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点滴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点滴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特别提到了,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自读,自悟,自得,形成语言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1、主动参与是根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课堂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性,优化教学设计,创设学习情境,有效的课堂结构整合,使课堂结构符合课堂教学的自然规律,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借助教材,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活动,安排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学生则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2、尊重差异是必须的。

课标指出:不以教学的讲解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个性化的活动。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本领,由于学生学习语言不是从零开始,他们在学龄前期有的已经有大量的语言的储备。如有的孩子会背诵古诗、儿歌,当然也有不会的。每个学生学习的起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思维特点不同,个性是存在着差异,这些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引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尊重差异,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明确综合是必要的。

语文的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从一个新的维度来论述。主要是:知识与技能。也就是说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一种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体现注重字词句篇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结合,语文和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

语文知识,是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浅入深地传授相关语文知识,例如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汉字的笔顺笔划、偏旁部首的知识,低中年级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知识,5、6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理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

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要合理安排,不能提高要求,不要把知识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是有明确目的的,不要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必须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不要追求知识系统化,要明确在语文教学中掌握了一定知识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健全人格。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知识、能力是基础,在一定知识基础上培养能力,在形成能力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一切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都体现在一定教学过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