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一章-绪论课件 2020

合集下载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反射(reflex) 反射弧(reflex arc)
神经调节
可分为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特点:反应迅速 起作用快 调节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二、稳态 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 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较低,调节常局限 于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但对于该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活动 的功能调节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n human body)
一、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 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 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 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 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 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Βιβλιοθήκη 神经调节特点:较迅速、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 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
径作用于靶器官或细胞,调节其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如激素→靶细胞受体
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等方式。
3、整体水平 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活动的协调
第二节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约占体重40% 血浆 约占体重 5%
组织液 约占体重 15%
其它:少量淋巴液、脑脊液等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类型: 1. 全身性体液调节
2. 局部性体液调节
特点: 缓慢、持久、弥散
神经-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 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 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 单向控制
三、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n 动物实验
急 性 ( acute) 实 验 和 慢 性 ( chronic) 实 验 在 体 ( in vivo) 实 验 和 离 体 ( in vitro) 实 验
n 人体实验
n 其他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如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2、器官和系统水平 如心脏射血机制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

刺激? 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细胞的变化
刺激的三个要素? 刺激强度、刺激作用时间、时间-强度变化率
阈强度?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又称“阈值”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是? 阈强度/阈值
可兴奋组织?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腺体组织
反应的表现形式? 兴奋和抑制
一、外环境
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medical college of Hanzho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机体—所有生命个体(动物、植物、微生、寄生虫等)的总称。 生命活动—各种生命现象(各种生理功能)
发生的条件、原理
规律
环境变化的影响
归属生物学的范畴
生物学
生理学
普通生理学 特殊生理学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一、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正常情况下的生命活动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体:是指一切有生命的个体,又称为机体。 生命活动:即生命现象,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各种功能活动。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 生理学分类:动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等。 人体生理学:简称生理学,是专门研究正常人体功能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 绪论
教材编写原则:三基五性三特定 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 三特定:特定的对象、特定的专业、特定的学制 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必须,够用”
生理学教学计划: 教学方式 教学课时 理论课 实验课 机动
多媒体、讲授、讨论 72学时(周学时4) 60学时 8 学时 4 学时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三节 人体机能的调节
一、人体机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定义: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机能 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为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 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reflex arc)。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 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 和效应器。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4
反射弧模式图
非条件反射:与生俱来,较为固定。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建立在非条反射的基 础上。
三、填空
1、生理学的三个不同研究水平:



3、反应的基本形式有


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 、

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一、外环境与适应 外环境:是指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适应:机体随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机能的
过程称为适应。
二、内环境与稳态
体液: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水及溶于其中的多种物质构成的人体液体部分。 人体含水量:平均60% 婴幼儿70%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一方面,许多医学问题的研究要以生理学的 理论和方法为基础。
另一方面,医学的发展与实践不但能检验生 理学理论的正确性,而且还不断对生理学提 出新的课题。
生理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医 学生只有学好了生理学,才能为下一步学习 病理学、药理学等其它医学专业课程打下坚 实的基础。

生理学1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1绪论ppt课件

心脏的泵血功能
01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具有不同的收
缩期。
收缩推动血液进入心
室,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心室舒张时血液从静脉回流至心房。
03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等指标用于评价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 物化学过程,涉及多种凝 血因子和酶的参与,最终 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纤维蛋 白凝块在纤溶酶的作用下 被分解的过程,以保持血 管的通畅。
凝血与抗凝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凝血 与抗凝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状态,以维持血液的正常 流动和止血功能。
04
循环系统
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自适 应能力,能够根据局部环境变化调整 自身的功能状态,以维持心血管系统 的稳定。例如,在动脉血压升高时, 压力感受性反射可使心率减慢、外周 血管扩张以降低血压;而在动脉血压 降低时,该反射则减弱或消失。
05
呼吸系统
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
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 律性扩大和缩小,从而实现肺通气。
03 血液的功能
血液在人体内具有运输、防御、调节和维持内环 境稳定等功能。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 的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 气和二氧化碳。
血小板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功 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白细胞
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能 够吞噬病原体并产生抗体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01
02
03
血液凝固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
易化扩散

《生理学》课件——绪论

《生理学》课件——绪论

皮肤血管收缩、寒战,使体温不致降低
生理性适应
加强运动、增加衣着、使用取暖设备等
行为性适应
四、生殖(reproduction)
是人类得以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15
第三节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
体液
(占体重40%)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
动物机体完整性的基础上暴露要研究的器官、摘除和破坏某一器 官或移植等,然后在尽可能正常的条件下观察器官的功能或功能 紊乱等。
8
如何学习《生理学》
(一)结构和功能相联系 (二)局部和整体相联系 (三)人体与环境相联系 (四)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9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25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feedback):受控部分的信息反过来影响 控制部分的活动。
机体功能的自动控制系统模式图
26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1)概念:反馈信号能降低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在某种变 化过程中,其结果降低了这一过程的发展速度。
(2)特点:普遍存在 维持机体与外环境协调 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 液5% (指血浆)
(占体重20%)
内环境
组织液15% (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
16
(二)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即细胞外液。
17
二、稳态(homeostasis)
(一)概念:在神经和体液调节下,内环境的物 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称之为内环境的稳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 机体
环境变化
兴奋
反应
抑制
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应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
足够刺激强度 足够刺激持续时间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阈强度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为阈强度,简称 阈值※
阈刺激: 强度 = 阈值
刺激分类
阈上刺激:强度 > 阈值 阈下刺激:强度 < 阈值
有效
思考:肌肉注射“两快一慢”?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一)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观察和 分析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和机体生理条件下各器官、 系统的活动及其机制。
优点:便于观察某一器官在正常情况下的生 理功能及其与整体的关系。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 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兴奋 某种功能活动出现或加强
(如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跳加快、加强。)
抑制 某种功能活动减弱或停止。
(如乙酰胆碱—作用于心脏—心跳减弱、减慢。)
兴奋
抑制
疼痛刺激---心跳加快,呼吸、血压升高(兴奋) 剧烈疼痛—引起休克—呼吸、心跳、血压降低(抑制)
刺激: 可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并引起产生反应的
体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③刺激能否引起反应的三要素:
1)、 足够刺激强度
电刺激
1mv—肌肉—无 2mv-肌肉—无 反应
4.5mv—肌肉-收缩 5mv-肌肉-收缩
阈强度 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
为阈强度,简称 阈值※
分类
阈刺激: 强度 = 阈值 阈上刺激:强度 > 阈值
(Robert Kho-Seng Lim, 1897.10.15- 1969.7.8)
林可胜寻求协和生理系照片底版的亲笔信 (来自RAC档案)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William Harvey在《论动物的心脏与血液运 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呼吁:“无论学 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而不应当以书籍为据,应 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当以知识的教条为 师”。
威廉·鲍芒于1933年发表了《胃液的实 验与观察以及消化生理》,成为历史上 第一个描述胃的运动、分泌和消化的科 学家,被誉为美国生理学之父。
为了表彰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功绩,加拿大生理学会于1962年 在他的墓碑上镶了一块金属牌,用英、法两种文字写着:“通 过他的痛苦,他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近代生理学在中国
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同时伴随能量的产生、转 化、贮存、释放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
※概念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产生反应的 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①刺激:
可被机体或组织感受并引起产生反应的体内、外 环境条件的变化。
环境变化
刺激
机体
反应
环境变化
温度 语言 光线 情绪
电流 病毒 机械
分类: 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社会心理性刺激等
1660年和1668年, 马尔比基 (1628-1694,意大利生理学家、显微 镜解剖术的先驱者) 和荷兰人列文虎 克。 分别用显微镜看到了蛙的肺的 毛细血管和蝌蚪尾部血液通过毛细 血管的实际循环过程,证实了 Harvery 的推论。
恩格斯对哈维的发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 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为科学。”
三个方面: 1、刺激要产生反应的三个条件;
足够的强度
足够的持续时间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2、三个变量值越大,刺激作用越强,反之越弱。 3、进出针__缩__短_刺激时间,推药慢__降___低强度时间变 化率,均可减弱疼痛
※(二)兴奋性的指标
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或 特性。
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生理学
LOGO
第一章 绪 论
了解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掌握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熟悉 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掌握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学习要求】
※掌握: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兴奋性;阈值;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2、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三种调节方式的概念及特点。
熟悉: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及意义。 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生理学的三个研究水平。
生理学发展
观察和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 方法。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威 廉·哈维经过十二年的努力, 采用八十余种动物进行实验 研究,最后,将他多年来的 研究成果写成《论动物的心 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 (《心与血的运动》) , 于 1628年公之于世。
首次推断血液循环途径:心脏是 循环系统的中心,血液由心脏射 入动脉,再由静脉回流入心脏而 不断循环。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一)实验方法:
1、动物实验
在体
急性实验
麻醉 暴露 周期较 短
离体
蛙 心搏动与心搏起源分析
坐骨N-腓肠肌标本动物慢性实验Fra bibliotek巴甫洛夫
周期较长
2、人体实验
在体—膝跳反射
离体—脆性实验
动物实验结果用于人体时,要持慎重态度;以人体为实 验对象时,应遵循自愿、知情和非创伤原则。
目前主要进行人群资料调查: 如:血压、心率、红细胞数量等正常值都是通过对大
兴奋性高
甲 1mv-收缩
乙 3mv-收缩
兴奋性∝ 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阈值较小,兴奋性 较高,而且在实验中易观察,用仪器可准确记录到)
(三)刺激与反应、兴奋、兴奋性的关系
阈值
刺激
• 条件
兴奋 性
•基础
兴奋
反应
•结果
刺激是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条件,强度必须 达到或大于阈值;
反应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学的起点。
1822年,在一次偶然事故中,一名叫 亚力西斯·圣马丁的加拿大人腹部被严重射 伤。他的伤口由美国军医威廉·鲍芒治疗, 枪伤虽然治愈,但腹部外面的弹孔却未愈 合,胃上留下了一个洞!在1825-1833年 的8年时间内,亚力西斯·圣马丁同意威 廉·鲍芒通过这个弹孔在胃中置入试管和衬 垫,以便采集胃液,并研究胃液对食物的 作用。
如:骨骼肌收缩机制
方法: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3)整体水平的研究
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环境条 件和生理情况下不同的器官、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 协调,以及完整机体对环境变化发生各种反应的规律。 所以整体水平上的研究比细胞水平和器官、系统水平上 的研究更加复杂。
方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能引起组织兴奋
阈下刺激:强度 < 阈值
单一不能引起组织兴奋
2)、足够刺激持续时间
高频电热理疗 思考:注射的进针出针两快
3)、 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单位时间内强度增减的量。 强度变化率越大,刺激作用越强。
A› B
温水煮青蛙
强弱光线变化
第一章 绪论 (一) 复习
【知识点一】 生命的基本特征:
兴奋性是有生命的机体对刺激产生反应的内 在因素.
如果组织细胞已经死亡,没有了兴奋性,再 大强度的刺激也不会引起反应
火焰接触手,产生缩手反射
兴奋 刺激
兴奋性
钉子扎脚
钉子 抱脚
物理刺激 兴奋反应
机体
兴奋性
基础
是非判断
1、除“可兴奋组织”外,其它活组织也有兴奋性。 √
2、组织的刺激阈值越大,其兴奋性越高。 X 3、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增强,说明其兴奋性增高 X 4、组织接受刺激后,必然引起反应。 X 5、组织一旦发生反应,就出现兴奋活动。 X
批人群采集,再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如:实验研究:测人体在高温、低温、低氧、失重和高 压等特殊环境下,某些生理活动的变化。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研究最早是从器官和系统水平开始,哈维《心与血 的运动》,近代生理学的起点。
要了解一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它在机体中所起的作用, 它的功能活动的内在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它活动的影 响,都需要从器官和系统的水平上进行观察和研究。
在这个水平上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就是 器官生理学
•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二十世纪50年代,随着显微镜以及生物技术发展, 进入细胞及分子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研究对象是细胞和构成细胞的分子。在这个水平上进行 研究和获取知识的学科称为细胞生理学或普通生理学。
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膜通道蛋白通透性改变 和离子的跨膜移动。
【重点与难点】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 ※ 反射及反射弧
了解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的任务
(一)研究内容
研究生物体的 能的一门科学。
解剖 形态、结构
生正命常活动现象、规律和功
生命活动:功能活动
如: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呼吸、血液循环等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正常机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过程、机制、影响因素及意义)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最早
方法: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2、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方法: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3、整体水平的研究
方法: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掌握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物体在生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 种活动,称为 ● 新陈代谢
兴奋性
生殖
适应性
一个小男孩在游泳时不慎溺水,当被人救出水面时 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均已消失,但经过医生及时对其 施行心、肺复苏术后,呼吸、心跳恢复正常,请根据已 有的生理学知识分析其原理。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