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2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2](https://img.taocdn.com/s3/m/d57eabbe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f.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2一. 教材分析《中学时代》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进入中学后,学生面临的新环境、新挑战以及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
本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学观,明确中学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学时代的意义、中学生活的特点、如何适应中学生活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节奏还不太适应。
他们在学习上面临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
学生需要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积极调整心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中学观。
2.帮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特点,学会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中学观。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中学生活中的挑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特点,学会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中学生活中的经验和感悟,共同探讨如何适应中学生活。
3.激励法: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面对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用于展示案例和教学内容。
3.准备纸笔等学习用品,方便学生记录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进入中学后,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学时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特点,如学习压力增大、课程设置丰富等。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适应中学生活,并从中获得启示。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39d9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f.png)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第一章:适应新环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帮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1.2 教学内容:中学时代的重要性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技巧积极心态的培养1.3 教学活动:讨论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分享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积极心态的培养练习第二章:学习方法与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2.2 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学习效率的提高技巧2.3 教学活动: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分享提高学习效率的技巧第三章:时间管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合理规划时间培养学生高效利用时间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3.2 教学内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合理的时间表高效利用时间的技巧3.3 教学活动:讨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制定合理的时间表分享高效利用时间的技巧第四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改善沟通技巧4.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沟通技巧的改善方法4.3 教学活动:讨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进行沟通技巧的练习第五章:自我管理与成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5.2 教学内容: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个人成长的规划和实现5.3 教学活动:讨论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个人成长的规划和目标第六章:学科学习策略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科学习效果6.2 教学内容:学科学习策略的选择与应用针对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探讨学科学习效果的提高技巧6.3 教学活动:介绍各学科的学习策略讨论如何针对不同学科选择学习方法分享提高学科学习效果的技巧第七章:心理健康与调试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方法7.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7.3 教学活动:讨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习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方法分享心理调适的技巧第八章: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8.2 教学内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良好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巧8.3 教学活动:讨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习良好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方法分享自我保护的技巧第九章:课外活动与综合素质培养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态度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9.2 教学内容:课外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态度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方法9.3 教学活动:讨论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学习积极参与课外活动的态度培养分享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第十章:升学规划与职业发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学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帮助学生做好升学与职业规划10.2 教学内容:升学规划的重要性正确职业发展观念的培养升学与职业规划的方法与技巧10.3 教学活动:讨论升学规划的重要性学习正确职业发展观念的培养分享升学与职业规划的技巧第十一章:科学素养与探究精神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11.2 教学内容:科学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激发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11.3 教学活动:探讨科学素养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创新思维的头脑风暴练习实践科学探究的过程第十二章:信息素养与技术应用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12.2 教学内容:信息素养的组成和重要性信息检索和评估的技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12.3 教学活动:讨论信息素养的内涵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检索练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第十三章:艺术鉴赏与人文素养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艺术鉴赏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联系13.2 教学内容:艺术鉴赏的标准和方法人文素养的培养途径艺术与生活的相互作用13.3 教学活动:进行艺术鉴赏的讨论和实践活动探索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分析艺术作品与生活的关联第十四章:生活技能与自我照顾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14.2 教学内容: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自我照顾习惯的养成14.3 教学活动:演示和练习基本生活技能讨论如何独立生活分享自我照顾的有效方法第十五章: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民意识的含义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帮助学为有担当的公民15.2 教学内容:公民意识的内涵和发展社会责任的认知和履行公民参与和社会贡献的方式15.3 教学活动:探讨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学习社会责任的实践方法参与社区服务和其他公民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难点:本教案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掌握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时间管理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4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81ad882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0.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中学时代》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中学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本节课是该章节的教学设计第四部分,内容包括:学会学习,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合作与交流,应对挫折,保持积极心态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中学,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节奏还不太适应。
他们对中学生活充满好奇,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焦虑。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2)学会调整心态,适应中学生活;(3)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法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的心态,增强自信心;(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中学时代的重要性;(2)如何适应中学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学会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保持积极心态;(2)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法治意识。
中学时代教案
![中学时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0d37b1d0d233d4b14e69d6.png)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三一、自主预习(新课教学) (一) 感受聆听 1. 初听歌曲《中学时代》,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复听歌曲,初步分析歌曲。
歌曲的情绪、速度是什么样的?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 3. 结合讨论的问题再复听一次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等等。
(二) 学唱歌曲 1. 学生听录音学唱《中学时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
注意轻声哼唱。
2.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
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
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和情感服务的。
3.跟随伴奏,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4.有感情地演唱全曲,强调演唱姿势和唱歌的状态。
二、互动探究 1.目的:初步了解歌曲中旋律与歌词的关系。
步骤:(1) 朗读歌词。
(2)轻声哼唱乐谱。
(3)分析词曲在句读上的关系。
(4)在乐谱上恰当的位置画上换气符号“”。
2.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哪个组唱的声音洪亮、精神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三、课堂总结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收获了哪些知识? 四、课外拓展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乡韵》教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选自上海市初中《艺术》(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生活——创造艺术的源泉》第一课:“乡韵”。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域滋养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不论是歌曲、戏曲还是舞蹈,都源自当地的生活及文化,艺术源于生活。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学习与体会不同地域、不同韵味的戏曲等艺术形式,并在一系列的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艺术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方式我校八年级的学生,对京剧已经有了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但对于戏曲与文化间的关系等较深层次的知识不是特别清楚,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不够成熟。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唱歌 中学时代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唱歌 中学时代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033b97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4.png)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化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唱歌曲目《中学时代》。
歌曲由戴于吾作曲,王晓岭作词,创作于1993年。
歌曲A段采纳一问一答的形式,亲切地对中学时代的美妙时间进行赞美。
歌曲B段心情渐渐上扬,简短、有力,点出全曲的主题”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将来”。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教学难点: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把握机遇不断成长教学难点三、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感受成长的连续性,体会不同人生阶段的独特价值和意义:珍惜新生活,发展新自我,确立新目标,开始新行动。
知识目标:探寻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一生的重要性:知道中学生活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能力目标:提高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今日就是中同学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懂得和想象是什么呢?你又应当以怎样的形式来度过你的中学时代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中学时代的歌曲——《中学时代》1.朗读歌词,分析歌曲(这首歌词是特别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同学活,主题鲜明,立深刻:《中学时代》里“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将来”;这些点睛之笔读来令人感动;想一想:中学时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同学争论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中学时代》这首歌,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2.欣赏歌曲,感受情绪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辞别了过去的小学时代,进入到了中学时代,中学时代只有短短的三年光阴,而这三年却是光阴如梭的日子,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重要的转折点。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作品,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并聆听一下歌词的内容。
情绪给出两个选择:1、积极向上2、优美、抒情速度给出两个选择:1、慢速2、中速稍快提问: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什么样的?老师请学生答复。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4e715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f.png)
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音乐教案(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七年级音乐教案篇一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蓓蕾之歌》《飞来的花瓣》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曲真挚的感情和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的语言、媒体激情导入,在反复的对比欣赏以及讨论分析中理解歌曲内涵。
3、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歌曲表达的情绪、意境。
并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的情绪,掌握相关音乐知识。
2、难点:实践体验力度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蓓蕾长成为鲜花,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幼苗成长为大树,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劳动。
老师就像园丁,精心培育着我们,使我们健康成长。
让我们倾听一首唱给老师的歌!二、教学过程(一)欣赏《蓓蕾之歌》1、初听歌曲《蓓蕾之歌》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讨论)师:这首歌曲是深情的、抒情的,是李岚清副总理在1999年秋第三届全国教育会议期间举办的艺术歌曲音乐会而创作,赞美了老师无私奉献之情。
2、复听歌曲《蓓蕾之歌》师:是什么原因让歌曲拥有这种情绪呢?让我们再次聆听歌曲,从速度、节拍、节奏这些音乐要素方面来分析一下。
生:速度:中速;节拍:4/4拍(强弱次强弱);节奏:稳健,略有动感。
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略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呢?生:歌曲中的切分节奏:XXX和XX.(二)欣赏歌曲《跨世纪的新一代》1、课件播放《跨世纪的新一代》2、分析歌曲:音乐结构:(AB)演唱情绪:(充满活力的)演唱形式:(齐唱)3、复习学过的相关音乐知识。
(三)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1、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8d74c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15.png)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第1篇:中学时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唱歌《中学时代》【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重难点】熟练的演唱好歌曲《中学时代》,并理解其深刻的哲理。
【教法】1.老师通过讲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黄金时代、人生的转折点等来启发学生珍憯学习光阴,树立长大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理想。
2.教授发声方法,用气息歌唱。
【学法】学习歌曲,认识中学阶段的重要性,树立远大理想。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要经历很多时期,而中学时期,它是我们求知、探索、建立友谊、增长智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认识世界、懂得人生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珍惜这黄金时期。
同学们!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中学时代》。
二、学习歌曲1.了解背景:词作者王晓岭,作者戴于吾;这首歌是在1983年创作的,它是非常好的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校生活,也是一首歌颂了美好的中学生活,主题鲜明、深刻。
2.聆听歌曲。
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看哪位同学能说出“中学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3.学唱歌曲《中学时代》(1)朗读《中学时代》歌词,熟悉歌词,感受歌词的美。
(2)乐理知识学习:降B大调、2/4、附点、减时线、增时线、连音线、小节线等。
(3)练习发声。
(4)视唱简谱,熟悉歌曲旋律。
(生可以模唱)(5)师教唱歌曲《中学时代》(1—3遍)(6)学生齐唱歌曲。
(7)合唱部分,多教几遍。
(8)全班有表情的齐唱一遍。
三、拓展欣赏水木年华的《中学时代》,感受歌曲的不同。
四、板书:(唱歌)中学时代五、课堂小结我们今天不但学习了歌曲《中学时代》,而且还懂得了珍惜中学时代这个黄金学习时代,把握好每一寸学习光阴,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课后反思:第2篇:《中学时代》教学设计《中学时代》教学设计配乐诗朗诵《中学时代》中学序曲教学目标:1、理解新起点、大礼包的内容。
唱歌《中学时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唱歌《中学时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e5a0a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8.png)
答案:示例:歌曲《中学时代》的MV通过画面和音乐展示了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情感表达真实感人,主题是青春和成长。MV通过画面展示了中学生的生活点滴,通过音乐传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5.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歌曲《中学时代》对自己的启示和感悟。
2.知识、能力、素质方面:
在知识方面,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如音高、节奏、音色等。在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但仍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3.行为习惯:
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表现总体较好,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但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方面仍有待加强。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会通过播放歌曲《中学时代》的MV或现场演出视频,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旋律特点。这个案例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们理解。
三、实践活动: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中学时代》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歌曲的旋律特点、情感表达等。
板书设计
①歌曲《中学时代》背景和创作过程:
-背景:反映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
-创作过程:词曲作者深入观察和体验中学生生活,将心声和情感融入歌曲
②歌曲结构和旋律特点:
-结构:前奏、副歌、桥段、尾声
-旋律特点: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
③歌曲情感表达和主题:
-情感表达:怀念和感悟,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主题:青春和成长,珍惜青春,勇敢面对成长
(2)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素养;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案2新人教版(5篇)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案2新人教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7966a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5.png)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案2新人教版(5篇)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案2 新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学内容: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2、乐诗朗诵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教学目标: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重点与难点:1、学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2、学难点:节奏x xx 0(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教学过程 :3、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4、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5、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绪.6、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7、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
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8、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9、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10、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11、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12、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
![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bb418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0.png)
七年级音乐上册中学时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学时代的生活,体验中学时代的快乐和成长。
2. 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学时代的生活1. 《中学时代》:让学生感受中学时代的美好,培养对中学生活的热爱。
2. 《我们的校园》: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增强校园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单元:音乐的基本元素1. 《音阶与节奏》:让学生了解音阶的构成,掌握基本的节奏知识。
2. 《简谱与五线谱》:让学生了解简谱和五线谱的构成,掌握基本的识谱知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作品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学时代的美好。
2.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3. 学生对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时间第一单元:4课时第二单元:4课时六、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中学音乐》2. 教学课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相关课件。
3. 音响设备:播放教学音乐的音响设备。
4. 教学乐器:吉他、钢琴、鼓等。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与本节课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新课:教师按照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3. 实践环节: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唱谱、演奏乐器等。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验和欣赏音乐的美。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信心。
九、教学反馈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546d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1.png)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意义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中学时代的期待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导入:介绍中学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主体:讲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和机遇。
结束: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中学时代的挑战。
1.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讲解中学时代的意义和重要性。
互动:学生分享对中学时代的期待和担忧。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第二章:学科学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学科学习和要求。
2.2 教学内容导入:介绍中学时代的学科学习和要求。
主体:讲解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结束: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
讲解:教师讲解学科学习和要求。
互动:学生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
收集学生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第三章:人际交往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3.2 教学内容导入:介绍中学时代的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技巧。
主体:讲解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结束:引导学生实践人际交往的技巧。
3.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讲解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和技巧。
互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意见。
第四章:自我管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导入:介绍中学时代的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主体:讲解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结束:引导学生制定自我管理计划。
4.3 教学方法讲解:教师讲解自我管理和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互动:学生分享自我管理的方法和经验。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互动的情况。
收集学生的自我管理计划。
第五章:面对挑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挑战和困难。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5.2 教学内容导入:介绍中学时代的挑战和困难。
主体:讲解面对挑战的方法和技巧。
结束:引导学生积极面对中学时代的挑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e4290ed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7.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是针对我国初中一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道德与法治教材。
本册教材的主题是“中学时代”,主要内容包括: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一课时,即“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面临着新的学习环境和挑战。
他们对新环境充满了好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焦虑。
在学习上,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同时也需要学会与新的同学和老师相处。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如何适应新环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老师相处,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学时代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到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和老师相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对中学时代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和老师相处。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问题讨论指南,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进入初中后,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新环境的看法。
然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呈现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是如何适应新环境的。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适应新环境的重要性。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80d3f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c.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第1课时,主要介绍中学时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适应中学生活。
本课时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中学时代的重要性,中学生活的挑战与机遇,如何适应中学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学,对于新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有陌生感,同时也有好奇心。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但进入中学后,面对更多的课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学生对于自我认知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需要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中学生活的挑战,积极适应新环境。
4.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懂得尊重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中学时代的重要性,如何适应中学生活。
2.难点: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案例材料:相关的中学生生活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中学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导入本课主题: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这些案例中的中学生是如何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学生讨论后,教师进行总结。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75beac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b.png)
《中学时代》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①通过探究与分享,感受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体味角色变化的意味,同时了解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懂得中学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②通过活动探究、辨析感悟等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并了解中学时代带给我们成长的礼物,学会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寻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中学时代提供的机会,重塑一个新的自我。
(三)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新课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图片“今天,我们相见这里——这便是我们故事的起点……”,背景播放歌曲《中学时代》,直接导入新课《中学时代》。
师导入:这首歌曲《中学时代》唱的正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故事的起点——中学时代,正如教材序言中的诗所言:中学,我们来了!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样诗意的激情一起来开启《中学序曲》。
二、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本的内容,初步了解一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把你认为的重点内容用铅笔勾画。
1. 中学时代有什么重要性?2.中学生活带给我们怎样的成长礼物?三、新课讲授(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一)新的起点合作探究1.出示两张图片:幼儿园、小学,唤起学生对之前学习成长环境的记忆,再出示第三张图片(本学校的图片),提出问题:①大家就学的这所学校的名称;②与小学相对比,你对中学生活的初感受是什么?学生:欣赏并思考探究与分享2:教师PPT展示设问:请选择一个词描绘中学生活初感受,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学生回答:①新奇:新校园让我感受到新奇;②挑战:增多的课程让我感受到了挑战;③激动、紧张:新老师和新的同学让我既感到激动又紧张……师小结:进入中学后出现的各种感受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都有它存在的理由,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感受也会不断变化,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中学生活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合作探究3:我来讲故事:《钱学森的中学时代》,思考问题:你怎么理解钱学森对中学生活的感情?学生:倾听并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启发并小结:我们要珍惜中学时代,向钱学森一样,善于发现各个学科的魅力,善于发现不同风格的老师的优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辜负中学时代这大好的时光。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1](https://img.taocdn.com/s3/m/59f28fb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d.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1一. 教材分析《中学时代》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中学时代的特点、挑战和机遇。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学时代的认识,如何适应中学生活,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以及如何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学时代的意义,积极面对和适应中学生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面临着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他们对中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和压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能力,但在面对新的挑战时,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特点,认识到中学时代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积极适应中学生活的能力,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
3.培养学生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特点,学会适应中学生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面对中学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于尝试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中学生活的乐趣和挑战。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面对困难和挑战。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
2.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学时代的特点,引发学生对中学时代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学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学会与同学、老师相处。
3.操练(10分钟)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中学生活的乐趣和挑战。
《第一课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课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422406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1.png)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学时代》的基本内容和主题,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中学时代的奇特和美好,激发他们对中学时代的怀念和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和掌握课文《中学时代》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中学时代的奇特和美好,并激发他们对中学时代的怀念和珍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课文的朗读音频、图片和相关问题。
2. 准备课文《中学时代》的文本,以及一些与中学时代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安排教室作为教室,确保设备齐全,环境适宜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等歌曲,歌曲中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走过中学时代的校园、教室、操场、宿舍等场景在熟悉的旋律中逐步浮现,引发学生对中学时代美好回忆的共鸣。
由此导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1. 整体感知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文中提到的“中学时代”的阶段特征。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在黑板上简要勾勒出“中学生”的“生命线”。
示例:入学/初识同砚(初一)适应/开始关注异性(初二)分科/开始思考人生(初三)再读文本,让学生从学习科目、作业任务、课外活动、课外书阅读、自我认识、同砚干系和师生干系等角度把握“中学时代”的“生命线”。
2. 研读文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觉得“中学时代是人生宝贵的记忆”?并提醒学生注意文中的重要词语。
如:“紧张的学习气氛”“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好伙伴”“好老师”等。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段重要的阶段特征形成了我们的良好学力;记忆里充满这成长的故事,展现成长的烦恼;养成重要品质,例如学习的自觉性又自觉学习……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载体!从而引出重点研读的核心观点:“求知若渴”“风华正茂”和“‘为青春放歌’到‘人在现场’”。
初中音乐_中学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中学时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cf38bbc964bcf84b8d57b67.png)
《中学时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词曲作者的创作,积极感受学唱歌曲,尝试表现歌曲昂扬、自信的精神面貌,愿与同学合作初步体验合唱的艺术美。
2、积极与老师同学一起构建良好的音乐课堂环境,并培养学生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1、在聆听歌曲中初歩学习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
2、结合发声练习和歌曲旋律的学唱,识读乐谱并学习正确的演唱及合唱方法,达到准确表现歌曲的目的。
3、学习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增强歌曲的情感表现。
三、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边视唱边打拍子的习惯和能カ。
2、学习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初歩体验合唱感觉。
3、准确学唱《中学时代》的旋律和歌词。
教学重点准确学唱《中学时代》的旋律和歌词。
教学难点识读乐谱并学习正确的演唱及合唱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听歌曲:I、初听导入:(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根据歌词判断歌曲名称。
(2》教师出示课题。
2、筒介作者:王晓岭,词作家、一级编剧。
原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歌舞团团长。
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文学会副主席,主要作祠作品有《当兵的人》、《阳光路上》及《中学时代》等。
戴于吾,作曲家,编审。
1959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创作了许多独唱、合唱作品。
代表作有:《铃兰》、《江雪》及《中学时代》等。
3、再听歌曲,根据歌曲的拍号,并尝试随音乐的速度挥打出相应的指挥图示。
练习2拍子,3拍子,4拍子的指挥图示,请学生打拍子,并说出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了解班级整体对拍子指挥图示的学习状况,并加以指导。
4、随指挥图示哼唱歌曲旋律。
(1)规范唱歌姿态。
(2)引导学生正确的发生及呼吸练习方法。
三、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声部。
(I)学唱旋律。
(2)加入歌词。
2.学唱第二声部(可降低要求).3、合唱教学(可降低要求)。
四、设计不同演唱形式表现歌曲(拓展环节)教师:请大家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体会人声音色的对比变化,增强歌曲情感的表现力。
初中政治中学时代教学设计5篇
![初中政治中学时代教学设计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79996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de.png)
初中政治中学时代教学设计5篇政治是上层建筑领域中各种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特定行为以及由此结成的特定关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产生的一种重要社会现象。
接下来是关于初中政治中学时代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政治中学时代教学设计1一、学生教材情况分析:(一)学生情况分析:1.本级学生已经进入初三阶段的学习了,已进一步懂得了初中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思路,特别是经过每学期几次大型考试的锻炼和磨砺,学生对本门学科的答题规范和答题要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仍不够细致和全面,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
2.学生的严谨、上进的学风比较缺乏,仍有相当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得要领,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本学期教学中做好转后递进工作,缩小两头差距,充实中间力量。
3.本学期由于学校统筹安排,所教班级将有进一步调整,新分配的班级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情况比较陌生,本学期在熟悉学生的重点上应特别予以倾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掌握不同学生的,使教学工作更有针对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材情况分析:1.本学期教材是上册教材的延续,主要研究三个主题,那就是一、飞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二、依法治国;三、承担社会责任。
2.本学期主要学习的是下册教材,共有三单元,六课内容,分别研究热爱科技、崇尚科学;走创新之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六个主题。
3.本册教材内容难度相对上学期有所增强,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更加紧密,需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框架,进一步培养能力、提高认识和渗透觉悟。
二、本学期教学重点、难点、大纲要求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一)教学重点:1.创新与科技发展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3.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二)教学难点:1.搭起创新的桥梁2.宪法是全体公民的行为准则3.公平、正义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自身潜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中学时代》教案025篇
![《中学时代》教案02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91655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d.png)
《中学时代》教案025篇第一篇:《中学时代》教案02中学时代教学目标: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体会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演唱效果,能够选择适当的曲子为诗朗诵配乐,并能自告奋勇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唱歌曲《中学时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教学难点:节奏x xx 0(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播放《中学时代》歌曲视频,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进入学习的情境。
2.讨论:对刚刚看到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边播放歌曲视频,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唱《中学时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
6.在手风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8.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9.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课堂练习:进一步练习准确掌握曲中节奏x xx 0(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
作业安排:视唱歌曲前半部分。
第二篇:中学时代中学时代1导入:同学们,今天你们就是中学生了,对于中学时代,你们曾经的理解和想象是什么?我们一起来说说“我的中学时代”,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呢?讨论一下生:是一个青春飞扬的时代;是一个酸甜苦辣的时代;是一个叛逆的青春时代~~~ 师:很棒,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中学时代。
下面老师用一首歌曲来表达“中学时代”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看哪位同学能说出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是怎样的时代,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
2播放歌曲《中学时代》生讨论、回答歌曲的情绪:昂扬、自信、积极、向上的师:老师心中的“中学时代”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黄金时代,只有珍惜时间,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才是我们中学时代最宝贵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审美体验为中心,围绕音乐学习的核心内容一一聆听、视唱两项技能,设计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
(二)理论依据本课的理论依据是《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与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及不同文化认知有机结合。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唱歌曲目《中学时代》。
1.歌曲《中学时代》由戴于吾作曲,王晓岭作词,创作于1993年;2.歌曲为C大调,四二拍;3.曲式为两段体结构,A段a (8)+a' (8)+过渡段(4+4)+B段(12),整体风格轻松、活泼、充满朝气。
歌曲A段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亲切地对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进行赞美。
谱例1:什么附光踐a 值博J J . 3 1辜每的巾帘谱例2:友旨的阳光疤右灵奁j3]QSB段情绪逐渐上扬,简短、有力,点出全曲的主题”系着红领巾迈进校门,戴着团徽走向未来”识昭泉木雉忏么时先蛮" S 型杯是谑过渡段连贯而柔美,充满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与向往。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授课班级是初一年级的普通班。
经调查,班里近 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学习经验,接触过五线谱,但是几乎没有人接触过字母谱和五线 谱相结合的识谱方法,很少做看谱视唱练习。
本节课的授课时间是2016年11月14日,新初一入学后的第四次音乐课。
第一第二、三节课,学生学习了柯尔文手势,接触了字母谱与五线谱结合的学习方法,音准 经过训练,有很大的进步,对于三度、四度音程的把握比较准确,能顺利得识读字母谱 并准确把握字母谱的音高和音准。
掌握了 2/4拍的几种基本节奏型。
在本节课中,教师将继续巩固五线谱与字母谱识谱法相结合的教学,教师将面向全 体学生,为他们今后能够灵活运用五线谱,更深入地学习音乐打下坚实基础。
(三)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 •采用柯达伊教学法及数码钢琴的伴奏一一帮助学生解决演唱时的音准问题。
2•由听读节奏、加入字母谱视唱入手,通过分析乐句、分析旋律走向,到五线谱 视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
(四) 技术准备1. 制作C 大调歌曲谱例及PPT 演示文稿;2. 练习歌曲的钢琴伴奏。
(五) 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1. 新初一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开学初,教师 就注重“双基”的落实,运用柯达伊教学法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听、唱”的能力。
2. 新初一学生在音乐学习习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要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 能得到开20%谱例3:(二)学生情况分析发并从中受益,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此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反复提醒,如:对歌唱状态的要求、读节奏的同时手拍稳定拍、唱旋律的同时右手划指挥图示等等。
3.对于“喊唱”的状况改进对策说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发声练习,以及演唱歌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音乐表情和力度记号,帮助学生从呼吸、演唱声音的位置、演唱的姿势等方面找到正确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欣赏、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好中学时代的憧憬与幻想;2•“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与学唱相结合,节奏学习与旋律学习相结合;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厂、1_ ------- ----- 三种基本节奏型及正确的演唱技巧、方法,准确把握作品中旋律的音高音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歌曲学唱与歌曲音乐情绪体会相结合;(二)教学难点旋律的音准以及体会作品旋律音区的变化及正确的发声方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目标:完整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回答教师的问题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从情绪、速度两个维度进行作品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思维和审美能力。
活动1.1欣赏歌曲,感受情绪。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告别了过去的小学时代,进入到了中学时代,中学时代只有短短的三年时光,而这三年却是时光如梭的日子,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重要的转折点。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中学时代》,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作品,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并聆听一下歌词的内容情绪给出两个选择:1、积极向上2、优美、抒情速度给出两个选择:1、慢速2、中速稍快提问: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教师请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欢快、热烈,中速稍快而又积极向上的歌曲,歌词的内容描述了美好而又短暂的中学时代,他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好好珍惜。
(二)歌曲前四个小节的节奏和旋律学习环节目标:认识作品中的难点节奏型和相应的音乐主题旋律。
设计说明|: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已有节奏学习基础,用手打节拍,嘴唱节奏的方法学习歌曲中的几组节奏型,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能力;并在前四个小节下边出示相应的旋律的字母谱。
活动2.1学习节奏,呈现作品A部分的前四小节节奏1、2、按照音符的时值,认读XX XX X.X、X XX三种节奏型3、在相对应的小节下方,出示下图谱例:m f s s m f s s d' l s d r4、带领学生进行旋律字母谱的视唱,在视唱过程中加入柯达伊手势活动2.21、在课件中呈现d r m f s l x d' r' m'如图:音乐的阶梯2、运用柯达伊手势带领学生演唱?(1)d rm r d s (2)d' r'm' s m' r' r' s d' 两组旋律,训练过程中强调音准。
活动2.3旋律音高和节奏的对比聆听1、教师用钢琴分别弹奏第1-4小节、9-12小节的旋律,引导学生聆听和观察两行乐谱的旋律音高和节奏有何特点(相同),使学生明白这是乐句的再现。
2、教师在弹唱过程中教授连音线作用,提示学生要注意呼吸换气记号。
3、教师弹奏5-8小节、13-16小节的旋律,提示学生注意聆听旋律在音咼和音区上的变化,感受音乐的力度和情绪随着音区的增高而变得强烈和辉煌。
活动2.4跟随伴奏学唱歌曲A部分在聆听和学唱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坐姿、呼吸、连音线的表现、以及13-16小节的音乐情绪的表达。
歌曲A部分的谱例:(三八学唱歌曲过渡部分环节目标:感受重复的旋律在音乐作品中的强调作用,和情感的升华的意义设计说明:通过聆听钢琴对旋律的演奏,发现两行旋律在音高及节奏上的相同特点, 感受21-24小节旋律对17-20小节的重复和强调作用,使用识读字母谱的方法,学唱旋 律;并在学会旋律和节奏的前提下,学唱歌曲过渡部分,在学唱中体会为何中学时代是 美好而又值得珍爱的。
活动3.1聆听钢琴演奏发现旋律的重复1、 教师用钢琴演奏过渡部分的两行旋律,引导学生观察字母谱和对应的节奏,发现 两行旋律的重复特点。
2、 教师用不同的力度弹奏两行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力度的变化和情感的变化。
3、 学唱歌曲过渡部分的旋律,在歌曲乐谱的下方加上字母谱,如下:4、 再教授学生学唱。
5、 在学唱歌曲过渡部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重复旋律的情感升华的作用wL dd l l s s m r mx ■歌曲过渡部分乐谱:友谊的阳光心棗理"(四)、歌曲B部分的学唱环节目标:在歌曲学唱中,掌握高音区的演唱技巧,感受积极向上和辉煌明亮的音乐情绪。
设计说明: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B部分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咼音区旋律的明亮感, 带领学生从识读旋律的字母谱和训练音准入手,感受歌曲积极向上和明亮辉煌的音乐情绪。
并在学唱过程中解决高音区的喊唱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正确的发声方法。
活动4.1教师钢琴弹奏B部分旋律感受高音区的明亮1、引导学生感受明亮高音区所带来的辉煌和感人的音乐情绪活动4.2识读字母谱1、教师带领学生演唱以下旋律,并用柯尔文手势作为辅助,如下图:d' I s l d' r'2、教师带领学生学唱d'd' Is lld'r'd' d' I s I I d' r'3、29-32小节旋律的学唱,学生学唱d'r'm' r'd'l(加入柯尔文手势),进一步学唱d'r' m'm'm' r'r'd'Iss ,如下图:d' r' m ' r' d' Id' r' m' m'm' r' r' d' I s s4、33-36小节旋律的学唱,学生学唱m'm' r's d', 进一步学唱m'm' r'r's d', 如下图:m' m' r' s d'm' m' r' r' s d'活动4.3聆听、学唱歌曲B部分,学习较高音区旋律的演唱技巧1在唱准B部分旋律音准的基础上,聆听歌曲B部分的音乐情绪,带领学生跟随歌曲伴奏轻声哼唱。
2、教师指出学生在演唱过程中的演唱问题,包括呼吸、发声的位置,并讲授正确的发声方法。
3、完整演唱歌曲。
(五)小结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课上对学生识读五线谱、节奏模仿、歌唱状态等方面的评价2.终结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用正确的气息,恰当的力度变化准确表达歌曲情绪。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1.根据本校七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较差的情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演唱技巧的传授结合起来,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审美体验、文化认知联系起来。
2.在教唱环节中,教师为学生作示范,强调学生注意自己的口型和气息。
时刻强调发声的口腔的位置是在脑门,而学生演唱过程中,始终都要用意念控制脑门的这个口腔。
启发学生想象头腔里像有一把撑起来的伞或者有一个屋顶,演唱时要时刻保持抬着眉毛,往远处看。
(1)运用柯尔文手势教学法解决学生音准、节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