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案
实验4.4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案
实验4.4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教材分析:
在学习光合作用之后,进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探究,通过探究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本实验提供了提示供学生研读,学习可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的具体实施方法,明确实验操作的原理和目的。
从实验操作可以看出是从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过渡,需要控制的变量比较复杂,要引导学生分析清楚其中的关系。
二、课题:实验4.4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的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2、过程与方法:控制变量与检测变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态度与技术的结合是保证实验成功的要素。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验操作和观察。
难点:控制变量,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探究形式: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任务:选择主题完成实验方案;根据方案完成探究实验;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方案内容:
实验题目
目的和原理
假设
材料选择
仪器与试剂
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记录
分析与讨论
结论
九、评价:
十、反思:
条件不允许,原理、步骤、结果观察和预测要讲解清楚,并理清相互关系。
2012-11。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说课稿 教案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5章第4节第二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该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关的知识是本节课的关键。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推断影响因素,引出探究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通过可靠的数据得出结论。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如何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来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反馈作用。
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遵照这些原则设计一份较科学的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参与了“探究酶的催化特性”的实验过程并了解了光合作用研究史上科学家们的研究思路,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已有初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
(2)知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4)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农业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些措施。
理解并应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实验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推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应用控制变量的原则和对照原则,确定一个因素进行探究,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本阅读和小组讨论设计可以操作的实验步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过程、数据的处理,并得出结论。
提高了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和初步数据处理能力及协作交流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设计过程及小组内对实验设计方案的研讨过程,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结论来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体会到科学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组和小组良好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参与的精神。
高考生物复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教案
高考生物复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教案1、对光合作用产量的理解:光合作用产量〔光合速率〕一般以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吸收CO2的量或放出O2的量或产生的有机物的量来表示。
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测得的氧气吸收量或CO2的释放量可直接反映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光照条件下,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通过呼吸作用消耗O2放出CO2,此时测得的数值称净光合作用。
因此有: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产量—呼吸作用消耗量2、影响色素吸收光能的因素(1) 光照强度(2) 光质红橙光>蓝紫光>绿光3、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1) 光照强度缺光黄化(2) 温度秋天黄叶,早春的嫩叶(3) 矿质元素N、Mg——成分4、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 温度:影响酶的活性(2) 矿质元素: N ——成分; Fe、Mn、Zn、Cu——全酶的辅助因子影响CO2固定的因素:CO2的浓度和气孔开闭情况光能利用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照射到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光合作用效率: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的能量与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中吸收的光能农作物干重的增长,约有90%~95%直接来自光合作用,因此运用一定的技术措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就能增加作物产量。
一、影响光和作用的因素:C 光补偿点D 光饱和点 阳生植物阴生植物 光照强度 1、 光照:⑴、光照强弱的控制: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项目阳生植物 阴生植物 定义 需较强的光照,才能良好发育 才能提高光合效率的植物。
不需较强的光照,否那么不利于生长发育,不利于提高光合效率的植物 叶绿体结构基粒较小,基粒片层数目少,叶绿素含量少 基粒较大,基粒片层数目较多叶绿素含量较多 举例玉米、高粱、大豆 胡椒、三七、人参 增效措施 种植在阳光充裕的地方种植在隐蔽的地方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 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被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
重点 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难点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札记学习内容及过程 学习札记 【课堂练习】 1.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B .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的参与C .温度降低到0℃,有些植物还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 .[H]能够还原C 5,并将能量转移到糖类等有机物中2.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略有下降。
这时,叶肉细胞内的C 3、C 5、ATP 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A .升、降、升B . 降、升、降C .降、升、升D .升、降、降3.右图表示在CO 2浓度为1%和0.03%两种情况下,某农作物 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限制图中Q 点 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①CO 2浓度,②光照强度 ( )A .①B .②C .①②D .与①和②无关4.在下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O 3溶液并投入少量已经抽尽气体的新鲜绿叶碎片,密闭后,会看到叶片 沉入水中。
然后再用适宜强度的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光合强度光照强度 Q 1%CO 2 0.03%CO 2新浮出液面。
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A.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B.溶液内产生的CO2大量附着在叶面上C.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附着在叶面上D.NaHCO3溶液因放出CO2而密度增大5.下列条件中,改变哪一项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关系不大()A.增加空气中的O2含量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加空气中的CO2含量 D.适当增加光照强度6.下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甲乙(1)甲图表示在光线弱的情况下,光合作用速率随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成正比例提高。
此时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
(2)从甲图可知,在光照超过某一强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不再增加,这种变化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受到限制。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
篇一:教学设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形题专项训练》教学设计富县高级中学左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归纳、表达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绘制影响光合作用单一因素的坐标图,理解各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②通过读题、识图、析图,获得解决坐标题的解题经验,培养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的解答等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坐标曲线图相关信息分析和应用。
三、教法:讨论归纳法。
四、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思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为b级即理解水平,高考考纲中则标定为二级即要求达到掌握水平。
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知识,这一知识点在简答题中较多的以曲线坐标题形式出现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要求。
通过平常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总结说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至于图表题则是在教师讲的时候觉得很清楚,一但自己做的时候又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
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学以致用;结合学生对坐标图的已有了解,单一坐标变量图形分析,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坐标图表示各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掌握坐标图的特点;通过习题延伸、能力强化训练绘图、析图和计算能力,获得解题经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五会”:“会看”、“会析”、“会用”、“会换”、“会画”。
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一)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co2 + h22o)+o2或 6co26h12o6 +6o2 +6h2o1、内部因素:①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光合速率不同;②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光合速率不同;③同一叶片的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光合速率也不同。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检测不同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水蕨光合速率的影响,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实验材料•水蕨、石蕊基质、1% 的 NaHCO3 溶液、荧光光度计、洗水瓶、干净的试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实验一:控制变量1.准备好水蕨植株和石蕊基质,在室内环境下养20天,保证植株生长健壮。
2.在充足阳光下采集水蕨叶片,用洗水瓶淋洗去灰尘和杂质。
3.将水蕨植株放入荧光光度计并打开荧光光度计,记录下初始荧光值。
4.关闭荧光光度计,将水蕨植株放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光照20分钟,并记录荧光值。
5.关闭荧光光度计,将水蕨植株放回荧光光度计,记录下20分钟后的荧光值。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水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荧光增幅,分析结果。
实验二:调整光照强度1.准备好水蕨植株和石蕊基质,在室内环境下养20天,保证植株生长健壮。
2.在充足阳光下采集水蕨叶片,用洗水瓶淋洗去灰尘和杂质。
3.将水蕨植株放入荧光光度计并打开荧光光度计,记录下初始荧光值。
4.调整荧光光度计光源的距离,改变光照强度。
5.关闭荧光光度计,将水蕨植株放在改变后的光照强度下光照20分钟,并记录荧光值。
6.关闭荧光光度计,将水蕨植株放回荧光光度计,记录下20分钟后的荧光值。
7.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水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荧光增幅,分析结果。
实验三:调整温度1.准备好水蕨植株和石蕊基质,在室内环境下养20天,保证植株生长健壮。
2.在充足阳光下采集水蕨叶片,用洗水瓶淋洗去灰尘和杂质。
3.将水蕨植株放入荧光光度计并打开荧光光度计,记录下初始荧光值。
4.调整荧光光度计后部降温器的锂电池,改变温度。
5.关闭荧光光度计,将水蕨植株放在改变后的温度下光照20分钟,并记录荧光值。
6.关闭荧光光度计,将水蕨植株放回荧光光度计,记录下20分钟后的荧光值。
7.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水蕨在不同温度下的荧光增幅,分析结果。
实验四:调整二氧化碳浓度1.准备好水蕨植株、石蕊基质和1% 的 NaHCO3 溶液。
2025高考生物备考教案:课时5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应用
课时5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应用考点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光合作用强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2.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基础自测1.“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需要定量分析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的不同。
(×)提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即定量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的不同。
2.“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明显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时间。
(×)3.“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检测指标是叶圆片浮起的总数。
(×)提示检测指标是相同时间内叶圆片浮起的总数,或者浮起相同数量的叶圆片所用的时间。
4.“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实验中,为确保溶液中CO2含量充足,圆形小叶片可以放入质量分数为1%~2%的NaHCO3溶液中。
(√)5.适宜光照下,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植株释放的氧气的总量代表其实际光合作用强度。
(×)深度思考1.用打孔器打圆形小叶片时为什么要避开叶脉?提示因为叶脉中没有叶绿体,而且会延长圆形小叶片上浮的时间,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叶片上浮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光合作用产生的O2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O2,叶片释放O2,使叶肉细胞间隙充满了气体,浮力增大,叶片上浮。
命题点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分析1.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密闭实验装置,多组装置使用不同颜色滤光片进行实验,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的O2浓度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单色光,因变量是释放的O2的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故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A正确;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给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提供CO2,B错误;滤光片会吸收其他波长的可见光,拆去滤光片,光照强度增大,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的O2浓度,C正确;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通过比较单位时间内O2浓度的变化,可测定金鱼藻的呼吸作用强度,D正确。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
第5课时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某地区的农作物因遭遇连绵的阴雨而严重减产。
(2)在一现代农业的温室大棚内,工人正在向温室内的作物补充CO2,同时我们发现,经这种方法处理的作物产量显著增加。
(3)在盛夏的中午,很多作物因蒸腾作用过分剧烈而导致气孔关闭,出现了午休现象,同时测定发现,植物的单位时间内的光合作用产物量显著减少。
(4)某地区作物因某种原因而产量低下,经农业专家测定后发现是由于土壤缺乏P元素造成的,经补充P元素后,作物产量显著增加。
(5)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我们发现不同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是不相同的。
师:上述媒体材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了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内因,也可以是外因;其中,影响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包括光照、CO2、水、矿质元素等。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得出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即师:从化学反应式的角度分析光合作用总反应式,若要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生成量,我们可采取哪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与产物来分析)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从光合作用的条件来看:(1) 增加光照,可以:①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复种指数;②增加光照面积,进行合理密植;③控制光照强弱。
(2) 增加矿质元素的供应,满足植物体对于矿质元素的需要,如补充Mg以满足叶绿素合成的需求量。
(3) 控制温度,以满足光合作用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2、从光合作用的原料看:(1) 增加作物周围二氧化碳浓度。
(2) 合理灌溉,增加植物体内的水分来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
3、从光合作用的产物来看,及时将光合作用产物运出叶肉细胞,输送至相应器官组织储藏,也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有机物生成量。
师:民以食为天。
然而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个要素——粮食却面临着日益短缺的严重局面。
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如:(1)控制人口,保护耕地,发展蓝色农业(向海洋要食品)、白色农业(微生物发酵工程)与绿色农业。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设计思路:首先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问并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再请学生看黑板找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光、 CO2浓度、温度、水、必需矿质元素等外因,叶绿体、色素、酶等内因)引出探究课题。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4人一小组,14人一大组,利用绿色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数十个,用注射器抽去叶片内的气体,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它们会全部沉入水底,然后再把叶片分组放入个烧杯中,按所探究因素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条件处理。
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各组小圆形叶片在相同时间内浮起叶片的数量或第一片叶上浮所用的时间,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的处理需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在1课时的时间内学生能够完成整个的探究过程,在课前需提前将叶片处理。
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人教版课标中要求掌握的程度为Ⅱ,即理解这些因素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学以致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契合点。
2、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能总结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但不能很好的解释一些生产实践的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解释分析生活现象并能解决生产问题。
3、教学条件分析:由于我校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白质光的日光灯,所以每小组(4人)的灯的亮度不同,且有的是UPS光(充电台灯),所以,在实验中,一大组中的各小组很有“创新光照”;注射器也规格有所不同(实验教师自己准备的);打孔器彼此也略有不同(有的甚至用的是吸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⑵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⑶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农业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些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本阅读和小组讨论设计可以操作的实验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过程、数据的处理,并得出结论。
公开课教案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公开课教案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2. 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3. 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4. 水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5. 土壤养分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植物叶片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
2. 讲解: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阐述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养分等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演示实验:设置不同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养分条件的实验组,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2. 演示法: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 学生能独立完成实验,并能够分析实验结果。
4.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外界因素影响的光合作用图解、实验步骤等。
2. 实验材料:植物种子、幼苗、光照设备、温度控制器、水分控制器、土壤等。
3. 实验指导书:详细介绍实验步骤、观察指标、数据记录等。
4. 参考文献:提供更多关于光合作用和环境因素影响的学术资料。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介绍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和意义。
3. 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讲解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养分等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具体影响。
4. 演示实验:教师展示实验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操作。
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案-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设计
第2课时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说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从太阳光中捕获能量,这些能量在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糖与氧气的过程中,转换并储存为糖分子中的化学能。
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贯穿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形成并巩固物质与能量观。
2.通过列表格的方法,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
3.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构建影响光合作用的坐标曲线。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出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方案并实施,记录数据,交流讨论实验结果。
一、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体1.图中[1]外膜、[2]内膜使其内部结构与细胞质基质分开,保证了叶绿体相对独立地进行代谢活动。
2.由[3]类囊体叠合成[4]基粒,增大了膜面积,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3.[5]叶绿体基质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和RNA。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和叶绿体基质中。
4.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成基粒增大光合作用面积。
二、光合作用的过程注:C3为三碳化合物,C5为五碳化合物。
1.图中Ⅰ的名称是光反应,Ⅱ的名称是暗反应,Ⅰ与Ⅱ划分的依据为是否需要光能,Ⅰ+Ⅱ总称为光合作用。
2.Ⅰ进行的场所是类囊体膜上,Ⅱ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
3.图中的化学反应(1)Ⅰ中的化学反应①水的光解:水分解成O2和[H]。
②ATP的合成:在酶的作用下,ADP与Pi形成ATP。
(2)Ⅱ中的化学反应①CO2的固定:CO2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三碳化合物。
②CO2的还原:三碳化合物接受ATP的能量并被[H]还原,形成糖类和五碳化合物。
光能(CH2O)+O2。
(3)总反应方程式:CO2+H2O――→叶绿体4.光合作用的概念(1)场所:绿色植物的叶绿体。
(2)物质变化:将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O2。
(3)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光照强度低时,植物光合速率低。
高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以探究某一特定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验结论。要求方案设计合理、操作可行,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效率?”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3.过渡: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温度等。
2.实例说明:教师通过举例,解释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例如在农业生产、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应用。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4.制作一份关于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知识海报,内容包括本节课所学的各个因素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各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海报要求设计美观,信息准确,图文并茂。
3.图表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教师给出讨论主题,如“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讨论过程: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4.教师指导: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教学过程设想: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7课时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课标要求 探究光照强度、CO 2浓度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关注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及生活的联系。
考点一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1.实验原理:叶片含有气体,上浮――→抽气叶片下沉――――→光合作用产生O 2充满细胞间隙,叶片上浮。
2.实验变量分析(1)自变量的设置:光照强度是自变量,通过调整台灯与烧杯之间的距离来调节光照强度的大小。
(2)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可通过观测单位时间内被抽去空气的圆形小叶片上浮的数量或者是浮起相同数量的叶片所用的时间长短来衡量光合作用的强弱。
3.实验流程4.实验结果分析光照越强,烧杯内圆形小叶片浮起的数量越多,说明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5.注意事项(1)叶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的O2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O2,释放氧气,使叶肉细胞间隙充满了气体,浮力增大,叶片上浮。
(2)打孔时要避开大的叶脉,因为其中没有叶绿体,而且会延长圆形小叶片上浮的时间,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为确保溶液中CO2含量充足,圆形小叶片可以放入NaHCO3溶液中。
考向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1.如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密闭实验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量的变化。
已知光饱和点是指植物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的最小光照强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aHCO3溶液可以为金鱼藻光合作用提供CO2B.单色光照射时,相同光照强度下一定时间内用红光比用绿光测到的O2量多C.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量就是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D.拆去滤光片,改变光照强度,并将所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可推知其光饱和点答案 C解析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量就是金鱼藻净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即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O2量的差值,C错误。
2.(2022·昆明高三期末)某实验小组为验证KHCO3对某植物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不同处理的实验,甲组用差速离心法制备叶绿体悬液进行实验,乙组将等量植物幼苗叶片切割成1 mm2的叶小片进行实验,然后在适宜光照、20 ℃恒温条件下用氧电极测量这两组植物的O2释放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中学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中学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一、教学目标1、掌握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因素。
2、了解光合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光合作用的原理。
2、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2、掌握光照、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实验法。
3、探究法。
五、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利用阳光能够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氧气的一种生物化学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光合色素会吸收太阳光,从而激发植物中的叶绿体,从而促进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2、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1)光照光照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如果光照不足或者足够,则会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弱光下,光合速率较慢,如果过强,则会破坏叶绿素,同时还会抑制光合作用速率。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也会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速率就越快。
相反,如果二氧化碳浓度不足,光合速率就会下降。
(3)温度适宜的温度可以保证光合作用的进行。
温度过低,会导致酶的活性降低,从而影响光合速率;如果温度过高,则叶绿素可能损坏,也会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六、实验案例实验1:观察不同光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准备5个玻璃瓶,将玻璃瓶贴黑纸,标号1-5。
2、分别将5个玻璃瓶内加入适当的水和适量的小苏打粉。
3、分别将5个瓶子放到光强度为0、1、3、5、7的不同位置下。
4、用吸管将瓶子中的气体吸出,并将其放在氧气计中,测量氧气的释放情况。
5、记录和比较5个瓶子在不同光强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
实验2:观察不同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1、在盆栽中种植一盆适量的草。
2、调整草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在不同的温度下观察草的光合作用速率。
3、记录草体的光合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七、课堂体验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数据的统计,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更好地掌握了这一生物过程的知识内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生物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重点、难点创新教学法一、教学目标:( 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提高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一定的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提高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
三、教学难点:(1)变量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环境因素的实验。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的探究活动。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以及通过建立数学曲线模型的形式得出各因素的影响规律。
教材是在介绍了光合作用的色素和过程之后引入本节内容,并在本章《酶》这一节内容中着重介绍过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知识储备都为课题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为研究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提供依据,并建立光强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感性认识。
同时这节内容也为后面必修三《生态系统》等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方法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下面的关键步骤就是如何突破重难点了。
对于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主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通过互相讨论,成果报告,组间互相分享评价的学习方式得以重点突破。
此过程中我会以的问题串形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提示,如:打孔器打的孔的大小有影响吗?在使用针筒对叶片抽气时应注意什么?你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你的因变量是如何检测的?以此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什么等等层层递进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而对于难点“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环境因素”,则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得到实验数据,自己设计表格加以记录,并利用建立数学曲线模型的学习方法来得以掌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并对学生建立的模型给予评价并进行修正。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初中生物教案: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影响因素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影响因素一、教学主题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影响因素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掌握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和有机物的形成过程。
(3)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4)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光合作用的原理与影响因素。
难点:对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与有机物形成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Part 1:概念解释(5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什么是光合作用?Part 2:基本原理(20分钟)教师向学生提供基本信息来解释光合作用的原理: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一些细菌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2.这是一种自养生物制粮的过程。
3.在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太阳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4.将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成葡萄糖和氧气。
演示实验:绿色植物在阳光下与在阴暗处的生长对比,说明光合作用的必要性。
Part 3: 反应方程式和布鲁叶丹提供的证据(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光合作用反应方程:6CO2 + 6H2O + 光能→ C6H12O6 + 6O2并介绍布鲁叶丹提供的证据:对光合作用的研究证明了CO2、水和光合色素都必不可少。
Part 4: 影响因素(20分钟)教师提供有关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信息:1.光照量光照量增加时,光合作用速度也加快。
但是,过高的光照量对植物有害。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的速度就越快。
3.温度温度对光合作用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度也加快。
Part 5:实验(20分钟)学生通过以下实验了解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实验1:观察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植物生长速度和发芽情况。
实验2:观察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
Part 6: 模拟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自行完成以下的模拟题目:1.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是:A.有光和足够的二氧化碳B.有光和足够的水C.有光和足够的氧气D.有光和足够的蔬菜2. 光合作用的反应中,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物质是:A.氰化物B.活性氧C.葡萄糖和氧气D.氧化碳Part 7: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概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上关于光合作用这一部分内容只介绍了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化能合成作用,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光合作用的,并没有过多提及。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在历年高考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不可忽略的。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是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后的一个拓展内容。
虽然他们刚刚进入高中,但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
而且经过前几节课的铺垫,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进行有着怎样
的影响。
2、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初步学会科学
研究的一般方法,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更好的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对生物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设计
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板书进行上节课有关光合作用过程的回顾,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因为课程所需要的图像比较多,所以本节课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五、教学设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大致过程,那么咱们首先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利用板书进行一个简单的复习)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二氧化碳和光照都会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那么它们的变化会使光合作用有怎样的改变呢?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一下。
在探讨光合作用的变化之前,咱们先来看几个概念(PPT给出):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总(真正)光合速率,并用二氧化碳的释放、二氧化碳的吸收、氧气的释放、氧气的吸收、有机物的积累来表示上述三个概念。
了解以上几个概念,那么开始进行今天的主要内容:
1、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1)
引导学生对曲线图进行分析:
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表示此时的光照强度。
B点: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即光补偿点。
C点:最适光照强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即光饱和点。
纵坐标OA段代表呼吸作用强度。
纵坐标BC段代表净光合作用强度。
纵坐标OC段代表真正光合作用强度。
AB段、BC段: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加。
(总)真正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2)拓展关于光合午休的相关知识
老师: 为什么会出现C点这样一个低谷?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给出结论:随蒸腾作用增强,叶片表皮上的气孔大量关闭,CO2供应减少,导致光合作用强度相对减弱,即光合午休。
老师:请大家课下思考,B、D两点均为峰值,为什么B点高于D点?
PPT上给出两道习题,课堂上解决。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根据上面对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分析思路,尝试完成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曲线绘图,并简要解释,启迪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分析曲线上的AB段、B点。
着重强调“最适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等。
PPT上给出一道习题,课堂上解决。
3、温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提问: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实质是什么?
讨论分析后得出,温度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这一范围,温度过高会影响酶的活性,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PPT上给出一道习题,课堂上解决。
课堂回顾、总结,布置家庭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程内容,下课。
附:板书设计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课前回顾:光合作用的过程
二、呼吸速率:氧气消耗量
净光合速率:氧气释放量、二氧化碳消耗量、有机物积累量
总(真正)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1、光照
2、二氧化碳
3、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