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课件 (16)
【名师一号】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第一讲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课件 新人教版
![【名师一号】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十六章 第一讲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5bf64bfad6195f302ba600.png)
解析 由轨道和能量量子化的结果知,n 越大,rn、En 都越大,知 A、C 错误;rn 增大,Ep 也增大,故 D 也错;rn 增大,v 减小,故 B 正确.
答案 B
2.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则核外电子( ) A.电势能减少,动能减少,周期增大 B.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大,周期减少 C.电势能的减少值小于动能的增加值 D.电势能的减少值大于动能的增加值
选修 3-5
第十六章 原子结构 原子核
考情分析
考纲预览
1.氢原子光谱
Ⅰ
2.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Ⅰ
3.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Ⅰ
4.放射性同位素
Ⅰ
5.核力、核反应方程
Ⅰ
6.结合能、质量亏损
Ⅰ
7.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Ⅰ
8.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Ⅰ
热点提示 1.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理论、能级公式、原子跃迁条件这部分 内容在选做部分出现的几率将会提高,既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 与选修 3-5 中的其他内容联合命题. 2.质能方程的应用、计算以及核反应方程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问 题,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在学习中要注意抓好基本知识.
2.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1)氢原子的能级公式:En=
1 n2
E1(n=1,2,3,…),其中
E1为基态能量E1=-13.6 eV. (2)氢原子的半径公式:rn=n2r1(n=1,2,3,…),其中r1
为基态半径,又称玻尔半径r1=0.53×10-10m.
3.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1) 能 级 图 中 的 横 线 表 示 氢 原 子 可 能 的 能 量 状 态 ——定 态.
3.裂变、聚变及三种射线,这部分内容在高考命题中可能结合动 量守恒定律、电场、磁场等知识来研究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 运动.
原子物理学课件16
![原子物理学课件16](https://img.taocdn.com/s3/m/17f3754bf705cc17552709d3.png)
•
•(iii) 对:l =0, 1, 2, 3, 4,…,的电子, 分别
•
用: s,p,d, f, g ,…表示量子数亏损
。• 2. Na 原子(Z=11)的能级图 格罗春图
• 纵轴:
En,l / ev ;
• 第一列 (S能级):s 电子; n =3,4,5,…,
•。。。。。。 • (Why no: n =2,1 ? )
• 1.锐线系(nS 3P, n =4,5,6,…, ) l = -1;
•n S 能级的能量 :
•3 P 能级的能量 : •3,
p
•nS 3P 的谱线波数:•h = En,s - E 3,p = hc/= hc
•(3-2)
•
• 2.主线系 (nP 3S, n =3,4,5,…, ) l = 1;
•2n2
• 第四列 (F能级):f 电子; n =4,5,6,…,
•(Why no: n =3 ? )
•lmax = n-1
• 最右边一列: H 原子(对比, 只和 n 有关);
•(Why no: n =1 ? )• En=1 = -13.6 ev
•
•3.1.2 光谱和能级跃迁规律
• 能级间的跃迁必须满足选择定则: l =1 , • 由此构成四个主要线系。
• 显然, l 和 Z* 是原子实对最外层电子影响的两种不同
•
表示方式。
• 1. l 和 Z* 随(n, l)的变化规律
• (1)n 相同时,l 增加,Z* 1,l 0;
•
Z*=1,l = 0: 能级同氢原子。见P70,表3.1.1
• (2)l 相同时,n 增加,Z* 1,l 0。
• 里德伯态: n 很大时的激发态:Z*=1, l =0,能级同氢原子
原子物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第一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9f9a1aa1c7aa00b42acbb3.png)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如:冶金,内燃机,蒸汽机
等的采用,促进了科学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提出了新的科
学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科学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因此
,物理学在这个时期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
①.光谱资料的大量积累.
②.许多重大发现产生.
1885年 巴耳末发现光谱线规律。
1887年 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
2
.
18
高高等 等学学校校试试用用教教材材
粒子受原子作用后动量发生变化:
pFmaxt
4Ze2
40RV
最大散射角: tg p p40 4 R Z2V eV M 40 4 R Z2 M eV2 ~104
大角散射不可能在汤姆逊模型中发生,散射角大于3°的比1%少 得多;如果考虑多次小角散射合成, 散射角大于90°的概率约为10-3500. 必须重 新寻找原子的结构模型。
α粒子:放射性元素发射出的高速带电粒子,其速度约为光速 的千分之几,带+2e的电荷,质量约为4MH。 散 射 :一个运动粒子受到另一个粒子的作用而改变原来的运动 方向的现象。粒子受到散射 时,它的出射方向与原入射 方向之间的夹角叫做散射角。
( a) 侧视图 (b) 俯视图。 R:放射源;F:散射箔; S:闪烁屏;B:金属匣
§1.1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原子质量 1. 相对质量--原子量
把碳在自然界中最丰富的一种同位素12 C的质量定为 12.0个单位作为原子质量的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同 其相比较,定出质量值,这个数值称为原子量. 例, H:1.0079 O : 15.999 Cu :63.54 原子量可以用化学方法测得.
说是:
(1) 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或者说: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原子物理学绪论共34页PPT
![原子物理学绪论共34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0e919e20a1c7aa00b42acbdb.png)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原子物理学绪论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பைடு நூலகம்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2021年浙江高考物理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2021年浙江高考物理复习课件:专题十六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https://img.taocdn.com/s3/m/23328f68ed630b1c58eeb51a.png)
得多。(2)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在1.5×10-15 m之内。在大于0.8×10-15 m 时,核力表现为引力,超过1.5×10-15 m时核力急剧下降几乎消失;在小于0.8× 10-15 m时核力表现为斥力,因此核子不会融合在一起。(3)每个核子只跟相 邻的核子发生核力作用,这种性质称为核力的饱和性。无论是质子间、中 子间、质子和中子间均存在核力。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 相互作用力。 2.结合能:原子核是核子凭借核力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要把它们分开也需要 能量。核反应中为把核子分开而需要的能量称为原子核的结合能。 3.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 量亏损。 4.质能方程:E=mc2;ΔE=Δmc2。
和原子核数,m和N表示衰变后的质量和原子核数,n表示半衰期数,则
m= m0
2n
-t
=m0·2 τ
,
N=
N0 2n
-t
=N0·2 τ
。
五、核反应
1.核力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靠强大的核力结合在一起的。
核力:原子核内部,核子间所特有的相互作用力。
核力的特点:(1)核力是强相互作用力,在它的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
A Z
X经过n次α衰变m次β衰变后,变成
稳定的新元素
A' Z'
Y,则表示核反应的方程为
2
2r
③电子运动周期T=
2πr v
=2π
me r 3 ke2
;
④电子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所具有的电势能Ep=-ke2/r;
⑤等效电流I= e 。
T
由以上各式可见,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半径越大,电子的运行速率越小,动
原子物理学,教学,课件,复习
![原子物理学,教学,课件,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7c593f9d6bec0975f465e221.png)
二、基本模型和原理
描述对象 原子结构 原子的电子运动 原子核组成 黑体辐射 光电效应 微观粒子 元素排列
电子自旋运动 电子耦合
模型/原理内容 汤姆孙模型,卢瑟福模型 玻尔模型 中子-质子假说 能量量子假说(普朗克) 光量子假说 德布罗意假设 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 低原理 电子自旋假设 两角动量耦合的一般规则
第五章 多电子原子
基础概念:电子组态、耦合、同科电子、 电子运动状态 重点概念:L-S 耦合、j-j 耦合、原子态 2S+1L 、壳层、支壳层、量子数、洪特定 J 则、朗德间隔定则、泡利不相容和能量最 低原理、跃迁选择定则 了解概念:斯莱特方法、幻数、重态数、 壳层排序
第六章 X射线
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
基础概念:实物粒子二象性,德布罗意波,量 子态 重要概念: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薛定得方程 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确 定(则不准)关系; 了解概念: 量子力学处理氢原于的基本步骤和 主耍结论;量子力学与玻尔理论对 锂原子处理的分析比较。
第四章 原子的精细结构
基础概念:磁矩、旋磁比、精细结构、粗结构 、洛仑兹单位 重点概念:原子取向量子化、玻尔磁子、电子 自旋、碱金属双线、自旋-轨道耦合、朗德g 因 子、正(反)常塞曼效应、偏振π、σ成分 了解概念:帕邢-巴克效应、电子顺磁共振 EPR(ESR) 、核磁共振NMR、激光磁共振 LMR
玻尔理论的具体内容(两个假设一个推论); 氢原子、类氢离子的电子的速度、半径、能量 、角动量量子化的公式。 碱金属光谱特点及其跃迁定则(l、j)。各线系及 其主线意义(确定各线系跃迁能级)。 氦原子光谱特点。 确定电子自旋与轨道耦合的总角动量及其耦合 能的特点(如一分为二双层、S 能级不分裂单 层、向哪移动)。
原子物理学(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
![原子物理学(原子的精细结构电子自旋)](https://img.taocdn.com/s3/m/4c4c6da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df.png)
旋极化材料。
自旋电子学
利用电子自旋的特性,开发新型 自旋电子学器件,如自旋晶体管
和自旋存储器等。
磁性材料研究
通过研究电子自旋的磁学性质, 有助于深入了解磁性材料的微观
结构和物理性质。
05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前景与 挑战
原子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 心,电子围绕原子核 运动。
原子的电子排布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轨道 上运动,离原子核越远的轨道,
其能量越高。
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充在不同 的能级轨道上,形成电子排布。
电子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和电子状态,是研究原子结构的
重要内容。
原子的能级与光谱
原子的能级是指原子内部电子 运动的能量状态,不同的能级 具有不同的能量。
原子物理学在新能源与技术中的应用
太阳能电池技术
01
原子物理学在太阳能电池技术中的应用,通过优化材料结构和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支持。
核聚变能源
02
通过原子物理学对核聚变反应过程的研究,实现可控核聚变能
源的开发,为未来能源供应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磁约束核聚变装置
03
利用原子物理学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和建造磁约束核聚变装置,
当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 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一定 频率的光子,形成光谱。
光谱分析是研究原子能级结构 和性质的重要手段,可以用于 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等。
02 原子核的结构与性质
原子核的组成
01
02
03
质子和中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 电。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cfb86d647d27284b73518f.png)
这些谐振子可以发射和吸收辐射能。但是
这些谐振子只可能处于某些分立的状态中,
谐振子的能量并不象经典物理学所允许的
可具有任意值。
黑体内的驻波
Planck假设:振子振动的能量是不连
续的,只能取最小能量ε0 的整数倍 ε0, 2ε0, 3ε0, …, nε0, 即 E =nε=nhv , 其 中
n=1,2,3…称为量子数,式中h为一个
e
e +
能量辐射损失
4
原子稳定性困难(续)
r
核 离心力与库仑力平衡 式
me
v2 r
Ze2
4 0r2
模 角动量 型
L mevr
的 困 难
经典电动力学,单 位时间内辐射能量
P
2 3
1
4 0
e2 c3
a2
2 ( 1 )7
3 4 0
e2 c3
me2
(Ze2 )6 L8
动能耗尽
P
1 2
mev2
电子加速运动辐射电磁波,能量不断损失,电子回转半径
瞬时性问题 按经典理论,电子逸出金属所需的能量,需要有
一定的时间来积累,一直积累到足以使电子逸出金属
表面为止.与实验结果不符 .经典的驰豫时间50min,
光电效应的不超过1ns
27
二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1) “光量子”假设 光子的能量为 h
(2) 解释实验
爱因斯坦方程 h 1 mv2 W
2
31
光源
分光器
记录仪
棱镜摄谱仪示意图
32
(三)光谱的类别
光谱分类
线状谱 带状谱
连续谱
原子谱. 如:钠灯 分子谱
固体.如:白炽灯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讲义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02a14fa8956bec0875e30c.png)
《原子物理学》讲义教 材: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第三版参考教材:褚圣麟《原子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6第一版作者简介:1936年6月出生于上海,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
1958年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担任复旦大学原子核物理系副主任。
此后历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等职。
又受原本只有王室成员和有爵位的人才能担任校长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聘请,于2001年出任该校第六任校长。
2004年兼任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
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组织并建成了基于加速器的原子、原子核物理实验室,完成了一批引起国际重视的研究成果。
撰有《原子物理学》、《应用核物理》等专著。
课程简介:《原子物理学》是20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结构的“原子”层次。
随着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原子物理学的知识体系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导致量子理论的发展,而量子力学又使原子物理学得以完善。
《原子物理学》这门课程是在经典物理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之后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
它以力、热、光、电磁等课程的知识为基础,从物理实验规律出发,引进量子化概念,探讨原子、原子核及基本粒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从微观机制解释物质的宏观性质,同时介绍原子物理学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重大应用。
本课程强调物理实验的分析、微观物理概念和物理图像的建立和理解。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运动规律,了解物质世界中三个递进的结构层次,为学习量子力学和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注重智能方面的培养,力求讲清基本概念,而大多数问题需经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去掌握。
部分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
本课程原则上采用SI 单位制,同时在计算中广泛采用复合常数以简化数值运算。
[通常用0A (cm A 80101-=)描写原子线度,用fm (m fm 15101-=)描写核的线度,用eV 、MeV 描述原子和核的能量等。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aa7bb5580216fc700afdbe.png)
.
18
原子物理学
第九章 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9.2 分子光谱和分子能级
二、分子内部的运动状态及能级分类
3、分子的转动和转动能级
这是分子的整体转动,对双原子分子要考虑的转动是 转动轴通过分子质量中心并垂直于分子轴(原子核间的联线) 的转动。对多原子分子的转动,如果分子的对称性高,也 可以进行研究。转动能量也是量子化的,但比前二种能量 要小得多,转动能级的间隔只相当于波长是毫米或厘米的 数量级。
以上简单地叙述了原子结成分子的几种方式。
.
15
原子物理学
第九章 分子结构与分子光谱
9.2 分子光谱和分子能级
从分子的光谱可以研究分子的结构,分子光谱比原子 光谱要复杂得多。就波长的范围说,分子光谱可以有如下 三类别。
一、分子光谱的类别
(1)远红外光谱,波长是厘米或毫米的数量级。
(2)近红外光谱,波长是构与分子光谱
9.2 分子光谱和分子能级
二、分子内部的运动状态及能级分类
2、构成分子的诸原子之间的振动和振动能级
这也就是原子核带同周围的电子的振动,在9.1 节已 经提到双原子分子沿着轴线振动。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就比 较复杂,是多种振动方式的叠加。振动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振动能级的间隔比电子能级的间隔小。如果只有振动能级 的跃迁,而没有电子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光谱是在近红 外区,波长是几个微米的数量级。
起着势能作用。这个“势能”随原子核距离的变化如果
出现最低值,分子就能构成,如果没有最低值,分子就
不能构成。
分子中的电子可以处在激发态,这也可以由分离原
子变到联合原子的相应激发态来考虑。同样也只有那些
“势能”随原子核距离的变化具有最低值的才是分子的
原子物理学(X射线)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X射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37629826fff705cc170a5b.png)
• K谱线频率莫塞莱经验公式
K 0.2461016(ZK)2H z K1
莫塞莱定律提供了精确测量Z的方法 .
• 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 • 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规律 • 经典考虑 • 量子解释 • 几点讨论 • 康普顿散射与基本测量
.
5.3.1.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
X 射线在石墨上的散射
X 射线管
晶体
光阑
散射波长
0
j
探
测
器
石墨体 (散射物质. )
X 射线谱仪
.... .. .............................................................................
h
0
n0
h
n
m
v
h0 e j
m0
自由电子(静止)
mv
m c2m oc2h(0-)m oc2hc( 1 0- 1)
(m c2 )2 (m o c2 )2 2 m o c 3 h (1-1) (h c )2 (1-1)2
0
0
(mv)2(h0)2(h)22h02 cosj .
5.3.4.量子解释(3)
5.1.4.X射线的衍射(1)
• 电磁波通过狭缝衍射
–要求波长与狭缝的大小同数量级
• X射线波长数量级:0.1nm
– 0.1nm的狭缝难以制造
• 晶体: 原子(格点)有规则排列的结构
– 晶格常数d : 相邻格点的距离 – 晶格常数d的数量级与X射线波长数量级相同
原子物理学_课件PPT课件
![原子物理学_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8cb3bfcaf45b307e9719785.png)
d ' md nAtd
第35页/共48页
d
dN I
a 4
2
1
sin4
d
2
d ' md dN '
I
d
'
nAt
a 4
2
1
sin4
d
2
dN ' I
nAt
a 4
2
1
sin 4
d
dN '
AId
nt
a 4
2
1
sin 4
2
2
dN '
Nd
nt
a 4
2
1
sin4
第12页/共48页
Sir Joseph John Thomson
汤姆逊被誉为:“一位最 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 理学大门的伟人.”
J.J. Thomson 1897 放电管
1906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13页/共48页
加电场E后,射线偏转, 阴极射线带负电。
再加磁场B后,射线不偏转, qB qE E / B 。
第8页/共48页
1833年 法拉第电解定律
W M Q F
1857年德国玻璃工海因里希·盖斯勒发明了更好的泵来抽 真空,由此发明了盖斯勒管
1858德国普吕克利用“盖斯勒管”研究气体放电,辉光现 象随磁场变化改变形状
1869其学生西多夫10万分之一大气压下,物体置入阴极 与荧光屏之间会有影子,射线起源于阴极,射线直线传播
第3页/共48页
机械原子学说 17世纪 Newton
原子
有质量的球形微粒 通过吸引力机械地结合成宏观物体
原子的运动是机械位移,遵守力学定律
原子物理学全套精品课件
![原子物理学全套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e58edd58f5f61fb736662c.png)
发现电子——汤姆逊栆糕模型——卢瑟福的 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逊模型——无法解释大 角散射——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由卢瑟 福模型进一步推出散射理论——散射理论被实验 验证——卢瑟福提出核式结构模型正确。
三、学习原子物理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掌握原子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事实提出合理的假设,看这个 假设能否说明实验事实或与进一步的实验 事实相符或由此推出较深的理论,由进一 步的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这是一个理 论与实践多次反复的过程。
原子物理学
原子物理学绪论
一、原子物理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原子物理学是物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学时: 48
考试成绩构成说明: 期末考试成绩: 70% 30% 平时成绩(作业、出勤、学习态度、课堂提问):
二、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
1、 原子物理学的研究对象 原子物理学属于近代物理学课程,它主要研究物质在原子 层次内: (1)由什么组成; (2)各种组成成分间有怎样的相互作用; (3)各物质是怎样的运动形态。 等理论,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一门科学。
原子的半径r= 10-10m ∴研究的空间在10-10m数量级以下。
这导致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 体现就是量子化现象。
2、研究内容:(原子物理、核物理) (1)原子物理部分: 从原子光谱入手研究价电子的运动规律 从元素周期律和X射线入手研究内层电子的排布和运动规律
(2)核物理部分 主要研究核的整体性质如:核力、核模型、核衰变、核反应、 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及基本粒子的相关知识。
四、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 1、古代的原子论: (1)古希腊的原子论 最具代表性的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留基伯 (Leucippus)和他的学生得莫克利特(Democritus)提出: 物质结构不是连续的而是分立的学说。他们认为物质是由 许多极小的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微粒组成。这种微粒称为原子。 这只是一种假设没有试验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碱金属原子, 受内层电子影响 : 注意:(i) R = R RH ;(n-l)
(3-1)
n;
l(量子数亏损),和 n, l 有关;
(ii) En 对 l 的 “简并” 消除, E=En,l 。一个
n,
(iii) 对:l =0, 1, 2, 3, 4,…,的电子, 分别 用: s,p,d, f, g ,…表示量子数亏损。
(3-5)
3.1.3 解释量子数亏损(l)的轨道模型
(3-5)
Z* =Z*(n, l) 1: 有效核电荷数。 显然, l 和 Z* 是原子实对最外层电子影响的两种不同 表示方式。 1. l 和 Z* 随(n, l)的变化规律
(1)n 相同时,l 增加,Z* 1,l 0;
Z*=1,l = 0: 能级同氢原子。见P70,表3.1.1 (2)l 相同时,n 增加,Z* 1,l 0。
0。
可见: n 相同时,随 n (l)增加,Z*1;l 0。
相同的 n(l),不同的 n : b = n n a1 ,a=n2 a1; 可见: n(l)相同时,随 n 增加,b 和 a 都增加, “ –e ” 感受到的原子的 “有效核电荷数” 氢核。
Z* 1,l 0。 Note: Na 原子能级图中的 3P 能级: 双重能级
3, p
nS 3P 的谱线波数:h = En,s - E 3,p = hc/= hc
(3-2)
2.主线系
(nP 3S, n =3,4,5,…, ) l = 1;
(3-3)
3.漫线系
(nD 3P, n =3,4,5,…, ) l = 1;
(3-4) d
4.柏格曼线系(nF 3D, n =4, 5, 6 , …, ) l = 1;
本章学习的内容
• • • • 3.1 3.2 3.3 3.4 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和光谱 电子轨道角动量与自旋角动量的相互作用 由电子自旋引起的能级和谱线的精细结构 由原子核自旋引起的能级和谱线的超精细结构
3.1
1.能级 对氢原子 :
碱金属原子的能级和光谱
3.1.1 能级和能级图 (玻尔理论为基础的唯象理论)
第三章
碱金属原子结构及光谱
碱金属原子: Li, Na, K, Rb, Cs, Fr (周期表中 I 族元素) 特点: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内层电子形成“闭合壳层”。
闭合壳层:原子中电子分层(n:主量子数)排列, 每层排满 2n2 个电子形成“闭合壳层” 。
处理:只考虑最外层的那一个电子和“原子实”的相互作用。 原子实:电子的“闭合壳层”+原子核
2. Na 原子(Z=11)的能级图 格罗春图 纵轴: En,l / ev ;
n =3,4,5,…, 2n2 第一列 (S能级):s 电子; 。。。。。。
(Why no: n =2,1 ? )
n =4,5,6,…,
第四列 (F能级):f 电子; 最右边一列:
(Why no: n =3 ? )
lmax = n-1
(钠光谱的双线: 589.0, 589.6 nm)。事实上, 除 nS 能级 外, 所有的其它能级都是双重能级(2L)。
问题:双重能级是怎样产生的?
3.2
3.2.1
轨道与自旋角动量的相互作用
电子轨道运动的磁矩
1,轨道磁矩定义
方向:环流的右手螺旋;
l
大小:环流的面积,
(圆轨道)。 大小: l=r mV
轨道角动量:
方向:磁矩的负向
l
(3-6)
(3-5)中, gi = gl =1(轨道角动量的G因子)
由:
l
l, z=
2.轨道磁矩的量子性质 算符: 因为: 所以: 的本征值:
(3-7)
,
(3-8)
:波尔磁矩
算符:
3.2.2 电子自旋,自旋角动量和自旋磁矩 为解释碱金属的双重能级结构,乌楞贝克,古德史米特
(荷兰人,1925)提出:就如“-e”和“m”是电子的内禀 特 性 一样,“自旋”也是电子的内禀特性之一。
电子自旋的性质
自旋角动量的z 分量: sz
自旋磁矩的z 分量:
s,z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 g s sz 2m
量子性质
(短轴)
(长轴)
n = n,max = n ; b = a = n2 a1 : 圆轨道运动, 外层电子“ –e ”感受到的原子实,同氢核。 原子实的 “有效核电荷数” Z* ~1,l =0; n = 1 ; b = n a1 ; a =n2 a1: 最扁的椭圆运动-贯穿轨道运动, 外层电子“-e ”感受到的原子实的“有效核电荷数” Z* >1, l >
里德伯态: n 很大时的激发态:Z*=1, l =0,能级同氢原子
2.轨道模型及对 Z*和l 的解释 以 Na ( Z =11,共11个电子) 原子为例: 10个电子形成“闭合壳层”,“闭合壳层”+原子核=“原 子实” 按索末菲的椭圆轨道理论, b = n n a1 (n l )
a = rn (同玻尔理论)= n2 a1
H 原子(对比, 只和 n 有关); (Why no: n =1 ? ) En=1 = -13.6 ev
3.1.2 光谱和能级跃迁规律
能级间的跃迁必须满足选择定则: l =1 , 由此构成四个主要线系。 1.锐线系(nS 3P, n =4,5,6,…, ) l = -1; n S 能级的能量 : 3 P 能级的能量 :