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BC)
合计
280,000,000 174,500,000 62.3% 105,500,000 37.7%
而按 产量来进行间接成本分摊的情况是: 硬盒: 75%
软盒: 25%
23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简单的案例
作业成本法的间接成本分摊的情况如下:
硬盒:
每箱所分摊的间接成本= 174,500,000
300,000
A)便于企业管理层掌握各产品成本间的差异 B)为企业所获取的计划外生产指标在各产品间的合理分配提供正确的成本依据 C)为企业成本控制、流程改善、兼并重组提供依据 D)需建立在企业内高度信息化的平台之上
13
第二部分 实用举例
14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简单的案例
说明: 考虑到涉及企业机密问题,案例中隐去了企业的名称和品 牌,并对所用的数据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相应的调整,但这 些并不会影响最后的结果。
软盒
活动
每项活动的成本
机器设备折旧
机器设备修理
1,000,000
机器的启动和工作时间 20,000
质量的检查 管理人员的活动
10,000 20,000
软盒
20 300 450 1250
软盒 50,000,000 20,000,000 6,000,000 4,500,000 25,000,000
•机器设备折旧分摊的成本由产品线的相关情 况直接得到
15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简单的案例
•某烟草生产厂某品牌的香烟有硬盒和软盒两条产品线,2000年硬盒产量 为:30万箱;软盒为:10万箱 •2000年间接成本:2.8亿元 •企业当前采用的是根据产量来进行间接成本的分摊(全厂范围内的分摊) 则:每箱所分摊的间接成本为:
总产总量体(间硬接盒成+本软盒)=
ABC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ABC法一、ABC的发展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英文缩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
而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曾任教于美国的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会计评论》主编达15年之久。
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科勒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位研究"作业会计"的是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
在他撰写的会计文献中,Activity Accounting 和Activity Costing经常混用。
他坚持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 、"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
会计实务:财务核算方法之ABC成本法
财务核算方法之ABC成本法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房评眨‥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匪雇胁妓梗℅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咨询公司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
ABC分析法的作用ABC分析法虽然也可作为一个会计系统使用,但分析特定时点上产品盈利能力的高低才是它的真正作用。
由于成本动因和企业的业务是变化的,为确保过去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仍然有效,ABC分析也需要定期进行修订。
这种修订应当促使定价、产品、顾客重点、市场份额等战略的改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ABC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那么,什么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依据一定的规范计算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财务费等的一种核算方法。
这种管理法有时不能反映出所从事的活动与成本之间的直接联系。
而ABC成本法相当于一个滤镜,它对原来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调整,使得人们能够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从事工作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人们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无效的。
ABC成本法主要关注生产运作过程,加强运作管理,关注具体活动及相应的成本,同时强化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分析法的过程1.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产品市场等)。
这一过程很耗时间。
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
2.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定单的数量)。
ABC成本分析法
ABC成本分析法ABC成本分析法,即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用于确定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的管理工具。
它是基于活动驱动的成本系统,通过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将成本合理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以更准确地计算成本,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ABC成本分析法进行详细介绍及分析。
ABC成本分析法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于1988年提出,并在1995年被国际会计师协会(IFAC)采纳。
与传统的“全成本法”相比,ABC成本分析法更加注重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并将活动的成本与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进行关联,从而准确计算出各项活动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影响。
ABC成本分析法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对企业的各个活动进行分类和描述。
活动可以是任何与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工作过程,如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
对活动进行分类有助于理清企业的工作流程,从而更好地分析每个活动的成本。
其次,对每个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
ABC成本分析法将活动的成本分为两类: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可以直接与活动相关联的成本,如人工和材料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无法准确分配给某个具体活动的成本,如管理成本和间接材料成本。
然后,确定活动的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驱动因素是指导致活动发生的原因或影响活动成本的因素,如产量、工序数、产品种类等。
通过确定成本驱动因素,可以更准确地将成本分配到各项活动上。
最后,将活动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根据活动的成本和产品或服务对各个活动的需求程度,可以计算出每个活动对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影响。
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
ABC成本分析法有以下的优点:首先,它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传统的全成本法往往将成本均摊到产品或服务上,忽略了各项活动对成本的影响。
而ABC成本分析法通过对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行分析,将成本合理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出成本,帮助企业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作业基础成本法
技术创新对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影响
自动化与人工智能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企 业将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和计量作业,提高成 本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为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 ,帮助企业深入挖掘作业成本信息,优化资源配置 。
云计算与物联网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将为企业提供更灵活、 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降低作业基础 成本法的实施成本。
高成本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实施和维护可能需要大 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这对于一些资 源有限的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04
作业基础成本法在企业中的 应用
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制造企业
背景介绍
该企业采用传统成本法,导致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 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实施过程
引入作业基础成本法,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进行 识别和划分,建立作业中心和作业动因。
加强企业内部培训和沟通,提高员工对作业基础 成本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作业划分和动因确定机制,确保 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随着企业竞争加剧和技术进步,作业 基础成本法将在更多行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为 企业提供更加精细化和准确的成本信息,助力企 业持续发展。
05
作业基础成本法的未来发展
跨部门、跨组织成本管理
企业需要加强跨部门、跨组织的成本管理,以实现整体的成本优化, 作业基础成本法将更加注重跨组织的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需要将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作业基础成本法实现战 略成本管理,以支持企业的战略决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确定作业动因
总结词
作业量与产品或服务关联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欢迎阅读。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系统。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着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等概念。
1971年,(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着作。
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的广泛应用,以及、和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住处与现实脱节,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
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教授()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
ABC成本法引人了许多新概念,下图显示了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按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分配到。
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
包括和,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ABC分析法的作用ABC分析法虽然也可作为一个系统使用,但分析特定时点上产品的高低才是它的真正作用。
由于成本动因和企业的业务是变化的,为确保过去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仍然有效,ABC分析也需要定期进行修订。
这种修订应当促使、产品、重点、等战略的改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ABC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ABC):一种新的成本核算方式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
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和基于ABC的作业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欧诸国的企业,尤其是竞争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术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新制造环境冲击传统成本会计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从最早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到近年出现的企业资源规划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等,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目前流行的MRP Ⅱ有助于管理当局进行及时、有效的投资与生产经营决策;ERP则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
不仅是MRP和ERP,促成新制造环境形成的新系统还包括:弹性制造系统(FMS)、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和适时生产系统(JIT)等。
FMS是指使用机器人及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来结合各种独立的电脑程式机器工具进行生产,它有益于产品制造程序的弹性化。
CIM则是指以电脑为核心,结合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工程及电脑辅助制造系统等所有新科技的系统,以形成自动化的制造程序,实现工厂无人化管理,可减少人工成本、节省时间并提高工作效率。
JIT是根据需要来安排生产和采购,以消除企业制造周期中的浪费和损失的管理系统。
在JIT下企业的供、产、销各个环节在时间上必须周密衔接,材料应适时到达现场,前一生产程序的半成品应适时送达后一生产程序,产成品要适时供给顾客,力争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无库存储备。
作业(ABC)成本法简介与应用介绍
作业(ABC)成本法简介与应用介绍一、关于ABC成本法的理论背景1、ABC成本法的发展背景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
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
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
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
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
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
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ABC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
ABC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目录∙ 1 什么是ABC成本法∙ 2 ABC分析法的作用∙ 3 ABC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4 ABC分析法的过程∙ 5 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6 ABC 的实施方法[1]∙7 ABC成本法应用案例o7.1 案例一:农机厂应用ABC成本法o7.2 案例二:ABC成本法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1]什么是ABC成本法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系统。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
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住处(?)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
美国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教授卡普兰(Robert S 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咨询公司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
abc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ABC成本法的实施步骤1. 简介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是一种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企业的成本分配给各项活动,再以活动为基础分配到产品、服务或客户上,更准确地计算成本。
本文将介绍ABC成本法的实施步骤,帮助企业理解和应用该方法。
2. 实施步骤2.1 认识和理解ABC成本法在实施ABC成本法之前,企业需要对该方法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ABC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优势和适用范围,以及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区别和关联。
2.2 确定活动和活动驱动因素ABC成本法的核心是将成本分配给各项活动,因此企业需要准确确定其活动和活动驱动因素。
活动可以是制造产品、提供服务、销售等具体操作,而活动驱动因素可以是工时、机器使用时间、订单数量等。
2.3 收集和分析数据为了进行准确的成本分配,企业需要收集和分析有关活动和活动驱动因素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系统、生产系统、销售系统等。
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每个活动所占的成本。
2.4 建立成本分配模型根据收集和分析的数据,企业可以建立成本分配模型。
该模型可以是Excel表格或专门的ABC成本法软件。
在模型中,根据活动驱动因素的不同权重,将成本分配给各项活动。
2.5 分配成本到产品、服务或客户在建立成本分配模型后,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产品、服务或客户上。
通过将活动成本与业务量相关联,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服务或客户的成本。
2.6 监控和分析成本信息一旦成功实施ABC成本法,企业需要持续监控和分析成本信息。
这包括比较实际成本与预期成本的差异,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优化成本分配和管理。
3. ABC成本法的优势•更准确的成本计算:ABC成本法能够将成本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服务或客户上,避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的均摊误差。
•可视化成本结构:通过ABC成本法,企业可以清晰地看到各项活动的成本,有助于管理者了解资源分配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ABC成本法
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01 简介
目录
02 两者区别
03 成本分配的过程
04 成本法
05 组成
06 分析过程
07 实施步骤
09 应用优势
目录
08 应用案例
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 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 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通过对成本信息的分析,发现生产协调、检测、修理和运输作业不增加顾客价值,这些作业的执行人员归属 一个分厂管理,但是人员分布在各个车间。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冗余。根据分析,可以裁减一 半的人员,并减少相关的资源支出。分析还显示,运输作业由各个车间分别提供,但是都存在能力剩余,将运输 作业集中管理,可以减少三四台叉车。
ABC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和管理中的应用 1、物流成本研究的意义及现状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实物 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物流资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总和。改善企 业内部物流而增加利润成为当今企业管理的热点和重点,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那么这块金矿到底有多大, 如何充分挖掘这块金矿则成为当今企业密切的问题。
ABC成本法主要生产运作过程,加强运作管理,具体活动及相应的成本,同时强化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组成
(1)作业 作业是指需要进行操作并因此消耗资源的流程或程序。比如给供应商打订购就是一个作业。 (2)成本动因是工作的直接原因。成本动因反映了产品或其他成本对象对作业的需求。 如果作业是交付货物,成本动因就是将要被交付的货物的数量。成本动因应该与度量单位起来,并且容易度 量。它们之间的会对作业和交易成本的关系产生影响,即作业是否会影响交易成本。简易的度量可以很容易度量 出作业成本的多少、作业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使用情况。采购作业的一般成本动因包括申请所要求的货物数量、零 件规格的数量、进度表变动的数量、供应商的数量和延迟交付的数量。 (3)成本对象 需要考核绩效的实体,比如产品、顾客、市场、分销渠道和项目。 (4)作业清单 产品或其他的成本对象所需要的作业及其相关成本的清单。
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
作业成本法名词解释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 ABC)是一种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项作业进行分析,以确定各项作业所需资源成本,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中的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即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系列的作业,通过对这些作业进行分析和计量,确定每个作业所需的资源成本,然后按照产品或服务消耗作业的数量,将这些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或服务中。
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加精确地反映了企业的实际成本情况,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产品或服务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abc成本法计算的实例
abc成本法计算的实例ABC成本法计算的实例ABC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将成本按照活动进行分配,更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下面将介绍一种使用ABC成本法进行计算的实例,并且按照以下列表进行划分。
一、背景某个制造企业A,其生产的产品分为甲、乙、丙三种,经营状况一直不太理想。
企业A决定采用ABC成本法来计算产品成本,从而优化生产和销售计划。
二、计算方法首先,企业A将所有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活动进行分类,包括物料采购、生产设备投资、人工成本等。
然后,企业A根据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的配比比例来计算每种产品的成本。
三、成本构成企业A结合ABC成本法对每种产品的成本构成进行分析,发现甲类产品的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和设备投资组成;乙类产品的成本包括了配送成本以及人工成本;丙类产品的成本构成则主要为人工成本和物料采购成本。
四、成本优化计划通过分析成本构成,企业A决定采取以下优化计划:对于甲类产品,将更多的投资放在相关的设备和人工资源上,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乙类产品,采用更精细的物流管理,降低配送成本;对于丙类产品,进一步研究物料采购渠道,降低采购价格。
五、效果评估一段时间后,企业A通过ABC成本法再次进行成本计算,发现所有产品的成本均有所降低,并且产量和销量也有所提高。
企业A的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也随之上升。
六、总结ABC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优化生产和销售计划,提高效率和利润率。
但是,企业在使用ABC成本法时需要注意,需要选择合适的成本分类和计算方法,并且在计算过程中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会计系统,主要用于向管理者提供以活动为基础的确定费用的信息。
ABC成本法是一种复杂的制定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帮助公司更好地把握费用,同时也可以节约费用。
ABC成本法主要用来确定并分配公司产品或服务的费用,以便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公司费用,并最大化利润。
ABC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ABC成本法是一种以活动为基础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把计算成本活动分解到各个单元,并将成本活动按照其重要性,以活动为基础地核算成本。
其核心观点是以活动为单位,以相关费用的消耗来衡量活动的费用,并分摊到各个产品中去。
ABC成本法把企业的费用分为三类:可替换性费用(如技术支持);特定产品费用(如包装);可复制性费用(如营销)。
ABC成本法的优势
1、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费用控制,从而改善企业的经济状况。
2、ABC成本法可以把企业的费用区分开来,从而更好地帮助企
业识别其产品成本中比较重要的成本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从而节约费用。
3、ABC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分析企业产品成本,提高企
业的核算准确性,并使企业更好地管理成本。
ABC成本法的应用
ABC成本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多企业的应用,企业可以通过利用ABC成本法,更加细致地分解成本,从而更好地控制其产品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ABC成本法的介绍,希望本文介绍的ABC成本法能够为企业节省费用,提高企业的效率,同时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SAP数字会说话-第9章ABC成本法
第9章ABC成本法第1节关于ABC成本法的理论背景一, 什么是ABC成本法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
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
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
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
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
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
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
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ABC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
ABC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ABC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
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ABC成本法
ABC成本法关于ABC成本法的理论背景ABC成本法的发展背景近一、二十年来,在电子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产生了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革,适时制JIT采购与制造系统,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零库存、单元制造、全面质量管理等崭新的管理观念与技术应运而生;高度自动化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及时满足客户多样化,小批量的商品需求,快速地、高质量地生产出多品种少批量的产品;在这种崭新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传统采购与制造过程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相应地,原来为传统采购与制造乃至企业决策服务的产品成本计量与控制、会计决策、业绩评价等会计理论和方法也将发生相应变革;例如,在先进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已被机器取代,因此直接人工成本比例大大下降,固定制造费用大比例上升;70年前的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今天大多数公司的间接费用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以往直接人工成本占产品成本的40~50%,而今天不到10%,甚至仅占产品成本的3~5%;产品成本结构如此重大的变化,使得传统的“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如以工时、机时为基础的成本分摊方法不能正确反映产品的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企业自动化的效益,不能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正确有用的会计信息;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1987年哈佛商学院的Rober Kaplan和Robin Cooper两位教授所进行的研究使ABC成本法赢得了广泛的重视;ABC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和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ABC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竞争力;ABC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即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activity 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ABC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ABC 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实施ABC成本法和不实施ABC成本法的原因在国外关于ABC成本法调查的研究文献指出,在拥有ABC成本法知识的反馈者中,实施ABC成本法的原因主要有:①现存成本信息不准确;②面临相对较激烈的竞争环境,例如与日剧增的自动化生产;③目前缺少制定决策的信息,如非财务信息;④目前面临资源分配的问题;不实施ABC成本法的原因主要有:①ABC成本法太复杂太耗时;②目前的会计系统还够用;③采用ABC成本法的收益不确定;④缺少经验;⑤员工不熟悉或不愿意使用ABC成本法;③管理决策或过程中的不便;⑦高昂的实施费用;⑧选择成本动因有困难;⑨目前缺乏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降低开发ABC成本法和跟踪作业活动的费用;⑩人力资源的缺乏和过高的培训费用;使用ABC成本法的公司的特征ABC成本法的使用和公司的一些因素有关,如公司的成本结构、现行的会计体系、成本的多样性和竞争环境;A、成本结构对ABC成本法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更为精确地将制造及用分配到产品上去,通过增加成本库,更多地基于作业而非产品成本,采用一种使用面更广的成本动因;引进ABC成本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最近几年里成本结构上的变化制造费用的增加,Cooper和Kaplan,1988;基于这种假设,采用ABC成本法的公司都具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即制造费用相对价值附加成本直接人工十制造费用很高;B、现行的会计系统引进新的会计计算方法的价值依靠现行的会计系统;有关ABC成本法的文献认为传统的会计计算方法使用的成本库和成本动因有限详见Cooper,1988b;而ABC成本法增加了成本库作业和成本动因;管理层在考虑实施ABC成本法时,通常会考虑是将ABC成本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还是将该系统和现行的会计系统融合Cooper,1990,1991;Yvonne P.Shanaban1997认为做上述决定时应考虑到两个因素,一个是改变现行的会计系统的有效途径,另一个是开发和现行系统融合的软件成本;C、产品的多样性产品的多样性是引起传统会计系统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发生成本信息扭曲的原因之一;产品的多样性包括:产品产量的多样性,规模的多样性,原材料的多样性和安装的多样性Cooper,1988a;使用ABC成本法的公司往往产品多样性程度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使用ABC成本法的公司其定制化的产品多于采用ABC成本法的公司;原因有可能是,虽然定制化的产品通常意味着产品的多样性、材料的多样性和安装的多样性,但是定制化的产品通常会增加开发新的会计系统的成本,会计成本的重要性通常被定制化的程度所决定;D、竞争环境Cooper和Kaplan1991,pp372对ABC成本法使用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如果现行的会计系统是在测量成本高、竞争弱、产品的多样性低的背景下设计的,那么当测量成本变低、竞争变得激烈、产品的多样性增加时,实施ABC成本法是可行且有利的;由于经济环境越来越动荡,竞争越来越激烈,相对于ABC成本法而言,传统会计增加了由失误造成的成本,因而改善现行的会计系统显得十分重要;E、公司的规模有很多资料表明公司的规模是区别使用ABC成本法和非使用ABC 成本法的公司一个重要的特征Ask和AX,1992;Drury和Tayles,1994;Davies和Sweeting,1993;Innes和Mitchell,1995;由于大公司拥有更为强大的沟通渠道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且对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所以他们比小公司对ABC成本法更感兴趣;ABC成本法的预期收益和实施中的问题实施ABC成本法可能带来的收益有:提供更为精确的产品成本;为定价策略提供相应的成本信息;加强对成本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坚持改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盈利性;确保可标识的成本动因;产品盈利性的有效分析;改善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业绩指标;与此同时,在实施ABC成本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成本动因的标识;成本和成本动因间因果关系准确性的把握;实施ABC 成本法的成本;和现存会计系统的融合;向高层推销ABC成本法的思想中遇到的阻力;如何获得低层员工的支持;实施ABC成本法的公司对ABC成本法的满意程度全世界有一部分公司已经开始使用ABC成本法来改善他们旧的会计系统,究竟ABC成本法能否带来预期的效果;1987年Howell et al在由IMA和CAM-I主持的研究课题中,就实施ABC成本法之后公司对产品成本和业绩衡量的满意程度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如下:①所有的被调查人员报告,实施ABC成本法至少改善了会计管理系统的一个领域,同时也报道了在业绩衡量系统上的重要突破;②实施ABC成本法后,公司在产品成本上的满意程度和ABC成本法在产品定价及组合策略中的使用程度呈明显的正向关系;ABC成本法在成本削减上的满意程度和常务经理使用ABC成本法信息的程度也呈正比;这表明对ABC成本法越满意的经理人员越有可能采取实际行动有效地使用ABC成本法来影响决策;③在ABC成本法使用之前,被采访者对传统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很少有信心,传统的会计系统是为部门和外部报告而设计的,它们服务的顾客面较窄;而实施ABC成本法可以改进成本信息的准确性,ABC 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将支持产品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和组合策略,而这些也支持顾客盈利性分析;ERP中的ABC成本法ABC成本法是会计理论界首先提出来的;应当说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是由于企业内部流程是千变万化的,成本动因也无法标准化,因此理论的实践变得比理论本身困难得多;一般企业实施ABC成本法都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而使用ERP中的ABC成本法模块又比一般软件有更多的优势:首先,ERP的集成性使得ABC成本法完全融入整个系统,而不需要另外维护一套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其次,成本动因数据可以自动从ERP中的其他任何模块中取得,比如销售,采购,生产,储运,人力,财务等等;而避免了复杂的系统接口设计和烦琐的数据上载过程;第三,大型ERP软件一般具有动态处理大数据量的技术基础;流程Process成本会计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根据成本发生的原因将成本流归结到成本对象上去;虽然对于直接成本来说我们可以做这样明确的归结比如,对于生产定单的原材料耗用,但是当我们讨论到间接费用时,情况却并不是如此简单;一般来说,间接费用会首先流向成本中心,成本中心会计模块提供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将间接费用分配到成本对象上比如,分摊,分配,间接费用率和作业分配;但是将间接费用归结到成本中心只反映了成本产生的地点,而无法反映成本产生的原因;因此在很多时候直接从成本中心分配到成本对象是非常困难的;很多经验丰富的咨询顾问都提到过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刚开始接触成本中心会计时感觉成本分配的工具太多也太复杂了,多过了你所想要的;但是一旦在企业中实际使用这些工具时,却又发现工具还不够多也还不够复杂,要做到合理和公平的分配间接费用往往是非常困难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流程的概念;流程是ABC成本法的核心;流程反映了企业内部一个连贯的业务处理过程,流程才是间接费用产生的原因;一个流程在ERP管理会计中不是被禁锢在某个特定的成本中心里,相反它是跨职能部门的成本对象;比如一个采购流程可能跨越了采购,货物接受和质检三个成本中心;图一中兰色的矩形箭头即代表了位于间接费用处理核心位置的“流程”;企业中所有的流程都需要按标准层次结构加以维护;当然除了标准层次以外,还可以为了报表等原因任意地定义其他流程组;资源动因Resource Driver相对于流程,成本中心管理的是企业的资源,是成本发生的地点;流程会耗用各成本中心的资源,因此需要将成本中心的间接费用分配到各流程里;引起流程耗用资源的驱动因素称为资源动因;比如采购流程对采购辅助人员时间的占用;图一中以流程左侧黑色的圆圈代表资源动因;成本中心的间接费用根据资源动因分配到不同的流程上去;事实上资源动因是一种新的概念,而不是ERP中的一种新的技术;我们可以认为资源动因是对于成本分配技术的一种新的诠释;我们在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章节中介绍的成本分配技术都可以用来决定资源动因的消耗数量;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区别两种将成本中心资源分配到业务流程通过资源动因的技术类型;一种是纯粹的成本价值分配,称之为推动方式Push Approach,如图一中的分摊Assessment和分配Distribution;另一种是跟踪数量的分配,称之为拉动方式Pull Approach,如图一中的直接作业分配,非直接作业分配和“实际=目标作业分配”等作业分配技术; 对于这些技术,我们在成本中心和内部定单章节中都介绍过了,本章不再重复;从技术上来说资源动因的表现形式就是各流程消耗的成本中心作业或者各流程的统计指标;流程的统计指标也可以从物流信息系统LIS中集成获取;成本动因Cost Driver以各流程独特的成本动因来分配流程成本,而不是传统的一刀切以产品数量或工时,机器时来分配成本,是ABC成本法的精髓所在;成本动因实质上是指本质上引起流程成本的因素的计量方法;比如销售定单处理流程的成本动因是定单的数量和定单的更改次数;而生产领料流程的成本动因可能是根据生产定单的原材料体积和领用次数决定的叉车的辆次数等等;图一中我们以流程右侧的红色的圆圈代表成本动因;仅从成本动因的定义我们就能想见:成本动因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是无法标准化的;各行各业各家企业对于各种流程的成本动因是否存在共识,又是否存在一个最佳实践至少当前或短期以内是没有的;因此系统提供了一个最灵活的工具:流程模板;图一中利用流程模板,系统自动计算出某生产定单消耗了多少流程2的成本动因可能是为该定单领用原材料的叉车辆次数等等;图二解释了流程模板的结构;流程模板主要有四栏构成:对象栏回答“使用了哪些流程”或更通用的“适用哪些流程”,一般指向某个流程或流程组;数量栏回答“使用了多少这些流程”,指当前成本对象如生产定单消耗了多少数量的流程成本动因,这一栏系统允许用户调用函数,而函数是可以由用户使用ERP的编程语言自由定义的;激活条件栏回答“什么条件下这个流程适用”,指某个流程是否和当前成本对象如生产定单相关;也允许调用自定义函数;评估点回答“什么时候流程适用”,比如定单释放或关闭;由于允许使用自定义函数,ERP中的ABC成本法可以从系统中任何地方获取数据来计算成本动因的数量,甚至是外部系统;比如从工艺路线得生产定单经过的工作中心数量;从BOM得到材料项目;从物料主数据得到材料重量;从生产定单得到批量;从物流信息系统得到采购定单数量等等;在ABC成本法实施和维护中,需要注意流程模板的重用性或普遍适用性;即考虑多种可能性以减少流程模板的维护工作;如果流程不是耗用生产间接费用,而是管理资源,那么可以将流程成本分配到市场细分上,如图一所示;分配可以是分摊Assessment,也可以是流程直接分配;采用分摊时可以使用统计指标作为成本动因;结构化流程Structured Process结构化流程是一个新的工具;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流程组;所有下层流程的成本动因都必须可以从上层成本动因按比例得到;因此整个结构的成本动因数量都可以倒冲出来;而最下层流程的资源动因即成本中心/作业的数量又可以从它们的成本动因得到;资源消耗数量的一部分可能是和流程产出成比例的,另一部分可能是固定的,代表不论流程实际执行情况总是要消耗的资源;结构化流程最初是为服务行业设计的;它被用来描述在多任务的流程中每个任务的标准时间;平行ABC成本法Parallel ABC上文中的ABC成本法完全融入了企业的成本流;但是ABC成本法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观念的大震荡;从某种意义上讲实施是存在相当的风险的;因此ERP中除了图一那种形式的ABC成本法外还提供了一种称为平行ABC成本法的方法;平行ABC法不产生实际的成本流,它的结果是模拟和统计的;很适合战略性的成本分析和高层次的“如果-那么”“what-if”分析;因此我们可以先在不影响实际成本流的情况下,选定某几条关键性流程实施平行ABC成本法;通过比较平行ABC法的数据和传统成本法的数据,来测试本企业实施ABC成本法的效益和可行性,以及作为培训和推广;最后再使用完全融合的ABC成本法;。
仓储成本计算的三种方式
仓储成本计算的三种方式仓储成本是一家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仓储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水平。
本文将介绍仓储成本计算的三种方式,供读者参考。
一、传统仓储成本计算法传统的仓储成本计算法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
固定成本指存储在仓库内的物流设备、租金、人工等成本,这些成本无论存储的物品是否处于活跃状态都存在。
变动成本则是指取决于存储的物品的数量、品种和周期等变动的成本,如包装、装卸、保险等费用。
传统的仓储成本计算法有明显的缺陷:只考虑了对存储物品的基本要求,而未考虑更多因素的影响。
不仅如此,很多细节因素未予计算,仍需要补充其他细节的成本。
二、ABC成本法ABC成本法指的是根据活动开始计算成本。
它将每个环节的成本予以细分,并且计算时还可根据环节进行合理调配。
ABC成本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各项活动对成本的影响,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产品、客户和成本的关系。
ABC成本法的特点在于能够精确地分配每项活动的成本,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调整,使得成本更加准确。
三、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就是按照业务流程或作业过程来计算成本。
它将生产过程和流程分解为多个作业阶段,每个阶段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活动和资源完成的。
作业成本法通过对各个作业阶段进行{ 内部成本} 的细致处理,从而得到每个作业环节的实际成本。
另外,由于作业成本法将成本与生产流程产生的各个环节联系起来,因此,能够反映公司内部各项生产业务之间的联系,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综上,不同的仓储成本计算方式各有优缺点。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更好地统计和归纳仓储成本,优化生产流程,并更好地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系统。
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这是理论上研究作业会计的第一部宝贵著作。
但是,当时作业成本法却未能在理论界和实业界引起足够的重视。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MRP、CAD、CAM、MIS的广泛应用,以及MRPII、FMS和CIMS的兴起,使得美国实业界普遍感到产品成本住处与现实脱节,成本扭曲普通存在,且扭曲程度令人吃惊。
美国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 Cooper)和教授卡普兰(Robert S 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1988)(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
作业成本法在过去10年中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新型的咨询公司已经扩展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并研发出相应的软件。
ABC成本法引人了许多新概念,下图显示了作业成本计算中各概念之间的关系。
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或作业中心,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分配到作业的资源构成该作业的成本要素(图中的黑点),多个成本要素构成作业成本池(中间的小方框),多个作业构成作业中心(中间的椭圆)。
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分别是将资源和作业成本进行分配的依据。
ABC分析法的作用ABC分析法虽然也可作为一个会计系统使用,但分析特定时点上产品盈利能力的高低才是它的真正作用。
由于成本动因和企业的业务是变化的,为确保过去的数据和分析结果能够仍然有效,ABC分析也需要定期进行修订。
这种修订应当促使定价、产品、顾客重点、市场份额等战略的改变,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ABC成本法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那么,什么是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依据一定的规范计算材料费、人工费、管理费、财务费等的一种核算方法。
这种管理法有时不能反映出所从事的活动与成本之间的直接联系。
而ABC成本法相当于一个滤镜,它对原来的成本方法做了重新调整,使得人们能够看到成本的消耗和所从事工作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人们可以分析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哪些成本投入是无效的。
ABC成本法主要关注生产运作过程,加强运作管理,关注具体活动及相应的成本,同时强化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ABC分析法的过程ABC分析法的过程是:1.定义业务和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产品,有时也可能是顾客、产品市场等)。
这一过程很耗时间。
如果两种产品满足的是顾客的同一种需求,那么在定义业务时,选择顾客要比选择单个产品更为恰当。
2.确定每种业务的成本动因(即成本的决定因素,如定单的数量)。
3.然后,将成本分配给每一成本核算对象,对各对象的成本和价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盈利能力的高低。
ABC分析法的实施步骤作业成本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设定作业成本法实施的目标、范围,组成实施小组;(2)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收集相关信息;(3)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4)选择/开发作业成本实施工具系统;(5)作业成本运行;(6)分析解释作业成本运行结果;(7)采取行动。
企业是一个变化的实体,在作业成本正常运行后,还需要对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进行维护,以使其能够反应企业的发展变化。
伴随企业的运行,作业成本的运行、解释和行动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ABC 的实施方法[1]传统的成本核算程序分为两个阶段,如图1 所示。
第一步包括计量共同成本的不同类别和把它们用适当标准归集到各个生产部门。
大多数公司都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一步。
第二步是用一个数量标准(如直接人工工时、直接材料和机器小时等)把这些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线中。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种分摊方法过于简单。
ABC 的核心在于主张以活动量作为分配大多数间接成本的基础。
ABC 方法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
而各种耗费资源的活动"驱动"了成本的发生,每种产品的成本将取决于其对诸如制度计划、工程准备、加工制造、市场营销、销售发运、开票结算和其他服务等活动的需要量。
"驱动"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务,是隐藏在成本之后的推动力,即为"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行为是由成本驱动因素所决定的。
要把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上去,首先需了解成本行为,以便识别出恰当的成本驱动因素。
如果简单地用一个数量标准把它们分配到各个产品中,那么计算出的产品成本势必发生扭曲。
因此,应采用以活动量或事务量为基础的成本驱动因素来分配共同成本。
同时,几乎所有活动的成本都是可分的,因此它们都能被分解并追溯到具体的产品或产品系列中去。
ABC 方法也分为两步,第一步包括识别不同活动的成本,并把它们分配到"活动成本库(Activity cost pool)" 中。
活动成本库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所发生的各种活动,灵活加以确定。
它们可能包括设置调试机器、订货、材料处理、储存、发运、生产过程监管、供电等。
对成本驱动因素的分析有助于确定把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产品或产品系列上的适当比率。
第二步是运用这些比率把成本库中的制造费用分摊子各个产品中。
分摊的制造费用二成本库分摊比率〉耗用的成本驱动因素量(活动量)。
ABC成本法应用案例案例一:农机厂应用ABC成本法某农机厂是典型的国有企业,以销定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
传统成本法下制造费用超过人工费用的200%,成本控制不力。
为此,企业决定实施作业成本法。
根据企业的工艺流程,确定了32个作业,以及各作业的作业动因,作业动因主要是人工工时,其他作业动因有运输距离、准备次数、零件种类数、订单数、机器小时,客户数等。
通过计算,发现了传统成本法的成本扭曲:最大差异率达到46.5%。
根据作业成本法提供的信息,为加强成本控制,针对每个作业制定目标成本,使得目标成本可以细化到班组,增加了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对成本信息的分析,发现生产协调、检测、修理和运输作业不增加顾客价值,这些作业的执行人员归属一个分厂管理,但是人员分布在各个车间。
通过作业分析,发现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冗余。
根据分析,可以裁减一半的人员,并减少相关的资源支出。
分析还显示,运输作业由各个车间分别提供,但是都存在能力剩余,将运输作业集中管理,可以减少三四台叉车。
此外,正确的成本信息对于销售的决策也有重要的影响,根据作业成本信息以及市场行情,企业修订了部分产品的价格。
修订后的产品价格更加真实地反映了产品的成本,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案例二:ABC成本法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1]一、物流系统中实施ABC的意义在当今状况下,在物流系统中实施ABC 方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首先,物流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在中国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物流产业发展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其次,如上文所述,过去的十多年在作业成本管理这个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并在国外的大公司里逐渐地成为普遍的实践。
这使得在物流系统中实施ABC 方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基础。
再次,目前在物流系统的成本核算中存在明显的缺陷。
例如在运输费用上面,传统会计仍然保留了在零售会计上的标准实践的方法,即将运费作为货物成本的一部分从总销售额中扫除而取得一个总的利润。
在许多情况下,运费不作为一项特殊成本而作出报告。
许多产品是以发送价格为基础进行计价,它包括了运输成本。
然而越来越多的不断改进的采购程序要求将所有的服务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从总购买成本中分离出去以便于评估。
在物流系统的传统会计实践中还有一个重要缺陷:未能特别指明和分配库存成本。
第一,并未确认和分配有关库存维持的全部成本,诸如保险以及税收,因此导致了库存成本的低估或模糊。
第二,对于投入到原料、在产品、产成品库存上的资金的财务成本,并未从企业发生的其他形式的财务费用中被确认、测量和分离。
二、物流系统中实施ABC的关键以活动为基础确定成本的方式将所有的有关费用与完成增值活动联系起来。
在物流系统中,关键事件是一个客户的定单,以及由此产生的完成该项定单工作所需要的相关活动或成本。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以ABC 为基础的物流成本系统仅对经理在决策的时候提供必要的成本信息。
在物流系统中实施ABC 有一些关键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可能成功地实施ABC 成本核算系统。
对物流系统而言,两项重要的成本因素是:库存和运输。
就库存而言,总的库存成本包括所有盲关库存运行成本和客户订货的所有费用。
库存运行费用,包括税费、存储、资本成本、保险和过时淘汰。
订货成本包括全部的库存控制费用、订货准备、交易等费用。
典型的物流成本分成三大类: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
直接成本容易确认,运输、仓储、原料管理以及订货处理这些直接费用可以从传统的成本会计中提取出来。
在费用分摊的时候,或多或少的是在固定费用的基础上分摊。
仓储设备的折旧费用应该如何分摊到客户的订货成本当中?因为这样的成本信息是用来做决策的,所以,有些与有效的决策没有太大的关联的间接费用,例如某些沉没成本。
日常费用的分配是复杂的,也是值得关注的。
任何企业都承受着相当大的一笔日常费用,例如水、电、暖气等。
传统会计将总的日常费用按照直接人工为基础进行分摊的方法日益引起争论。
应该从有效的以活动为基础的物流成本的角度,合理的分配日常费用。
应该遵循的总的规则是:某一项费用,只有置于物流组织管理控制下的才能分配到物流成本。
三、ABC 应用实例分析国际某知名饮料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广泛地采用了ABC 方法。
特别是在其分销体系中采用ABC 方法,可以得到与传统会计不同的结论,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案例中心问题就是要不要在焦作设立分销中心的问题。
对该公司进行ABC 分析时,首先将分销流程描述如下:我们定义分销过程从产品下线,存入仓库的时刻开始,交货到客户仓库处结束。
按照ABC 分析法的标准程序,我们先考察从郑州至新乡分销中心,再分销到焦作客户的整个过程,将该过程分解为单项具体的发生费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