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配额分配简介
北京二氧化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分配方法
附件4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配额核定方法为科学合理地核定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满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需要,推动实现北京市“十二五”低碳发展目标,制定本方法。
一、基本定义1.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以下简称“配额”),是指排放单位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期内可以合法排放二氧化碳的总量限额,代表的是各企业(单位)在相应履约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权利,是碳排放权市场交易的主要标的物。
以吨为单位,精确到个位。
2.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系数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系数(以下简称“控排系数”),是市主管部门依据全市“十二五”GDP平均增速目标、各相关行业碳强度下降目标、各行业碳排放历史平均水平和年均增幅,综合测算确定的,用于核定企业(单位)既有设施排放配额的参数。
既有设施是指2013年1月1日之前投入运行的固定设施。
3.新增二氧化碳排放2013年1月1日之后新成立且符合重点排放单位条件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有法人单位因新增固定设施而成为重点排放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既有供热、火力发电企业(单位)在2013年1月1日之后新投运的供热或热电联产机组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的制造业、其他工业和服务业单位新增固定设施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4.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先进值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先进值是市主管部门在参照国内外同一行业、同类产品的先进碳排放水平,结合本市相关行业实际情况下综合确定的。
用于核定企业(单位)新增固定设施排放配额的参数。
如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建筑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5.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核定年份本办法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核定年份是2013年、2014年和2015年。
二、企业(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总量企业(单位)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总量包括既有设施配额、新增设施配额、配额调整量三部分。
计算公式为:T = A + N + ∆式中:T为企业(单位)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A为企业(单位)既有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N为企业(单位)新增设施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为企业(单位)配额调整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深圳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_001
附件1深圳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碳排放管理若干规定》《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为科学合理确定2023年度本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下称“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规范有序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和管理工作,推动本市碳交易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配额总量根据“十四五”时期深圳市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经济增长趋势、产业发展政策、行业减排潜力、历史配额供需情况等因素,坚持“稳中求进、奖优惩劣、促进高质量发展、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原则,确定2023年度本市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配额总量约为2600万吨。
年度配额总量由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和政府储备配额构成,其中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占比96%、新建项目储备配额占比2%、价格平抑储备配额占比2%。
二、配额分配2023年度配额分配采用行业基准强度法、历史产量强度法、历史增加值强度法。
(一)行业基准强度法对于供电、供水、供气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采用行业基准强度法。
1供电行业根据供电行业年度基准碳强度和重点排放单位年度供电量确定年度配额,计算公式为:年度配额=供电行业基准碳强度X年度供电量2.供水行业根据供水行业年度基准碳强度和重点排放单位年度供水量确定年度配额,计算公式为:年度配额=供水行业基准碳强度X年度供水量3,供气行业根据供气行业年度基准碳强度和重点排放单位年度天然气处理量确定年度配额,计算公式为:年度配额=供气行业基准碳强度X年度天然气处理量2023年度供电、供水、供气行业基准碳强度设定详见附件1。
(二)历史产量强度法对于公交、地铁、危险废物处理、污泥处理、污水处理、港口码头、平板显示、信息化学品及其他专用化学品等主要产品可归为单一类型且产品类型稳定、产量计量完善的行业,重点排放单位配额分配采用历史产量强度法。
1.公交行业根据公交重点排放单位营运系统年度目标碳强度、年度载客里程、非营运系统历史碳排放确定年度配额,计算公式为:年度配额二营运系统年度目标碳强度X年度载客里程X1.07+非营运系统历史碳排放XO.995非营运系统历史碳排放是指公交重点排放单位2023年营运系统以外的附属系统(包括办公楼、机修车间及其他车辆等)碳排放量。
说说当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及配额模式
Kmission T r a d e , 丨H T ) 。 1E T 是 指 附 件 - 闺 家 根 据 《京 都 议 定 H;〉> 的 规 定 获 得 相 应 的 排 放 许 可 ,再 将 其 分 配 给 N 内 的 排 放 经 济 fc体 ,拥 有 交 易 许 可 的 排 放 主 体 可 以 将 所 获 得 的 配 额 拿 到 市 场 h 进 行 交 易 。 而 和 C I) M 机 制 的 制 订 考 虑 到 各 W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T -、 科 唭 技 术 水 平 、能 源 利 用 率 # 在 差 异 , 相 对 发 达 的 _ 家 在 国 I夂J 的 减 排 成 本 及 难 度 相 付 较 高 ,所 以 允 许在其他丨kI家 幵 展 节 能 减 排 或 碳 汇 、碳捕集的项丨丨合作,用 T 抵 消 部 分 碳 排 放 , 以实现其 在 《京 东 议 定 书 》 下 的 减 排 承 诺 。 是附件一丨;k]家 之 间 进 行 的 合 作:, lWCl) M 是 在 附 件 一 _ 家 与 非 附 件 一 国 家 之 间 幵 展 的 一 种 合 作交祕模式。CDM机 制 下 ,不仅投资国可以用史低的成本获得 核 证 减 排 鼠 ,东 道 国 也 可 以 通 过 项 目 获 得 投 资 资 金 并 枳 累 技 术 储 济 (见 表 1 ) 。
国际主流碳市场的发展 勹前国际主流碳市场根据参与形式分为f l愿叁与的碳市场和 强制参与的碳市场。其中,自愿参与的碳市场以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Chicago Climate Exchange, C C X ) 为 代 表 a C C X 成 立 于 2003 年 ,M 全 球 第 一 个 具 有 法 律 约 束 力 、基于国 际 规 则 的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登 记 ,减 排 和 交 易 平 台 ,排 放 主 体 自 愿 参 与 减 排 体 系 件 做 出 承 诺 , 主 耍 交 易 品 种 为 ER U s S C K R s 。 由 于 美 国 在 应 对 zC候 变 化 上 的 消 极 态 度 ,如拒绝做出H 休的减排额度承诺以及相关法案的缺失,导致
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式浅析
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式浅析碳排放权交易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旨在通过市场机制,推动减排行为的实施。
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其中配额分配方式对于碳市场的发展和运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式进行浅析。
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固定配额和招标配额。
固定配额是指政府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将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和机构。
这种配额分配方式适用于碳排放最集中的行业和企业,可以确保企业的排放权和其实际排放量相匹配。
同时,固定配额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稳定性,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
招标配额是指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数量的碳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和机构。
这种配额分配方式适用于碳排放较为分散的行业和企业,可以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
与固定配额相比,招标配额更加市场化,能够提升碳市场的灵活性和竞争性。
同时,招标配额还可以激励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减排措施,提高碳排放权的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配额分配方式还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例如,可以根据企业的历史排放量和减排潜力,对配额进行差异化分配。
这种差异化配额分配方式能够更好地考虑企业的特殊情况,同时也能够激励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减排措施。
此外,还可以逐步过渡到招标配额的方式,提高市场化程度。
然而,无论是固定配额还是招标配额,配额的分配都需要考虑公平性和效率性的平衡。
一方面,配额的分配需要考虑社会公众的利益,确保碳排放权的分配是公正合理的。
另一方面,配额的分配也需要考虑企业的利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在配额分配过程中,需要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机制。
综上所述,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式是碳市场运作的重要环节。
固定配额和招标配额都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
上海市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根据《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试行办法》有关规定,为科学合理确定2023年度本市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以下简称“纳管企业”,详见《上海市纳入2023年度碳排放配额管理单位名单》)碳排放配额,规范有序开展配额分配和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配额总量根据本市碳排放控制目标和要求,在坚持实行碳排放配额总量控制、促进用能效率提升和能源结构优化、平稳衔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原则下,按照纳管企业碳排放控制严于全市总体要求,确定本市2023年度碳排放交易体系配额总量为1.05亿吨(含直接发放配额和储备配额)。
二、分配方法本市采取行业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和历史排放法确定纳管企业2023年度基础配额。
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行业基准线法和历史强度法等基于排放效率的分配方法。
(一)行业基准线法对本市发电、电网、供热等电力热力行业及数据中心企业,采用行业基准线法。
— 13 —— 14 —1. 发电企业(纯发电及热电比小于100%)根据不同类型发电机组单位综合供电量碳排放基准、年度综合供电量,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
计算公式为:2. 电网企业根据单位供电量线损率基准、年度供电量以及本市电力排放因子,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
计算公式为:3. 供热企业(纯供热及热电比大于100%(含))根据不同类型供热设备单位综合供热量碳排放基准和年度综合供热量,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
计算公式为:4. 数据中心企业根据单位IT 设备耗电量碳排放基准和年度IT 设备耗电量,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
计算公式为:发电、电网、供热及数据中心企业各参数选取方法详见附件1。
(二)历史强度法对主要产品可以归为3类(及以下)、产品产量与碳排放量相关性高且计量完善的工业企业,航空、港口、水运、自来水生产行业企业,采用历史强度法。
1. 工业企业根据企业各类产品的历史碳排放强度基数和年度产品产量,确定企业年度基础配额。
计算公式为:n为产品类别。
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
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为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与2022年度配额分配工作,推动全国碳市场健康发展,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原则坚持服务大局。
以助力火电行业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充分考虑新冠疫情影响、国内外经济形势、能源供应形势等因素,合理设计配额方案。
坚持稳中求进。
基本延续配额分配制度的总体框架、行业范围、纳入门槛、主要规则。
基于排放强度设计配额分配机制,持续完善配额分配制度,夯实相关数据基础,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坚持政策导向。
鼓励大容量、高能效、低排放机组和承担热电联产任务等机组,支持电源结构优化,压实企业降碳责任,推动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二)实施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纳入2021、2022年度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以下简称重点排放单位)。
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是拥有发电机组产权的单位,作为责任主体参与全国碳市场配额的发放、交易、清缴等环节。
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2〕111号)分别确定2021年度和2022年度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并明确各重点排放单位纳入配额管理的发电机组。
不具备发电能力的纯供热设施(热源在2021和2022年与发电设施保持物理隔断)、2021或2022年新投产机组不纳入当年度配额管理。
二、机组分类本方案适用的发电机组按照燃料种类及机组容量划分为四个类别(各类机组判定标准详见附1):(一)300MW等级以上常规燃煤机组;(二)300MW等级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三)燃煤矸石、煤泥、水煤浆等非常规燃煤机组(含燃煤循环流化床机组);(四)燃气机组。
三、配额核算与分配方法碳排放配额是重点排放单位拥有的发电机组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额,包括化石燃料消费产生的直接排放和购入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
全国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
全国发电行业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一、纳入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根据发电行业(含其他行业自备电厂)20xx-20xx年任一年排放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的碳排放核查结果,筛选确定纳入20xx-20xx年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并实行名录管理。
碳排放配额是指重点排放单位拥有的发电机组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额,包括化石燃料消费产生的直接二氧化碳排放和净购入电力所产生的间接二氧化碳排放。
对不同类别机组所规定的单位供电(热)量的碳排放限值,简称为碳排放基准值。
二、纳入配额管理的机组类别本方案中的机组包括纯凝发电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自备电厂参照执行,不具备发电能力的纯供热设施不在本方案范围之内。
纳入20xx-20xx年配额管理的发电机组包括300MW等级以上常规燃煤机组,300MW等级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燃煤矸石、煤泥、水煤浆等非常规燃煤机组(含燃煤循环流化床机组)和燃气机组四个类别。
对于使用非自产可燃性气体等燃料(包括完整履约年度内混烧自产二次能源热量占比不超过10%的情况)生产电力(包括热电联产)的机组、完整履约年度内掺烧生物质(含垃圾、污泥等)热量年均占比不超过10%的生产电力(包括热电联产)机组,其机组类别按照主要燃料确定。
对于纯生物质发电机组、特殊燃料发电机组、仅使用自产资源发电机组、满足本方案要求的掺烧发电机组以及其他特殊发电机组暂不纳入20xx-20xx年配额管理。
各类机组的判定标准详见附件1。
本方案对不同类别的机组设定相应碳排放基准值,按机组类别进行配额分配。
三、配额总量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放单位20xx-20xx年的实际产出量以及本方案确定的配额分配方法及碳排放基准值,核定各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数量;将核定后的本行政区域内各重点排放单位配额数量进行加总,形成省级行政区域配额总量。
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
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示例:引言碳交易市场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工具,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使用。
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限额的实施,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主要着眼于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碳配额,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展开讨论。
首先,在引言中我们将概述碳交易市场、文章结构和研究目的。
然后,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碳交易市场的概述以及碳配额分配的原则。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的建议。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旨在为政府、企业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如何公平合理地分配碳配额的指导和决策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全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一部分可以简明扼要地介绍引言的内容,为读者提供对全文的整体了解。
主要包括对碳交易市场和配额分配方案的简要介绍,以及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内容:本文主要通过对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的研究和分析,来探讨碳配额分配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文章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对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的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
首先简要介绍碳交易市场的概念和作用,强调其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即通过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实现碳减排目标和优化资源配置。
正文部分第一节对碳交易市场的概述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解释碳交易市场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包括碳配额的定义、交易方式和市场参与主体等。
然后分析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配额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参与主体的不同等。
最后对国内外碳交易市场的经验进行借鉴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提供依据。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1. 碳排放和碳排放配额的概念1.1 碳排放碳排放是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主要包括能源产生、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农业等多个领域。
碳排放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来源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大量碳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引发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1.2 碳排放配额为了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碳排放配额这一概念。
碳排放配额是指将全球可接受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分配给各个国家或地区,以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被分配一定的碳排放配额,用于限制其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
碳排放配额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包括购买、分配、交换等方式。
2.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的重要性2.1 促进国际合作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对各个国家和地区来说都十分重要。
合理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可以促进国际社会的合作,推动各国共同参与全球碳减排行动。
通过合作,各国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成为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
2.2 公平和公正合理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可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原则。
在分配碳排放配额时,应考虑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因素,避免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造成不公平的影响。
公平和公正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可以保证各国在减排行动中享有相对平等的机会,避免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2.3 激励低碳发展合理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可以激励各国加快推进低碳发展。
通过设定碳排放配额上限,各国将面临减排压力,促使其转向更为清洁和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可以为低碳技术、清洁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持,推动各国加大投入和研发,加速低碳经济的转型。
3. 不同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3.1 历史责任原则历史责任原则是一种常见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根据该原则,将碳排放配额按照各国过去的碳排放贡献程度进行分配。
该方法认为,过去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应承担更大责任。
碳配额核定、分配与履约
碳配额核定、分配与履约目录1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2七大试点地区配额管理方式3全国碳市场电力水泥电解铝行业配额分配方案解读4国家碳交易试点地区履约情况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什么是碳排放配额碳排放配额是碳市场控排企业获得的在特定时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许可权,通常以“吨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
碳市场的建立赋予了温室气体排放权的稀缺性,因此配额便有了经济价值。
☐配额分配制度是碳市场设计的关键配额分配过量会导致当地碳价过低、碳交易不活跃;配额分配不足会导致企业参与碳市场成本过大,影响企业发展;配额分配方案的制定应以促进企业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设备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为目标效果。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配额分配方法基于碳排放总量还是基于碳排放强度⚫碳排放总量:是指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
在基于碳排放总量的分配方式下,企业获得的配额数量与实际产量无关。
⚫碳排放强度: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排放的二氧化碳。
在基于碳排放强度的分配方式下,企业获得的配额数量需根据企业的实际产量进行调整。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分配方法是历史强度法还是基准线法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分配方法是历史强度法还是基准线法⚫历史强度法:基于某一家企业的历史生产数据和排放量,计算其单位产品的排放情况,并以此为基数逐年下降。
➢优点:排放量可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调整,督促企业进行自身的节能减排。
➢缺点:存在鞭打快牛的情况。
由于企业产品也会随着市场情况而变化,因此即使和自己比,也存在产品不一致而无法比较的情况。
⚫基准线法:参考行业整体排放数据水平,设置排放强度,并根据该基准发放配额。
➢优点:既可以保障配额的分配可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调整,又可以真正地做到鼓励先进淘汰落后。
➢缺点:生产流程差异较大的行业无法采用。
中国碳市场配额分配方式分配方法是历史强度法还是基准线法我国碳排放配额分配办法“将以基准线法为主,单位产品的排放量在基准线以上,生产的产品越多,获得的配额就越大;处于基准线以下的企业就需要加大投资,让单位产品的排放量高于基准线,否则每生产一个产品都要向市场购买碳排放权,或者只能退出市场。
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碳排放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些气体对地球大气层的温室效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气候灾难频发,海平面上升,生态平衡被破坏,人类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威胁。
为了减少碳排放,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出了一系列减排措施,其中之一就是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
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是指政府制定碳排放上限,将排放权分配给企业和个人,通过购买和出售碳排放配额来管理和控制碳排放。
二、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的意义1. 促进碳排放减少。
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将碳排放纳入市场经济中,通过交易碳排放配额来激励企业和个人减少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2. 保护环境和生态。
减少碳排放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进程,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空间。
3. 促进经济发展。
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发展,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4. 公平与效率。
通过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可以实现碳排放的公平分配,避免排放权的垄断和滥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的原则1. 确定碳排放上限。
政府应根据国家碳排放情况和经济发展需求,设定全国和各行业的碳排放上限。
2. 合理分配碳排放配额。
政府应按照公平原则,将碳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和个人,确保每个单位都有稳定的碳排放权。
3. 灵活交易碳排放配额。
碳排放配额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灵活调整碳排放量,使碳排放减少成本最低。
4. 加强监管和执法。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碳排放监管体系,严格执法,打击碳排放违规行为,保障碳排放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碳排放配额管理制度的实施方案1. 碳排放监测和报告。
建立碳排放监测系统,对企业和个人的碳排放进行实时监测和报告,确保碳排放数据真实可靠。
2. 碳排放配额分配。
政府按照碳排放上限确定各部门和企业的碳排放配额,公平分配排放权,确保碳排放总量不超过上限。
3. 碳排放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范围、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覆盖范围、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我国经济体量大,高能耗产业比重高,整个经济体的碳排放强度高,应对气候变化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有有效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加以推动。
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碳市场)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制度的重要创新,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基于市场的手段,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履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承诺,以及实现国内约束性的碳减排目标。
我国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碳市场在履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承诺和实现国内碳减排目标中起多大的作用?全国碳市场如何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些是我国碳市场建设中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和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选择、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密切相关。
本人在这里谈一下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供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
碳市场第一步从电力行业启动,未来将逐步扩大要建立全国碳市场,首先要确定这个体系的覆盖范围,然后才能谈及数据报告核查、总量设定、配额分配和配额交易等其他设计要素。
体系覆盖范围不仅要规定纳入交易体系管控的行业,也需明确纳入管控企业的门槛和温室气体种类等。
因此,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决定了这个体系可以管控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大小,也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体系在履行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承诺和完成国内碳减排目标中可发挥的作用大小,覆盖的碳排放总量足够大时,这个碳市场体系可对以上两个目标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同时,当这个体系既覆盖了主要的能源供应部门,也覆盖了主要的能源使用部门时,这个体系也能更公平、有效地控制整个经济体的碳排放。
另外,当碳市场覆盖到主要的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高能耗行业时,能够真正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国碳市场的覆盖范围应是多个行业。
选择电力一个行业启动全国碳市场,是把电力行业作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的一个突破口,多个重点排放行业未来将逐步纳入进来。
在2015年9月发表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提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和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行业。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一、背景介绍碳排放配额是指政府对企业或国家的碳排放量进行限制,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分配给企业或国家,以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
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是指政府如何确定企业或国家的碳排放配额。
二、现行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目前,世界各国采用不同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1.历史贡献法:按照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平均碳排放量来确定每个企业或国家的碳排放配额。
2.能力付费法:按照企业或国家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来确定每个企业或国家的碳排放配额。
3.公平贡献法:按照每个人均应该承担多少碳排放量来确定每个企业或国家的碳排放配额。
4.竞争性招标法:通过竞标方式来确定每个企业或国家的碳排放配额。
三、各种方法优缺点比较1.历史贡献法:优点:能够考虑到过去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贡献,具有一定公平性。
缺点:不能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容易导致碳排放量过大。
2.能力付费法:优点:能够考虑到企业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
缺点:容易造成富者越富、弱者越弱的局面,不利于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3.公平贡献法:优点:能够考虑到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具有一定公平性。
缺点:难以确定每个人应该承担多少责任,容易引起争议。
4.竞争性招标法:优点:能够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激发创新活力。
缺点:容易导致碳排放量过大,不利于环境保护。
四、综合考虑确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在确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时,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具体步骤如下:1.制定目标:政府应该根据国情和环境需求制定减排目标,并确定每个企业或国家需要减少多少碳排放量。
2.调查研究:政府应该对各种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公开透明:政府应该公开透明地制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并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4.综合考虑:政府应该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最适合本国情况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5.监督管理:政府应该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对企业或国家的碳排放量进行监测和管理,确保减排目标得到实现。
碳定额和配额
碳定额和配额
碳定额与配额是碳交易市场的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共同构建了碳市场的基石。
简单来说,碳定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设定的总量上限,而配额则是分配给各个排放实体的具体排放权限。
碳定额的设定是基于科学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减排需求。
它通常是根据历史排放数据、减排潜力、经济发展等因素来确定的。
一旦设定,这个上限就成为了一个硬性的约束条件,所有排放实体必须在这个框架内进行操作。
配额的分配则是碳市场运作的关键环节。
一般来说,配额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分配给各个排放实体,如企业、工厂等。
这些实体在运营过程中,如果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不超过其获得的配额,就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剩余的配额;反之,如果排放量超过配额,就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额外的配额。
碳配额的交易就形成了碳市场。
在这个市场中,配额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反映了减排成本和社会对减排价值的认可程度。
通过这种市场机制,碳市场鼓励排放实体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方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总的来说,碳定额和配额是碳交易市场的两大支柱。
它们通过设定排放上限和分配排放权限,为温室气体减排提供了有效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与交易定价研究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与交易定价研究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与交易定价是指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分配以及交易定价的研究。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与交易定价成为限制和管理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和碳排放权交易定价两方面进行探讨。
碳排放权配额的分配是碳交易的前提和基础。
碳排放权配额分配的目的是合理分配有限的碳排放权,使发展中国家能够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分配方法有历史责任分配、平均每人分配、能力与负担分配等。
历史责任分配是指将碳排放权按照国家历史排放量的大小进行分配,即排放量越多的国家获得的配额越多,这种方法注重历史发展的贡献,但容易忽略当前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平均每人分配是将碳排放权按照国家人口数量进行均等分配,这种方法强调人均平等,但未考虑到历史排放量的差异。
能力与负担分配是综合考虑国家经济能力和负担来分配碳排放权,这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环境承载力,但在具体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分配碳排放权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历史排放量、人口数量、GDP等,制定出合理的分配方案。
碳排放权交易定价是指在配额分配完成后,将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并给予一定的价格。
碳排放权交易定价的目的是鼓励减排行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交易定价方面,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法,如固定价格、竞价定价和市场交易定价等。
固定价格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确定的固定价格,交易价格以此为基准进行交易。
竞价定价是通过市场需求和供给关系决定交易价格,交易双方进行价格竞争,最终确定交易价格。
市场交易定价是将碳排放权交易引入到金融市场中,利用供求关系自由决定交易价格。
目前,国际上的碳交易市场主要采用市场交易定价的方式,例如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EUETS)和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
在交易定价方面,需要考虑到供给和需求的因素,例如碳排放权的总量、行业需求、碳减排成本等,以及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和机制。
湖北省碳交易试点配额分配方案介绍
湖北省碳交易试点配额分配方案介绍配额分配机制是碳交易市场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是指将与碳排放总量相对应的配额分配到企业的规则。
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拍卖是初始配额分配较好的手段,可以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价格发现。
然而出于可行性的考虑,多数排放权交易体系在初期倾向于免费分配.在免费分配方法中,“历史法"以历史排放数据为依据分配,“基线法”根据企业单位产品碳排放的相对效率制定基线,企业产量乘以基线即等于企业配额。
结合国际经验和湖北省实际情况,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配额分配方案是遵循着公平、公正、公开,免费分配与公开竞价相结合,历史法与基线法相结合,事前分配与事后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展开设计的.一、湖北省碳交易试点配额的总量和结构湖北省碳交易试点的配额总量设置统筹考虑了本省的经济发展趋势、节能减排目标、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并结合湖北省的发展特点设计了灵活的总量结构和调整机制。
(一)配额的总量基于“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国家下达的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在湖北省中速(10—11%)低碳增长情景下,设定2014—2015年碳交易试点配额总量分别为3.24亿吨和3。
54亿吨。
(二)总量的结构充分考虑湖北省经济增长对新增投资的需求,确定企业年度初始配额、企业新增预留配额和政府预留配额三大部分的总量结构。
为配额结构的不同部分设置不同的比重和功能,并进行动态化管理,充分发挥配额结构管理的灵活性。
其中,第一部分为企业年度初始配额,其设置结合了纳入企业2009-2011年碳排放数据的盘查结果,相当于纳入企业2010年碳排放总量的97%。
第二部分为企业新增预留配额,等于碳市场配额总量扣除企业年度初始配额和政府预留配额后的全部剩余。
第三部分为根据市场调节的需要设置的政府预留配额,不超过配额总量的10%,其中30%用于公开竞价。
竞价收益用于市场调节、支持企业减排和碳市场能力建设等。
(三)总量调节机制由于湖北省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全国碳交易额度分配方案
全国碳交易额度分配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环境。
碳交易作为一项重要的减排措施,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为各行业提供了降低碳排放成本、促进清洁技术创新的契机。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也积极开展碳交易市场建设,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二、碳交易额度分配目标1. 确定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主要涵盖电力、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这些行业是国家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因此,在碳交易额度分配中,要确保这些行业能够充分参与,并促进其减排工作。
2. 确定碳交易额度分配方式中国的碳交易市场采取了配额分配的方式,即政府对排放企业分配一定的碳排放额度,排放企业在交易市场上买卖碳排放额度,以实现减排目标。
在分配额度时,要综合考虑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行业差异、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每个企业的碳排放额度。
3. 确定碳交易额度分配原则在分配碳排放额度时,应该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和有利于减排的原则。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各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实施碳交易政策的顺利进行。
三、碳交易额度分配方案1. 电力行业电力行业是中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在分配碳排放额度时,可以采取发电量、装机容量等指标作为依据。
首先,根据各电厂的实际发电量确定各企业的碳排放额度,然后结合企业的装机容量进行调整,确保各企业在实现减排目标的同时,也能保证供电安全。
此外,还可以考虑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对使用新能源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碳排放优惠额度。
2. 钢铁行业钢铁行业是另一个重要的碳排放行业,主要依托高炉、炼钢等工艺生产。
在分配碳排放额度时,可根据企业的产能、技术水平、炉料种类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合理确定各企业的碳排放额度。
在使用高炉、转炉等传统生产工艺的企业中,可以设置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碳排放优惠额度。
3. 化工行业化工行业是以石油、化学品生产为主的行业,碳排放量也相对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企业竞争性博弈分配
最大碳排放 增长 最高碳排放 强度
• 企业2013-2015碳排放量不得 高于自身历史最大碳排放量 的1.3倍
• 企业2013-2015年碳强度不得 高于组别碳强度基准线的1.6 倍(或2倍)
5 企业竞争性博弈分配
企业差异化碳强度下降率要求
历史碳强度>行业平均碳强度 历史碳强度位于0.8-1倍行业平均碳强度 历史碳强度位于0.6-0.8倍行业平均碳强度 历史碳强度位于0.4-0.6倍行业平均碳强度 历史碳强度位于0.3-0.4倍行业平均碳强度 历史碳强度位于0.2-0.3倍行业平均碳强度 历史碳强度小于0.2倍行业平均碳强度
145.3
33.0
101.6
24.4
142.5
36.3
碳强度(吨/万元)
4.409
4.162
3.930
线路板行业碳配额分配
企业名称
2009 碳强度
31.158
2010 碳强度
32.417
2011 碳强度
17.225
2013目标 碳强度
9.456
2014目标 碳强度
8.926
2015目标 碳强度
8.432
6.038
6.053 5.615 5.141
5.382
5.395 5.005 4.630
5.081
5.094 4.725 4.395
4.797
4.809 4.461 4.171
-10.9%
-10.9% -10.9% -9.9%
2.429
2.067
3.873
2.257
0.600
2.157
2.156
2.021
2009-2015 碳强度
企业1
部门碳强度上限
企业2 部门碳强度基准值
企业3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6 配额申报与确认
企业全程参与分配,通过自主申报,获得碳 配额和目标碳强度; 企业上报自身2013-2015年预测碳排放和工业 增加值; 企业可依据碳强度=碳排放/工业增加值计算 上报数据是否满足差异化碳强度下降要求; 企业满意并选择接受分配结果后,即完成申 报,组别可分配配额总量相应减少。
合并归类
在一个大类内部,根据规模大小 的差异将企业划分为大规模组别 和中小规模组别
3 组别历史碳强度基准线
确定某一制造业组别后,对组别内所有企 业2009-2011年历史碳排放、增加值、碳强 度数据进行分析,剔除奇异点 数据处理后,分别以剩余所有企业年度 碳排放总量除以年度工业增加值总量, 计算该组别加权平均碳强度 确定制造业该组别2009-2011年历史碳强 度基准线
6配额调整和实际确认:保持目标碳强度不变,根据企业实际工业增加值对预 分配配额进行调整,确定实际确认配额。
目 录
1 2 3
深圳碳交易体系配额分配方法
碳配额分配的几点注意事项 线路板行业碳配额分配
线路板行业碳配额分配
线路板行业:企业间碳强度 存在显著差异
线 组 路 别 板 通 模 讯 组 大 别 规
4 组别目标碳强度基准线和可分配配额总量
2009-2011年组 别历史碳强度 基准线 2009-2011年组 别历史增加值 总量
年均下降 5.59%
年均增长 10%
2013-2015年组 别目标碳强度 基准线
2013-2015年组 别期望增加值 总量
2013-2015年组 别可分配配额 总量
5 企业竞争性博弈分配
企业差异化碳强度下降率要求
年均下降率不应小于6.1%; 年均下降率不应小于5.59%; 年均下降率不应小于5.09%; 年均下降率不应小于4.61%; 年均下降率不应小于3.20%; 年均下降率不应小于1.02%; 不要求企业碳强度进一步下降。
2 1.8 1. 0.2 0
-35.0%
-19.8% -17.7% -11.8% -11.8% -11.8%
深圳市祺利电子有限公司
竞华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络电子有限公司 深圳万基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南电路有限公司
23.388
6.338 10.022 9.649
10.631
7.235 6.108 4.012
(1)给定2013-2015年组别配额总量,同一组别内某家企业分得配额量 多,其他企业分得配额量就少;
(2)竞争性博弈分配开始前,为实现公开透明,组别内所有企业均可 得到同样的资料-填报说明,;
(3)分配原则:鼓励企业如实上报数据,督促高碳强度企业加强节能 减排工作,鼓励低碳强度的企业; (4)具体规则:最大碳排放增长,最高碳排放强度,差异化碳强度下 降率要求。
2013年企业实 际确认碳配额
目 录
1 2 3
深圳碳交易体系配额分配方法
碳配额分配的几点注意事项 线路板行业碳配额分配
碳配额分配的几点注意事项
1行业归类:以国标行业三级划分为基准难以细分至产品行业,如汽车轮胎制 造业、手机外壳制造业等; 2企业分组:由于规模差异,同一大类内不同企业的组别碳强度基准线可能不 同; 3碳强度基准线:工业增加值与企业生产活动碳排放密切相关,且可比性较高, 以万元工业增加值碳强度为分配基准; 4历史碳强度基准线:为剔除奇异点后所有企业的加权平均值,非行业最优值 或先进值; 5差异化碳强度下降率:所有企业碳强度均不允许上升,先进企业碳强度下降 率要求低,落后企业碳强度下降率要求高;
14.471 10.591 14.513 8.104 6.759
0.840
13.720 6.594 9.049 7.829 10.143
1.347
11.000 5.430 7.978 6.903 8.943
1.347
10.500 5.200 7.491 6.482 8.398
1.347
9.530 5.200 7.035 6.086 7.885
The allowances allocation for Manufacturing sector
Methodology • defines the carbon intensity baseline of each sub-sector • setting up the company 2 reduction target of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each group
13较11碳强度 下降率
-45.1%
全成信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祥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邦基线路板有限公司 深圳市凌航达电子有限公司 勤基电路板(深圳)有限公司 联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2.420
22.907 8.800 14.325 6.449 5.359
2.958
规通 模讯 组中 别小
其 他
线路板行业碳配额分配
深超光电(深 圳)有限公司 联能科技(深 圳)有限公司 全成信电子 (深圳)有限 公司 深圳邦基线路 板有限公司 深圳市华祥电路科 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凌航达 电子有限公司
勤基电路板 (深圳)有限 公司
深圳市中络电 子有限公司
深圳市祺利电 子有限公司
深南电路有限 公司
单位GDP碳强度下降约束下的总量控 制与配额分配 十二五期间,深圳城市目标为单位 GDP碳强度下降不低于21%
制造业单位GDP碳强度下降目标为不 低于25%,年均下降不低于5.59% 制造业各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碳强度下 降不低于25%,年均下降不低于5.59%
深圳碳交易体系配额分配的总体框架
制造业碳配额分配流程
1 行业归类 2 企业分组 3 历史碳强度 基准线
6 配额申报与 确认
5 企业竞争性
博弈分配
4 目标碳强度 基准线和可分 配配额总量
7 企业三年目 标碳强度和预 分配配额
8 企业配额调 整和实际确认
1 行业归类 + 2 企业分组
在国标三级分类的基础上,根据 行业排放设施、生产工艺、碳强 度等因素进行聚类分析 将制造业26个子行业进行
7 企业三年目标碳强度和预分配配额
配额预分配
一次性分配三年
2013-2015 2013-2015 2013-2015
年预分
配配额
年预测
增加值
年目标
碳强度
8 企业配额调整和实际确认
2013企业预测 工业增加值 2013年企业目 标碳强度
2013年企业预 分配碳配额
2013年企业实 际工业增加值
2013年企业目 标碳强度
2.086
1.956
2.020
1.894
-6.3%
-6.3%
2014.09.29
• the companies of the same group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to apply the allowances
目 录
1 2 3
深圳碳交易体系配额分配方法
碳配额分配的几点注意事项 线路板行业碳配额分配
深圳碳交易体系配额分配的总体思路
深圳万基隆电子科 技有限公司
深圳崇达多层线路 板有限公司
竞华电子(深 圳)有限公司
线路板行业碳配额分配
线路板组别历史碳强度平均值
2009 加权平均碳强度 (吨/万元) 5.662 2010 5.239 2011 3.874
线路板组别预分配结果
2013 2014 2015
碳排放(万吨)
增加值(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