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
学会放手,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的作文
![学会放手,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6ccd8e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7.png)
学会放手,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的作文《学会放手,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篇一:《爱是放手,不是束缚》我有一个朋友叫老张,他儿子小张都快大学毕业了,可老张还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管着儿子。
小张想自己出去旅游,老张担心这担心那,不是说外面不安全,就是说儿子不会照顾自己。
结果呢?小张只好在家待着,整天闷闷不乐的。
我就跟老张说啊,你这不是爱孩子,你这是在把孩子当宠物养呢。
你想啊,宠物才是一直被关着照顾着,啥都不能自己干。
小张都这么大了,该让他去闯闯了。
老张还不以为然,说等孩子找到工作稳定了再说。
其实啊,孩子长大了就像鸟儿翅膀硬了一样,得让他们飞。
我们父母再怎么护着,也护不了一辈子。
就像我小时候吧,那时候家里穷,我爸妈没办法,很多事只能我自己去做。
我第一次去卖自家种的菜,紧张得不得了。
我爸妈就站在老远看着我,虽然他们也担心,但就是不插手。
那时候我心里还怪他们,觉得他们狠心。
可是后来我发现,正是因为这样,我才慢慢学会和人打交道,变得独立起来。
父母真正的爱,就应该像我爸妈对我那样,学会放手。
要不然孩子永远长不大,就像老张儿子小张一样,心里委屈又没辙。
篇二:《放手的爱才能让孩子成长》我家隔壁的小孩子小明,这孩子挺聪明的,就是被父母管得太严了。
有一次学校组织科技小制作比赛,小明特别感兴趣,想自己捣鼓一个小发明。
可他爸妈觉得会影响学习,不给他时间搞这个。
他们给小明安排了一堆学习任务,什么数学辅导书、英语课外班之类的。
小明心里可难过了,哭着跟我说他就想试试自己做个小发明。
我就去找他爸妈谈了谈,我说你们这样把孩子的兴趣都扼杀了,以后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就知道按照你们的安排走,这可不行。
他爸妈开始还觉得自己没错,说都是为了孩子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我就给他们讲了我的故事。
我小时候喜欢画画,我爸妈一开始也不同意,觉得画画没前途。
但是后来他们想通了,给我买了画笔和画纸,让我自己去画。
虽然我没有成为大画家,但是在画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坚持和创造。
妈妈和孩子离别的心情
![妈妈和孩子离别的心情](https://img.taocdn.com/s3/m/2bfbc60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e.png)
妈妈和孩子离别的心情当妈妈和孩子面临离别时,无论是孩子上学、出国留学还是妈妈外出工作,都会引发一种特殊的心情。
这是一种既复杂又矛盾的情感,既有舍不得和不舍的悲伤,又有鼓励和期待的喜悦。
离别的前夜,妈妈通常会准备好孩子的行李,检查一遍是否准备齐全。
她会在孩子的书包或行李里放上一封温馨的信,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和祝福。
妈妈会在信中告诉孩子,无论在哪里,她都会一直陪伴着孩子,鼓励孩子要勇敢面对新的挑战和困难。
这封信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心灵寄托,也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安慰。
离别的那一天,妈妈会陪伴孩子一起走到学校或机场。
当妈妈和孩子要分别时,妈妈的眼眶湿润了,她努力地忍住眼泪,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坚强。
她会给孩子一个深情的拥抱,并对孩子说出一句温暖的告别,比如:“孩子,好好照顾自己,妈妈会一直等待你的归来。
”这句话充满了母爱的呵护和期盼,让孩子在离别的瞬间感受到妈妈对他的深深爱意。
离别后,妈妈会感到一种空虚和寂寞。
她的生活中少了孩子的陪伴和嬉闹声,家里也少了孩子的欢声笑语。
妈妈会时常想起孩子以往的点点滴滴,回忆起他们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妈妈会在孩子离开的城市时,给孩子写信,倾诉自己的思念和关心。
她会告诉孩子,她很想念他,希望他能过得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这封信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牵挂和关怀,也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心灵寄托。
孩子在远方的日子里,妈妈会经常通过电话、邮件或视频来和孩子保持联系。
每次接到孩子的来信或通话,妈妈的脸上都会洋溢着笑容。
她会询问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朋友情况,关心孩子的饮食和健康。
妈妈会鼓励孩子要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同时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她会告诉孩子,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都可以随时来找妈妈倾诉,妈妈会一直支持和鼓励他。
这些话语和嘱托,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和关怀,同时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和勇气。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在外地生活逐渐独立起来。
妈妈会通过孩子的成绩和成长来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是多么的值得。
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读后感
![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92d533c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4.png)
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读后感“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一个母亲是如此伟大的存在,她的母爱是无条件的,浩瀚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母爱也在逐渐分离。
这份离别之痛如同一把刀子,切割着母亲和孩子的心灵,让人感受到最真实的情感。
母爱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
母亲会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即使自己已经疲惫不堪,也会为了孩子的幸福忘记自己的疲惫。
她们用生命之爱去呵护着孩子的成长,不畏风雨,不怕苦累,不顾个人得失。
正是这样一份真挚的爱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力量。
然而,母爱也是逐渐分离的。
当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乡去远方开始自己的生活时,母亲的离别之痛刻骨铭心。
她们不舍地看着孩子走远,心中的无奈和痛楚难以言表。
母亲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过得幸福,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新生活离家越远,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然而,母亲也理解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生活。
母亲不是永远都在身边的守护者,而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活。
母兼职爱就是要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但同时也尊重孩子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自己的未来。
在母爱的逐渐分离过程中,孩子也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虽然孩子从母亲身边走远了,但是母亲的爱是永不消逝的,孩子永远都要珍惜这份爱。
当孩子成长为自立之人,需要回报给母亲的不仅仅是物质,更是情感。
孩子要关心母亲的身体健康,关心母亲的内心情感,让母亲在晚年也能感受到孩子真挚的爱。
总之,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平凡而又宝贵的。
母爱的逐渐分离难免会带来一份伤痛,但也是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学会独立、学会生活的必经之路。
无论在哪里,孩子都应该牢记母亲的爱,珍惜和回报这份爱,让母亲在精神上和生理上都感受到孩子的陪伴和关爱。
母子离别的句子发朋友圈
![母子离别的句子发朋友圈](https://img.taocdn.com/s3/m/c84b09c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5.png)
母子离别的句子发朋友圈1. 人生总有离别,但母子之间的离别总是特别沉重。
2. 眼泪滴落,母子分离的瞬间,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
3. 离别的瞬间,才真正意识到母子之间的牵挂和深情。
4. 千言万语匆匆挥别,母子的离别总是那么突然。
5. 母爱如山,母子离别时的心痛难以言表。
6. 离别只是暂别,母子之间的情谊将永远不变。
7. 孩子要远行,母子之间的离别总是那么不舍。
8. 母子离别的瞬间,感受到了母亲深情的目送。
9. 母子一别,心中常怀着对彼此的思念。
10. 母子离别,只因成长需要,却永远珍藏在心底。
11. 母子分离,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但心中的牵挂永远存在。
12. 母子离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用行动告诉妈妈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13. 品味离别的苦涩,体会母子间深刻的情感。
14. 离别是一场成长的旅程,母子之间的爱会让我更加勇敢面对。
15. 母子离别,交织着酸甜苦辣,是生命中无法回避的一部分。
16. 离别是通向独立的必由之路,母子之间的默契将一直存在。
17. 在离别的那一刻,感受到了母亲深深的鼓励和祝福。
18. 母子之间的离别,激励着我不断奋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19. 离别并不代表绝别,母子之间的情感将伴随着我一生。
20. 母子之间的离别,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多地收获,体验与成长。
21. 离别只是人生的一个段落,母子之间的纽带将永远连结。
22. 离别是成长的磨刀石,母子之间的相互鼓励和支持将助力前行。
23. 离别的背后,母亲默默地祈祷着儿子能平安顺利。
24. 母子离别的瞬间,看见了母亲眼中的深情和不舍。
25. 离别并不代表孤单,母子之间的爱将永远支撑着我。
26. 母子离别,更让我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宝贵。
27. 离别之后,要更加珍惜和孝敬母亲,让她无忧无虑。
28. 离别让人成长,也增加了母子间更多的凝聚力。
29. 离别之后,回忆起母子相处的美好时光,心中暖暖的。
30. 母子离别代表一种成长和蜕变的开始,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退出作文
![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退出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a9b76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01.png)
母爱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退出作文当我们还是小不点儿的时候,妈妈就像我们的超级英雄,时刻陪伴在身边,喂奶、换尿布、哄睡觉,忙得像个陀螺。
那时候,母爱就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是我们眼中的全世界。
等我们摇摇晃晃学会走路了,妈妈总是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张开双臂,随时准备扶住可能摔倒的我们。
我们去幼儿园了,她又在校门口眼巴巴地等着,一看到我们就笑得像朵花。
这时候的母爱,是守护,是陪伴。
再大一点,上小学了,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小伙伴,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黏着妈妈。
妈妈虽然有点失落,但还是每天给我们准备好吃的,辅导作业时又着急又耐心。
母爱变成了唠叨,变成了操心。
到了中学,我们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再什么都跟妈妈说。
妈妈想关心,又怕我们嫌烦,只能默默地观察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这时候的母爱,是小心翼翼的试探,是欲言又止的关怀。
上了大学,我们离开了家,妈妈的电话总是如期而至,问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
可我们忙着适应新环境,忙着结交新朋友,有时候会敷衍几句就挂了电话。
这时的母爱,是电话那头的牵挂,是我们偶尔想起时的愧疚。
等到工作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妈妈总是盼着节假日,早早准备好我们爱吃的东西。
可我们可能因为加班、旅游,不能按时回家。
母爱成了家里永远亮着的那盏灯,成了那桌热了又热的饭菜。
后来,我们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孩子。
妈妈呢,慢慢变成了那个在背后默默支持的人。
她帮我们带孩子,却又怕给我们添麻烦。
母爱成了一种隐忍,一种成全。
仔细想想,母爱不就是这样一场渐行渐远的退出吗?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妈妈就一点点地放手,让我们去飞,去闯。
她在我们身后,看着我们的背影越来越远,心里既欣慰又难过。
可不管我们走得多远,只要回头,总能看到妈妈在那里,用她的爱,为我们撑起一片温暖的港湾。
所以啊,趁着妈妈还在,多陪陪她,别让这场退出太孤单。
关于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
![关于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4ae240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1.png)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关于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导语: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儿子半岁那年,她与老公离婚,并争得了儿子的抚养权。
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一个年幼的孩子,生活有多艰辛可想而知,但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再多的苦对于她来说也是福。
儿子三岁那年,她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份爱情。
男方对她很好,却无法接受她的儿子,说如果将来两人谈婚论嫁,她就得把儿子送到她前夫那里。
在爱情与儿子之间,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儿子。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儿子大学毕了业,且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她也由原来的青春靓丽变得过早的两鬓斑白。
每当别人叹息她为了儿子牺牲自己时,她却有着极大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今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个出色的男子汉,就凭这一点,她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然而,当有一天儿子领着女朋友第一次进家时,她在高兴的同时,又有着深深的失落感,特别是看着儿子对女友疼爱有加,把她这个老妈晾在一边,她心里就更加不舒服。
随着儿子领女友回家的次数越多,她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就越强烈,看儿子的女友就越不喜欢。
终于,她开始挑儿子女友的刺儿,她以儿子女友个子矮、家又是农村的为由,坚决反对儿子的恋情。
最终,孝顺的儿子为了不惹妈妈生气,便忍痛割爱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那段时日,每天看着儿子因为失恋而失魂落魄,她打心眼里心疼,却又同时为重新拥有儿子全部的爱而高兴。
两年后,儿子终于从上段感情里走出来,又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
这次儿子的女友是她喜欢的类型,再加上眼看儿子步入大龄的行列,她也就欣然接受了儿子的女友,并兴高采烈地为儿子操办婚事。
儿子婚后依然与她同住在一起。
刚开始她还和儿媳相处融洽,可是后来她又犯了老毛病,只要看着儿子对儿媳体贴入微,心里就有着说不出的失落与伤感。
于是,她又开始对儿媳挑三拣四,不是嫌儿媳不会做家务,就是说儿媳不把她放在眼里。
儿媳刚开始还忍着,忍着忍着就忍不住了,于是婆媳大战成了家常便饭,儿子夹在老妈和老婆中间左右为难,逐渐也对妈妈故意找媳妇的茬儿产生了反感,最终没跟她打声招呼,就带着媳妇出去租房另立门户。
孩子长大了,母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孩子长大了,母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https://img.taocdn.com/s3/m/b7178991fd0a79563c1e72fb.png)
孩子长大了,母爱应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作者:来源:《分忧》2016年第12期写在前面——在美国密苏里州发生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单亲妈妈照顾身患各种疾病的女儿:女儿头发和牙齿掉光,吃各种抗癌药,需要喂食管进食,行走需要妈妈用轮椅推着……直到女儿认识了一个男友,她恳求他杀死了母亲,然后又故意留下线索,让警察找到他们,人们惊异地发现:女儿头发长长了,脸色红润,能自如行走,她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原来母亲一直在身体和精神上控制着女儿,使其脱离了正常的生活和心态。
这种极端的单亲母亲与子女间发生的故事还在少数,更多的,恐怕是不触犯法律和道德、但令当事人备受心灵煎熬的种种日常琐事。
事实上,身为父母,强烈的爱不是对孩子一生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为人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第二个任务是让孩子独立,和孩子分离。
父母子女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但深情只能在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若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而我们本期刊发的真实故事则会给大家带来真切的感受。
故事一:单亲妈妈变儿子婚姻“小三”,孝心让她披嫁衣2013年5月1日,家住北京丰台区的耿岱,与女友彭媛举行婚礼。
小两口笑容灿烂,眼角眉梢流淌着柔情蜜意。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耿母郭彩玉心情复杂:含辛茹苦独自将儿子抚养大,现在他被另一个女人牵走了!耿岱14岁时,父母因性格不合离异,他跟随妈妈郭彩玉生活。
郭彩玉担心继父不能善待儿子,一直没有再婚。
耿岱与彭媛刚参加工作,买不起婚房,与郭彩玉挤在一套84平米的两居室里。
2013年6月,郭彩玉退休了,生活重心开始围着儿子儿媳转。
每天早晨6点,她就起床给儿子儿媳做营养早餐;小两口的床单、内裤、袜子,她一并清洗干净。
双休日,耿岱与彭媛赖床到10点还不起,郭彩玉闯进卧室,掀开被子叫小两口起床。
彭媛觉得婆婆没有分寸,心里很别扭。
2014年2月13日,郭彩玉整理儿子房间时,责怪耿岱:“这星期你床头柜里少了4个避孕套,太频繁了,会拖垮身体的。
浓烈的爱其实是一场得体的退场
![浓烈的爱其实是一场得体的退场](https://img.taocdn.com/s3/m/c39fe0ff19e8b8f67c1cb92b.png)
最浓烈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有一个叫小四的男孩子,他家有3个女孩,所以他妈妈及其宠爱他。
他妈妈是个文盲,性格很内向,几乎很少与人交谈,每天只知道买菜做饭。
但是当小四长大后准备谈婚论嫁时,他妈妈突然变得非常强势,先是不同意小四先后谈的两个女朋友,小四不听她的,她就喝药上吊,最终逼的小四不得不妥协,和他妈妈相中的女孩结了婚。
很快,他妈妈对儿媳妇从喜欢变成了恨,除了挑拨两人的夫妻关系,还常常找各种理由扣留小四,不让他回自己的家。
甚至经常到小四家去住,小四夫妻住着一间平房,只有一张床,他妈妈就睡在小四夫妻中间。
小四的孩子出生后,他妈妈更找出各种理由不让小四和媳妇在一起。
有一天,小四失踪了,只给媳妇儿留了六个字:“我走了,不用找”。
此后的许多年都不曾再出现,他妈妈也在他失踪几年后去世。
不知道她在去世前有没有想些什么。
只能叹息母爱可能是一座宫殿,也可能是一间牢狱。
我不能对小四的妈妈做任何指责或是批判,只能通过这个极端的故事引出一个很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教养守则: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应该递减。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母爱的体现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与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
第二个阶段是与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母爱就是在这种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相反,只会让孩子童年时贫瘠,成年时窒息。
相信许多人的童年都有过被父母搜查书包,翻看日记,突然闯入房间等等的经历。
父母总是习惯通过一些越界的行为来表达对孩子极度的关心,其实,他们只是变相的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尽管打着“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的总是令人厌恶的气息,孩子无法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和教育,只会感受到自己被侵犯。
包括我自己到现在都不知道有什么事是需要搜书包、翻看日记或者突然闯入就可以解决的。
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依然想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
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的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
也许他们的潜意识中并不想让孩子独立,而是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重要。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读后感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7828f6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8.png)
《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读后感》读完《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这本书,我的心里就像被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儿一股脑儿地涌了上来。
这书里的故事,就好像发生在我身边一样,那么熟悉,那么亲切,让我忍不住想要跟大家说一说我的感受。
书里讲了好多好多关于爱的故事,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还有朋友之间的爱。
这些爱呀,有时候像温暖的阳光,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有时候又像冷冷的风,吹得人心里酸酸的。
就说父母对孩子的爱吧,这多像放风筝啊!父母就是那个拿着线轴的人,孩子就是那只风筝。
小时候,孩子就像还没飞起来的风筝,被父母紧紧地攥在手里,保护着,照顾着。
可孩子总是想飞呀,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于是,父母慢慢地放线,让孩子越飞越高。
这时候,父母的心里该有多纠结呀!他们既希望孩子能飞得高,飞得远,又担心孩子会遇到危险,会受伤。
这难道不是爱吗?这难道不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吗?再说说孩子对父母的爱。
小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地,我们离不开他们。
可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世界。
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整天黏在父母身边。
有时候,我们甚至会觉得父母啰嗦,觉得他们不懂我们。
可是,当我们遇到困难,受到委屈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还是父母。
这难道不是爱吗?这难道不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吗?还有朋友之间的爱。
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承担痛苦。
可是,后来我们长大了,去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联系也越来越少。
难道我们就不爱彼此了吗?当然不是!只是我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奔跑,这也是一种渐行渐远的分离呀!读着这本书,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我总是跟在妈妈身后,像个小尾巴。
妈妈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妈妈做饭,我就在旁边捣乱;妈妈洗衣服,我就玩水。
那时候,我觉得妈妈就是我的全世界。
可是后来,我上了小学,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我不再整天围着妈妈转了,我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也不愿意跟妈妈说了。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文案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2b4e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f9.png)
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文案1. 母爱啊,就像那温暖的阳光,一直照耀着孩子成长的路。
可孩子终究要自己去闯,不是吗?就像小鸟总要离巢飞翔。
想想我自己,妈妈以前总为我操心这操心那,现在我能独当一面了,她也慢慢学会放手。
母爱,真的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呀!2. 你看,母爱多像一场接力赛呀,妈妈跑完她的一程,就得把棒子交给孩子。
我的妈妈以前啥都帮我安排好,现在她会笑着看我自己去做,这就是得体的退出呀!比如我自己找工作的时候,她虽然担心,但还是让我自己去拼搏,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3. 母爱难道不是一场默默的守护吗?当孩子不再需要那么多保护时,妈妈就得学会退到幕后。
就像我小时候学走路,妈妈一直扶着我,后来我能走稳了,她就放手了。
这不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吗?4. 母爱呀,有时候就像那放风筝的线,该松的时候就得松。
我朋友的妈妈以前对他管得可严了,后来他上大学了,妈妈慢慢不再事事过问,这多像一场得体的退出呀!难道不是吗?5. 母爱真的如同春雨,滋润着孩子成长,然后悄然离去。
我表妹以前总依赖她妈妈,现在她自己也能处理很多事情了,她妈妈就笑着在一旁看着,这就是母爱呀,一场得体的退出,多让人感动啊!6. 想想看,母爱不就是那艘送孩子远航的船吗?等孩子出发了,船也要回到港湾。
我邻居家的孩子长大后出去闯荡,他妈妈虽然不舍,但也没有阻拦,这不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吗?7. 母爱呀,就像一首悠扬的乐章,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时光后,就得安静下来。
我自己有了孩子后,才更明白我妈妈当年的那种得体退出,是多么不容易呀!8. 母爱简直就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妈妈是主角,演完她的戏份就得下台。
比如我同学的妈妈,以前照顾他无微不至,现在让他自己去面对生活,这就是母爱的智慧,一场得体的退出啊!9. 母爱不恰似那明亮的灯塔吗?指引孩子前行后,就默默守望。
我姐姐出嫁的时候,妈妈虽然眼中有不舍,但还是开心地送她出门,这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呀,多伟大!10. 母爱啊,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力量,但也要学会适时地退场。
成长,是从与父母的分离开始的
![成长,是从与父母的分离开始的](https://img.taocdn.com/s3/m/acda844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6.png)
成长,是从与父母的分离开始的Hello,大家好,我是小莫姐,不知道你清明节的假期是不是在家里享受温暖的被窝,在家陪陪爸妈?很羡慕你,不像我,现在工作了,因为远,基本就是过年的时候回一次家。
所以,好好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吧。
不过羡慕归羡慕,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我假期还有你们陪着,我也还能陪着你,一起聊聊那些关于家,关于父母,关于成长的话题。
每次你们的留言我都有认真地看,我发现,家和父母是很多小伙伴提到的词,有的小伙伴留言说,小莫姐,我恋家怎么办;有的小伙伴说,我刚上高一,每天都想家,怎么办?还有一位小伙伴用很风趣幽默的语气说,我努力着努力着就想回家了。
嗯,你知道吗?当看到你们开始有这些困惑的时候,我更想说的是,祝福你,因为你正在慢慢地成长,正在变得越来越独立。
如果你仔细回想一下,你一定会发现,你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在完成和父母的分离的过程中实现的。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你从妈妈温暖的子宫里出来了,你开始通过自己去感受这个世界;当你开始上幼儿园,你离开了家,你交到了你的第一个朋友;而当你上了高中,你开始住校了,你学会了自己去洗衣服。
所以其实分离,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必须去面对的人生难题。
而与父母的心理分离,是我们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人生课题。
和父母实现分离,并不是说空间上的分离,而是指心理上的分离,就是说啊,你终于意识到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了。
你需要一个人去面对社会,面对内心的冲突和变化,去完成生命的蜕变,成为你自己。
而高中,又恰好是我们开始和父母实现心里分离的重要阶段,分离,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对我们的父母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顺利地实现和父母之间的心理分离。
因为这是一条需要巨大的勇气,需要独自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的道路。
首先,分离意味着你要开始离开父母,独自去探索这个世界了。
还记得你第一次开始真正住校的时候吗?是不是会看到家里的被子,就想起了家,心里会难过?然后你发现自己不能再像在家里一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母爱的本质竟是这样的!
![母爱的本质竟是这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ab77f55759eef8c75fbfb365.png)
母爱的本质竟是这样的!你知道家庭教育中,母爱的本质是什么吗?孩孩优小编非常赞同一句话:母爱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
真正懂得爱孩子的家长都在渐渐跟孩子分离,让孩子学会独立,让孩子从一个无法独自行走的人,成长成一个坚强,能独自生活的人。
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教育方法是家庭教育的重点,这些教育心得你需要知道。
可惜大多数有爱的母亲,都知道爱意味着关怀,却忘了爱同时意味着放手。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一下,这种需要终身修炼的,全天下最困难的爱-母爱。
我记得以前妈妈跟我抱怨说:我觉得我们的关系没有你小时候那么好了,那个时候你什么都听我的,现在却如此的叛逆。
母爱在婴幼儿时期是相对容易的,也许是出于一种母性的本能,也许是一种自恋的延伸,一般情况下,一个母亲在这个时候可以无条件的,全心全意的爱自己的孩子。
可矛盾的就是,当一个孩子得到母亲足够的爱时,她/他便开始有了自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两个独立存在的个体,这个时候,孩子便开始不听话了。
一个自恋的母亲是很难接纳这样的独立的,因为她需要孩子还是她的一部分,她需要孩子的身体和头脑都属于她,而不是独立出一个完成的人格。
但是一个孩子必须要成长,必须最终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个体。
所以母爱的核心,可能就是照顾孩子的成长。
它意味着一位母亲希望孩子能够跟自己分离。
在爱情里,两个独立的人变成了一个;而在母爱中,一个人最终变成两个独立的人。
母亲不仅仅要忍受这样的分离,还要支持这样的分离。
这就是我说的母爱的最为难之处。
一个自恋,控制欲和占有欲强的母亲,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成功的扮演一个有爱的妈妈。
而只有一个真正有爱,一个觉得给予比得到更她快乐,一个自我实现并稳稳的扎根于自己的意义里的母亲,才可能在这个分离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有爱的妈妈。
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就是先成为我们自己,我们不可避免的会习得父母教养我们的方式,但它并不是不可打破的魔咒或者宿命。
在一个家庭中,往往爸爸妈妈的关系很好,又都爱孩子的话,这个孩子的心理才会是一个最健康的状态。
孩子的成长就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唯美句子
![孩子的成长就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唯美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0fbc5ef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6d.png)
孩子的成长就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唯美句子1. 孩子的成长啊,就像是那离巢的鸟儿,越飞越远,可不就是与父母渐行渐远嘛!你看那小鸟,羽翼丰满后,就不再依赖鸟巢,孩子不也是这样吗?当他们一天天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生活。
例子:我看着孩子自己收拾书包去上学,突然就觉得,他真的开始逐渐独立啦!2. 孩子的成长,宛如列车前行,父母就是站台,列车总会驶向下一站,不就是与我们渐行渐远吗?就如同我们不能永远留住列车停在站台一样啊。
例子:每次孩子去外地上学后,家里就感觉空落落的,唉!3. 孩子成长就如同松开手中的风筝线,越飞越高,可不就是在和父母渐行渐远么!想想我们小时候,不也是这样离开父母的怀抱的吗?例子:孩子跟我说他想去远方闯荡,我心里真不是滋味儿呀!4. 孩子的成长难道不是像那河流奔流入海,与源头渐行渐远吗?父母就是那源头呀,默默地看着孩子远去。
例子:送孩子去大学那天,我忍住没哭,可心里难受啊!5. 孩子长大的过程,不就跟月亮慢慢远离地球一样嘛,与父母渐行渐远啦!可我们还是会一直守望呀。
例子:孩子在电话里说他很忙,我突然意识到,他真的离我远了。
6. 孩子的成长啊,不正如那花儿绽放后就会离开花托,与父母渐行渐远吗?但那美丽的瞬间,我们会一直记得呀!例子:回忆起孩子小时候依赖我的样子,再看看现在,真的变了好多!7. 孩子就像那航海的船只,不断前行,与岸边的父母渐行渐远,这不是必然的吗?可我们还是会在岸边祝福啊。
例子:看着孩子在朋友圈分享他的新生活,我既欣慰又有些失落。
8.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场与父母的告别,越来越远,就像太阳升起后,星星渐渐消失在天际。
例子: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我知道,他真的离我越来越远了。
我的观点结论:孩子的成长与父母渐行渐远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但这也是生命的美好之处,我们应该为孩子的成长感到高兴和骄傲,同时也要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习作500字-真正的母爱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习作500字-真正的母爱](https://img.taocdn.com/s3/m/6d87a545aaea998fcc220ec7.png)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习作500字:真正的母爱
本文是单元关于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习作500字:真正的母爱,欢迎阅读。
李惠利小学503班徐奕添
从妈妈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明白,她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我心中虽有埋怨,但还是默默地收拾着学习用品,准备乘车去上学。
刚到站台,我就开始看站牌,找到15路,然后看该坐到哪站,接着又数了数一共要坐的站数。
上车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并仔细地听公交车上的广播,心中默默数着,不时看看是否到了学校。
要知道去学校可是挺远的,不到20分钟很难到达目的地!
终于,鼓楼到了!我兴奋地下了车,背上书包朝学校走去。
有了这次经历,以后我就不用麻烦妈妈,自己可以独自上学了。
事隔很久,妈妈才告诉我,其实,那天她开着车悄悄地跟着我,一直目送我上车,直到我下车,安全抵达目的地,她才放心地离开。
现在,我真正理解了妈妈为什么让我自己上学。
她要我通过学习乘车,让我逐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学会了很多很多,已经能独立解决许多问题。
我要向妈妈深深地说上一声:"妈妈,谢谢您!"
来源与互联网,仅供个人阅读参考。
四辩稿:被爱比爱更幸福
![四辩稿:被爱比爱更幸福](https://img.taocdn.com/s3/m/cb5a1a166edb6f1aff001f69.png)
被爱比爱更幸福。
谢谢主持人,谢谢评委:谢谢坚定地沉浸在爱的幸福里深深无法自拔的对方辩友,这才显得被爱的我们更加幸福。
纵观整场辩论赛我们就幸福得好似徜徉在爱河里,手把手儿划着船,唱着小情歌含情脉脉。
而被对方辩友大爱小爱包围着的我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一方面由于被对方辩友们深爱着,另一方便是对方辩友们在爱我们的同时,犯下了几个致命的失误:一:二:三:(期待被爱时的痛苦)【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只有经历了等待的不安,真正被爱着时,才能更体会出被爱的更幸福吖~】我方一再强调,被爱比爱更幸福。
爱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是一种意志的行为,它无形无状却无处不在。
爱是可以传递的。
只有被关怀过、被感动过、被深深切切的爱过,才能懂得爱,理解爱,才能明白爱的真谛,才有了爱的能力。
爱的力量无论是有多么伟大,那都是因为曾经被爱得多么深切。
由此可见对方辩友所谓的幸福,其实是在享受传承爱的过程,但追本溯源,这些都出自被爱后的觉悟与感恩。
爱的幸福是在向全世界分享被爱所拥有的更多的幸福。
马克思提出,爱有四要素:了解,责任,尊重,关心。
只有满足了这四要素,爱才成其为爱。
爱有小爱,也有大爱。
爱是自私的,爱也是无私的。
爱情里容不下沙子,但众志成城,八方援难的大爱却是无疆的,放之海内皆准的。
不管是小爱,还是大爱,被爱的总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赏识,谅解与支持,因此被爱的比爱人的更加幸福。
因为在爱里,有你为我遮风挡雨,在爱里,有你为我保驾护航,在爱里,你用你的心温暖了我的心,使我福杯满溢。
爱也是相互的,人类不是独行者,你爱别人的同时,总也会有人,用自己赤忱的心,来爱你,让你体会被爱的更幸福,让你成为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摸着咱的良心,谢谢含辛茹苦将我们抚养长大的父母,因为被他们深爱,我们幸福的成长;谢谢相识相伴的师长朋友,因为被他们爱着,我们幸福的逐梦;谢谢相识的不相识的热心人士,因为被他们爱着,我们相信人间尚有真情在,我们愿意用尽全身力气,让更多的人被关爱,让更多的人品尝被爱的更幸福。
分离焦虑的妈妈,请放手,放手才是真爱
![分离焦虑的妈妈,请放手,放手才是真爱](https://img.taocdn.com/s3/m/46a674e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d.png)
分离焦虑的妈妈,请放手,放手才是真
爱
我的学生小Z,是个帅帅的小男生,一直在妈妈的羽翼下幸福地成长,妈妈和儿子都很享受彼此的深情。
随着年级的增高,小Z的妈妈明显地感受到了儿子的变化。
小Z去南京参加机器人比赛,第一次离开家的小伙子兴奋不已,开心地和老师同学踏上了离家的列车,而他妈妈的心似乎也被儿子带走了,魂不守舍,心神不定,想象着儿子到了什么地方在做什么,会不会忘东忘西,会不会想念爸妈。
我劝她:有老师照顾,你就放心吧。
她却放不下心,盼着儿子的电话,儿子打来电话简单汇报就匆匆挂掉,她失望之中又盼望儿子晚上再打电话,儿子迟迟不打来,她就电话过去殷切询问,儿子正在忙活着,对她的问候似乎并不在意。
小Z同学从南京回来了,我请他给同学们介绍机器人比赛的盛况,而后现场采访:你想不想家(),想不想妈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想!我接着问:离开家什么感觉?小伙子脸上顿时充满笑意:我感到好自由!我把这话转述给孩子的妈妈,她笑了,却有几分失落。
而后就不断听到小Z的事情:不愿意和妈妈一起外出玩了,更愿意单独一人;妈妈要他这样做,他非要那样做;以前非常听话,现在执拗得很,怎么说都不听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是理解这个孩子的,孩子已经上了六年级,自我意识增强,希望父母亲把自己当成大人看待,渴望得到信任和尊重。
所以他的远离是成长的表现,是这个年龄孩子的共同特征。
妈妈的过度关爱是他不需要的,甚至是阻碍他发展的,所以他用对抗的方式要摆脱束缚、追求独立自主。
问题在妈妈这里,妈妈应该感到高兴,孩子在正常地长大,这是可喜可贺的事情,不要再沉湎于过去和儿子的相处模式。
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https://img.taocdn.com/s3/m/cbb9e29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95.png)
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就在不断地离开妈妈。
第一次离开,是医生剪开脐带的时候。
第二次离开,是断奶的时候。
第三次离开是学走路的时候。
第四次离开,是进入学校的时候。
孩子长大了,上班,结婚,生子。
离开妈妈的时间会越来越久。
离开妈妈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时间再久,距离再远,也是妈妈的宝贝
纵然心里有太多的不舍,还是会放手,也必须得放手,这个是每一个妈妈都必须经历的,这也是孩子的成长历程。
每一次望着孩子离开的背影,都会忍不住悄悄地落泪,当孩子转过身,又强忍着以微笑的面孔和孩子挥手。
宝贝,你去闯吧,给自己闯出一块新的天地,妈妈会永远支持你,祝福你!
“妈妈,我会永远爱你!”
“宝贝,我会永远爱你!”
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告白。
母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妈妈在用一生跟孩子告白,孩子在用一生跟妈妈告别。
“妈妈,我爱你!”
“宝贝,你保重!”。
母爱是一种平淡的感觉
![母爱是一种平淡的感觉](https://img.taocdn.com/s3/m/0018337ac5da50e2524d7fb7.png)
母爱是一种平淡的感觉
大家都说母爱是伟大的,而且是最伟大的,伟大到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的健康、为了孩子的幸福。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母爱确实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无可取代、无可替换。
但母爱,我又感觉是一种平淡的感觉,没有轰轰烈烈,一切都如寻常。
自己还小的时候,还不能自己穿衣服,或者是懒得自己穿衣服,妈妈就会一点一点给你穿上,然后牵着你的手跟你去公园溜达。
公园就是普通的公园,之前的公园,妈妈带着你从滑梯的这头滑到另一头,把这边的沙子挖到桶里,再倒到另一个角落。
累了就做到公园边的椅子上坐一坐,看看花、看看草,感受微风拂过。
日子也就这样一天一天这样过。
高中的时候,自己还不能独立。
已经快到18岁了,已经足够大,但是在妈妈眼里就是个孩子。
那时候要高考,妈妈每天都会问我想吃啥,学习累不累,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
每个人都要吃饭一日三餐,妈妈就会给你做一日三餐。
一日三餐只是简单的一日三餐,吃了早饭,中午吃午饭,晚上吃完饭,再过一轮回又是明天的一日三餐。
日子也就一天一天这样过。
我工作了以后,已经是个大人。
这时我才感受到什么才
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从小到达我认为一天一天就该这样过的生活,现在想想来看,真的是一份极为贵重的奢侈品。
有哪个人能够从你的生命还没开始的时候就一直陪着你,直到她的生命逝去,我们都极其追求物欲的生活,有哪个人愿意每天为你做平淡的小事,我想也只有妈妈。
平淡的生活一天一天过,母亲也一直平淡的陪着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的母爱是逐渐分离的过程本文谈及的“母亲”,泛指“父母双亲”,只在某些段落独指妈妈这个性别角色,相信读者能自行甄别这一点。
在我小时候生活的大院中,有个叫小四的男孩。
小四家有三个女孩,只有他这一个男孩,他妈妈极其宠他。
他妈妈是文盲,在我的印象中有些窝囊,似乎很少和人说话,每天只是买菜做饭。
听说自从小四长大,开始谈婚论嫁后,他妈妈一下变得非常强势。
先是不同意小四自己谈的两个对象,小四不听她的,她就喝药上吊,闹得十分凶。
后来小四终于妥协,和他妈妈相中的一个女孩结婚,他妈妈对媳妇很快由爱得要命变成恨得要命。
除了挑拨小四夫妻关系,还常常找各种借口把小四扣留在自己这里,不让他回自己的家。
小四硬要回去,他妈妈就经常找个理由跟过来,晚上也住在小四家。
当时小四住在一间小平房里,只有一盘小炕,他妈妈就和儿子、媳妇挤在一个小炕上睡觉。
小四的孩子出生后,他妈妈更找出各种理由不让小四和媳妇在一起。
在孩子两岁多时,有一天,小四失踪了,只给媳妇留了一张六个字的纸条:“我走了,不用找。
”二十多年过去了,小四再没出现,没有人知道他是死是活。
他妈妈在他失踪几年后去世。
真难想象她在去世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每每想到小四,那个我们童年的玩伴,想到他小时候天真无邪的淘气样,以及25岁时决绝的离去,我都惆怅万分,叹息母爱可能是一座宫殿,也可能是一间牢狱。
在这里我不想对小四的妈妈进行人性的、伦理的分析,只想用这个极端的故事引出一个既普通、又非常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教养守则: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
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母亲不可把自己功能扩大化曾有一位初中生的妈妈向我咨询,她的困惑是感觉和已上初中的儿子越来越陌生。
儿子一回家就把自己房间门关上,她想多了解儿子,进儿子房间不敲门,事实上是为了查岗而搞突然袭击。
儿子对此表示很不高兴,抗议过几次,妈妈不听,儿子就在自己房间的门上贴了一张“闲人莫入”。
当妈的感觉很受伤,她觉得自己努力去爱孩子了,却成了儿子眼中的“闲人”,心里备感失落。
她说,我现在会按他的要求敲门后再进入,可是心里还是担心,这样万一孩子做点什么事真的就一点也不知道了,那我以后还怎么帮助他,怎么教育他?持有这样思维方式的父母,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功能扩大化,不习惯随着孩子的成长调整自己的行为界限。
上幼儿园的孩子独自在某个房间时,确实需要父母不时地过来关照一下,而一个初中生需要这样的关照吗?从这位母亲的话中可以看到,她的担心不过是孩子“万一”做的那个事情,这个“万一之事”可能是什么呢?玩游戏?和女同学聊天?上黄色网站?手淫?不管什么事,哪一种是需要突然推门进来解决的呢?喜欢越界的父母总是表现出对孩子的极度关心,事无巨细地关心,其实他眼里没有孩子,他只是变相地表达了对孩子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尽管都是打着“关爱”和“教育”的旗号,但传递的总是令人厌烦的气息,孩子不会从中体会到爱和教育,只能体会到被侵犯。
有自尊的父母不会刻意去抓孩子的什么把柄,也会羞于面对孩子的窘迫。
他要呵护孩子的面子,也不肯降低自己的修养,这样的心境在父母和孩子间自然营造出合理的距离,开始得体地分离。
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
没有哪个母亲会明确地知道应该从哪年哪月哪天哪件事上开始和孩子“分离”,就像她不会发现孩子哪年哪月哪天比她长得还高一样。
成长变化伴随着孩子的每一天,分离也伴随始终。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脱离RU房独自吃饭,脱离怀抱独立行走,脱离监护单独外出,脱离供养自己赚钱,脱离支配发展自我,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成长和分离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主次描述,成长说的是孩子的变化,分离说的是围绕这种变化父母所做的角色重要性的调整。
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
在健全的母子关系中,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的调整。
例如在女儿幼小时,几乎所有的爸爸怀抱着可爱的女儿时,都会泛起醋意,想着将来哪个毛头小子敢来抢走我的女儿,打断他的腿!可当女儿20年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和一个小伙子牵手亲密时,被冷落一旁的当爹的却会满是欣慰,欣慰于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人代替自己去爱女儿,自己可以少操心了。
哲学家弗洛姆是对母子关系解析得最好的思想家之一,他认为:“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与自己分离。
这里体现了母爱与性AI的根本区别。
在性爱中,本是分离的两个人成为一体;在母爱中,本是一体的两个人分离为二。
母亲必须容忍分离,而且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与她分离。
正是在这一阶段上,母爱成为一个至为困难的任务,它要求无私,要求能够给予一切,而且除了所爱者的幸福以外一无所求。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上,许多母亲未能完成母爱的任务。
自恋、盛气凌人、占有欲使妇女只有在孩子尚小时才能成为一个爱孩子的母亲,爱幼小的孩子其实再容易不过了。
而检验一个母亲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她是否愿意分离,并且在分离后继续爱着。
爱孩子还是爱控制孩子?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
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
这样的家长,其潜意识并不想让孩子独立,他要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重要,于是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孩子的不重要感。
与其说他极爱孩子,不如说他极爱那种对孩子的全面把控,这种控制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强大感,让他对自己满意。
有位年轻妈妈告诉我说,她的父母一直对她管得多管得严。
比如她从小热爱阅读,爱看古典小说、历史书籍,却常常遭到父母的白眼和阻拦。
他们希望她只看课本,认为看“闲书”没用。
到她现在成家且有了孩子,假期中偶然拿起本小说看看,她父亲都会批评说,怎么不看专业书?看小说有啥用?这位读者说,虽然知道父母爱她,但和父母相处的感觉却是“觉得简直是生活在地狱里”!没有被包办的人可能很难想象被过度包办的痛苦。
我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写信人也是一个年轻女子,最后的签名是“一个绝望的人”。
她在信中陈述了她妈妈无止境的包办带给她的痛苦,并把她曾给妈妈写的一封信一并发给我,问我要不要发给她妈妈。
信是这样写的:从小到大,无论什么事你总是冲在我前面,那些我应该自己去做,或者我应该学着去做的事情,你全部包办了,却又总是挑剔我,说我自理能力很差,甚至在别人面前说我这个做不好那个不会干。
这导致我做什么都没自信,结果确实是什么也做不好,于是你就更有理由冲在我前面。
你一直用这样极其残忍甚至残酷的方式对待我,我怎么可能不自卑?怎么可能有自理能力?怎么能学会和别人打交道?你为什么老是要冲到我前面?后果只有两种:要么,我终于有一天不堪忍受,自杀了。
要么,将来你老了,先我而去了,留下我一个人,不会烧饭,不会自己买衣服,不会讨价还价,不会和人打交道,不会保护自己……最后悲惨地死去。
总之,你是在往绝路上赶我!(原信中,女孩在此处用了二十多个感叹号!)父母如果固执地霸占孩子的生命空间,孩子的世界只能狭小,甚至残缺。
前面那位被降为“闲人”的妈妈其实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她的孩子尚小,且会反抗,敢于公开拒绝家长对他自由的侵犯,说明孩子体内的“自我”还比较强大,他的世界还比较完整。
而这个女孩子敢于鼓起勇气写出这样一封信,也是出于自救的本能,所以我赞成她把这封信发给妈妈。
如果孩子对家长的操控完全麻木了,丧失了对“自我”边界的守卫,受到的伤害也许是致命的。
泛滥的母爱和泛滥的洪水一样有一次我听一位心理专家谈到一个刚做妈妈的年轻女子自杀的案例,他称这个女子小周。
小周工作稳定,丈夫体面,家境殷实,父母对她也很好,又刚有了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没有人能想出来她为什么会自杀。
最后,大家都归因为产后抑郁,即这是个纯生理问题。
但心理专家不这样认为,他间接认识小周的一个好友,对她的家庭生活细节有所了解,他的判断是,产后抑郁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根本上,小周是死于父母的过度包办。
小周有一对极其喜欢包办的父母,从小到大的包办自不必说,上大学时她想报考离家很远的学校,父母不同意,强迫她报考了离家只有两小时火车车程的另一个城市的一所大学。
在专业选择上,小周当时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父母说学金融吧,这方面我们有路子,可以给你找人安排工作。
小周当时极不情愿,父母就软硬兼施地给她做思想工作,最后迫使小周就范。
小周上大学后周末不愿回家,妈妈就每周乘火车去一趟女儿的学校,除了带一大包吃的用的,还要带去洗好的衣服床单等,然后再带一大包脏衣服回家。
毕业后工作是爸爸给找的,对象是父母帮助确定的,新房的所有家具,哪怕是一个废纸篓都是妈妈给买来的,没有小周自己插手的余地。
她结婚后,虽然家里锅碗瓢盆一应俱全,却几乎没开过伙,都是在父母家吃。
两年后孩子出生,母亲更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包办了婴儿的一切。
不管小周干什么,妈妈都会说,看你笨手笨脚的,我来吧。
小周经常像个局外人似的看着妈妈给小孩穿衣、换尿布、洗澡,自己可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哺乳,其余几乎没有插手的余地。
小周一直睡眠不好,有了孩子后,半夜要起来喂几次奶,妈妈觉得女儿太辛苦,就不让小周晚上给孩子哺乳,代之以自己晚上起来几次给孩子喂牛奶。
满月后,干脆把婴儿抱到自己房间,说反正将来这个孩子是由我来带,从现在开始让他习惯和姥姥睡在一起。
小孩过完百日后,小周快要上班了,妈妈要小周干脆给孩子断奶,一心一意去工作。
小周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彻底变成了旁观者、局外人。
就在要去上班的前一天,这个刚做了妈妈的年轻人打开窗户,从高楼上跳了下去。
不忍心谴责小周父母,只想用这个悲伤的例子提醒家长,泛滥的母爱和泛滥的洪水一样,已不是河床里奔流的能量,而是破坏力和灾难了。
真爱孩子的父母不会一味放纵自己的感觉,懂得适时约束自己。
自我满足感上欠缺一些,也许才是对孩子更好的疼爱。
我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某天某县官在衙门办案,堂上跪了两妇人,中间放一个不懂事的幼儿。
两个妇人都声称孩子是自己的,自己才是亲妈,对方是假冒的。
县官思忖片刻,对两位妇人说,既然没有人能说清楚孩子到底是谁的,这样吧,你俩抢吧,谁抢到就是谁的。
两个妇人同时扑向孩子,孩子立即杀猪般地大哭起来。
一个小孩子怎么能受得了两个成人的撕扯,这样抢夺下去会揪断孩子的胳膊或腿,甚至会要了孩子的命。
一个妇人很快表现出不忍,放手了,得到孩子的妇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