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一课6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doc
高中生物6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热点1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 (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2019·辽宁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解析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A 是贝类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能量开始,通常,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 正确。
生态学6能量流动
熵与焓
在一切过程中,系统潜在做功的能,可分解为两部
分:即有用能和热能,前者可继续做功,叫自由能,通常
占一小部分;后者无法再利用,而以低温形式散发于外围
空间,往往占一大部分。 △G= △H-T△S 式中:G为自由能,即可对系统做功的有用能;H指 系统热焓,即系统含有的潜能;S代表系统的熵;T是过
程进行时的绝对温度。
2)能量的形式
(1)辐射能:来自光源的光量子以波状运动形式
传播的能量。
(2)化学能:化合物中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运动着的物质所含有的能量。 (4)电能:电子延导体流动时产生的能量。 (5)热能:同温度相联系的一个状态函数。
3)能量的形式及转化
6.1.2 生态系统的能源
1)太阳能
太阳能
自然辅助功能 辅助能 生物辅助功能 人工辅助功能 工业辅助功能来自太阳能工业辅助功能
生态系统的能源
6.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既不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
格的当量比例,有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如果用△E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用△Q表示系 统吸热或放热,用△W表示系统对外做功,则:
△E=△Q+△W
即:一个系统的任何状态变化,都伴随着吸热、 放热和做功,而系统的总量并不增加或减少,它是 守恒的。
四个级别:
(1)2000~3000 g/m2*a 。温室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
流岸边的生态系统,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
(2)1000~2000 g/m2*a 。森林和部分草地及温带生产力较高的农耕地。 (3) 250~1000 g/m2*a 。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及大部分草地和农作物。 (4) 0~250 g/m2*a 。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地区,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
22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2--特色微专题 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与相关计算
特色微专题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与相关计算一、能量流动模型分析重难突破模型一:用流程图表示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模型二:用关系图法分析某营养级的能量流向(1)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
(2)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在短期内,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有四条: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④未被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
模型三:用拼图法分析某营养级能量的流向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
针对训练1.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答案:C解析:图中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b=粪便量h+同化量c,A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c除以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再乘以百分之百,即c/a×100%,B错误;“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中的能量是没有被狼同化的能量,仍然属于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即属于d,C正确;缩短食物链可以使能量更多地被利用,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图中A、B、C、D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由图可知(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太阳辐射到该生态系统的能量B.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相等C.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20%D.该生态系统中共有4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A固定的太阳能,A错误;图中有些能量是未被利用的能量,所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流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错误;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2.6÷62.8×100%≈20%,C正确;图示生态系统中只有三个营养级,分解者(D)不占营养级,D错误。
生物能量流动计算
生物能量流动计算
以下是对生物能量流动计算的简要概述,仅供参考:
在解决生物能量流动的计算问题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
其次,进行具体的能量流动计算时,需要“顺推”(由生产者“植物”往下推)与“逆推”(由高营养级往低营养级推)的计算,前者用“乘法”,后者用“除法”。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公式是: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
递的计算问题时,还需要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还是20%来解题。
此外,还要区别能量传递效率和能量利用率的不同。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与其相互作用的非生物因素组成的动态系统。
其中,能量的流动是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过程。
能量的流动以及相关的模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并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
能量最初来自太阳,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吸收和转化为化学能。
这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
植物通过自身的代谢过程将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生物质,同时释放出部分能量作为热能。
其他生物(如食草动物)以植物为食,将其生物质转化为自身的能量和物质。
这一过程构成了食物链的基本模型,能量从一级消费者(植物)转移到二级、三级消费者(其他生物)。
基于这一模型,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在食物链中,一级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仅仅是二级消费者能量的一部分,而二级消费者又仅仅将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自身的生物质,释放其余的能量。
这个过程将会导致能量的逐级损失,能量的流动呈现金字塔状分布。
能量流动的模型不仅包括食物链的垂直方向,还可以考虑水平方向上的能量转移。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能量可以通过多种路径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这样的复杂交错使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即使某个环节受到一定破坏,能量依然可以通过其他路径流动,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除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还存在能量的非生物转移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换、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以及能量的释放等等。
通过对这些过程的建模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机制。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模型分析并不仅仅限于量化能量的转移和损失。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还与物质循环密切相关。
例如,有机物的降解和分解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能量的释放和转移过程。
因此,能量的流动还需要与物质的循环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
补上一课6含亮剑高考21 能量流动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doc
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重点1能量流动模型解读1.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等量关系: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不定时分析):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最高营养级除外)方法三(拼图法):说明四个去向(定时分析):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最高营养级除外)【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3个方面,少了“传递给下一营养级”这一去路。
(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3)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1.(2019·江西金太阳大联考)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解析许多松毛虫可以生活在一株马尾松上,在生物数量上出现倒置现象,A错误;由图可知,松毛虫的同化量是A,杜鹃的同化量是E;两者传递效率可用E/A 表示,B正确;松毛虫的粪便量C属于马尾松的同化量,杜鹃的粪便量F属于松毛虫的同化量,故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D+F表示,C错误;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数量短期内会大量增加,以后又会下降,然后保持稳定,D 错误。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析版)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解析版)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能量是指物体或系统所具有的运动能力或变化能力,它在自然界中的流动和转化是非常重要的。
能量的流动可以通过一些计算方法来进行解析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包括能量传递、转化和守恒等方面的计算方法。
一、能量的传递计算能量的传递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或系统传递到另一个物体或系统的过程。
在能量传递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能量的传递量。
能量的传递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传导传热的计算传导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微观振动的传递方式。
对于传导传热的计算,我们可以使用热传导定律来进行。
根据热传导定律,传导热量(Q)与热导率(k)、温度差(ΔT)和物体的截面积(A)成正比。
传导传热的计算公式如下:Q = k * A * (ΔT/Δx)其中,Δx表示传热的距离或物体的厚度。
2.辐射传热的计算辐射传热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的辐射传递的方式。
辐射传热的计算可以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来进行。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辐射热通量(P)与物体的辐射系数(ε)、温度的四次方(T^4)和物体的面积(A)成正比。
辐射传热的计算公式如下:P = ε * σ * A * (T1^4 - T2^4)其中,σ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数。
二、能量的转化计算能量的转化是指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在能量转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能量的转化效率和转化量。
能量的转化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机械能的转化计算机械能的转化是指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对于机械能的转化计算,我们可以使用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公式来进行。
动能的计算公式如下:K = 0.5 * m * v^2其中,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势能的计算公式如下:U = m * g * h其中,U表示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2.化学能的转化计算化学能的转化是指化学反应中化学能的转化过程。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课件 第九单元 追加一课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分析及相关计算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a'只能代表第二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代表第二营养
级的同化量,其中d代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是指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
育和繁殖的能量。从生产者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b/a。
2.如图9-32-17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
总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 B. 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C. 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
的形式存在
D. 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 效率是a6/a2 图9-32-17Fra bibliotek [答案] B
[解析] 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能 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
05
能量流动分流模型分 析及相关计算
追加一课
1.能量流动概念模型解读
图9-32-15
初级消费者摄入能量(a)=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的能
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
· 方法小结 (1)进行具体能量流动计算时切记“顺推”(即由植物下推)与“逆推”(即由高营养级 前推)的计算,前者用乘法,后者用除法。
(2)有机污染物或人工鱼塘的饵料中的能量应属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一部分。
3.利用“拼图法”解决能量流动的问题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 以热能(A1)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1+D1)。 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中的能量(B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
能量流动计算
能量流动计算
能量的流动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或系统转移给另一个物体或系统
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量是保持不变的,而能量的形式却可
以改变。
因此,能量的流动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计算公式来描述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能量的基本单位是焦耳(J)。
已知物体的
质量m、它的速度v和它的高度h时,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它的动能:
E_kin = 1/2mv^2
同样地,已知物体的质量m、它的高度h和重力加速度g时,我
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它的势能:
E_pot = mgh
此外,已知所涉及的物质的热容C、它的质量m、温度变化ΔT
和所需的能量Q时,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它的热能:Q = CmΔT
这些公式可以被用来计算能量在物体和系统之间的流动,从而使
得我们能够精确地量化和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补上一课6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及相关计算
32
重点题型1
重点题型2
审题指导
33
@《创新设计》
重点题型1
重点题型2
@《创新设计》
(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如下左图,共需植物性食物的 相对值为55;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4,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 值是28(如下右图)。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1.96倍,这也就说明后者可供养的人 数是前者的1.96倍。
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 可消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 20 g体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20%传递。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 的植物分别为a、b、c,可写出:
25
重点题型1
重点题型2
@《创新设计》
1
1
调整前:M15·2+(M15·)2 2=A1
2
1
调整后:M15·3+(M15·)3 2=A2
26
重点题型1
重点题型2
@《创新设计》
【典例1】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1 kg,最少需消耗水藻________kg, 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_kg。
8
重点题型1
重点题型2
[审题指导]
9
@《创新设计》
重点题型1
重点题型2
@《创新设计》
答案 (1)N2 (2)0 (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N5/N2×100% (5)负反馈调节 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
10
重点题型1
重点题型2
@《创新设计》
(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流向分解者和呼吸消耗。 (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3)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 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4)若系统中含有输入的有机物(饵料、有机污染物等),则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 量+输入有机物中能量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计算专题+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本节聚焦
0 1
能量流动模型分析
0 2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0 3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PAR
T 01
能量流动模型分析
一、用流程图表示不同营养级能量流动 1.第一营养级能量流动示意图
生产者
生产者总光合能=同化量
同化量
=呼吸量+净光合量(有机物积累)
呼
分
散 失
生产者 固定的 太阳能
生产者 同化量
生长 发育 繁殖
②
分解者(残枝败叶)
③
粪便
下一营养级摄入
呼吸作用散失 ① 分解者(遗体残骸)②
生产者总光合能=同化量
未被利用 ④
下一级 同化量
下一营养级摄入 ③
净光合量(有机物积累)(草根)
未被利用 ④
(活体石油煤炭)
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 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如图:
人工输入(饲料)
草
兔
狼
◆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不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 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00% 。
狼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的)
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流比例,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 还是“逆推(用除法)”,以下图为例:
1 2 20%
植物(A)
1
2 20%
动物
20%
人(M)
调整前:
A•
1 2
•
1 5
A•
能量流动模型
能量流动模型一、能量流动模型的构建1.定量不定时模型构建2.定量定时模型构建备注:与模型构建相关的公式①公式一:摄食量 = 同化量 + 尿粪量②公式二:同化量=净生产量+呼吸量③公式三:净生产量=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利用的。
二、能量流动模型解读本模型概述的是某营养级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因“粪尿量”应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故不予考虑。
3.1定量不定时模型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去路可有三条: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②被分解者利用的;③自身呼吸消耗的。
当然,这一定量的能量无论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所以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3.2定量定时模型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②被分解者利用的;③自身呼吸消耗的;④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即“未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说明:只有在定量定时分析时才有“未被利用的能量”一项,如果是定量不定时分析,就没有“未被利用的能量”一项,因为在某一段时间内“未被利用的能量”在以后的时间里终究是会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的。
三、能量流动模型的应用例1 试通过模型对教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分析解析:比较“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可知,在“赛湖图解”中,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的数据中有部分能量在食物链中是“未利用”的。
本模型可以用定量定时模型作一分析:以绿色植物一年的生长为例,用于自身生长繁殖的那部分能量,如果被下一营养级捕食,则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它的残枝落叶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但是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它并没有死亡,它长高长大了,积累了有机物,这部分有机物就是未被利用的。
强烈推荐-能量流动模型综合归纳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模型分析一、定量不定时模型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去路可有三条: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②被分解者利用的;③自身呼吸消耗的。
当然,这一定量的能量无论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所以生产者只有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二、定量定时模型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①流入下一营养级的;②被分解者利用的;③自身呼吸消耗的;④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的,即“未利用”。
如与模型构建相关的公式:1. 摄食量=2. 同化量=3.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三、其他模型 构成生物体的被同化的呼吸消耗的食入的被捕食的 未同化的种群A 未食入的未被捕食的四、例题分析1. 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B表示。
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2)在“兔子→狼”这一关系中,狼粪的能量去向可用图中哪一个箭头表示?。
2.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2/W1C.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A2+B2+C2)D.W1=D1+D23.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1.(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 4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应该是生产者(草)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而①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A错。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最终是以热能的形式释放,而热能是不能被绿色植物固定利用的,所以B错。
能量流动的“分流模型”分析与“传递效率”计算
2022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能量流动的“分流模型”分析与“传递效率”计算1.(2015·福建卷,4)下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m-2·a-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五营养级,A错误;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3 780+4 200=7 980(J·m-2·a-1),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 980/31 920×100%=25%,B正确;因不知太阳鱼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所以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无法计算,C错误;人工鱼塘中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错误。
答案B2.如图为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c中的部分能量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图中d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解析第一个营养级与第二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100%=(c/a)×100%,A正确;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因此第二个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a中的部分能量,B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人工投入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d表示第二个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正确。
答案B(1)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切不可将“摄入量”混同为“同化量”。
拓展微课 能量流动模型分析与计算(含答案详解)
拓展微课能量流动模型分析与计算热点一能量流动模型分析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图W7-1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图W7-2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图W7-3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题示例】1 [2020·山东潍坊模拟] 图W7-4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W7-4A.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C.C/B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2 [2020·山东滨州二模] 生态学家研究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局部能量流动情况如图W7-5所示,字母代表能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W7-5A.能量D1的最终去向是流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B.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是C1+D1+E1×100%C.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1A1-B1D.应尽可能多地增加草原牲畜的放牧量以提高能量传递效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1)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获得能量最多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获得能量最少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图W7-6(2)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图W7-72.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
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高考中有关“能量流动”相关计算的突破
高考中有关“能量流动” 相关计算的突破2021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沿用2019版,其中对能量流动的考察要求为: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高考理科试题分析》中要求为Ⅱ级。
其中能量流动是这部分内容的考察重点和出题的热点,也是难点。
现将有关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相关题型进行剖析,希望帮助高三学生突破这部分内容,切实掌握关于能量流动的各种题型,尤其是与能量流动相关的计算。
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的过程三.能量流动的特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原因:①食物链中捕食关系不可逆②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不能再次被利用。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一般来说,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原因:①呼吸作用过程中有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的散失②有部分能量流向了分解者③还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四.能量流动相关题型的解题技巧例1.在珠江三角洲,某一桑基鱼塘使用蚕粪做饲料喂鱼。
假设蚕同化的能量为105kJ,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鱼可以从蚕的同化量中获得的能量为A.0kJB.104kJC.2×104kJD.介于104~2×104kJ之间解析:蚕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蚕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不归入自身的同化量。
因此,鱼从蚕的同化量中获得的能量为0kJ,故本题答案选A。
例2.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若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375倍B.1.875倍C.1.273倍D.0.575倍解析:设C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为a,则需要消耗A的量为1/2a÷10%÷10%+1/2a÷10%=55a;改变食物比例后需要消耗A的量为2/3a÷10%+1/3a÷10%÷10%=40a,由于生产者没有改变,所以流向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没有变化,因此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55/40=1.375。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与计算复习课件高三全册生物课件
一、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分析(fēnxī)
1.能量来源:
第三页,共八页。
一、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问题(wèntí)分析
1.能量来源:
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各级消费者的能量
一般(yībān)来自上一个营养级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分析
2.能量(néngliàng)去路:
第四页,共八页。
一、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yíngyǎng)级时的分流问题分析 1.能量来源:
(同化(tónghuà)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例题
2.能量(néngliàng)去路: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有关计算
1.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 ﹦ 第n+1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00% 第n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一 激素调节(tiáojié)的发现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中能量流动的分析与 计算
12/9/2021
第一页,共八页。
呼吸
太
阳
生产者
能
(植物 (zhíwù))
呼吸
呼吸
呼吸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分解者
呼吸
12/9/2021
第二页,共八页。
第五页,共八页。
一、能量在流经每一营养级时的分流(fēn liú)问题分析
1.能量来源:
(同化(tónghuà)量=摄入量-粪便中所含能量) 2.能量(néngliàng)去路:
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有关计算
1.食物链中的能量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 ﹦ 第n+1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100% 第n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重点题型1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流向分解者和呼吸消耗。
(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3)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4)若系统中含有输入的有机物(饵料、有机污染物等),则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输入有机物中能量1.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由题图知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15,而并非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
答案 A2.(2019·洛阳市统考)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能量金字塔,每层中的标号各代表一种生物。
图乙代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kJ)。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请根据图甲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2)图乙中,所示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d表示的能量;h所示的能量属于第营养级;f所示能量散失的同时伴随的碳形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没有包括此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一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O2(3)第二次捕获的兔子总数及其中被标记的兔子数重点题型2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食物链中能量的“最值”计算设食物链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表):(1)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按20%即1/5、10%即1/10计算)已知问题思路求解由D“逆推”A(D净增重M)用“除法”至少需要A的量YM(15)3=Y最多需要A的量YM(110)3=Y 由A“顺推”D(A净增重N)用“乘法”D最多增重的量Y N(1/5)3=YD至少增重的量Y N(1/10)3=Y(2)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
例如,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2.在食物网中分析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3.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即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
(2)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 1/W 1)×100%,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 2/D 1)×100%。
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流比例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还是“逆推(用除法)”,以为例。
①若已知“植物同化量(A )”,并告知其“传向动物与直接传向人比例由1∶1调整为1∶2”,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M ),计算时宜“顺推(用乘法)”调整前:A ·12·15+A ·12·(15)2=M 1 调整后:A·23·15+A ·13·(15)2=M 2 ②若已知“人同化量(M )”并告知人的食物来源“素食、肉食由1∶1调整为2∶1”,求解最少需要植物量(A ),计算时应“逆推(用除法)”调整前:M ·1215+M ·12(15)2=A 1调整后:M ·2315+M ·13(15)2=A 2【典例1】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 1 kg ,最少需消耗水藻 kg ,最多消耗水藻 kg 。
审题指导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求最少消耗水藻量时,选最短的食物链,即水藻→小鱼→人,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设最少消耗水藻为x ,则x ×20%×20%=1 kg ,x =25 kg ;求最多消耗水藻量时,选最长的食物链,即水藻→水蚤→虾→小鱼→大鱼→人,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设最多消耗水藻为y ,则y ×10%×10%×10%×10%×10%=1 kg ,y =100 000 kg 。
答案25100 000【典例2】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1)。
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25,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
审题指导(1)因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25(103 kJ·m-2·a -1),流入肉食动物的总能量=0.25+0.05+5.1+2.1=7.5(103kJ·m-2·a-1),又因为有机物输入为5(103kJ·m-2·a-1),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7.5-5=2.5(103 kJ·m-2·a-1)。
(2)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的能量=2.5+0.5+9+4=16(103 kJ·m -2·a-1),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5÷16×100%≈15.6%。
(3)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6-2=14(103 kJ·m-2·a-1),第一营养级的能量=14+3+70+23=110(103 kJ·m-2·a-1),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4÷110×100%≈12.7%。
答案 2.515.6%12.7%【典例3】(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4∶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倍。
(2)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1∶1调整为1∶4,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倍。
审题指导(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如下左图,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为55;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4,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是28(如下右图)。
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1.96倍,这也就说明后者可供养的人数是前者的1.96倍。
(2)设植物能量为M,则调整前,人所得能量为:M×12×10%+M×12×(10%)2=M20+M200=11M200,调整后人所得能量为M×45×10%+M×15×(10%)2=2M25+M 500=41M500,则调整后∶调整前为41M500/11M200≈1.49,即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调整前的1.49倍。
答案(1)1.96(2)1.491.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下面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问题。
(1)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2)假如植物有25被兔所食,有35被鼠所食;鼠有23直接被猫头鹰捕食,有13被蛇捕食后流入猫头鹰体内。
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精确到个位数)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可消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
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20 g体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20%传递。
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b、c,可写出:列方程式得:a×20%×20%=20×2/5,b×20%×20%=20×2/5,c×20%×20%×20%=20×1/5。
解得:a=200(g)、b=200(g)、c=500(g),a+b+c=90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