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ETBD)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普宁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7例(61耳),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31耳)、对照组28例(30耳)。

观察组患者给予ETBD,对照组给予鼓膜置管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情况、纯音听阈值(PTA),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6、12、18??月,观察组患者的ETDQ-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T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术后12、18个月,观察组的有效率(83.9%、93.5%)显著高于对照组(56.7%、43.3%)(P<0.05)。

结论ETBD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效果。

[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中图分类号] R7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8)2(b)-0101-03Effect analysis of the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treating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LIN Si-ping1 ZHANG Zhi-gang21.Department of ENT,People′s Hospital of Puning City,Guangdong Province,Puning 515300,China;2.Department of ENT,the Second Affilati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ETBD)treating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Methods 57 patients (61 ears)with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reated in People′s Hospital of Puning City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9 patients,31 ears)and control group (28 patients,30 ears)according to hospital sequenc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TBD,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rommet insertion.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ETD),pure toneaudiometry (PTA)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ETDQ-7 score in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6,12 and 18 months operation (P<0.05).PTA in patien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2 months operation (P<0.05).The effective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83.9%,93.5%)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6.7%,43.3%)at after 12,18 months operation (P<0.05).Conclusion ETBD treating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can significantly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Key words]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Grommet insertion咽鼓管功能障碍(eustachian tube dysfuntion,ETD)主要指因多种因素导致咽鼓管发生通气功能不良,使中耳气压失去平衡的功能障碍。

吞咽导管球囊扩张操作方法

吞咽导管球囊扩张操作方法

吞咽导管球囊扩张操作方法吞咽导管球囊扩张术(esophageal balloon dilation)是一种用于治疗食管狭窄或食管肿瘤等疾病的介入性操作方法。

该手术通过引入一个膨胀的球囊来扩张食管,从而恢复正常的食管通畅。

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术前评估: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了解病史,并进行相关的检查,如食管造影、内镜检查等。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空腹,一般需要至少6小时的禁食。

患者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接受麻醉师的评估。

操作步骤:1. 麻醉: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确保患者处于无痛状态。

2. 插入导管:医生会在患者的口腔中插入一根较长的导管,然后通过食管逐渐将导管推进。

插入导管的过程中,医生会观察X射线或内窥镜的图像,确保导管正确进入食管。

3. 插入球囊:一旦导管进入食管,医生将球囊通过导管引入食管狭窄的部位。

然后,医生会通过向球囊中注入空气或液体来膨胀球囊,扩张食管。

4. 扩张:膨胀的球囊会向四周施加压力,从而扩张食管狭窄的部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扩张的程度。

扩张过程中,医生会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反应,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5. 移除球囊:一旦完成扩张治疗,医生会缓慢地排出球囊中的空气或液体,然后小心地将球囊从患者的食管中拔出。

6. 检查与观察:扩张术结束后,医生会继续观察患者的情况,以确保没有出现并发症。

患者可能需要留在医院进行观察,并在几个小时内恢复正常饮食。

7. 随访: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复诊与随访,以确保治疗效果,并及时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需要注意的事项:1. 患者在手术前需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2. 患者术前必须空腹,以避免手术中的误吸。

3. 在球囊扩张过程中,医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4. 扩张术后,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促进术后的恢复和防止病情复发。

总结:吞咽导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食管狭窄等疾病的手术方法。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中二开展情况
• 第一例病历: 2013.4 • 总例数:584 (814耳) • 应用:
– 中耳性耳闷 –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 鼓膜膨胀不全、上鼓室内陷袋 – 慢性中耳炎 – 胶耳 – ..
第一例病例
• 患者王**,男,49岁,受“双耳闷胀感困 扰2年余” ,伴耳鸣、自觉听力下降。
• 体查:鼓膜完整,光锥存在。 • 鼻咽镜见咽鼓管咽口正常
100 90
95
85
术后6个月
• 患者不规则用药,感冒后症状复发。 • 检查发现左中鼻道、鼻咽见分泌物引流 • 变应性鼻炎控制欠佳 • 继续规律局部喷鼻1月,效果欠佳
原因分析:变应性鼻炎控制欠佳,鼻窦炎。
• 处理 • 鼻窦开放术 • 二次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 激素喷鼻抗组胺药物
听力学
处理
• 鼓室探查+内陷袋切除+咽鼓管鼓室口成形+ 鼓室成形术
球囊扩张术原理
---为什么有效?
• 与肺一样, 咽鼓管内存在表面活性物质, 以降低表面张 力, 维持管腔正常开放, 这对维持咽鼓管正常功能是不 可少的。
• Rapport等的实验证实, 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会引 起咽鼓管表面张力增大。
– 分泌性中耳炎后致咽鼓管分泌物增多,而致活性物质减少 – 长时间咽鼓管肿胀,影响表面活性物质分泌。
• 劣势
– 鼻腔狭窄时操作困难,甚至无法进镜 – 可能引起鼻腔粘膜损伤,致鼻腔粘连
手术步骤
经鼻咽进路
• 气管内全麻 • 在鼻内镜下将45度的导管的尖端置于咽鼓管鼻
咽入口处 • 通过推送气将导管导入咽鼓管(长度2CM) • 接好水压泵,打开开关,用水打胀球囊,维持
10个大气压,2分钟,后将水放干,拔出球囊及 导丝。

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医学课件

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医学课件

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评估指标
吞咽功能改善程度
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评估患者吞咽功能改善程度,如 饮水试验、吞咽造影等手段进行评价。
通过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 食管穿孔、出血、感染等进行评价。
生活质量改善程度
通过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如 进食状况、营养状况等进行评价。
04
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 疗中的疗效分析
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的短期疗效分析
01
02
03
短期疗效显著
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 疗的短期时间内,可以明 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减少误吸和呛咳等症状。
快速恢复进食能力
通过球囊扩张术,患者能 够快速恢复正常的进食能 力,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患者痛苦
球囊扩张术操作简单,创 伤小,能够快速缓解患者 因吞咽障碍带来的痛苦和 焦虑。
02
它利用球囊的扩张力,对狭窄部 位进行机械性扩张,以恢复其正 常形态和功能。
球囊扩张术的发展历程
球囊扩张术最早可追溯到20世 纪50年代,当时主要用于治疗
食管狭窄。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球囊 扩张术逐渐应用于气道狭窄、胆
道狭窄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 展,球囊扩张术已经成为治疗各
种狭窄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
球囊扩张术在吞咽障碍治疗中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
球囊扩张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口或鼻插入扩张导 管,将球囊置于食管狭窄部位,通过注气或注水使球囊膨胀 ,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严格无菌操作,避 免损伤食管黏膜,扩张时应逐步增加球囊压力,避免过度扩 张导致食管穿孔或破裂。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评判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挑选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的6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处理,分为观察组、参照组,每组各(n=30)。

观察组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参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高于参照组(P<0.05)。

两组手术前咽鼓管功能障碍量表ETDQ-7评分比较(P>0.05);手术后6个月两组ETDQ-7评分比较(P<0.05)。

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接受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效果显著,同时利于改善患者咽鼓管功能。

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价值分泌性中耳炎,也可以叫作渗出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反应等均为引发该病的基本原因[1]。

临床表现:耳痛、听力下降、耳内闭塞、耳鸣等。

本文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主,比较采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常规手术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随机平行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分为了观察组30例、参照组30例。

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岁15~70,平均年龄(42.5±4.4)岁。

参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2±4.5)岁。

两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P>0.05。

入选标准:①通过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诊断标准[2];②接受耳内镜检查结果显示有中耳积液;③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器质性功能障碍;②咽鼓管畸形;③手术禁忌。

1.2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鼓膜置管术治疗,手术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在鼓膜前下象限作弧形切口,逐层将患者皮肤组织切开,将骨膜分开、负压吸引黏膜。

充分冲洗术腔后,在骨膜切口局部置入T型通风管。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应用。

首先分析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然后介绍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技术。

随后总结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手术在改善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结论部分探讨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该研究有望促进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的进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临床特征、原理、适应症、操作技术、临床研究结果、治疗效果、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咽腔的通道,具有调节中耳气压和清除分泌物的重要功能。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其症状包括中耳压力失衡、听力下降、耳鸣等。

目前,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效果有限且复发率较高。

尽管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术后效果的持续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康复指导等方面亟待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2.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了解其如何通过扩张咽鼓管缓解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总结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适应症,明确哪些患者适合接受此项手术治疗;4.介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操作技术,以指导临床实践中的医护人员进行规范操作;5.总结临床研究结果,系统评价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明确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参考和展望。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ppt课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ppt课件

2010;31:1100-3.
ppt课件
5
McCoul ED, Anand VK.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surgery. International forum of allergy & rhinology. 2012;2:191-8.
症状
ppt课件
6
Ockermann T, Reineke U, Upile T, et al. Balloon dilatation eustachian tuboplasty: a clinical study. The Laryngoscope.
2010;120:1411-6.
Ockermann T, Reineke U, Upile T, et al. Balloon dilation eustachian tuboplasty: a feasibility study. Otology & neurotology.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ppt课件
1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Balloon Eustachian tuboplasty,BET)
本世纪初,随着球囊扩张术在鼻窦炎的应用 及遂渐成熟。
2009年开始,有学者报道球囊扩张术在咽 鼓管相关疾病的应用。
该方法无创,扩张后使咽鼓管开放,并恢 复咽鼓管功能
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给咽鼓管 相关疾病的解决提供新的思 路..
• 咽鼓管向后外方向开口于鼓 室前壁 处叫做咽鼓管鼓口 , 在鼻咽的开口是咽鼓管咽口。
2020/11/22
ppt课件
9
咽鼓管的功能
• 鼓口始终保持畅通无阻,而咽口像是一个单向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门,平时它是关闭着的,只允许中耳内的液体或 空气逸出,而不允许鼻咽的分泌物和细菌进入鼓 室。

咽鼓管扩张手术

咽鼓管扩张手术

咽鼓管扩张手术
咽鼓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体组织,是人体不能够缺少的一种器官,咽鼓管承担着耳道和喉咙的通道作用,因此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通道是非常的脆弱的,很容易出现疾病的感染问题,例如咽鼓管堵塞问题是比较普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治疗来疏通咽鼓管,严重的堵塞现象需要用手术方法解决,下面就来看看咽鼓管扩张手术的讲解吧。

(1)适用于因腭帆张肌张力减弱、咽鼓管软骨软化或咽鼓管组织纤维化产生的功能性咽鼓管阻塞。

根据腭帆张肌是开放咽鼓管软骨段主要肌肉的理论,口腔内切口,暴露翼突钩,缩短腭帆张肌肌腱来增加其肌张力,能改善咽鼓管软骨段的开放弹性。

此术式的特点为可逆性,如效果不佳可拆除结扎线予以纠正。

(2)对咽鼓管器质性阻塞,如长期炎症引起的骨质增生、纤维性粘连、原发于咽鼓管的占位性病变,必须通过手术解决,因此,
有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咽鼓管成型术解决咽鼓管阻塞,恢复咽鼓管
功能。

方法之一是颅中窝进路行咽鼓管成型术,可清楚显露咽鼓
管骨部,明视下解除阻塞,缺点是手术难度较大,危险性较高。


法之二是经外耳道或外耳道乳突进路行咽鼓管成型术,优点是手
术操作安全,损伤小,但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方法之三是经上颌窦、鼓室行咽鼓管成型术,借上颌窦、鼓室通路的形成,恢复鼓室内外气压平衡,适于咽鼓管严重阻塞、前两种方法无效的患者。

从以上的讲解来看,咽鼓管扩张手术是一种治疗咽鼓管堵塞的有效方法,能够及时的解决问题,治标又治本,是值得患者们尝试的,而且咽鼓管的问题是不能拖的,一定要及时解决,最后患者们在术后要注意调养,防治病情复发。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8例(100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比较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V AS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耳内水泡声等主观症状的V AS评分,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比较咽鼓管测压(TMM)出现正常R值的比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本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

结论对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耳闷塞感、听物朦胧感等主观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咽鼓管功能障碍;耳闷塞感;咽鼓管测压咽鼓管功能障碍为耳科常见病,其主要是指咽鼓管因开放功能障碍促使咽鼓管难以发挥平衡气压通畅引流功能的现象。

该病患者多伴有耳闷、听觉模糊、耳痛、耳鸣、听力减退等现象,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极大。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咽鼓管吹张、鼻用激素等方式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但其效果并不理想。

近些年来,临床上逐渐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本研究为分析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对收治的78例(100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78例(100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样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性。

患者就诊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3月,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均经咽鼓管测压(TMM)确诊为咽鼓管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无效;所有患者均行鼻咽镜检查,排除咽鼓管急性患者与鼻咽部肿瘤患者;同时所有患者均行颞骨高分辨CT诊断,排除咽鼓管周占位患者、经内动脉、咽鼓管畸形患者。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情特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耳感染,伴随有中耳分泌物滞留和增生,导致炎症长期存在、反复发作。

患者常表现为耳朵胀痛、听力下降、耳聋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较为复杂,容易产生并发症,如耳硬化、侵袭性中耳炎、中耳腔胆脂瘤等,严重者甚至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和听神经损伤。

由于病情反复,患者常需长期接受抗生素治疗,导致耐药性增加,对治疗造成困难。

1.2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原理和方法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通过球囊扩张咽鼓管来改善中耳通气功能的微创手术技术。

咽鼓管是连接鼻咽和中耳腔的通道,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中耳通气不畅,引发中耳炎等疾病。

该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将球囊导入咽鼓管,然后通过充气扩张球囊,以恢复咽鼓管的通畅性。

通畅的咽鼓管可以改善中耳腔内压力平衡,减少感染的发生和复发。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主要适用于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特别是那些因咽鼓管功能不全而引起的中耳炎。

手术方法简单,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手术操作包括导丝引导、球囊置入、球囊充气、定位调节等步骤,操作过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操作经验。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症状,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该手术的方法简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技术。

2. 正文2.1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1. 术前评估:医生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这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手术方案。

2.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性。

还需要进行麻醉科评估,确保患者适合接受手术。

3. 术前禁食禁水:手术前一定要遵医嘱进行禁食禁水,通常是术前8小时禁食,术前2小时禁水。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其应用
长期效果评估
最新研究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长期效果进行了评估,发现该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听 力状况,减少中耳炎的复发。
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研究还发现,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包括改善听力、减少耳部不适和提 升社交能力等。
手术与其他治疗的比较研究
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与其他手术的比较
研究表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相比药物治疗, 能更有效地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问题,提高 患者听力水平。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及 其应用
目录
CONTENTS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简介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应用范围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优势与风险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未来展望
REPORT
CATALOG
DATE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等药物 进行术后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
心理调适
术后应避免用力擤鼻涕、剧烈咳嗽等行为 ,以免加重中耳压力。同时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以便尽快康复。
对于术后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应及时寻求心理支持和治疗。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风险与并发症
感染
手术过程中可能引起感染,需 要在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出血
手术过程中可能损伤咽鼓管周 围组织,导致出血。
咽鼓管功能异常
手术可能会影响咽鼓管的正常 功能,导致听力下降、耳鸣等 症状。
其他并发症
如面神经麻痹、颈部皮下气肿 等,但发生率较低。
术后护理与康复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效果。

我们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的统计分析。

手术方法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后随访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经过临床效果评价,我们发现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认为该手术在治疗该疾病中具有重要价值,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法和提高治疗效果。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效果、患者选取、手术方法、术后随访结果、并发症分析、价值、未来研究方向、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其特征为中耳黏膜长期分泌物增多,炎症反复发作。

患者常表现为耳朵堵塞、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有限,部分患者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球囊扩张咽鼓管,改善鼓室通气,消除中耳积液,减少炎症反复。

这一方法具有微创、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医生和患者的关注和认可。

关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和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病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给患者带来许多困扰和不良影响。

为了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估该手术方法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评估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如耳鸣、听力下降、耳痛等症状的缓解程度;2. 观察手术后患者的中耳炎复发率,对手术的长期效果进行追踪观察;3. 比较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中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摘要】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耳聋、耳鸣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咽鼓管功能。

本研究旨在探讨该手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在术前患者评估中,通过详细调查病史和症状,确定手术适应症。

术中操作技术包括准确定位和准确放置球囊扩张器。

术后观察及效果评估是了解手术疗效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显示,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该手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其更深层次的治疗机制和优化手术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术前评估、术中操作技术、术后观察、并发症处理、临床疗效评价、应用前景、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展望。

1. 引言1.1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鼓室功能障碍、听力下降、耳痛、耳鸣和头晕等症状。

患者常感到耳朵堵塞,有时伴随耳内压痛感,甚至出现听力下降或耳鸣。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患者容易反复发作中耳炎、耳鸣、头晕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密切相关。

咽鼓管是连接咽腔和中耳腔的通道,主要功能是调节中耳内耳压平衡,保持听觉系统的正常功能。

当咽鼓管功能受损时,会导致中耳腔内的气体与外界环境的气体失去平衡,进而引起压力变化,影响中耳内气体的自然循环,导致中耳炎和听力下降等症状。

咽鼓管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与中耳内气压平衡失调相关的症状。

1.2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介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针对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球囊扩张器在咽鼓管内部进行扩张,以改善其功能。

这种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经鼻或经口插入球囊扩张器,然后逐渐扩张球囊,使咽鼓管得以打开和通畅。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1. 引言1.1 背景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指咽鼓管在正常情况下无法维持正常开合功能,导致中耳内负压增加、中耳内炎症反复等症状。

这一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人,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听力损害和耳鸣等不适症状。

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然而效果有限,且容易引起并发症。

为了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困境,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应运而生。

该手术通过在咽鼓管内插入球囊并扩张,从而改善咽鼓管功能,减轻中耳内压力,改善听力和耳鸣症状。

近年来,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逐渐被医生和患者接受。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估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通过系统性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

【内容到此结束】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及疗效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 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 总结手术操作技术及注意事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4. 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丰富的经验;5.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促进医疗技术进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水平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对于探索该新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和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治疗选择,尤其对那些对传统治疗方法无效或不耐受的患者来说,有望提供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通过研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疗效评价指标和手术操作技术,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手术方法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最重要的是,通过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优势,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决策,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手术配合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手术配合

前庭性 偏头痛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其他
中枢性 周围性 眩晕 眩晕
BPPV
前庭性 偏头痛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其他
将压力泵抽取20ML水,排除气体, 锁定开关。
BPPV
中枢性 周围性 眩晕 眩晕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其他
球囊导管
中枢眩 晕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其他
去除保护套,抽出导丝。
BPPV
中枢性 周围性 眩晕 眩晕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器械:扩张器械4,挤切包/扁桃 体包,耳杂(鼻镜,枪状镊), 达文式开口器6,前庭3性0度镜头及摄 中像枢性、光源导线。偏头痛 敷眩晕料:耳根治敷料 备品:棉片5个梅,尼1埃2病号导尿管2个 ,纱布5块,酒前精庭神球经若炎干,吸引 器管及吸引器头。其他
中枢性 周围性 眩晕 眩晕
BPPV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其他
将球囊导管插入器械。
BPPV
中枢性 周围性 眩晕 眩晕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其他
BPPV
中枢性 周围性 眩晕 眩晕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其他
手术步骤
BPPV
1.常规消毒、铺无菌单。 2.用鼻镜撑开鼻腔,枪状镊子夹取 中眩枢晕性面周片眩围晕性收缩双侧鼻腔粘膜。 3.用达文式梅开尼埃口病器将口撑开,下导 尿管,拉起前庭鼻神咽经炎部,暴露术野。
中枢性 周围性 眩晕 眩晕
BPPV
前庭性 偏头痛
梅尼埃病 前庭神经炎
其他
保持压力2分钟
课后题
1.咽鼓管是位于(中B耳PP)V与(鼻咽)之间的一条骨管。
2.咽鼓管的生理功前能庭包性括
中枢性 ①周平围衡性 (中耳气偏压头和痛通气);

心灵鸡汤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心灵鸡汤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etbd)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普宁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57例(61耳),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31耳)、对照组28例(30耳)。

观察组患者给予etbd,对照组给予鼓膜置管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障碍(etd)情况、纯音听阈值(pta),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6、12、18個月,观察组患者的etdq-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中图分类号] r76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2(b)-0101-03effect analysis of the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treating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lin si-ping1 zhang zhi-gang21.department of ent,people′s hospital of puning city,guangdong province,puning 515300,china;2.department of ent,the second affilatied hospital of zhongsha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 (etbd) treating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methods 57 patients (61 ears) with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reated in people′s hospital of puning city from jan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29 patients,31 ears) and control group (28 patients,30 ears) according to hospital sequence.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tbd,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grommetinsertion.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etd),pure toneaudiometry (pta) and treatment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etdq-7 score in patients of the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6,12 and 18 months operation (p [key words]eustachian tube balloon dilation;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grommet insertion。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评价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研究时间取2020年4月~2021年11月,选取我院行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患者为观察对象,统计出6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鼓膜切开术治疗)和观察组(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咽鼓管功能。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术前评分差异无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咽鼓管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统计差异有意义,P<0.05。

结论:针对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选择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不仅能缓解其不适症状,还能有效改善其咽鼓管功能,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鼻咽癌放疗;咽鼓管功能不良;治疗效果鼻咽癌放疗是用于治疗鼻咽部恶性肿瘤的常见治疗手段,此方法相比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小,能局部放射治疗来消除癌细胞,但是放疗易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患者出现分泌性中耳炎,严重影响其听力和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鼻咽癌放疗的有效性,减轻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临床在放疗后辅助采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能进一步扩张狭窄部位,扩大管腔,预防发生中耳炎[1]。

故本文对纳入的60例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展开调查,旨在分析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不良患者为调查对象,选出60例以随机数表法为原则分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47.11±4.52)岁,体质量指数18~29kg/m2,平均(23.02±1.44)kg/m2;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4~72岁,平均(48.06±4.66)岁,体质量指数19~29kg/m2,平均(23.24±1.48)kg/m2。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35例行鼓膜置管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35例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者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咽鼓管功能、病情改善情况。

结果:①实验组治疗后ETDQ-7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可促进咽鼓管功能及病情恢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置管术分泌性中耳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其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病情易反复,最终迁延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

一般保守治疗在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控制病情进展,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建议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我院针对此类患者应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所用术式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18-53岁,平均(35.7±15.3)岁,病程13-65个月,平均(37.9±20.2)个月;实验组中,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19-55岁,平均(36.4±15.7)岁,病程14-67个月,平均(38.4±20.8)个月。

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临床症状符合《临床实践指南:分泌性中耳炎》[2]中相关诊断标准;②经声导抗检查、纯音测听、影像学等检查确诊;③病程超过1年;④接受过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病情仍反复;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合并耳畸形、先天性耳聋等疾病;②合并鼻咽部占位性病变;③合并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④合并凝血系统疾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