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gai

合集下载

二十一种不适症保健按摩

二十一种不适症保健按摩

二十一种不适症保健按摩一、头胀痛【原因】1.感受外邪;2.肝郁化火;3.紧张劳累。

【体位】宾客仰卧位。

【选穴】印堂、神庭、太阳、头维、睛明、风池、百会。

【操作】1.双手拇指交替推印堂至神庭;2.分推印堂至太阳(又称开天门);3.以大鱼际侧部分推前额至头两侧;4.多指揉头两侧胆经路线;5.重点揉太阳、头维、攒竹、鱼腰、丝竹空、风池、揉头两侧颞肌;6.勾点风池,风府;7.多指拿揉项部于肩井而结束。

二、鼻塞不通【原因】1.感受风邪;2.湿浊滞鼻;【体位】宾客仰卧。

【选穴】睛明,迎香,风池,攒竹,风门,肺俞,曲池,合谷,禾髎,头维。

【操作】1.食指或者中指沿攒竹推至迎香;2.点按揉攒竹,睛明,迎香;3.揉鼻背两侧;4.点揉头维,风池,曲池,列缺,合谷;4.揉手太阴肺经;5.拿颈项,风池及肩井部鼻三针;迎香,上迎香,攒竹【注意事项】防止伤到眼球,防感冒三、目胀额紧【原因】1.用眼过度;2.工作疲劳;3.感冒未愈。

【体位】宾客仰卧位,保健师站或坐于前侧或头侧。

【选穴】印堂,太阳攒竹,【操作】1.开天门;2.抹双柳;3.揉两侧颞肌和胆经的路线;4.点揉太阳头维丝竹空风池及抹眼眶;5.搓掌浴眼;6.点按五经(督脉、两膀胱经、两胆经)7.勾点风池,点按太冲。

【注意事项】对脑部疾病患者慎用敲法四、颈部酸胀【原因】1.卧姿不良;2.伏案过久;3.感受风邪。

【体位】宾客仰卧位,按摩师站于一侧。

【选穴】风池,肩井,天柱,风府、风门。

【操作】1.勾点风池,拇指按揉项韧带;2.多指拿揉胸锁乳突;3.按压棘突两侧;4.揉胸锁乳突肌;5.拿揉项部,左右交替;6.点揉风池、风府、天柱穴;7.拿揉滚肩部,按肩井,拍法结束。

【注意事项】颈部活动幅度和力度不可过大。

五、肩部酸沉【原因】1.感受外邪;2.慢性劳损;3.陈旧外伤。

【体位】宾客仰卧或坐位。

【选穴】肩井,天宗,肩三俞。

【操作】1.分推肩部;2.滾肩部;3.揉肩上及肩胛内侧缘;4.点拨肩部肌肉及阿是穴;5.点按肩井、天宗、肩内俞、肩外俞(肩三俞);6.拍打肩部。

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

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

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1 头冷痛,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

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上星穴。

2、头冷痛,前额痛,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辩气味,天热时症状消失,病因为气虚血瘀,炙百会穴,上星穴,拨揉风府风池穴。

3、头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息不到位,点揉后溪穴3 分钟,后溪为督脉之会穴,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4、偏头痛,为少阳胆经循环不良,取小腿外侧,阳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拨法,(泻法)5、酒后头痛,点搡率谷穴,卢息穴,百会穴,拨揉后头斜方肌起止点心,浅拿肩井穴。

6、视物不清,好象被云雾庶住,病因为肝虚引起的症状,点揉太冲穴300次。

7、声音嘶哑,病因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强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

手三里用擦法。

8、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风府穴强刺激。

9、背痛,直取大椎穴旁开5 分处,后溪穴,外关穴强刺激。

病因为寒凝后背。

10、急性腰扭伤,直取承山穴双侧上臂扭伤穴,太冲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1、腰痛环腰一周,带脉痛,直取胆经足临泣穴,外关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2、腰胀,眼胀,口苦,不想饮食,睡眠不好,病为带脉病,合并肝胆症状,直取足临泣穴强刺激。

13 肾虚性腰痛,腰俞穴配太溪穴,一手上一手下,共同点揉。

14、岔气,直取肝经的太冲穴,患者张口,强刺激呼出声来。

15、臀部疼痛,直取脾经的五俞穴,病因为脾经所主之症。

16 小腿胀痛,直取合谷穴,病因为六腑之症,寒瘀大肠。

17、双腿无力,腿足发麻,无力,不能正常行走,取三阴交穴后1 寸(奇穴)18、大腿股四头肌麻木,炙太渊穴,病因为肺所主之症。

配放血法。

19 小腿转筋,取膀胱经委中穴,承山穴,刮痧法,病因为寒瘀腓肠肌疗20、足根痛,走路足根不能着地,病因为生殖系统寒症,内外踝关节下面揉法拍法。

21、感冒初期,流鼻涕,全头刮痧,点揉合谷穴,风府风池穴。

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

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

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五十种病症按摩手法1 头冷痛,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

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 上星穴。

2、头冷痛,前额痛,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 辩气味,天热时症状消失,病因为气虚血瘀,炙百会穴,上星穴,拨揉风府风池穴。

3、头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息不到位,点揉后溪穴 后溪为督脉之会穴,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4、 偏头痛 ,为少阳胆经循环不良,取小腿外侧,阳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拨法,5、 酒后头痛,点搡率谷穴,卢息穴,百会穴,拨揉后头斜方肌起止点心,浅拿肩井穴。

6、 视物不清,好象被云雾庶住,病因为肝虚引起的症状,点揉太冲穴 300 次。

7、 声音嘶哑,病因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强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

手三里用擦法。

8、 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风府穴强刺激。

9、 背痛,直取大椎穴旁开 5 分处,后溪穴,外关穴强刺激。

病因为寒凝后背。

10、急性腰扭伤 ,直取承山穴双侧上臂扭伤穴 ,太冲穴强刺激 .活动腰部。

11、腰痛环腰一周,带脉痛,直取胆经足临泣穴,外关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2、腰胀,眼胀,口苦,不想饮食,睡眠不好,病为带脉病,合并肝胆症状,直取足临泣穴强刺 激。

13 肾虚性腰痛,腰俞穴配太溪穴,一手上一手下,共同点揉。

14、 岔气,直取肝经的太冲穴,患者张口,强刺激呼出声来。

15、 臀部疼痛,直取脾经的五俞穴,病因为脾经所主之症。

16 小腿胀痛,直取合谷穴,病因为六腑之症,寒瘀大肠。

17、 双腿无力,腿足发麻,无力,不能正常行走,取三阴交 3 分钟, 泻法) 1 寸(奇穴)穴后18、大腿股四头肌麻木,炙太渊穴,病因为肺所主之症。

配放血法19 小腿转筋,取膀胱经委中穴,承山穴,刮痧法,病因为寒瘀腓肠肌疗20、足根痛,走路足根不能着地,病因为生殖系统寒症,内外踝关节下面揉法拍法。

15种小儿常见病推拿手法(多图)

15种小儿常见病推拿手法(多图)

15种小儿常见病推拿手法(多图)按下穴位,感冒,头痛,咳嗽,痛经……就连打嗝也能灭!最重要的是:已经被很多人验证过有效。

下面同大家讲解一下15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方法。

1、眼疲劳眼睛干涩或者见风流泪,按摩图示标红穴位,离腕横纹三指,对流泪症状能快速见效,对干涩症状要多按摩一会。

此法对于纠正眼功能失调,也有显著效果。

每日按按,保健眼睛。

2、偏头痛偏头痛可以按摩图示标红处,离肘横纹三指,对于部分头痛可以立止。

这是郭效宗老中医的方子。

我自己的方法是用白萝卜绞汁后,用棉棒沾汁,然后塞到鼻孔,能有效止疼。

3、肩周炎肩周炎时,按摩足三里下一寸左右,疼点就是按摩区。

边按摩边活动肩周,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

4、戒烟隆重推出戒烟穴,图示中标红处就是,能缓解烟瘾,改变烟口味。

烟瘾来时,掐掐有暂时缓解效果,适合不宜抽烟的场合。

5、缺乳缺乳少乳是让婴儿全家都焦虑的事。

图示穴位,从手术台下来就开掐,晚几天也可以。

长掐多掐,乳通也会足。

6、咳嗽咳嗽令人不适、在某些场合令人尴尬,处理一下图示穴位,离腕横纹三指,对于各类咳嗽都有快速、临时止咳的效果。

使用针灸、按摩都同样有效。

7、感冒夏天感冒发烧首选使用霍香正气水,非常便宜,效果很好。

如果忍受不了味道,可以用医用脱脂棉球吸饱药水后,放到肚脐里做脐疗,效果也很好。

8、咽痛咽部不适,如疼、干、痒或异物感,都可以按摩图示穴位,效果很好。

9、痔疮治疗痔疮,可以用白萝卜熬水后外洗,效果很好。

肺与大肠相表里,萝卜是肺药。

10、小儿少睡小孩不睡觉,可以尝试按摩图示奇穴,一般一会就能睡着,对大人也有用。

(孕妇不能用)11、小儿脾胃虚根据图上所标位置,自大拇指桡侧由指尖向掌根方向推至少100下,有很好的补脾胃效果。

(详细了解:小儿脾胃虚弱的家庭推拿治疗方法)12、扁桃体炎扁桃体发炎,发烧温度会很高。

在左或右手任意大拇指上,用血糖取血针放几滴血,退烧会很快,部分可以靠此法治愈。

13、减肥减肥的童鞋不要忘了每天拿抓此处200下,很好的瘦腰效果。

保健自己来 五十种病症的按摩疗法

保健自己来 五十种病症的按摩疗法

1.头冷痛,天热也得戴帽子,患者头部特别怕冷,一年四季都要戴帽子。

病因为虚症,炙百会穴上星穴。

2.头冷痛,前额痛,受寒时疼痛加重,头部畏风怕冷,常要戴帽子,天冷鼻塞呼吸不利,可分辩气味,天热时症状消失,病因为气虚血瘀,炙百会穴,上星穴,拨揉风府风池穴。

3.头目昏沉,精神不振,全身无力,病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休息不到位,点揉后溪穴3分钟,后溪为督脉之会穴,上通头部可使人精神振作。

4.偏头痛,为少阳胆经循环不良,取小腿外侧,阳陵泉穴至光明穴,刮痧法或拨法,(泻法)5.酒后头痛,点揉率谷穴,卢息穴,百会穴,拨揉后头斜方肌起止点心,浅拿肩井穴。

6.视物不清,好象被云雾庶住,病因为肝虚引起的症状,点揉太冲穴300次。

7.声音嘶哑,病因为感冒咳嗽起因咽痛,捉拿法,强刺激大椎穴,定喘穴,天突穴用捏揉法。

手三里用擦法。

8.落枕,手部落枕穴,人中穴风府穴强刺激。

9.背痛,直取大椎穴旁开5分处,后溪穴,外关穴强刺激。

病因为寒凝后背。

10.急性腰扭伤,直取承山穴双侧上臂扭伤穴,太冲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1.腰痛环腰一周,带脉痛,直取胆经足临泣穴,外关穴强刺激,活动腰部。

12.腰胀,眼胀,口苦,不想饮食,睡眠不好,病为带脉病,合并肝胆症状,直取足临泣穴强刺激。

13.肾虚性腰痛,腰俞穴配太溪穴,一手上一手下,共同点揉。

14.岔气,直取肝经的太冲穴,患者张口,强刺激呼出声来。

15.臀部疼痛,直取脾经的五俞穴,病因为脾经所主之症。

16.小腿胀痛,直取合谷穴,病因为六腑之症,寒瘀大肠。

17.双腿无力,腿足发麻,无力,不能正常行走,取三阴交穴后1寸(奇穴)18.大腿股四头肌麻木,炙太渊穴,病因为肺所主之症。

配放血法。

19.小腿转筋,取膀胱经委中穴,承山穴,刮痧法,病因为寒瘀腓肠肌疗。

20.足根痛,走路足根不能着地,病因为生殖系统寒症,内外踝关节下面揉法拍法。

21.感冒初期,流鼻涕,全头刮痧,点揉合谷穴,风府风池穴。

22.腹泻,病因为受寒引起腹泻,大便如水,一天几次,体温正常,隔盐炙,神阙穴,神效。

常见不适症按摩手法

常见不适症按摩手法

常见不适证保健按摩一.头胀痛【操作】(1)推印堂至神庭。

(2)分推印堂至太阳。

(3)用鱼际或拇指分别从前额揉至太阳。

(4)点、按、揉印堂、神庭、头维、百会、太阳。

(5)拿揉五经。

(6)从天柱拿揉至颈部,拿揉斜方肌。

(7)按压风池。

(8)拿揉肩部。

(由内向外)二.鼻塞不通【操作】(1)按揉穴位(睛明、攒竹、迎香、承泣、四白、禾髎)(2)分推睛明至迎香。

(3)食指揉鼻翼两侧。

(4)勾点风池、风府。

(5)点压水沟、人中。

三.颈部酸胀【操作】(1)推颈部(2)拿揉颈部。

(3)拨颈部。

(4)点压棘突两侧。

(5)滚颈部。

(6)点穴(风池、肩井、秉风、天宗、大椎)(7)拿揉肩部。

四.肩部酸沉【操作】(1)分推背腰部。

(2)拿揉颈肩部。

(3)滚背腰部。

(4)点穴(肩井、天宗、肩三俞)(5)拍打背腰部。

(6)环肩(大环、小环、抬肩)五.疲劳性腰痛【操作】(1)按揉背腰部至臀部。

(2)双手按揉腰椎两侧。

(3)滚足太阳膀胱经。

(4)弹拨足太阳膀胱经。

(5)点穴(肾俞、三焦俞、气海俞、关元俞、委中)(6)拍打背腰部。

(7)直推背腰部。

六.背部强痛【操作】(1)分推背部(自第七颈椎起)(2)按、推膀胱经两侧。

(3)按揉足太阳膀胱经。

(4)滚棘突、足太阳膀胱经。

(5)弹拨足太阳膀胱经。

(6)点穴(肩井、天宗、背俞、秉风)(7)拍打背腰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表现
以肩部酸胀、沉重为主要特征,并可见肩部肌肉紧张度 增高,有僵硬感,酸困无力,患侧肩部常有发凉的感觉,如 继续发展,可导致肩周炎,出现明显压痛、功能受限等症状 ,颈椎病亦可引起肩部酸沉,但伴有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兹 不赘述。 (三)按摩 1.体位 宾客先俯卧位,后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 客一侧。 2.手法 推、滚、揉、拿、按、搓、拍法 3.选穴 肩井、肩髃穴、肩贞、天宗、肩中俞、肩内 俞、肩外俞、曲池。
十五种常见不适症保健按摩
一、头胀痛
头胀痛是人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影响 工作、学习和生活. (一) 原因 头胀痛产生的原因很多,可归为外感和 内伤两大类,与精神情绪因素有一定关系。 1.感受外邪 由于起居不慎,感受四时 风寒湿热等外邪,上犯头顶,经络受阻,头胀 而痛。
2.肝郁化火 由于事不遂心或与人发生 口角,郁怒伤肝,肝失条达,郁而化火,目扰 清窍而为头胀痛。
(四)注意事项
上肢酸痛者应适当注意上肢休息。如有上肢功能障碍者应 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八、疲劳性腰痛
疲劳性腰痛是慢性腰痛的一种,一般指腰骶部肌 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劳损引起的腰部酸痛或胀痛的 症状。本症也称疲劳性腰酸。 (一)原因 1.过度疲劳 长时间进行腰部活动,或腰部长时 间承重等,使腰部肌肉疲劳而引起腰脊酸痛。一般休 息后有所缓解。 2.体位不当 长期处于某种不平衡的体位,如用 一侧肩部扛抬重物、长期弯腰等,或习惯性姿势不良 ,均可导致疲劳性腰痛。 3.年老肾虚 腰为肾之府,年老肾虚之人,稍事 活动即感腰部酸困疼痛,容易疲劳。
开1.5寸)
(6)拍打:背部
(四)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不宜过重。按法操作要配合呼吸,随呼吸运动按压 。
七、上肢酸痛
上肢酸痛是上肢肌肉、关节酸胀、疼痛的一种不 适症状,多为过度疲劳所致。 (一)原因 1.过度疲劳 平时缺乏锻炼,长时间上肢运动或 工作强度太大,肌肉、关节过度疲劳致上肢酸痛。 2.感受风寒 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肌表,脉络失和 ,则一身尽痛。上肢暴露受寒,寒性收引,经气不利 ,肌肉、关节酸楚作痛。
(四)注意事项 患肺气肿或心脏病者,应采取坐位,按压不可过重。由 颈椎病或肩周炎等所致的肩部酸沉,应采用其他有针对性的
六、胸闷
胸闷是指胸部满闷,有堵塞感或气短的一种自觉症状。 胸痹、心悸、痰钦、肺胀等病症均可见此症: (一)原因 1.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气机失常。脾不化津,聚湿 生痰;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瘀交阻,胸中气机不畅,由 为胸闷。情绪不好,爱生气的人常有此症。 2.饮食不当 过食膏梁厚味、肥甘一冷,损伤脾胃,运 化失常,聚湿生痰,痰阻脉络,气滞血瘀而成胸闷。 3.其他病所致 冠心病、胸膜炎、肺气肿等疾病可出现 胸闷。
(二)表现
上肢酸痛主要表现为上肢肌肉、关节酸胀疼痛, 压痛广泛,局部肌张力增高,休息可缓解,但无上肢 功能障碍。若为过度疲劳所致,则必有上肢活动量过 大、活动时间过长等情况。若为感受风寒所致,则有 上肢受冷等情况,并有上肢发凉、遇冷酸痛加重、遇 热痛减的特点。 (三)按摩 1.体位 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前侧 、外侧 2.手法 推、揉、搓、抖、拍法。 3.选穴 肩 、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内 关
(四)注意事项 操作时手法要轻柔和缓,防止刺伤眼球。注意预 防感冒。
三、目胀额紧
目胀额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不适症状,一般 指双眼发胀、牵引眼眶额头紧缩不适的感觉。 (一) 原因 1.用眼过度 由于长时间看书写字,或光线太暗, 或坐车、行走时看书,致使眼睛调节过度而发生目胀额紧 。久视伤血,肝血不足,化风上扰则目胀;足厥阴肝经“ 连于目,上出额”故额紧。 2.工作疲劳 工作太忙太累,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用 脑过度,常会头昏脑胀,并出现目胀额紧的感觉。 3.感冒末愈 风邪侵犯人体,上犯头目,也会出现 目胀额紧的症状,故感冒未愈也可见此症。
(目内眦(睛明穴),上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 ⑤揉头两侧颞肌及胆经眼外角(瞳子醪穴),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 至耳后(完骨穴)路线 • 点揉角孙(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率谷(当耳尖 直上入发际1.5寸)、风池 • ⑥叩击头顶及头侧 • 点揉合谷穴 • ⑦多指拿揉颈部点并拿肩井
(三)按摩
1.体位 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前、后 或一侧。
2.手法 推、揉、按、拿、搓法。
3.选穴 印堂、神庭、太阳、头维、睛明、风池、 百会。
4.操作(视频) • ①点揉攒竹,开天门(推印堂——神庭) • ②推坎宫(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 坎宫或分推坎宫 ) • ③以双手大鱼际分推前额至太阳(头两侧) • ④点揉太阳、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 、督脉、膀胱经
4.操作(视频) (1)肩部前后拿揉。 (2)肩部前后外侧滚法。 (3)指揉点按肩井、肩髃、肩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贞 (腋后纹头上1寸)、天宗(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骨下角之间连线上, 当上、中 1/3交点) 。 肩内俞(肩髃穴与云门穴连线之中点直下1寸处)(肩峰与肩胛骨喙突内 侧凹陷联线之中点下1寸)、肩中俞(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 肩外俞(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外喘息 (4)双手抱揉肩关节。 (5)上肢搓法及肩部抖法。
(三)按摩
1.体位 宾客取坐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一侧或后
面。 2.手法 推、滚、揉、拿、拨、动、拍法。 3.选穴 风池、肩井、天柱、风府、风门。
4.操作(视频)

• • •

(1)保健按摩师一手扶住宾客头部,用另一手小鱼际 下行推枕骨下缘至大椎穴。 (2)拇指和多指拿揉项部。 (3)拇指揉拨项韧带及两侧。 (4)用拇指点揉风池、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 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 、天柱(斜方肌外侧凹处,后发 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 <1.3寸>)等穴,点压肩井。 (5) 拇指与多指拿揉颈肩部,以拍法拍颈肩部结束。
3.紧张劳累 由于工作节奏快,精神紧 张,心理压力大或连续工作,用脑过度,使头 部经脉收引,气血运行失常或脑失所养而发生 头胀痛。
(二)表现 头胀痛除了以胀为主特征外,常表现为 头痛且胀,或面红耳赤,口渴欲饮,或伴眩 晕,心烦易怒,口苦不眠,或身心紧张、头 晕乏力。有时伴有跳痛,有时表现为停止工 作胀痛反而更明显。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四、颈部酸胀
颈部酸胀是指在起床后或过度劳累之余,感到 颈部酸胀疼痛。严重者可见转侧不灵活,甚至酸胀疼 痛放射到肩部的一种症状。 (一) 原因 1.卧姿不良 由于睡眠姿势不良或枕头高低 不适,使颈部一侧肌肉发生痉挛而感到颈部酸胀或转 侧不灵。 2.伏案过久 长时间伏案工作,低头过久, 使颈部肌肉劳损,导致颈部酸胀。 3.感受风邪 睡眠时颈肩暴露,感受风寒,气 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生颈部酸胀疼痛、转侧不灵甚 至放射到肩背。
(三)按摩
1.体位 宾客取坐位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前 侧或头侧。 2.手法 推、揉、按、拨、擦、搓法。 3.选穴 睛明、迎香、风池、攒竹、风门、肺俞、曲池 、合谷、口禾髎 、头维
4.操作
(1)拇指按揉攒竹、睛明、迎香。 (2)拇指指腹推由攒竹至迎香。 (3)单手食指揉鼻背两侧,并左右弹拨。 (4)双拇指压揉两侧风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第3胸 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并以小鱼际搓大椎及以上两穴。 (5)拇指按压两侧列缺、曲池、合谷、头维、风池。 (6)以双手食指指腹分别按揉两侧禾髎(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 水沟穴 ),并以双手小鱼际分别搓揉鼻翼两侧。
4.操作
• ①开天门(推印堂——神庭) • ②推坎宫(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 坎宫或分推坎宫 ) • ③大鱼际分推前额至太阳(头两侧) • ④拇指或食指指侧部刮上下眼眶。 • ⑤拇指点揉:太阳、 攒竹、精明 • ⑥在额前用拇指和食指、中指做紧缩性拿法,轻微拿 捏头两侧及上下眼眶。 • ⑦ 双手掌搓热扣在眼睛上,使热量透于眼球,反复 2~3次。 • ⑧点按:风池、合谷、太冲(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 处)
(二)表现
胸闷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有堵塞感或气短,伴 有心悸、胸痛、情绪不宁、头昏体倦、食少腹胀等症 。如属情志失调之人,常见愁眉苦脸、长吁短叹,或 烦躁易怒、焦虑不安。如属钦食不当之人,常见形体 肥胖、活动不便,或暴钦暴食、嗜酒成癖。胸闷常因 情绪激动、受寒或劳累而引发。 (三)按摩 1.体位 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于宾客一 侧。 2.手法 推、摩、揉、按、击法。 3.选穴 中府、云门、膻中、曲池、手三里、合 谷。
4.操作
(1)双掌分推锁骨下缘2~3肋间隙; 单掌下行推胸骨; 双掌交替沿肋隙分推。 (2)用手掌根揉、摩两胁。 (3)拇指点按中府(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云门(肩胛骨喙 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 、膻中、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 (4) 掌擦:两胁 (5)拇指点按肺俞(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第5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肝俞(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第12胸椎棘突下,旁
(四)注意事项
手法宜轻柔缓和、力量适中、干净利落,手 掌不能紧贴面部及眼睛,不可用猛力、暴力,以 免擦破皮肤。高血压或眩晕症患者按摩时须采用 仰卧位。
二、鼻塞不通
鼻塞不通指鼻窍交替堵塞、通气困难,是感冒最常见 的一个症状,有时也可见于其慢性鼻症。 (一)原因 1.感受风邪 由于气候突变、起居不当、过度劳累, 机体卫外功能减弱,风邪夹时气侵犯人体。肺主一身之表 ,肺开窍于鼻,故风邪袭表先犯鼻窍,而致鼻塞不通。 2.湿浊滞鼻 脾气虚弱,运化不健,不能升清降浊, 致使湿浊滞溜鼻腔,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生鼻塞 不通。或感冒鼻塞日久,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形成慢性 鼻塞不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表现
本症主要表现为鼻窍不利和鼻涕较多。鼻塞不通时可见 鼻黏膜肿胀淡红,常伴声音重浊、张口呼吸、嗅觉欠佳及伤风 感冒症状。鼻塞有两大特点:一是间歇性,即在白天、天热、 劳动运动时鼻塞减轻,而夜间、静坐或寒冷时鼻塞加重;二是 交替性,如侧卧时,居下侧之鼻腔阻塞,上侧鼻腔通风良好。 继发感染可出现脓性分泌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