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知识讲解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精品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精品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2c965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7a.png)
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四《柳永词二首》,包括《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详细解读这两首词的篇章结构、用词特点和情感表达,使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和时代背景。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柳永词二首》的字词、句式和篇章结构。
2. 领悟柳永词所表达的情感,体会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柳永词的韵律、对仗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柳永词二首》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 诵读:让学生朗读《柳永词二首》,感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分析词的篇章结构、用词特点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主题的词。
5. 例题讲解:以《雨霖铃·寒蝉凄切》为例,分析其艺术特色。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艺术特色。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词二首》2. 板书内容:(1)篇章结构(2)用词特点(3)情感表达(4)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词二首》的韵律美,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其情感表达。
2. 答案要求:逻辑清晰,语言通顺,能准确表达词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柳永词作品,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柳永词的韵律、对仗和情感表达。
主题的词。
3. 作业设计:分析《柳永词二首》的韵律美,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其情感表达。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柳永词的韵律、对仗和情感表达1. 韵律:柳永词的韵律美是其艺术特色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1082cb5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c.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柳永词两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诗词朗诵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柳永词作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的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理解柳永的词作风格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柳永在词作中表达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掌握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望海潮》和《雨霖铃》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介绍柳永的生平和词作风格。
2.背景介绍:分别介绍《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词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思想状况。
3.文本阅读: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阅读《望海潮》和《雨霖铃》的文本内容,尝试理解词牌名、写作背景、内容和意境。
4.意象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望海潮》中的“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和《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意象,引导学生理解柳永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柳永词作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角色扮演、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柳永词作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柳永的词作进行赏析,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其艺术特色和人文精神。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
![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3fe02c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62.png)
【 - 话题作文】【篇一】柳永词两首优秀教案《柳永词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柳永词的特点,感受评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学习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手法;2、过程和方法:反复吟咏,感受两首词的节奏美、音韵美;感受柳永慢词的意境美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会作者的真挚感情和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学习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望海潮》一、导入,介绍作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自古吟咏杭州西湖的诗词特别多,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其中一“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
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
二、整体感知:读、背,感悟词的美。
方法:范读、学生齐读、自由朗读。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囊,归去凤池夸。
”思考: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细读探究1、词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上片重在写杭州形势之胜,从湖山秀美,江海壮丽,钱塘江潮的壮观及街市繁华,士民殷富来描写。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起首三句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抓住“形胜”和“繁华”两个特点,对杭州做了高度概括。
“形胜” “三吴都会”,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几句,具体写“形胜”。
“云树”,“怒涛”,“天堑”三句,是写壮阔雄奇的钱塘江景色,高大茂密的树木,护绕着江堤,堤外,奔腾的江水翻卷起狂波怒涛,真是一道宽阔险阻的天然屏障。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55057b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f4.png)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能够分析并解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柳永词中的情感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柳永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2. 《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柳永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2. 对比分析《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异同。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柳永词的相关资料、词谱、词句解析等。
2. 学生准备《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背景和词作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柳永词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理解词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解读。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首词的异同,深入理解柳永词的特点。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柳永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柳永词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6. 课后作业:(1)学生copy 课堂笔记,加深对柳永词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选择一首柳永的其他词作,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柳永词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对比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雨霖铃》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异同。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具体分析柳永词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529b77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b6.png)
柳永词两首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柳永的背景和词作风格。
1.2 解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柳永的两首词,理解其词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阅读与理解2.1 教师分发《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的打印稿。
2.2 学生自读两首词,注意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
2.3 学生分享对两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2.4 教师引导讨论两首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解释生词和难句。
第三章:分析与比较3.1 学生分析两首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2 学生比较两首词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3.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比较结果。
3.4 教师引导讨论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4.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的情感体验。
4.2 学生尝试用词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4.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5.3 布置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柳永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教师介绍柳永的其他著名词作,如《凤栖梧》、《蝶恋花》等。
6.2 学生选择一首感兴趣的柳永词进行深入分析。
6.3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讨论词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6.4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柳永词作的特点。
第七章:文化背景7.1 教师介绍柳永所处的宋代词坛背景,以及柳永在词坛的地位。
7.2 学生了解宋代词的发展历程,理解柳永词作的历史背景。
7.3 学生探讨柳永词作对后世词坛的影响。
7.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词作与文化背景的关系。
第八章:词作欣赏8.1 教师播放柳永词的朗诵或演唱版本,如《雨霖铃·寒蝉凄切》。
8.2 学生欣赏词作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8.3 学生讨论词作在音乐性和韵律上的特点。
8.4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词作的审美价值。
第九章:创意活动9.1 教师提出创意活动的要求:以柳永词为主题,进行绘画、表演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
《柳永词》的教案(4篇)
![《柳永词》的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c3c9ca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3.png)
《柳永词》的教案(4篇)教学目标篇一一、学问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力量目标1、训练学生初步把握读词诵词的力量。
2、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品赏词的根本方法和步骤。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在词的艺术境地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教学课时三课篇二教学步骤一、词的有关学问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唱歌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许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达,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柳永的生平简介:(投影)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屡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亲密,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很多歌妓因擅长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进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根底,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4710fe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9.png)
必修4《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熟悉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1.2理解并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望海潮·东南形胜》两首词。
1.3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及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对词的朗读、分析,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首词的异同,深入理解柳永的词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柳永词中的忧愁、孤独与豪放,培养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2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并背诵两首词。
1.2分析词的表现手法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2.1理解柳永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2.2掌握词的基本特点及鉴赏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1.2引导学生关注柳永的词风特点。
2.词的朗读与感知2.1学生自读两首词,注意把握词的节奏和韵味。
2.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柳永词的音乐美。
3.词的分析与理解3.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3.1.1分析上片写景部分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1.2分析下片抒情部分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离愁别绪。
3.2分析《望海潮·东南形胜》3.2.1分析上片写景部分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2.2分析下片抒情部分的情感表达,理解作者的豪放情怀。
4.比较分析4.1对比两首词的异同,分析柳永的词风特点。
5.实践与拓展5.1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词进行背诵和鉴赏。
5.2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6.课堂小结6.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欣赏柳永的词。
四、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两首词。
2.深入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了解其词风特点。
3.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柳永词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柳永的词风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在实践与拓展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创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a9482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e.png)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唐宋词欣赏”第12课《柳永词两首》。
内容包括《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柳永词的特点,体会其词境之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词坛的地位,理解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2.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词,理解并把握词中的意象、意境。
3. 通过对两首词的欣赏与品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的意象、意境,体会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中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词人的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杭州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有哪些诗人赞美过这里的景色?”由此引出柳永及其词《望海潮》。
2. 朗读:让学生朗读《望海潮》,注意词的节奏、韵律,感受词的音乐美。
3. 讲解:(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4. 例题讲解:以《望海潮》为例,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讲解如何提取有效信息,理解词人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雨霖铃》的意象、意境,体会词人的离愁别绪。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望海潮》和《雨霖铃》。
(2)写一篇关于柳永词的欣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柳永简介(2)词作特点(3)意象、意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望海潮》和《雨霖铃》。
(2)以“我心中的柳永词”为题,写一篇欣赏短文。
2. 答案:(1)见教材。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柳永词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柳永的其他词作,进一步了解柳永的词风。
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
![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f3911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1.png)
柳永词两首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宋词部分”,具体内容为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学习这两首词,使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感受柳永词作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柳永词的基本知识,理解并背诵两首词的全文,分析词作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宋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作中的离愁别绪,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柳永词的艺术特色,理解词作的情感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词作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鉴赏柳永词的韵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秋天的画面,引导学生说出秋天的特点,进而引出柳永的离愁别绪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词,了解词作的背景和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
(2)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境、情感等。
(3)讲解《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词牌特点,以及词作的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选取两首词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柳永词的艺术魅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欣赏一首柳永的其他词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柳永词两首2. 内容:(1)柳永简介(2)词作背景(3)艺术特色(4)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2)分析柳永词的韵律美,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说明。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提示:可以从词作的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进行分析。
《柳永词两首》教案
![《柳永词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5355a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8.png)
《柳永词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词赋》中的《柳永词两首》,包括《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望海潮》: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品味词中的意象、意境,分析其表现手法。
2. 《雨霖铃》:深入解读词中的情感表达,探讨词人如何运用声律、对仗等技巧抒发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并掌握《望海潮》和《雨霖铃》两首词的基本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柳永词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望海潮》中的意象、意境分析,《雨霖铃》中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解读《望海潮》:分析词中的意象、意境,探讨其表现手法。
(3)解读《雨霖铃》:分析词中的情感表达,探讨其声律、对仗等技巧。
3. 例题讲解:(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2)阐述《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两首词的异同,并进行交流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意象、意境、表现手法2. 《雨霖铃》:情感、声律、对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谈谈《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2. 答案:(1)意象:《望海潮》中的意象有潮水、长云、孤鹜等。
作用:通过意象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情感变化:《雨霖铃》中的情感变化从离愁别绪到思念之情。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112357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9.png)
2024版第13课柳永词二首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2024版教材第十三课,重点解析柳永词二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通过分析这两篇词作,学生将理解柳永词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具体内容包括:1. 《雨霖铃·寒蝉凄切》:分析词中意象、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探讨词格律、用韵及情感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柳永词基本知识,理解其艺术特色。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词作情感和表达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热爱,激发他们对古典诗词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柳永词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重点: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柳永故事,引发学生对柳永词好奇心。
2. 新课导入:展示《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原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词意。
3. 课文解析:(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和修辞手法。
(2)探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格律、用韵及情感内涵。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道关于柳永词鉴赏题目,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柳永词作,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1. 《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寒蝉、长亭、骤雨等。
修辞手法:拟人、对偶、排比等。
2.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格律:八声甘州词牌特点。
用韵:平仄韵脚。
情感内涵:离愁别绪、思念之情。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柳永另一首词作《夜雪临砌》,从意象、修辞手法、情感等方面进行鉴赏。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97e456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a.png)
《柳永词两首》教案文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2)理解并掌握两首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3)分析并概括柳永词的风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词的优美语言和深刻情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2. 柳永词的风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
三、教学难点1. 词中关键词语和典故的解释与理解;2. 古典诗词的欣赏与鉴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词的形式和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词,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词的意境和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词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2)分析柳永词的风格特点;(3)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小词,表达对生活的感悟。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经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夜雪临砌》两首词;2. 分析并总结柳永词的风格特点,写在日记中;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进行欣赏和鉴赏,写下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词的分析总结和欣赏鉴赏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6cdfe5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c.png)
柳永词两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柳永的《雨霖铃》和《夜雪》。
(2)理解并掌握两首词的背景知识,了解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分析并欣赏柳永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词的意象和情感。
(2)学会比较分析两首词的异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意境,提升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柳永词的真挚情感,理解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重点:1. 两首词的意象分析,理解其意境。
3. 情感主旨的把握,体会柳永词的情感魅力。
三、教学难点:1. 柳永词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如词牌、典故等。
2. 两首词的异同比较,提高鉴赏能力。
3. 情感主旨的深入理解,感悟柳永词的情感内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简要介绍柳永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提问:同学们对柳永词有哪些了解?2. 自主学习,了解内容(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词,感受其韵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词意,体会意象。
3. 合作探讨,深入解读(1)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词的异同。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欣赏魅力(1)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词中的意境。
5. 总结提升,感悟情感(1)总结两首词的意象、语言特色和情感主旨。
(2)引导学生感悟柳永词的情感魅力,体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词。
2. 写一篇短文,谈谈对柳永词的感悟。
3. 推荐阅读其他柳永的词作,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发现两首词的异同。
3. 利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体验柳永词的情感魅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柳永词两首教案4篇
![柳永词两首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36910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73.png)
柳永词教案柳永词两首教案4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柳永词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词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3、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4、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1、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2、学习解读词的意境、情感的简单方法,会解读词的意境,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诵读体味和鉴赏分析相结合;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
第一课时《望海潮》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2、了解作者柳永以及其词婉约派的风格。
3、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的情感。
4、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根据课前预习相关知识二、检查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词的知识(可要求学生朗读)1、柳永,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
2、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3、关于《望海潮》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今浙江杭州)。
《柳永词二首》教案
![《柳永词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c6aba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cc.png)
《柳永词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词曲》中的《柳永词二首》,包含《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两首词。
通过学习这两首词,让学生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词作特点,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把握两首词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两首词的基本词牌格式,分析其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古代词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两首词的情感内涵,分析词牌格式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重点:把握两首词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词人的意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讲解:介绍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两首词的主题。
3. 诗词鉴赏:(1)朗读两首词,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词牌格式,了解其结构特点。
(3)讲解词中的意象,体会词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两首词中的经典句子,分析其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词,要求运用所学的词牌格式和意象。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词的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柳永词二首》2. 内容:(1)柳永简介(2)词牌格式(3)意象分析(4)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意象,并阐述其作用。
(2)比较《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和《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情感差异。
2. 答案:(1)意象分析:《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意象有“寒蝉”、“长亭”、“骤雨”等,通过这些意象,词人表达了离别的凄凉和思念之情。
(2)情感差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关切,而《雨霖铃·寒蝉凄切》则更多地表达了离别的悲伤。
柳永词两首试讲教案
![柳永词两首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d3bd8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0.png)
柳永词两首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背景和特点。
2. 分析柳永词的文学价值和艺术特色。
3. 学习两首柳永词的赏析和鉴赏方法。
4.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柳永词与其他古代文学体裁的不同之处。
3. 分析与赏析《雨霖铃》和《昼夜乐》两首词作。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列举几位中国古代的著名词人,带入柳永的话题。
2. 提问:你们听说过柳永吗?知道他的创作特点吗?二、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0分钟)1. 介绍柳永的基本情况,包括出生地、成就等。
2. 讲解柳永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以及对他词作的影响。
三、柳永词的特点(15分钟)1. 柳永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柳永词的艺术特色,如音乐性、抒情性等。
3. 柳永词与其他古代文学体裁的不同之处。
四、《雨霖铃》词的赏析(20分钟)1. 分段阐释《雨霖铃》的内容和意义。
2. 分析《雨霖铃》的词牌、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3. 总结《雨霖铃》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五、《昼夜乐》词的赏析(20分钟)1. 分段阐释《昼夜乐》的内容和意义。
2. 分析《昼夜乐》的词牌、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3. 总结《昼夜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六、学生互动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就两首词作进行评论和讨论。
2. 学生自由发挥,各自推荐自己喜欢的柳永词作。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对柳永词的特点和两首词作进行简要总结。
2. 引导学生对柳永及其词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柳永及其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对柳永词作的背景和特点、《雨霖铃》和《昼夜乐》两首词作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赏析,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互动和讨论,激发了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多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柳永词两首试讲教案
![柳永词两首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9a0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5.png)
柳永词两首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的生平及作品发展历史。
2、掌握柳永词的基本内容和风格特征。
3、初步研究柳永词与当代文化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柳永生平介绍及其作品发展历史。
2、柳永词的内容和风格特征简介。
3、鉴赏《雨霖铃》及《临江仙》两首词,并分析其与当代文化的联系。
三、教学步骤1、柳永生平介绍及其作品发展历史,引出与当代文化的联系。
柳永,宋代词人,号柳子厚,柳州人。
大约在公元958年出生。
柳永少年失去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
他喜欢诗词、音乐、绘画等诸多艺术,并且才华出众,颇受当时文人雅士的赏识。
柳永的词创作,翻开了唐宋文学的另一方面。
他的词不再被当做写小道爱情的艺术品,而是谈及人生和世事。
2、柳永词的内容和风格特征简介。
柳永的词,高度汇集了宋代文学的融合性和创新性。
他在题材、文学表现手法上,都具有特殊的创新性,开创了宋代伶官词的一个系列。
第一,表达深沉痛苦的乡愁柳永的词,首尾相连,情感流畅,让读者品尝到世外悠然、闲情雅致之美。
与其他唐宋词人不同的是,柳永的词作品中表达了对家庭和故乡的深深怀念,如《雨霖铃》中“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表现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二,具有独特的女性情感表达方式柳永的词在表达女性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展示了对女性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
他的词作品里女性形象和女性情感的描写都非常细腻准确,如《临江仙》中“荷花淀里采秋莲,帘外雨潺潺”,用荷花、采莲来代表女性,表现了女性独特的柔美和细腻感性的情感。
3、鉴赏《雨霖铃》及《临江仙》两首词,并分析其与当代文化的联系。
(1)《雨霖铃》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暂扣金钗坐到鸳鸯被,顾盼东风,依旧无情。
库儿玉骨凉秋碧,爱憎分明,利名何曾爲?分析:此词有《雨打梨花深闭门》与《雨霖铃》两首,作描绘少女、社会风俗的篇目。
《雨霖铃》是伶官词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表现少女荒唐悲凉的命运与社会黑暗的现实,反映了落魄之人游走于豪门名利之间,被世俗的利益之纷扰所左右,无可挽回地走向悲剧的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二)、把握技法。
(1)善用“点染手法”。
点染: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受到广大百姓的喜爱。柳永以当时的新声慢曲,取代了唐五代的旧有小令。两宋慢词的时代,实自柳永开启的。
《望海潮》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小结
.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目的是什么?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目的:
这首词着力描写钱塘(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郡有方,政绩卓著。
五、四轮诵读,吟咏诗韵。
(一)品味语言
(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一轮诵读,知人论世
三、二轮诵读,因声求气
(1)把握节奏。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3、背诵这两首词。
三、德育目标
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
重点难点:
1、从词的章法入手,了解词的内容;
2、抓词眼,详细分析名句,有助学生深入词中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常识简介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约艳婉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④学生朗读体味。
(2)疏通字词
四、三轮诵读,缘景明情
(一)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高一语文备课组制作:
班级:
姓名:
内容
备注
课题:柳永词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章法和句法特点。
2、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感受、品赏词的意境、词的情韵。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初步掌握读词诵词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