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长征》一文的朗读指导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
七律长征教案(优秀7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抓住关键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2.结合全诗内容,体会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铺垫情感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爸也许还没有出生。
这个词是用血和火写成的。
铁流滚滚,蜿蜒过中国版图上十二个省;从井冈山到陕北,闪闪红星照耀着艰苦的历程。
这个词就是长征。
(板书: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循着伟人的足迹,走进历史,走进长征。
二、初读诗歌,感知情感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少字、不误字,字字响亮。
2、指名读,相机正音。
(逶迤、磅礴、岷山)3、齐读,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三、理解诗意,积蓄情感过渡:相信大家理解了诗的意思后,感受会更具体、更深刻。
1、轻声读,在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做记号。
2、与同桌交流,把你的理解讲给他听,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远征:长途行军等闲:找近义词平常、普通(叠词: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五岭:地处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的五座山岭。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板书:~~~~~)乌蒙: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的乌蒙山。
磅礴:气势雄伟、高大险峻。
(板书:∧∧)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两句比喻句,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句子中分别加上比喻词像,你会怎样加?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连绵起伏的五座山岭像翻腾的细小浪花,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觉。
大渡河上横跨两岸的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思。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
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生字新词掌握- 准备生字词列表,包括拼音、词义和例句。
- 设计游戏,如“词语接龙”或“快速拼字”,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2. 朗读技巧- 教授正确的语音和语调,使用录音或示范来指导学生。
- 练习不同情感的朗读,如勇敢、乐观或平静。
3. 内容理解- 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诗歌的主旨。
- 使用思维导图或图表来可视化诗歌结构和中心思想。
4. 背景认识- 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包括起因、过程和结果。
- 讨论长征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意义。
5. 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或艺术创作表达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受。
- 安排分享会,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朗读- 制定朗读指导计划,包括语音的清晰度、语调的变化和情感的投入。
- 利用角色扮演或模拟情景,让学生实践不同的朗读风格。
2. 内容理解- 设计互动式讲解,如“我问你答”,以检验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 使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中心思想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历史背景理解- 通过故事讲述或情境模拟,帮助学生感受长征的历史情境。
-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问题。
2. 情感体验- 通过观看长征相关的影片或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写作表达他们对长征精神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PPT- 制作包含课文全文、生字词解释、长征背景和毛泽东介绍的PPT。
- 设计互动环节,如点击PPT上的“问号”弹出问题或答案。
2. 生字词卡片- 制作带有拼音和例句的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学习和游戏。
3. 课文录音- 准备标准的课文朗读录音,供学生跟读和模仿。
4. 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收集不同阶段的长征图片和描述,如出发、途中、胜利会师等。
5. 写作纸- 准备足够的写作纸,供学生完成情感表达的作业。
6. 教学辅助工具- 准备白板、标记笔、计时器等教学工具,以提高课堂效率。
7. 课堂管理策略- 设计课堂规则和行为预期,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并尊重他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 长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教案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而自读、自悟是学生阅读的基础。
因此,阅读教学要在教师有效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以读促讲”的目的。
长征的历史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教师的“讲”显得“生搬”,只有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积累;以读促讲,读中内化”的教学理念。
巧妙地结合影音、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视听冲击,紧抓诗眼“难”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画一画、记一记、读一读”等多种方法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更深刻地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长征的相关资料。
2.制作视频课件:视频《长征》歌曲,视频《飞夺泸定桥》片段,地图图片。
学生准备:1.自读《长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长征背景资料及毛泽东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1.播放《长征》歌曲。
教师激情解说同时屏显: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长征》。
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2.板书课题。
学生三次齐读课文题目。
每次读前教师引读:这是地球的红飘带。
这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3.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而毛泽东主席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一切。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设计意图:激情澎湃的歌曲,动情的导入语,加上层层深入的朗诵,不仅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情境,而且将学生迅速带入了那艰难困苦的长征岁月,为学习诗文做好了情感铺垫,学生因此会产生了解长征、阅读诗歌的欲望。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朗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毛泽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一、重温诗句,提炼主线1.读诗句,谈感受: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结合资料了解了长征。
长征和红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长征:艰难险阻红军:不怕困难、豪迈、豁达)2.读诗引句:文有文心,诗有诗眼。
诗中的哪两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顺势板书“远征难、只等闲”)3.理解诗眼,指导朗读。
(1)理解“等闲”:比如“我们绝非等闲之辈”,这句话中的“等闲”是一般、平常的意思,诗眼中的“等闲”也是平常的意思。
(2)理解“万水千山”:这句诗中的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诗人在诗中提到了哪些山、哪些水呢?(五岭乌蒙岷山金沙江大渡河)(3)引发质疑:红军在长征途中仅仅经历了这几座山、这几条河吗?课件出示:资料袋1934年10月,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进行长征。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其间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
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与第一方面军会合,长征胜利结束。
(4)引导揣摩:红军长征经过11个省,翻越座座大山,跨过多条大河,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七律长征教案汇总
七律长征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七律·长征》。
本诗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10月所作,生动地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丽场景,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大革命的胜利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2. 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 能够运用诗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七律·长征》;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文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难点:诗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2. 《七律·长征》全文;3. 生僻字词的解释卡片;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让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让学生自由朗读《七律·长征》,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 讲解:对诗文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体会: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体会诗文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 背诵:让学生集体背诵《七律·长征》,检查学生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6. 创作:让学生运用诗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小练笔,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作业设计1. 请将《七律·长征》背诵给家长听,并请家长签字确认;2. 请用诗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段话,描述你最难忘的一次旅行经历。
答案:1. 《七律·长征》背诵完成,家长签字:X2. 最难忘的一次旅行经历:我去过很多地方旅行,但最难忘的一次是去九寨沟。
那里的风景如画,山水清澈,令人陶醉。
我记得有一次,我爬上了山顶,俯瞰着整个九寨沟,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人的渺小。
七律长征课文朗读节奏划分
七律长征课文朗读节奏划分
七律长征课文的朗读节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开头部分:通常情况下,开头部分较为平稳缓慢,朗读者可以适当加入些许停顿,使得节奏感更为明显。
在这一部分可以重点突出课文的主题和背景,使得听者能够迅速进入课文的氛围。
2. 中间部分:中间部分是课文表达核心内容的部分,节奏相对较快。
朗读者需要掌握好句子的节奏感和语气变化,将每个句子的信息准确地传达出来,同时注意控制好句子之间的连贯性。
3. 转折部分:课文中常会出现转折的句子或段落,这些地方可以适当加强语气和停顿,以突出转折的意义。
转折部分的节奏可以稍微放慢,使听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变化。
4. 结尾部分:结尾部分通常是对前文的总结或点题,朗读节奏可以再度平稳缓慢,以便让听者能够更好地消化课文的内容。
在结尾处可以适当提高语调,以透露出一些情感或思考,使得课文具有更深的共鸣和感染力。
总而言之,七律长征课文的朗读节奏应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变化进行划分,灵活运用语调和停顿,以使听者能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前准备学生预习预学单课时安排2课时教师备课多媒体课件。
1.会写“律、崖、渡、索”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七律·长征》音乐,展示长征图片。
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七律·长征》,看到的图片是长征途中的一幕幕情景。
听着这样激昂的音乐,看到这些令人震撼的图片,大家内心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作家和记者对长征的评价吧!它像一支鲜艳夺目的红飘带挂在这个星球上,给人类、给后世留下永远的纪念。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卷首语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美]埃德加·斯诺2.板书课文题目,进入本课学习。
过渡: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主席心潮澎湃,写下了这首《七律·长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
自学提示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结合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背景知识。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
七律逶迤腾细浪磅礴泥丸云崖大渡桥铁索(2)认清字形,区分容易记混、写错的字。
(3)理解较难的字词。
(4)学生介绍有关长征的历史事实,教师加以补充。
(课件出示)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文体,指导朗读。
《七律 长征》朗读指导
《七律·长征》(教科版四年级上)朗读指导
《七律·长征》是小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
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艰险、壮观的场面,抒发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弘,朗读时总体感情基调应是昂扬、激越、奔放的。
首联是诗的总纲,应以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朗读,以表现对红军的赞颂之情,“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万水千山”音节略拖长,表现红军长征的漫长和艰辛;“等闲”略微舒缓。
颔联开始叙述长征的经过,节奏应较首联略舒缓,“腾”“走”要读得刚劲有力,为后面蓄势,“细浪”“泥丸”不要过重,以表现红军战士不畏天险的必胜信心。
颈联中的“云崖暖”“铁锁寒”语调一扬一低,声音一实一虚,节奏一松一紧,处理为对比重音。
“拍”“横”可适当拖长字音。
尾联展现出了美好前景,语调转高,要读得欢快、流畅,尤其是结尾的“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高昂有力,形成全诗感情的最高峰。
此外,由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时要将每个音节读得清晰、略长,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同时讲究押韵、平仄和对仗。
这首诗每句都可划分为四个“音步”,第一、三、四联可按二、二、二、一的节拍处理,第二联可按二、二、一、二的节拍处理。
朗读时,要注意平仄声调的相互映衬调节和节奏的均匀多变,以突出律诗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造型整饬的复迭美。
同时,朗读律诗又要避免因固守节奏、韵律的规则而影响表情达意,即朗读时可根据内容、感情的需要灵活处理节奏、韵律。
参考文献:
王明东: 《谈〈长征〉的朗读》(《语言文字报》2000年7月2日第820号第三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 长征》(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律长征》(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2.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查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毛泽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理解诗题1.激情导入。
引导交流: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奇迹——二万五千里长征。
(板书:长征)你对长征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2.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及长征相关背景知识,简要介绍长征。
3.导入课文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同志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板书:七律)4.指导书写“律”。
(“律”字的横画较多,提醒学生注意不要多写或漏写,还要注意不同位置横画的长短不同。
)5.齐读题目,教师设问:“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一数,这首诗总共几行?每句几个字?6.简要介绍“七律”:“七律”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行,每句七字。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韵可不押韵,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设计意图】学生对背景资料的查找、整理与交流,以及教师的适时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长征和“七律”的了解,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作铺垫。
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1.教师范读。
课件出示诗文,配乐朗诵诗文,读准节奏。
2.学生自读。
自由朗读这首诗,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
与同桌互读互听,互查字音是不是读准了,诗句是不是读顺了。
4.出示生词:等闲、逶迤、磅礴、泥丸、云崖、岷山、铁索、大渡河。
七律_长征_朗诵指导
七律长征
重音稍轻稍慢拖腔蔑视轻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重读拖轻推出同前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整句稍轻快重整句加重语气重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自信喜悦重音自信喜悦升调结束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
二万五千里的铁血远征
浓缩成伟人
沉思间的五十六字狂草
——何止是艰辛与坎坷的浓缩啊
解救北方同胞的道路
因围追堵截无法畅通
穿越湍急险峻的万水千山
是一种无奈
更是一种执着与信念
博物馆里的草鞋
早已佐证
五岭的陡峭
沼泽的苦难
大渡河的拍岸惊涛
至今还在咏叹
此岸血样的身影
扑灭彼岸疯狂火舌的英勇
谁能读懂荒凉的铁锁
那是一节节衔接紧密的悲壮和无畏——给民族留下通途
最后的岷山
在寒风裹着的飞雪中
簇拥着三军的欢笑
欢笑的行程里
伟人这八行隽永大气的杰作
点燃一支支火把
照亮杨家岭
照亮天安门
照亮了东方神州
今天和未来的道路
《红军都是钢铁汉》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七律长征朗诵停顿技巧
七律长征朗诵停顿技巧嘿,你问七律长征朗诵停顿技巧呀?那咱就来唠唠。
朗诵《七律·长征》的时候,停顿可重要啦。
一开始“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里可以稍微停顿一下,“红军”之后停一停,让人感觉红军的形象很庄重地出现了。
“不怕”这儿也可以顿一顿,突出红军的勇敢无畏。
“远征难”三个字连起来,稍微放慢点速度,让人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后面停一下,想象那广阔的山水画面。
“只等闲”说得轻松,停顿可以短一点,表现出红军的豪迈。
“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逶迤”读完停一停,展现出五岭山脉的连绵起伏。
“腾细浪”快速一点,表现出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磅礴”这儿停顿,凸显乌蒙山的雄伟。
“走泥丸”说得轻巧,停顿短,显示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水拍”停一下,好像能听到江水拍打的声音。
“云崖暖”慢慢读,让人感受那温暖的氛围。
“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桥横”停顿,想象那座桥的险峻。
“铁索寒”读得有点冷的感觉,停顿稍微长一点。
“更喜岷山千里雪”,“更喜”这儿停顿,表达出喜悦之情。
“岷山千里雪”后面停一下,突出岷山的壮观。
“三军过后尽开颜”,整句话可以稍微放慢速度,“三军过后”停一停,最后“尽开颜”说得开心点,让人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我给你讲个例子哈。
我有个同学,他参加朗诵比赛,朗诵的就是《七律·长征》。
一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停顿,读起来平平无奇。
后来他按照我说的这些停顿技巧练习,效果马上就不一样了。
在比赛的时候,他朗诵得特别有感情,停顿也恰到好处,最后还得了个奖呢。
所以啊,朗诵《七律·长征》的时候,掌握好停顿技巧,就能更好地表达出这首诗的情感和意境。
赶紧试试吧。
七律长征朗诵指导
七律长征朗诵指导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中国内战期间进行的一次伟大
的战略转移。
长征的胜利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长征的朗诵需要表现出其壮丽、辛酸和伟大的特点。
以下是七律长征朗诵的一些指导:
1. 抓住长征的主题:表达出红军奋勇向前、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决心。
可以通过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句子来表现出长征的艰苦和危险。
2. 朗诵的语速要稳定:长征是一场长期的远征,所以在朗诵时需要以平稳的语速来表现出红军的坚定和持久不断的奔跑。
3. 表达出长征的时代背景:通过描述当时的社会动荡和红军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情景,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长征的意义。
4. 表现出长征的艰辛: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句子来描绘长征途中的困难和艰辛,如崇山峻岭、险滩和恶劣的天气等。
5. 强调长征的胜利:在朗诵的最后阶段,要强调长征的胜利和对敌人的打击,以及红军为了实现理想的顽强斗争。
6. 运用声音的变化:通过运用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等变化,来表达出长征过程中的不同情感和场景。
7. 注意节奏感:在朗诵时要注意掌握好每个句子的节奏感,使整个朗诵流畅自然,让听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长征的力量和情感。
最重要的是,朗诵长征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情
感和意义,以便更好地将其传达给听众。
《七律长征》的朗读节奏划分
《七律长征》的朗读节奏划分
《七律长征》的朗读节奏划分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赞扬了红军长征时的英勇无畏,表达出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信念。
朗读时,语调相对高昂、欢快、流畅,速度明显加快,要注意平仄声调的变化运用。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七律长征朗诵指导
七律长征朗诵指导《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长征题材的诗歌作品。
该诗通过对红军长征的描写,展示了革命烈士的英勇斗争和坚定信仰,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在朗诵《七律长征》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深入理解长征历史背景:在朗诵前,我们应该对长征这段历史有一个深入的理解。
了解红军长征的起因、经过和意义,对于朗诵时的情感表达和语调把握都有很大的帮助。
2. 把握诗歌的基本特点:《七律长征》是一首七律诗,每一节前两句为承接上一节内容的续写,后两句为自己一节的主旨表达。
在朗诵时,我们应该注意诗歌的韵律和押韵,保持节奏的稳定和连贯。
3. 注重语调和情感表达:在朗诵《七律长征》时,我们要注重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可以通过音量、语速、音调等手段来突出重点词句和表达情感的转折点。
例如,在描写红军长征途中困难重重的情节时,语调可以逐渐加重,给人以挣扎和艰辛的感觉,而在描写红军坚定信仰和必胜信心时,语调可以提高,给人以坚定和自信的感觉。
4. 注意停顿和呼吸的掌握:在朗诵时,我们要掌握好停顿和呼吸的位置。
不同的句子和节奏有不同的停顿和呼吸要求,我们要根据整体的句子结构和诗歌的意思来进行掌握。
停顿和呼吸的位置不仅影响朗诵的节奏感,还关系到语句的表达清晰度和连贯性。
5. 以自己的感悟来演绎:《七律长征》是一首充满理想主义和革命精神的诗歌,朗诵时可以结合自己对长征历史和革命精神的理解,以及自己对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将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与自己真实的感受相结合,更加生动地演绎作品。
通过以上几点的指导,我们可以朗诵出一首更加生动、真实和感人的《七律长征》。
在朗诵时,我们要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让观众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英勇与坚定,同时也传递给他们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对革命事业的热爱,激励大家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份伟大的精神。
《七律·长征》诗歌朗读技巧
《七律·长征》诗歌朗读技巧作者:邹同辉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基于课文《七律·长征》的教学,论述了诗歌朗读时要注意把握音节、理解词语、体会情感。
【关键词】《七律·长征》朗读技巧【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82-01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即将取得胜利时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深刻、全面、生动地再现红军战士历经艰难险阻,为了人类革命事业奋勇前进的英雄壮举,赞美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藐视困难、积极乐观的气概,也令人领略了诗人的博大胸怀以及对胜利充满坚定信念的精神。
全诗气势豪迈、激越高昂、催人奋进,成为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
诗歌贵在朗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诗歌的内容、感情及音节等方面的朗读技巧,全面掌握全文深刻的思想内涵及特有情感,让学生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诗歌领悟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
一、朗读要把握节奏学习诗歌首先要学会断句,准确掌握句子中的停顿,这对于体会课文朗读的语感方面、思想感情以及词语的运用规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掌握了诗歌节奏规律,将使诗歌朗读富有韵律、流畅、自然,更加朗朗上口,便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抒发。
以下是某位教师指导学生划节奏朗读诗歌的教学片段。
师:在诗歌朗读中,要注意节奏划分,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下吗?(生列举诗歌朗读节奏,师及时补充)师:古诗朗读节奏主要有“二二三、二三”的形式,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生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师:《七律·长征》在朗读也可以根据“二二三”节奏划分,同学们可以自主试着划节奏朗读。
(生读,师指导)教师从同学们熟悉的古代诗词朗诵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切入本文的朗读节奏学习,容易让学生接受,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
《七律·长征》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三联诗的意思,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万水千山”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长征1.顺水推舟点题。
同学们,几十年前,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学生交流资料。
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
3.老师补充资料。
(1)1934年,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途中,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错误路线的统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
4.了解毛泽东主席。
请同学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为大家介绍毛泽东主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七言律诗简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
句内和句间要讲究平仄,中间两句按常规要对仗。
2.师范读课文,读出节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朗读的时候要体现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感。
(2)通过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七律长征朗诵指导
七律长征朗诵指导
七律是一种古典诗歌形式,它的格律要求比较严格。
长征是中国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一次伟大的胜利。
长征七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朗诵指导。
1. 表现人物形象
长征七律是描写人物的文学作品,其中涉及到了许多革命英雄。
在朗诵时,要注重表现人物形象。
例如,朗诵毛泽东时,可以通过言辞的起伏和声音的变化表现他敏锐的思维和坚定的信仰;朗诵朱德时,可以通过声音的厚度和音调的变化表现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领袖风范。
2. 强调抒情情感
长征七律中表达了许多的抒情情感,如激昂、沉重、悲壮等。
朗诵时,要通过语调和语言的表现方式强调这些情感,让观众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力量和震撼。
例如,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应强调悲壮和豪迈的情感,使观众感到那种爱国主义的热情。
3. 多使用修辞手法
长征七律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这些修辞手法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形象。
朗诵时要注意把握好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观众更加容易理解和感受到文学作品的内涵。
4. 突出节奏感
长征七律的诗歌韵律比较严格,需要注意诗歌节奏的规律。
在朗诵时要注意把握好节奏感,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突出、明显。
只有这样,观众才能更好地体会到长征七律背后所表现出的节奏感和韵律之美。
以上就是长征七律朗诵指导的一些要点。
深入了解、研究和掌握这些技巧,能够使朗诵更加生动、形象,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长征七律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七律 长征》(解海云)教学案例
《七律长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以及语文实践水平。
二、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朗读诗歌,渐入诗境1、这是1935年9月的一个深夜,长征即将胜利,毛泽东坐在煤油灯下,回首走过的漫漫征途:腾越巍峨的山岭、渡过水流湍急的大河、穿越险象环生的草地,喜踏白雪皑皑的岷山……诗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地写道----(此时,老师在悲壮而又激荡的乐曲声中范读全诗)。
2、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重走长征路(板书:追忆),感受诗人的复杂心情(板书:抒怀)。
(1)、生自由读诗,读出节奏和停顿,读出感情和感悟。
(2)、指名读。
(教学意图:虽然在第一课时已经指导过朗读,但是,此时的音乐、背景、范读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长征时的种种画面,让他们对诗人的情感有了更深的体会,此时再让他们读课文,就会有更深的感情体现在朗读中。
)(二)、再读诗歌,知晓“长征难”1、长征途中,红军翻过一座座的高山,又淌过一条条的大河,表示山水很多,作者用什么词?(万水千山)2、红军面对的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还有敌人的疯狂追击,每天天上有几十架敌机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面对这样的恶境,作者用哪个字概括?(难)3、你们说远征难,红军怕不怕?(用原诗回答:不怕!)4、诗中毛主席用哪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只等闲)5、指导朗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教学意图:要让学生能全面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就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词,从整体的情感上来把握本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律长征》一文的朗读指导
《七律长征》一文的朗读指导《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
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的豪迈情怀。
本文虽然是短短的一首诗,但含义深刻,全诗的意思较难理解,我今天的交流的不是如何理解这首诗,而是在学生理解诗的基础上作朗读指导,读出诗中所包含的情感。
诗的开头两句,是全诗的总括,也可以看作是对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高度概括。
在朗读指导时,教师应该把长征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毛泽东的豪情壮志表现出来,孩子们也是这么做的。
在理解诵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我出示了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抓住“逶迤”和“磅礴”两词,以便更好的对句子有形象的理解,在读中感悟。
我想,那豪迈、雄壮的读书声一定会让人感慨万千。
在指导“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怎么读出这“暖”与“寒”呢?我先让学生自悟自读,然后引导学生理解诵读。
读出“暖”、“寒”这两份不同的心情!但都需表现出我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在指导朗读最后两句时,尤其是“三军过后尽开颜”,充分表现出红军取得胜利后的喜悦心情。
我尽可能的让学生结合全文体会情感,通过朗读表达这种感情。
是呀!歌者会用歌声表达他的情感,我们的学生也许用朗读来表达情感是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