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重阳节习俗的两句诗

合集下载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词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词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词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词(精选50首)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重阳节古诗词篇11、《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唐)李颀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

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

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

淹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2、《九日》(唐)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3、《九日登山》(唐)李白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4、《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5、《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8、《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重阳节的诗句古诗12首

重阳节的诗句古诗12首

重阳节的诗句古诗12首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欢迎查阅!重阳节的诗句古诗1、《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4、《九日醉吟》唐·白居易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5、《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6、《九日怀襄阳》唐·孟浩然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

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

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7、《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8、《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9、《闰九月九日独饮》唐·白居易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

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10、《九日题涂溪》唐·白居易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16首

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16首

九月九重阳节的古诗16首九月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节日,这个节日又称为重阳节,是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的。

九是一个吉祥数字,所以九月九日也被视为吉祥日子,人们在这一天祭拜祖先、登高、赏秋、喝菊花酒、食糕饼等,而诗人们也创作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赞美这个节日的美好。

下面将介绍十六首与重阳节有关的古诗。

1.李白《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而作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他在这个佳节时倍感思念,看到身旁逢山头必插茱萸,逢重阳则更是如此,这让他对远方的兄弟格外思念。

2.孔元方《登高》:“霭霭秋空生白露,远山峰爇烟霞色。

山腰松柏寒烟残,疏影横斜水远流。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美好、宁静的秋日景象,描绘了树影斑驳的山林,近处秋雾缭绕,远处山峰隐隐,给人以宁静、美好之感。

3.陈与义《九日重阳,我的忆》:“庭前菊花歇,山上谷自晴。

爱此花犹在,恨不与君行。

”这首诗描写的主人公正借九月九日这个节日之际,流露出对失去爱情的思念,虽然此刻菊花已经凋谢,山上云彩也散去了,但主人公的思念仍在,在送别的时候,他曾经希望能够带着心爱的人一起品尝山上的菊花,只可惜这个愿望无法实现。

4.杜甫《九月九日憩天台》:“草色新雨里,松声晚疏中。

竹溪流过便溪,山路行人空相送。

”这首诗描写的是景色清幽,景致宜人的九月九日,诗人赏秋,观景,听松涛,感慨人生。

诗人带着满怀愁思,走在草长莺飞的天台上,观赏大自然的秋色,那清新、宁静、宜人的画面,让人忘记了所有的忧伤和烦恼。

5.苏轼《赤壁怀古》:“峨峨翠峰如翠屏,越中山色独婵娟。

玉笋冷流含石意,出翠烟间卷叶舒。

”这首诗并非是专门为了重阳节而作的,但是这首诗却似乎给人带来了重阳节的一些意境,描绘的是一幅秋季山水的美丽图画,作者走在岸边,看到远处山峰秀美,远处的烟雾是如此清新落地,让人感到很祥和,这种感觉正是九月九日的气息所在。

描写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欣赏

描写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欣赏

描写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欣赏九九重阳节到了。

在很多的古诗里就有很多记载了重阳节登高望远、怀乡思亲等习俗的场景。

那你知道这些古诗诗句有哪些吗?今天整理了描写九九重阳节的诗句古诗欣赏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九九重阳节的古诗[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第四十三卷[唐]王勃《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唐]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重阳初启节,无射正飞灰。

寂寞风蝉至,连翩霜雁来。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

今日桓公座,多愧孟嘉才。

[唐]赵彦昭《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秋豫凝仙览,宸游转翠华。

呼鹰下鸟路,戏马出龙沙。

紫菊宜新寿,丹萸辟旧邪。

须陪长久宴,岁岁奉吹花。

[唐]韦安石《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泫萸枝。

睿览八纮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唐]李泌《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缺一韵)。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唐]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杜甫《九日五首》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旧日重阳日,传杯不放杯。

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

北阙心长恋,西江首独回。

茱萸赐朝士,难得一枝来。

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

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

野树歌还倚,秋砧醒却闻。

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

故里樊川菊,登高素浐源。

他时一笑后,今日几人存。

巫峡蟠江路,终南对国门。

系舟身万里,伏枕泪双痕。

为客裁乌帽,从儿具绿尊。

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

[唐]王之涣《九日送别》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诗句以下是 8 条关于重阳节的诗词诗句及例子:1.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就像我们每年重阳都要去登山望远,那满山的苍翠在我们脚下,可不就是这种感觉嘛!比如我们去年一起爬的那座山,景色多美呀!2.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哎呀呀,人生在世,能开怀大笑的时候多难得呀,重阳节不就得好好地把菊花插满头再回去嘛!就像那次我们在花海中那般快乐潇洒。

3.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体茱萸少一人。

”这说得多么对啊,想象远方的兄弟们都在登高呢,却发现插茱萸的时候少了自己一个,心里得多惆怅啊。

这和每次我想起和你们一起过重阳节,现在却不在一块的心情很像呢!4.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重阳节又到啦,这晚上枕着玉枕睡在纱帐里,半夜的凉意一下子就透过来啦。

可不就跟我那次睡觉没盖好被子,冻醒了一样嘛!5.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在东边的篱笆下喝酒一直到黄昏后,这袖子里都满满的是菊花的香气呀。

就好像那次我们在黄昏时赏菊喝酒,那香味儿到现在还记得呢!6.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九月九日遥望那山川啊,这归家的心和盼望都堆积在那风烟之中了。

这不就和我每次重阳节在外,特别想回家团聚的心情一样么!7.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重阳节自己一个人在那喝着杯中的酒,带着病还登上江边的高台呢。

这就好像我那次身体不舒服,但还是想去感受一下重阳节的氛围。

8.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整整三年的重阳节啊,菊花都开放了,可我却不在家呀。

这和我有几年因为工作没能在家过重阳节是一样的感觉,太让人遗憾啦!我的观点结论就是:重阳节的诗词诗句真的把那种节日氛围和人们的情感都表达得特别生动,让人感触颇深啊!。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精选17篇)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精选17篇)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精选17篇)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篇1出自中人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赏析白居易这首《重阳席上赋白菊》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

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

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表现重阳节习俗的诗篇2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九日》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赏析此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

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

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独酌杯酒,欣赏九秋佳色。

诗人酷好饮酒、热爱生活的情态,便在诗行中活现。

颔联诗笔顿转。

重九饮酒赏菊,本是古代高士的传统,可是诗人因病戒酒,虽“抱病”登台,却“无分”饮酒,遂也无心赏菊。

于是诗人向菊花发号施令起来:“菊花从此不须开”!这一带着较强烈主观情绪的诗句,妙趣神来,好像有些任性,恰好证明诗人既喜饮酒,又爱赏菊。

而诗人的任性使气,显然是他艰难困苦的生活遭遇使然。

这一联,杜甫巧妙地使用借对(亦即沈德潜所谓“真假对”),借“竹叶青”酒的“竹叶”二字与“菊花”相对,“萧散不为绳墨所窘”(《诗人玉屑》),被称为杜律的创格。

菊花虽是实景,“竹叶”却非真物,然而由于字面工整贴切,特别显得新鲜别致,全联遂成为历来传诵的名句。

颈联进一步写诗人瞩目遐思,因景伤情,牵动了万千愁绪。

诗人独身飘泊异地,日落时分听到一声声黑猿的啼哭,不免泪下沾裳。

霜天秋晚,白雁南来,更容易触发诗人思亲怀乡的感情。

关于重阳节的古代诗歌十首

关于重阳节的古代诗歌十首

关于重阳节的古代诗歌十首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所以也叫“重九”,《易经》里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的习俗,在诗词作品中多有体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重阳节的古代诗歌十首,欢迎大家阅读!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应该是所有写重阳节的诗词中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了,写这首诗的时候王维才17岁,当时的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

王维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

二、《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这首诗的解析可参考下面的第三首《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两首正好可以参读。

三、《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公元699年,时任沛王府修撰的王勃,因写的《斗鸡檄》触怒高宗,被赶出沛王府,于是年六月远游到了西蜀。

同一年,卢照邻来到益州新都任职,是年秋,卢照邻从益州来到梓州,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在蜀地任官的邵大震与王勃、卢照邻三人同游玄武山,互相酬唱。

王、卢的这两首《九日》诗,虽然构思相似,但王勃表达的是他对南方生活的厌倦,而卢照邻表达的是人不可北归的乡思。

四、《浣溪沙·重九旧韵》(北宋·苏轼)白雪清词出坐间,爱君才器两俱全。

异乡风景却依然。

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

茱萸子细更重看。

这是苏轼在九月九日与杨绘(字元素,苏轼好友)分别时写下的送别词,以直抒胸臆的方式,写离愁别绪。

可恨彼此相聚能有几多时光,这一次分别之后,不知到哪一年才能重逢。

字里行间充分表露了对相逢短暂、后会难期的怅恨。

五、《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最经典十首九九重阳诗

最经典十首九九重阳诗

最经典十首九九重阳诗《最经典十首九九重阳诗》一、原文: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 《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3. 《采桑子·九日》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4. 《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5.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6. 《沉醉东风·重九》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天暮暮,秋月春风,改尽朱颜白尽头。

古人今何在,荒坟夕照寒鸦稠。

知他谁是贤愚,何人会得归田裘。

孤标傲世偕谁隐?往事于今被恨休。

塞鸿来尽鸟飞绝,望那夕阳西下水东流。

7.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8. 《蜀中九日/ 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9. 《秋登万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0. 《重阳》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

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二、衍生注释:1. 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茱萸”是一种植物,古时人们有在重阳节插茱萸避邪的习俗。

“异客”指在他乡生活的游子。

2. 《重阳席上赋白菊》里的“白头翁”在这里既指白色的菊花,也暗喻白发老人。

3. 《采桑子·九日》中的“绝塞”指遥远的边疆,“木叶”就是树叶。

关于重阳节的风俗的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风俗的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风俗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唐·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宋·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5、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唐·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6、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7、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唐·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唐·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9、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元·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10、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宋·韩琦《九日水阁》。

重阳节的五首诗

重阳节的五首诗

重阳节的五首诗《重阳节的五首诗》一、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衍生注释:- “异乡”“异客”:都强调在他乡、作他乡的客人,表达远离家乡的孤独感。

- “茱萸”:一种植物,在重阳节有插茱萸的习俗,据说可以辟邪。

赏析:主题上,这是一首思乡怀亲之作。

情感十分真挚深沉,首句中一个“独”、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客居他乡的孤独感刻画出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直白地表达了佳节来临对亲人浓重的思念。

表现手法上,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则转换视角,遥想兄弟们登高插茱萸的场景,用“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想象之景,从侧面烘托出自己的孤独和对兄弟的思念,使得思念之情更加浓郁。

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

他的诗画造诣很高,苏东坡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的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山林美景和隐居生活等,也有像此诗这般表达内心情感、表现亲情的佳作。

运用片段:- 场景一:在外地打工的小张,随着重阳节的临近,越发思念家乡的亲人。

他给家里打电话时就说:“爸妈,我现在就像王维诗里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真的很想你们。

”- 场景二:学校组织重阳节的诗歌朗诵活动,小王选择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诵结束,他对同学们说:“王维当年独自在外,思念兄弟,我们现在很多同学也是远离家乡上学,应该也能体会到这种感情。

”- 场景三:社区组织关爱老人的重阳活动,大家一起聊天,一位老奶奶说起自己在外地的孩子,忍不住感叹道:“就像王维的诗写的啊,孩子们在外面独在异乡为异客,这个节日,我也希望他们一切都好,就是难免思念呀。

”二、原文:《蜀中九日/ 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衍生注释:- “望乡台”:象征思念家乡的地方。

古时出征或流落在外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塔遥望故乡。

关于重阳节的两句诗

关于重阳节的两句诗

关于重阳节的两句诗一、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衍生注释:“异乡”就是他乡,不是自己的家乡。

“异客”则表示在他乡的客人,王维此时远离家乡,所以称自己为异客。

“佳节”在这里指的是重阳节。

“茱萸”是一种植物,在重阳节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古人认为这样可以辟邪求福。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主题围绕着重阳节的思乡怀亲之情。

王维身处异乡,在重阳节这个家人团聚登高的节日里,他深切地思念着自己的兄弟。

- 情感上,“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中,两个“异”字就衬托出了诗人的孤独感。

而“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接点明了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这已经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

后面两句设想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会发觉少了自己,通过对兄弟登高活动的遥想,更进一步反衬出他不能与兄弟团聚的遗憾和思念。

2. 表现手法- 前两句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诉说自己在异乡的孤独和佳节思念亲人的强烈情感。

后两句采用对写法,不写自己思念兄弟,反而写兄弟登高时思念自己,这样就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加倍地表现了出来,情感表达更为曲折,也更加动人。

四、作者介绍: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写诗,他的绘画也非常出色,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山水田园诗写得清幽淡雅,而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抒情诗则感情真挚,表达深刻。

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他的仕途也充满波折。

他在诗歌中常常借助自然之景来传达自己的情思。

五、运用片段:1. 在外打工者的聚会- 小张在城市里辛辛苦苦打工,到了重阳节这天,他和工友们聚在一起吃饭。

大家说起家里的情况,小张不禁有些伤感。

他说:“这重阳节啊,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都好久没见到父母和兄弟姐妹了。

”工友们听了也都深有同感,大家虽然在热闹的聚会中,可是思乡之情却难以抑制。

2. 大学里的传统文化课- 在大学里有一门传统文化课,老师正在讲解重阳节的习俗和重阳节相关的诗歌。

关于重阳节的名言名句和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名言名句和诗句

关于重阳节的名言名句和诗句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会在这一天家团圆,祭祖和登高迎秋。

重阳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也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名言名句和诗句承载了人们对于重阳节的独特理解和情感表达,以下是一些关于重阳节的名言名句和诗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1. "岁晚堪登重九月,风清正好赏菊花。

" ——白居易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重阳日赠卫尉一百四十人》。

诗人以重阳节为背景,描绘了时节渐晚,气候凉爽,正是赏菊的好时节,传达了对菊花美丽的赞美之情。

2. "登高临远,而自怡也。

" ——王勃这是唐代诗人王勃在《登鹳雀楼》中的句子。

虽然没有直接提及重阳节,但诗中描述了登高的情景,表达了登高的乐趣,与重阳节登高迎秋的习俗相契合,寓意着人们在这一天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

3. "重阳节,祝你久久常太阳。

" ——佚名这是一句寓意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对亲人或朋友的祝福之情。

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会祈福亲人朋友身体健康,如同太阳一样长久照耀。

4. "重阳思贤美,百出一对称。

" ——柳宗元柳宗元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这句名言出自他的《重阳郊行即事》。

他以思贤为主题,表达了对智慧和高尚品质的赞美之情。

在重阳这个传统节日上,人们除了庆祝团聚外,也会通过思考和反省,追求自身的进步和成长。

5. "重阳雨已新,登高临远引凉风。

" ——陆游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这首《九日重阳》诗描绘了重阳节登高的场景。

诗人以重阳节雨后的清新气息为背景,抒发了登高时引来的凉风,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美好感慨。

6. "待秋及菊,百业旺盛;九阳公子,心花怒放。

" ——佚名这是一句描绘九阳公子心情的名句,九阳公子即九月九日出生或名字有“阳”字的人。

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在重阳节这个秋高气爽的时刻,人人都带着愉悦的心情迎接丰收的季节。

赞颂重阳节的诗

赞颂重阳节的诗

赞颂重阳节的诗一、原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二、衍生注释:1. “九月九日”:指的就是重阳节,在古代,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有登高、插茱萸等习俗。

2. “异乡”:就是外地,不是自己的家乡。

“异客”就像是到别人地盘做客的人,在这里是说自己孤孤单单在外地。

3. “登高”: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人们爬到高处玩耍或者祈福。

4.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的时候人们会把茱萸插在身上,据说能辟邪呢。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围绕重阳节,表现出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

情感很真挚动人,诗人孤独地在异地他乡,佳节来临的时候这种孤独感更加浓烈。

表现手法上,前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直抒胸臆,简单直接地说出自己孤身在外、思念亲人的情感,非常打动人。

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则是从兄弟登高插茱萸的热闹场景切入,对比出自己的孤立,这个想象的画面描写得很生动,更加深了思念之情的表达。

四、作者介绍: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他的诗风清淡、意境深远,很擅长写田园山水诗,描绘出自然之美,但是王维又不仅仅局限于山水田园,像这首诗就表达出了深沉的人情世故。

他的诗在唐代诗坛有着很高的地位,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运用片段:例子1:学校组织到外地游学,正好赶上重阳节。

大家一起爬山登高的时候,有个同学看着漫山遍野的茱萸,有点想家了。

他说:“这时候真的感受到王维诗里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心情了,平时不觉得,这一到重阳节,离家远了,特别想念家里人。

”例子2:社区在重阳节举办老年人文艺活动,有个老伯伯讲话的时候说:“咱们重阳节啊,从古到今都是个重要的节日。

王维有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咱们现在虽然生活在本地,可有些老人的孩子在外地呢,这时候他们就会特别想念自己的孩子,就像那诗里写的似的。

重阳节最经典4首诗

重阳节最经典4首诗

重阳节最经典4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首句“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客居他乡的孤独感表现出来了。

-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千古名句,说出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在节日时对亲人加倍思念的心情。

这种情感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 后两句诗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遍插茱萸时会发现少了自己一人,通过对兄弟登高插茱萸场景的想象,进一步烘托出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首句“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在重阳节这一天,诗人登上望乡台。

- “他席他乡送客杯”,在他乡的酒席上,本是送别的场合,更增添了思乡的愁苦。

- 后两句“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诗人的情感十分复杂,人已经厌倦了南方的愁苦,而鸿雁却从北方飞来,好像故意来撩拨诗人的思乡之情。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赏析:- 诗的前两句化用了晋代陶弘景的“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描绘出隐者在北山的自在生活。

-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诗人登高远望友人,心随着大雁飞向友人所在之处。

- 中间几句描写了薄暮中的景色以及归村人的活动,如“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在这种景色描写中融入了淡淡的哀愁。

- 结尾“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直接表达了希望友人能在重阳节时带着酒来相聚共醉的愿望,点明了思念友人,渴望重阳节相聚的主题。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赏析:- 前两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描绘了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丛白菊如同霜雪般洁白,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 后两句“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诗人以白菊自比,把自己比作白头翁,在这满是年轻人的歌酒席上(重阳佳节的欢乐场合),有一种诙谐又略带自嘲的意味,同时也表达出诗人虽年老但仍有参与佳节欢乐的兴致。

重阳节古诗之祭祖敬长辈

重阳节古诗之祭祖敬长辈

重阳节古诗之祭祖敬长辈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这一天民间有祭祖敬长辈的习俗。

祭祖敬长辈,既是对祖先的追思,也是对长辈的尊重和感激。

古代文人墨客对此也有不少诗作,表达了他们对祭祖敬长辈的虔诚心情和深刻思考。

以下是几首经典的重阳节古诗,让我们一同品味这份传统的美好。

悠悠汉水黄金英,百尺楼台强自登。

祭坛犹自焚香仪,敬长辈重阳心。

千年叟,万载谦,白发之年无退羞。

孝道延绵子孙恒,世代传承情。

——苏轼《重阳即事》苏轼的《重阳即事》以汉水和楼台作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节日庆祝的图景。

文中提到了祭坛和香火,凸显了对长辈的尊重与感恩。

他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子孙应当世代传承,不辱祖先。

登高临万顷,寒食望乘轩。

霜风秋水惜离别,重阳共敬亲。

烟波湖上如画景,花影庭前笑声频。

世事繁华皆过眼,唯有亲情真。

——陆游《重阳日》陆游的《重阳日》以登高望远为主题,通过描述冷寒的天气和寂静的景色,表达了对离别亲人的思念。

他认为重阳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烟波湖上、花影庭前充满了欢声笑语。

对于世事繁华的转瞬即逝,他唯有亲情是真挚长久的。

敬老尊贤节仲春,乐天庆重阳。

感恩图报敬天生,悼念或兹祥。

白发愁坐仍孝子,红颜冻死且勇汉。

祖父病榻皆细识,立志孝道长。

——刘克庄《感怀》刘克庄的《感怀》中表达了对老人和长辈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他认为重阳节是敬老尊贤的时刻,也是庆祝生命的美好时光。

白发愁坐仍要以孝心孝顺,红颜冻死也要以勇敢坚韧的精神去面对困难。

他将祖父在病榻上的情景看得十分细致,立志要将孝道传承下去。

重阳之日嗟世难,敬父母长辈寻欢。

清风入户金秋景,亲情暖心象征魂。

千年雅韵传万世,传统节日见家园。

尊重长辈重阳日,感慨万千他日憾。

——匿名古人《重阳日敬长辈》这首匿名古人的《重阳日敬长辈》以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开始,强调了重阳节对敬父母长辈的重要性。

诗中描绘了秋日的清风和金黄的景色,寄托了对亲情的温暖感受。

他认为传统的重阳节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同时也是感慨万千、时光无可追悔的时刻。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8首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8首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8首我国古代文人墨客,以其独特的才情和文化底蕴,留下了众多优美动人的古诗。

其中,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更是别具一格,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这个传统节日的美好和深刻内涵。

今天,我将为大家推荐8首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让我们一起感受其中的韵味和美妙吧!其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重阳节,但通过登高远眺的描述,给人以振奋和豁达之感。

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与重阳节的庆祝精神不谋而合。

其二:杜甫《旅夜书怀》维舟行浩浩,惊破千峰秋。

落霞与孤鸿,飞者何所由?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间旅行的场景,景色优美,意境深远。

在重阳节这个秋高气爽的时刻,阅读此诗,不禁让人心旷神怡,感叹生活之美妙。

其三:李白《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李白作品中的这首《望岳》,尽显李白豪情壮志。

以崇山峻岭之景,表达了对祖国疆土之美的赞美之情。

正值重阳佳节,读此诗会让人由衷为祖国的繁荣与昌盛而欢欣鼓舞。

其四:白居易《重阳日对酒》花满前庭树,明朝送我醒。

狂歌陶令麾,朝餐野人饔。

白居易以优雅的文笔写下这首《重阳日对酒》,以嬉笑怒骂的形式表达了对重阳节的向往和庆祝,展现了不拘一格的豪放风采。

其五:王之涣《登池州城楼寄贾岛》汝阳绝涧石,虞姬吹䐃簧。

木落雁南翔,羊肠碧峰峡。

王之涣以独特的描写手法,表达了对贾岛的思念和祝福。

在重阳节这样重视家庭团聚的节日里,读这首诗会让人深感家人间亲情的重要性。

其六:王之涣《霜日杂诗》之一莽苍天地间,风吹何处还?归村山正清,五两如吾颜。

该诗表达出王之涣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且与重阳节的氛围浑然天成。

无论是诗中的清新山村还是对自然现象的凝视,都让人心生向往。

其七:惠洪《九日登攀极顶》九秋仙掌拾鼠窝,凛彼万龄千古多。

延颈举天望北斗,望北抉天动五岳。

这首诗无疑是对重阳节的歌颂,以登高凭栏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重阳节的诗句含义

重阳节的诗句含义

重阳节的诗句含义1.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说的就是重阳节大家都去登高插茱萸呀,你看,就像咱们过年都要贴春联一样,这是一种传统习俗呢!例子:每到重阳节,大家不都呼朋唤友地去爬山,然后在山上插满茱萸,哎呀,这不就是诗句里的场景嘛!2.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这句话呀,表达了在尘世中难得开心一笑,所以在重阳节要尽情享受,把菊花插满头才回去呢!例子:你想想,平时大家都忙忙碌碌的,到了重阳节,就该像诗里说的那样,开开心心地玩,把菊花插满头,多有意思呀!3.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哎呀,这不就是说重阳节的时候站在望乡台上思念家乡嘛,就好像我们在外地的时候会特别想家一样啊!例子:那些在外地打拼的人,到了重阳节,站在高处看向家乡的方向,心里肯定和诗里写的一样惆怅呢!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里用黄花来比喻人瘦呢,重阳节不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嘛,真形象呀!例子:你看那秋风一起,菊花摇摇摆摆的,可不就像那瘦弱的人嘛,这比喻太绝了!5.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这是说满园的菊花金黄灿烂,但其中有一丛颜色却像霜一样白呢,多生动啊!例子:到了重阳节,去菊花园里看看,真的是各种颜色的菊花都有,可不就和诗里一样嘛!6.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哇,这是多么悠闲自在呀,在东篱边采菊花,还能悠然地看到南山呢!例子:我们也可以在重阳节找个安静的地方,采采花,看看风景,享受那份悠然呀!7.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可不是嘛,人生很容易就变老了,可老天却不会老呢,每年都有重阳节呀!例子:想想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一年的重阳节就来了,真让人感慨啊!8.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在战场上的菊花都格外香呢,这是一种多么特别的感受呀!例子:就好像在困难环境下绽放的美好,更让人觉得珍贵,重阳节不也应该这样去感受嘛!9. “重阳过后,西风渐紧,庭树叶纷纷。

”重阳节过后,西风就越来越紧了,树叶都纷纷落下呢,这场景多有画面感呀!例子:你看秋天过去,树叶飘零,可不就是诗里说的这样嘛!10.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有关庆祝重阳节的经典诗词

有关庆祝重阳节的经典诗词

有关庆祝重阳节的经典诗词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析:王维这首诗可以说是重阳节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你想啊,他一个人在外地,孤孤单单的,就像个外人似的。

这时候碰到重阳节了,别人都是一家人热热闹闹的,他就更想家想兄弟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那真是说到人的心坎儿里去了,不管是谁,在过节的时候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肯定都会特别思念家人的。

然后他就开始想象啊,兄弟们肯定都去登高了,按照重阳节的习俗还插着茱萸呢。

结果数来数去,就少了他自己这一个人。

感觉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既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又把重阳节登高插茱萸的习俗给写进去了,简单几句,感情可丰富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李清照写的这首词也和重阳节有关。

开头说天气不好,云啊雾啊的,这一天感觉过得特别漫长,她就看着香炉里的香一点点烧没了。

这重阳节又到了,她自己一个人,晚上睡觉的时候,枕头啊、纱帐啊,都透着一股凉气。

到了黄昏的时候,她在东边的篱笆下喝酒,袖子里都是菊花的香气。

这时候她心里那种孤独寂寞冷啊,就全出来了。

最后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简直绝了。

你看那西风把帘子卷起来,她站在那儿,觉得自己比菊花还瘦呢。

这不仅写出了重阳节赏菊的习俗,还把自己那种思念丈夫、孤单愁苦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我们现在说的,一个人在重阳节的时候,孤单单的,心里空落落的,就容易多愁善感,李清照把这种感觉写得特别生动。

重阳节诗句12篇

重阳节诗句12篇

重阳节诗句12篇重阳节诗句12篇重阳节诗句11.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秋瑾《九日感赋》2.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秋瑾《九日感赋》3. 旧知山里绝氛埃,登高日暮心悠哉。

――王绩《北山》4. 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白居易《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5.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

――刘长卿《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6. 重九仍重岁渐阑,强开病眼更登攀。

――司空图《歌者十二首》7. 尉佗城下两重阳,白酒黄鸡意自长。

――苏辙《闰九月重九与父老小饮四绝・尉佗城下两重阳》8. 家人欲酿重阳酒,香麴甘泉家自有。

――苏辙《酿重阳酒・家人欲酿重阳酒》9. 重阳试新酿,谓子当不速。

――苏辙《次韵王巩见赠》10. 九日郊原望,平野遍霜威。

――王勃《九日怀封元寂》11. 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

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

――王维《偶然作六首》12. 芍药和金鼎,茱萸插玳筵。

――王维《奉和圣制重阳节宰臣及群官上寿应制》13. 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

――苏轼《醉蓬莱・重九上君猷》14. 且餐山色饮湖光。

共挽朱N留半日,强揉青蕊作重阳。

不知明日为谁黄。

――苏轼《浣溪沙・九月九日二首》15.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16.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17.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18. 旦夕是重阳,菊有黄花蕊。

只怕又登高,未饮心先醉。

――辛弃疾《生查子・和夏中玉》19.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令狐楚《奉和严司空重阳日同崔常侍崔郎及诸公登龙山落帽台佳宴》20.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秋瑾《九日感赋》21. 只愁风雨重阳,思君不见令人老。

――辛弃疾《水龙吟・只愁风雨重阳》重阳节诗句2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句古诗

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句古诗

描写重阳节风俗的诗句古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唐·孟浩然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蜀中九日/ 九日登高》唐·王勃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折桂令·九日》元·张可久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九日水阁》宋·韩琦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九月九日登长城关》明·石茂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九日龙山饮》唐·李白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九日送别》唐·王之涣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九日》唐·王勃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菊》唐·郑谷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沁园春·丁巳重阳前》清·纳兰性德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九日五首·其一》唐·杜甫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五代·李煜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清平乐·孤花片叶》清·纳兰性德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折桂令·九日》元·张可久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霜叶飞·重九》宋·吴文英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唐·崔曙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清平乐·将愁不去》清·纳兰性德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参余闲居,爱重九之名《九日闲居·并序》魏晋·陶渊明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九日》明·文森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满庭芳·客中九日》元·张可久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采桑子·重阳》·毛泽东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长安九日诗》南北朝·江总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贺新郎·九日》宋·刘克庄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枝字》唐·韦安石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九月九日》唐·崔善为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作》唐·王缙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魏晋·陶渊明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重阳日寄韦舍人》唐·赵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表现重阳节习俗的两句诗
篇一:重阳节的习俗与诗词汇总
重阳节的习俗与诗词汇总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
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节日起源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

藏帝
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
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

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
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
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

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
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

”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
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

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
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

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民间习俗
1、重阳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
游玩观景之记载。

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7]
2、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
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
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3]
3、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4、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5、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诗词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
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篇二:有关重阳节的诗句、活动总结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ps貌似这几首诗语调都很悲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