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

合集下载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中国动物保健2020.1070%。

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各种病畜的分泌物、粪便、尿液、乳汁和血液等,猪只如果误食带虫动物的分泌物、内脏等污染过的饲料或者水就会引发消化道感染,进而引发猪弓形体病[1]。

2临床症状一般来说,感染了弓形虫病的猪只会出现突然停止进食、体温上升的情况,严重的患病猪只的体温也可能会达到41℃以上,这种情况大概会持续7~10d 左右就会消失。

与此同时,患病猪只的呼吸也会变得非常急促,呼吸时猪的腹部起伏很大,有时也会像狗一样坐着喘气,流清鼻涕且眼内会有分泌物;排便的时候会干涩、粪便呈颗粒状,有些病猪还会表现出明显的呕吐症状。

之后随着病猪患病时间的增加,患病猪只身体多处出现紫红色的瘢痕或者小红点。

也有的病猪耳朵尖甚至出现坏死情况,最后因为体温急剧下降以及呼吸困难而死,怀孕中的母猪若是感染弓形虫病,会发生流产或者胎死腹中的情况,有的甚至会失明。

猪只感染猪弓形体病之后也有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同时病猪也会感到后肢无力、鼻腔干燥、眼膜潮红,在耳、鼻处还会出现紫红色斑或者出血点,猪弓形体病有3~7d 的潜伏期,发病的病程大概在半月左右[2]。

3病理变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猪的肺、淋巴结、肝、脾、肾都发生明显的病变,其中肺部呈现大叶性肺炎,含大量浆液,前面可见大量带泡沫的浆液;淋巴结则出现很多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肝出现肿胀并且出现坏死灶;脾脏则出现少量的出血点且伴随着明显的萎缩;肾脏的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3]。

从临床剖解结果来看,猪弓形体病病变的主要特征为:急性病例出现全身性病变且淋巴结、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并有许多出血点和坏死灶。

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通常可以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

肠腔和腹腔内也会含有大量的渗出液。

急性病变一般在仔猪群体内发病率较高,慢性病例可见有各脏器的水肿,并有一些比较零散的坏死灶,年龄大的猪只则主要表现为慢性病变。

4诊断当前我国在猪弓形体病诊断方面主要有五种方式,分别为直接观察、集虫法观察、血清学诊断、动物接种以及淋巴结穿刺涂片。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防治方法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防治方法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弓形虫病的防治
方法
猪场如果发生猪弓形虫病,大小猪均可感染发病,严重的造成死亡,对猪场危害很大,常给养殖者造成较大损失。

今天我们来谈谈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以及猪弓形虫病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
1、猪弓形虫病一般以高热为特征(成年猪发病症状不明显),常见于3至4月龄仔猪,尤以断奶仔猪最易发病。

2、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l摄氏度至42摄氏度,高热不退,可持续1至2周,食欲减退或不食,便秘或下痢,呼吸困难,次数增加,呈腹式呼吸,时有咳嗽或呕吐。

3、常常发抖,步态不稳,有时全身肌肉僵直,耳或躯体下部有出血点,严重时极度衰竭,卧地不起,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或死胎。

二、猪弓形虫病的防治方法
1、注意平时对该病的预防,定期消毒灭鼠,清理环境卫生,防止家养和野生肉食动物对畜舍和家畜的接触。

2、加强卫生管理。

保证猪圈清洁卫生,猪槽等用具干净无污染。

猪舍内粪便等排泄物及时清理。

3、平时要做好猪群防疫监管工作。

对患有该病的家畜及一切排泌物必须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污染环境。

4、猪弓形虫病高发期,可对猪群用磺胺-6-甲氧散等药物进行预防,此外给猪喂大青叶也可起到有效预防的效果。

三、猪弓形虫病会传染吗?
1、本病可以经胎盘感染,也可经口、眼、鼻、黏膜及呼吸道、
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昆虫、蚯蚓也可机械性传播。

2、病畜和带虫者的肉、内脏、血液、渗出液、排泄物、乳汁及流产物中均可能含有弓形虫。

3、猫是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本病的流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猪弓形体病的处理

猪弓形体病的处理

02
预防和控制措施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针对猪弓形体病的疫苗主要有弱 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弱毒疫苗能 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而灭活 疫苗则通过灭活病原体来刺激机
体产生免疫应答。
接种程序
疫苗接种应遵循猪场的免疫程序 ,根据猪的日龄、体重、健康状 况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接种计
划。
接种效果
疫苗接种后,应定期检测猪的抗 体水平,以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和
其他辅助治疗措施
中药治疗
使用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中草药进行治疗。
增强免疫力
通过补充营养、加强管理等方式,提高猪的免疫力,促进康复。
04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5
结论和展望
当前研究和治疗进展
01 02
诊断方法
目前,猪弓形体病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观察、病理学检查、免疫学 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其中,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能够提高 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性。

临床症状
急性型
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困难,皮肤出现紫红色斑块,眼结 膜充血、水肿。
慢性型
病猪食欲下降,咳嗽,呼吸急促,消瘦,皮肤出现红斑和出血点。
诊断方法
临床观察
观察病猪的临床症状,如体温、食欲、呼吸、皮肤等。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猪的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如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 测等。
猪弓形体病的处理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疾病概述 • 预防和控制措施 • 治疗方法和药物 • 案例分析和经验分享 • 结论和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病因

猪弓形虫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弓形体病。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

据国外报道,人群的平均感染率为25%~50%,有人推算全世界约有至少5亿人感染弓形虫。

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的猪只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

我国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分布十分广泛。

经全国各地的调查,证实我国各地均有人和家畜弓形虫病。

病原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发现于世界各地的人和各种动物的弓形虫只有1个种和1个血清型,但有不同的虫株。

弓形虫的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个阶段,前者只在猫科动物的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经大配子体 (雌配子体)和小配子体(雄配子体)发育,形成两性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最终形成卵囊,随猫粪排至外界发育成熟而具有感染力。

弓形虫在全部生活史中可出现数种不同的虫体形态:弓形虫的全部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在终末宿主(猫科中的猫属和山猫属)肠内进行球虫型发育,在中间宿主(哺乳类、鸟类等)体内进行肠外期发育。

猫吞食了弓形虫的包囊或卵囊,子孢子或速殖子和慢殖子侵入小肠的上皮细胞,进行球虫型的发育和繁殖。

开始是通过裂殖生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经过数代裂殖生殖后,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配子体,大、小配子体又发育成为大配子和小配子,大配子和小配子结合形成合子,最后产生卵囊。

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经2~4天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被猫摄人的滋养体,也有一部分进入淋巴、血液循环,随之被带到全身各脏器和组织,侵入有核细胞,以内出芽或二分法进行繁殖,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之后,由于宿主产生免疫力,或者其他因素,使其繁殖变慢,一部分滋养体被消灭,一部分滋养体在宿主的脑和骨骼肌形成包囊。

包囊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宿主体内可存活数年之久。

猫摄人中间宿主组织中的包囊是弓形虫生活史循环的最佳途径。

在外界成熟的孢子化卵囊污染食物和水源而被中间宿主(包括人和多种动物)食入或饮入后释出的子孢子和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眼结膜和皮肤侵入中间宿主体内的滋养体,均将通过淋巴血液循环侵入有核细胞,在胞浆中以内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22 亚 急 性 型 .
失 作 为 商 品猪 或 种 猪 的价 值 。
3 病 理 变化 腹 下 皮 肤 有 淤 血 斑 .胸 腹 腔 积 有
胎 盘 等 途 径 侵 人 。病 畜 ( )和 带 虫 者 禽
的 肉 、 内脏 、 血 液 、渗 出液 和 排 泄 物 是 主 要 的传 染 源 。乳 、流 产 胎 儿 体 内
黄 色 澄 清 液 体 ,肺 脏 稍 膨 胀 。 暗 红 色
带 有 光 泽 ,间 质 增 宽 ,小 叶 间 质 内充
均 可分 离 出大量 弓浆虫 。不 同品种 .
年 龄 、 性 别 的猪 均 可 感 染 发 病 ,但 以
3 5月 龄 以 下 的 仔 猪 发 病 率 较 高 。5 ~ O
千 克 以 上 的 大 猪 由 于 抵 抗 力 强 ,多 呈
隐性感染。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

满 半 透 明 胶 冻 样 渗 出 物 . 有 针 尖 至 栗 粒 大 的 出血 点 和 灰 白 色 死 灶 。 气 管
和 支 气 管 内 有 大 量 粘 液 性 泡 沫 。 有 的
侵 入 猪 体 内 的 弓 形 虫 数 量 较 少 或
不 同 ,其 临 床 表 现 和 引 起 病 猪 的 致 死
性 都 不 一 样 ,一 般 有 重 症 、轻 症 和 无 症 状 等 各 种表 现 。
2 1 急 性 型 .
感 染 后 经 过 3 7天 的 潜 伏 期 .体 ~
状 。 如 侵 害 脑 部 。可 使 病 猪 发 生 癫 痫 样 的 痉 挛 ,后 躯 麻 痹 ,运 动 障 碍 和 斜
病 。俗 称 “ 名 高 热 ” 无 。对 养 殖 业 的 危
害 主 要 是 引起 猪 、 羊 的 弓形 虫 病 。特 别 是 3 5月 龄 的仔 猪 发 病 严 重 .发 病 — 率 和 死 亡 率 都 较 高 。母 猪 可 通 过 胎 盘 感 染 .引 起 怀 孕 母 猪 发 生 流 产 、早 产 、

猪弓形虫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措施

3 临床 症 状 猪 弓形 虫病 以高 热 、呼 吸 系统 和 网状 内皮 系 统
受损害 , 以及神经症状、 繁殖 障碍为特征 。本病急性 暴发时 , 患猪体温突然升高到 4 . 4 . C 呈稽 留热 0 2  ̄, 5 O 型, 留 7 1 天 , 稽 — 0 精神沉郁 , 被毛逆立 , 喜饮 ; 断奶仔 猪多腹泻 , 粪便呈水样 , 后肢行走无力 , 鼻镜干燥 , 结 膜 潮 红 ; 而 出 现 咳 嗽 、 吸 困难 , 呈 腹 式 呼 吸 和 继 呼 常 犬坐式呼吸, 吸气 深 , 气浅 短 。有 时流 水 样 或粘 液 呼 样鼻液 ; 全身体表淋巴结 、 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 明显 肿大 ; 病猪 的耳翼 、 鼻盘 、 后肢股 内侧和下腹部皮肤 呈现出血性紫斑 。育肥猪出血性紫斑 往往从耳尖向 耳根推进 , 严重时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一般病程为 1一 5天 ;怀孕 母 猪 发 生 急 性 弓形 体 病 时 表 现 为 高 O1
形 的速殖子及许 多虫体聚集在一起的虫体集落 。慢 性期虫体呈休 眠状态。弓形虫的全部生活史分为滋
养 期 、 囊期 、 值期 、 包 裂 配子 体 和卵囊 期 。
4 剖检 变 化 主要 是 局 部性 坏 死性 肝 炎 、 巴结 炎 、 化脓 性 淋 非
脑 膜 炎 、 水肿 和 间质性 肺 炎 。全 身可 视黏膜 、 根 、 肺 耳 腹 下 和 四肢 内侧皮 肤 有 片状 紫 红 色斑 块 。全 身淋 巴 结 高 度 充血 和 出血 , 切面 外 翻 、 润 , 现髓 样肿 胀 , 湿 呈 有 的有 白色 粟 米粒 大 小 灰 白色 或 黄色 的坏 死灶 和 大 小 不 一 的 出血 点 , 股 沟 、 系膜 淋 巴结肿 大 明 显 , 腹 肠 外 观 呈淡 红 色 ,切 面 呈酱 红 色 花斑 状 ;肝 质地 较 硬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X u m u s h o u y i猪弓形体病属于一种原虫病,又被称为弓形虫病,在现代畜牧业猪养殖中极为常见,如果在猪群中爆发,不仅会影响猪肉的品质,还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猪弓形体病原虫的侵入途径来分析,可从动物的口、眼、鼻等途径进入,患猪弓形体病的猪会呈现出呼吸困难等症状,与猪瘟的症状类似,所以临床诊断时容易误导兽医的判断。

猪弓形体病还容易导致其他动物受到感染,通常来说,3~4个月龄的猪群最容易发生这类疾病,而且死亡率也非常高,一些病猪的分泌物都可以成为猪弓形体病的感染源。

一、猪弓形体病的症状及相关情况1、猪弓形体病的临床症状感染猪弓形体病的猪会抵触进食,而且体温会急速上升,可能达到41℃以上,这种症状持续一个星期左右就会消失,但患病的猪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或是在呼吸时猪的腹部具有较大的起伏,会像狗一样喘气,眼中含有大量的分泌物,口鼻中会有黏液,病猪的排便较为干涩,粪便可能会呈现出颗粒状,部分病猪还会伴随着呕吐等症状。

随着病猪患病时间的增加,身体上也会出现紫红色的瘢痕及一些红色的点状物,病猪的耳朵处可能会出现坏死的情况,由于猪的体温持续下降,也会导致呼吸困难的问题,如果已经怀孕的母猪患猪弓形体病,还可能出现胎死腹中的情况,甚至会导致患病猪失明。

猪弓形体病的最大症状表现在于精神萎靡和食欲不振,病猪自身非常无力,鼻腔干燥,身上会出现血红色的斑点。

一般来说,猪弓形体病的潜伏期约为3-7天,在潜伏期过后就迎来病情的高发期,发病的病程可能会高达半个月,也有经过治疗以后无效死亡的猪,死亡率高达70%。

由此可见,猪弓形体病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

2、猪弓形体病的病理变化在解剖死猪以后可以发现其肺、淋巴及肝脏等内脏器官已经发生了明显的病变,而且肺部的大叶性肺炎非常严重,产生了大量的浆液,前面的浆液清晰可见其中的泡沫,淋巴则出现了许多明显的出血点,肝脏的肿胀感非常明显,脾脏的出血情况也较为明显,而且肾脏的萎缩较为严重。

猪弓形体最明显症状

猪弓形体最明显症状

猪弓形体最明显症状引言: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猪是弓形虫的主要宿主之一。

弓形虫对猪的感染会导致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本文将探讨猪弓形体病最明显的症状。

一、食欲减退猪弓形体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食欲减退。

感染弓形虫的猪会出现进食量明显减少的情况,这导致它们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食欲减退还会导致体重下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二、精神不振感染弓形虫的猪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的症状。

它们变得迟钝,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减弱。

受影响的猪会呈现出活动减少、躲藏于角落或底层等行为变化,不再像健康的猪一样活跃好动。

三、呼吸困难弓形虫感染可引起猪的呼吸系统症状,特别是对肺部产生负面影响。

受感染的猪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以及呼吸频率失调等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虫体寄生在猪的肺部引起的。

四、消化紊乱弓形虫感染还会导致猪消化系统出现紊乱。

感染弓形虫之后,猪的胃肠道可能会受到感染引起的炎症和损伤。

这可以导致猪出现腹泻、便秘、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五、体温异常弓形虫感染猪体还会引起一系列体温异常症状。

感染后,猪体温可能上升或下降,导致发热或低体温的症状。

体温异常是弓形体症状中较常见也较易观察到的症状之一。

结论:猪弓形体感染引起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但上述列举的症状是最为明显和常见的。

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消化紊乱以及体温异常等症状,都是猪弓形体病的明显表现。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猪的不适和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因此,养殖人员和兽医应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弓形虫检测,以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防治 - 养猪技术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防治 - 养猪技术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防治-养猪技术猪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孢子虫纲的刚第弓形虫寄生在猪的体内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寄生原虫病。

牛、羊、狗、猫和人均能感染。

该病以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症状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暴发该病时,可使整个猪场发病,死亡率高达60%~80%。

该病以患病猪的高热、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症状、死亡和妊娠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特征。

20世纪末已发现我国人群弓形虫感染率为5%~lO%,可导致孕妇流产、死胎、畸胎和弱智儿,在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及艾滋病患者中,弓形虫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与防治。

1、临床症状急性期体温40.0℃~42.9℃,稽留持续3~lOd或更长,食欲减少,精神沉郁,喜卧,鼻镜干,流水样鼻液,粪多干燥,呈暗红色或煤焦油样,稀粪少见,乳猪、断奶不久的仔猪排水样粪不恶臭,有的病猪粪便干稀交替,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眼结膜充血,在耳根、下肢、股内侧、下腹部可见紫红斑或间有小出血点,界限分明。

有的病猪耳部上形成痂皮,甚至发生干性坏死,随病程病情发展,呼吸困难,行走摇晃,不能站立,卧地不起,体温下降死亡。

怀孕猪流产或产出死胎,即使产出活仔,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吮奶,或为畸形怪胎,母猪在分娩后自愈。

仔猪死亡率可达30%~40%,甚至60%以上。

亚急性期体温升高,减食,精神萎顿,呼吸困难,发病后10~14d产出抗体,虫体发育受到抑制,病情慢慢恢复。

咳嗽及呼吸困难的恢复需一定的时间。

如侵害脑部,发生癫痫样痉挛,后驱麻痹,运动障碍,斜颈等。

有的病例失明。

慢性期外表看不到症状,生长受阻成僵猪,部分食欲不振,精神欠佳,间有间歇性下痢,后驱麻痹。

2、病理变化剖检发现肺稍肿胀,间质增宽,有针尖至粟粒大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切面流出大量带泡沫液体。

全身淋巴结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有粟粒大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灶和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猪弓形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猪弓形虫病的治疗与预防

2023-11-04•猪弓形虫病的概述•猪弓形虫病的治疗•猪弓形虫病的预防目录•猪弓形虫病的案例分析•猪弓形虫病的总结与展望01猪弓形虫病的概述定义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症状急性感染可导致高热、呼吸困难、皮肤紫癜等症状,怀孕母猪可能发生流产或死胎。

慢性感染则表现为食欲不振、贫血、消瘦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粪便、尿液、唾液等排泄物传播。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病猪的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健康猪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后感染。

食物和水源传播如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病猪后再叮咬健康猪,或携带虫卵污染环境,健康猪通过接触污染环境而感染。

昆虫传播根据病猪的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断。

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清学诊断采集病猪的血液、粪便、尿液等样本进行刚地弓形虫的分离培养和检测,以确定感染情况。

采集病猪的血液样本,检测特异性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过弓形虫。

03诊断方法020102猪弓形虫病的治疗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可以抑制弓形虫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等,是治疗猪弓形虫病的首选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虫体利用氨基酸,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其他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也可以用于治疗猪弓形虫病。

药物治疗通过注射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帮助其更好地抵抗疾病。

增强免疫力为病猪提供充足的营养,如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其抵抗力。

补充营养针对病猪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发热、咳嗽等,进行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对猪群进行定期的检疫,及时发现病猪并采取治疗措施。

定期检疫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以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环境消毒对健康的猪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整个猪群的抵抗力。

免疫接种避免与患有弓形虫病的动物接触,以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与感染源接触防治措施03猪弓形虫病的预防选择针对猪弓形虫病的优质疫苗,如弓形虫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

常见猪病防治--弓形虫病

常见猪病防治--弓形虫病

常见猪病防治--弓形虫病猪弓形虫病又称弓浆虫病、弓形体病等,它是猪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及其他动物组织及体液内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本病流行,除猪外,可感染的哺乳动物和鸟类达数十种。

患猪以高热为特征,常表现为突然暴发,流行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一)病原及流行特点本病的病原为肉孢子虫科、弓形虫属的龚地弓形虫。

虫体在中间宿主、猪、人和其他动物体内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式,滋养体呈香蕉形,游离于体液及各种细胞内,包囊呈圆形或椭圆形。

内含许多香蕉形的滋养体,而在终末宿主猫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存在的形式有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本病分布极广,感染动物多达200余种,多数为隐性感染。

弓形虫病可通过口、眼、鼻、咽、呼吸道、肠道、皮肤等多种途径感染,严重感染期间还可通过母猪胎盘进行垂直传播。

患猪的尸体、内脏、血液、分泌液、排泄物等中均含有弓形虫。

其中自然感染的猪粪便中的卵囊。

对猪有很大的感染力。

卵囊的抵抗力很强,能抗酸、碱和普通消毒剂,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存活一年仍有感染力,在猫粪便中可保持感染力达数月之久。

但高温和10%氨水可以杀死卵囊。

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发生,成年猪的发病率高于哺乳仔猪,3~6月龄的仔猪发病较多。

本病主要发生于秋季,春、冬季也可发生。

(二)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本病多发生于3月龄左右的仔猪。

急性暴发时,患猪体温突然升高到40~42℃,呈稽留热型,食欲减少或废绝,精神委顿,被毛逆立,流鼻涕、咳嗽、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小便黄、大便干燥,无腹泻,耳、尾端、四肢、胸腹部出现片状紫红色斑,全身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后期出现步样蹒跚、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死后尸体剖解时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和出血,切面外翻、湿润,呈现髓样肿胀,有的有白色粟米大小坏死灶,两侧肺出血,被膜光滑、间质水肿,肺切面外翻,有多样液体流出,肝有点状出血和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体表出现紫斑。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于猪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是人畜共患病,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意义。

病原体可通过口腔、鼻腔、消化道等途径侵入猪体内,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本文将对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流行病学猪弓形虫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

中国也是猪弓形虫病的高发地区之一。

猪是该病的重要传染源,感染率高达50%以上。

猪弓形虫主要通过食用生熟不清的猪肉、血液或者引起猪病的组织(如胆囊等)而感染到人体内,将其传染给人。

二、临床症状猪弓形虫病感染后,人体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症状,其中以全身病症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

1.全身病症猪弓形虫病的早期症状常常跟感冒类似,包括发热、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关节痛、腹泻、腹痛等症状。

如果感染者同时还患有其他慢性疾病,猪弓形虫病的症状会更加显著。

2.神经精神症状当猪弓形虫随着血液进入脑部时,可能引起脑炎和脑膜炎等症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头痛、嗜睡、脑膜刺激征(颈部僵硬、腰背部疼痛等)、抽搐、昏迷和精神障碍等。

三、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猪弓形虫寄生于环境中多种动物内,最终传播给人类。

保持厨房和食品加工区的清洁卫生,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控制老鼠和其他有害动物,以减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生率。

2.注意饮食卫生猪弓形虫感染来源于猪肉、生熟水产品、蛤蜊等。

应避免食用生肉及切口时熟煮不彻底的猪肉,避免野生水鸟居住、恣意死亡、非法交易引起的食物不安全及其传染病等问题。

3.落实家畜控制管理措施肝胆管炎、肺病及其他伤寒类病疫苗在国内市场已广泛应用,每个省市建立了疫苗免疫计划。

各牧场、养猪场及屠宰场应在动物批量免疫的同时,确保大型畜流通盘活,实现现代化精益养殖。

避免家畜生病、交叉感染或传染给人类。

4.医疗卫生控制对于患有病症的个体,应及时提供适当医疗和处理,按病情给予合理用药。

猪弓形虫病的症状和诊断

猪弓形虫病的症状和诊断

猪弓形虫病的症状和诊断1.症状本病症状,很近似猪瘟病(十分相似)。

本病发生常见于3-4月龄仔猪,由于弓形虫是全身感染,一般感染后3-7天,体温升高40℃-42℃。

高热不退可持续7-10天,病猪精神萎钝,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结附带黏膜,流鼻涕,表体淋巴结肿大,数日后,耳部、鼻盘、蹄部与胸部、腹下出现红斑,同时呈现呼吸困难(或腹式呼吸),犬坐势,此时体温多数降至常温。

随着病程延长,上述各部红斑变为暗红色至黑紫色,这些病猪若不死,耳朵多为坏死脱落,有时四肢及全身肌肉僵直。

怀孕母猪发病后,食欲始终正常,主要为后肢无力,喜卧,数日后,就会发现后肢瘫痪,会发生流产或死胎。

2.病理变化耳等部位有出血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多汁,切面呈暗红色瘀血或出血。

肺脏膨大,湿润而有光泽,呈淡红黄色,肺间质增宽呈网纹状。

切开肺会流出多量淡黄色透明液体,气管和支气管内积留大量白色泡沫液体。

心包、胸、腹腔部都积水。

肝脏肿大,切面多血,有时有针尖大至粟粒大的黄白色坏死点,肾变软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点,膀胱有点状出血,脑轻度水肿,切面有出血点。

3.诊断可采集病死猪的新鲜肺、肝和淋巴结,送交有显微镜的单位进行抹片检查虫体,才可确诊。

有实验室检查条件的场户可采用以下诊断方法:(1)涂片检查;采取胸、腹腔渗出液或肺、肝、淋巴结等作涂片检查。

肺涂片的背景较清楚,检出率较高。

涂片标本自然干燥后,甲醇固定,姬氏液或瑞氏液染色后,置显微镜油镜下检查。

弓形虫速殖子呈桔瓣状或新月形,一端较尖,另一端钝圆,长4-7微米,宽2-4微米,色浆蓝色,中央有一紫红色的核。

有时在宿主细胞内可见到数个到数十个正在繁殖的虫体,呈柠檬状,圆形、卵圆形等。

被寄生的细胞膨胀,形成直径达15-40微米的囊,即所谓假囊或称虫体集落。

(2)一般诊断:从临床上看,病初为稽留热,数日后降至常温,皮肤上常有出血斑,呼吸困难,用磺胺嘧啶治疗有效,即可作出诊断。

生前作出快速诊断,可采取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方法如下:用兽医输血针头(23号),套上直径与针孔相适应的铁丝或钢丝做针芯,将该针芯一端锯1个或2个倒钩刺样沟槽,穿刺针即制成。

猪弓形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猪弓形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

猪弓形虫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摘要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病引起的血源性寄生虫病,具有人兽共患及经典免疫学特征,能引起动物的广泛感染。

猪体内感染后,可迅速扩散,若不能有效控制,可导致全猪患病,致死率高达60%,是我国养猪业的常见病和高发病。

为此,应在该病未达到高峰之前,开展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以达到有效控制和减少该病发生的目的,以保证该病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猪弓形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预防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猪弓形虫病;诊断;防治1 引言猪弓形虫病是一种广泛发生于生猪饲养过程中的内部寄生疾病,其最终宿主为猫科动物,其中中间宿主有45种哺乳动物、70种以上的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

人类又是弓形虫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一类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在疾病发生后,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极易引起疾病的扩散,对人体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

在国内许多地方,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常出现与弓形虫感染有关的不明原因的高热综合征。

猪弓形虫病的传播范围广,发病率高,所以要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确诊,然后采用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阻断病原菌的传播,从而抑制疾病的蔓延,增强疗效。

2 流行特点与其它血原虫病不同,这一类型的病原体可感染多种细胞。

而猫科鱼类作为病原体的终末寄主,又是其在养殖业中的重要传播媒介。

在猫科动物中,当弓形虫被感染后,其感染宿主的肠道上皮细胞,并以类似于球虫的方式分泌出大量的卵囊,并伴随粪便进入肠道,从而造成周边环境的严重破坏。

在适宜的温、湿环境中培养2-4天后,即可形成可感染的虫卵。

人、畜、禽等多种野兽是多种寄生生物的媒介传递者。

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都能被弓形虫所感染,这一类型的疾病的发生与其中间传播寄主蚊子的出现密切相关,所以呈现出了一定的季节性,在5-10月份是其最大的高峰期。

经含宿主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及饲养设施后,经猪只感染宿主,可能是其重要的传染途径。

感染猪的血液,肌肉,内脏,唾液,痰液,尿液,鼻腔分泌物等都有可能被感染。

猪弓形虫病的危害

猪弓形虫病的危害
粪便处理
及时清理猪舍粪便,采用生物发酵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消灭传播媒介
消灭猪场内的老鼠、蟑螂等传播媒介,切断传播途径。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感染弓形虫的母猪可能流产、死 胎或产出弱仔,影响繁殖性能。
间接危害:传播其他疾病、影响经济效益
传播其他疾病
猪弓形虫病可能与其他病原菌或病毒 同时感染,加重病情,传播其他疾病 。
影响经济效益
猪弓形虫病导致猪只生长受阻、死亡 或繁殖障碍,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 ,影响养殖效益。
03
猪弓形虫病对人类和环境的危 害
实验室检测
采集病猪的血液、粪便等 样品进行检测,如发现弓 形虫抗原或抗体阳性即可 确诊。
02
猪弓形虫病对猪群的危害
直接危害:死亡、生长受阻、繁殖障碍
死亡
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寄生虫 病,营养吸收和利用,导致生长受阻
,体重下降。
繁殖障碍
媒介传播
一些节肢动物如蠓、蚋等可作为弓 形虫的传播媒介,通过叮咬感染猪 后再叮咬人类而传播。
污染水源和食物
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也是弓形虫传 播的重要途径。
04
防治猪弓形虫病的策略与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力
保持饲料新鲜
提供新鲜、营养均衡的饲料,避免饲料霉变和污 染。
定期消毒
对猪舍、食槽、饮水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杀灭 潜在病原体。
人类感染风险
食物传播
传播途径
食用感染弓形虫的猪肉是导致人类感 染的主要途径。
通过血液、精液、乳汁等体液传播给 人类。
直接接触
与感染弓形虫的猪接触,如处理病死 猪或接触污染的环境,可能导致感染 。
环境污染与传播风险
粪便传播

关于猪弓形病

关于猪弓形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等制 度,为猪弓形病的防控提供了法律依据。
《兽药管理条例》
对兽药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进行了规范,确保了猪弓形病 治疗药物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相关地方性法规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动物防疫和兽药管理地方性法规 ,为猪弓形病的防控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支持。
分子生物学检测
采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检测猪弓形虫核酸。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结果 以及流行病学资料,综合判断是 否为猪弓形体病。
鉴别诊断
与猪瘟、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 胞体病等进行鉴别诊断,主要通 过实验室检测进行区分。
03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养殖场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
监管部门职责与执法依据
农业农村部门
负责动物疫病的防控和兽药管理工作,对猪弓形病的防控负有主要 监管责任。
畜牧兽医部门
负责具体实施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防和控制工作,对猪弓形 病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控。
执法部门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违反猪弓形病防控规定的行为进行 查处,保障猪弓形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制作宣传资料
01
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包括猪弓形病的症状、
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
举办科普讲座
02
邀请专家或兽医为养殖户举办科普讲座,现场解答疑问,提高
养殖户的防病能力。
利用媒体宣传
03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猪弓形病的相关知识,扩大
科普宣传的覆盖面。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

猪弓形虫病的防治

猪弓形虫病的防治

猪链球菌病以高热、呼吸困难、皮肤 有出血点、关节肿胀为特征,而猪弓 形虫病无此症状。
与猪丹毒的鉴别
猪丹毒以高热、皮肤出现红斑、后肢 僵硬为特征,而猪弓形虫病无此症状 。
03
猪弓形虫病的预防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
保持猪舍干燥
猪舍应保持干燥,避免积 水,减少弓形虫的滋生。
减少猪舍湿度
湿度是弓形虫生存和繁殖 的重要因素,应通过通风 、排水等措施,降低猪舍 湿度。
涂片检查
采集病猪的血液、淋巴结、胸水、腹 水等病料,进行涂片或压片观察,可 发现弓形虫滋养体或包囊。
培养
将病料接种于含有肝、脾、肺等组织 的琼脂平板上,在25℃培养箱中培养 24小时,可见到滋养体或包囊。
鉴别诊断
与猪瘟的鉴别
与猪链球菌病的鉴别
猪瘟以高热稽留、皮肤有出血点、脾 脏肿大、坏死为特征,而猪弓形虫病 无此症状。
根据猪的日龄和母源抗体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保证猪群 抗体水平稳定。
选择合适的疫苗
选择可靠的弓形虫疫苗,如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确保接种效果。
定期检测抗体
定期检测猪群的弓形虫抗体水平,及时发现疫情,采取相应措施。
04
猪弓形虫病的治疗方案
西药治疗
磺胺类药物
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等,对猪弓形虫病的治疗效果较好。
猪弓形虫病的防治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 猪弓形虫病概述 •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 • 猪弓形虫病的预防措施 • 猪弓形虫病的治疗方案 • 猪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建议
01
猪弓形虫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猪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 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猪身 上的主要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 、皮肤出现红斑和坏死等症状。

猪弓形虫病传染吗?猪弓形虫病怎么治疗?

猪弓形虫病传染吗?猪弓形虫病怎么治疗?

猪弓形虫病传染吗?猪弓形虫病怎么治疗?猪弓形虫病传染吗?猪弓形虫病怎么治疗?猪弓形虫病多见于3-4月龄猪,死亡率较高。

新疫区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多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无明显季节性,有些地区以夏秋季多发。

营养不良、受寒、怀孕、泌乳是本病的诱因。

猪弓形虫病传染吗?猪弓形虫病怎么治疗?猪弓形虫病多见于3-4月龄猪,死亡率较高。

新疫区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多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

无明显季节性,有些地区以夏秋季多发。

营养不良、受寒、怀孕、泌乳是本病的诱因。

猪弓形虫病传染吗?会传染1、本病可以经胎盘感染,也可经口、眼、鼻、黏膜及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昆虫、蚯蚓也可机械性传播。

2、病畜和带虫者的肉、内脏、血液、渗出液、排泄物、乳汁及流产物中均可能含有弓形虫。

3、猫是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本病的流行中起着重要作用。

猫感染后排放卵囊1-2周,1克粪便中可多达107个卵囊,100个卵囊即可致猪发病,卵囊在猫粪中可保持感染力达数月,能抵抗一般消毒药。

猪弓形虫病怎么诊断?1.鉴别诊断:猪弓形虫病的症状和病变易与猪瘟、败血型副伤寒、急性猪丹毒、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病混淆,但各有其特殊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要注意区别。

2.实验室诊断:取病死猪肝、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涂片及组织切片,瑞士液染色,显微镜检查,5头病死猪病料发现深兰色月芽状或点状的弓形滋养体,1头病猪呈阴性。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可诊断为猪弓形虫病。

猪弓形虫病怎么治疗?治疗弓形虫病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在这里介绍一种效果好的方法,供以参考。

1、症状较重的病猪:用0.07g磺胺-6-甲氧嘧啶/公斤,10%葡萄糖100-500ml,混合后耳静脉注射,发病初期用这种方法一次可治好,一般需要2-3天可治愈。

2、症状较轻的病猪:①用0.07g磺胺-6-甲氧嘧啶/公斤,一次肌肉注射,次量加倍,每天2次,连用3-5天。

②肌注0.1ml宝树红链喘绝注射液/公斤,100g普尔泰百红优/公斤混料,连用3-5天。

猪弓形虫病详解

猪弓形虫病详解

猪弓形虫病详解核心提示:弓形体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

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及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及繁殖障碍为特征。

临床可见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病型,农村散养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死亡率高达60%以上。

1简介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2病原该病病原是弓形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养体(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弓形虫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

猫既是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虫体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重复几次裂殖生殖后,形成大量的裂殖子,末代裂殖子重新进入上皮细胞,经过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经过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从终末宿主排出的卵囊在外界可存活100天至1年半,一般消毒药无作用。

速殖子的抵抗力弱,在生理盐水中几小时就丧失感染力,各种消毒药均能将其迅速杀死。

3治病机理弓形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类型的细胞。

弓形虫从入侵部位进入血液后散布全身并迅速进入单核-巨噬细胞以及宿主的各脏器或组织细胞内繁殖,直至细胞胀破,逸出的速殖子又可侵入邻近的细胞,如此反复不已,造成局部组织的灶性坏死和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此为急性期的基本病变。

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可迅速产生特异性免疫而清除弓形虫、形成隐性感染;原虫亦可在体内形成包囊、长期潜伏;一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包囊内缓殖子即破囊逸出,引起复发。

如患者免疫功能缺损,则的虫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播散性损害。

弓形虫并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形成肉牙中要炎症。

此外,弓形虫所致的局灶性损害,尚可引起严重继发性病变、如小血栓形成、局部组织梗死,周围有出血和炎症细胞包绕,久而形成空腔或发生钙化。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措施-养猪技术猪弓形虫病是由寄生在血液中的龚地弓形虫引起、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猪弓形虫病可引起猪呼吸困难、高热和流产,暴发性流行时会导致大量死亡,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文章就猪弓形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概述,为防控该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猪弓形虫病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1、流行特点该病自然传播的方式是多样的,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各种猪均可感染发病,但以生长猪和育肥猪发病率较高。

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妊娠母猪常表现为流产、死胎及产出弱仔猪,成活率很低。

该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般以夏、秋季节多发,死亡率高。

2、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为3~7天,症状与猪瘟近似。

病初体温高达40. 5~42℃,呈稽留热4~7天。

患病猪鼻镜干燥,鼻孔有浆液性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流出;咳嗽,呼吸困难,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喜欢饮水。

病猪初期便秘,排球样粪便;病猪后期腹泻,排出水样或脓性恶臭粪便;体表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随病程发展,严重时在耳下、下肢、腹下部等处出现紫红色斑点状出血,或较大面积的发绀。

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为高热,不吃食,精神萎靡、昏睡;后期往往发生早产或流产,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或死胎。

该病也可引起母猪死亡,但死亡率很低。

该病在急性病例中,病猪体内所见到的虫体,多数是单个虫体;而在慢性病例中,病猪体内所见到的虫体,多数为包囊状,而且只局限于大脑和心肌中。

3、病理变化该病最特征的病变在肺脏、淋巴结和肝脏。

病猪的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黏液性泡沫,有的并发肺炎;全身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切面湿润外翻,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多数有针尖大至米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及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肝肿大,硬度增加,有针尖大的坏死灶和出血点;脾脏肿大,呈棕红色;肾脏呈土黄色,有散在的小出血点或坏死灶;心包和胸、腹腔内有积液。

4、血清学诊断我国应用较广的为间接血凝试验,猪血清间接血凝凝集价达1: 64时可判为阳性,1: 256表示最近感染,1:1024表示活动性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弓形虫
摘要: 弓形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不但在公共卫生上有很重要的意义,对养猪生产也曾造成过巨大经济损失。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猪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致病作用、诊断方法以及防制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本文就该病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猪;弓形虫病;流行情况;致病作用;诊断;防制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地。

人的先天性弓形虫病在胎儿或婴幼儿可出现发育畸形、智力障碍、脑炎、脑膜炎甚至死亡等的临床症状。

在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恶性肿瘤及爱滋病患者中,弓形虫病是常见的致死病因之一。

弓形虫病对家畜的危害也很严重,许多畜禽如猪、牛、猫、犬、羊、马、骆驼、家兔、鸡、鸭等都可以感染弓形虫且出现病症。

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20世纪70~80年代,弓形虫病曾在我国养猪场中大规模暴发流行,死亡率可高达60%以上,曾给养猪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本文主要就国内猪弓形虫病的流行情况、致病作用以及诊断和防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概述。

1 流行情况
1955年,于恩庶等在福建首先从家兔、猫和猪体中分离出弓形虫[1]。

1977年,上海市农科院证实“猪无名高热”是由弓形虫引起的。

猪弓形虫病的暴发,引起人医、兽医对本病的研究热潮。

我国各地的有关单位对猪弓形虫感染情况作过流行病学调查,例如,张德才等(1990)以间接血凝试验调查辽宁省12市34县猪弓形虫感染情况,阳性率为38.7%[2]。

傅斌等(1993)应用滤纸干血滴间接血凝试验调查山东省9个地区15个县市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其中猪的阳性率为30.34%[3]。

由轩等(1998)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哈尔滨市4个生猪定点屠宰厂、齐齐哈尔某生猪定点屠宰厂和佳木斯种猪场的358份猪血清进行了弓形虫病抗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猪30份,阳性率为8.37%[4]。

邝泳娟(2002)应用间接血凝试验对采自深圳市部分大型猪场727份猪血清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39.3%,阳性率最低为10.0%,最高为100%,只有一个猪场为阴性[5]。

上述结果表明,弓形虫在猪群中感染普遍。

2 致病作用
随着弓形虫感染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以及高新技术在寄生虫研究领域的应用,近几年对弓形虫感染的危害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许多资料表明孕妇的弓形虫感染率较高,并与异常分娩密切相关,弓形虫感染是导致胎儿畸形、缺陷的危险生物因子之一。

在养猪业生产中,急性弓形虫病会引起母猪死胎、流产或产弱仔,仔猪发热、呼吸困难、衰竭;急性腹泻型弓形虫病多发于30日龄左右的仔猪,患病仔猪水样腹泻,病程短促,多在1~2天内死亡[6]。

江苏省农科院(1977)对35例人工感染弓形虫后发病猪的主要脏器进行大体病变观察和组织学检查,均发现典型病变,脏器病变主要集中在肺、肝、淋巴结及脾[1],这是国内最早进行的猪弓形虫致病作用的研究。

王秀琴等(1999)通过对猪腹腔注射感染猪弓形虫,观察人工感染弓形虫病后猪的症状、病理变化以及测定最适宜的感染剂量。

结果发现感染后第5天病情严重,出现腹股沟淋巴肿大,腹水增多,皮肤上有出血点等特征症状;剖检可见肝肿大,有散在性结节,脾出血,脑充血、淤血等病变;最适宜感染剂量为每头猪3000
万~3750万个滋养体[7]。

在实际生产中,猪弓形虫多与其它病原体混合感染,全国各地相继出现猪弓形虫与附红细胞体、巴氏杆菌、伪狂犬病毒以及猪瘟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报道[8~10]。

3 实验室诊断
3.1 病原学诊断方法
可将肺、肝、淋巴结等作涂片,干燥后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检查。

也可以将上述病料研碎加10倍生理盐水进行动物接种。

病原学诊断方法较为简单,结果较为可靠,缺点是敏感性低,耗时太长,容易漏诊。

3.2 免疫学诊断方法
免疫学诊断方法是进行弓形虫感染调查、临床弓形虫病确诊的常用方法。

一般采用直接凝集试验(DAT)、间接血凝试验(I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抗弓形虫抗体或循环抗原。

这些常规的免疫学方法具有简易、快速等优点,但对于阳性结果的分析要慎重,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实行动态观察,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近年来,各种新的或由传统技术改良而来的免疫学技术已被用于弓形虫的免疫学诊断。

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就是在染色试验的基础上,以玻片上的弓形虫作为抗原,与血清样本中抗体反应,加入酶标二抗及底物,以虫体周围出现完整的淡黄色作为阳性标准。

该法简单、敏感、特异、快速,可在现场使用。

赵恒梅等(1995)用该法检测兔和人的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4.1%,与间接免疫荧光法(1FAT)无显著差异[11]。

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A)是一种较新的免疫诊断方法,其原理是胶体金探针与相应抗原或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经过银显影处理后,使金颗粒周围吸附大量银颗粒,光镜下即可见褐色金银颗粒。

由于银染色对金颗粒之信号有放大作用,所以敏感度很高。

张阳根(1996)以弓形虫虫体作抗原,用该法检测弓形虫抗体,结果与IFAT高度一致,反应在2小时内完成[12]。

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是从固相酶免疫测定法发展而来的、较简便的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方法。

其特点是以微孔薄膜(NC膜、尼龙膜等)作为载体,利用微孔膜的过滤性能和毛细管作用,阳性结果在膜上出现着色斑点,反应在几分钟内就可完成。

除上述方法之外,还有许多其它快速的免疫学方法,如免疫磁性微球技术、碳粒凝集试验和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都曾用于弓形虫的检测。

但大多数方法用于抗体检测,而用于循环抗原检测的方法很少,而且这些方法因敏感度、特异性不够高、操作复杂、成本较高等原因尚未应用于兽医临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3.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以PCR为代表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DNA的检测,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敏感、特异、检测迅速等优点。

目前,应用于PCR检测的弓形虫靶基因主要有两个:B1 基因和P30 基因。

B1 基因是从弓形虫国际标准强毒株(RH株)基因组文库中克隆筛选的一个2.2kb的片段,它是在整个基因组中有35个拷贝的串联重复片段,Ho-yen等(1992)应用B1 基因设计合成一对扩增片段长度为194bp的引物,成功建立了一种巢式PCR方法,用于检测病人血液样品中的弓形虫[13]。

P30 基因为编码弓形虫速殖子表膜蛋白P30 的基因,Savva
等(1990)首先应用P30 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发现对所检测的7株弓形虫株都能扩增,且对任何其它寄生虫与微生物都未见扩增[14]。

Jauregui等(2001)根据弓形虫核糖体第一内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猪弓形虫的PCR检测方法。

结果表明,其敏感性最少可检出100fgDNA,相当于一个虫体DNA的含量,且与其它8种原虫均无交叉现象,而且虫体发育的任何阶段都能检出,提示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猪肉产品的检验[15]。

国内还没有此方面的报道,但由于弓形虫在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方面有重大的意义,所以猪弓形虫PCR诊断方法是兽医寄生虫和猪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4 防制
4.1 预防
弓形虫病的一般预防措施有:圈舍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加强猫的饲养管理,防止猫及其排泄物污染畜舍、饲料、饮水;消灭老鼠;家畜流产的胎儿及其排泄物,以及死于本病的可疑病尸应严格处理等。

弓形虫病的根本防制手段是研制行之有效、使用方便的疫苗。

但弓形虫生活史复杂,感染途径多,且可形成包囊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因此研制弓形虫疫苗较为困难。

现阶段还没有较完善的商品化的弓形虫疫苗可供使用,一切还只是处于研究阶段。

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辐照致弱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复合多价疫苗和DNA疫苗。

4.2 治疗
目前,弓形虫病的治疗以化学药物为主。

对于猪弓形虫病,一般可用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合用。

常用的配方有:磺胺嘧啶(70mg/kg)+TMP(14mg/kg),每天两次口服,连用3~4天;或用磺胺-6-甲氧嘧啶(60~80mg/kg)+TMP(14mg/kg),每天1次口服,连用4天[16]。

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搭配使用虽有一定疗效,但复发率高,有一定毒副作用。

目前人医正进行着各种新药对弓形虫病的药效研究。

结果表明,有部分新的化疗药物对治疗实验感染的弓形虫病具有良好治疗作用,可以避免以往治疗方案的一些缺陷。

被证明有效的化疗新药包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的罗希红霉素、阿齐红霉素、克拉红霉素;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中的三甲氧苄胺嘧啶、吡哆喋呤、三甲氧喋呤;还有氯林可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浓霉素都被证明对实验感染的弓形虫病具有治疗作用[17]。

但这些药仅仅是试验阶段,能否真正用于临床特别是养猪生产上,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另外,许多专家研究认为,免疫抑制可诱发隐性弓形虫感染的活化,提示宿主免疫机制控制了弓形虫病的病程及转归,其中细胞介导的免疫起主导作用。

因此各种免疫增强剂及细胞因子在人体弓形虫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8]。

因此,合理的联合用药,并适当的应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成为治疗弓形虫病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案。

而免疫调节剂也是兽医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有可能成为防治猪弓形虫病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