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OC
小学科学研究课题_共10篇.doc
★小学科学研究课题_共10篇范文一: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专家组成员郁波、章鼎儿、郑军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提高少儿的天文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让住高楼的孩子走近大自然·多元智力理论在小学《科学》评价中的运用·认识岩石·自然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假说还是不要假说·《专题探究型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课题方案·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以多窗口式常识教学提高学生素质实验报告·“家长参与科学课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评价·小学教学·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人教版的研究与实验·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库·常州钟楼区小学三年级学生科学素养调查分析·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理论的思考·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几点思考·刍议我国中小学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由水资源问题引出的……·“小学科技活动与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报告·科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科学的相对性及其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渗透·论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新理念·新世纪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新趋势·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校本课程人在哪里·谈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赛课回归教学常态·教研如何找到课程改革中的位置·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的研究·综合理科课程的开发与科学素养·一年级学生科学课上的认知特点·国内外小学科学教材中教学评价策略的研究·开发教学与评价有机结合的小学科学教学资源·科学教育的评价·运用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与思考·什么是教育评价·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以评价促发展小学科学课研究课题库小学生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的调查科学课教学方式的主要变化与特点科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方法挖掘科学课典型学习活动教育价值的意义和做法促进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科学学习活动的方法和策略教师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因素支持和鼓励小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科学课程学习的方法和体会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小学科学新课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指导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学习资源的经验与体会灵活运用科学新教材的若干做法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新教材教学材料的准备、保障及改进指导学生进行活动记录的方法开展科学课程拓展性学习的做法和体会新教材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课程与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科学新课程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及事实分析学生对科学新教材的基本看法、态度及其原因学生对学生新教材适应性的调查与分析科学新教材教学内容完成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新教材试教过程中实验教师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内容与方法新课程中的教学评价内容与方法新课程中的教师评价内容与方法范文二: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小学语文科小课题研究课外阅读的研究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成就理想的翅膀。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滥用 职权 刁难企业和服务对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擅 自增加前置审批条件 ,吃拿卡要 ,损害管理
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 ( 4 )违背企业意愿搞强制性赞助、广 告、评比、达标 、 订报等服务,纵容或支持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依附行政权力乱收 费,主管部 门 “ 坐收渔利”或 “ 收费养人”; ( 5 )“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 乱检 查、 其它有损机关形象、影响效能建设的行为。通 过整 治,切实把干部职工的思想 乱评 比、乱培训 ”,增加企业 和群众的负担; ( 6 )利用职权插 手和干预企业 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 ,加强队伍团结,凝聚工作合力 , 提升干部形象 。 正常的经营管理,强行安排特定关系人到企业就业任职或从事经营活动 。通过 治慢促快 , 提升执行力。 着力解决政策法规执行梗阻、 中层基层板结梗 阻、 整治,切实纠正有 令不行、有禁不止 、有章不依的不 良风气 ,促进干部职工增 部 门利益主义梗阻 的 “ 三梗 ”问题。重点整治: ( 1 )不认真执行 国家法律法 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 、法制意识, 自觉规范行政行 为,提高依法 规和规章制度 ,以及对县委、县政府和上级 部门的重大决策 、重要部署,消极 行政水平,做到秉公用权、廉洁 自 律。 对待 ,执行不力,政令不畅,影响工作 正常开展; ( 2 )行政不作为、慢作为 , 治奢倡俭 , 提升感召力 。 着力解决大手大脚不讲 节约 、 大肆铺张不计成本、 不 能按 时间节点和工作时限 ,高效高质地完成各项 目 标任 务,主要经济社会发 大而化之 不求 实效的 “ 三大 ”问题 。重点整 治: ( 1 )公务接 待大吃大喝 ,公 展指标徘徊不前 、 增速 缓慢; ( 3 ) 对 县委 、 县政府和上级机关交办督办的事项, 款吃请讲排场 、比阔气,奢侈浪费 ; ( 2 )公务开支 大手大脚,超标准采购办 对 企业 、群众反 映的问题 ,对群体性事件、重大突发事件 ,不 能及时有效地报 公用品和设备; ( 3 )借考察、会议之名游山玩水,贪图享乐,挥霍公款; ( 4 ) 告、处理和反馈 ,造成不 良影响或后果; ( 4 )对 国务院、省、市、县政府取 沉溺于迎来送往,热衷于交往应酬 ,用公款搞同城宴请,甚 至招待亲戚朋友 ; 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 目的规定,以及县委、县政府优化流程 、 提速提效 的要求, ( 5 )不严格执行 公务用车配置配备和使用管理的各项规 定; ( 6 )违反规 定建 出于部门 自身利益 的考虑 ,反应不积极,落实不到位 通过整 治,切实促进干 设办公用房、举办各类庆典活动; ( 7 )利用婚丧嫁娶等事宜 收钱敛财 ; ( 8 ) 部职 工只争朝 夕、拼搏冲刺 、创新创造、提速增效的意识 和水平 ,不 断简化审 其它奢侈浪费行为。通过整治,促进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 部带头发扬艰苦奋 批环节,提高服务效能,快节奏、高效率推进各项工作的落 实。 斗 、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清 正廉 洁,情系 民生 ,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 乐主 治乱正气,提升公正 力。着 力解决大局意识弱化 、服 务意识弱化、法制 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的侵蚀 ,始终保持同人 民群众的血 肉联系 意识弱化 的 “ 三 弱”问题。重点整治: ( 1 )宗 旨观念淡漠,服务态度差 ,语 经考查 ,经 过上 述活动,风阳县干部作风得 到有效的改善、机关存在 的 言生硬,行为粗暴,门难进 、脸难看、话难听 、事难办; ( 2 )执法随意性大, 系列突 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 的缓解 。尝到 了甜头 的风阳县决心再接再厉将 该 自由裁量权 大,不给好处不办事 、给 了好 处乱办事, “ 潜规则 ”严重 ; ( 3 ) 项活动制度化并长期开展下去 。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关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摘要:现阶段小学科学已逐渐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它对学生的科学启蒙有着深远影响。
因此,如何把握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成为全体教师急需探索的一盏路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学生的基本学习计划及目标,为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全面型人才,须从小抓起,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系着学生未来的成长方向。
本文旨在分析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教学是一门艺术,众所周知,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方式来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
在现阶段,这种教学方式实效性并不高,教师应理性的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源头,摆脱传统的束缚,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本章对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从而提出具体的想法和意见。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行为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凭证。
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注意把握科学教材的整体内容,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学目标,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二、营造教学氛围教师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前提下,积极研究科学教学的非智力因素,通过情感因素来打动学生。
同时,要积极发掘教材的思想感情,通过运用生动的语言以及形象的立体画面,从而启发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
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转变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处在思想的启蒙阶段,在传统的机械学习模式中,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将科学引入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教师在传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光是学会知识还不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好的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引言有效教学是新课程背景改革下的重点内容,也是教育工作者实现其最终目标的重要发展趋势。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边缘化学科体系,在教育教学当中一直未受到重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这门边缘化的学科逐渐得到了更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1.小学科学课堂中现存问题1.1课程安排不恰当仔细研究小学的课表,不难看出科学课课时短,实践课缺乏。
首先,教师在有限且较少的科学课上为了赶教学任务,通常一节课讲十几页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只了解了表面,并未深入到科学课堂的学习中去。
其次,学校缺乏科学实践课。
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去实验教师所讲的科学内容,学生才会对章节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教学器材短缺和破损,实验场地缺乏,大多数实验依靠现有的器材无法进行演示等。
这些外界因素都导致学生对科学课提不起兴趣,从而也将其认定为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
1.2仪器配备不足科学的基础是实验,但是由于实验仪器的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导致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在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教师省略了很多实验步骤,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足。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2.1科学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首先,广大的教师团队应该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是平等的,教师并不能凌驾于学生的意识之上,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正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要与学生分明彼此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自己的教学情况,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学生的课堂收获,那么这样的课堂就宛如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群体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并不算是真的在学习、理解知识,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够好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沟通界面。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中,教师们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因此,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围绕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展开研究,探讨评价的重要性、评价的方式、评价的内容及评价的实施等方面。
一、评价的重要性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科学课堂中,评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科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去探究自然规律,因此评价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论掌握,还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科学课堂中的评价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二、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方式包括多种形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评价的方式需要灵活多样,既要考虑学生的理论掌握,又要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传统的笔试和口试评价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科学课堂的评价需求,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实验报告、观察记录、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三、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内容应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掌握、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评价的内容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即需要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因此,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观察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
此外,评价的内容还应该反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科学方法等方面。
四、评价的实施评价的实施是评价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效果和作用。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小学科学课调查报告
小学科学课调查报告标题:小学科学课调查报告引言:科学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实践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了解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情况,本次调查了某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的科学课程。
以下是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某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和科学教师。
二、调查内容1. 教学内容: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的科学课程主要包括生活中的常见物体、生物的基本特征、天空中的太阳等。
而三年级的科学课程则涉及了更加具体的内容,如水的物理性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2. 教学形式: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的科学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实验等方式来引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
而三年级的科学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实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学习科学知识。
3. 教学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和三年级的科学教学资源相对较缺乏。
一年级的科学教材主要依赖于课堂黑板和老师的讲解,而三年级的科学教材则稍微丰富一些,包括一些实验器材和图片资料。
4. 学生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程表示兴趣和认可。
一年级的学生喜欢观察实验和与同学一起探索科学问题,三年级的学生则更喜欢进行实验操作并亲身参与科学实践。
5. 教师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科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基本满意,他们认为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的探索和实践。
三、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和实践操作,并且学生对科学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然而,科学教学资源相对较缺乏,需要学校提供更好的教学设备和教材。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学校增加科学实验器材、提供丰富的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以提升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对某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科学课程调查的总结报告,希望能为科学教学改进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科学教育在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科学课堂教学也成为了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科学课堂教学评价是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1.教学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其他方面的评价内容和方式相对单一。
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无法全面反映教学质量。
2.教学评价过于倚重课堂测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测试成绩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一环。
但过于倚重课堂测试容易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只注重应试技巧,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教师评价意识薄弱当前,一些小学科学老师对课堂教学评价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这导致了教学评价的局限性,无法真正反映教学的全貌。
4.学生主体地位不够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足够凸显,学生的评价参与度相对较低,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建议1.优化评价内容和方式教学评价内容应该更加全面,包括学科知识、科学素养、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
同时,评价方式也要多样化,包括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作业评定等方法,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减少对测试成绩的倚重应该减少对测试成绩的倚重,改变评价方式,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出发,设计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教学评价方式,如素质综合评定、项目实验评定等。
3.提高教师评价意识应该加强对小学科学老师的评价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和使用效果,提高他们对评价方法和工具的熟练程度。
4.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应该加强学生的评价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策略研究方案和总结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策略研究方案和总结一、研究背景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学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学生要通过探究活动来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了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策略进行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际情况的有效探索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研究内容1. 对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策略进行理论研究,包括有效探索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2. 通过调查和观察,了解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索活动的实际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基于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设计一套适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探索策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4. 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和实施所设计的有效探索策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5. 对所实施的有效探索策略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探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探索活动的实际情况。
3. 实验研究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和实施所设计的有效探索策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
4. 反思总结法:对所实施的有效探索策略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2个月):进行理论研究和现状调查。
2. 第二阶段(第3-4个月):设计有效探索策略。
3. 第三阶段(第5-6个月):实施和应用所设计的有效探索策略。
4. 第四阶段(第7-8个月):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小学科学教学实际情况的有效探索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科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探索能力。
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枯燥和抽象,缺乏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实用性,成为了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活动引入到教学中,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生活化教学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热门话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实践方式以及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效果评价,为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改革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激发学习兴趣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生活化教学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讨论,了解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方式和效果评价。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本研究旨在总结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注意事项,帮助教师更好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
最终,本研究旨在验证生活化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以及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1.3 研究意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科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深入研究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式及效果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作者:黄思明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1期摘要: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的实施也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条件,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一套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就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展开初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教学评价;发展性;多元化;过程关于教学评价,我国的课程标准并没有给出可以参考的标准,只是给出了概括性的方向,这对课程的有效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制定一套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课堂的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一套完整的、合理的教学评价至关重要。
一、教学评价要遵守发展性原则新课改明确指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的开展一定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教学中不但要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保证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是教师方面,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而且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评价不要过于关注课堂教学的最后结果,而应该把教师教学上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作为评价的要素,以促进教师的与时俱进。
二、教学评价要遵守多元化原则教学评价不应该只看一方面,而是要多方面综合考虑。
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不但包括学生关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还要包括课后反思、家长的意见调查、教师的教学案例分析、学生的科学问卷、教师关于学生的总结等等,通过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能够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全面了解,而不是根据一方面的好坏直接下结论。
三、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教学评价不是根据教师短时间的教学成果来进行评价,要注重教学的过程,教学是一项具有连续性的活动,要想教学评价真正起到作用,教师就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通过总结与反思改善自身的不足;同时教师更要对评价的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正视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自身更要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做到与时俱进,真正让教学评价有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教学例谈
小学科学课堂探究教学例谈作者:王春焱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36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科学课堂学习中要进行探究教学,探究不仅是科学学习的课改目标,更是小学科学学习的课改方式。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充分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并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从小养成科学的处事态度。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好任何事物的前提,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天生对新鲜事物有好奇心,总是觉得这也好玩,那也好玩,喜欢听教师讲解,但自己并不想去探索、去钻研。
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其任务就是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科学原理,让学生在探究中激起学习兴趣,并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溶解现象这一节课时,教师先进行高锰酸钾和方糖溶于水的实验,让学生事先仔细观察,然后向学生提问,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于水中呢?一边问教师一边让学生自己进行如下实验,让学生把自带的一些油、盐、粉笔末和面粉等等放入事先准备的水中,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找到了正确答案,显得特别兴奋,都对科学的学习十分感兴趣。
又如,在教学物体沉浮的实验时,先让学生做木块和石头浮沉实验,先调动起学生对浮沉实验的积极性,这时教师再给学生讲有关死海的故事,然后拿出大小不一的两个鸡蛋,让学生把两个鸡蛋分别放进清水中,并在放大鸡蛋的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并加以搅拌,再让学生观察浮沉的现象。
学生观察过后都跃跃欲试,很多同学想到了从家里拿一些水果来做实验。
这些实验让学生激起了学习兴趣,更调动了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
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验探究科学的乐趣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找到自我探索的兴趣,重点就在于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能恰如其分的当好“导演”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自己只是课堂教学的总导演,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在讲解的时候尽量少讲一点,多给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不要用在一堂课中牵着学生的鼻子到处走的教条教学法。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科学探究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要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使我们的科学课堂真正落实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既学会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技能,又培养了科学的能力、科学情感与价值观,较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然而,教师事无巨细的精心准备,越俎代庖的科学探究,表面上看是热火朝天的科学探究课堂,却是那么的低效运作,这不仅淡化了科学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且降低了科学课堂探究的效率。
还有学生常规未养成,课堂闹哄哄。
良好的习惯影响人的一生,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
但我们经常会碰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才进实验室,或刚到导入环节,就开始偷偷摆弄材料,到了活动环节,学生只顾着抢玩材料,甚至打翻了水,打破了烧杯,不会倾听,不会观察,不会记录,不会交流,课堂上闹哄哄,老师扯着嗓子叫,或者拿着小棒敲桌子,学生充耳不闻。
因此科学探究活动低效性问题,也成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
然而,审视我们的科学课堂探究,就会发现很多的弊病和不足,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使我们的探究无效,甚至于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自己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学生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郑重强调,听和说是同等重要。
说是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生成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是倾听的最高境界。
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科学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一。
而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和学习习惯的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几种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可以通过引入教学实验、教学视频和趣味科普知识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
二、引导学生的实践探究小学科学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野外观察和科学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注重启发性思维科学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记忆阶段,更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和创造性的表达,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上的接受能力和学习习惯各异,因此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教学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在科学教学中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案例,加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对科学的喜爱和热爱。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六、开展跨学科教学小学科学课程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紧密结合,创设情境,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科学让生活更美好,给学生教授科学课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时时处处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道怎么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知道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等等。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将来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如果是那样教育的目的就是空洞的,教育的手段必然是畸形的,教育的思想一定是功利的,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甚至更为遥远的将来人类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人类要实现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对生活的自然界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研究,明白如何同自然界和谐相处,明白如何同这个社会和谐相处,明白如何同自己和谐相处等;也就是要认识适应自然的大道。
所谓适应自然,就是不违背自然规律去做事:吃饭穿衣有道,工作作息有道,走路开车有道,说话处事有道……,孩子可能会反驳吃饭有什么讲究的,吃饱不饿就是了,那就大错特错了,病从口入知道吧,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可以说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胡吃海喝,没有吃的自律,只要是好吃的没有节制,导致身体过早就出现健康问题,嗜酒、肥胖、肠胃功能紊乱、糖尿病、高血压、白血病等等,对于吃我们真的要讲究科学啊!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因为工作作息不规律产生的悲剧,就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因为熬夜打麻将产生的悲剧足以让我们惊醒;走路开车不规矩的同样教训深刻;学会说话处事能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上这些只是抛砖引玉,目的是让我们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去生活,违背科学规律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是科技,就是卫星、飞船、导弹、先进的通讯工具,这就太狭隘了,去看看我们的小学科学教材,其包含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和工程与技术科学等领域,这些领域紧紧围绕人类同自然相处的方方面面,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又在指导课程落实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指导,作为小学科学教师一定领会其内涵,让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萌芽,从小就养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研究引言:科学实验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理论。
然而,目前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科学实验在小学课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实验教学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了解不深,往往难以做到全面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其次,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往往只能简单地展示实验步骤和结果,无法深入讲解实验原理和扩展思考。
最后,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实践能力有限,对于复杂的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难以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二、问题原因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实验的目的和原理理解不深,难以解答学生提问;二是教师对于实验的组织安排和时间掌控不当,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参与实验;三是缺乏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和策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决方案为了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解决方案:一是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研究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做到全面了解,并准备常见问题的解答;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条不紊,合理地安排时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实验操作;三是采用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演示、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四、实施步骤为了充分利用小学科学实验课堂,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施:一是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并准备好相关的实验器材;二是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并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三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实验过程和结论;四是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展示,与学生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和交流。
五、实施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一是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价,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二是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互动情况,例如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以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三是学生在平时考试中对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考试成绩的分析来评估实验教学的效果等等。
小学科学教学措施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措施研究小学科学教学是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堂上贯彻落实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每位小学科学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提出几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措施,以便引导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教育。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比如,通过投影仪和计算机,可以播放科学动画、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展示科学知识和生动的实验现象。
教师还可以依托移动终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询科普知识,使课堂更具趣味性。
二、关注学生发展小学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规律。
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实验,学会探究问题。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
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创造和实践能力,强调过程和方法的重要性。
三、注重课堂互动学生作为小学的主体,教师需要掌握好课堂互动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和形式。
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游戏竞赛等各种形式增强课堂互动。
四、强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注重其实践性和生动性,并且要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讲解的深度和广度,灵活根据学生的反映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
五、独立掌握学科知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知识面广阔的学科,教师需要具有独立掌握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
教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广泛涵盖科学领域知识,深入了解研究趋势,融会贯通、概括总结,为更好的授课提供坚实基础。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是一个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过程,教师在科学教育中必须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法规,勇于创新教学措施,在课堂上注重实践、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效果与物质基础。
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方式研究廖修敏(贵州省湄潭县实验小学贵州湄潭564100)【摘要】科学可以使教育进入美好的境界,让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伴随生命的始终。
小学的科学教学为培养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训练的机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成为21世纪具有较高素质的人。
【关键词】小学科学;创新性;教学方式;观念;研究【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055-01搞好科学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意义是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为现实所用。
充分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轻松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这样不仅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科学教学在小学被称为小科教学,也许在一些人的眼里不如语文、数学看似那么重要,但他能促进其它各科教学的发展。
由此,笔者对小学科学教学传统方式和创新方式进行了研究。
一、传统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1.“以教为本”的小学科学课程在传统的小学科学的教学课程中,主要是以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主。
老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单一地拿着教学科学的课本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宣讲,以保证学生对小学科学的知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而学生主要的任务是以被动的听课方式为主,积极地配合老师讲课,记录老师讲课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对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2.单一课本的小学科学教材小学科学虽然早在2001年就已经取代了小学自然课,但小学科学课程的教材来源渠道依然相当狭窄,仍然是以传统意义上的课本为主,课本是老师讲课的唯一资料。
相信看过小学科学课程课本的人都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那就是小学科学课程的课本比较薄,如何在这样一本课本上实现教学的进步,保证学生在自然科学这门课程上学有所成呢?3.辅助设施缺乏的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当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即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辅助性的设施很少,完全靠着老师的描绘。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研究摘要: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日益影响下,教师愈加关注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
各小学科学课程的授课质量更是被广泛关注。
经实践发现,科学教师合理借助情境教学方法、科学实验等进行深度授课,能够激起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各小学科学课程的授课质量也将因此大幅提升。
本文以小学科学课程教育工作为中心展开探讨,对其在深度学习背景下的教学策略进行细致分析。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前言:以往小学教师在授课期间,只是灌输式地讲解理论知识,并要求班级学生记住考试要点。
这种教学、学习方式较为肤浅,教师通常将其称为浅层学习。
为提高小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效率,使其能够真正掌握相关内容,授课教师应该优化自身科学课程授课方式,积极开展深度学习背景下的科学教育工作。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明确素质教育教学内容,以班级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课程授课活动。
一、积极开展情境式的科学课程授课活动经研究发现,当小学生本身对科学课程充满兴趣时,其科学课程学习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对此,授课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备课工作。
在授课期间,合理借助多媒体,向班级学生展示丰富多彩、形象新颖的图片,以吸引班级学生学习兴趣。
对此,授课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方法进行授课。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构建不同的科学场景,并引导学生在各式场景下,亲身参与。
比如,教师在讲解“水变冰、冰变水”这一现象时,即可以借助多媒体,向班级学生分别展示:水的形态、冰的形态。
随后,借助有声影像,向班级学生展示两者的变换过程,以激发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在上述科学课程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参考新课程标准进行授课。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参与,鼓励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实践,能够达到深度学习的教育目标。
小学生在直观观察、亲身尝试的过程中,能够获知冰与水之间的变换原理。
且能够在上述学习活动中,养成自主探究、乐于思考等学习习惯。
二、借助科学实验,锻炼小学生思维能力灌输式的科学课程教育方式不利于小学生有效学习,且不符合当代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1.在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教育将成为一种面向全体的全民教育,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突出个性的创新教育。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一份教育报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提出了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面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该报告认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的学习能力来重新设计、重新组织,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也可以说就是学会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该报告特别指出:?每个儿童无论他在哪里,都应使他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学习科学而且终生成为‘科学之友’。
?可见优化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2.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新课程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它通过对教学本质、教学规律的重新认识,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进而构建起一个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这一体系为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指明了方向。
3.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缺乏与新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操作体系的直接指导,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仍带有浓郁的经验传承气息和一定的随意性——根据经验和个人感受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转变而忽视其真正效果的现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热闹非凡,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却无明显的提高,教师教学的方式得到了转变却还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与优化。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对此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教学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广泛深入,取得的成果也不多见,因此本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1.国外研究情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都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一大目标和重点。
许多国家纷纷倡导?主题探究?和?设计学习?,如法国开展?做中学?活动,美国实施?动手做?(hands-on)方案,日本则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等。
这时的教学研究者已经把注意力从教师的身上移向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上,但有一点必须指出,那就是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相反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研究者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系较为关注,而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的关系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国内研究情况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被视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上海等地学校正在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已取得初步成果,台湾教育界现正热衷于实行?开放教育?,有许多观点可资借鉴。
华东师大的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一书中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分类及其心理学依据作了论述。
这些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都为本课题的有效实施与深入开展提供了研究基础。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缺乏与新课程相对应的实践操作体系的直接指导,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中仍带有浓郁的经验传承气息和一定的随意性——根据经验和个人感受组织课堂教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着片面追求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忽视其真正效果的现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热闹非凡,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却无明显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却还有待于进一步整合与优化。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此无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教学研究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广泛深入,取得的成果也不多见。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其共同特点是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的主人,转变教师的角色,让教师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与以往松散或独立的研究比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打独斗式的教学行为研究方法,那些方法也许能够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但对教师形成系统认识,统筹规划其教学行为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如何站在教学规划的宏观角度,同时站在教学实施的微观层面,高屋建瓴地对教师教学行为给予指导,统筹规划其教学行为,这方面的研究天地还十分广阔,因此本课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三、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主要过程、活动简述本课题研究基于教师教材解读行为、教学设计行为、教学操作行为、教学评价行为、和教学开发行为案例研究基础上,既站在教学规划的宏观角度,也站在教学实施的微观层面,分别从单元教学内容组织、具体探究活动开展、探究活动细节操作等三个层面,高屋建瓴地对教师教学行为给予指导,统筹规划其教学行为。
?小学科学课程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专题,围绕建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行为模型,制作并整理与教师课堂教学前期、中期和后期有关的诸多教学实施环节案例,通过文本、光盘、网络等形式表达研究成果,并将其作为学校校本培训的资源。
本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不断进行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和反思四个步骤展开。
教师在班级教学的动态环境中,在实践中具体研究教学行为。
在本课题研究中,及时地通过分析、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将经验在一定范围内共享并反复地实践,以促进经验向理论发展。
2006.2——2006.7进行需求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针对从事科学学科教学论专家、教学系统设计专家、教师教育和培训专家、一线小学科学教师、小学生等不同人群进行访谈和调查,收集目前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
2006.9——2008.7进行资源制作。
在分析访谈和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程标准,筛选和聚焦具有普适性的有关科学教育教法的重要热点话题,针对这些问题,采集和制作各种媒材的教学案例。
2008.9——2008.12进行课程建设。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开发和建设文本、光盘和网络课程三位一体的网络课程。
2008.10——2009.3进行课题结题前的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研究案例进行建模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的试运行,在试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网络的建设,准备课题的结题和验收。
四、主要观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行为无论是从宏观上进行大单元的架构来审视,还是从探究活动的局部设计来考察,或是从微观上安排孩子们的表达和操作来分析,都应体现出层层递进、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味道。
本课题研究从教师单元结构的组织、探究任务的设计、活动细节的安排等方面来剖析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行为。
由于小学科学教师其行为都体现了层层递进、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味道,这就像我们剥开一层层的笋衣,一步步把竹笋从下往上依次剥开的过程一样。
因此,我们用?剥竹笋?一词来表达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点。
(一)教师设臵单元活动内容结构上层层递进,学生科学探究沿着概念箭头前进。
小学科学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沿着概念的箭头,循序渐进地、螺旋上升地开展科学探究,其教学内容安排可以是一种递进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用建构主义学习周期理论所提出的?聚焦——探究——反思——应用?的形式,组织起一个系统的概念形成过程。
我们认为,科学教师进行单元结构的组织,以及围绕引领学生沿着概念箭头前进的行为核心策略有三条:第一,教师巧妙地设计从宏观到微观的教学过程载体。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周期理论所述的?聚焦——探究——反思——应用?的活动过程组织教学。
通过这种宏观教学过程设计使学生有机会增进对重要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每一具体的探究活动中,依然可以遵循?聚焦——探究——反思——应用?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认知发展过程。
第二,引导学生在科学技能发展上可以采用整体的层级推进策略。
学生?探究过程技能?这方面的素养从观察、测量、分类、推理、预测、猜想与假设、识别与控制变量、建立模型等技能由易到难一共8个。
以《声音》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培养目标先显现的是?观察?,即指导学生做声音产生的实验,而后出现的是推理、预测的能力,如利用已有物体发声经验推测未知物体发声的高低;最后教师组织了一个类似建立模型的活动:?设计新的发声装臵?。
在这里8种探究过程技能之间,教师安排了从易到难的顺序,同样,每一种过程技能本身也会有从低到高的顺序。
如?观察?水平,教师在《声音》单元内就有从培养单一观察能力到对比观察能力提升的梯级发展。
第三,突破概念纵轴,能力横轴的三维空间发展。
纵观科学教师进行单元活动设计的行为,从教学活动到拓展活动,它显现出一个重要特点,可以用?开放?两个字概括。
不仅着眼于学科内的教学活动内容,在拓展活动中还融入语言、数学、艺术等相关活动组织学生完成。
目的就在于让孩子有能力并乐于主动开展探知未知世界的活动,为鼓励创新人才的展现铺垫了浓厚的学科文化背景。
(二)安排循环往复探究任务,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随思维发展而逐级升华如果说,在宏观上科学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上沿着概念的发展箭头,引导学生亲历从未知到已知,从已知到明知,系统地认识一个概念体系,那么,从局部的探究活动来看,科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样应显现出层层剥竹笋的特点,显现出螺旋上升的意味。
在这里,我们主要围绕局部探究活动的形式和与之相关的导向式问题设计两个密切相关的话题,来举证说明科学教师教学行为在活动组织上的特点。
如果说科学教师用?统一的概念和过程?把一个个散落的探究活动编织成一串完美的珍珠项链的话,那么这些各具特色的探究活动的珍珠,大致分为我们所熟悉的三类:即引导式探究、挑战式探究、和开放性探究。
而科学教师教学行为策略的巧妙在于,它适时、适度地将这些类别的探究活动组织到相应的活动环节中,显现出探究活动的形式逐渐升级的特色,也显现了科学教学引导学生发展在教学策略上由扶到放的渐进过程。
首先,看看可以让每个孩子都成功的引导式探究。
菜单式的引导探究,是科学教师教学行为给我们印象最深刻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探究形式。
在开展探究的活动中教师细化到每一步做什么、怎么做都全盘告诉学生,引导他们完成相应探究活动。
尽管看山去十分不起眼,但在科学课大多数想阐明一种特定的现象或是传授一种特殊的技能时,这是经常用到的教学形式。
?照单进行?成为科学课教师大多数教学行为的一个主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