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在于人际关系的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促进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到压抑和紧张,承受孤独与寂寞,身心健康就受到损害。为了健康、愉快,为了事业成功,为了个性完善,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为了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成长进步,当代大学生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并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就必须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含义、特点及类型,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并克服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学习一些优化人际关系的技巧。
一、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是人们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上和社会上的联系。人际关系是静态表述,人际交往是动态表述。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和类型,当代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何,我们为什么要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学会与他人相处首先要了解的问题。
1.人际关系的特点及类型
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显然,我们的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中所指的人际关系不是这种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概括的广义概念,而是从心理学角度概括的狭义定义。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通过交往形成的彼此之间比较稳定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它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人际关系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静态描述,而人际交往则是对这种心理关系的动态描述。人们只有通过人际交往才能建立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反映着人们心理差距的大小,它又是从人际交往过程中反映出来的。
人际关系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知是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基础。大学生相互交往是双方作为信息对象的相互作用,并引起相互间的感知、理解、判断和评价,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果。情感因素在这种认知结果的基础上发生的主体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状态和体验、情绪的敏感性、对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等。在人际关系中,认知起到了唤起情感、控制和改变情感的作用,对人际关系起着调节作用。情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调节因素。行为成分是交往双方外显的行为表现,如语言、眼神、手势、举止、风度、表情等表现个性和传达信息的行为要素,它是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交往手段与形式。认知、情感和行为是人际关系中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由于人际关系不同,对人的认知和理解、情绪体验以及各种行为会有所不同,而它们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彼此的人际关系。而且在不同的人际关系形成中,它们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例如,在家庭关系中情感的成分特别突出,在工作群体中认识成分较为主要,而在各项服务性行业中的人际关系中动作成分则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人际关系的三种心理成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而其中情绪的成分即对人的亲近、喜爱、相互间的吸引力的大小是人际关系的突出特征。
人际关系以人们的需要为基础。需要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动力,人际关系主要反映了人
们在相互交往中物质需要或精神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如果交往双方的需要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就会产生喜欢、亲近的情绪反应,人们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反之,就会产生厌恶、憎恨等情绪反应,心理距离就会加大。因此,需要的满足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心理基础。
人际关系以交往为手段。人际关系是人们借助于交往,努力消除陌生感、缩短心理距离的结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交往是人们交流信息、消除生疏、加深了解、获得肯定或否定体验的途径。不仅如此,交往的频率还是人际关系亲疏的调节器。一般说来,交往的频率越高,人际关系越密切;交往频率越低,人际关系越趋于淡化;当交往完全不存在的时候,原有的人际关系也会名存实亡。
人际关系以感情为纽带。人际关系总是带有鲜明的情绪与情感色彩,是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们相处中呈现出来的喜欢、亲近或疏远、冷漠的情绪状态是人际关系好坏的基本评价指标。人际关系所具有的这种情绪性,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可以直接观察的心理关系。
自我暴露是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人际关系是在人们逐渐自我暴露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随着我们对一个人接纳程度和信任感增强,自我暴露也会越来越多,同时也要求别人越来越多地暴露他们自己。通过了解别人自我暴露的程度,可以很好地了解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接纳的程度,了解自己对别人的信任和接纳程度也可以通过自我的暴露程度来了解。因此,交往双方的自我暴露程度实际上标志着他们人际关系的深度。
人际关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具体表现是十分复杂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成多个种类。根据人际关系的媒介不同,可分为血缘人际关系、趣缘人际关系、业缘人际关系、地缘人际关系等。根据人际关系的固定程度可以分成固定的和非固定的人际关系。根据人际关系对人的影响程度可分为利害关系和非利害关系。根据人际关系的需求可以分为包容型、控制型和感情型3种。根据人际关系的外部表现可分为外露型、内涵型和伪装型3种。人际关系的分类还有其他的方法,如按距离的远近可分为近距离与远距离的人际关系;按复杂程度可分为简单的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按功能的多少可分为单功能关系、多功能关系和超功能关系;按性质的相容性可分为相容的人际关系和不相容的人际关系等。
2.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类型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具有人际关系的一般共性,即社会性、历史性、客观性、动态性等一般属性,但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和校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生理心理日趋成熟、校园环境较单纯,因而大学生人际关系又具有与其他社会成员人际关系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有:
第一,讲求平等。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和自尊的要求日益增强,有强烈的“成人感”,对交往的平等性要求越来越高。他们既对他人平等相等,又希望他人对自己也一视同仁。所以大学生更多地选择与同辈交往而远离父母、长辈,经常回避居高临下的教训,渴望平等交往。大学生的个人阅历、所处地位、社会经验、认知能力、思维观念都大致相同,容易产生平等的心理意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都渴望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相处,而那些傲慢无礼,不尊敬他人,操纵欲、支配欲、嫉妒、报复心强的人常常不受欢迎。
第二,富于理想。大学生与与其他成员相比较是一群比较单纯的年轻人,他们身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