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 考点1 考向1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考点四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一 考点四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学案

考点四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突破一了解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用。

②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③直行文稿引号改用双引号和单引号。

④此外还有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头括号“【】”。

⑤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⑥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

⑦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

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波浪线“”。

突破二用法相近的标点符号区分1.括号与破折号的异同二者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但又有区别:当解释说明内容比较重要,属于正文的一部分,对文章有较大影响,要读出来时,就应当在解释说明的内容的前后都用破折号(两个破折号的作用相当于括号),否则用括号。

如:(1)中年人读书学“术”,做事讨巧,难以凭信念——如果他原先有的话——拼命做去。

(2)拿一颗豆子(蚕豆、豌豆、黄豆都可以)来说吧……分析:(1)可以把注释的内容都读出来,而(2)不必读出来。

2.冒号与破折号的区别当后面的内容是分项列举时用冒号,是解释说明时用破折号。

如:几年来,她自学了以下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

分析:本句冒号以下的内容是分项列举,而不是解释说明,所以只能用冒号而不能用破折号。

3.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区别(1)一个远在异乡的人想起自己的家,就想起那景象:“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分析:括号里的话注释的仅仅是冒号后面的话,而不是整个句子的。

因此,这里的括号属于句内括号,应放在句号前、引号后。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分析:本句中的括号里的内容是注释诗句出处的,并且诗句又是独立的,故此括号为句外括号。

4.顿号与逗号用法的不同二者都可表示并列关系,但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较长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小说阅读考点综合提升练(一)散文化小说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二节小说阅读考点综合提升练(一)散文化小说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散文化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桑吉奈尔的灯塔[法]都德三年前的许多美妙的不眠之夜,我住在桑吉奈尔的灯塔上。

在那里,在科西嘉的海岸边,阿雅克修海湾的入口处。

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座荒野的红色岛屿,灯塔位于岛的一个尖角上,另一个尖角上有热那亚式古塔,古塔里住着一只鹰。

海水边有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弃的检疫站;然后便是沟壑,丛林,高大的岩石,几只野山羊,鬃毛在风中摇曳的科西嘉小马;在岛的高处,是灯塔房,海鸟在它四周盘旋,塔上的多面体大灯光芒四射……这便是桑吉奈尔岛。

三个守塔人,都是矮个子,胡子满腮,面孔棕褐色,皮肤皲裂,都穿着厚羊毛上衣,但神态和性情却不同。

他们都是善良、朴实、天真的人,对我这个客人殷勤备至!对他们来说,日子是那么漫长,回陆地时是那么快乐,在灯塔上三十天就可回陆地十天,这是规定;但到了冬天或气候恶劣时,就没规章可循了。

刮风起浪了,桑吉奈尔白浪滔天,守塔人两三个月被困在灯塔上,有时还会陷入更可怕的境况。

“先生,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吃晚饭时,老巴托利对我说道,“五年前,就在我们现在坐的桌子上……那个冬天的晚上,灯塔上只有我和谢戈……我们吃着晚餐,非常平静。

突然,我的伙伴停止吃东西,用奇怪的目光看了看我,然后‘扑通’一声倒在桌子上,手臂向前伸直,我摇着他:‘喂!谢戈,谢戈!’他死了!我是多么震惊啊。

我愣愣地,对着尸体发抖。

过了一阵,我突然想到‘灯塔!’我登上灯塔,把灯点亮。

夜幕降临……先生,那是怎样的夜晚啊!大海的声音跟平常不一样。

我每时每刻都好像听见有人在楼梯上喊我的名字。

天刚蒙蒙亮,我将死去的伙伴抱到他的床上,在他身上盖了一床被单,做完祈祷后,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可怜的老巴托利讲着,前额涌出冷汗。

以后,我们常一边晚餐,一边交谈,灯塔,大海,海滩,科西嘉海盗……之后,太阳平西,第一个值夜班人点亮小灯,带上烟斗,水壶,一部厚厚的红边的普鲁塔克写的《列传》,前往塔的高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版文档:第一部分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版文档:第一部分 专题一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一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眼观六路,规避陷阱全国卷词语考查重点固定、突出:常见成语的辨析和使用。

成语题是必考题目,但从历年高考看,命题人有意变换考查的是形式,但不变的是考点。

但2016年增添了对虚词(重点为关联词语)的考查,这一点需要关注。

因此在本专题也进行了虚词的复习与训练。

一、正确使用成语1.(2017·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整顿力量准备再干。

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矛盾。

②意味深长: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符合语境。

③层出不穷:不断出现,没有穷尽。

符合语境。

④守正不阿:形容人公正不徇私情。

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为人处事公正。

⑤踌躇满志:形容心满意足,从容自得。

不符合很多城市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语境。

⑥万无一失:形容有绝对把握,绝对不出差错。

符合语境。

答案 B2.(2017·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专题01+语言策略与技能-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

专题01+语言策略与技能-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讲课堂

考查点
年份
卷别
18
19
20
21
22
新高考Ⅰ卷 成语填空 句式变换 修辞手法 词义辨析 语句补写 2022
新高考Ⅱ卷 成语填空 修改病句 赏析词语 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
新高考Ⅰ卷 成语辨析 病句辨析 修辞手法 语句复位 语句补写 2021
新高考Ⅱ卷 成语辨析 语句复位 病句辨析 语句补写 句式变换
新高考Ⅰ卷 标点符号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修改病句 压缩语段 2020
第一部分 专题一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启航—— 第1讲 知要求、明考情、寻方向
考查要求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语言策略与技能侧重于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即 基于具体的语言情境,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目的,进行准确、连贯、得 体表达的能力。高考对语言策略与技能的具体要求:“熟悉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中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 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 段;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 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高考评价体系》)
新高考Ⅱ卷 词语运用 语句复位 修辞手法 修改病句 压缩语段
考情预览
统观近3年的新高考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素养立意更明显。新高考“素养先导”的命题原则更加明显, 选材均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明确的育人功能。 2.语言基础是重点。尽管命题形式不断变化,但词语、病句、 语言表达的连贯可谓是高考语文试卷中永久飘扬的“旗帜”。语 句补写是近年来的常考热点,2022年题型明显改变的前提下,这 个题型依然没变。
答案详解
20.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 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 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 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 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强调 各种失败虽然给航天领域的研发带来的危害损失巨大,但是都无法摧毁奕 恩杰百折不挠的科研决心,反而使他更充满了斗志,反衬出奕恩杰科研决 心之坚定。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 要了解修辞手法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种 这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 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一一整理出来。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词语含义用法辨析考点解析(课件)

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词语含义用法辨析考点解析(课件)

• 二.题干解析 • 下列句子中的“××”和文中画横线(或加点)处的“××”,含义(用法 /含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比较点:含义、用法或含义和用法 • 三.解题方法 • 1.掌握多义词的义项,能结合语境巧妙分析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等。 • 2.掌握词性,从语境的结构中分析词语的词性,一般词性不同,用法不同, 意义也不同。 • 3.比较语境,分析结构。确定成分,明确用法和意义。 • 4.比较语境,确定语义的范围和对象,弄清特指和泛指。
• 2.引申义 • 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 • a.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深”:深奥。 •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深”深入。 • c.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深”:深刻。 • d.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深”:(感情)厚,(关系)密 切。 • e.夜已经很深了。“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2023新高考Ⅱ卷20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 扰也很容易,只需戴上耳机。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 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 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应该把握什么“度”呢?医学研究告诉 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 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 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 实上,过度使用耳机的危害,还可能逐渐升级。 1.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答案】B

备战2022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 高三总复习

备战2022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  高三总复习

备战2022年浙江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语言高三总复习备战2022年浙江新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4诗歌鉴赏之语言【考点详解】赏析诗歌语言包括炼字、诗歌的风格和综合赏析诗句等内容,是诗歌考核的一个难点,应该重视。

考向一炼字【典例引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1.赏析诗中“清”字的妙用。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名师点睛】炼字一般是要求分析“诗眼”,诗歌的“诗眼”即为诗歌的关键所在,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炼字有两种类型:统摄全篇,或者一字传神。

统摄全篇型,要结合全诗,逐联(句)解说诗眼的体现,诗句解说要扣紧诗眼。

充分体现诗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

一字传神型,则重在透过诗眼,分析诗歌旨意,传达作者情感。

字句的解说要具体,要联系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作者情感等方面加以理解。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可按以下步骤操作: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释含义)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第三步分析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情与景的关系,及写景方法)(明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考向二语言风格【典例引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 考点4 标点符号与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1板块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1 考点4 标点符号与

|解题示例| 【例 6】 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的括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在能看见东西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在森林里作一次长时间的漫步,让自己的眼睛陶 醉在自然界的美色里,在这有限的几小时内我要如醉如痴地欣赏那永远向有视力的人敞 开的壮丽奇景。结束短暂的森林之旅,回来的路上可能经过一个农场,这样我便能看到 耐心的马匹犁田的情景(或许我只能看到拖拉机了!)和那些以土地为生的人的宁静满足 的生活。
C.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一个“草木茂盛,多禽兽”(《汉 书·匈奴传》)的地方。
D.望帝死了之后,忽然化为杜鹃,到了春天,总要悲啼起来,使人听了心酸。据 说,杜鹃的啼声,是在说“不如归去”。
解析:选 A A 项与文段中的引号用法一致,表示着重指出。其余三项都表示直接 引用。
2.下列语句中的问号,与文段中的两处问号的用法,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一根网线、一个好的教育产品,就能实现学生与来自全国各地优质师资的实时互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加触手可及。如何结合教育技术推 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化?怎样处理好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进行因材施教?随着在线教育 行业的发展,挑战也接踵而至。 A.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变得异常丰富。这样的夜晚,同家人围 炉而坐,难道不是极大的乐事吗? B.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上仙界?我 不知道。
|解题示例| 【例 2】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针对现代都市文明来说,作为人类文化记忆的传统遗产,是旧有生活方式的智慧结 晶,是祖先留下的文化基因,我们需要保存住这些文化符号,以延续自己的民族血脉。 然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却又是消灭这些文化符号的罪魁祸首——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 发展悖论。 A.这边的事我早晚是要走的。——太太,说不定今天要辞掉我。 B.啊,我死了!——你倘有几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身旁吧! C.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D.——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某些歌剧中缺乏革命浪漫主义的具体表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讲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讲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讲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讲案)目标明讲1.能够准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掌握高考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考点详讲◇考点一:多音字字音【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煲汤(bāo)恫吓(dòng)脐带血(jì)整齐划一(huà) B.古刹(chà)衣钵(bō)挑大梁(tiǎo)言为心声(wèi) C.掣肘(chè)卤味(lǔ)处女座(chǔ)寅吃卯粮(yín) D.笃定(dǔ)痤疮(cuó)病恹恹(yāng)血气方刚(xuè) 2.【2015年高考重庆卷】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亲和力声名鹊起闹别(biè)扭称(chēng)心如意B.倒胃口皇天后土瞭(liǎo)望哨金蝉脱壳(qiào)C.哈蜜瓜明眸皓齿撑(chēng)场面姹(chà)紫嫣红D.敞篷车异彩纷呈差(chà)不多白雪皑皑(ái)【规律探秘】多音字是高考考查的重点,2016年高考,天津、山东、浙江、北京四个省市设字音考题,都涉及到了对多音字的考查,体现了如下命题规律:考查范围基本稳定,选材的重点是常见的双音节词和四字的成语,三字词语也会偶然出现;考查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题型一般是一道3分选择题,考查中出现单一字音考查、字音与字形综合考查、字音与文段阅读相结合综合考查三种形式;试题的设问形式多元化,有“读音都正确的一组”“字音字形都正确”等多种设问形式;字音的错误类型包括声母错、韵母错、标调错,其中,前两者是命题重点;遵循“只考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的原则,偏字、怪字、非多用字不会出题考查。

辨析并修改病句(四)成分残缺或赘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讲(全国通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四)成分残缺或赘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精讲(全国通用)
了,把她送回家休息,但苏醒后又偷偷上了大堤。【★ “谁”“把她送回家 休息”?主语应是“大家”,应加上;“谁”“苏醒”?主语应是“小李”, 即“她”,应加上。】
牛刀小试:
修改下面病句【2020全国卷Ⅰ,18.A】: 由于文人士大夫参与到印章的创作中,使这门从前主要由工匠传承
的技艺,增加了人文意味。 【答案】本句中的“由于……使……”,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以 把“由于”或“使”删掉一个。
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去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 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 “弥”就是更加,愈加,与“愈发”语义重复,删去“愈发”。】
牛刀小试:
修改下面病句: 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
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答案】本句 “高血压……中风”这些疾病,如有症状,就是“发作 ”了,所以不必再有“发作”,属于多余的谓语。
考向2.滥用介词
不该用介词的地方用介词就是滥用介词。滥用介词会使句子表意啰 唆或成分残缺。如:
被当选为人大代表。 【★ “当选”就是“被选上”,“被”多余。】
牛刀小试:
修改下面病句: 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
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答案】本句滥用介词导致成分残缺。应把“对”改为“把”。
(3)误把偏正短语中的修饰语理解为中心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市教委的表彰。【★ 此句的前一分
句主语是“成绩”,而后一分句把前一分句的主语误解为“学校”,错误地承 前省略了主语,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4)滥用省略,使分句中的主语残缺。如: 抢险突击队的小李,搁下刚满周岁的儿子,参加抗洪斗争,第二天就晕倒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202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全国通用)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讲】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03.1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教学目标明确考点要求,掌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方法技巧教学重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几种辨析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做题规律教学过程一考点概要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文字运用题的热点。

对词语的考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主要有两种常见题型:一种是根据语境辨析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填空(2022年新高考1卷题型);另一种是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选择题,历年常规题型)。

二题点讲解题点1从三个方面辨析近义词语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别,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二)从用法方面辨析(三)从感情色彩方面辨析(一)从词义方面辨析1.词义的轻重不同(详见课件)[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B)(1)在青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啧啧的事。

(2)在全球环境与气候合作中,中国是值得欧盟的实力伙伴,中欧应携手致力于全球可持续发展。

(3)这位著名导演运用美术中的色彩和构图,表现电影的气氛、意境和思想内涵。

A.称道信赖善于B.称奇信赖擅长C.称奇信任善于D.称道信任擅长小积累:词义前轻后重的近义词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担心—担忧研究—研讨损坏—破坏固执—顽固希望—期望—渴望轻视—蔑视—藐视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不同的实词有不同的侧重点,近义实词可根据意义侧重点的不同进行辨析。

(详见课件)[例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1)紫禁城建造之初,就对排水系统进行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2)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桓着一段古潭般的河湾。

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

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

(3)校长找到几名同学详细询问,才知道事情的。

原来这些书是一个书贩来推销的,开始同学们都不想买,可是这个书贩说他是大学生,要勤工俭学,大家才买的。

2024高考备考:语言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考点与真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2024高考备考:语言运用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考点与真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答案】 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能有可能保住 自己的视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句式杂糅或不合逻辑,“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最迟”后面必须跟确定的 数字,而不能是一个范围,因此可将“内”删掉; “并”表示并列关系,而前后句子是承接或者条件关系,把“并”改为“才”; 前面句子主语是“患者”,而“尽可能保住视力”的是医生,可将“尽可能” 改为“有可能”。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 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 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 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 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 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 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是搭配不当,“形成”与“听力下降”不搭配,可改为“导致暂时 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呢?答案就是,制订明确 具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例如, 你要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 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并且计划好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 告这三个小任务将来的完成时间,这样,你要完成的写一篇报告的大 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而小任务具有线索作用,更容易 让你产生行动的欲望,一旦开始行动,完成任务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
2024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语 言 运 用 : 辨析并修改病句
考点分析,真题剖析
目标定位
1.了解辨析并修改病句考点; 2.真题比较剖析命题特点。

考向01 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考向01 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解析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

考向01 词语、句子的含义及作用考点解读考点剖析:本考点主要考查根据文章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义及作用,这也是课标“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的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能结合文章的背景、内容和中心,结合上下文、上下句以及句子本身内在联系,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表层意思、深层含义、言外之义,并能评价其表情达意的效果。

重点考向(一)词语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主要考点:1.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2.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3.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或表达效果(作用);4.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走向高考】(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项训练专题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组对应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暮霭拜谒遏制和蔼可亲竭泽而渔B.羁縻麾下糜烂摩肩接踵望风披靡C.竹篙蒿莱嵩山犒赏三军槁木死灰D.剑鞘云霄艄公不屑一顾逍遥自在【解析】C项读音分别为gāo、hāo、sōng、kào、gǎo。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苍劲颈椎树茎曲径通幽泾渭分明B.陂池皱纹陡坡披沙拣金凤冠霞帔C.拉拢垄断囚笼朦胧月色玲珑剔透D.伉俪坑洞炕席引吭高歌沆瀣一气【解析】B项依次读bēi,zhòu,pō,pī,pèi。

A.劲、径jìnɡ,茎、泾jīnɡ,颈jǐnɡ;C.拢、垄lǒng,笼、胧、珑lóng;D.伉、炕kànɡ,坑kēnɡ,吭hánɡ,沆hànɡ。

【答案】 B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高屋建瓴身陷囹圄孤苦伶仃泠泠作响B.稗官野史纵横捭阖大有裨益俾众周知C.狙击敌军神情沮丧含英咀华越俎代庖D.责任编辑开门揖盗缉私队员击楫中流【解析】B项分别读bài、bǎi、bì、bǐ。

【答案】 B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症状/症结落魄/落枕纰缪/未雨绸缪B.擂鼓/打擂烙印/炮烙勒紧/敲诈勒索C.女仆/仆倒量杯/量刑豁口/豁然开朗D.横渡/横竖背篓/背负曲谱/曲高和寡【解析】A.zhènɡ/zhēnɡ、luò/lào、miù/móu;B.léi/lèi、lào/luò、lēi/lè;C.pú/pū、liánɡ/liànɡ、huō/huò;D.hénɡ/héng、bēi/bēi、qǔ/qǔ。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课件

【走向高考2016】(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课件
走向高考 · 语文
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第一部分 专题1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第一部分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1
考 情 分 析
3
提 分 技 巧
2
考 点 梳 理
第一部分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2.不明词义不同、读音不同而误读。 有些多音字,词义不同,读音就不同,极易误读。比如 “看”,在“看见”中读“kà n”,在“看守”中读“kān”; “差”,在“差距”中读“chā”,在“差劲”中读“chà ”, 在“参差”中读“cī”; “恶”, 在“恶心”中读“ě”, 在“恶 意”中读“è ”,在“可恶”中读“wù ”。
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
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第一部分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走Βιβλιοθήκη 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3)语体定音法 语体有口头语与书面语之分,许多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是由 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差别造成的,注意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读 准多音字。如“核”,书面语读hé,如“核心、核武器”,口
第一部分
专题1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新课标 ·语文
2.对形近字的偏旁辨识不准确而误读。 很多形声字的偏旁非常相似,如果没有看清它们的细微差 别,也容易造成误读。例如:“崇”与“祟”相近,将“祟 (suì)”误读为 chóng ;“篡”与“纂”相近,将“纂 (zuǎn)”

2023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序不当++课件36张

2023届高考一轮专题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语序不当++课件36张
【★ “焦裕禄这个名字”被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作判断的对象, “青年人”以及“四十岁以上的人”被倒放到了客体的位置上说明。 “焦裕禄这个名字”正好把主体和客体颠倒了;可以改为“青年人 对焦裕禄这个名字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四十岁以上的人对这个名字 却是很熟悉的”。】
牛刀小试:
修改下面病句: 于漪老师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她在长期的语文
人文电视纪录片”,按照多项定语的先后次序,形容词应放在动词 的后面,即“大型”要放到“制作的”后面。
考向2. 多项状语顺序排列不当 多项状语的排列顺序通常是:①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②时间状语;③处所状语;④范围副词作状语;⑤表情态的形 容词作状语(应靠近中心语);⑥表对象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应和 中心语紧连在一起)。例如:
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独特而高超的授课艺术,为不少聆听过她讲 课的师生所折服。
【答案】主客颠倒,最后一个分句应为“使不少聆听过她 讲课的师生折服”。
考向7. 修饰语与中心语位置不当 修饰语与中心语的位置互相颠倒,也就是把修饰语当作中
心语,把中心语当作修饰语。如: 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大
考向6. 主客体颠倒
所谓主客体颠倒是指一个句子中所陈述的主体(陈述对象)与客 体(被陈述的对象)的位置相互颠倒,是语序不当的一种。在遣词造句 时,主宾关系往往通过介词“对、对于、和、与”等来反映,介词常 引出对象。按常理,介词前是主体,介词后是客体,即只能是人对 物,或主观对客观,若颠倒过来就有悖常理。如:焦裕禄这个名字 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考向5. 前后呼应不当 有时,选项中会出现两组有对应关系的并列短语(句子),如
果其中某组并列短语中的词语顺序颠倒,就会产生呼应不当的 错误。

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成语考点1附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大一轮复习检测: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正确使用成语考点1附含答案
误解
一个赞成的字眼也没有。如:其他评委都投了赞成票,他却相反,不赞一词。
不足
为训
正解
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如:他认为,这些决定都是霸王条款,不足为训。
误解
不值得作为教训来看待。如:这点小小的失误算不了什么,从全局看,它不足为训。
侧目
而视
正解
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如:对于公共汽车上出现的这一不文明行为,人们无不侧目而视。
误解
隐居。如:为了寻找一方净土,他来到陕南地区隐姓埋名,安安静静地追求起名山事业。
莫衷
一是
正解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如:对于这件事,全校师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误解
立场犹豫,拿不定主意。如:这神圣的一票到底应投给谁呢?此时此刻,他莫衷一是。
人面
桃花
正解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如:旧地重游,景物未改,人事已非,颇有人面桃花之感。
细大
不捐
正解
小的大的都不舍弃。表示兼收并蓄,毫不遗漏。如:为了增收节支,王大爷尽心尽责,细大不捐。
误解
灾,他都细大不捐。
言不
及义
正解
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含贬义。如:此人言谈言不及义,不屑一闻。
误解
言辞浮浅不切要害。如:他讲了半天,由于言不及义,关键问题一句也没有提及。
坐地
分赃
正解
不亲自作案而坐等分取赃物。如:他只负责策划和坐地分赃,不参与具体作案。
误解
平均分取赃物。如:这个偷盗团伙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成员每天坐地分赃一次。
误解
不出名的老师。如:她的这项科研成果本该早就轰动国内,然而师出无名,不得不另选路径。

2024北京高考语文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一 语言基础运用

2024北京高考语文第一轮章节复习--专题一 语言基础运用

专题一语言基础运用3年模拟一、(2023届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18—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1分)359旅官兵来到南泥湾,成为拓荒的主力。

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开辟出万顷良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歌与舞、汗与泪、感动与被感动……年方19岁的贺敬之①,《南泥湾》歌词被其一气呵成。

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的作曲家马可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激情澎湃。

于是他汲取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想象着②的表演形式为其作曲。

从此,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在炮火的缝隙间一次次回荡,唱得家喻户晓,舞得③,唱出了人民子弟兵为减轻人民负担“又学习又生产”、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风采。

岁月流金,精神永存。

那永不熄灭的窑洞灯光和一段段动人旋律,鼓舞着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他们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续写开荒造田的奇迹,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打场,唱着《金不换银不换》书写对绿水青山的守望,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奋勇向前。

这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别贫困,变成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园。

延安人民的奋斗还在继续,勇毅前行的旋律越来越昂扬……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答案(示例)①血气方刚②载歌载舞③喜气洋洋解析第①空,从前文“年方19岁”可知,语境是形容贺敬之正处在精力旺盛的年轻时期,可以填写“血气方刚”;“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旺盛。

第②空,前文有“歌舞的音调和节奏”,语境是说表演形式有歌有舞,可填“载歌载舞”;“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第③空,从前文“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可知,《南泥湾》是向劳动者致敬的歌曲,所以舞者作为劳动者的一员,心情应该是快乐的,可以填入“喜气洋洋”;“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专题01备考指南 【中职专用】2024届高三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备考

专题01备考指南 【中职专用】2024届高三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备考

三、复习建议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对口升学考试语文科目的10道选择题中有6道都集中在基础知识及运用板块。所谓 “得选择题者得天下”,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必须倍加重视。该部分的考 查,重在基础,可难可易,题型固定:给出一段文本,从文本中出6个选择题,命 题方向有字音、字形、字义、成语、病句、标点符号、修辞手法、语句衔接与连 贯等多个方面。基础知识及运用部分知识点多而零碎,识记内容占比较大。
4.文学类阅读 近年所考查的五篇文章均为中国当代散文作品。 (1)强调稳定传承 近年的文学作品阅读题材稳定,都是散文,考点也比较稳定。 (2)重视整体阅读 命题者设置考点时,问题的答案不是静态的、局部的、基础的,而需要考生把握材 料整体以得出正确、完整、理性的答案。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有些考生分 不清哪是主要情节,哪是次要情节,哪是主要事情,哪是次要事情,哪是主干,哪 是逸枝,导致从原文中确定答题范围时找错地方。所以,散文教学,第一重要的,篇幅短小,格式规范 近五年的应用文写作,有两年的字数要求都是“不少于50个字”,有一年的要求 是“不少于80个字”,最多的也是“200字以内”。 (2)内容上,关注生活,关注健康 近五年的应用文考查的内容,都与考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体现了考纲中 “能运用与学习、生活、就业相关的常用文体(应用文)进行写作”的应用能力考试 要求。
(4)凸显思想文化
近七年“基础知识及运用”所选用的语段,有的来自名家作品,有的来自报纸杂志,涉及 的内容有名胜古迹、优秀传承、文化自信、生态保护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传统经典、 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现实。试卷考查的指导思想与育人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了 “立德树人”“以考育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面引导教学的积极意义。
3.自然科学类说明文、社科类说明文、议论文阅读 (1)社科类为主,但“多文本阅读”思想有所体现 近五年的说明文、社科类文章阅读,以考社科类文章阅读为主。 (2)选材关注文化、思想、社会和生活 (3)“能力立意”,但难度不大 近五年的这类阅读题的题目设计,错误指向多在于“不看题干,答非所 问”“过于绝对”“于文无据”“不符原文”,没有在“偷换概念”“因果颠 倒”等逻辑思维方面去设置错误选项。考生只要专注、仔细,勿心浮气躁,全 身心地进入阅读和解题状态,就能迅速、准确地发现问题,做出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专题一考点一考向一
备考必记仓储
易造成望文生义的成语
1.名山事业:指可以藏之名山、世代相传的事业,后指著书立说。

名山:古代帝王藏策之府。

2.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3.求田问舍:到处谋求买田置屋,形容胸无大志,只知营私。

舍:房屋。

4.表里山河:指外有河,内有山,地势十分险要。

表:外面。

里:里面。

山河:指太行山与黄河,后亦泛指高山大河。

5.空谷足音: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6.暴虎冯河:空手打老虎,徒步过大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

暴:空手搏斗。

冯:通“凭”。

冯河:不用舟楫蹚水过河。

7.城下之盟:因无力抵抗到了城下的敌军而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多指不平等的)。

8.罪不容诛:处以死刑都不足以抵偿其罪行,形容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诛:杀死,判处死刑。

9.山高水低: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10.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11.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12.坐地分赃:(匪首、窝主等)不亲自偷窃抢劫而分到赃款、赃物,也指盗贼就地瓜分赃款、赃物。

赃:赃款,赃物。

13.噤若寒蝉:像寒秋的蝉不再鸣叫,比喻人不敢说话或默不作声。

噤:闭口。

寒蝉:寒秋里不再鸣叫的蝉。

14.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

15.惨淡经营:原指动笔之前,精心构思,后多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

16.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成功。

程:计量,考核。

17.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18.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体:体验,实行。

19.善刀而藏:把刀擦干净,收藏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善:通“缮”,擦拭。

20.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屡:多次。

爽:差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