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下《最后一课》教案(第一课时)》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各组交换意见,解答疑难问题。
4、老师筛选部分重点问题给予精讲。
小组质疑,讨论,归纳概括。难度较大的,全班讨论,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达成共识。
魅
力
精
讲
1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的土地。普鲁士政府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最后一课
课题
最后一课1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
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难点
目标3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
一、自主学习阶段:阅读课文独立完成黑板上自学提纲。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2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一说这些变化是什么?
3:“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原因?
4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开心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了他能管住自己?
2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至6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至23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节法语课。第三部分24至29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悲壮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整体设想]: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一直被人们誉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小说将普法战争这一重大社会历史题材浓缩在一所小学最后一堂法语课的场景里,谱写了一曲悲壮昂扬的爱国主义颂歌,创造了短篇小说艺术的典范,为世界人民广泛传诵。
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第二课时着重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本课为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小说背景理解“最后一课”的含义。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从而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
概括法讨论与点拨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背景影片──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
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二、在预习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方: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乖僻〞。
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冲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
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优秀教案(精选5篇)七班级下册语文最终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要点: 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描写;教室中特别情景的描写;韩麦尔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反应和思想感情变化的描写。
教学步骤: 1.让同学朗读第一部分,引导同学进行分析。
提问:“我”为什么想别去上学了,有几个缘由? 争论,回答。
老师小结: 共有两个缘由。
一是迟到会受到韩麦尔先生的批判。
一是怕老师检查功课,自己完成得很不好。
“况且”,是连词,进一步说明状况。
这两个缘由,促使小弗郎士想逃学。
提问:小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发现了什么呢?争论,回答。
老师小结: 发现的是:天气暖和而晴朗,画眉鸟在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在操练,还有镇公所边的广告牌前围满了人。
这里揭示的是小弗郎士目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
自然景象是那么的美丽舒适,对一个顽皮的孩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社会现象,小弗郎士有的是感到好玩但是不理解(普鲁士士兵的操练比分词用法好玩多了),有的是理解但又令人懊丧(广告牌──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有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这就含蓄地点出了《最终一课》的社会背景,也是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变化的社会环境。
提问:小弗郎士多么想在晴朗的蓝天下,宛转的画眉鸟的叫声中,快乐地玩儿,可是他说,“我还能管住自己”。
课文中哪些地方表明白他能管住自己? (沟通,回答) 老师小结:首先,赶忙向学校跑去,不再看普鲁士士兵的操练,还有,观察很多人在看布告,他也没有停步;再有,听到华希特跟他开玩笑,还是连续跑,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以上就是课文的第一部分。
描述了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第1自然段,以独白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刻画了小弗郎士是一个稚气、贪玩、不爱学习的同学。
──他闪过逃学的念头。
第3自然段,写他在路上发现的景物,但他没有为之所动,“赶忙向学校跑去”。
这又突出了他性格的另一面:小弗郎士的意志力,他最终战胜了逃学的念头。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
THANK YOU
学生学习困难分析
由于全书内容较为繁杂, 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存在对某些知识 点掌握不够深入、理解不 够透彻等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分析
学生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 传记等内容比较感兴趣, 可以通过相关案例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掌握本课的核心词汇和句型,理 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培 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
采用更直观、生动的 教学方式,如图表、 动画等,帮助学生理 解。
适当降低难度,增加 一些基础知识和背景 介绍。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和复习,加强 课外辅导和指导。
针对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的问 题
重新规划课堂时间,确保每个环 节的讲解和讨论都充分展开。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交流
鼓励学生自评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学习态 度等方面,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组织学生互评
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让学生了解他人的学习情况和优点,促进 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提供交流平台
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如小组讨论、班级展示等,让学生有机 会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共同进步。
观察学生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听讲、思 考、发言、练习等方面,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 度。
设计评价任务
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评价任务,如课堂 练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知 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以便对学生进行全 面、客观的评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7《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7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
2.通过听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教学重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文章《最后一课》。
课堂实录一、作者名片1.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
普法战争时入伍,参加自卫战争,丰富了创作题材,写出著名短篇小说集《月癯故事集》,其中一组爱国故事,显示了作家的高尚追求。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最后一课》是作者于1873年写的。
此时普法战争刚刚结束两年。
2. 介绍时代背景: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士。
普鲁士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反映这一事件。
二、积累字音和词义1.字音踱来踱去(duó)郝叟(hǎo sǒu)懊悔(ào)哽(gĕng)惩罚(chéng)钥匙(yào shi)祈祷(qí dăo)2. 重点词语解释惩罚:严厉的惩罚。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理自恨不该这样。
校七年级语文下册7《最后一课》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最后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教学设计背景《最后一课》是法国文学家阿尔朗·帕维尔的小说,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该小说以一个老教师的最后一次课为主线,反映了法国教育体制变革对法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带来的沉重打击,同时寓意深刻,意味深长。
在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这篇小说被列为阅读课文之一,而本篇教学设计正是围绕这篇课文展开。
二、教学目标通过《最后一课》的阅读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 能够理解和寻找小说中的主题和象征性意义;2.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文字和文学技巧;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文本;4. 能够认真思考,反省自己的生活和学习;5.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最后一课》的文本,理解其中的意义。
可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最后一课的意思是什么?(2)文中的人物有谁?(3)最后一课体现了哪些思想和感受?(4)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启示?2. 教师导读让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找出其中的生词与难点。
同时,教师可以分析小说中的数字对于小说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1) 100 个框桶,是什么意思?(2)这篇文章到底是说了些什么?(3)短短的课文中,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学生阅读学生进行个人阅读,并记录文本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用什么形象,表述了什么思想?(2)作者采用了什么语言方式和句式,让文章更加感人?(3)你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些什么?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分享个人的阅读体会,借鉴他人的思考。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最后一课的主题是什么?(2)文中的桶和号召是什么象征?(3)教育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4)文章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5. 个人思考让学生自主思考,写出自己的所悟所想。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探讨作者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看法。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 认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生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最后一课》,引入课文主题。
2. 了解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民族语言等。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品质。
4. 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以及思考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以及课文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更多文化和历史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1. 练习:教师预备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
2. 作业:在家完成分析课文及练习题目,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1. 《最后一课》2. 作者:阿尔芒·珂丽斯蒂3. 历史和文化:纳瓦拉地区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4. 主人公:米娜多,先生5. 课文分析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学生们明确了教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面。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通过本节课《最后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课文,学生们从中感悟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2. 3.4.了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 2.根据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和心理的描写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章的主题。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2. 3.领会人物形象的意义。
4.理解文中某些重要语句的深刻含5.三、课前准备1.2.查找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了解本文的创作背景。
四、课时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2.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五、教学过程 个人体会 一、导入有人说:“爱国是长大以后的事。
”也有人说:“爱国是英雄之举,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没什么意义。
”其实不然。
爱国离我们并不遥远。
爱国就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之中。
比如,热爱汉语,学好语文,就是很实际的爱国主义表现。
不信,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去了解韩麦尔先生与小弗郎士这对法国师生在面临亡国时的特殊感受吧!二、整体感知1.请五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提示学生积累字词。
2.快速阅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1)“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2)谁能介绍本文的创作背景?文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这一背景?(3)文中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4)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请按照地点、时间的变化理清故事情节。
(5)凭感觉,你认为本文要表现什么主题?这部分的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自由发言。
明确:(1)最后一堂法语课(如果有学生答“爱国主义教育课”也可)(2)背景:1870~1871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文中开头写“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写“广告牌”,以及结尾处提到的“普鲁士兵的号声”等,都暗示了这一历史背景。
(3)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
(5)法国人民的爱国感情。
三、研读探究1.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要求学生用评点法在文中圈点勾画,可从对待老师、学习、敌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要结合具体语句来2.体会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文学常识,创作背景2.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爱国主题教学设计一、普法战争介绍和作者介绍二、让学生认真细致默读课文一遍。
不受任何限制没有压力的自由阅读,能产生鲜活丰富的感受三、漫谈阅读感受。
自由阅读的基础上自由发言结合个人的经验阅历阐发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四、整理归纳:1.就小说的阅读方法给予一些指导,情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情节的三要素。
2.分析小说从情节入手,于是梳理情节的三部分。
3.人物分析可采用课前课后比较的方法.如小弗郎士先前由稚气贪玩不爱学习,但最后一课使他产生深深的自责和懊悔,产生亡国的痛苦,敬爱老师,憎恨侵略者,爱国情感得以升华.4.小说中小弗郎士和韩麦尔,他们谁是小说主人公?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余味无穷。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通过语言、服饰、表情、行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思想事情的写法。
2.质疑探究,品味小说重要词句。
3.比较阅读延伸提高。
教学设计:一、在第一课时初读基础上来深入品读,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1.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为什么今天穿上了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领结,戴着绣边的小黑丝帽?2.划出关于韩麦尔先生深情的语言,悲愤的心情、神态、无畏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并细品味。
3.结合练习三,通过改变视角的方式丰富对这一人物的理解。
4.讨论谁是主人公的问题,照应第一课时二、探究品味小说语言和细节描写1.如何理解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写出了动荡时代战乱频仍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了将要发生一件大事。
2.“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什么?有什么深刻含义?3.韩麦尔为什么发给学生写着“法兰西”“阿尔萨斯”的新字帖?4.作品中两次出现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鸽子咕咕叫等细节都有庄严的意义,要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去品析。
三、延伸与提高1.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都德《最后一课》以热爱祖国语言来表现爱国情感,郑振铎的《最后一课》通过随时准备反抗敌人的侵略来表现爱国情感的。
2024年《最后一课》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后一课》教案
2024年《一课》语文教案人教版《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1.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
1.3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掌握课文阅读方法。
2.2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人物内心世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3.2理解教育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2人物形象的把握与情感体会。
1.3课文的阅读方法与鉴赏技巧。
2.教学难点:2.1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2.2课文语言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一课》的背景及作者都德。
1.2学生分享对都德及其作品的了解。
2.自主阅读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2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3.分析人物形象3.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弗郎士的形象,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味。
3.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分析。
4.体会人物情感4.1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捕捉人物内心世界。
4.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5.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2.分析课文语言特色2.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教师点评。
3.合作探讨3.1学生分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关键问题。
3.2各组代表分享探讨成果,教师点评。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4.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4.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
5.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提问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与困惑。
2.课堂练习2.1教师出示相关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上课班级七年级备课教师丘彩媚上课时间2020年2月29日第三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大意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诵、提问等方法,理解“最后一课”的深层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这“最后一课”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把握课文语句意思及“最后一课”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体会这“最后一课”背后包含的深层含义,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运用诵读法、质疑探究法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环节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达成目标Ppt、时间导入相关视频导入学生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解5分钟初学新知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下半期的小说家。
他曾参加普法战争,短篇中有不少就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
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学生根据辅导书进一步了解更快的理解课文2-3页5分钟合作探究引导析疑带着疑问“最后一课是一堂什么课这篇小说的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哪些人?主要写谁?”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生词,参考课文下面注释助工具书识记字音、会写生字、会用生词义。
在读文章时注意动笔做好必要的标记,有疑问或有困的地方,小组交流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 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2、学生自由发言,谈读后的体会、感受或困惑;
3、整理归纳:教师在学生充分发言后, 整理、归纳学生的感受,体会。引导学生进入初步的课文分析阶段;
(二)初步分析课文
1、提问: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
2、介绍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环境、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学生再读课文,根据介绍的有关小说的知识,找出本文中的人物(主人公),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明确 :主人公: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情节:上学路上→上最后一课的过程→下课
↓
上课前、上课中
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7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案
周次:
月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异族奴隶的痛苦。面对侵略,法兰西人民奋起反抗。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督学()郝叟()()摊()懊悔()
chéng fá()()钥匙()()磨损()qídăo ( )( )
哽()
2、解释下列词语
督学征发哽踱惩罚
3、学生概述故事的大体内容;
三、整体感知
(一)感知课文
1、学生结合文章特殊的历史背景,大声朗读课文;
第四个阶段( \"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 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预习
检查
感知
朗读
思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学生有 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思考
讨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
上学路上(序幕)(心理)
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 疑惑、诧异线
课上(发展)难受、懊 悔索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
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
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 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 起,开始认 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平时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 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 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
教学方法、教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介绍故事背景
1870年7月19日~1871年5月10日,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发生了一场重大战
争——普法战争。普法战争以法国的惨败告终,战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
被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就是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