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化妆品皮肤病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皮肤病科普》课件

《皮肤病科普》课件

家庭成员共同学习皮肤病相关知 识,提高防护意识。
对于已患皮肤病的患者,家庭成 员应积极配合治疗,提供心理支
持。
家庭中如有宠物,应注意宠物的 卫生和防护,以防交叉感染。
选择温和、无刺激的护肤品, 避免含有酒精和香料的化妆品 。
根据皮肤类型选择护肤品,如 干性皮肤选用滋润型产品,油 性皮肤选用控油型产品。
注意护肤品成分,避免过敏源 。
避免接触过敏源
了解自己的过敏源, 尽量避免接触。
避免饲养可能引起过 敏的宠物。
注意室内卫生,保持 空气流通,减少尘螨 和霉菌滋生。
家庭护理与预防措施
详细描述
痤疮的病因可能包括皮脂过多、毛囊内细菌增多、炎症和荷 尔蒙变化。症状可能包括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治疗痤 疮的方法包括使用减少皮脂的洁面产品、外用皮肤炎症, 通常表现为皮肤上的红色斑块和鳞屑 。
详细描述
银屑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包 括遗传、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症状 可能包括皮肤上的红色斑块、鳞屑和 瘙痒。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包括使用药 物、光疗和生物疗法。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
涂抹药膏、药水等,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 症状。
注射药物
针对严重或顽固性皮肤病,可采用注射药物 进行治疗。
口服药物
通过口服药物,对全身性皮肤病进行治疗。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皮肤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 药物,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光疗与激光治疗
UVB光疗
用于治疗银屑病、白癜风等皮肤病, 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PUVA光疗
结合使用光敏剂和长波紫外线照射, 治疗某些皮肤病。
激光治疗
利用激光能量对病变组织进行精确治 疗,如脉冲染料激光、点阵激光等。

皮肤性病学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ppt课件

性传播疾病与皮肤病
皮炎是一类皮肤炎症性疾病,而湿疹 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两者在临 床表现和治疗上有一定区别。
一些性传播疾病在早期可能仅表现为 皮肤症状,如生殖器疱疹、尖锐湿疣 等,需要与普通皮肤病进行鉴别。
银屑病与脂溢性皮炎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 现为红色斑块上覆有银白色鳞屑,而 脂溢性皮炎则表现为皮肤油腻、红斑 和鳞屑。
04
皮肤性病的并发症与康复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感染
皮肤性病可能导致皮肤屏障 受损,增加感染风险。处理 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抗炎 药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疼痛
某些皮肤性病可能导致疼痛 ,如带状疱疹。处理方法包 括使用止痛药和抗炎药,以 及物理治疗如按摩和热敷。
瘙痒
瘙痒是许多皮肤性病的常见 症状,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 组胺药和外用药物,避免搔 抓以免加重症状。
皮肤性病案例的启示与教训
重视早期诊断
许多皮肤性病在早期阶段治疗效果较好,因此应提高对早期诊断的重视程度,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 疗措施。
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同皮肤性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不同,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 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副作用。
THANKS。
诱发因素和家族史。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颜色、 大小、质地等,以及是否有淋 巴结肿大等其他异常。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液、尿液等相关实验室 检查,以帮助确定病因和病情 严重程度。
病理学检查
对于一些疑似恶性皮肤肿瘤, 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显 微镜观察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

皮肤性病的鉴别诊断
皮炎与湿疹
前景
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皮肤性病学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例如,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 方法将会在皮肤性病的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随着人们对皮肤健康和美容需求的增加,皮肤性病学的 研究和应用范围也将会不断扩大。

(推荐课件)皮肤病学PPT幻灯片

(推荐课件)皮肤病学PPT幻灯片
4. 注意个人卫生和增强个体抵抗力有助于 治愈。
55
病毒性皮肤病
病因 各种病毒引起 ◆乳头瘤病毒-寻常疣、扁平疣、
跖疣、尖锐湿疣 ◆疱疹病毒 (1)单纯疱疹。 (2)水痘、带状疱疹。 ◆麻疹病毒:麻疹
56
57
58
59
60
61
病毒性皮肤病 治疗
1、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或阿昔洛韦注射、内服、
81
82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治疗
对因和对症治疗,缓解症状 对因治疗: 去除过敏源 对症治疗: 同荨麻疹治疗
83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④ 丘疹 由于炎症或细胞成分增加所致的皮
肤局限性小的隆起小米粒大到黄豆大。
⑴ 原 发 疹
28
⑤ 斑疹 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可暂时出现
或长期存在 。不突出于皮肤表面。
⑴ 原 发 疹
29
⑥ 结节、肿瘤 直径在1cm以上的皮肤局限性充
实性隆起一般为豆大至胡桃大。
⑴ 原 发 疹
30
⑦ 水疱 有透明水溶液的豆大或更大的局限
68
69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对症 治疗。
以内服抗组胺药物治疗为多,如 氯雷他定、苯海拉明、非那根、扑尔 敏、赛庚啶等,既可单用或联用,还 可与镇静药、维生素C等合用。
避免鱼、虾、浓茶、咖啡、酒类、 麻辣食物等。
70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治疗
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镜 检无真菌或细菌感染时,如红肿明显,渗出 多者应选 曲安奈德溶液冷湿敷,红斑、丘 疹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激素类乳剂和泥膏、 氧化锌油剂等;呈水疱、糜烂者需用氧化锌 油剂;表现为鳞屑、结痂者用激素类软膏; 若苔藓样变者多择泥膏、软膏、乳剂、涂膜 剂、酊剂及硬膏等。

与化妆品相关皮肤科学ppt课件

与化妆品相关皮肤科学ppt课件
6
皮肤的功能
• ①保护作用皮肤具有以下屏障功能: 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物理性损伤的防护 化学性刺激的防护 微生物的防御作用 防止体液丢失过多
7
感觉作用
• 单一感觉:触觉、痛觉、冷觉等; 复合感觉:干、湿、硬、软、糙等; 瘙痒: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8
③调节体温作用
皮肤对体温的调节,既是作为外周感受 器,也是效应器。皮肤通过汗液挥发、血 管舒缩、流经皮肤血流量的多少在调节体 温上起着重要作用。
• (4)电离度:溶解度高的物质比溶解度低的物 质易于吸收,比如说水杨酸钠(消炎作用,主 要用在抗痤疮类皮肤病中)易溶于水而水杨酸 不溶于水故吸收没水杨酸钠好。
19
化妆品的因素
• 赋形剂:化妆品不同剂型对角质层水合作 用的影响不同,故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剂型 的吸收不同,一般来讲霜剂和乳液的吸收 大于粉剂和水溶液。
9
④分泌与排泄作用
• 小汗腺分泌汗液。正常情况下,24h 约分泌500ml 汗液,称为不显性出汗。当环境温度高于30℃、 精神紧张、恐惧或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小汗腺分 泌活动明显增加,出汗增多,称为显性出汗,通 过汗液挥发带走热量起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脂腺分泌在皮肤表面构成—乳化的膜,起 润泽皮肤、毛发的作用,还有抑制体表微生物繁 殖的作用
与化妆品相关皮肤科学
1
皮肤的结构
2
表皮层
• 角质层(死皮层): 保护功能 吸收功能 • 透明层: 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作用 • 颗粒层:具有代谢和分解能力 • 棘层:含有脂质 • 基底层:表皮细胞生发层 维持细胞更新
3
表皮细胞图
4
真皮层
• 真皮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还有神经、血 管、淋巴管、肌肉等;
24

化妆品皮肤损伤表现ppt课件

化妆品皮肤损伤表现ppt课件
约占化妆品皮肤病的0.5-1.15%左右 可• 三、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
使用化妆品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 约占化妆品皮肤病的10-50%不等 以色素沉着多见 单独发生或继发于接触性皮炎、光感性皮炎后
11
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四
• 四、化妆品痤疮
来上升较明显
16
八、皮肤损伤原因:化妆品产品
• 化妆品的质量低劣 • 化妆品中微生物污染 • 化妆品有毒物质含量超标 • 化工原料的毒性刺激 • 化妆品中所含药物的毒副作用 • 产品说明书问题
17
八、皮肤损伤原因:消费者方面
• 患者的过敏体质 • 选择化妆品类型不当 • 患者使用不当
使用前没有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 使用前没有作相应的皮肤敏感试验 出现不适时没有及时停用并就诊
19
化妆品引起皮肤病受多种因素影响
化妆品的组成 原料的浓度和纯度 产品的使用条件和部位 与皮肤接触时间 使用频率 产品保存
20
化妆品皮肤病的诊断和 处理
21
一、几点注意事项
• 发生化妆品皮肤病并不都是产品的质量问题, 消费者本身也有很大责任
• 处理化妆品的纠纷时应先辩明责任之所在,然 后再作处理
Hypopigmentation &Hyperpigmentation)
化妆品痤疮(Acne induced by cosmetics) 化妆品毛发损害(Hair damage) 化妆品甲损害(Nail damage)
5
常见的化妆品皮肤病
• 一、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是化妆品皮肤病的主要类型,约占化妆 品皮肤病的50-70%
以便工作人员安排合资格的人员来处理 • 嘱就诊时要配合医务工作者采集病损的图象、
照片及相关资料,并做相应的检查或皮肤试验 • 嘱配合诊断机构对其化妆品皮肤病的治疗 • 由诊断机构出具化妆品皮肤病诊断证明书

皮肤组织结构与化妆品PPT课件

皮肤组织结构与化妆品PPT课件

抗衰老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 E、胜肽等可以刺激胶原蛋白的 生成,增加皮肤弹性和紧致度,
减少皱纹和细纹的出现。
防晒成分与表皮层和真皮层
紫外线是导致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之 一,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会导致皮肤晒 伤、晒黑、光老化甚至皮肤癌。
常见的防晒成分包括氧化锌、二氧化 钛、水杨酸乙基己酯等,它们能够吸 收或反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皮肤 的伤害。
润。
常见的保湿成分包括甘油、透明 质酸、海藻糖等,它们能够吸收 相当于其自身重量数百倍的水分,
为皮肤提供长时间的保湿。
抗衰老成分与真皮层
真皮层位于表皮之下,主要由胶 原蛋白和弹性纤维组成,对维持 皮肤的弹性和紧致度至关重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真皮层的胶原 蛋白和弹性纤维会逐渐减少,导
致皮肤松弛和皱纹的出现。
04 化妆品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清洁和去角质
过度清洁和去角质会 破坏皮肤屏障,导致 皮肤干燥、敏感和炎 症。
注意不要使用过于刺 激的产品,以免对皮 肤造成伤害。
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 和去角质产品,并控 制使用频率,以保持 皮肤健康。
注意防晒和抗氧化
01
紫外线是皮肤老化和损 伤的主要因素,因此防 晒非常重要。
02
选择SPF值高、PA等级 高的防晒霜,并定期补 涂,以全面保护皮肤不 受阳光伤害。
03
04
抗氧化剂能够中和自由 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 有助于保持皮肤年轻态。
可以选择含有抗氧化剂 的护肤品,如维生素C、 维生素E等。
定期更换化妆品
长期使用同一种化妆品可能导 致皮肤产生依赖性和耐受性。
建议定期更换不同品牌和类型 的化妆品,以保持皮肤的新鲜 感和活力。
角质层
由角质细胞和细胞间脂质构成, 具有保护、保湿和调节体温的 作用。

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ppt课件

化妆品引起的不良反应ppt课件
10
• 氧化染发剂中引起过敏的组分:
对苯二胺、氨基苯酚、间苯二酚
• 对苯二胺是国内采用最多的氧化染料,
也是很强的致敏原;
• 动物营养性成分:如珍珠、蜂皇浆、胎
盘提取液等,做为异种蛋白,对人体有 明显抗原性。
11
光变应性接触性皮炎(photo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PCD)
21
使用润肤霜后, 因化妆品刺激性 接触性皮炎引起 的痤疮
22
• 具有油性皮肤的人,皮脂腺分泌旺盛,如经常地用面
霜类化妆品时,会使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堵塞,皮脂 不能充分地从皮脂腺导管排出,积聚在毛囊口,形成 乳酪样物质的栓塞,出现痤疮。
• 脸部皮肤有螨虫者,如过度使用化妆品,会使毛孔堵
塞和皮脂排出受阻,螨虫就会在皮脂腺内大量繁殖, 产生的毒物增多又不易排出,对皮肤产生明显的刺激 作用。颜面出现红斑或浅在性针尖样丘疹,病变以鼻、 颊部明显也可累及整个面部。
• 消费者有过敏体质、选择化妆品不当或使用不当 。 • 标签、说明书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 • 美容院对消费者施用化妆品不当。
30
《化妆品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7149. 1-1997) 1997年由卫生部提出,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包括:
•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化妆品痤疮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化妆品毛发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 《化妆品甲损害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停用致病化妆品后症状可逐渐消退。
5
使用XXX换肤霜后引起 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使用XX去痘洗面奶后 引起的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常见皮肤病的护理PPT医学课件

常见皮肤病的护理PPT医学课件
(一)重症病人护理
1、住监护室,观察
生命体征,记出入量
2、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 操作
3、心理护理
4、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 素、易消化饮食
5、暴露疗法,恒定室温和湿 度,创面干燥,抽尽大疱 内液体,创面有脓性渗出 物时防局部和全身感染
6、粘膜护理:眼部定时滴眼 已确诊为药疹者嘱病人记
药水及眼药膏防结膜粘连。 牢致敏药,告诉医生
肥厚用软膏
(一)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1、保持皮肤清洁(1)清洗 患部,创面换药(2)不接 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已接 触温水冲洗(3)不涂化妆 品
2、间歇性冷湿敷:4-6层纱 布浸药液,按范围大小贴 皮损区,每日4-6次,每次 1-2小时
(二)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 手抓、热水烫洗、碱性肥 皂、不适当外用药
(三)注意饮食:避免辛辣 食物及致敏原如鱼虾

皲裂奇痒
(9)手部湿疹:小丘疹、疱 疹、浸润肥厚、裂
(10)小腿湿疹:棕红色斑, 密集丘疹、丘疱疹、糜烂 渗出、浸润肥厚、色素沉 着
3、特殊类型湿疹(1)自身 敏感性湿疹:自身内
部或皮肤组织产生某
些物质过敏引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发病前皮肤某部有湿疹病
变经搔抓,并发感染等皮 损从局部向全身泛发(2)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患处
清制品、水杨酸盐引起
肛门皮肤粘膜交界处,手、 3、麻疹样或猩红热样药疹前
足、背躯干易发,7-10日
者皮损为针帽或粟粒状红
消退
色,密集小丘疹
有色素沉着斑
后者皮损为红斑从小片至
糜烂、疼痛、高热、关节
全身,相互融合,发热和 全身症状,1-2周好转多由
解热止痛剂,巴比妥,青 霉素,磺胺引起

皮肤病讲课PPT课件

皮肤病讲课PPT课件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皮肤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皮肤病治疗药物包括抗炎药、抗过敏药、抗病毒药等 药物治疗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相互作用
光疗和激光治疗
光疗是利用紫外线、红外线等光线的照射来治疗皮肤病的方法。
激光治疗是利用高能激光束对皮肤进行精确治疗的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 可靠等优点。
皮肤病的分类:皮肤病 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 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 按照病因分类,包括感 染性皮肤病、过敏性皮 肤病、自身免疫性皮肤 病等。
皮肤病的常见症状和表现
皮肤瘙痒:皮肤 病常见的症状之 一,可出现在全 身或局部,有时 伴有皮疹。
皮疹:皮肤病的 常见症状之一, 表现为皮肤上的 红色斑块、丘疹、 水疱等,可伴有 瘙痒或疼痛。
银屑病
定义:银屑病是一种 慢性皮肤病,以皮肤 上出现红色丘疹、斑 块和银白色鳞屑为特 征
病因:目前尚不完全 清楚,可能与遗传、 免疫、环境等因素有 关
症状:皮肤上出现红 色斑块,表面有银白 色鳞屑,可伴有瘙痒、 疼痛等症状
治疗: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光疗、激 光治疗等,需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 适的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和辅导的重要性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认知和行为,增强自我控制和应对能力。 对于严重的皮肤病患者,心理支持和辅导可以降低自杀风险,提高生存率。 心理支持和辅导可以促进医患沟通,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和配合度。
如何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避免接触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 如花粉、动物皮毛等
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化 妆品、护肤品等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室内 尘螨、霉菌等过敏原

第3章 化妆品与皮肤生理 ppt课件

第3章  化妆品与皮肤生理  ppt课件
2、分泌和排泄作用 3、吸收作用: 可以有选择的吸收一些物质对皮肤局
部或全身产生影响。 皮肤吸收主要有三个途径: ①渗透通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层细胞,然后 再通过表皮其他各层。 ②大分子物质及不易渗透透的水溶性物只有少量可 以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导管而被吸收。 ③少量通过角质层细胞间隙而渗透进入皮肤内。
19
ppt课件
第2章 化妆品与皮肤生理
四、皮肤类型的鉴别
1、皮肤测试仪测定 2、简易测试法: 目测:用眼睛观看。 擦拭法:用棉纸擦拭后观看。 洗面法: 洗面30分钟后皮肤感觉正常为中性皮肤。 洗面20分钟后紧绷感消失的为油性皮肤。 大于40分钟紧绷感消失的则为干性皮肤。
20
ppt课件
第2章 化妆品与皮肤生理
23
ppt课件
医学美容契机之一:基因治疗技术
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将会发现更多的功 能基因。彩基因治疗技术治疗顽固性色斑,尤 其有交。基因治疗技术还可以使脂肪细胞合成 减少,分解增加,在很短时间内“燃烧”脂肪, 从面达到减肥的效果。不久的将来,也许人类 还可以用克隆部分功能基因的方法来选择各种 不同的头发色泽、器官形状等。
ppt课件
22
医学美容契机之一: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DNA重组技术,可加快损作皮肤修复过程中 胶原合成的速度,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的敏感性, 加速破损细胞的上皮组织愈合,有效地减少了继发感 染及延迟等现象的发生。基本工程技术对于整形手术, 如文眉、文唇、文眼线及各种修复术等,有着积极作 用。 细胞因子以一定的有效浓度添加到化妆品中,可 以有效地与皮肤细胞发生作用,促进上皮细胞营养代 谢,预防皮肤受到各种损作,并能增强皮下胶原细胞 的功能,加速皮肤胶原细胞的生长及胶原分泌,从而 达到抗皱及延缓衰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毒性皮炎由接触光毒物质后经日光照射 引起,众所周知的光毒物质有补骨脂素、 煤焦油及其衍生物等。 不同时期引起光变应性皮炎的变应原也不 同,60年代,主要是皂类和清洁剂里的卤化 水杨(酰)苯胺及其相关成分。70年代末,麝 香是最常见的光变应原。现在,防晒霜[15] 成为光变态反应的主要原因。
. 18
.
6
3 临床分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 联台发布的化妆品皮炎的范围包括:化妆 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 品痤疮、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毛 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
.
7
3.1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3.1.1 化妆品刺激性皮炎 大部分化妆品不良 反应是由化妆品刺激造成的。 可分为主观刺激和客观刺激。
.
8

主观刺激表现为在使用化妆品后的烧 灼感及刺痛感,可不伴明显的临床改 变,又称化妆品不耐受。Fisher把化妆品 不耐受综合征描述为患者对任何一种 化妆品均有反应,似乎不能使用任何 一种化妆品。
.
9

有两种亚型:
速发型:在涂抹于正常完整皮肤后数秒或 数分钟内出现刺痛反应,常被用来评价皮 肤屏障功能。 迟发型:在化妆品涂抹于正常完整皮肤后 数十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出现反应。
.
5


中国学者[3]统计发现:化妆品皮炎的发病 部位以手部最多为36.7%,其次是面部29.2%, 腿18.8%。 根据IVDK(皮肤病学信息网络系统)的数 据显示[4]:美甲产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占 17.8%,其次是脱毛类占12.5%,美发类占 10.3%,按摩品占9.1%,面、手、足的乳膏、 乳液占8.6%,香水、花露水等占7.3%。
光变应性皮炎 低 不发生 通常24-48小时 (6-72小时) 非决定性
.
光毒性皮炎 高 发生 数分钟到数天 重要
16
光照时间的长短
非决定性
重要
临床特点
组织学改变 光斑贴试验 (鉴别)诊断
湿疹
棘细胞层水肿 性皮炎 阳性 光斑贴试验
.
红斑,大疱, 色素沉着
坏死的角质形 成细胞 阴性 临床史及体检
17

色素性化妆品皮炎主要发生在女性面部。 此型皮炎中,炎症的成分较轻而色素沉着 的特点显著。目前认为其发病是从小计量 接触变应原开始,并且每天都接触,这种 连续爆露于低计量的变应原并不引起皮肤 的红斑、丘疹、肿胀或搔痒,而是表现为 色素沉着。
.
22
3.5 化妆品毛发损害

烫发会破坏给毛发角蛋白提供强韧度的二 硫键,不恰当的使用烫发药水会使头发断 裂,氧化漂白或过度日光爆晒等也会破坏 头发。

.
12
3.1.2 化妆品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和接触性荨麻疹都是免 役介导的反应。其发生大多是重复或在已 破坏的皮肤上使用造成的。 致病因素有:化妆品成分、变应原浓度、 作用部位、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接触时间、 接触频率。

.
13


化妆品变应性反应比刺激性反应发生率小 得多,但对某种成分过敏后,对含有相关 成分的其它化妆品也可以发病,因此是皮 肤科研究的重点。 对化妆品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报告很多,接 触性荨麻疹的例子相对较少,有使用含芝 麻油的粉底霜后发生接触性荨麻疹的例子 [12],也有染发后对PPD同时产生速发和迟 发型超敏反应的报告[13]。

.
10

客观刺激[7]为非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多 数情况下表现为皮炎。
.
11

刺激性皮炎的发生需要以下条件:个体皮 肤特性、刺激强度、刺激物的浓度、刺激 持续时间、当前的皮肤敏感性、环境条件 (尤其是气候因素)等。
任何化妆品都可引发刺激性皮炎,如有使 用含氯化苯甲烃铵的洗发水后发生刺激性 皮炎的报告[9]。
. 19

但和人类皮肤相比兔耳实验模型非常敏感, 所以在实验中弱的产生粉刺的物质对人类 来说也许是安全的。
.
20


化妆品痤疮的发病主要依赖于[7]个人痤疮 易感性及日晒等能加重痤疮反应的因素。 已知的化妆品中能引起痤疮的物质有[18]: 碳氢化合物、羊毛脂衍生物、酯类及品皮肤色素异常
. 14
3.2 化妆品光感性皮炎


光敏感可分为光毒性反应和光变态反应, 由非免疫性机制引起的光敏感称作光毒性 反应,由免疫性机制引起的反应称作光变 态反应。 两者的主要区别见表1。
.
15
表1 光变应性皮炎和光毒性皮 炎的主要区别[14]

特征 发病率 首次接触后发 病情况 光照后 发病时间 光敏物的计量
我国《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定义是: 以涂抹、喷洒或其它方法,施于人体表面 任何部位,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 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产品。
. 3

化妆品的范围

广义上说清洁剂(洗面奶、香皂、牙膏 等)、调色剂(眼影、口红、染发剂等)、 定型剂、芳香剂(香水、除臭剂等)、防 晒剂、营养保护剂(润肤霜、营养霜等)、 治疗用产品(除汗剂等)等都属化妆品。

化妆品皮肤病 Contact Dermatitis to Cosmetics

.
1

与化妆品使用的广泛程度比,不良反应的 发生率相对较低。过敏性化妆品接触性皮 炎患者的不断增多,主要与化妆品消费者 的不断增加有关,因此有必要对化妆品中 的变应原加以介绍。
.
2
1 化妆品的概念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化妆品的定义为: 用于人体为了清洁、美化、增加魅力或改 变体表形态而不影响身体结构和功能的物 质。
.
4
2 流行病学


Nielsen[1]在丹麦调查发现1998年化妆品皮炎 的发生率是1990年的2倍,患者年龄大都在 20-55岁。 Pramod[2]在印度的调查显示:有31.58%的 女性患者在41-50岁间,38.71%的男性患者 在21-30岁间,42.11%的男性对染发剂过敏, 45.16%的女性对面霜过敏。

3.3 化妆品痤疮


1972年,Kligman和Mills[17]提出用兔耳模型 测试化妆品致痤疮反应。 化妆品可引起兔耳的两种组织学改变: 一种是毛囊口缓慢扩张,充满致密的角化 物质,即化妆品的致痤疮反应; 另一种是毛囊口的炎症, 毛囊口内无致密 的角化物,由化妆品刺激滤泡上皮引起, 伴炎性脓疱和丘疹常不伴黑头粉刺。
.
23
3.6 化妆品甲损害

使用美甲化妆品后可引起甲周湿疹、甲松 离、指甲破坏、甲变色、指(趾)甲营养不良 等甲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