的化学位移,现在一般采用四甲基硅烷为标准化合物,其化学位移定为零,左边的化学位移为正,右边的为负。
(一)、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1、氘代氯仿是最常用的溶剂,因除强极性的样品之外均可适用,极性大的化合物可采用氘代丙酮、重水等。
针对一些特定样品,如氘代苯(用于芳香化合物),氘代二甲基亚砜(用于某些在一般溶剂中难容的物质),氘代吡啶(用于难容的天然产物)。
当作低温检测时,应采用凝固点低的溶剂,如氘代甲醇。
注意:样品的溶液应有较低的粘度,否则会降低谱峰的分辨率,若溶液粘度过大,应减少样品用量。
2、作图时应考虑有足够的谱宽,特别是当样品可能含羧酸、醛基时。
当谱线重叠时,可加少量磁各向异性溶剂使重叠的谱线分开(如氘代苯)。
作积分曲线可得出各基团含氢的比率。
怀疑样品分子中有活泼氢时,可加重水交换,以证实是否存在。
3、具体解析时,区分出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带等。
杂质含量少,峰面积比样品峰面积小,且没有整数比关系,据此可区别杂质峰。
氘代试剂总不可能达到100%的同位素纯,其中的微量氢会有相应的峰,如氘代氯仿中微量的氯仿在7.27ppm处出峰。
计算不饱和度时,注意氮为五价还是三价的。
(二)、核磁共振碳谱解析:1、鉴别谱图中的真实谱峰溶剂氘代试剂中的碳原子均有相应的峰,但氘代试剂都是小分子,虽然用量大,但其谱峰强度并不高。
杂质含量少,谱峰强度很低。
作图条件选择的好坏,会对谱图产生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遗漏了季碳的谱线。
脉冲倒角较大而脉冲间隔又不够长时,往往季碳不出峰。
当扫描谱宽不够大时,扫描宽度以外的谱线会“折叠”到谱图中来,造成解析的困难。
2、分子对称性的分析若谱线数目等于元素组成式中碳原子数目,说明分子无对称性;若谱线数目小于元素组成式中碳原子数目,说明分子有一定对称性。
这在推测结构时应予以注意。
化合物中碳原子数目较多时,应该考虑到不同碳原子的δ值,可能偶然重合。
3、碳原子δ值的分区碳谱大致可分为三个区:一是羰基或者叠烯区:δ>150ppm,一般δ>165ppm。
分子中如存在叠烯基团,叠烯两端的碳原子应在双键区也有峰,两种峰的同时存在才说明有叠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