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一)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大学生追星作为一种热衷于追逐偶像明星的现象,近年来在年轻人中愈发普遍。
本报告旨在探讨大学生追星行为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解这一现象提供更多深入的了解。
正文内容:1. 追星的动机1.1 社交认同感:追星是大学生表达归属感和社交认同的一种方式。
1.2 精神寄托:追星提供了情感上的接触和寄托,满足了大学生内心对于精神存在的需求。
1.3 梦想追寻:大学生追星将自己的梦想与偶像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励自己为梦想努力奋斗。
2. 追星行为的特点2.1 消费行为:大学生追星涉及到购买明星周边商品、参与演唱会等消费行为。
2.2 虚拟社交网络的利用: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其他粉丝进行交流,分享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
2.3 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到学业和其他生活方面。
3. 追星的影响3.1 心理健康: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过度追星而忽略现实生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3.2 社交关系:追星可能引发与其他非追星者之间的社交隔阂,影响人际关系。
3.3 价值观影响:追星行为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使其过度迷恋虚构的偶像世界。
4. 大学生追星的解读4.1 偶像文化的发展:大学生追星行为是偶像文化在社会发展下的产物。
4.2 青春追求的表现:大学生追星是他们在寻找自我与追求梦想过程中的一种探索。
5. 应对追星的建议5.1 理性追星:大学生应保持合理与理性的追星态度,避免过度投入。
5.2 平衡学业与追星: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业和其他生活的平衡。
5.3 多元兴趣爱好:大学生应该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不只局限在追星上。
总结:大学生追星作为一种流行现象,既满足了社交认同感和精神寄托的需求,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追星过程中,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和平衡,通过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偶像崇拜
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偶像崇拜近年来,中国的年轻一代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一种明显的亚文化现象,即偶像崇拜。
无论是流行音乐、电影、电视剧,还是综艺节目,都出现了众多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偶像。
这些偶像不仅仅是他们所崇拜的对象,更是代表了一种久违的梦想和追求。
本文将从当代中国青年的亚文化视域,探讨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影响以及现实意义。
首先,偶像崇拜现象在当代中国年轻人中流行的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是媒体的普及与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使得年轻人更容易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偶像信息。
同时,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也推动了偶像文化的繁荣。
音乐、电影、电视剧等娱乐形式通过推广偶像的形象来吸引受众,进而塑造了许多备受年轻人喜爱的偶像形象。
其次,偶像崇拜现象也与年轻人的精神需求密切相关。
当代中国青年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他们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高压的学业压力以及种种社会问题。
在这个背景下,他们往往需要一种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偶像的存在和成就给予了他们一种虚拟的榜样,让他们感到自己并非孤独和无助。
同时,追逐偶像的成功也成为了他们为之努力的目标。
此外,社会环境对于偶像崇拜现象的助推作用也不可忽视。
在中国,偶像崇拜的兴起与文化产业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为了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激发了更多年轻人投身于娱乐产业的热情,充分释放了他们的才能和潜力。
同时,全社会对于偶像现象也给予了积极的认可和鼓励,促使更多年轻人选择将其作为事业的发展方向。
除了原因,偶像崇拜现象在当代中国年轻人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偶像崇拜使得年轻人更加积极向上。
追逐偶像的成功经历,年轻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进取,努力超越自我,为自己的梦想付出努力。
其次,偶像崇拜加强了社交网络的发展。
众多粉丝团、偶像粉丝节、线上社区等,都为共同喜爱一个偶像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加强了年轻人之间的群体凝聚力。
当代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当代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当代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引言:当代社会,偶像崇拜现象日益盛行。
无论是明星、运动员、歌手还是网红,他们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粉丝们对于偶像的崇拜甚至有些近乎痴迷。
偶像崇拜现象在社会学上具有诸多复杂性,本文将对当代偶像崇拜进行社会学分析,探究其社会影响和根源。
一、个人崇拜的心理动因1.1 幻想式寄托现代社会中,面对如此复杂的生活压力和竞争环境,个人渴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对象,将自己的幻想和理想投射到这个对象身上。
偶像化的个人经历、身材和性格等因素都成为了粉丝们寄托自己幻想的载体。
粉丝们通过追随和崇拜偶像,获得一种对幸福和成功的期望。
1.2 自我认同感个人崇拜往往源于对偶像的认同感。
偶像代表了某种价值观或者生活方式,粉丝们通过与偶像的共鸣,获得了一种存在感和认同感。
这种认同感有助于强化个体的社会身份,从而满足粉丝追逐认同的需求。
1.3 情感满足和寄托偶像不仅仅是一个存在于屏幕上的形象,他们与粉丝之间也能建立起情感联系。
追星或崇拜偶像可以带给人们情感上的满足,让人们感到快乐、安慰和舒适。
尤其在当今高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中,粉丝们往往借助偶像来填补个人情感上的空虚。
二、社会背景下的偶像崇拜2.1 社会变迁与市场经济的崛起当代社会变迁速度之快,个体的发展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倾向于追求一种崇拜和迷恋的对象,以寻求精神上的满足。
与此同时,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偶像崇拜的繁荣。
市场经济的崛起使得偶像成为了一种商品,而大众对娱乐和消费的需求则推动了偶像崇拜现象的快速扩散。
2.2 个人主义社会价值观的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凸显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偶像崇拜的兴起。
现代社会重视个体的价值和自主性,个人亦成为了塑造自己形象的核心。
而偶像,作为一个在社会中具有认同度和价值感的存在,更容易满足个人在自我表达上的需求。
三、偶像崇拜的社会影响3.1 商业利益的推波助澜偶像崇拜现象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日益普遍。
这种现象不仅仅关乎个体的喜好,更是大学生心理成长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反映。
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象、成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态。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分析1. 现象概述大学生偶像崇拜是指大学生群体对某些公众人物产生强烈的崇拜和模仿心理,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投入和追求行为。
这些偶像可能是娱乐明星、体育健将、社会名流等,他们的言行举止、成就和风格都成为大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2. 现象成因(1)社会文化因素: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偶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吸引着大学生。
此外,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普及也使得偶像的形象更加鲜活和可接近。
(2)心理需求:大学生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渴望认同和归属感。
偶像崇拜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价值引导。
(3)榜样效应:偶像的成功经历和优秀品质成为大学生的榜样,激励他们追求梦想和自我实现。
3. 现象影响(1)积极影响:偶像崇拜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偶像的正面形象也能为大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2)消极影响:过度崇拜可能导致大学生忽视现实生活和学业,过度追求外在形象和物质享受,甚至产生盲目的模仿行为。
三、引导策略研究1. 增强理性认知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理性看待偶像崇拜现象,明确偶像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不能替代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发展。
2. 培养多元化兴趣鼓励大学生培养多元化的兴趣爱好,拓宽视野,关注社会、文化和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以减少对单一偶像的过度依赖。
3. 强化价值观引导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4. 家长和教师的榜样作用家长和教师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榜样。
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偶像崇拜
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偶像崇拜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视域下的偶像崇拜引言:偶像崇拜作为青少年亚文化的一大特征,对于中国当代青年来说无疑是一个热门话题。
青年人追逐偶像,除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外,也是对于心灵寄托的追求。
本文从中国青年亚文化视域下探讨当代中国青年对偶像崇拜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带来的影响。
一、偶像崇拜背后的原因1.1 美好事物的追求:偶像通常是美好事物的代表,无论是外貌、才艺还是人格魅力,都能满足青年人追求美好的内心需求。
1.2 跨越现实的憧憬:偶像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人物,更是一种与自我现实相异的憧憬。
青年人希望通过崇拜偶像,能够逃离现实社会束缚,寻求一种在想象中的自由与解放。
二、偶像崇拜的表现形式2.1 追星热潮:中国青年对于明星的疯狂追逐,可以说是偶像崇拜的最直观表现。
青年人会参加明星粉丝见面会、线下活动,甚至是疯狂追逐明星的行程,以满足自己与偶像的“亲密接触”。
2.2 粉丝社群的营造:青年人通过社交媒体、各类粉丝社群,与其他拥有同样偶像热情的人们组成一个团体。
在这个社群中,青年人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对偶像的热爱,寻求情感共鸣。
2.3 模仿和身份认同:青年人受到偶像的影响,往往会模仿偶像的言行举止、穿着打扮。
通过模仿偶像,青年人试图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或者认同偶像,以此来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
三、偶像崇拜带来的影响3.1 文化消费的推动:偶像崇拜带动了大量的文化消费,包括音乐、电影、时尚品牌等。
青年人为了追随偶像,愿意投入巨大的金钱和精力,促进了整个文化市场的繁荣。
3.2 影响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偶像有着较强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引导青年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
青年人会因为崇拜偶像,而积极追逐主流价值观与审美标准,甚至存在盲目跟从、缺乏独立思考的问题。
3.3 潜在的心理风险:部分青年人为了追逐偶像,可能产生过度追求完美的心理压力,导致自我认同与自尊心受到负面影响。
同时,对于那些只关注偶像本身的商业经营者来说,可能也会利用青年人的崇拜进行商业利益的追逐,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引言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现象日益普遍,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更为明显。
无论是娱乐明星、体育偶像还是网络红人,大学生通常都有或多或少的偶像崇拜行为。
然而,这种现象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自我。
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1.社会文化因素偶像崇拜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社会文化因素。
随着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偶像形象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媒介中不断被推崇和塑造。
此外,消费主义观念的流行也进一步加剧了偶像崇拜的现象,大学生在追逐潮流、追求时尚的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偶像的吸引和影响。
2.个体需求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转折期,心理需求多变。
他们通常面临自我认同、归属感以及追求梦想等方面的困惑。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渴望寻找一个可以倾诉、依赖和崇拜的对象,而偶像恰好成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的最佳选择。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影响1.价值观混乱在偶像崇拜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会过度追求与偶像一样的外表、服饰、消费品等,甚至盲目模仿偶像的言行举止。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价值观混乱,失去了对自我的正确判断和追求,使得大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发展。
2.时间和精力浪费为了追逐偶像,大学生常常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偶像相关事务上,比如追星、购买偶像周边商品、关注偶像的一举一动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个人发展,还可能导致他们忽略了身边更重要的人和事。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偶像崇拜1.明确偶像的作用大学生应意识到,偶像只是一种情感寄托,不应成为对生活和学业的主要影响因素。
同时,他们也应该理解偶像本身也是凡人,有其局限性和缺点。
明确了偶像的角色和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更加理性地对待偶像。
2.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大学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会从偶像崇拜行为中分辨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他们应该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在追求偶像的同时,不忘初心,将个人的梦想与现实相结合。
大学生追星的研究报告
大学生追星的研究报告
前言
大学生追星现象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普遍,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
本报告旨在探讨大学生追星的原因、影响以及解决方案,帮助了解和引导大学生更加理性地追星。
一、大学生追星的原因
1. 娱乐需求:大学生追星是作为娱乐生活的一种方式,可以消磨时间、放松心情。
2. 偶像塑造:大学时期正值追求榜样、模仿偶像的阶段,因此大学生追星也可以帮助他们塑造自己的偶像。
3. 情感寄托:大学生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可以成为他们心理上的情感寄托,帮助他们度过低谷期。
二、大学生追星的影响
1. 社交效应:大学生追星促进了社交活动,可以通过与其他追星者交流,增进友谊,扩大社交圈。
2. 文化传承:大学生追星也促进了国内外流行文化的传承,传播了不同地区的音乐、电影、时尚等。
3. 经济推动:大学生追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演艺、影音、时尚等领域,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三、大学生追星的解决方案
1. 理性追星:引导大学生对追星行为进行合理规划,避免盲目崇拜和不理智的消费。
2. 平衡生活:强调大学生需要在追星之余,保证其他学业、社交、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平衡,避免追星过度影响生活质量。
3. 多元发展:鼓励大学生关注多个领域的明星,而非纯粹聚焦于某一个偶像,以拓宽视野和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榜样。
四、结论
大学生追星是一种常见现象,不可避免地会对个人、社会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的心态和行为,引导他们理性追星,充分发挥追星文化的正面作用,同时尊重他们的追星需求,提供更多健康有益的追星平台和活动,为大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教育引导研究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其教育引导研究引言: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心理和情感需求,其中之一是对于偶像的崇拜。
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和全球化的影响,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校园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然而,过度的偶像崇拜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引导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特点和原因1. 多元化的媒体环境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可以轻松接触到各种明星、艺人和体育偶像。
这种多元化的媒体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偶像选择,满足了大学生对于多样化的情感需要。
2. 社交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大学是一个社会互动和自我认同的阶段,面对自我身份建构的压力,大学生常常希望通过崇拜偶像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和归属感。
偶像崇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值得追求的群体认同和社交支持系统。
3. 人格需求和情感满足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自我实现的阶段,他们渴望通过偶像崇拜来满足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需求。
偶像象征着成功、魅力和幸福,成为大学生追求梦想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象征。
二、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影响1. 自我认同的模糊性过度依赖偶像崇拜可能导致大学生自身认同的模糊性。
他们可能迷失在对于偶像追求的过程中,忽视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2. 心理压力和焦虑过分追求偶像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他们常常揣摩偶像的言行举止,试图模仿偶像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但往往无法真正实现和接近偶像的状态,从而会感到沮丧和失落。
3. 价值观的扭曲一些大学生可能将偶像的追求和价值观混淆,将偶像的追随当作人生目标,而忽略了自己的兴趣、才能和理想。
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可能对他们的职业规划和自我价值的发现产生负面影响。
三、教育引导方法1.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学校和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审视偶像崇拜现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二)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二)引言:大学生追星热潮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盛行,对于大学生而言,偶像明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追星的现象及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大学生追星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和影响。
概述:本报告基于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追星的原因、行为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
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追星行为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和日益增长的趋势。
同时,追星现象也对大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正文:一、追星行为的原因1.明星形象的吸引力:大学生追星行为往往源于对明星个人魅力和形象的迷恋。
2.情感共鸣的需要:追星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于情感寄托和认同感的需求。
3.社交媒体的引导:追星行为在社交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下得以加强和扩大。
二、追星行为的模式1.收集和分享明星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聚会等方式,大学生们积极收集和分享与明星相关的信息。
2.参与线上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明星的线上活动,与其他追星者互动交流,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社交互动。
3.参与现场活动:大学生参与明星的现场演出和见面会等活动,享受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乐趣。
三、追星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交认同压力:大学生在追星行为中受到同伴和社交圈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社交认同压力。
2.学业压力的分散:追星行为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学业规划存在一定的分散影响。
3.消费观念的改变:部分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消费行为,对个人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追星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1.情感满足与情绪调节:追星行为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并有效地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2.社交关系的建立和拓展:追星行为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拓展社交关系,增加与同伴间的互动。
3.个人形象塑造:大学生追星行为可以通过与明星的关联来实现自身形象的建构和展示。
五、总结:大学生追星热潮在当下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和日益增长的趋势。
大学生追星现象与分析报告
大学生追星现象与分析报告引言追星现象是指大学生群体中,对明星或偶像热衷追捧的一种行为。
这一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影视、音乐、体育等领域的明星之间。
本报告旨在对大学生追星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一、追星现象的表现形式大学生追星现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参与活动:大学生会积极参与明星的演唱会、签售会、见面会等活动,以近距离接触和支持自己喜欢的明星。
2. 收集周边产品:大学生喜欢收集自己喜欢明星的周边产品,如海报、音乐专辑、粉丝会会员卡等,以表达对明星的喜爱。
3. 追看综艺节目:大学生会积极追看明星参与的综艺节目,并参与相关的互动讨论,以增进对明星的了解。
4. 社交媒体关注:大学生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关注明星动态,包括新作品发布、私人生活等。
二、追星现象的原因1. 明星魅力:明星通常具备出色的外貌、才艺和个性魅力,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注意。
他们的形象和作品给大学生带来梦想和美好的遐想。
2. 社交需求:追星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的社交需求。
参与追星活动,可以与其他喜爱同一明星的人交流和相互认同,建立彼此的社交网络。
3. 兴趣追求:大学生通常对某一领域的明星有深厚的兴趣,追星活动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感到充实和愉快。
4. 逃避现实:大学生面临着课业压力、未来就业等问题,在追星过程中,可以暂时逃避这些压力,找到心灵的慰藉。
三、追星现象的影响1. 激发潜能:通过追星,大学生可能会在追求偶像的过程中激发自己的潜能和动力,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
2. 培养兴趣爱好:追星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对某一领域的兴趣和热爱,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才艺展示。
3. 建立社交网络:追星现象为大学生提供了与其他志同道合者交流的机会,建立心灵寄托和社交网络。
4. 消费驱动:追星过程中,大学生会购买明星的周边产品,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四、追星现象的问题与改进1. 时间和精力投入:过度追星可能导致大学生花费过多时间和精力在追星活动上,影响到学业和生活的平衡。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
偶像不仅是一种文化符号,更是大学生们追求梦想、寻找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
然而,偶像崇拜并非单纯地追求名利或外在形象,它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共鸣。
因此,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概述1. 偶像崇拜的定义与特点大学生偶像崇拜是指大学生对特定人物或团体的崇拜、追捧和模仿。
这种崇拜往往伴随着情感投入和价值认同,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导向。
偶像的特点包括年轻化、多元化、个性化等,往往具有较高的颜值、才华、能力等特质。
2. 偶像崇拜的成因与影响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文化背景、家庭环境、个人经历等。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得偶像的塑造和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同时,大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对自我认知和价值追求处于探索阶段,偶像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等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引导策略1. 家庭引导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偶像崇拜现象,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偶像的价值和意义。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校引导学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价值观引导。
学校可以开展相关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背景、了解不同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社会引导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选择。
同时,媒体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高校为例,该校针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开展了一系列引导活动。
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偶像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学校还组织了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现实,从而更好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比较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比较研究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比较研究引言:新时代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日益普遍,而传统的榜样教育在此背景下显得逐渐被淡化。
本文将从两者的定义、特点、影响以及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揭示其区别与联系,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提供参考。
一、偶像崇拜的定义与特点偶像崇拜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于某个特定的人物产生极度崇拜、仰慕和追随的现象。
新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主要特征包括:偶像聚焦于明星、网络红人等具有相对公众形象的人物;追随者通常情感化程度高,将偶像视为精神寄托,认为其言行无可指责;追随者比较频繁地获取、分享偶像的信息,积极参与到相关活动中去。
二、榜样教育的定义与特点榜样教育,即以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的人物为榜样,引导他人积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传统的榜样教育的特征包括:榜样是一种德行上符合大众价值观的典型人物;通过证明其能力和品德,榜样为他人树立了积极的人生目标;通过学习和模仿榜样的优点,他人能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三、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区别(一)源头上的区别偶像崇拜多源于媒体、社交网络等传播渠道的广告宣传和炒作,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营销行为的结果。
而榜样教育则源于社会的关注、认可,榜样的形成和传播较为自然和真实。
(二)认知形式上的区别偶像崇拜是一种片面形象化的崇拜,追随者面对的通常是偶像通过网络、媒体展示的一面,而对这个人物的整体性格和生活可能了解并不多。
榜样教育更侧重于传递榜样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使之成为学习对象和行为的参照。
(三)精神层面上的区别偶像崇拜在精神上给了追随者一种“喜爱并追随某种特定形象”的快感,主要满足个体的情感和欲望。
榜样教育则以榜样的行为规范、思想观念影响他人,对个体的规范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联系(一)价值观向度无论是偶像崇拜还是榜样教育,都是通过积极正向的行为和形象塑造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的价值观。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愈发严重,很多大学生对于明星、名人、网红等偶像存在着极高的崇拜和追捧行为。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分析1. 偏爱娱乐明星大学生对娱乐明星的偶像崇拜现象较为普遍。
这些娱乐明星不仅在影视剧、综艺节目中表现出色,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粉丝进行互动,使得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
这种贴近感让大学生产生对偶像的崇拜情绪,并且愿意模仿、追随偶像的行为言谈等各个方面。
2. 网络红人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网络红人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们新的偶像。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网络上获得了大量的粉丝,成为了一些大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他们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生活态度吸引着大批大学生的追捧,甚至有人因为偶像崇拜而模仿其生活方式。
3. 名人公众人物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名人和公众人物也成为了大学生们的偶像。
这些名人和公众人物往往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魅力,他们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大学生们的目光,更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于成功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种种情况,都说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1. 影响学习大学生对偶像的过度崇拜会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忽略不顾,而过分追寻偶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核,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学习和考试,使得逐渐增长的舆论宣传导致社会评价过度偏离理智和事实。
2. 影响人际关系对偶像的盲目崇拜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他们很可能在追捧自己的偶像的同时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
这种行为将其陷入孤立和冷漠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让自己沉浸在自我崇拜的状态中。
三、引导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策略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等社会机构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有益于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活动,扩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对向上向善的思想觉悟。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现象日益盛行。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是指大学生对某些公众人物或者明星产生过度崇拜情绪的一种社会现象。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
可以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有必要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以便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媒体的过度渲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媒体日益繁荣,而且对于一些明星或者公众人物的宣传非常之多,这很容易引起大学生对他们的崇拜情绪。
二是生活压力的加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业上的压力和就业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很容易迷失自我,找到一个心灵寄托。
三是个人心理因素。
一些大学生可能由于自身的心理因素而导致对于某些公众人物或者明星产生过度崇拜情绪。
一是影响大学生的学习。
很多大学生因为对某些公众人物或者明星产生过度崇拜情绪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大学学习受到严重影响。
二是影响大学生的生活。
一些大学生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会迷失自我,导致生活秩序失调,甚至是影响了各方面的生活。
三是影响大学生的就业。
一些大学生因为过度崇拜某些公众人物或者明星,而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够成熟的行为,导致了就业方面的问题。
针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和危害,可以提出一些引导策略,以引导大学生健康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渠道的宣传引导。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的引导力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偶像。
二是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校和家庭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三是规范社会媒体的宣传。
社会媒体在宣传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大学生,而不是只追求点击量,应该规范社会媒体的宣传行为。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
偶像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更是大学生们追求的榜样和目标。
然而,过度偶像崇拜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偶像崇拜问题。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1. 社会文化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明星、网红等偶像文化日益盛行,大学生群体在接触这些信息时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2. 心理需求:大学生正处于成长与探索阶段,渴望认同与归属感,偶像的魅力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3. 榜样力量:偶像在才艺、品德等方面表现出色,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1. 积极影响:偶像崇拜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引导他们追求更好的自己;同时,偶像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质。
2. 消极影响:过度偶像崇拜可能导致大学生盲目追随,忽视现实生活;同时,过度关注偶像可能分散大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业。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偶像崇拜的方法1. 增强媒介素养教育:学校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理性看待偶像文化。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大学生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偶像,理性分析偶像的优点与不足。
3. 树立正确价值观: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 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针对因偶像崇拜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偶像崇拜问题。
5.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降低对偶像的过度依赖。
6. 家长与教师的榜样作用:家长和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五、结论综上所述,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2024年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对策研究》范文
《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与教育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当代青少年接触到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丰富,其中偶像崇拜现象尤为突出。
青少年偶像崇拜是指青少年对某些公众人物或社会现象的崇拜和模仿行为,这一现象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反映了教育、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深层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象、原因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象与原因1. 现象描述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象日益普遍,涉及的偶像类型包括影视明星、音乐人、体育明星等。
青少年通过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等渠道了解偶像的信息,模仿偶像的行为和风格,甚至将偶像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榜样。
2. 原因分析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得青少年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偶像成为他们表达自我和追求梦想的途径。
其次,媒体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了解偶像的渠道,使得偶像的魅力得以充分展示。
此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引导青少年正确价值观方面存在不足,也是导致偶像崇拜现象的重要原因。
三、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影响1. 积极影响适当的偶像崇拜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偶像的正面形象和事迹也能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2. 消极影响然而,过度的偶像崇拜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现实生活和学业,过度追求偶像的生活方式和形象,甚至产生盲目模仿和追星行为。
这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社交障碍和道德观念的扭曲。
四、教育对策针对当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偶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家长要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追星行为。
2. 改进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树立正确的追星观念。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研究
大学生这一群体存在普遍的偶 像崇拜行为。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偶拜 崇拜相对理性明智,无论是对 偶像的选择还是崇拜方式,都 比以往少了许多冲动和不顾一 切的疯狂,而且更看重崇拜对 象的内涵品质,注重精神学习。 但是,偶像的影响力和指导性 仍不容忽视,偶像在崇拜者心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大 学生的价值观乃至人生选择有 着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可见 人们必须重视偶像崇拜的影响 力,对大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偶像崇拜, 化崇拜为动力,促进自我发展。
被调查的学生中超过八成有 崇拜的偶像,可见偶像崇拜 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近六成大学生崇拜偶像 是为了学习其精神,(偶 像的精神示范作用力量 强大,必须正确引导。)
大部分学生选择用简单的 崇拜方式代替大量的金钱 付出和时间耗费 。相比 以往少了许多冲动和痴 迷。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 价值观的形成,偶像 崇拜都发挥着潜移默 化的影响。
家长老师对大学生偶像 崇拜的选择干涉较少, 无反对态度,学生偶像 崇拜相对自由。
大多数学生认为偶像崇拜无 主意 识较强。
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持久跟偶像的形象报道和年 龄以及自身的坚定性有关。超过3成的大学生会 因为偶像的变质而改变崇拜对象,将近4成的大 学生会不顾一切崇拜偶像,可见一旦对偶像产 生崇拜,偶像的言行举止将对崇拜者产生就长 远的影响。另外,大学生受他人阻扰改变崇拜 的情况微乎其微,可见对大学生的偶像崇拜的 引导必须慎重进行,强行的阻扰是无用的。
研究偶像崇拜的现实意义
研究偶像崇拜的现实意义【导语】偶像崇拜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旨在探讨偶像崇拜的现实意义,分析其对个人成长、社会风气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偶像崇拜的定义及类型偶像崇拜,顾名思义,是指对某一偶像(如明星、名人等)的过度崇拜和追随。
根据崇拜对象的不同,偶像崇拜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明星崇拜:以影视明星、歌手、主持人等为主要崇拜对象;2.名人崇拜:以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为主要崇拜对象;3.虚拟偶像崇拜:以动漫角色、游戏角色、网络红人等虚拟形象为主要崇拜对象。
二、偶像崇拜的现实意义1.个人成长方面(1)榜样效应:偶像崇拜可以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激发学习、模仿偶像的动机,从而在行为上努力向偶像看齐,实现自我提升;(2)情感寄托:偶像崇拜为个体提供了一种情感寄托,有助于缓解生活压力、提高心理素质;(3)社交需求:共同的偶像崇拜可以增强粉丝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交往。
2.社会风气方面(1)价值观传播:偶像作为公众人物,其言行举止具有示范作用,可以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风气;(2)文化产业推动:偶像崇拜带动了娱乐、影视、音乐等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3)青少年教育:偶像崇拜现象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了现实教材,有助于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3.文化发展方面(1)文化多样性:偶像崇拜使得不同类型的偶像文化得以传播,丰富了文化市场;(2)文化创新:偶像崇拜激发了创作者的灵感,推动了文化产品的创新;(3)文化交流:偶像崇拜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为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契机。
三、结语偶像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有积极意义,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正确看待偶像崇拜,关注其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引导其健康发展。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原因分析尽管偶像崇拜心理对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不一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定位、价值取向、审美观以及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偶像崇拜心理的形成原因很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众心理:青少年非常喜欢相互比较,在“追星族”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他们将偶像崇拜看成一种时尚。
如果哪位同学没有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害怕自己被其他同学视为落伍,观念保守,不够时尚;另一方面也可能被同学所排斥,因为不追星的同学和追星的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减少,从心理上缺少了归属感,游离于同学之外的滋味很不好受,于是他们就有意无意地跟随其他同学去追星。
(2)内心需求和精神寄托:有些学生将偶像看成一种精神动力,带来成长的快乐,促进自我健康发展。
当然,若把握不当,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这样一部分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
如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和自己崇拜的明星联系在一起,将偶像的生日、星座、喜爱颜色、兴趣等如数记录,形成系列档案,而对学习的兴趣却大打折扣。
甚至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等都一味地模仿明星们。
青少年喜欢幻想,他们通过模仿明星的各种行为,将自己想象成明星的样子,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这也是青少年自居作用的结果。
总的来讲,适度的偶像崇拜是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与成熟,大多数成年人都有类似的追星的经历。
作为老师或家长,试图完全阻止青少年的追星行动是不现实的。
但也不能不闻不问,必须予以正确的引导,进行适度、适时、适当的偶像心理定位。
社会媒体也应该努力为青少年树立积极的、向上的可崇拜的“偶像”。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调查报题目:关于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10食品质量与安全组长:李巧玉学号:201006020045组员: 学号:指导老师:时时间:年月日摘要:时代的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崇拜偶像也发生了变化,于是本人从不同方面对大学生的崇拜偶像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以安阳工学院大一的学生为主,总共调查了50名同学,写出了一下调查报告,剖析了偶像崇拜所带来的问题和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高校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大学生“偶像崇拜”这一行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研究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青少年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把某些特定的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极为“偶像崇拜”。
随着现代生活及走得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也日趋强烈话和鲜明化。
偶像崇拜,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的偶像,以满足自我在不同心理角度的需求;二是偶像崇重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近20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生活在一个经济迅猛拜呈现时代性。
“90后”大学生对政治偶像崇拜略高于“80后”大学生,反映出时代发展的趋势和“90后”大学生对国发展,信息高速发达的特殊时代,也是一个偶像“汹涌”的际、国内形势的关注,而“80后”大学生对商业和自我创业时代,文化、娱乐、经济领域偶像层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偶像的崇拜略高于“90后”大学生,表明“80后”大学生对经生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生活的理想。
鉴于此,本研究力图通济发展的关心高于“90后”大学生;三是偶像崇拜呈现流行过对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化。
明星偶像比例最高,占74%以上,说明明星对当代大学像的特点,有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偶像观,从生的影响较大,且年龄越小越喜欢明星,尤其“90后”大学而促进大学生养成理性认知和至“尚”的价值目标。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一)偶像崇拜的现象⑴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显示,对于崇拜偶像的经历,26.0%的学生回答曾经有过,20.0%的学生回答正在经历,12.0%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但想经历,28.0%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过也不想经历,10.0%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还想经历,2.0%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不想再经历,2.0%的学生回答不清楚。
显然,有56.8%的学生曾经有过或是正在崇拜某些他们心中的偶像。
⑵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呈现群体性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对象,他们都表现在一组或一群人身上,而非个体或少数人的现象。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从众现象,是对多数人的盲从,不随从就会觉得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孤独感。
作为离开家庭、要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周围同伴群体的认同和信任尤其重要。
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同伴孤立、视为“另类”,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
这种随大流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将偶像崇拜看作一种时尚而去崇拜同伴们公认的偶像,进而使自己与周围同伴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融为一体而避免群体的压力。
⑶大学生的偶像呈现多元化在对一些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时发现,大学生的偶像除了一些歌星、影星外,也逐渐从才华、个性、人格魅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来选定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⑷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式趋向理性化在回答是否会模仿所崇拜的明星时,66.0%的学生选择不会,44.0%的选择会。
模仿自己的偶像,是许多大学生成长历程的一部分,他们通过“替代性体验”来释放心理能量和解放潜在欲望,缓解学习压力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境。
但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有超过二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模仿偶像”,有54.0%的大学生选择不会投入较大精力去从事支持与偶像有关的事情,例如向杂志社索要偶像的信息或是花费大量金钱去亲眼目睹偶像一面。
现代大学生们对偶像的崇拜方式逐渐理性化,不再盲目崇拜。
他们有选择性的接受偶像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带着审慎的眼光看待自己崇拜的偶像们。
(二)偶像崇拜的实质偶像崇拜的实质,似乎是对自我的心理寄托和行为替代载体的迷信,是对信仰着的象征物、对象信仰的极端。
只是一种为“我”所用的信仰与理想具体而微的终极,由“我”赋予“他”某些意义,之后按照自我的方式相信并选择效仿。
假入融合了批判,偶像的意义在意义机制上就已经被自我摧毁。
偶像最终也会被自身自我摧毁…… “偶像崇拜”是一种本能,也是人性自然的扩张,只是当这种本能和扩张因外界的因素而选择了不择手段之后,人性就必被颠覆于纵欲的尘土中。
当偶像崇拜从榜样和楷模,进入到自己这一辈子非要见到不可盲目状态之后,崇拜者的人性中就会滋生出“放纵自己”、“我行我素”、“非如此不可”的欲望来,终至于陷入追逐偶像、逃避现实、失去自我的迷幻状态。
(三)偶像崇拜的消极作用大学生偶像崇拜仍然存在着一些消极影响,对于这些消极影响,我们不能忽视,并且要认真对待,而且偶像崇拜在心理可塑性最大的青年时期,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偶像的成功因素能为崇拜偶像的大学生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偶像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调整崇拜者的意志和行为,丰富和充实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
但是,过度的偶像崇拜就会带来相当恶劣的消极效应。
⑴盲目性。
盲目性就是崇拜者在没有本质上弄清崇拜内容和对象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非理性选择。
大学生如果陷入盲目崇拜,崇拜的结果不但会与其本来愿望相反,而且会加剧自身所处的不利状态。
部分大学生确信其偶像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缺点的,或者虽然看到偶像有不足之处却情绪化的拒绝接受现实,甚至把偶像的某些缺点和错误也不加分析的认同和效仿。
⑵狂热性。
狂热性是指将崇拜心理推向极端,导致一种极度的狂热,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的一种负向效应。
而且,狂热性会带来理智的下降,不顾崇拜心理的限度,把本来合理和适度的崇拜内容推向其反面,变成消极的崇拜。
如,当前一些大学生中出现的“上网热”、“考研热”等狂热的崇拜现象,就是表现出来的一种缺乏科学分析和不能冷静地调控情感的狂热崇拜心理。
还有部分学生沉湎于对某些或某个偶像热烈的梦幻和疯狂的追逐之中,在这种自我迷茫状态下,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健康成长。
(四)偶像崇拜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偶像崇拜同时存在一些积极作用人可以没有偶像,但不能没有信仰和理想。
信仰和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对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意义,是“追求的不灭的灯塔”。
人若没有了信仰与理想,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这里也为“信仰”赋予了“度”的意义,过之则趋向于偶像崇拜,不及则陷入困惑与迷茫,过之与不及都可能不是最佳抉择。
对信仰信奉的表象虽然不一而足,但信仰却可能从某种维度上催生理想,闪烁着无限可能的光芒。
偶像崇拜属于信仰发生畸变的范畴,偶像崇拜也有发展至极端的边缘,例如人们所熟知的“追星族”现象就是偶像崇拜发展到极致的一种表现,成为盲目的疯狂的崇拜;颓废的人,由生存压力与张力促成对生活的茫然,出现所谓的“离经叛道”行为,堕落自毁,似乎失却了信仰和理想,实际上颓废人群的潜在信仰也许是颓废和茫然本身;而自负的人以及觉悟者的信仰是可能的自我…… 信仰和理想也在不断地建设、构筑与完善,选择因人而异,这是人本意义上的自由。
不过,充实的自我如同坚韧的果实,汲取人类世代相传的知识、经验与智慧,确立高尚的人生信仰与理想,让自己的生存不再像失掉了信仰与理想的尸肉那般悲哀,寻求所谓的“有价值的存在意义”或许也是一种选择……(五)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现今年轻人崇拜的偶像变化极快,但每一轮的崇拜中,他们都那么狂热。
何以明星的偶像生命并不长久,偶像崇拜现象的生命力却如是顽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青少年们崇拜偶像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追星的青少年是要追寻自我。
当他们或早或迟地走过童年,面对纷繁的世界时,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们这种内心深处的困惑缘于心中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即所谓“自我同一性”。
此时,他们开始思索自我的意义,他们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
他们在公众人物中寻找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于是明星出现了。
如果明星能够有足以让他们佩服的表演,就会成为被崇拜的偶像。
从这个角度来说偶像是崇拜者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心目中的未来。
其次,偶像也是青少年心目中父母的替代品。
青少年在生理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心理上的发展却远远滞后。
由于生理上的发展,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
然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他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这种矛盾状况使他们感到很苦恼。
因此,他们选择崇拜拥有能力、地位和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
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来行使父母对自己的控制。
再次,偶像崇拜也是青少年融入自己团体的一种手段。
有些追星族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而被卷入追星的行列的,相形之下他们是二流的追星族。
他们追求的是让自己有所归属,是为了让自己和别人知道他属于那个团体。
所以他们需要知道大家正在讨论的明星的生日、星座和爱好。
(六)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象⑴尊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在最初阶段,崇拜大自然;人在少年时代,崇拜英雄,这是人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大学生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对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人有了丰富的想象,他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印证自己的想象,需要找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作为参照物来仿效,偶像就应需产生了。
因此,我们应承认偶像崇拜是大学生成长中的一种正常表现。
尽管大学生偶像崇拜常常背离一些教育者的良好期望,但我们仍然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在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混乱现象。
正如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的“心理社会合理延缓期”现象一样,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需要有时间去梳理、整合所有的混乱与矛盾。
在此期间,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是他们心理社会适应性的表现。
成人对这些行为过于忧虑、责备和压制都不利于他们“迷途知返”,而要以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借助时间来整合自己、发展自我。
同样,对待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我们也应持尊重的态度。
⑵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正确选择崇拜的偶像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如何正确地看待偶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如果选择正确,这位偶像便对他的一生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反之,不好的偶像则会伤人神气、误人志向、毁人前程。
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涉及自我的认识问题更关心,他们强烈期望能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充分地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更希望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