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溶液颜色检查法

合集下载

新版GSP企业管理方案之溶液颜色检查操作规程

新版GSP企业管理方案之溶液颜色检查操作规程

2 溶液颜色检查操作规程
一、目的:利用药品溶液和标准比色液的差异来判定在库药品质量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三、正文:
1.本规程适用于在库的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制剂的溶液颜色检查。

2.通过检查药品的颜色,判断药品质量是否合格。

3.仪器。

●标准比色液10ml 1~10
●空标准比色管(具10ml刻度标线的25ml纳氏比色管)
●5ml或2ml注射器、10ml或5ml移液管
●白纸或白布做背景
4.以下为操作规程。

5.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置25ml的纳氏比色管
中,加水稀释至10ml。

6.另取规定色调和色号的10ml标准比色液,置加一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

7.两管同置白色背景下,自上而下透视,或同置白色背景前平视观察,供试品呈现的
颜色于对照品比较不得更深。

8.以下为注意事项。

●比色管不易用毛刷洗,以免磨损管壁。

●注射器只能抽取同一供试品,以免引入误差。

●标准比色液在药检所购买,必须符合标准规定。

●标准比色管应使用同规格的比色管。

第1 页共1 页。

溶液颜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溶液颜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溶液颜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2 原理:药物中某些杂质影响溶液色泽,用规定色号的标准比色液与供试液比较,判定药物溶液的色泽。

3 检验操作方法3.1仪器及用具架盘药物天平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干燥箱25ml纳氏比色管2支1000ml容量瓶1个500ml容量瓶3个100ml容量瓶1个250ml锥形瓶1个2ml移液管2支100ml烧杯4个500ml量筒1个10ml量筒1个3.2 化学试剂3.2.1 分析纯:重铬酸钾、醋酸、醋酸钠二甲酚橙、氨水、氯化钴3.2.2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取重铬酸钾,研细后,在120℃干燥至恒重,用电子天平精密称取0.4000g重铬酸钾,放在烧杯中,先加少量水使溶解,然后转移至500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溶液中含0.800mg的K2Cr2O7。

3.2.3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用架盘天平称取醋酸钠54.6g,置烧杯中,先加1mol/L醋酸溶液少量使溶解,然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4 二甲酚橙指示液:用架盘天平称取二甲酚橙0.2g,置烧杯中,先加少量水溶解,然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再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5 氨试液:用500ml量筒量取浓氨溶液400ml,置1000ml容量瓶中,然后缓缓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3.2.6 比色用氯化钴液:用电子天平1精密称取氯化钴32.5g,放入烧杯中,加盐酸溶液(1→40)少量使溶解,然后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

用移液管精密吸取2ml于锥形瓶中,加水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变为绿色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10ml,加热至60℃,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液(0.05mol/L)相当于11.90mg的六水二氯化钴。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2010版中国药品检验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药品检验工作,保障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所制定的。

操作规程于2010年发布,经过多年实践和修订,已成为国内药品检验领域的指导性文件。

操作规程主要包括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基本要求、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在药品检验的一般规定中,操作规程明确指出了药品检验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药品检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药品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检验,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稳定性。

药品检验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检验、全面检验、准确检验、现场检验和监督检验等。

操作规程还针对药品检验的方法和设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药品检验的方法包括物理检验、化学检验、生物学检验等多个方面。

物理检验主要是通过对药品的外观、形状、尺寸等进行检验,以验证产品的合格性。

化学检验则是通过对药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保证药品的有效成分符合规定。

生物学检验则是对药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和有关因素进行检验,以保障使用药品的人民群众的安全。

在操作规程中,质量控制也是一个关键内容。

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了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同时对检验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了处理。

质量控制涉及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的采购、生产工艺的控制、产品的贮存和运输等。

通过对质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可以确保药品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

操作规程的发布对于改善药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保证药品的质量,才能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健康风险。

操作规程的实施也提高了药品监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加强了药品监督的力度和效果。

然而,操作规程的实施仍面临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小型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检验方面的设备和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操作规程的要求。

另外,一些地方在药品检验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一些药品的质量监管不到位。

针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检验设备和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药品检验机构的监管,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实施。

溶液颜色检查法操作专题规程药典

溶液颜色检查法操作专题规程药典

目旳:建立一种溶液颜色检查法操作规程,保证溶液颜色检查工作能顺利进行。

范围:物料检查。

责任:检查员、QA监控员、化验室主任、质保科科长、质量部负责人。

内容:本法系将药物溶液旳颜色与规定旳原则比色液相比较,或在规定旳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

品种项下规定旳“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旳颜色相似于水或所用溶剂,“几乎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旳颜色不深于相应色调0.5号原则比色液。

第一法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旳供试品,加水溶解,置于25ml旳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10ml。

另取规定色调和色号旳原则比色液10ml,置于另一25ml旳纳氏比色管中,两管同置白色背景上,自上向下透视,或同置白色背景前,平视观测;供试品管呈现旳颜色与对照管比较,不得更深。

如供试品管呈现旳颜色与对照管旳颜色深浅非常接近或色调不尽一致,使目视观测无法辨别两者旳深浅时,应改用第三法(色差计法)测定,并将其测定成果作为鉴定根据。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旳基准重铬酸钾0.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溶液中含0.800mg旳K2Cr2O7。

比色用硫酸铜液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旳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10ml,置碘量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批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1ml旳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称于24.97mg旳CuSO4·5H2O。

根据上述测定成果,在剩余旳原溶液中加适量旳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中含62.4mg旳CuSO4·5H2O,即得。

比色用氯化钴液取氯化钴约32.5g,加适量旳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2ml,置锥形瓶中,加水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至绿色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10ml,加热至60℃,再加二甲酚橙批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溶液颜色检查法

溶液颜色检查法

溶液颜色检查法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溶液颜色检查法操作规程,使其规范化、合理化。

2 范围适用于溶液颜色检查法的检验操作。

3 职责3.1 质量控制部检验人员对具体操作负责;3.2 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 定义无。

5 内容5.1 概述溶液颜色检查法是控制原料及注射剂、口服溶液、滴眼液和滴耳液等制剂中有色杂质限量的方法。

药品的颜色与药品本身的性质、纯度、杂质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药品颜色通常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颜色的药物化学结构式中一般具有不饱和碳环的共轭体系,颜色深浅与N、S、O等原子的种类及数目相关;第二,制备工艺中有色杂质的引入;第三,药物本身不稳定讲解所致,由于氧化、水解、络合、聚合等原因使药物颜色加深。

药品颜色的变化是药品内在质量改变最直观的表现,往往意味着讲解物的产生、增加,纯度或主成分含量的降低等。

溶液颜色的检查可以简易、直观、快速地判断药品中有色杂质的量,并与通常采用的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相结合,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控制药品质量,两者可互相补充,不能相互替代。

5.2 检测技术与方法5.2.1 第一法:目视法5.2.1.1 原理本法为目视比色法,即将供试品溶液与各色调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以判断结果。

5.2.1.2 仪器与用具5.2.2.1 纳氏比色管:用具有l0ml刻度标线的25mL纳氏比色管或专用管,要求玻璃质量较好,管壁薄厚、管径、色泽、刻度标线一致。

5.2.2.2 白色背景要求不反光,一般用白纸或白布。

5.2.1.3 试药与试液5.2.1.3.1 重铬酸钾用基准试剂、硫酸铜及氯化钴均为分析纯试剂。

5.2.1.3.2 比色用重铬酸钾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 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 溶液中含0.800mg的K2Cr2O7。

5.2.1.3.3 比色用硫酸铜液的制备: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l0ml,置碘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一、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1简述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是检测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也是用于评价生产企业的药用原料、辅料、设备、器具、工艺流程、环境和操作者的卫生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细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均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这是活菌计数的方法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常用的一种方法。

以在琼脂平板上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形成一个独立可见的菌落为计数依据。

该法测定结果只反映在该规定条件下所生长的细菌(为一群嗜中温、需氧和兼性厌氧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数。

不包括对营养、氧气、温度、pH和其他因素有特殊要求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一个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均可由一个或多个菌细胞生长繁殖而成。

因此供试品中所测得的菌落数,实际为菌落形成单位数(colony forming unity,cfu),不应理解为细菌、霉菌、酵母菌的个数。

2 设备、仪器2.1 设备2.1.1 洁净实验室微生物限度检查应有单独的洁净实验室,每个洁净实验室应有独立的净化空气系统。

2.1.1.1 结构和要求洁净实验室应采光良好、避免潮湿、远离厕所及污染区。

操作间与缓冲间之间应有样品传递舱,出入操作间和缓冲间的门不应直对。

洁净实验室内应六面光滑平整,能耐受清洗消毒。

墙壁与地面、天花板连接处应呈凹弧形,无缝隙,不留死角。

操作间内不应安装下水道。

洁净实验室内的照明灯应嵌装在天花板内,室内光照应分布均匀,光照度不低于300LX。

2.1.1.2 温度、湿度洁净实验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最好在40%~60%。

2.1.1.3 操作间操作间应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流装置。

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10Pa,操作间与缓冲间也应保持相对正压,不低于5Pa。

操作台上备有药物天平,乙醇灯,火柴,乙醇棉球,大、小橡皮乳头等。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1.目的:建立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指导规范操作。

2.范围:适用于物料与产品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的操作。

3.职责: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澄清度检查:4.1简述澄清度是检查药品溶液的浑浊程度,即浊度。

药品溶液中如存在细微颗粒,当直射光通过溶液时,可引致光散射和光吸收的现象,致使溶液微显浑浊;所以澄清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

4.2本项规程的编制依据为:《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澄清度检查法”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澄清度检查法”。

4.3仪器与用具4.3.1比浊用玻璃管内径15~16mm,平底,具塞,以无色、透明、中性硬质玻璃制成,要求供试品管与标准管的内径、标线刻度(距管底40mm)一致。

4.3.2伞棚灯用可见异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中第一法灯检法项下的检查装置,照度为1000lx。

4.3.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4试药与试液硫酸肼和乌洛托品均应为分析纯。

4.4.1浊度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称取于105℃干燥至恒重的硫酸肼1.0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必要时可在40℃水浴中温热溶解),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6h;取此溶液与等容量的10%乌洛托品溶液混合,摇匀,于25℃避光静置24h,即得。

本液置冷处避光保存,可在两个月内使用,用前摇匀。

4.4.2浊度标准原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0ml,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适量,置于1cm吸收池中,照《分光光度法检查标准程序》(SOP-)检查,在550nm 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应在0.12~0.15范围内。

本液应在48h内使用,用前摇匀。

4.4.3浊度标准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原液与水,按下表配制,即得。

本液应临用时制备,使用前充分摇匀。

浊度标准液(级号)0.5 1 2 3 4浊度标准原液/ml水/ml2.5097.505.095.010.090.030.070.050.050.04.5检验操作4.5.1在室温条件下,除另有规定外,将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与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浊度标准液分别置于配对的比浊用玻璃管中,液面高度为40mm。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99.5.2
20~25℃培养 5~7 天,使大量的孢子产生。加入 3~5ml 含 0.05%(ml/m1)聚山梨酯 80 的 0.9%无菌氯化钠溶液,用无菌玻棒或接种环轻轻将孢子洗脱。然后可用一支 l0ml 无菌 球形毛细吸管,其管口用无菌棉花或纱布包扎且能过滤菌丝的装置,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 试管内,将孢子悬液稀释至每毫升含 50~l00cfu。 9.5.4 进行验证试验时,若因没有适宜的方法消除供试品中的抑菌作用而导致微生物
9.3
结果判定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均应不低于 70%。若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均不低于
70%,则可按该供试液制备方法和菌落计数法测定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数;若任 一次试验中供试品组的菌回收率低于 70%,应建立新的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 重新验证。 9.4 9.5 验证试验可与供试品的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同时进行。 注意事项 黑曲霉菌的菌液制备 将黑曲霉菌接种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于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第22页共27页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适用性检查项目菌株及判断指标培养基测试菌株测试特性测试指标胆盐乳糖培养基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浑浊铜绿假单胞菌浑浊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未见浑浊mug培养基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浑浊大肠埃希菌指示能力366nm有荧光或麦康凯琼脂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回收率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回收率大肠埃希菌指示能力颜色形态同对照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颜色形态同对照乳糖胆盐发酵管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浑浊产气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未见浑浊乳糖发酵培养基大肠埃希菌促生长能力浑浊大肠埃希菌指示能力营养肉汤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促生长能力浑浊金黄色葡萄球菌促生长能力浑浊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促生长能力上清浑浊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2010 版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

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査标准程序1.口的:建立溶液澄清度与颜色检查标准程序,指导规范操作。

2.范用:适用于物料与产品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的操作。

3.职责:质量部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澄清度检查:4.1简述澄清度是检查药品溶液的浑浊程度,即浊度。

药品溶液中如存在细微颗粒,当直射光通过溶液时,可引致光散射和光吸收的现象,致使溶液微显浑浊;所以澄清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质量和生产工艺水平。

4.2本项规程的编制依据为:《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澄清度检查法”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澄清度检査法”。

4. 3仪器与用具4.3.1比浊用玻璃管内径平底,具塞,以无色、透明、中性硬质玻璃制成,要求供试品管与标准管的内径、标线刻度(距管底40mm)一致。

4. 3. 2伞棚灯用可见异物检查法标准操作规范中笫一法灯检法项下的检查装置,照度为lOOOlxo4. 3.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4. 4试药与试液硫酸腓和乌洛托品均应为分析纯。

4. 4. 1浊度标准贮备液的制备称取于105°C干燥至恒重的硫酸腓1. 0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必要时可在40°C水浴中温热溶解),再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4〜6h:取此溶液与等容量的10%乌洛托品溶液混合,摇匀,于25°C避光静置24h,即得。

本液置冷处避光保存,可在两个月内使用,用前摇匀。

4.4.2浊度标准原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贮备液15. 0ml,置10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适量,置于lcm吸收池中,照《分光光度法检查标准程序》(SOP-)检查,在550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应在0.12和.15范围内。

本液应在48h内使用,用前摇匀。

4.4.3浊度标准液的制备取浊度标准原液与水,按下表配制,即得。

本液应临用时制备,使用前充分摇匀。

4. 5检验操作4.5.1在室温条件下,除另有规定外,将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与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浊度标准液分别置于配对的比浊用玻璃管中,液面高度为40mmo4.5.2在浊度标准液制备5分钟后,于暗室内垂直同置于伞棚灯下,照度为lOOOlx,从水平方向观察比较,用以检查溶液的澄清度或其浑浊程度。

验操作规程:溶液颜色检测法

验操作规程:溶液颜色检测法

1.主题内容:建立有溶液颜色检测法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查药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溶液颜色检测法的操作。

3.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4.责任:化验员、QC主管。

5. 用途:化验室
6.检查方法及内容
药物溶液的颜色及其与规定颜色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药物的纯度。

本法系将药物溶液的颜色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相比较,或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以检查其颜色。

品种项下规定的“无色或几乎无色”,其“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与所用溶剂相同,“几乎无色”系指浅于用水稀释1倍后的相应色调1号标准比色液。

6.1第一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置于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10ml。

另取规定色调和色号的标准比色液10ml,置于。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滴定液1.0 简述1. 1 滴定液系指在容量分析中用于滴定被测物质含量的标准溶液,具有准确的浓度(取4 位有效数字)。

1. 2 滴定液的浓度以“mol/L”表示,其基本单元应符合药典规定。

1. 3 滴定液的浓度值与其名义值之比,称为“_F”值,常用于容量分析中的计算。

1 . 4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20 1 0年版二部附录X V F“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2 .0仪器与用具2 . 1 分析天平其分度值(感量)应为O . l m g或小于O.lmg;毫克组砝码需经校正,并列有校正表备用。

2.2 10、2 5和5 0 m l滴定管应附有该滴定管的校正曲线或校正值。

2.3 10、15、2 0和2 5 m l移液管其真实容量应经校准,并附有校正值。

2.4 2 5 0 m l和1 0 0 0 m l量瓶应符合国家A 级标准,或附有校正值。

3.0 试药与试液3 . 1 均应按照《中国药典》附录X V F“滴定液”项下的规定取用。

3 . 2 基准试剂应有专人负责保管与领用。

4.0 配制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间接配制法与直接配制法两种,应根据规定选用,并应遵循下列有关规定。

4.1所用溶剂“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时,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4.2采用间接配制法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根据规定量进行称取或量取,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浓度值应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如在标定中发现其浓度值超出其名义值的0 . 9 5〜1.05范围时,应加人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

当配制量大于1000ml时,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按比例增加。

4.3采用直接配制法时,其溶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并按规定条件干燥至恒重后称取,取用量应为精密称定(精确至4 〜5 位有效数字),并置10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配制过程中应有核对人,并在记录中签名以示负责。

溶液颜色检查法

溶液颜色检查法

溶液颜色检查法溶液颜色检查法操作规程1 目的建立溶液颜色检查法操作规程,使其规范化、合理化。

2 范围适用于溶液颜色检查法的检验操作。

3 职责3.1 质量控制部检验人员对具体操作负责;3.2 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 定义无。

5 内容5.1 概述溶液颜色检查法是控制原料及注射剂、口服溶液、滴眼液和滴耳液等制剂中有色杂质限量的方法。

药品的颜色与药品本身的性质、纯度、杂质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药品颜色通常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颜色的药物化学结构式中一般具有不饱和碳环的共轭体系,颜色深浅与N、S、O 等原子的种类及数目相关;第二,制备工艺中有色杂质的引入;第三,药物本身不稳定讲解所致,由于氧化、水解、络合、聚合等原因使药物颜色加深。

药品颜色的变化是药品内在质量改变最直观的表现,往往意味着讲解物的产生、增加,纯度或主成分含量的降低等。

溶液颜色的检查可以简易、直观、快速地判断药品中有色杂质的量,并与通常采用的HPLC法测定有关物质相结合,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控制药品质量,两者可互相补充,不能相互替代。

5.2 检测技术与方法本法为目视比色法,即将供试品溶液与各色调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以判断结果。

℃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 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溶液中含0.800mg的K2Cr2O7。

4.5H2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含62. 4mg的CuSO4.5H2O,即得。

℃,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1.90mg的CoCl2.6H2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 1→40),使每1ml溶液中含59. 5mg的CoCl2.5H2O,即得。

溶液颜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溶液颜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溶液颜色检查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溶液颜色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3.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药品中有色杂质的检查(第一法和第二法)。

4. 责任:QC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5.程序:5.1. 第一法:5.1.1. 简述:本法为目测比色法,即将供试品溶液与各色调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以判定结果。

5.1.2. 仪器与用具:5.1.2.1. 纳氏比色管用25ml纳氏比色管并具有10ml刻度标线,要求玻璃质量、色泽、刻度标线一致。

5.1.2.2. 白色背景要求不反光,一般用白纸或白布。

5.1.3. 试药与试液:5.1.3.1. 重铬酸钾用基准试剂,硫酸铜及氯化钴均为分析纯试剂。

比色用重铬酸钾溶液取重铬酸钾,研细后,在120℃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0.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溶液含0.800mg的K2Cr2O7。

5.1.3.3. 比色用硫酸酮溶液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10ml,置碘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溶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1m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0.1mol/L)相当于24.97mg的CuSO4·5H2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中含62.4mg的CuSO4·5H2O,即得。

5.1.3.4. 比色用氯化钻溶液取氯化钻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2ml,置锥形瓶中,加水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至绿色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6.0)10ml,加热至60℃,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溶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内容: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2)
2、引用标准 (2)
3、简介 (2)
4、第一法 (2)
5、第二法 (4)
6、第三法 (5)
7、更改信息 (6)
颁发部门:
质量管理部。

分发清单:
QC办公室、中药室、化学室、稳定性考察室。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溶液颜色的检查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并描述了更改信息。

本程序适用于溶液颜色的检查。

2 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Ⅺ A和二部附录Ⅸ A“溶液颜色检查法”、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P
“溶液颜色检查法”。

244
3 简介
溶液颜色检查法系控制药品有色杂质限量的方法,是对通常利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有效补充。

有色杂质的来源一是由生产工艺中引入,二是在贮存过程中由于药品不稳定降解产生。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Ⅺ A和二部附录Ⅸ A溶液颜色检查法项下收载了三种检查方法:目视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色差计法,并增加了品种中规定的“无色或几乎无色的定义。


“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相同于所用溶剂,“几乎无色”系指供试品溶液的颜色浅于用水稀释1倍的相应色调1号标准比色液。

4 第一法
本法为目视比色法,即将供试品溶液与各色调标准比色液进行比较,以判断结果。

4.1仪器与用具
纳氏比色管用具有10ml刻度标线的25ml纳氏比色管或专用管,要求玻璃质量较好,管壁薄厚、管径、色泽、刻度标线一致。

白色背景要求不反光,一般用白纸或白布。

4.2试药与试液
4.2.1重铬酸钾用基准试剂,硫酸铜及氯化钴均为分析纯试剂。

4.2.2比色用重铬酸钾液精密称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4000g,置500ml量瓶中,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每1ml溶液中含0.800mg的
K 2Cr
2
O7。

4.2.3比色用硫酸铜液取硫酸铜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取10ml,置碘瓶中,加水50ml、醋酸4ml与碘化钾2g,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1ml的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4.97mg的CuSO
4·5H
2
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
剩余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含62.4mg 的CuSO
4·5H
2
O,
即得。

4.2.4比色用氯化钴液取氯化钴约32.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2ml,置锥形瓶中,加水200ml,摇匀,加氨试液至溶液由浅红色转变至绿色后,加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pH6.0)10ml,加热至60℃,再加二甲酚橙指示液5滴,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黄色。

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
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1.90mg的CoCl
2·6H
2
O。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在剩余
的原溶液中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每1ml溶液含59.5mg 的CoCl
2·6H
2
O,即得。

4.2.5比色用三氯化铁液取三氯化铁约27.5g,加适量的盐酸溶液(1→40)使溶解成500ml,精密量取10ml,置碘瓶中,加碘化钾2g与盐酸5ml,密塞,在暗处静置15分钟,加水100ml,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

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7.03mg的
FeCl
3·6H
2
O。

4.2.6各种色调标准储备液的制备按下表量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比色用硫酸铜液和比色用氯化钴液和水,摇匀,即得。

各种色调标准储备液的配制表
4.2.7各种色调色号标准比色液的制备按下表量取各该色调标准储备液与水,摇匀,即得。

4.3操作程序
除另有规定外,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置于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至10ml。

另取规定量色调和色号的标准比色液10ml,置另一25ml的纳氏比色管中,两管同置白色背景上,自上向下透视;或同置白色背景前,平视观察;比较时可在自然光下进行,以漫射光为光源。

供试品管呈现的颜色与对照管比较,不得更深。

4.4注意事项
4.4.1所用比色管应洁净、干燥,洗涤时不能用硬物洗刷,应用铬酸洗液浸泡,然后冲洗、避免表面粗糙。

4.4.2检查时光线应明亮,光强度应能保证使各相邻色号的标准液清晰分辨。

4.4.3如果供试品管的颜色与对照管的颜色非常接近或色调不尽一致,使目视观察无法辨别两者的深浅时,应改用第三法(色差计法)测定。

4.5记录
应记录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标准比色液的色调色号,比较结果。

4.6结果与判断
供试品溶液如显色,与规定的标准比色液比较,颜色相似或更浅,即判为符合规定;如更深,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5 第二法
本法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5.1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5.2操作程序
5.2.1除另有规定外,如供试品为原料药,称取各品种项下规定量的供试品,加水溶解使成10ml(或加水溶解使成规定量的体积),必要时滤过,取续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于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5.2.2如供试品为固体制剂,取该供试品研细,称取该药品项下规定量的细粉,加水溶解使成规定量的体积,振摇或用其他规定的方法使溶解,滤过,取续滤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规定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5.2.3如供试品为注射液或液体制剂,量取供试品适量,加水或规定的溶剂稀释成规定的浓度(供试品的浓度与规定浓度相同时,可直接测定),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水或规定的溶剂为空白,于规定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5.3注意事项
5.2.1与5.2.2中的滤过是指在规定“滤过”而无进一步说明时,使液体通过适当的滤纸或相应的装置过滤,直到滤液澄清。

弃去初滤液,取续滤液测定。

5.4记录
应记录仪器型号与测定波长;供试液的制备方法、吸光度读数。

5.5结果判定
按规定溶剂与浓度配置成的供试液进行测定,如吸光度小于或等于规定值,判为符合规定;大于规定值,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6 第三法
本法是通过色差计直接测定药品溶液的透视三刺激值,对其颜色进行定量表述和分析的方法。

当供试品溶液的颜色处于合格边缘,目视法难以准确判断时,以及供试品溶液与标准比色液色调不一致时,更可显示本法的优越性。

判定方法是直接将标准比色液和供试品溶液的三刺激值(或色品坐标值)进行比较,或通过标准比色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与水的色差值进行比较。

6.1仪器及其性能测试
色差计:测色色差计是由照明、探测及读数处理系统三大部分所组成。

照明系统多为白炽光源,也有用微型脉冲氙灯;探测器多为硒(硅)光电池、硅光电二极管或光电管,并配以拟合人眼色觉特性的滤光器;读数系统为数字显示表;其输出结果除三刺激值外,还有根据CIE(国际照明委员会)表色系统自动计算而得的各种色度学参数(可根据需要进行选定)。

仪器的性能测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测色色差计检定规程JJG595-89的规定进行检定。

仪器首先应符合照度条件,它决定着仪器测色准确度的高低,为减少测色误差,仪器一般配备有专用工作白板、色板或其他基准物质以校正仪器,检定项目除准确度外,还有重复性等。

6.2测定程序与结果判定
除另有规定外,用水对仪器进行校准,并把水作为第一份样品进行测定,仪器将给出水的颜色值,接着依次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配制的供试品溶液和标准比色液,分别进行测定,仪器不仅可测出两种溶液的颜色值,还给出供试品溶液和标准比色液分别对水的色差值(ΔE*),如供试品溶液与水的色差值不超过标准比色液与水的色差值,则判为符合规定,反之则判定为不符合规定。

6.3注意事项
6.3.1测定池应洁净透明,可用洗液浸泡清洗。

6.3.2水的三刺激值为X=94.81 Y=100.00 Z=10
7.32。

如测定后水的三刺激值中任一值与标准值的偏差大于1.5,则应重新校准仪器。

6.3.3供试品溶液配制后需立即测定,如溶液中含有气泡,可短时超声去除后再行测定。

6.3.4本法只适用于测定澄清溶液的颜色,如供试品溶液浑浊,则影响颜色测定的结果。

6.3.5如品种项下规定的标准比色液的色调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但目视可判定供试液的色调与其中一种相同或接近,则可直接与该色调标准比色液的色差值(ΔE*)进行比较判断;如供试液的色调处于两者之间,目视难于判定更接近何种标准比色液的色调时,则应将测得的供试品溶液与水的色差值(ΔE*)与两种色调标准比色液与水的色差值的
平均值[〈ΔE*
s1+ΔE*
s2
〉/2]进行比较来判定。

7 更改信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