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全套课件(精品)
教育心理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心理咨询方法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的心理咨询方法 和技术,如倾听、共情、引导等,有助于 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心理干预措施
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可以提 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如认知重构、情
绪调节、行为训练等。
预防措施推广
教育心理学强调预防重于治疗,心理咨询 师可以通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 的心理素质和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家庭环境优化
教育心理学可以指导家长优化家庭环境,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亲子关系改善
教育心理学关注亲子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家长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 学的知识,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增强亲子间的信任和理解。
教育方式调整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 以满足孩子的不同需求。
社会性发展的理论与模型
01
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包括信任对不信任、自
主对羞怯和疑虑、主动对内疚等多个阶段。
0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社会性发展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儿童在社会互动中通过
同化和顺应等方式不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
03
社会文化理论
维果茨基等社会文化理论家认为,社会性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发展历程
从哲学心理学、科学心理学到教育 心理学的演变,以及教育心理学的 独立与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育评价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 现象。
任务
揭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供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和 实践指导。
教育心理学全套PPT课件

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知识普及、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等方面。
心理辅导方法
心理辅导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形式,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 性的指导。
05
个性发展与教育
个性概述及影响因素
个性的定义
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 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社会适应能力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适 应环境、应对挑战的能 力。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社 交技能、情绪管理能力 等。
实践应用
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 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 践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THANKS
感谢观看
指个体通过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等方式,实现自我成长 和发展的过程。
自我意识发展与自我教育
自我观察
通过观察自己的言行举 止,了解自己的优点和
不足。
自我反思
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 行深入思考,总结经验
教训。
自我评价
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和 表现,树立正确的自我
价值观。
自我调控
通过自我激励和自我约 束等方式,调节自己的
人际关系建立技巧
真诚、尊重、倾听、关注等。
人际关系维护技巧
沟通、理解、宽容、支持等。
合作竞争意识与能力培养
合作竞争意识定义
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合作与竞争关系的认知、情感和行 为倾向。
合作能力培养
学会分享、互助、协商和妥协等。
竞争能力培养
培养自信心、抗挫能力、创新思维和竞争意识等。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及实践应用
通过德育课程、校园文化等途 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观和人生观。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pptx

心智技能的培养
心智技能的培养方法主要有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 内化等。其中,原型定向是心智技能培养的起始环节, 通过让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原样,从而明确该做哪些动 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原型操作是心智技能培养的 关键环节,通过学生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进行实际 操作,从而形成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原型内化是 心智技能培养的高级阶段,通过学生将实践模式向头脑 内部转化,从而建立起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01 02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学习动机可以视为 学生在自我实现需要方面的追求。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认为,人具有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的两种成就 动机。学习动机可以视为学生在追求成功方面的驱动力。
创造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01
02
03
04
教育环境
提供宽松、自由、鼓励创新的 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望。
创新思维训练
通过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方 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实践锻炼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科 研、艺术创作等,提高学生的
实践能力。
跨学科学习
引导学生跨学科学习,拓宽知 识面和视野,为创新提供更多
技能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动作技能的培养
动作技能的培养方法主要有示范与讲解、练习、反馈 与矫正等。其中,示范与讲解是动作技能培养的首要 环节,通过准确的示范与讲解,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 动作表象和概念;练习是形成动作技能的基本途径, 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逐渐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技巧 ;反馈与矫正是提高动作技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及时 的反馈和矫正,使学生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动作。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兴趣的种类
兴趣的培养
通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参与实践 、体验成功等方式培养兴趣。同时, 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制学习。
根据内容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根据稳定性可分为短暂兴趣和稳定 兴趣。
2024/1/30
13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及激发策略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
动机和兴趣相互促进,共同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动机强的学生更容易对学习 内容产生兴趣,而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2024/1/30
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萌芽 到独立的发展历程,逐渐 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 研究领域。
研究趋势
当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 势包括认知心理学、建构 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的 融合与发展。
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 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 。
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大要素 ,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行为模式
。
人格特质
稳定性、独特性、整体性、社会 性。
2024/1/30
24
人格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幼儿期
形成主动性,培养 创造力。
学龄期
形成自我同一性, 培养角色认同。
婴儿期
建立基本信任感, 培养自主性。
2024/1/30
学龄前期
培养勤奋感,克服 自卑感。
效率。
2024/1/30
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改革提供了 心理学依据,有助于推动教育 改革的深入进行。
对个人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教育过 程中的心理发展,有助于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基础ppt课件

成就动机理论
认为个体在学习中追求成功和 避免失败的愿望是学习动机的
主要来源。
自我决定理论
强调个体的内在需求和兴趣对 学习动机的影响,认为自我实 现和成长是学习的重要动力。
人本主义理论
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和需 求,学习动机来自于个体对自
我实现的追求。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
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01
02
03
记忆法
利用各种记忆技巧,如联 想记忆、重复记忆类、归纳, 形成有逻辑的结构,便于 理解和记忆。
深度加工
对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分 析,与已有知识进行关联, 促进长期记忆的形成。
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相似情境迁移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相似 的情境中,如将数学公
教育心理学基础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 • 学习策略 • 知识的学习与迁移 •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研究教育环境中人类学习 和教育行为的心理学规律。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学习 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动 机过程、社会过程等,以及个体 差异和特殊教育问题。
环境中的问题,并注重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同时,教育心理学的应用范
围也更加广泛,涉及到各个年龄段的教育领域。
02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环境决定论,强调外部刺激和反应的重要 性。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 之间的联结,环境刺激引发行为反应,而 强化是学习的关键要素。
代表人物
教育心理学 重点PPT整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一、教育心理学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
关键词:学与教的规律主要是学的规律心理规律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规律。
关于教育心理学对象的种种表述。
(二)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分野二、教育心理学内容与体系(一)主要内容各类教科书中比较一致的内容有:1.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心理学);2.认知领域学习心理;3.运动技能领域学习心理;4.品德心理;5.学习的测量与评价;6.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向。
关于在教育心理学中应否列入教师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还存在不同意见。
(二)教材的编排1.一般规律—特殊规律2.学习过程—学习条件(1)学习过程:一般学习过程;各个领域的学习过程(概念与规则学习的过程;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学习的过程;运动技能的学习的过程;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2)学习条件:内部条件(认知条件与非认知条件);外部条件(教学媒体、课堂里的社会心理因素、教师的特征等)。
三、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一)中国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二)西方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877年俄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卡普捷烈夫(П.Ф. Каптерев)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化运动:(1)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2)赫尔巴特: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付诸实现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作为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1920’s之前):行为主义vs格式塔2.发展时期(-1950’s末):扩充了研究内容;学科心理学迅速发展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出现了折衷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3、成熟时期(1960’s-1970’s末):内容日趋集中;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重视为学校教育服务;比较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关注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标志:1879年,冯特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学实验室,从此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 二、心理学的现在
❖ 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产生了许多分支学科, 形成了庞大的学科体系。
❖ 三、心理学的未来 .
9
❖ 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及学科性质
❖ (一)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与访谈 法)、实验法(自然实验或现场实验、实验室实 验)、个案研究法
❖ 5、奥地利 弗洛伊德 意识、潜意识
❖ 《梦的解析》人的原始. 冲动 各种本能
5
❖ 20世纪50年代以后,各学派对心理学研 究对象的看法趋于折衷,认为:作为心 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是 一种具有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功 能的动力系统。既研究心理(个体心理 与社会心理)和行为(个体心理和个体 行为),也研究意识和潜意识(个体)
.
13
第一节 心理活动的器官
❖ 一、 18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心理活动是心脏活动的产物。 ❖ 二、18世纪以后,人们逐步认识到: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 三、从心脏—脑的认识转化: ❖ 1、源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现象的思考:睡眠、醉酒、药物麻醉、脑受伤
时,心脏活动正常但心理异常。 ❖ 2、生理解剖学的发展,特别是临床医学的发现,促进了人们对脑功能
出现N元(细胞),进而出现NS 网状NS:N冲动在网内传播,但N元间无突触连接,
无N结,无中枢,故兴奋向任何地方传导。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P41) (1)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感觉,从环节动物开始?
.
15
2、NS的进化与心理的产生发展
❖ 环节动物、节肢动物:链状、节状NS,神经节、神 经索(神经细胞聚集一起形成的小团)
教育心理学()精品PPT课件

• 7)实施干预,照制定的计划开展教学
• 8)解释研究的效果,对活动进行评价。
29.11.2020
8
• (四)、问卷法
• 1、定义:指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学习行为规律 的一种方法。目前是学习行为研究中一种非常常 见的方法。问卷法与结构访谈法非常相似。不同 之外是前者主要以纸笔的形式出现,后者以问答 方式出现。
❖
启示: 调整心态,安排好学习时间
29.11.2020
17
2、突触机制: 导致突触结构发生变化 学习科学的新进展
脑科学在学习中应用的成功案例
❖ 神经细胞与脑发育 启示: ▪ 学习的最佳时期
29.11.2020
18
4、皮层基础 时间
逻辑记忆 言语
数字计算
排列 分类 逻辑分析
书写
胼 胝 体
空间 形象记忆 知觉 情感 身体协调 视知觉 图形知觉 美术 音乐节奏 舞蹈 想象
29.11.2020
2
(二)实验法
• 1、实验法 • 2、实验法的种类 • (1)、实验室实验法(2)、自然实验法 • (3)、实验法的基本步骤 • A、设置实验组与控制组 • B、进行实验 • C、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D、得出结论 • (4)实验法的优点与不足
29.11.2020
3
• (三)观察法 • 1、观察法定义 • 2、观察法的基本步骤 • (1)确定观察目的 • (2)制定观察计划 • (3)进行观察 • (4)记录观察结果 • (5)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6)得出结果
2、问卷的种类:开放型问卷;封闭型问卷;混 合型问卷
3、问卷设计的过程
29.11.2020
9
• 设计一份良好的问卷是问卷法的关键。步骤如下: • A.根据相关理论和研究,设计问卷初稿; • B.试测; • C.对试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 D.形成正式调查问卷。
教育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显著差异)
各组成绩 教 学
测验
等 第 学习训练 课题A 课题B 课题C 课
题的速度
第一
第二 第三
9第四
规则一 例子组 例子组 例子一 规则组 控制组
规则一 例子组 控制组 例子一 规则组 例子组
例子组 例子一 规则组 控制组 规则一 例子组
例子组 例子一 规则组 控制组 规则一 例子组
• 四、学习迁移现象的理论解释
5
• 根据前后学习的难度差异,可以以把迁移分 为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两类。难易不同的两 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叫垂直迁移。垂直 迁移又分为由下而上的迁移和由上而下的迁 移。由上而下的迁移也叫原则迁移,指较复 杂的学习对较简单学习的影响。
• 难易相同的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水平 迁移。因为两种学习均属同一难易层次,所 以其影响作水平方向进行。
2
• 一、什么是学习迁移
– 迁移一词最初来源于桑代克。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 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而,也表现在学习 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学习迁移表现最为人们熟知的是在知识和技能的相互 影响方面。
与知识和技能的迁移相比,学习态度的迁移易被忽视 。
学习方法的迁移主要表现在从事某种学习时所用的方 法,一经养成习惯,以后此种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的
• 上面讲的是顺向迁移的测量。若要测量逆向迁移, 可以让两组先学习课题A,然后实验组学习课题B,控 制组不学习或从事与课题B无关的活动以防止被试复 习。最后两组均测验课题A。如果两组成绩出现了显 著差异,这一差异可归因于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 响。
8
表4-2格思里的实验结果(注:括号内的各组成绩没有
从形式训练的观点来看,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
教育心理学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0 岁 1岁
3岁 6、7 岁 11、12岁 14、15岁 25岁
65岁 以后
乳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少年期 青年期 成年期 老年期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的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 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阻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 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教学过程指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 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是教师以学生和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 象,对学生和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 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 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的准备 (二)关于关键期
一 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 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基本特征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二 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 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 (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PPT

• 类型
1、名称或标记。例如外语单词。 2、事实。 3、有组织论述。
• 表征
心理学家一般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 、图式、表象为表征。
• 教学策略
动机激发策略 、注意策略 、精加工策略 组织者策略、认知结构优化策略
程序性知识
• 定义: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 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 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 ,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
4、产生式(Production)
产生式是一种以“如果/则”(if/then)形式编码的 “条件—行动” 规则(condition-action规则,简称 C-A规则)。
5.产生式系统
产生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当一个 产生式的活动为另一个产生式的运行创造了所需的条 件时,就组合成产生式系统。
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 1、两种知识的不同功能导致了不同的知识表 征形式
• 2、两种知识有着不同的类型划分 • 3、两种知识的习得过程及其条件不同
•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相似之处
尽管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 不同之处,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例 如,两者在人们长时记忆中的表征特征方面虽然完 全不同,但它们都对贮存在人脑中的知识和经验作 了同样经济的表征。并且,这种知识在有限的工作 记忆的容量中能够被灵活地使用。例如,在陈述性 知识当中,当以命题的形式保留了客观世界在意义 上的联系后,有可能使人在工作记忆中以当时想到 的为数有限的命题为线索,不时地从自己的长时记 忆网络中提取出与此相关的命题或观念,因此人们 由此及彼的联想当归之于这种观念网络化的形成。 同样,对于程序性知识而言,它通过自身的目的流 来流畅地控制人一连串举动,以减轻人的工作记忆 的负担。
《教育心理学》全套教学课件

影响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个体因 素等对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
品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01 02
品德教育原则
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 极因素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等。
品德教育方法
包括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等。
知识的分类
根据知识的性质和获取方式,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 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知识 ,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做事的步骤、方法和策略的知识。
知识的表征与存储
知识的表征
知识在大脑中是以某种形式和结构进 行表征的,如概念、命题、图式和表 象等。这些表征形式使得知识能够被 个体有效地理解和运用。
智力测验的种类
包括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 这些测验用于测量个体的 智力水平。
智力测验的实施
包括测验前的准备、测验 过程的控制和测验后的评 分等环节。
智力评价的方法
根据测验结果,可以采用 标准分数、百分等级等指 标对个体的智力水平进行 评价。
创造力的培养与开发
创造力的定义
创造力是指个体产生新颖、有价 值的思想、产品或解决方案的能
03
品德教育技巧
如倾听、理解、尊重、信任、鼓励等。
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品德不良的表现
如自私自利、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攻击性行为等。
品德不良的成因
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等。
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方法
如改变环境因素、提供心理支持、进行行为训练、引导自 我反思等。同时,需要注重个体差异和长期跟踪,确保矫 正效果和教育成果。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ppt课件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社会互动与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 的重要作用,认为语言和文化是认知 发展的重要媒介。
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教师或成人 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 助儿童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认知发 展。
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 儿童在成人或更有经验的同伴的帮助 下能够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
信息加工理论与认知发展
信息加工模型
信息加工理论将认知过程视为对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 和提取等加工过程,强调认知的主动性和策略性。
认知发展阶段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经历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不 同的信息加工能力和特点。
工作记忆与认知发展
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容量和加工 速度限制了个体的认知表现和发展水平。通过训练和提高 工作记忆能力,可以促进认知发展。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学 习方式,培养多元化学 习能力。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特殊儿童的表现:智力障碍、情感行为障碍、 学习障碍、自闭症等。
01
教育对策
02
04
注重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 辅导服务。
05
加强家校合作,为特殊儿童提供全方位的 教育支持和关爱。
针对特殊儿童的不同类型和程度,制定个 别化教育计划,提供特殊教育支持。
教育心理学完整版ppt 课件
目录
• 教育心理学概述 • 学习心理 • 认知发展 • 情感与动机 • 个体差异与教育 • 教师心理
01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 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
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提高记忆效果而采取的措施06
问题解决原理与过程
总结词
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通过一系列认知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的过程。问题解决原理包括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实施方案和评估结果等步骤。
详细描述
默里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成就需要、亲和需要和权力需要三种,成就需要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最佳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丰富教学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内在的逻辑性,同时也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保持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研究对象
发展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逐渐发展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涉及学习理论、教学心理、学科心理、差异心理、测量与评价等多个方面。
初创时期
20世纪初期,教育心理学开始从普通心理学中独立出来,主要研究学习心理和道德教育心理。
成熟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逐渐成熟,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应用等新领域。
总结词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
详细描述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记忆的过程,如重复朗读、划线等。精加工策略是指学习者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的策略,如类比、总结等。组织策略是指学习者将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提取的策略,如制作思维导图、概念图等。
教育心理学全套课件

学习策略指导
认知策略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获取、储存 、提取和使用信息,包括复述、
精加工和组织等策略。
元认知策略
帮助学生监控和管理自己的学习 过程,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等
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 学习资源,包括时间管理、学习 环境设置、努力管理和寻求他人
支持等策略。
考试焦虑缓解方法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作业难度,合理调整任务难度和要求,以保持 学生的适当动机水平。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及时、准确、具体地给予学生反馈信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和成果,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奖励或惩罚。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让学生认识到努力是成功的关 键因素,从而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情绪管理。
寻求支持
教师可以与同事、朋友 或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和压力,获得情感支持
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议。
放松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深呼吸、 冥想、瑜伽等放松训练 来缓解身心紧张和压力
。
健康生活方式
教师应保持规律的作息 、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 运动,以维护身心健康
。
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专业培训
实践锻炼
参加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 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育教 学能力。
发展历程
教育心理学在19世纪末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已能够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根据人的心理 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古希腊的苏 格拉底也提出“我不是给人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这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学习的定义
1.学习既是一种结果又是一种过程; 2.学习结果既可以是外显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3.学习所发生的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 4.主体的变化是后天习得的,即由他或她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学习是因经验而产生, 而由先天因素如成熟等以及酒精饮料或药物引起 的变化不是学习。
二、几个区别于学习的概念
建构主义
的学习观
1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3 第三节 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2 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
教育心理学
广义:研究教育实 践中各种心理与行 为规律的科学,既 包括学校教育心理 学,也包括家庭和 社会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导论
绪论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研究对象概学述习
学习的基 本理论
学习内容或结果
学习的条件 与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 的学习观
知 识 学 习
技 能 学 习
学 习 策 略
问题 解决 与创 造
态度 与品 德
学习 动机
学 习 迁 移
教师 教学 心理 心理
研究历史
认知主义 的学习观
人本主义
的学习观
第一节 学习的界定
广义
有机体经由练习或经验,在 知识、态度、行为或行为潜 能上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 界定
学生学习 以间接经验为主,在教师指导 的特点 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狭义
即学生的学习,指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有系统地掌握前人的 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 培养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第三节 如何研究教育心理学
1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3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发展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 际的原则
教育性原则
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A
B
纵向研究与横向 研究-动态研究
个案研究与成组研究
C 相关研究与因果研究
个案研究
是指对一个或少数几个被试进行的研究。
成组研究
是对一批被试进行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三)调查法 (五)测量法
(二)实验法
(四)个案法 (六)教育经验 总结法
第二章 学习的节 学习的分类 3 第三节 学习的过程 4 第四节 学习的策略
D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横向研究
是指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个体进行研究, 以及对研究者所关心的心理现象加以测量并进行 比较,最终获得这种心理现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 情况。省时省力、短时获得大量的数据,但属于 相关研究,不宜得出因果结论。
纵向研究
是指对同一个被试在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重复的 观察和测量,在连续性的资料中探求心理发展的 规律。控制性强,可进行因果研究,有助于细节 影响的获得,但是耗时耗力。
(3)维果斯基 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关键期 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 (1)认知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反对行为主义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强调认知结构。 (2)人本主义 代表人物:罗杰斯 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领域一切心 理与行为问题)
狭义:学校教育 情境中各种心理 与行为的科学。
(学生心理、教 师心理、教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一
二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学习心理研究
三
品德、自我意识与 群体心理的研究
四 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包括教育心理学涵义的界定、学科性质、内容体系的确定、研究 原则与方法等,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特征等,相关学科与教育心 理学的关系等问题。
1.学习与本能 2.学习与成熟 3.学习与成绩 4.行为的暂时变化与相对持久的变化 5.人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 (1)人类的学习借助语言和思维参与 (2)人类的学习是在时间和交往中进行的 (3)人类的学习是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动态研究(聚合交叉研究)
是指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设 计,通过对多个不同阶段组的追踪研究,使得横 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种设计的优点得以融合的研 究方法,结合了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点,但 规模较大,不宜开展。
跨文化研究
是指在同一项研究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被试 加以观察、测试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有利于 文化水平的共性与个性的建构,有利于人的心理 与文 化的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探讨“遗传与教养” 这样的心理学基本问题。
•(第一章)
•(二)学习心理研究
•对学生学习的基本问题的探讨;对知识、技能学习的阐述、对学 习迁移、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阐述;对学习动机与学习风格的研 究。
•(二——七章)
•(三)品德、自我意识与群体心理的研究 •品德;自我意识;群体心理 •(八、九章)
•(四)教师心理与教学心理研究 •(第十章)
(3)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 学的诞生;1913年扩充为三大卷,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 (学习三定律)、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个部分。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 (1)杜威 哲学基础:实用主义 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 教育的原则:做中学 (2)行为主义 对人的理解:生物学解释 教育的原则:强化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 一、初创时期 2 二、发展时期 3 三、成熟时期 4 四、深化拓展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868年,乌申斯基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 “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四、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教育心理学学派分歧缩小,各理论走向融合 (2)建构主义 理论基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历史理 论。 理论取向:认知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主义 学习观: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问题。 2、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强调学生的个体间差异和年龄差异。 4、关注对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并与脑科学相结合。 5、关注文化背景的差异。 6、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