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合集下载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课件
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再辐射,进而影响地表温度。
03 气温的时空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气温也会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通常, 日出前最低,日出后逐渐升高,午后达到最高值,之后又逐渐降低,日落后回 到最低值。
气温的年变化
一年中,由于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气温也会随之发生季节性变化。通常, 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影响地球表面的 温度和气候变化。
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主要通过吸收和重新 辐射热量来实现。
大气中的水汽、臭氧和气溶胶 颗粒等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热 量,从而加热大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 物理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 ,如大气的温度、湿度、压力 、风速等。
土地利用变化对气温的影响
森林砍伐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地表反照 率增加,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进而影响气温。
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如从森林 变为农田或城市,也会影响地表
反照率和温度。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如耕作、灌溉等也会影 响地表反照率和温度,进而影响
气温。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中建筑物、道路和工业设施 等吸收和重新辐射热量,使城市 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农村地区,
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温度逆增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的改变 导致地表反照率发生变化,进而影 响气温。
气候变化适应性
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 ,采取措施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提高城市气候变化适应性。
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考点10大气受热过程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考点。

在这个考点中,我们需要了解大气受热的原因、方式和影响等内容。

本文将以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为背景,对大气受热过程和气温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

首先,大气受热过程是指太阳辐射能量照射到地球上,地球表面吸收和散发能量,形成热平衡的过程。

在太阳辐射能量照射到地球上之前,大部分能量被大气层吸收和散射,约有50%的能量到达地表。

而地表则对太阳辐射能进行三种不同的过程:辐射、传导和对流。

传导是指地表通过物质的直接接触来传递热能的过程。

这种过程特别适用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传热。

例如,地球表面的高温会通过陆地、海洋等物质形成的热传导路径向下传递热能。

然而,大气层通过传导现象接收到的能量非常有限,通常只占总能量的几个百分点。

对流是指大气层中物质的垂直流动,将能量从地表向上输送并将其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

对流是因为热的浮力效应而产生的,从而造成气体的运动。

其中,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循环,使得能量在大气中形成垂直传递。

上述三种方式中,辐射是最主要的能量传递方式。

地面接收到辐射能后,会放出长波辐射,即地面红外辐射。

而大气层则对这些红外辐射具有吸收和散射作用。

大气层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吸收地面辐射,将能量重新辐射到大气中。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使得地表的热能难以散发到太空中,导致地表温度升高。

地表温度的高低对气温具有直接影响。

太阳短波辐射射入地表后,地表会散发出长波辐射。

地表的温度越高,散发的长波辐射越多,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的热量也越多,从而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由于全球范围内的大气层成分和结构各不相同,所以地球不同地方的气温差异也较大。

总结一下,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短波辐射能量照射到地球上,地表对能量进行吸收和散发的过程。

辐射、传导和对流是能量传递的主要方式,其中辐射是最主要的方式。

地表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气温,地面辐射能量难以散发到太空中造成温室效应,使得地表温度升高。

(完整版)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完整版)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

精心整理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一、准备知识1.大气的垂直分层臭氧层能过滤大部分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的紫外线,仅剩下少量的紫外线到达地表固体杂质很少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注:干洁空气比例基本不变;水汽一般夏季>冬季,低纬>高纬;固体杂质陆>海、城市>乡村、早晨和夜间>午后、冬季>夏季3.(1)宇宙中的物体都在不断向外辐射能量,同时也在不断接受外界辐射的能量(温度高的物体主要表现为向外辐射,温度低的物体主要表现为接收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能力越强。

(2)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相对性(见课本P28注释)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一)大气受热过程三个环节AA.太阳辐射穿过厚厚大气(1)投射的纬度和季节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时间,决定了获得能量的基本格局。

(2)大气的削弱作用太阳辐射在大气上界辐射最强,穿过大气就会被削弱。

削弱三种方式①反射:参与的大气成分:云层和较大尘埃。

特点:云层愈厚,云量愈多,反射作用愈强;例:多云。

无选择性。

②散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和较小尘埃特点:一部分太阳辐射改变方向,无法到达地面。

有选择性。

③吸收。

参与的大气成分:臭氧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越大经过的路径越短被太阳削弱的越少,且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太阳辐射量大。

②天气和气候(如阴雨天气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③地形地势(地势高比同纬度昼长,太阳辐射经过的路径短且空气稀薄被大气削弱的少)④人为因素(如CO2氟氯烃排放、大气污染等)B.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增强,地面以长波辐10—C.中的水汽和CO2的含量有关。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1.有关概念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冷热程度)的数值度量,一天观测3~4次(8、14、20、2点)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2.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①据右图分析气温日变化过程,思考一日中最高气温14时能否推前或延后,请分别举例说明。

高三地理微专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高三地理微专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一)从地气系统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2.下垫面 (1)反射率:反射率大,吸热少。(冰雪>裸地>草地>林地 >湿地、水域) (2)比热容:比热容大,吸热慢,白天气温低。(水域>砂石)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一)从地气系统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3.大气保温作用。 (1)天气状况:阴天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晴天晚上 气温低。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
收缩,)危害路基;(4分)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
甲 安多
0
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冻结,影
响路基稳定性。(4分)
拉萨
a
b
(2015•全国卷Ⅰ)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
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 –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2.冷空气影响:冷锋、寒潮过境,气温降低。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二)与外界热量交换
3.地形阻挡: ①阻挡暖空气:使气温降低; ②阻挡冷空气:使气温升高。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三)人类活动 1.全球性:全球气候变暖 2.区域性:城市热岛效应
图10为1959-2009年秦岭山地1月0℃等温线位置变化图。完成4~5题。
一、气温的日变化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 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 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 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高三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高三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附带气温的描述和影响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一、大气分层名称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高度0—12km12—50km50km以上气流状况上升和下沉平流现象天气现象飞机航天器1、两个来源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

2、两大过程地面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3、两大作用削弱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保温作用:C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特别提醒: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

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三、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气体(CO₂、甲烷等)→排放增多→吸收地面辐射增多→气温升高→全球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采用塑料大棚发展反季节农业,利用玻璃温室育苗等。

塑料薄膜、玻璃能使太阳短波辐射透射进入棚内或室内,而地面长波辐射却不能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把热量传递出去,从而使热量保留在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内。

②人造烟雾、浇水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浇水可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水的比热容大,浇水可减小地表温度下降的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高海拔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较为干旱→晴天多、阴雨天气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3、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主要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去分析。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C.西南方 D.西北方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

202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大气的受热过程

微专题1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典题精练】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据此完成1~2题。

1.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 )A.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下图是嫦娥五号探测器预定轨道所在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变化曲线,图示正确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4.地球大气层,一般随高度增加( )A.气温降低B.气压升高C.密度减小D.湿度增大5.北京飞往美国华盛顿的飞机,升空20分钟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 )A.迅速进行迫降B.不断降低飞行高度C.保持原有高度D.升至万米以上高空6.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B.夏季的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D.日出前的黎明天空明亮7.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B.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D.大气热容量大,不易降温8.由于大气的热力作用()①霜冻多出现在晚秋多云的夜晚②夏季多云的夜晚,气温比晴天低③产生的温室效应,影响人类的生存④“高处不胜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就此观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2020·山东省临沂一中月考)近些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

山谷风的形成
白天,山坡上的暖空气上升并在山顶附近聚集形成高压区,而谷底的冷空气则沿山坡下 滑并在谷底附近聚集形成低压区。这种压力差异导致空气在山谷内产生流动,形成山谷 风。夜间则相反,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至谷底形成高压区,而谷底的暖空气上升
并在山顶附近聚集形成低压区。
04
天气系统类型与特点
锋面系统类型及天气特点
地面辐射原理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 递能量,称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 接热源。
地表温度
地表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强。
地表性质
不同性质的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 同,从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如沙漠地区地表反 射率高,地面辐射弱。
太阳辐射与地面辐射关系
02
01
等压面的判读
等压面向上凸出的地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下凹陷的地方为低压区。在近地面,气温高处 等压面向下凹陷,气温低处等压面向上凸出。
易错易混点辨析澄清
大气逆辐射与温室效应
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方向始终与地面辐射相反,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能 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温暖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03
太阳辐射是地面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 能量,形成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对大气温度产生重 要影响。
案例分析: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原理
城市中的建筑、道路等大量吸收太阳辐射能,并 通过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由于城市地 表性质改变,反射率降低,吸收率增加,使得城 市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乡村地区,形成城市热岛 效应。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主题5 气温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地球上的大气+主题5 气温

℃)。据此完成1~3题。
1.丙城市为
√ A.广州 B.武汉
C.北京 D.哈尔滨
城市
甲乙丙丁
气温年较差 14.9 30.7 26.2 42.4
123456
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属于季 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因此四城市夏季温度较高;但冬季太阳直 射点位于南半球,因此纬度越低,冬季气温越高,气温年温差越小; 纬度越高,冬季气温越低,气温年温差越大。结合四城市纬度位置, 甲、乙、丙、丁分别为广州、北京、武汉、哈尔滨,选B。
云稳定 不动
12345
下图示意塔克拉玛干沙漠2010年9月~2011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0.5 m
和2.0 m高度之间逆温逆湿特征(注:逆湿就是下湿上干的现象。温度差
为2.0 m高处的温度与0.5 m高处的温度的差值,湿度差为2.0 m高处的相
纬度/天气/下垫面
大陆:最高7月,最低1月 海洋:最高8月,最低2月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高纬度﹥低纬度 内陆﹥沿海 平原﹥高原
纬度/天气/下垫面
气温差异的分析技巧
纬度(仅考虑太 阳高度角变化)
天气状况
低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光合作用旺盛
白天晴天,晚上晴天时,日温差最大 带来营养物白质天阴天,晚上阴天时,日温差最小
【分析角度】△T年=T夏—T冬; △T年为什么大→T夏季更高、T冬季更低
日变化
气温 时间变化
太阳直射点移动 大气受热特点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年变化
特点 规律 影响因素
特点 规律 影响因素
最高值:14点左右 最低值:日出前后
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低纬度﹥高纬度 晴天﹥阴天 高原﹥平原 山谷﹥平地﹥山顶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2020 地理 二轮复习 微专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气温【知识精讲】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环节,如下图所示: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分析(1)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低纬度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

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

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气温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和排放温室气体、废热等影响气温。

3.等温线弯曲与闭合的成因分析(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②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③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

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2)等温线闭合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①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②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典例】(2017·全国文综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下列时刻中,最有可能出现该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是 A.6时 B.9时 C.12时 D. 14时
读图技巧
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影响因素(三平行)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 不同。 ③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
为辐射逆温。读图24,回答3~4题。
3.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在正午前 可形成,并持续到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 前。c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4.逆温的影响有( B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的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 (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 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8 分)
课堂练习 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
遥知低兄弟值登高处出,遍现插茱在萸少一日人。出(《九前月九后日忆山。东兄图弟》示) 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 【教学课时】2课时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参1.体考式答驱案动(对文体(、格式3的)规定大。如气20稳15年定全国也卷要有求写一成书定信体好的任处务指,令)如稳定无风可减少沙
(2)序数纪日法
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 2.逆温及其影响
主干精讲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大气受热过程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大气受热过程
专题二 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 CO2 、 水 汽 等 吸 收 红 外 线 ; 可见光很少被吸收。
散射(选择性): 粒径小的物质散射能力更强,
粒径大的物质散射不具有选择性。
(3)人造烟雾、浇水防冻。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地区常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减轻农作物 的冻害程度; 浇水可加大土壤的比热容,减小降温幅度,减轻冻害;
通过释放水的潜热提高气温; 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 水汽凝结释放热量。 (4)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轻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 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例题:(2020·全国文综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 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 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5~7题。
6.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5.影响该地贴地逆温发生频率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势起伏
B.植被差异
√C.昼夜长短
D.人类活动
冬季夜晚时间长,地面辐射冷却强,逆温发生频率高
例题:贴地逆温是指起始高度为0 m (地面)的逆温,悬浮逆温是指起始高度在离地
面一定高度位置的逆温。下图为“青海格尔木地区2015~2017年贴逆温发生频率 的月变化图”。读图,完成4~6题。
①大气中的CO2、水汽等吸收地面辐射 (长波的红外线),避免了地面辐射大量 散失到宇宙空间; ②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 给地面,弥补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高三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共22张PPT)

高三二轮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共22张PPT)

【课堂探究】 大气的受热过程 重难点:
大气对太阳辐
射削弱作用包
100
括臭氧吸收紫 34
外线、云层的
19
反射、空气的
散射等。
23
47
60
6
114
10
106
120
影响大气保温效果 的关键因素: 水汽和CO2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获得热量愈少,气温 降低。一般情况,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C。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逆温
1、概念: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随海拔的增加 气温的降低速率小于每千米6℃。
2、分类:
类型
发生的条件
出现的地区
辐射 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 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气层气温迅 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慢
中高纬度这种逆 温黎明前最强
平流 逆温
①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 分②析位攀于枝花河1流月〔份金平均沙气江温〕较谷高地的,原山因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
程中增温。 ③盆地地形,热量不容易扩散。
【即时训练2】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 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 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 均结果。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3、影响
有利方 面
不利方 面
①逆温的出现阻碍了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 沙尘暴的发生。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③逆温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可当成一种气候 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 逆温从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 地提高了谷地在冬季的温度,多年生果树越冬 可以免受冻害等。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8.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18.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4)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 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 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
三、影响气温的因素
到达地面太阳 太阳高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气温高
辐射
地势高低: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强,白天气温高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特点:有选择性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短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宇

空 波间辐射
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地面 吸收
地面长 大波气辐上射界
大气逆 辐射
大气 吸收
大气的削弱作用: 反射 吸收 散射源自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
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云层越厚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⑵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55km的高空): ①气温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靠臭氧吸收紫外线增温)②平流运 动(上热下冷,大气稳定,天气晴朗,利于航空飞行) ③在距地面15-35千米处有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线
⑶高层大气(平流层顶以上大气)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②电离层(60500km的高空),反射无线电短波。
逆温
1.定义: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或海拔每上升 100米,气温下降小于0.6℃。2.分类
① 辐射逆温: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近 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小。这种逆温在黎明前 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这种逆温在中高纬地区大陆上都 能发生,特别是在沙漠地区经常出现 ② 地形逆温: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 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气抬挤上升, 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③平流逆温:暖空气移动到冷的地面之上,主要出现在中纬度 沿海地区,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差决定。 温差大,逆温越强。 ④锋面逆温:冷暖气团相遇出现在锋面的位置

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高频考点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二高频考点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使地面温度升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减少地面接 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大气逆辐射,将热量 返还给地面,使地面
温度保持稳定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使地球表面温度 适宜,为生命活动提 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大气受热过程对气温的影响
气温变化:昼夜温差、季节 变化、地理位置差异
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全球气温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沿海地区气温高 于内陆地区
影响因素:纬度、海拔、地形、 海洋、大气压力、太阳辐射、 人类活动等
气温的变化:季节变化、昼夜 变化、年际变化等
气温的分布规律:低纬度 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 气温低;沿海地区气温高 ,内陆地区气温低;海拔 越高,气温越低;地形复 杂的地区气温差异大,地 形简单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
4
气温的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
气温的季节变化与影响因素
季节变化:气温随季节变化而 变化,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 低
影响因素:纬度、海拔、地形、 海陆位置、洋流、大气压力等
气温的日变化:气温在一天中 随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变化,白 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
气温的年变化:气温在一年中 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 高,冬季气温低
20XX
THANK YOU
汇报人:
气温的空间分布 :低纬度地区气 温较高,高纬度 地区气温较低
气温的变化趋势 :全球气温呈上 升趋势,极端天 气事件增多
气温的垂直变化与水平变化
气温的水平变化:随着纬度 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气温的日变化:白天气温较 高,夜晚气温较低
气温的垂直变化:随着海拔 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气温的季节变化:夏季气温 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真题回顾 逆温及其影响
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 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这种 现象称为辐射逆温。读图2­4,回答3~4题。
3.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在正 午前可形成,并持续到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 在黎明以前。c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 ) A.上午 B.正午 C.傍晚 D.凌晨 4.逆温的影响有( B ) 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②利于雾的形成 ③抑制沙尘暴的 发生 ④减轻山区农作物的冻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
(4)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地形(凸高为山 )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该处气温偏低,地貌类型是山 地。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该处气温偏高,地貌类型是谷
地(或冷空气影响的背风坡,如冬季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气温
偏高)。
③陆地上等温线是闭合状态:线内温度高 (无论冬夏季 )→盆
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特征,并 简述原因。(12分)
(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湖面海拔约3800米) 海拔高(2分),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2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 分),因为海拔高(2分),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2分)。
(2017四川联测促改1)14.(1)我国某区域气温年较差等值 线(单位:℃)分布图。 简述图示区域沿北纬28°纬线气温年较差变化特点,并分析影 响西部年较差大小的原因。(12分)
命题角度2
降水差异及成因分析
2.[2016· 天津文综,13(2),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赤道低压带 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
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
部分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 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吸收、反射、散射
2、夜晚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削 弱作用
大气的保 温作用
1.(2015· 广东文综 ) 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 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D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2)分析圭亚那北部沿海地区一年中出现两个雨季的原因。
(1)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主要 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形成雨 季(2分); 11月至次年1月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此时北部沿海地区 受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以及地形对气流抬升的影响,形成 丰富的降水(2分)。
1.降水多少的成因分析
多雨

② ③
少雨
气流上升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
气流下沉
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

低压槽控制

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
地形迎风坡
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背风坡

⑦ ⑧
迎岸风
暖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
离岸风
寒流沿岸 冬季风影响
2. 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 方法 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 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 题目时可根据两地距离分析降水差异。 (1)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 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 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 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 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 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 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命题角度1
降水成因分析
(2013· 新课标Ⅰ)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
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
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第1题。
1.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解析
)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
本题考查导致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调
29°
图7
读图技巧 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影响因素(三平行)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
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
不同。
③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
(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季节(点北陆北) 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 →1 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南 半球为夏季。 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弯曲 →7 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 半球为冬季。 即“一陆南,七陆北”,海洋上与陆地相反,其影响因 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命题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的产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 生 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风的成因 在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 动
大 气 的 运 动
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三圈环流(低、中、高纬度)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
1月、7月世界气压分布图 季风环流的概念和成因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3.逆温及其影响
(1)逆温是白天地面受日照而升温时,近地面温度随 之升高;夜晚地面向外辐射而冷却,使得近地面空气的 温度自下而上逐渐升高,出现对流层下冷上热的现象, 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几种形 式。辐射逆温较为常见,无论其形成还是结束都是从近 地面开始的。 (2)无论哪种形式的逆温,都不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 (3)大气稳定也有一定好处,如稳定无风可减少沙 尘暴,在高空有利于飞行。
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判断
(1)根据曲线弯曲方向判断气温高低。通常用的方 法是加一条水平的辅助线,观察海洋和陆地哪边气 温高。例如图1一20中一月份北半球部分就可以判 断出,空白部分的气温高于阴影部分。
·
A · B ·
C ·
D ·
(3)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洋流 海洋上只要发生等温线弯曲,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且
110° 115°
M
R 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化特点:气温年较差自西向 东递增(2分);气温年较差 变化梯度西部大于东部(2 分); 原因:西部位于云贵高原,海 拔较高(2分),夏季气温低 于同纬度地区(2分);冬季 (因北部山地阻挡)受冬季风 影响较小(2分),气温高于 25° 同纬度地区(2分);因此, 气温年较差较小。
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5°N 由西向东经过亚欧大陆和北美
洲等地,但亚欧大陆上的高原荒漠出现在距海较远的地区,
可以排除,故该区域位于北美洲;图中西部地区植被覆盖 较好,且地形以山地为主,可推断出西坡为迎风坡;而图 中东部地区位于背风坡,受西部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少, 为荒漠区。 答案 B
2.该区域夏季降水量与冬季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坡 D B. 寒流流经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西风偏弱
地(或城市热岛 );线内温度低→山地;闭合等温线内气温的 高低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
等温线规律: 1、 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北半球; 数值自北向南递减——南半球 2、 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温差)小。 3、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 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 疏; 4、同一区域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 线稀疏。
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日变化 (日较差)
●年变化 (年较差) 纬度、海陆、天气、地形、植被、海拔
●海洋性气候日、年变化均小于大陆性气候 ●高原地区“一年无四季,一天见四季”
36.(1)D湖泊(图a)的湖面海拔约3800米,降水资 料如图b所示。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
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1.最常见:高和低 其 他:冬季(温和、低温、寒冷) 夏季(高温、炎热、凉爽)
2.成因分析
★纬度 ★下垫面 (海陆、地形、地势、洋流)
★大气环流★其他
气温
(一)概念 (二)定量高低特点 (三)定性变化特点(时空) 1.时间上 ●日变化 (日较差) 纬度、海陆、天气、季节、植被、海拔 ●年变化 (年较差)
2.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3.影响降水的各种因素 (1) 大气环流:空气的上升与下降,上升气流多 雨、下降气流少雨。 (2) 风向:从海上吹来,多雨;从陆地上吹来, 少雨。 (3) 地形:干旱地区高山相对降水较多,形成雨 岛;干旱地区的盆地内部降水较少。暖湿气流 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 纬度: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 如西风带 ) 多雨, 由高纬流向低纬(如信风、极地东风)少雨。 (6)地表状况:水库、湖泊和森林有增湿作用。 (7)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加降水。 反之
西班牙的耶罗岛(如图)地形崎岖,全年温和,多地形雨 。读图完成3~4题。 B 3.造成耶罗岛多地形雨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下垫面 ④洋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耶罗岛全年温和、气候并不炎热的重要原因是 A A.受洋流影响 B.受副高影响 C.受信风影响, D.受纬度影响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大气受热过程 热 力 环 流 大 气 运 动 气候 天 气 系 统
简 单 形式
全球性表现 三 圈 环 流
高、低压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