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系统理论与系统管理理论

合集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

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理论来源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在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

它在如今的商业世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帮助管理者做出决策、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提高工作效率。

MIS 的发展与应用离不开多个理论来源的支持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MIS的三个理论来源:技术决策理论、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和信息处理理论。

一、技术决策理论技术决策理论关注如何在MIS中选择和应用技术。

在MIS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决策理论主要关注硬件和软件的选择与配置。

传统的技术决策理论强调技术决策的理性性,强调评估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风险管理等因素。

然而,随着MIS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技术决策理论也发展出了更多的变体和扩展。

例如,一些学者提出了社会技术理论,强调在技术决策中考虑到组织成员的需求和反馈,以获得更好的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

二、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将技术与组织社会系统相结合,探讨了MIS对组织以及组织成员的影响。

这一理论源于对组织内部互动和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旨在实现技术与组织的双向适应。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指出,MIS的设计与实施应当充分考虑到组织的目标、价值观、文化和组织成员的需求。

只有在技术与组织之间实现良好的配合和互动,MIS才能够实现其预期的效果。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组织变革管理。

在MIS的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引起组织的变革和重组。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认为,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应用MIS是一种关键的手段。

通过改变MIS的结构和流程,组织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提高组织绩效和适应员工需求。

三、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关注如何在MIS中处理和传递信息。

它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类信息处理的过程,并将其应用于MIS的设计和实施中。

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人类的信息处理过程包括接收、存储、检索和使用信息。

MIS在设计和实施中应当考虑到人类信息处理的特点和局限,以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社会系统论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论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系统论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概述1.社会系统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结构和运行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各个方面的组织、运作和互动。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在社会系统论的指导下,以系统论和科学方法为基础,对社会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综合的研究和分析。

第一部分社会系统论1.社会系统是指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和资源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2.社会系统的特点包括开放性、动态性、复杂性和自组织性。

3.社会系统包括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等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系统。

第二部分社会系统研究方法1.系统论是社会系统研究的理论基础,它强调整体观念和关系观念,强调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一般包括系统观察、系统调查、系统实验、系统模拟等多种研究手段和方法。

3.社会系统研究方法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以求全面深刻地分析和解释社会系统的运行规律。

第三部分社会系统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社会系统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社会的本质规律,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2.社会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为社会管理、政策制定、社会问题解决提供科学参考和指导。

3.通过社会系统研究,可以揭示社会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社会系统论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其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于深入了解社会的本质规律、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系统研究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其理论和方法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应用1.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发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科交叉的深化,社会系统研究方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和综合化的特点。

管理思想史第九章系统管理理论概要

管理思想史第九章系统管理理论概要

第二节 系统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一般系统理论建立起来后, 西方一些管理思想家把它应用在工商企业的管 理,因而形成了系统管理学派。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内容


系统观点:是由两个以上的有机联系、相 互作用的部分所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 功能的整体。 系统分析: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 用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方法,在确定条 件不不确定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方案。 系统管理:有四个特点 以目标为中心 以整个系统为中心 以责任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二、系统分析

含义: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的思 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条件与 不确定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加 以分析比较,进而选出一种最优方案。



系统分析的准则: 1.紧密围绕建立系统的目的 2.从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 3.考虑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5.抓住关键



1948年,诺伯特· 威纳创立“控制论” 1956年,肯尼思· 博尔丁将控制论与信息论结 合起来 1968年,路德维格· 贝塔朗菲全面阐述了动态 开放系统理论(一般系统论的经典) 1963年,约翰逊、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从系统 概念出发建立了企业管理新模式,他们认为系 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是既有联系又有 区别的三个方面
第九章 系统管理理论




本章要求掌握系统管理理论的概念、内容、 应用和它对管理学的贡献。 1、一般系统理论 2、系统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3、系统原理在系统管理中的贡献
理论来源和基础:
一般系统论
信息论 控制论 运筹学
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 一般系统理论:伯塔郎菲,威纳博尔丁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个理论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系统论渊源辩证法。

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由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形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论以“系统”为对象,研究其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关系,并采取最优化方法求得最佳效果。

它是辩证唯物论原理的一种具体运用,是消防安全管理的一种重要指导理论。

系统是指“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内在联系组合成一个整体”。

也可以说,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要素所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从宇宙天体到徽观粒子,从社会到人类个体,世间所有事物都可以视为系统。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个方面:(一)系统的完整性系统与要素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系统整体的性质与功能存在于各要素的有机联系之中,而要素只有在系统的整体中才能体现它作为部分的意义。

系统在整体上具有不同于其部分的新特性、新功能。

系统在其整体水平上的功能不等于每个组件功能的简单叠加。

通过对各要素的合理组织和协调,系统会产生整体功能的放大效应,即1+1>2;而当各要素之间产生内耗,结构合理时,会导致整体功能的缩小效应,即1+1<2。

(二)系统顺序系统中各要素的位置和次序是有层次、有秩序、有规律的。

系统顺序首先表现在空间排列的有序性和时间排列的有序性。

空间排列表现在层次性上,一个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而子系统中又包含着若干下一级子系统;各不同层次的要素所遵循的联系和作用规律不同,各层次之间既有质的差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时间排列表现在系统发展的有序性,在系统的发展序列中,各序列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和有机联系。

(三)系统的目的系统目的的具体表达是系统的功能,即系统在一定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四)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任何系统都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

它能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系统具有适应环境的生命力。

系统管理理论-弗雷蒙特·卡斯特

系统管理理论-弗雷蒙特·卡斯特

整体性
虽然系统是由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但系统的整体性能可以大于各要素 的性能之和。因此在处理系统问题时要注意研究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重视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任何要素一旦离开系统整体,就不再具有它在系 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
关联性
关联性是指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和系统与环境 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关系。离开关联性就不能揭示复杂系统的 本质。
一、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 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 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这五个分系统之 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 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二、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他资源在一定的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 它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成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素的相互关系中,人 是主体,其他要素则是被动的。管理人员需力求保持各部分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对稳定、一定的连续性,以便适应情况的变化,达到预期目标。同时,企业 还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预定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内部 条件,还取决于企业外部条件,如资源、市场、社会技术水平、法律制度等, 它只有在与外部条件的相互影响中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层次性
一个系统总是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该系统本身又可看作是更大的系统 的一个子系统,这就构成了系统的层次性。T.米尔索姆曾把人类系统划分为 11个层次。不同层次上的系统运动有其特殊性。在研究复杂系统时要从较大 的系统出发,考虑到系统所处的上下左右关系。
统一性
一般系统论承认客观物质运动的层次性和各不同层次上系统运动的特殊 性,这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上系统运动规律的统一性,不同层次上的系统运 动都存在组织化的倾向,而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着系统同构。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系统管理理论学派

为什么说不存在一成不变普通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管理理论学派在管理学的研究中运用系统思想,并非开始于管理的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巴纳德最早提出了协作系统的概念,并指出管理的职能就在于保持组织同外部环境的平衡。

在本世纪30年代,福莱特也明确地提出了管理的整体性思想,她把企业组织视为一个不断运动着的统一整体,指出管理必须着眼于整体内部的协调。

此后,管理科学学派也把系统分析作为一种基本方法用于解决某些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复杂管理问题的决策。

但是,应用一般系统理论建立一种管理理论并形成为一个学派,则是本世纪60年代的事情。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组织规模日益扩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也更加复杂,从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即如何从企业整体的要求出发,处理好企业组织内部各个单位或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保证组织整体的有效运转。

以往的管理理论都只侧重于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它们或者侧重于生产技术过程的管理,或者侧重于人际关系,或者侧重一般的组织结构问题,为了解决组织整体的效率问题,系统理论学派于是产生了。

在企业管理中,系统理论学派亦称系统学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各项管理业务看成相互联系的网络的一种管理学派。

该学派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

这一理论是弗理蒙特•卡斯特(F•E•Kast)、罗森茨威克(J•E•Rosenzing)和约翰逊(R•A•Johnson)等美国管理学家在一般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弗理蒙特•卡斯特是美国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他于1963年与约翰逊和罗森茨威克三人合写了《系统理论和管理》,1970年与罗森茨威克两人合写了《组织与管理——一种系统学说》中,这两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系统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一、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

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理论的特 点是对组织的本质 (组织中人的行为 )进行描述性的分 析。管理理论可以 分为三种类型: ① 技术性的管理理论 ②规范性的管理理 论③描述性的管理 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不是 把作业而是把决策 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组织中人的行为 可以看成是由决策 和作业两个部分组 成的。社会系统理 论着重研究组织决 策过程。
巴纳德的管理职能理论和古典管理理论大不相同。古典组织理 论关于管理职能的划分,是从对管理的过程的分析中提炼出来的, 而巴纳德是以自己的组织理论为基础来展开管理职能的分析,把 管理者的职能归结为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促成个人付出必要的 努力和规定组织的目标,从而把管理者的职能作用同组织的要素 联系起来,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从组织的要素来分析 管理的职能,这是其他学派所没有的。
LOGO
社会系统学派 的 组织理论
目录
1.
概述
主要观点 管理思想特点 评价
2.
3. Hale Waihona Puke .Company Logo
概述
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管理,认为社 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进而把企业组 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这种思 想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伯雷托 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女学者福莱特。社会系统学 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1938 年,他发表了《经理人的职能》一书,在这本著作 中,他对组织和管理理论的—系列基本问题都提出 了与传统组织和管理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 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从社会学的观点来 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 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后人把由他开创的管理理 论体系称作社会系统学派。
他认为指 示同他的 个人利益 是不矛盾 的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

现代管理科学中的几种理论现代管理科学中有许多种理论,其中比较流行的包括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系统理论和激励理论等。

以下是对这几种理论的简单介绍: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工业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的,他认为管理应该是一种科学,可以将管理分解成一系列简单、可计量的任务,进行分析、衡量、改进和实践。

这种理论强调生产效率和劳动效率的提高,通过分工、规范、时间研究等方法,实现生产过程的最大化效率。

二、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此理论最早由于美国心理学家埃尔顿·梅奥和柯南·布莱维特等提出。

他们认为工作不仅仅是一个现实的物质过程,还要考虑人的感受、态度、利益等因素,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绩效。

三、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若干各自独立功能的部分构成,各部分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完成任务。

此理论最早由于美国数学家诺伯特·韦纳等提出。

他们认为通过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整体的最优化。

此理论表明了组织的内部的各个部门和成分的紧密相互联系,这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考虑。

四、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是对员工行为和动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绩效。

此理论最早由于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

他认为人类的需求是一种层级结构,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激励理论要求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达到激励的目的。

以上是现代管理科学中几种比较流行的理论,它们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为管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理论只是指导性的,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终标准,所以在管理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不同理论,寻求最佳的管理方式。

第三章系统管理理论

第三章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是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范畴及一般原理,全面分析组织管理活动的理论。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要点是:1.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

2.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

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它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

组织同时要从外界接受能源、信息、物料等各种投入,经过转换,再向外界输出产品。

系统科学也是20世纪形成的新型学科。

它是一门理论深刻、严谨而又有着强烈技术实践能力的科学学科。

它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般系统论与系统工程理论各自独立发展的阶段。

现代系统思想的发展应当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19世纪辩证法哲学思想的影响,那种有机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渗透于20世纪初科学的理论与科学的工程实践当中。

于是,在20世纪20~30年代,首先在两个相隔较远的领域——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形成了两个看来互不联系的学科:一般系统论和系统工程。

一般系统理论是由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

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生物学界存在着一场关于生命本质问题的争论。

一些科学家持机械论的观点,认为无论生命有多么复杂,它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架更为精细的机器。

另一些人则持着一种"活力论"的观点,他们认为:生命体之所以具有目的性、主动性和自动调节等能力,是因为生命体中有一种科学所不能解释的"活力"。

贝塔朗菲则批评了这两种各有其片面性的观点,指出生命的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由多个部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的整体。

由此他先建立了一种"机体系统论"。

1948年将这种机体系统论发展成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一般系统论认为,所有复杂事物,如生命现象或社会现象等,无论其规律过程还是其所有复杂行为,原因都在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有机结合。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

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在社会工作领域,理论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工具。

理论旨在提供分析、解释和实践方向,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社会工作常用的18种理论,并对它们的背景、核心观点和实践应用进行简要概述。

一、系统理论系统理论是将社会系统视为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组成部分构成的整体。

它强调社会中各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通过反馈循环和双向影响而产生系统性变化。

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系统理论来理解社会环境和个人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干预来改善系统的功能。

二、生命周期理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每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和转变。

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工作者应该根据个人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来制定和实施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提供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三、生态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将个人视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强调个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影响。

它将个人的发展看作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所驱动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应用生态系统理论来帮助个人建立健康的环境,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资源。

四、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个人通过观察他人学习和模仿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它认为行为是通过社会交互和反馈而产生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社会学习理论来帮助个人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积极行为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五、认知行为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将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联系在一起。

它认为,人们的情绪和行为是由他们对事件的解释和评估所决定的。

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认知行为理论来帮助个人识别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六、人际关系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关注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

它认为,人的行为和情感受他们与他人的互动所影响。

社会工作者可以应用人际关系理论来帮助个人改善人际关系,建立支持性的社会网络。

七、社会正义理论社会正义理论强调社会公平和平等的重要性。

它认为社会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并对社会不公正现象提供干预和变革。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的评析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的评析

巴纳德系统组织理论的评析【摘要】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是他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他对组织的定义提出了同传统的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观点。

他首先指出组织是一个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协作系统,巴纳德是以自己的组织理论为基础来展开管理职能的分析,把管理者的职能归结为提供信息交流的体系、促成个人付出必要的努力和规定组织的目标,从而把管理者的职能作用同组织的要素联系起来,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联系起来,从组织的要素来分析管理的职能。

巴纳德的主要贡献时,一般都指出三点:一,组织是一种协作系统的概念创新;二,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理论及正式组织三要素的论述;三,经理人员三大职能的分析。

【关键词】组织理论;协作系统;共同的目标;组织决策;权威;思想基础;理论先驱【正文】切斯特.巴纳德是美国的高级管理人员,最早使用“系统”观念研究组织的管理学家,因此也成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巴纳德对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他从社会系统的夹角度来研究组织问题,把组织看成人与人之间协作的系统。

他在组织管理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许多与传统组织理论不同的观点,奠定了现代组织理论的基础。

1一、巴纳德组织理论的分论述及其评价(一)作为协作系统的组织浅析与评价巴纳德独创性的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并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巴纳德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的、宗教的、学术的、企业的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这些协作组织是正式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1、共同的目标——协作体系所以产生的原因巴纳德认为,目标是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没有目标组织也就不会存在。

协作体系是因为要实现共同目标而产生,组织的共同目标是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灵魂。

但目标本身同时就是协作的产物,这是因为协作反过来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以前的目的可能会发生改变,通过协作又产生新的目的。

所以,巴纳德指出,协作体系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动机,而其表象的结果就是满足了动机,但实质的结果就是确保了今后协作的持续。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把一般系统到组织管理之中
01 简介
03 主要观点
目录
02 要点 04 管理思想
05 比较
07 代表人物
目录
06 优势 08 发展历程
系统管理理论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原理,把管理视为一个系统,以实现管理优化的理论。这种管 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的产物,西方称之为最新管理理论。最初表现为“两因素论”,即事企业是由人——物两 因素组成的系统。创始人卡斯特和卢森威认为人是管理系统的主体。后来发展为“三因素论”,即管理系统由人、 物、环境三因素构成,要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建立开放的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理论的核心是用系统方法分析管理 系统。
(1)召标和准则子系统,包括遵照社会的要求和准则,确定战略目标;
(2)技术子系统,包括为完成任务必需的机 包括个人行为和动机、地位和作用关系、组织成员的智力开发、领导方式,以及正式组织系统与非正式组织系统 等;
(4)组织结构子系统,包括对组织及其任务进行合理划分和分配、协调他们的活动,并由组织图表、工作流 程设计、职位和职责规定、章程与案例来说明,还涉及到权力类型、信息沟通方式等问题;
(5)外界因素子系统,包括各种市场信息、人力与物力资源的获得,以及外界环境的反映与影响等。此外, 还有一些子系统,如经营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等等。这些子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统。
主要观点
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系统构成的整 体,这五个分系统包括: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组织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这 五个分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不可分割,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系统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子系 统。

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一、概述社会系统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研究管理,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进而把企业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成是一种协作系统。

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意大利的社会学家维尔弗雷多·伯雷托(1848~1923)和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女学者福莱特。

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

1938年,他发表了《经理人的职能》一书,在这本著作中,他对组织和管理理论的—系列基本问题都提出了与传统组织和管理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

他认为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

由于他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后人把由他开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称作社会系统学派。

二、主要观点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

二、权利接受理论。

巴纳德认为,权利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行政授予,而是要看下级是否接受。

管理人员的权限取决于指挥下属的命令是否为下属所接受,如果命令不被服从,权限也就不存在了。

三、诱因和贡献平衡论。

如果要求成员对组织做出贡献,那么组织必须对他们提供适当的刺激以满足其个人的需要。

巴纳德提出“诱因”方案,而“诱因”方案的维持是指采用各种报酬奖励的方式来鼓励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做出他们的贡献。

诱因不仅包括物质因素(金钱等),还包括社会因素(威望、权利、参与管理等)只有使诱因和贡献取得的某种程度的平衡,才能使组织中的成员有必要的合作意愿,组织的目标才能实现。

因此,诱因和贡献的平衡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四、信息交流原则。

巴纳德认为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

即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目的。

巴纳德列出了几个必须遵守的原则:①信息的沟通渠道要被组织成员所了解;②每个组织成员要有一个正式的信息沟通线路;③必须依照正式的路线沟通信息,不要在沟通过程中跳过某些层次,以免产生矛盾和误解;④信息沟通的路线必须尽可能直接而便捷;⑤作为信息沟通中心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称职;⑥组织工作期间信息沟通的路线不能中断;⑦每一信息沟通都必须具有权威性。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十章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

《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

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

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1.赫伯特·西蒙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

社会系统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社会系统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社会系统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1.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特点社会系统学派认为,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它是人们在意见、力量、愿望以及思想等方面的一种合作关系。

管理人员的作用就是要围绕着物质的、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去适应总的合作系统。

其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成一种恰当的平衡。

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人员的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

(2)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

(3)将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组织决策过程。

2.巴纳德的组织协作系统(1)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使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

为了说明系统的协调,他引入了“协作效用”和“协作效率”两个概念。

他主张,系统的协作效率和协作效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具有协作效率的系统,一定具有协作效用,但有协作效用的系统不一定具有协作效率,而正是系统的协作效率吸引着人们去选择加人这一系统并为之做出贡献。

巴纳德在分析正式组织与个人的协调关系时,还注意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2)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都包含了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3个基本要素。

(3)经理人员的职能。

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①努力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②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③规定并解释组织的共同目标,并努力协调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共同目标之间的矛盾。

管理者要想有效地行使其职能,最重要的是取得部属的同意、支持和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广东地铁总公司原总经理陈清泉曾说,我们 建地铁是“上花祖宗的钱,下花子孙的钱,中间 花纳税人的钱。既然取之于民,就要每一分钱都 用之于民。”他在公司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上说: “我希望在座的诸位几年后都还在(指还在 任)。”几年后陈清泉却因受贿赂被判刑15年。
原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在中央电 视台1994年夏拍摄的《东方之子—成克杰》 中,成克杰面对镜头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声泪俱下地说:“看到灾区人民受苦受难, 我真不好受呀!”又慷慨激昂地说:“我要 书写一些老百姓永远不会忘怀,认为我没偷 懒,正在努力为他们做贡献的历史,当然我 绝不会书写相反的历史。”
D、组织目标必须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河南省前后四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上演 的一出“脱口秀”、“言辞秀”。报载,
第一任厅长曾锦城事发前经常在大小会议上 举出自己拒贿的“光荣”不凡经历,说什么: “一个副市长给我送一万元钱,我非常生气, 骂他说,我就值一万元?”就连其被纪检部门 审查期间,还不惜用血书表达自己的“清白”, 发誓“决没收过别人一分钱”。事后查明,仅 从1995年10月至次年5月,半年左右的时间, 其前后8次收受不法商人贿赂八万余元;
•2、系统管理学派。他们把一般系统理论应
用于工商企业管理,系统地阐述了系统观点、 系统分析、系统管理三者的关系,侧重以系统 理论的术语、方法分析和考察企业的组织结构 模式及各项管理职能,其理论要点主要有:
第一,企业是由人、物资、机器和其它资源在 一定的目标下组织的一体化系统,它的成长和 发展同时受到这些组织要素的影响,在这些要 素的相互关系中,人是主体,其它因素则是被 动的。 第二,企业是社会这个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受到周围环境(包括顾客、竞争者、工会、 供货商、政府等)的影响,也同时影响环境。 它只有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达到平衡。 第三,企业系统又是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 第四,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 可以提高管理的整体效率,有助于管理者树立 整体观、发展观和系统观。
1、社会系统学派来源于意大利 社会学家派累托与生物学家亨德森
代表人物:巴纳德
2、系统管理学派来源于一般系 统理论(奥地利生物学路德维格·伯 塔郎非)
代表人物: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和约翰逊等
二、主要观点
1、社会系统学派。核心是把一定目的的群体
关系或行为,都看成是一个人在意见、力量、 愿望和思想等方面广泛协作的社会系统,以此 为基点论述企业内部平衡和外部适应问题。
不同。工人说:“五六十年代当个工人很 自豪,咱工人是顶天立地;现在当工人是 两边堵起来,你站在中间干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共同的目标:
A、一个组织目标除非被成员所接受,否 则不会导致协作行为。
思考:苏联东欧社会主义为什么解体?人民 公社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包产到户为什么能 调动农民积极性?
中国企业信任危机指数调查的调查结果是 测定员工对企业的政策,高层,直接上级以及 同事之间的信任程度。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 的被调查者对企业持不信任态度,而只有近1 成的被调查者对组织的信任程度比较高。我们 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员工对组织的信任程度 比较低。
一、理论基础 二、主要观点 三、主要内容 四、借鉴与评价
一、理论基础
• 现代管理理论一般将巴纳德和西 蒙作为现代的起点。这里的"起点"主要 不是从时间方面而言的,而是从他们的 学说在现代管理理论发展中的地位和重 要性而言的。在西方,人们往往将巴纳 德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称西蒙为" 巴纳德的直接继承者"。
• B、协作意愿同组织规模成反比。 • C、协作意愿取决于诱因与牺牲的比。
思考: 全国总工会对450家企业20多万职工进行 了关于职工积极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劳 动者积极性充分和比较充分发挥的占1/8。
另据北京市社会心理调查所调查,只 有37.9%的人在上班时间在考虑工作。
工人对“工”字的理解与以前有很大
调查进一步显示:有64.50%的被调查者对 “组织各项政策与制度的认同”比较低;有 64.60%的被调查者并不认为“组织制定各项 政策与制度的程序”是合情合理的。
•B、组织中有组织人格和个人人格。
•C、个人对组织有协作性理解和个人理解。
• 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最为人称道的是 一句廉政的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 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着金库,伸手就要被 捉。胡建学果真被捉了。
三、主要内容
• (一)社会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一,组织的本质。 • 第二,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 第三,提出了正式组织三个基本要素。即
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联系。 • 第四,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 • 第五,论述了经理人员的职能。
1、组织的本质: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 识协调活动或效力的系统
第二任厅长张昆桐上任伊始,提出叫响一句 “名言”:“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 而事实再一次戳穿了他的谎言,其因挪用公款 10万元,受贿4万美金,收受他人贿赂款物达 68.48万元受到查处;
第三任厅长石发亮的誓言更加豪迈:“一个廉 字值千金”、“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人情工程 一项不上”。可谁曾想其依旧“心口不一”, 这位阳奉阴违的“两面派”上台不久,即刻做 了一笔大买卖,一个标的价值6400万元的工程, 其张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向对方开价回扣400 万元。 第四任交通厅厅长董永安因涉嫌违纪被双规。
• (1)系统:组织是一个系统,在社会大
系统中,每个组织具有特定作用,发挥
特定的功能。(以政府、市场、企业为三个
子系统来加以说明) 守夜人
政府
气象员 监督员

判 市场
服务员 运动员
企业

(2)效力 的系统:一个组织要生存 与发展必须有效力;要使组织有效力, 组织成员必须有效率。
效率(组织成员)
二维
效力(组织目标)
(3)两个或两个以上 有意识协调活动: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 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 没水吃。这种现象在组 织中普遍存在。管理者 的任务就是消除组织窒 障,使1+1>2。
1+1=2 1+1<2 1+1>2
2、正式组织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
• (1)协作的意愿:
• A、在一个组织中,协作的意愿是不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